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

时间:2019-05-14 13: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

第一篇: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

绪论

1.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是(A B)

A.传染病的预防B.传染病的控制C.传染病检验检疫D.检验检疫 2.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A)年

A.1873 B.1857 C.1893 D.1930 3.卫生检验检疫的作用是(ABCD)

A.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 B.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 C.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D.维护国家经济权益 5.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卫生检疫法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 B.海港检疫章程 C.民用航空检疫暂行办法 D.食品卫生法 6.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哪两类(AB)

A.卫生防疫站B.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C.传染病防治中心 D.中央防疫总队 7.检疫的含义是在国家授权下,对(C)进行防范 A.疾病 B.微生物 C.传染病 D.寄生虫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相关学科有(ABCD)

A.临床医学 B.基础医学 C.预防医学 D.管理学

卫生检验

9.卫生检验是(D)的重要组成部分

A.卫生监测 B.卫生检疫 C.卫生处理 D.卫生监督

10.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公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AC)提供可靠地科学依据的学科。A.卫生监督执法 B.传染病防治 C.疾病防制 D.灾难预防 12.卫生检验的意义 ①为现场调查、疾病监测和疾病控制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确保卫生防疫工作的科学性 ②可以为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探索人体保持健康、防止和消除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提供第一手材料

③ 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决策依据(D)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全部 13.卫生检验采样所需人数(B)

A.3人 B.至少2人 C.5人以上 D.1人 14卫生检验按专业可分为(D)几类

①水质卫生检验 ②食品卫生检验 ③劳动卫生检验 ④化装品卫生检验 ⑤公共场所卫生检验 ⑥消毒杀虫卫生检验 ⑦生物学材料卫生检验 A.①③⑥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⑤ D.全部 16.浓集采样法包括(ABC)

A.溶液吸收法 B.滤纸和滤膜阻留法 C.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D.注射器采样 17.泳池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距池壁1m,在水下()厘米采水450ml(C)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9.属于生物标本的采集是(ACD)

A.血液标本的采样 B.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采样 C.咽拭子标本的采样 D.呕吐物的收集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有()

A.速度快 B.用量少 C.灵敏度高 D.选择性好 E.适用于金属元素测定 22.高效液相色谱法特点(ABCDE)

A.高效 B.高速 C.灵敏度高 D.选择性好 E.样品用量少 24.急性毒性试验有(ABC)

A.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B.经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C.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 D.Ames试验 E.微核试验

25.实验室认证和认可的共同范围有(A)

A.第三方实验室 B.第一方实验室 C.第二方实验室 D.第一二三方实验室 26.实验室认证有(B)个要素 A.16 B.13 C.18 D.15 27.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有(ABCE)

A代表性 B.目的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安全性 2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ABCD)

A.双重性 B.强制性 C.预防性 D.规范性 E.时效性

卫生检疫

31.卫生检疫根据管理模式分为(ABC)

A.隔离式检疫 b.滤过式检疫 C..监测式检疫 D.特殊检疫 32.卫生检疫的特点(ABCD)

A.强制性 B.技术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 33.责任疫情报告人包括(A)

A.医生 B.学生 C.染疫人 D.社区

3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城镇应于(A)小时,农村应于()小时报告。A.6,12 B.6,8 C.12,24 D.12,6 35.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除艾滋病、肺炭疽外),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城镇应于(A)小时,农村应于()小时报告。

A.12,24 B.8,16 C.24,12 D.24,48 36.卫生检疫的内容包括(ACD)

A.环境检疫 B.食品检疫 C.人员检疫 D.交通工具检疫 37.卫生检疫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分为(AB)

A.常规检疫 B.特殊检疫 C.临时检疫 D.随船检疫

3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于(A)小时内报告至国务院和卫生部

A.6 B.8 C.12 D.4 39.卫生检疫查验包括(ABC)

A.海港检疫查验 B.航空检疫查验 C.陆地边境检疫查验 D.动植物检疫查验

40.已报告的病人经治愈(伴后遗症)或死亡者应于(B)小时向防疫机构和上级机关发出疫情转向报告卡

A.12 B.24 C.36 D.48 41.以下那种情况适用于锚地检疫(B)

A.来自非疫区的船舶 B.首次抵达的船舶 C.第二次抵达的船舶 D.船上有染疫嫌疑人的船舶

42.对于染疫嫌疑人检疫处理原则不包括(BC)的卫生处理 A.实施留验 B.实际留验 C.当地诊验 D.就地诊验 43.以下选项不能做隔离期限的判断的是(B)A.临床症状消失 B.血细胞检查未见异常 C.医学检查未见异常 D.病原学检查结果阴性 44.染疫环境检疫结果判定的依据主要涉及(ABCDE)

A.环境卫生 B.食品卫生 C.劳动卫生 D.传染病防治 E.媒介生物控制 45.船舶、航空器在到达时,可以判断为染有霍乱的是(ABC)

A.船舶在到达时载有霍乱的病例 B.在到达前5日以内船上曾经有霍乱病例发生

C.航空器在到达时载有霍乱病例 D.在到达前5日以内航空器上曾经有霍乱病例发生

卫生监测(预警)

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有(ABCD)的特征

A.突发性 B.意外性 C.群体性 D.对社会危害严重性 4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C)A.中心 B.根本 C.基础 D.主要内容

48.预警信息报告的特征统计指标中,事件分布应包括(ABCD)A.事件类型 B>事件子类 C.发生原因 D.危害因素 49.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A)

A.最终目的 B.根本目的 C.根本性质 D.基础 51.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是(A)A.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 B.全国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C.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D.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系统

52以下哪些属于监测系统评估的指标(ABC)

A.灵敏度 b.及时性 C.可接受性 D.成本效益比 53.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A)

A.连续系统的收集资料 B.监测范围为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C.技术性 D.综合性 54.属于传染病的是(AB)

A.流行性感冒 B.痢疾 C.职业病 D.神经病 55.属于非传染病的是(BC)

A.登革热 B.恶性肿瘤 C.糖尿病 D.回归热 56.属于传染病人群监测内容(AB)

A.暴发流行调查 B.流行预测 C.高危人群的确定 D.人群生活方式及饮食等的调查 57.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ABCD)

A.收集资料 B.分析资料 C.信息反馈 D.利用信息 58.哨点监测的特点(AB)

A.成本低 B.效率高 C.成本高 D.效率低 59.饮用水监测的必测项目中不包括(AB)

A.亚硝酸盐氨 B.碘 C.溶解性固体 D.硫酸盐 60.对土壤监测结果,监测值的误差在(A)是允许的 A.10%-20% B.5%-10% C.20%-30% D.40%-50%

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1、食物中毒的特点有(ABD)

A、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B、发病的集中性 C、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 D、不具有传染性,采取措施可尽快控制

2、食物中毒的分类(ABCD)

A、细菌性 B、真菌性 C、动、植物性 D、化学性

3、职业中毒的特点有(BCDE)

A、急性中毒成突发性,潜伏期长 B、急性中毒多为群发性

C、与毒物本身的毒性和毒作用有关 D、是否中毒与毒物物化性质及个人敏感性等有关 E、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涉及不同的靶器官

4、职业中毒可分为(ABC)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亚慢性中毒

5、职业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ABC)

A、可协助职业中毒的预防、诊断 B、为临床诊断和药物的疗效提供依据 C、可反应毒物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的变异性 D、掌握疾病的严重程度

6、食物中毒的采样(ABC)

A、可疑食物或病人的排泄物 B、病人的血液、尿液 C、中毒死亡者的尸体解剖 D、病人的头发、指甲

7、职业中毒采样点一般离地面(B)米适宜 A、1m B、1.5m C、2m D、0.5m

8、常用的职业中毒络合剂有()

A、依地酸二钠钙 B、亚甲蓝 C、阿托品 D、二巯丁二钠

9、职业中毒的采样方法(D)

A、浓缩法 B、排除法 C、集气法 D、A和C

10、对食物中毒的肉类制品,采取样品的总量不低于(C)A、250g B、300g C、500g D、1000g

卫生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包括(A)

A、污染源和环境状况 B、污染源和水体状况 C、空气和环境状况 D、空气和水体

3、大气监测中,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包括(D)A、SO2、H2S、N2、Cl2 B、SO2、NOx、H2S C、NOx、CO、Cl2、SO2 D、SO2、H2S、NOx、Cl2、O3

4、在水质卫生监测中,饮用水监测中水源水必测项目包括(B)

A、浑浊度、色度、嗅味、温度 B、细菌总数、PH、铁、耗氧量、酚 C、金属离子、BOD、氨氮、氯化物 D、溶解性固体、浑浊度、色度、碘

5、自备给水的卫生监测中,采样点自备水源总数的(C)A、1%~10% B、5%~15% C、5%~10% D、1%~15%

6、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ABD)

A、碱熔法 B、酸熔法 C、水解法 D、萃取法

7、土壤样品测定方法有(ABCD)

A、重量法 B、容量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气相色谱法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原则有(ABC)

A、危害第一原则 B、区域第二原则 C、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D 地方服从中央原则 D、时间发生第四原则

9、鼠密度的监测方法包括(ACD)A、食饵法 B、取样法 C、目测法 D、堵洞法

10、常见的媒介生物主要包括(ABC)

A、无脊椎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 B、昆虫纲的动物 C、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的部分啮具动物 D、无脊椎软体类动物

卫生控制

1、下列不是卫生控制的特性是(E)

A、保护性 B、强制性 C、技术性 D、综合性 E、目的性

2、卫生控制的对象是(A)

A、公共卫生危害 B、传染病 C、人群 D、环境

3、下列封锁疫区原则不正确的是(D)

A、法律授权原则 B、严格审批原则 C、果断执行原则 D、监督制约原则 E、协同配合原则

4、隔离病房的建筑要求正确的是(D)

A、通风良好、采光好 B、地面和2米以下的墙裙光滑,易于消毒 C、有严密的防鼠、防蝇、防蚊设施和安全的防水处理系统 D、以上均正确

5、紧急控制措施比一般控制措施具有更大的(B)A、合法性 B、强制性 C、合理性 D、技术性

7、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在下列哪些地方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C)

A、事业单位 B、学校 C、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D、以上都不是

8、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正确的是(C)A、重大(Ⅰ)、较大(Ⅱ)、一般(Ⅲ)、弱(Ⅳ)B、重大(Ⅰ)、一般(Ⅲ)、弱(Ⅳ)C、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D、特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

9、下列检疫传染病留验期限正确的是(BC)

A、鼠疫:8天 B、黄热病:6天 C、霍乱:5天 D、伤寒:6天

卫生监督(概要)

2、卫生监督的特有特征(AB)

A、特殊目的性 B、科学性 C、专业性 D、强制性

3、卫生监督依据行为方式分类分为(BCD)

A、预防性卫生监督 B、羁束卫生监督行为 C、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和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 D、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4、卫生监督作用有(CD)

A、进行卫生签定 B、建立卫生标准 C、保护公民健康 D、制裁卫生违法行为

5、卫生监督依据过程分类分为(AC)

A、预防性卫生监督 B、要式卫生监督 C、经常性卫生监督 D、羁束卫生监督

6、依据卫生监督对象分类错误的是(C)A、公共卫生监督 B、健康相关产品监督

C、卫生机构和所有人群监督 D、其他卫生监督

7、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ACD)A、对设计图纸的审查 B、对人进行检查 C、对施工过程审查 D、在试生产时进行审查

8、对于卫生监督和卫生执法的关系,正确的是(C)A、卫生行政执法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B、就是卫生行政监督检查卫生行政执法

C、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D、以上都错

9、卫生监督的合理性原则的体现错误的是(CD)

A、卫生监督程序合理 B、卫生监督必须公正、平等地使用法律 C、卫生监督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不遵循卫生工作的特别规律 D、卫生监督过程中可随意行使自由裁定权

10、体现卫生监督合法性原则的有(ABC)A、卫生监督职权必须由法律授予 B、卫生监督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C、卫生监督的授权和委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D、卫生监督程序应合理

食品卫生监督

1、生产特殊营养食品的单位需向(B)部门提出申请,经该部门对申请的资料、现场和产品进行审查同意并发给许可证才能生产。

A、卫生监督机构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是据(A)规定 A、《食品卫生法》 B、《国际卫生条例》 C、《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D、《食品卫生标准》

3、特殊食品的监督包括(ABCDE)

A、营养强化食品 B、保健食品 C、新资源食品 D、转基因食品 E、婴幼儿主辅食品

5、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巡回监督检查过程中或完毕后,应据情况提出指导意义,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守(BD)和有关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A、《食品卫生法》 B、《行政处罚法》 C、《食品卫生标准》 D、《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

6、新资源食品审批包括(ACD)阶段

A、初审 B、复审 C、试生产审批 D、试生产的新资源食品转为正式生产

7、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新、护、改建工程遗址和设计卫生审查申请及有关资料之日起(D)内进行审查

A、20 B、25 C、28 D、30

8、环境卫生监督的目的是使城乡居民能得到(ABCDE)

A、良好卫生条件 B、清新空气 C、洁净饮水 D、安静舒适生活环境 E、健康公共环境

9、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均按照(A)进行监督检查 A、《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10、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一般程序包括(BCD)

A、告知身份 B、受理与立案 C、调查取证 D、处罚决定 E、说明理由

卫生处理

1、卫生处理是指(ABD)等医学措施

A、隔离 B、留验 C、查验 D、就地诊验

2、卫生处理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因素,它通过对(AB)两个环节的控制来达到阻止传染病扩散或流行的目的。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其他

3、卫生处理主要包括(ABC)

A、消毒 B、杀虫 C、灭鼠 D、灭蝗

4、卫生处理的主要对象有(ABCD)

A、交通工具 B、货物 C、集装箱 D、公共场所

5、消毒的种类(BC)

A、随时消毒 B、预防性消毒 C、疫源地消毒 D、终末消毒

6、热力消毒中最常用的是(ABCDE)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 C、压力蒸汽灭菌 D、干热消毒法 E、焚烧灭菌法

7、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ABCDE)

A、化学拮抗物质 B、穿透力 C、表面张力 D、清洁度 E、物体表面状况

8、利用昆虫进行生理调节的激素,阻碍或干扰昆虫的正常发育,使其个体死亡,进而达到种群灭绝的杀虫方法叫(D)

A、生态防制法 B、化学杀虫法 C、生物防制法 D、激素防制法

9、以下哪种方法属于生态灭鼠法(BD)

A、熏蒸 B、黄鼠狼 C、堵塞鼠洞 D、猫头鹰

10、影响灭鼠剂效果的因素(ABCD)

A、毒力 B、适口性 C、耐药性 D、作用速度和反应强度

11、某些药剂在常温下易汽化为有毒气体或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这类被用于消毒、杀虫、灭鼠的药剂称为(A)

A、熏蒸剂 B、老鼠药 C、杀虫剂 D、敌敌畏

人员卫生检疫(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包括(ABCD)

A、所有疫苗对人群的使用 B、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

C、免疫血清制剂的临床治疗和免疫预防 D、体内诊断用品的使用

3、人工自动免疫病苗包括下列几种(ABCD)

A、灭活疫苗 B、基因工程疫苗 C、减毒活疫苗 D、合成疫苗

4、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AB)

A、免疫球蛋白 B、免疫血清 C、免疫病毒 D、免疫蛋白

5、血清抗体在体内半衰期仅(C)

A、5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4天左右 D、20天左右

6、免疫程序的制定受哪些因素影响(ABC)A、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B、疫苗的生物学特性 C、免疫效果 D、疫苗的研制及作用效果

8、在人群中流行时可进行应急接种的有(ABC)

A、麻疫 B、病毒性肝炎 C、流行性腮腺炎 D、百日咳

9、暴露后接种需在暴露后(D)小时内进行第1次 A、30 B、36 C、48 D、24

10、预防接种途径(ABCD)

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上划痕 D、肌内注射或口服疫苗

人员卫生检疫(概述、出入境)

1、人员卫生检疫的意义在于(ABCD)A、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和染疫嫌疑人 B、采用科学有效的卫生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C、在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同时,保护货物和人员交通交流 D、疾病监测

2、人员卫生检疫基本程序为(A)

A、准备工作—现场检疫查验—卫生处理—疫情报告—统计和归档 B、准备工作—卫生处理—分析报告—统计和归档 C、准备工作—疫情报告—卫生处理—统计和归档

D、准备工作—现场调查—卫生处理—疫请报告—统计和归档

3、不符合卫生检疫人员要求的是(D)A、熟悉国际传染病疫区及疫情动态

B、掌握与卫生检疫查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C、熟悉各国健康证明、预防接种证书的格式、内容及要求 D、能清点、准备足量的空白现场查验单证表格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步骤为:单证查验—健康观察—医学检查—检疫处理 B、人员卫生检疫的对象即是疫区人员及其交通工具 C、人员检疫的内容只有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 D、入境人员可分为重点旅客和一般旅客两种

5、下列关于疫区人员卫生处理错误的是(CD)

A、疫区人员的检疫处理包括:①对染疫人的控制②对染疫嫌疑人的控制③卫生处理④预防接种⑤疫情报告 B、隔离包括①住院隔离②临时病房隔离 C、预防接种的法律根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条例》 D、预防接种后凡出现发热和红肿等均为异常反应

6、关于出境人员卫生检设错误的是(D)

A、出境人员是指乘交通工具或徒步出境的旅客,包括重点旅客,特殊旅客,一般旅客 B、特殊旅客是指政府外事等部门要求须礼遇的出境旅客 C、出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步骤为①查证书②查健康状况③查验旅客携带物④检疫处理 D、出入境所需要的证书有《国家旅行健康证书》

7、有关疫区人员卫生检疫内容正确的是(A)

A、其程序为①查阅“入境检疫申明卡”②查验有关证书③健康观察④医学检查 B、对来自疫区人员的卫生检疫是在入境的第二口岸通过检疫查验的方式来进行 C、查验证书即是查验证书的签发机构是否有医师签名,证书签发是否规范有效 D、对于染疫人只需登记后定时联系即可

8、关于重点旅客正确的是(ACD)

A、出入境旅客中检疫传染病的染疫人和染疫嫌疑人为重点旅客之一 B、出国二年以上的中国人是重点旅客 C、前往传染病疫区的旅客也是重点旅客

D、在入境时应对重点旅客实施严格的卫生检疫查验

9、下列旅客在入境卫生检疫中需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书”的有(A CD)A、在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的中国居民

B、申请来华定居、任职、就业、学习的外国人 C、在华居留1年或1年以上的外国人

D、经批准回国定居或工作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0、疫情报告所根据的法律条例有(ABC)A、《传染病防治法》 B、《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情报告管理规定》 C、《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实施细则》 D、《国际卫生管理条例》

十三章

1、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不包括哪项(C)

A、催吐、导泻 B、洗胃 C、喝牛奶 D、灌肠、毒物排泄 D、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不用流行病学的分析

3、在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哪种中毒最为常见和多发(A)A、细菌性食物中毒 B、真菌性食物中毒 C、植物性中毒 D、动物性性食物中毒

4、职业中毒的采样与检验,采样点的选择应在什么高度(C)A、0.8m B、0.8~1.5m C、1.5m D、2m

5、职业中毒样品的处理方法包括(ABCD)

A、消化法 B、离子交换法 C、溶剂萃取法 D、蒸馏法

7、细菌的分型方法没有(C)

A、生物学检验 B、血清分型法 C、病菌分型法 D、毒素型别分型法

8、凡是吃了生长、收割、运输、存储、加工或销售等过程中被产毒霉菌污染并在其中产生致病量毒素的植物性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称(B)

A、植物性食物中毒 B、真菌性食物中毒 C、细菌性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十四章传染病检验检疫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BC)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2、鼠疫的监测包括(ABCDE)。

A、人间鼠疫的监测 B、动物间鼠疫疫情的监测

C、蚤的监测 D、病原学监测 E、地理环境的监测

3、属于检疫传染病的是(ABC)。

A、鼠疫 B、霍乱 C、黄热病 D、流感

4、属于监测传染病的有(ACDE)。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疟疾 D、回归热 E、脊髓灰质炎

5、我国把(BCDE)等列为控制传染病。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非典型肺炎 C、禽流感 D、疯牛病 E、出血热

6、检疫传染病的共同特点(ABC)。

A、起病急 B、传播快 C、病死率高 D、人畜共患

7、疟疾的预防途径(ABC)。A、控制传播媒介 B、化学预防 C、疫苗预防 D、开发药物

8、引起霍乱的是(AB)。

A、O1群霍乱弧菌 B、O139群霍乱弧菌 C、大肠杆菌 D、霍乱病毒 第十章 货物检验检疫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于(a)A、1998 B、1982 C、1980 D、1995

4、对进出口食品实施的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法律有那些(ABC)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D、《进口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6、对首次进口新资源食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无害无毒B、具备应当有的营养成分C、具备应当有的色香味D、进口前不需要向检验检疫部门及卫生部批准

7、检验局检疫的传染性物品(ABCD)

A、生物制品B、血液及制品C、人体组织D、微生物及培养基

8、传染性物品到达口岸前,应提前多少天向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C)A、3 B、3-5 C、3-10 D、10

9、以下哪些属于集装箱检验项目(ABCD)

A、法定验箱B、装箱报验C、封识检验D、拆箱检验

10、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ABCD)

A、现场检疫 B、检疫监督管理C、检疫处理 D、运输形式管理

卫生检验

1.吸光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哪一个无关(B)A.测量波长的单色性 B.测量用比色杯壁厚度 C.测量用的波长 D.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E.溶液的溶剂性质

2.欲配制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多少克(A)

A.0.4g B.0.2g C.4g D.40g E.2g 第 3 题 出境人员体检合格者,发给(C)。

A.预防接种禁忌证明

B.预防接种证书

C.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

D.体检检证明

第4题 入出境货物检验检疫项目包括货物的(AB)A..品质检验 B.安全卫生检验 C.食品检验 D.水质检验

第5题 规定检验检疫的传染性物品主要包括下列(ABCD)A.生物制品 B.血液及血液制品 C.人体组织 D.微生物及其培养基 第6题 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ABC)

A.现场检验 B.检验监督管理 C.检疫处理 D.实验室检验 第7题铺垫材料的分类方式(ABCDE)

A.按承运货物性质 B.按包装自身材料部同 C.按包装作用形式 D.按货物流向 E.按运输形式

第8题 临时注册证书有效期为(A)年

A.2 B.3 C.4 D.5 第9题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C).A.白光; B.有色光; C.单色光;D.复合光

第10题某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5010 moL•L-1,它的有效数字是(B)A、5位 B、4位 C、3位 D、2位

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ABC)A.进食了含有致病性微生物食物

B.进食了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的食物 C.进食了含有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 D.急性胃肠炎等食源性疾病

2.下列属于慢性中食物毒的有(ABCD)A.致畸 B.致突变 C.致癌 D.蓄积中毒

3.下列不属食物中毒特点的是(C)A.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B.发病具有集中性 C.发病具有传染性

D.发病病人症状基本相同

5.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于哪个季节(C)A.春季 B.春末夏初 C.夏秋季 D.冬春季

7.防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措施(ABCD)A.防治细菌对食物的污染 B.控制细菌繁殖及产生毒素 C.杀灭病原菌

D.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ABCD)A.有确切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接触史 B.现场劳动卫生条件 C.症状与体征 D.实验室检查

10.职业中毒的生物样品指(ABD)

A.尿样 B.血样 C.食物 D.毛发 十七章 我国卫生检验检疫法律制度

1.我国卫生检验检疫法律制度中,行政法基本原则有(AB)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强壮性原则 D.行政自愿性原则

2.行政管理活动包括的三个要素(ABD)A.管理的实施者 B.管理者的管理活动 C.管理单位

D.对行政机关及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必要的监督 3.行政行为包括哪三个要素(ACD)A.主体要素 B.强制要素 C.职能要素 D.法律要素

4.中国卫生检疫最早在那两个地方(AD)A.上海 B.重庆 C.西藏 D.厦门

5.鼠疫是属于哪一类传染病(A)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6.传染病疫情控制包括(ABCDE)A.一般性控制措施 B.紧急措施 C.疫区封锁

D.行政征调与协助 E.尸体处理和解剖查验

7.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预防制度有(ABC)A.预防接种制度 B.传染病监测制度 C.传染病预警制度 D.传染病隔离制度

9.2003年的非典,使得我国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B),这被认为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际卫生检疫法》 D.《食品卫生法》

10.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职权有(ABC)A.指挥权 B.协调权 C.紧急处理权 D.行政处罚 传染病检疫

1、(A)是一种来源于啮齿动物并能引起人类感染流行的烈性传染病。A、鼠疫 B、SARS C、霍乱 D、甲流

2、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B)。

A、中华按蚊 B、伊蚊 C、老鼠 D、狗

3、(C)是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A、霍乱 B、黄热病 C、天花 D、麻风

4、性传播疾病的简称为(B)。

A、AIDS B、STD C、SARS D、DF 5、1986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牛传染病,它是由(B)引起的一种牛海绵状脑病。A、Dane颗粒 B、流感病毒 C、质粒 D、线粒体

6、流行性出血热是由(C)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A、肝炎病毒 B、流感病毒 C、汉坦病毒 D、EB病毒

7、我国已将AIDS列为(C)类传染病和禁止入境病之一。

A、甲 B、丙 C、乙 D、以上都不是

8、H5N1亚型自1959年首次从(A)中分离出来,已多次引起禽流感的暴发流行。A、鸡 B、鸟 C、鸭 D、鼠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哪些疾病为检疫传染病?(ABD)A、鼠疫 B、黄热病 C、登革热 D、霍乱

10、下列哪种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C)A、鼠疫 B、黄热病 C、霍乱 D、AIDS 十四章 传染病检验检疫

1.下列不属于我国控制传染病的是(D)

A.AIDS B.禽流感 C.炭疽 D.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感冒被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引起过世界大流行的是(B)A.甲、乙、丙 B.甲 C.乙 D.丙 5.不属于检疫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A)

A.变异性强 B.起病急 C.传播快 D.死亡率高 6.脊髓灰质炎的高发人群是(A)

A.儿童 B.青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

9.下列那些属于流行性出血热检验检疫的措施(ABCD)A.疫情监测 B.防鼠灭鼠 C.作好食品卫生与个人防护 D.疫苗注射 10.下列未被《国际卫生条例》列为监测传染病的是(D)

A.流行性感冒 B.回归热 C.脊髓灰质炎 D.非典型性肺炎

第二篇:兽医卫生检验复习题

绪论

1、兽医卫生检验的慨念?

2、兽医卫生检验研究的目的?

3、兽医卫生检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 第1章 生物性污染

1、内源性污染的概念?

2、内源性污染的途经有哪些?

3、外源性污染的概念?

4、外源性污染的途经有哪些?

5、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6、细菌总数的概念?

7、细菌总数的统计方法?

8、大肠菌群的定义?

9、大肠菌群最近似值的测定方法?

10、生物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第2章 非生物性污染

1、非生物性物质污染的种类?

2、非生物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3、如何测定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 第3章 动物性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2、加入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3、发色剂的作用机制(以亚硝酸盐介绍)? 第4章 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定义?

2、食物中毒的类型?

3、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毒素型食物中毒的区别? 第5章 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

1、无公害食品的定义?

2、绿色食品的定义?

3、有机食品的定义?

4、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第二篇 各类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 第1章 肉类

1、肉在保存时的变化过程?

2、挥发性盐基氮的定义?

3、TVB-N?

4、TVB-N测定机制?

5、粗氨定量的机理?

6、测定PH值评定肉新鲜度的机理?

7、冻肉保存的机理?

8、冻肉常见的变化?

9、冻肉检测的要点?

10、腌制肉的机理?

11、亚硝酸盐测定的机理?

12、水分测定的方法?

13、食盐测定的方法?

14、罐头食品的机理?

15、罐头食品常见的变化?

16、罐头食品的检测内容?

17、商业无菌的定义?

18、罐头食品微生物检测时的微生物与原因菌的相关性 第2章 油脂

1、油脂的变质过程?

2、酸价?

3、过氧化值?

4、丙二醛的测定?

5、防止油脂变质的措施? 第3章 蛋类

1、根据蛋的结构如何判定新鲜程度?

2、蛋的变质现象?

3、沙门氏菌的测定方法?

4、皮蛋PH值测定方法?

5、蛋含铅量测定原理? 第4章 乳类

1、异常乳?

2、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3、乳在储存中微生物的变化类群?

4、酸度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5、测定乳密度的意义? 第5章 水产品

1、水产品抽样的注意事项?

2、水产品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

3、水产品检验的基本方法?

4、水产品检验的内容?

5、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的原因?

6、水产品汞含量的测定原理?

第三篇 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卫生与检验 第1章 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和卫生要求

1、屠宰加工企业的卫生要求?

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2、BOD?

3、活性污泥?

第2章 宰前检疫技术

1、宰前检疫的目的意义?

2、宰前检疫后的处理方法?

3、宰前动物断食饮水的意义?

4、宰前动物充分休息的意义?。

5、宰前动物淋浴管理的意义? 第3章 屠宰加工的兽医卫生监督

1、电麻时易出现的异常情况?

2、放血时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

3、泡烫时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 第4章 宰后检验技术

1、宰后检验的目的意义?

2、各部位淋巴结的选择?

3、宰后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4、淋巴结的异常情况有哪些?

5、宰后检验的要点?

6、宰后检验的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第5章 常见传染病的鉴定与处理

1、炭疽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2、炭疽病畜的处理方式?

3、动物结核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4、结核病病畜的处理方式?

5、动物钩体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6、钩体病病畜的处理方式?

7、动物口蹄疫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8、口蹄疫病畜的处理方式?

9、动物猪瘟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10、猪瘟病畜的处理方式?

11、动物猪丹毒病、猪肺疫和沙门氏菌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12、动物猪丹毒病、猪肺疫和沙门氏菌病的处理方式?

13、羊痘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

14、羊痘病畜的处理方式?

第6章 常见寄生虫的鉴定及处理

1、旋毛虫的检测方法?

2、弓形体病的宰后检验要点?

3、其它几种寄生虫的宰后判定要点? 第7章 其他异常肉品的检验和处理

1、肌肉发红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2、肌肉发白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3、脂肪发黄的原因及处理方式? 第8章 掺假检验

1、如何鉴别病死畜肉?

2、如何鉴别病死禽肉?

2、注水肉的鉴别方法?

第四篇 禽、兔及副产品类的卫生检验 第1章 禽的卫生检验(自学内容)

第2章 家兔的屠宰加工卫生与检测(自学内容)第3章 副产品的卫生与检验(自学内容)第五篇 市场检疫

1、禁止经营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有哪些?

2、常用消毒药物的使用及浓度?

第三篇:卫生检验检疫 国境卫生检疫案例分析

第五节

卫生检疫案例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卫生检疫案例的分析方法; 2.掌握卫生检疫的工作程序

二、案例介绍及问题讨论

【案例一】

2007年4月13日晚22时45分,从马来西亚吉隆坡至福州的MF852航班上,一名旅客引起了入境检验检疫通道上工作人员的注意,该旅客身材消瘦、面容疲惫、神情紧张,入境时填写了《出/入境健康申明表》,但未申报任何疾病与症状,体温检测正常,经现场医学巡查人员初步询问,该旅客称没有异常情况。在该旅客的行李过“一机两屏”检查时,发现其携带4瓶未知名的片剂药品,经检查询问,该旅客承认自己是HIV感染者,携带的是抗HIV药品,检验检疫工作人员随即将该旅客带到现场诊验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

[问题讨论1] 1. 艾滋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答: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

2.对该旅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既往病史、接触史、接触范围、生活史、现病史、手术史、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测、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研究。

据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该旅客多年前(具体时间不详)有怡游史,曾有一位较为固定的女性性伴侣,该女性身体健康,每次性行为均使用避孕套,2001年2月到新加坡打工,入境时被新加坡当局查出感染HIV,次日即返回吉隆坡,自检出HIV后,就未有过性行为,一年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到医院就诊,进行抗病毒治疗至今,期间未到过其他国家地区旅行。家人中未发现HIV感染者和AID患者。否认有同性恋(双性恋)史、吸毒史、性病史、输(供)血史、手术史等及其他危险性行为,2004年7月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家美容院做过纹身。

实验室检查结果:采静脉血应用ELISA、PA和WB检测,HIVⅠ型抗体阳性。

[问题讨论2] 3.HIV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多长?艾滋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不到1年,长达15年,平均8年。

艾滋病临床表现: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疼痛,免疫力降低,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红斑样皮疹,恶质病,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机会型感染和继发性肿瘤等。

4.对该旅客要进行哪些医学检查以确定是否为HIV感染者?

答:进行血清学检查进行确认:(1)分离病毒;(2)抗原检测:ELISA检测p24抗原;(3)抗-HIV检测:ELISA、SPIP、PA和WB检测;(4)HIV RNA检测:RT-PCR检测。

5.如何防治艾滋病?

答:预防艾滋病:(1)管理传染源:禁止HIV抗体阳性者献血及提供其它体液;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宣传教育;严谨性乱;高危人群推广使用避孕套;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为HIV感染的孕妇及产后新生儿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不共用牙具、刮面刀。

(3)保护易感人群:HIV疫苗仍未取得满意进展。

治疗艾滋病包括:(1)一般治疗:(2)抗病毒治疗: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联合疗法,即“鸡尾酒”疗法,又称HAART疗法;(3)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治疗;(4)免疫重建;(5)预防性治疗。

6.做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对该事件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理,请提出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

答:(1)检疫人员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对该旅客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使其主动接受治疗;

(3)对该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和实验室初步筛查,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传染给周围人员;

(4)及时对与该旅客具有密切接触史人群进行观察、检测;(5)及时对该旅客搭乘过的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案例二】

2005年11月24日,深圳检验检疫局接深圳外轮代理公司报告,一艘从印度开来的香港籍散货船“康满”轮上有两名发热病人。该轮此前曾在印度孟买PANJIM锚地装载货物,之后船上相继有2名船员出现高热、肌肉关节酸痛症状。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此时应做什么?

答:(1)检疫人员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对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询问病人生活史,疾病史,发病前接触过的人群和环境,并针对性进行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对发热病人隔离和留验查看。

2.此时你能判断该2名船员发热的可能病因吗?若要准确判断,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可能为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和流行性感冒等。若要准确判断,还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询问病人生活史,疾病史,发病前接触过的人群和环境,筛查最可能的病因,并针对性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物学检查进行确诊。

该2船员20日到达新加坡被确诊为登革出血热。离开新加坡后22、23日船上另两名船员又开始出现相同症状。

[问题讨论2] 3.登革热的病因是什么,其传播媒介是什么,还有哪些疾病具有与登革热共同的传播媒介? 答:登革热病因是登革热病毒,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与登革热具有共同传播媒介的疾病有黄热病。

4.为确诊为登革热,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1)血常规;(2)双份血清检查;(3)抗原检测;

(4)抗体检测:双份血清检查;ELISA法;(5)RNA检测:RT-PCR(6)病毒分离。

5.此时,若你是深圳蛇口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 答:(1)检疫人员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对该旅客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使其主动接受治疗;

(3)对该旅客进行隔离治疗,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传染给周围人员;(4)及时对与该旅客具有密切接触史人群进行观察、检测;

(5)及时对该旅客搭乘过的交通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蚊虫监测和消杀。

该轮27日到达锚地后,深圳检验检疫局立即采取了以下检疫措施:做好检疫人员的个人防护,对该轮实施锚地检疫;登轮对所有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检;对船舶的生活区、甲板、货舱进行全面的卫生监督和灭蚊处理;将2名病人立即送往深圳市东湖医院;向船员宣传登革热防控知识,要求船方清除船上积水,船员个人做好防蚊驱蚊工作;码头公司每天对港区进行全面灭蚊;检疫人员24小时监控卸货情况,要求所有登轮人员每天报告体温以及健康状况。

经诊断,两名病人分别感染了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其余19名船员经体检未有发热和其他异常体征。由于采取的措施及时妥当,疫情得到了控制,直到12月1日该轮离开港口,未再出现新病例。

[问题讨论3]

6.请针对登革热订立防控措施。

答:首先,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小组;其次,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1)加强环境治理:全面开展以灭蚊防病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清除积水,进行强化施药灭蚊;

(2)加强疫情监测:组织专业人员布雷图指数调查并上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部门的监测网络;

(3)提高诊治能力:进一步强调“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规范的培训,落实好发热部门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医生负责制;

(4)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自觉清除室内外场所,预防控制登革热。

【案例三】

2001年7月3日,陕西局机场办事处在对来自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的日本佳速航空公司JD257航班实施检疫查验过程中,从货舱发现一只活鼠,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将该鼠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停机坪捕获。

[问题讨论1] 1.若你是一位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接下来应做什么?

答:(1)检疫人员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2)按相关规定立即对该飞机的货舱、客舱、及卸下的行李箱进行全面消毒杀鼠处理;(3)对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群鉴定和病原检测;

(4)对该飞机进行鼠患调查,确认没有其它鼠患后,才允许该飞机离境。

事件发生后,检疫人员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按照《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立即对该飞机的货舱、客舱及卸下的行李箱进行全面消毒杀虫处理,对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群鉴定和病原检测,并对该飞机进行鼠患调查。确认没有其它鼠患后,才允许该飞机离境。

[问题讨论2] 2.对鼠患进行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鼠夹法,鼠笼法,粉迹法,查掘开洞法,鼠证检查法,食饵消耗法,目测法,粘鼠板法。

3.鼠可以传播哪些疾病,对鼠类进行的病原检测包括哪些病原?

答:鼠可以传播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黑热病等。对鼠类进行的病原检测包括鼠疫杆菌、莫氏立克次体、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等。

4.如果该飞机存在鼠患,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1)检疫人员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对老鼠实行监测并进行种群鉴定和病原检测;(3)对飞机等交通工具进行消毒杀鼠处理;

(4)对飞机上乘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排查感染人群,确认其无患相关疾病后方可安全离开。

(甘露)

第四篇: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

第一章 绪论

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决定因素和实施检验、检疫、控制的科学。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

3、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1873年。4、1873年8月15日,上海海关(当时海关内设有医官,主要负责海关及各洋行的医疗保健)税务司理船厅英藉医官FE.Wright向北京总税务司报告,要求委派医官采取对来自疫港的船只实施合办检疫的措施,以保护本地公共卫生。最后任命海关医官(Dr.R.Alef.Jainieson)首先从事检疫工作。

5、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卫生防疫站、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队。

6、卫生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 ① 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 ② 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 ③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④ 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和安全。

7、卫生检验检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 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②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监测、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规律;

③ 研究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的规律;

④ 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控制、检测的规律; ⑤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控制、监测、监督的具体规范;

⑥ 研究人员、交通工具、货物、媒介生物、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⑦ 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检验检疫实践活动的规律; ⑧ 研究卫生检验检疫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要求;

⑨ 研究检验检疫学的特点、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研究方法: ① 微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② 宏观卫生检验检疫学; ③ 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学。

9、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双重性、强制性、预防性、规范性。

10、卫生检验检疫学研究对象: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第二章 卫生检验

1、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的学科。

2、卫生检验意义: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卫生标准、评价卫生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在疾病控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生检验按照卫生专业分类:水质卫生检验、食品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化妆品卫生检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消毒杀虫卫生检验、生物学材料检验。

5、按照卫生检验工作性质分类:经常性卫生检验、特殊卫生检验。

6、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代表性、目的性、时效性、安全性。

7、采样至少要有2人。

8、空气样品的采集:

① 直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真空瓶采样; ② 浓集采样法: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③ 自然沉降法和惯性撞击法。

9、泳池水: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离池壁1m,在水下30cm处采水450ml。

10、样品应在3~4小时内送至检验室。

11、实验室认证是每三方组织出示书面保证,表明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实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范围:第三方实验室;13个要素。

12、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机枪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范围:第一、二、三方实验室;24个要素。

13、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基本程序:申请、评审、评定、发证。

14、实验室认证认可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策划、整体优化、预防为主、过程概念、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改进的持续性。

第三章 卫生检疫

1、检疫:限制有嫌疑但无症状的个人或有嫌疑的行李、集装箱、交通工具或物品的活动和(或)将其与其他的个人和物品隔离,以防止感染或污染的可能传播。

2、嫌疑:是指缔约国认为个人、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已经暴露于或可能暴露于公共卫生危害并且有可能是传播疾病的来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入出境检疫对象包括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特殊物品。《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入出境检疫对象有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

4、卫生检疫分类:

① 依据卫生检疫的实施范围: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 ② 依据卫生检疫的管理模式:隔离式检疫、滤过式检疫、监测式检疫;

③ 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常规检疫、特殊检疫(临时检疫、非口岸检疫、随般检疫)

5、卫生检疫的内容:人员检疫、交通工具检疫、动物检疫、环境检疫。

6、卫生检疫的特点:强制性、技术性、预见性、综合性。

7、疫情是指传染病发生、发展和终息的情况。疫情信息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的资料,构成疫情的主要因素有时间、空间、人间和传染病种类。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疫情报告人可分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① 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人。

② 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病情报告人。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4种(病毒性肝炎)、丙类9种(肺结核)。

10、日常疫情报告:

①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检疫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报告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验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要求,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③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1、疫情管理的作用:

① 疫情是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和确定检疫查验内容的重要依据;

② 疫情是判断交通工具染疫或染疫嫌疑的依据; ③ 疫情是实施卫生处理的主要依据; ④ 疫情是国境口岸采取相应防制对策的依据。

12、锚地检疫:指入境卫生检疫船舶必须在港口的检疫锚地或者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同意的指定地点实施卫生检疫。适用于来自疫区的或首次抵达的船舶。其优点是锚地远离港内,一旦发现检疫传染病,便于检疫当局对交通工具和人员采取控制、隔离等有效措施。① 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或者动植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的船舶; ② 装载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船舶;

③ 有染疫嫌疑的船舶,即载有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或者有人非意外伤害而死亡且死因不明尸体的船舶; ④ 未持有有效的《除鼠/免予除鼠证书》的船舶; ⑤ 发现啮齿类类动物异常死亡的船舶; ⑥ 废旧船舶; ⑦ 载有放射性货物和须进行处理货物的船舶; ⑧ 装载的货物为活动物的船舶;

⑨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需要或者船方申请的船舶; ⑩ 没有申请随航检疫、泊位检疫或电讯检疫的船舶。

13、卫生检疫的内容:海港检疫查验、航空检疫查验、陆地边境检疫查验。

第四章 卫生监测

1、卫生监测系指卫生监测机构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的方法,连续、系统地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人们生产劳动、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卫生学评价并及时地反馈和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

2、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3、卫生监测种类,按监测对象分: ① 人群监测;

② 特定环境(含水、土、气、特定公共场所)监测; ③ 媒介生物监测; ④ 交通工具监测; ⑤ 货物监测;

⑥ 食物与职业中毒监测;

⑦ 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 ⑧ 突发事件监测。

4、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反馈信息、利用信息。

5、哨点报告: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经过选择的人群中用标准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称为哨点监测。它具有成本低、效率点的特点。

6、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是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7、监测系统评估:灵敏度、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简单性、可接受性、阳性预测值。

8、人群监测监测对象:

① 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② 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心胸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③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④ 针对其他卫生问题监测

9、传染病人群监测监测内容:(选择)① 收集人口学资料;

② 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及分布描述; ③ 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 ④ 暴发流行调查;

⑤ 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⑥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⑦ 防治措施效果评估; ⑧ 流行的预测。

10、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污染源和环境状况。

11、大气监测有害气体:

酸性有害气体:SO2、H2S、NOx、Cl2 氧化性有害气体:NOx、Cl2、O3 硫化性有害气体:H2S 颗粒污染物

12、饮用水必测项目:浑浊度、色度、嗅味、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pH、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铁、锰、总碱度、氨氮、溶解性固体、耗氧量、酚、当地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指标。选测项目:亚硝酸盐氮、碘和BOD.13、自备给水采样点数占自备水源总数的5%~10%。

14、土壤预处理:碱熔法、酸溶法、溶剂萃取分离法。

15、采样误差监测值相差10%~20%是允许的。

16、土壤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1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

18、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

19、预警信息发布原则: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第五章 卫生控制

1、公共卫生危害结局的影响因素:危害因素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个体抵抗力的不同。

2、公共卫生危害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是自然消亡,二是产生不明显的影响。

3、卫生控制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疾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依据卫生法规对公共卫生危害所实施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这些措施是通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制所实现的。

4、卫生控制的特性:保护性、强制性、技术性、公益性、综合性。此外还有程序性、合法性、合理性。

5、按照公共卫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对象,可将卫生控制分为:人员卫生控制、交通工具卫生控制、货物卫生控制、环境卫生控制。

6、卫生控制措施:预防性控制措施、防疫措施、治疗性预防措施。

7、食物中毒报告: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国家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8、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一般Ⅳ。

9、隔离:传染病控制的极为常见的措施,尤其对甲类传染病及部分原因不明的其他传染病,首选控制措施就是隔离。

10、留验:鼠疫(6天)、黄热病(6天)、霍乱(5天)。

第六章 卫生监督

1、卫生监督的主体是政府行政部门。(重点)

2、卫生监督是政府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

3、卫生监督的一般特征:主体特定性、国家强制性、职权法定性、行为主动性。(重点)

4、卫生监督的特有特征:特殊目的性、科学性、技术性、整体性、关联性、社会性、国际性。

5、卫生行政监督检查是卫生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6、卫生监督的种类:

依据卫生监督过程分类: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依据卫生监督的行为方式:羁束卫生监督行为、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要式卫生监督行为与非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依据卫生监督的对象分类:公共卫生监督、健康相关产品监督、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监督、其他卫生监督。

7、要式卫生监督行为与非要式卫生监督行为:前者系必须依据法定方式进行或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定方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和后果的卫生监督行为,如我国卫生部审核发给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或批准文号;后者指卫生法规未规定一定具体方式或形式,允许卫生行政机关依据情况自行选择适当方式或形式进行的卫生监督行为,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通知。

8、卫生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是卫生监督主体在实施卫生监督的过程中应当普遍遵行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程序合法原则、程序合理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程序公开原则、相对人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9、食品卫生监督的内容: ①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

② 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产品的监督; ③ 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监督;

④ 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的监督。

第七章 卫生处理

1、卫生处理:是卫生检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人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是有效防止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禁止入境疾病和新发传染病传入付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2、卫生处理是指隔离、留验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第八章 人员卫生检疫

1、人员卫生检疫的对象包括:疫区人员、来自疫区的人员及其交通工具;旅客、为旅客提供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飞机、船舶、火车、汽车等)、旅客携带物、交通员工、尸体。

2、人员卫生检疫的内容包括: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和黄热病)、监测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疟疾、登革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禁止入境疾病(艾滋病、性病、新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病)、其他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疯牛病等)以及病媒生物等。

3、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内容:

① 单证查验 是指对“总申报单”、“入境检疫申明卡”、“国际预防接种证书”和“国际旅行健康证书”的审核。② 健康观察 ③ 医学检查 ④ 检疫处理

4、出境人员卫生检疫查验的内容: ① 检疫查验“国际预防接种证书” ② 查验“国际旅行健康证书” ③ 查验旅客健康状况 ④ 查验旅客携带物 ⑤ 检疫处理

第九章 交通工具检验检疫

1、交通工具是指船舶、航空器、列车和其他车辆;国际交通工具是指国际间航行的船舶、航空器、列车、运输货客车辆。(重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重点)

3、入境船舶检疫方式有:锚地检疫、电讯检疫、泊位检疫、随船检疫。

4、飞机:是最常用的航空运输工具,飞机运输还具备安全、舒适、快捷等特点,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第十章 货物检验检疫

1、货物是通过货运部门发运(除邮件、分运行李以外)的所有物品的统称。

2、货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是为了有效地防止有害生物引起的人和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植物危险性病虫害等传染病通过各类货物及其相关物品由国境口岸传入或传出。(了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建于1998年3月。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点)

5、HACCP P180

6、规定检验检疫的传染性物品:生物制品、血液及血液制品、人体组织、微生物及其培养基。

7、进出境传染性物品在进出境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办理申请手续。申请进出境的单位应当在货物到达口岸前3~10天内,向检验检疫局提前提出申请,检验检疫机构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入出境特殊物品审批单。申请不合格的,标明不合格理由,将申请资料退回申请单位,并发放不合格申请处理通知单;申请单位领取到准许进出口的审批单后方可到口岸进行报检通关。

8、铺垫材料检验检疫内容:现场检疫、检疫监督管理、检疫处理。

9、临时注册证书有效期为2年,期满要求续延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提出续延申请。

第十三章 食物与职业中毒检验检疫

1、食物中毒:凡是由于进食了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素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特点:

① 发病与进食的有毒食物有关; ② 发病的集中性; ③ 病人症状基本相同;

④ 不具有传染性,采取措施后可很快控制;

⑤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趋势,一般无传染病流行尾端(余波)

3、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4、食物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

① 有助于确定食物中毒的种类,查明中毒的原因。② 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生命。③ 掌握疾病严重程度。

5、职业中毒: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6、职业中毒的特点:

① 急性中毒成突发性,一般起病急、潜伏期短,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死率高;

② 急性中毒多为群发性;

③ 接触生产性毒物后是否中毒与毒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毒物的浓度、剂量、种类和接触时间等有关;还与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以及生产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即个体敏感性等有关。

④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及毒作用特点,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常表现为慢性中毒;而有的毒物因其毒性大,蓄积作用又不明显,在生产中因事故常引起急性中毒。

⑤ 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

7、职业中毒的分类: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8、职业中毒检验检疫的意义: ① 可协助预防和诊断; ② 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除反映人体接触毒物的水平外,还可了解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出情况。它不公为职业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为制订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接触限值提供科学依据;

③ 可反映毒物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的变异性,了解毒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吸收情况,对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和劳动卫生学的调查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可为防治职业中毒制订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十四章 传染病检验检疫

1、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回归热、脊髓灰质炎。我国加了登革热。

3、控制传染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疯牛病、出血热、开放性肺结核、性接触传播疾病和炭疽 第十五章 不明原因疾病检验检疫

1、不明原因疾病:是指早期或短时间内发病原因不明,流行面广或发病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病因可能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缺陷所引发的一类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2、不明原因疾病的特点: ① 临床表现类似;

② 各类不明原因疾病的流行特征各异; ③ 社会、环境因素易被忽略; ④ 社会影响大。

⑤ 此外还有突发性、公共性、危险性、紧迫性。

3、病因:是指外界客观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体发病。

4、病因判断标准: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亦称生物学梯度)、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联系的可重复性、联系的合理性、终止效应(亦称逆向反应)、联系的特异性和能为实验所证实。

5、诊断标准:

① 医学观察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

② 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③ 临床诊断诊断病例 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他诊断者。

④ 确诊病例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满意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第十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疫

1、突发公共卫生事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群体性、阶段性、危害性、综合性。

3、突发事件中的公共卫生问题:重大传染病疫情、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核与辐射污染、恐怖事件方面。

第五篇:卫生检验检疫除害处理相关知识.

卫生除害处理相关知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所涉及的卫生除害处理的范围和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入出境的货物、动植物、运输工具、交通工具的卫生除害处理以及公共场所、病源地和疫源地的卫生除害处理等,本节只对出入境货物、集装箱和动植物的卫生除害处理进行阐述。

一、对入出境的货物、集装箱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实施卫生除害处理

(一)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

(二)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

(三)发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啮齿动物、或者病媒虫,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

(四)装载的是废旧物品或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其它物品。

(五)对在到达本口岸前的其他口岸已实施卫生处理的货物、集装箱,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一步实施卫生处理。

1.运载过程中发生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事件的。2.经卫生检查判定原卫生处理没有实际效果的。

(六)经检验不符合进口食品卫生标准的。

(七)来自动植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以及装载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装箱。

二、对入出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的卫生除害处理要求

(一)输入的动物检出中国政府规定的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其阳性动物及与其同群的其他动物全群扑杀,并销毁尸体;检出中国政府规定的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其阳性动物退回或扑杀。

(二)输入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检疫发现危险性病虫害,无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输入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检疫发现危险性病虫害,有有效除害处理方法的,作卫生除害处理。

(四)输入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检疫发现一般性病虫害超过规定标准的,作卫生除害处理。

(五)输入动植物产品、动植物性包装、铺垫材料必要时进行外包装消毒处理。

(六)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检疫不合格,可通过除害处理达到出口要求的,作卫生除害处理。

三、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方法

卫生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超声波、紫外线照射、加热处理、冷冻处理、捕杀、焚烧、深埋等;化学方法:药物蒸熏除害、药物表面喷洒;另外,人为措施有禁止入出

境、过境和封存等。

四、卫生除害处理的标准和效果

(一)病媒昆虫成虫全部死亡。

(二)啮齿动物全部死亡或未发现。

(三)货物表面和集装箱内表面根据流行病学的原则,不得检出检疫传染病或监测传染病的病原体。

五、实施卫生除害处理要求

(一)所用药物必须经过检验检疫机构认证,具有科学、安全、高效等优点。

(二)要有专门从事卫生除害处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程实施。

(三)采用先进的卫生除害处理设备,科学计量。

(四)做好卫生除害处理的效果检测和效果评价记录。

六、实施卫生除害处理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一)防止对任何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防止对交通工具的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害。

(三)防止发生火灾。

(四)防止对行李、货物发生损害。

下载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题(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食品检验检疫处工作职责

    1.负责辖区内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查验管理工作。2.负责收集与传递国内外传染病疫情信息,制定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3.负责出人境交通工具和口岸卫生监督管理工......

    卫生食品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

    1.负责出人境食品商品的法定检验和监督管理。2.承办出人境食品等商品卫生注册的考核与监督检査。3.负责出人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收集国内外有关传染病疫情......

    检验检疫常用英语词汇大全

    检验检疫常用英语词汇 1、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S)。 2、H.S编码将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共97章,......

    检验检疫工作总结

    过去的两年中,本人负责收取船舶卫检的费用,幸亏有领导与同事们耐心地帮助,才逐渐地掌握了CIQ收费系统的一系列使用方法,以至于能够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为这个集体出一份......

    检验检疫基本知识

    航空器检疫处工作指南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8月13日16:57 新浪旅游 1、出国需要出示健康证明的规定 出国一年以上的中国籍旅客。如果您前往黄热病流行区国家,请......

    检验检疫保证书[合集]

    保 证 书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为促进外贸的发展,给企业提供较多的方便,我企业现申请代理进出口商品报检业务,为使这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我企业做出如下保证: 1、遵守出入境检验......

    检验检疫英文翻译(本站推荐)

    外贸 各证书 中英文全称arbitration 仲裁 airway bill 航空运单 animal health certificate 动物卫生证书 animal quarantine certificate 动物检疫证书 Animal and Plan......

    检验检疫演讲稿

    关于检验检疫的演讲稿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局的高思陶,很高兴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各位领导和同仁一起交流。我演讲的题目是:扬帆法治新航程,同心同德质检人。从我加入质检队伍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