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

时间:2019-05-14 13: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

第一篇: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

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 【案情介绍】

被告B女士系原告A分公司的员工,在职期间担任金桥店店长职务。20XX年8月10日原告下设金桥店厨房发生火灾。同月X日,上海市XX区公安消防支队对原告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原告存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行为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并罚款3万元的处罚。原告于20XX年10月5日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被告B女士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上海市XX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对原告的请求不予支持。原告不服,向上海市XX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及委托关系】 原告:A分公司; 代理人:律宏专家律师 被告:B女士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B女士向原告A分公司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陈述与答辩】 原告陈述:

被告B女士于20XX年6月1日进入原告处工作,担任店长一职,20XX年8月10日,被告所管理的餐厅有大量油污加上员工操作不当酿成火灾,使原告的饭店设施被严重毁损,原告不得不重新装修,更严重的是,8月20日原告被上海市XX去公安机关消防支队责令停业停产并罚款人民币3万元,致使原告长期不能营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原告认为,被告B女士作为店长,对火灾发生负有严重的管理失职的责任,应当对原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被告的答辩:

被告B女士辩称,原告所述并非事实,由于原告拖欠工资,被告于20XX年9月27日辞职。由于被告就工资等事宜向原告提出仲裁以及诉讼,原告才要求被告赔偿火灾损失。火灾发生与被告无关,防火、消防事宜由工程部负责,并非被告的职责。20XX年8月10日之前,被告与厨师长在店长会议上曾当面向法定代表人提出清洗厨房的排风通道,防止火灾,法定代表人却没有同意。因此,被告不同意对原告进行经济赔偿。【举证和质证】 原告证据:

(一)证据1:仲裁裁决书。证明:本案经仲裁前置程序。

(二)证据2: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缴纳通知书。

证明:原告因失火被上海市XX区公安消防支队责令停业整顿。

(三)证据3:仲裁庭审笔录。

证明:被告对原告在仲裁庭审中提供的证据已予以认可。

(四)证据4:收条、支票存根以及发票。

证明:原告维修失火的店面支出79,236.50元人民币。

(五)证据5:20XX年6月至11月营业汇表。

证明:原告店面失火造成20XX年8月10日至9月1日左右停业,造成原告营业损失。

(六)证据6:20XX年8月、9月员工工资单。

证明:原告照常支出员工工资,火灾造成原告工资损失。被告B女士质证:

(一)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3真实性无异议。

(二)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4有异议。

(三)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5中20XX年五、六、七、十月营业汇总表表示不清楚,对八、九月营业汇总表无异议。

(四)被告表示对原告提交的证据6不清楚。【庭审辩论】

焦点:被告B女士在原告处工作时其具体工作内容及相应权责是否包括对店内财物进行安全管理。【调解或判决】

上海市XX区人民法院认为,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之前提条件应当是劳动者具有相应工作职责、劳动者对损失发生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本案中,被告作为负责原告下设金桥店全面营运的店长,其应当对金桥店财产负有安全管理责任,在金桥店发生火灾造成部门财产损失的情况下,被告作为店长可以认定具有一定过失。原告要求被告因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院予以支持。本院结合原告提供的维修费用证据以及被告工资收入情况,酌情确定被告应当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00元。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八条,《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B女士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A分公司经济损失8,000元。负有经济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果未按照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

一、仲裁前置的一般情形及例外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家点评*

上述案例为劳动纠纷案件,属于仲裁前置的范围。

1、对于劳动争议案件一般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但是也存在例外情况: A、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3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此类案件劳动者可不经过劳动仲裁直接起诉。

B、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如有证据证明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3、对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双方均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二、分公司是否可以成为诉讼主体

*法条链接*

1、《民事诉讼法》(新)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2、《民诉意见》第40条:民事诉讼法(旧)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专家点评*

上述案例中原告为一家分公司,一方面,分公司是公司的分支机构,其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行为产生的后果均有公司来承担。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立法的规定,分公司虽然不具备独立法人的资格,但可以成为诉讼的主体,即作为原告、被告或者第三人参加诉讼。

三、如何界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责任

*法条链接*

第一,《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二,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必须是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规章的内容设定上应该包含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内容。

*专家点评*

上述案例的焦点在于被告B女士的职责是否包括管理并保障店内财务的安全,因为劳动合同中约定不明,所以A分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同行业的惯例便成为了界定这一问题的依据,根据一般的行业惯例我们可以判断出管理店内财物应当属于店长B女士的职责之一。而上述案例中B女士在发现店内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后,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被告B女士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关于“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问题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迟延履行金。”

*专家点评*

对于上述案件被告B女士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A分公司经济损失,属于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如逾期不履行支付义务应当支付迟延利息。

1、对迟延履行债务有两种惩罚方式:一种是因为迟延履行金钱债务而支付迟延利息;另一种是因为迟延履行非金钱债务而支付迟延履行金。

2、非金钱履行义务主要包括: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原状及停止侵害等。

3、迟延利息、迟延履行金应当从履行期满的次日计算。

4、《民诉意见》294条: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

第二篇:员工因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损失

员工因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损失

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晋江市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大队林云阳

[案情简介]

2009年1月20日,王某等20名工人到我局投诉,称其所在的某鞋材公司在发工资的时候高额克扣员工工资,接到投诉后我局工作人员立即到该鞋材公司调查。经查明,该公司未与全体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提供的工资表上发现未按月支付员工工资,还存在克扣员工2008年11月份工资百份之五十的事实。公司对扣款的理由是这20名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公司认为员工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就按每人月工资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摊派给每一位员工来承担经济损失。而员工认为公司所扣的额度太高不能接受,双方因此产生争议,诉至我局。

[处理情况]

市劳动保障局工作人员当场发出《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该公司限期与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对扣款问题,我局工作人员现场宣传了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组织企业和员工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协议,企业扣留每名员工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做为经济损失的赔偿,双方在结算完工资后解除劳动关系。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员工由于工作失误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1

该如何承担赔偿责任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不能克扣员工的工资,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本案中该公司主张员工在2008年11月份由于工作操作不当等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但证据不足,故不能无故克扣员工工资。

另一种观点认为员工如果因为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其法律依据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发劳动者的工资。

我局同意第二种观点,本案中王某等20名员工由于工作操作不当给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属实,单位可以扣除他们每个人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作为赔偿,但不能超过法律规定扣发劳动者当月工资的比例,该公司扣发员工11月份工资的百分之五十明显超出了规定的比例。附: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三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订立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缔约过错责任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订立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缔约过错责任

钱丽红

一、案情介绍

经贸公司在一审中诉称:2002年2月9日我公司与实华公司签订《特许加盟协议》,协议约定:实华公司为我方提供三年经营所需的相关手续并许可我方使用实华公司的品牌,协议还约定我方向实华公司缴纳加盟费、管理费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等。协议签订后,我方投入资金170万元租用经营场地、购置网吧设施和聘用人员,我方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实华公司不能办理经营所必须的法律手续,造成我方重大经济损失。我方多次与实华公司协商要求对方按照合同约定赔偿我方经济损失的50%,未果。现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所签加盟协议书;实华公司赔偿经济损失85万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实华公司在一审中辩称:双方签订的《特许加盟协议》不能履行的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双方签订合同后,我方即开始为经贸公司办理有关网吧证照的工作。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我方从主管部门得知,由于政府要对网络市场进行整顿,相关文件马上就要出台,已停止办理一切网吧的审批手续,不再发给申请书表格,也不再接受开办网吧的申请。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我方告知有关加盟单位这一情况,并与各加盟单位协商解除加盟协议事宜。在 2002 年3月与经贸公司协商解除加盟协议过程中,经贸公司对解除协议提出不当要求,并且将我方所属的两家网络咖啡屋的电脑、办公桌等价值80万元的固定资产予以扣留。我方认为双方签订协议的基础已不存在,政府的政策属不可抗力,双方应当解除协议。但经贸公司执意对网吧进行投入,其对网吧投资造成的损失应由经贸公司自行承担。协议第 7 条约定:“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本协议自行取消”。2002年5月10日,文化部下发《文化部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及《网

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通知和方案均明确规定:各地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02年6月29日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通知》,强调暂停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由于发生了上述不可抗力,双方所签协议应于2002 年5月10 日自动解除。另外,经贸公司投资网吧170 万元与协议无直接关系。协议中我方仅要求加盟单位经营场所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终端配置在50台以上。协议也仅约定经贸公司按面积130平方米和终端100台交纳加盟费。而经贸公司所租用面积高达987.64平方米,故其投资与双方协议约定无关。经贸公司因投资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没有损失。另外,我方并没有因经贸公司的投资而获得丝毫利益。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2月8日实华公司作为甲方与作为乙方(加盟方)的经贸公司签订《特许加盟协议》。协议约定: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为:

1、甲方提供三年经营所需的相关法律手续(经营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营业执照等);

2、甲方提供“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品牌的使用许可证;

3、甲方负责提供政府部门要求签订的所有文件(《信息安全责任书》、《管理规定》、《代理协议书》、《提供互联网委托书》等);

4、甲方免费提供:为乙方提供经营所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餐饮设备以及其他设备)的清单和设备配置的说明;在乙方开业前,为乙方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免费的网络知识、服务管理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技能培训,并与乙方签署培训协议等;„„。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须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以下相关资料:A:经营场所产权证明(面积要求在 60平方米以上);B:租赁合同(要求租期在1年以上);C:终端数量、配置(终端数量在50台以上);D:消防安全证明;E:经营场所拓朴图(室内外彩色照片各一张);F:网络安全员的身份证和照片,雇佣人员的卫生检疫证明。

2、乙方使用“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品牌,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甲方不予干预;„„。

三、特许经营范围: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提供互联网络(不含电脑游戏),包装食品、饮料、酒、信息咨

询(不含中介)、网络信息(网吧)。

四、付款方式:

1、乙方必须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按乙方面积130平方米和终端100台交纳加盟费 3 万元整;

2、每月管理费 15000 元;

3、以后每年收取 1 万元年审费。

五、违约责任:

1、甲方如发现乙方有违反国家有关安全信息管理和其他法律法规的经营活动,甲方将责令乙方限期改正,未能在指定期限内改正,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与乙方的协议,并由乙方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2、甲方必须告知乙方国家对本行业的有关各项法律法规,督促乙方遵纪守法,文明经营;

3、乙方应及时向甲方缴纳管理费,如逾期不缴,每超过一天,乙方向甲方缴纳全额管理费的3% 作为滞纳金;如逾期3 个月不缴,视为乙方自动放弃与甲方签署的协议;因乙方原因致使本协议终止,乙方应向甲方支付1万元作为补偿;甲方保障与乙方所签订的经营业务所必需的证照合法性,以及及时为乙方办理证照的年审。逾期未能办理,乙方有权要求退回全额加盟费或管理费,直至赔付乙方因此而产生的直接损失金额的50%.„„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本协议自行取消。合同签订后于2002年春节前后,经贸公司要求向实华公司支付加盟费用3 万元。实华公司人员称,等实华公司办妥所有手续后再交。2002年3月底4月初实华公司告知经贸公司因整顿网吧市场,无法提供合同约定的相关证照的合法手续,要求与经贸公司终止加盟合同。2002年9月9日经贸公司发出索赔书,要求实华公司赔偿经济损失60 万元。

庭审中经贸公司与实华公司确认,由实华公司提供的三年所需的相关法律手续即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均以实华公司名义申请。由实华公司特许经贸公司使用其经营网吧的相关合法手续,并许可经贸公司使用其品牌“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在签订《特许加盟协议》时,合同约定的有关经贸公司经营网吧的相关合法证照并未取得,且双方对有关网吧的经营证照的办理期限未做出明确的约定。

“联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注册商标系加拿大籍华人曾强在中国依法注册登记。曾强于1999年5月28日许可实华公司使用其上述注册商标,并在1999年12月1日授权实华公司许可其加盟店使用该注册商标。

另查,文化部于2002年5月10日发出《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规定“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各地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02年6月29日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在专项治理期间,各地区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一审法院认为:经贸公司与实华公司签订的《特许加盟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协议的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为有效协议。在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中,办理加盟店的相关手续是特许方在合同中应当履行的义务。由此可以确认,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加盟方经营加盟店的手续是尚待办理的。但双方在合同中并未对加盟店经营手续的办理期限作出约定。从经贸公司提交的2002年4月1日的情况介绍中,足以证明实华公司将无法办理合同约定的相关证照的情况于2001年3月底4月初告知了经贸公司。在实华公司办理经营证照的合理期限里,2002 年 5 月 10 日文化部相关政策的出台,导致实华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全部义务已成为不可能。就网吧审批主管部门停止办理新网吧审批,作为合同一方的实华公司在主观上是不能预见的,也是其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所能克服和避免的。实华公司以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要求解除合同并免除承担违约责任的抗辩,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信。经贸公司要求实华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85 万元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第118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北京金安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诉讼请求。

经贸公司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提起上诉称:

一、实华公司未能提供其具有从事网吧即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资质,其不具备特许者的必需条件,不具备特许加盟合同的主体资格,《特许加盟协议》应属无效。且在双方签订《特许加盟协议》时,实华公司的宣传资料使我公司误以为其具备相应条件,实华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二、实华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为我公司办理有关网吧证照的法律手续不是出于不可抗力,而是由于实华公司不具备相应的经营范围和资质,其公司年检未完成,公司人事变动等原因。2002年3月初实华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该项目推广,给投资准备就绪的我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三、从双方签约至政府开始整顿,其间相隔3 个多月,此间实华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任何义务,实华公司迟延履行合同,应承担相应责任。

四、实华公司提交的其第二分公司的申报材料中,北京市文化局的批准日期是 2002 年3 月 29 日,说明此时政府并未停办相关手续,故实华公司称其从内部消息得知政府要整顿网吧停办网吧手续并于 2002年3月 15日告知我公司没有依据。我公司出具的《情况介绍》日期打印有误,并非 4 月 1 日,而是 7 月 1 日。该《情况介绍》表述的是在2002年3月至6月底我公司已完成了开业准备、政府已经开始了整顿,从其内容可以看出打印日期不可能是 4月 1日。一审法院以此《情况介绍》认定实华公司已于2002年3月底4月初将无法办理相关证照的情况告知了我公司,属事实认定错误。

五、实华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我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根据《特许加盟协议》第五条“违约责任”第 5项的规定,实华公司应依照合同约定赔偿我公司因此受到的经济损失 85 万元。原审法院事实认定不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实华公司在二审辩称:

一、实华公司与经贸公司所签《特许加盟协议》是将实华公司拥有使用权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商标授予经贸公司使用,并向经贸公司提供技术、管理指导和培训服务,对经贸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实华公司仅向经贸公司收取固定的加盟费和管理费。实华公司完全具备特许者应当具备的条件,符合《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二、实华公司未能办妥网吧审批手续是因为政府相关政策出台这一不可抗力原因所致,而与实华公司董事会决议无关,且实华公司不存在迟延履行义务的行为,协议签订后实华公司随即开始为经贸公司办理网吧的审批事项,在办理过程中从主管部门得知政府要对网络市场进行整顿停办网吧的审批手续。在得到此消息后,实华公司迅速通知了经贸公司。经贸公司提交的《情况介绍》证明其在2002年4月1日前已知道政府停办网吧审批手续,《情况介绍》的日期不能随意更改。一审判决认定双方在合同中并未约定办理经营手续的期限,而根据《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网吧的手续需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在实华公司办理经营证照的合理期限里,经贸公司未能及时提供报批所需材料,2002 年 5 月 10 日文化部相关政策的出台,导致实华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已成为不可能。

三、根据《特许加盟协议》第五条的约定,实华公司保障与经贸公司所签订的经营业务所必需的证照合法性,而不是保证必然办到所需证照;其次,实华公司只有办妥证照,才能谈及及时为经贸公司办理证照的年审。所以实华公司不存在违约行为,经贸公司要求实华公司赔偿其损失没有合同依据。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请求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补充查明,2001 年 4 月 3 日发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第 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是指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联网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营业性场所(包括网吧提供的上网服务);第 7 条规定,申请开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文化部门提交本办法第6条规定的相应证明材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文化部门应当自收到证明材料之日起 30 日内按照各自的职责审核完毕,经审核同意的,颁发批准文件。获得批准文件的,应当持批准文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符合条件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应当持批准文件和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2001 年 4 月 26 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关于对本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强管理的通告》第 2条规定:开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登记:经营者向区、县公安、文化部门提出申请,并取得市公安、文化部门的批准文件;持批准文件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办理经营许可证;持批准文件及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该经营项目核定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手续齐全后方可营业。

实华公司与多家单位签订特许加盟协议,开办网吧的相关证照均由实华公司以实华公司下属分公司的名义申请。一审中实华公司提交了其下属第二分公司经营网吧的相关证照,其中《北京市网络文化准营证》申请表中其场所名称为“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国贸分店”,2002年3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在该申请表上盖章同意审批,2002年3月29日北京市文化局在该申请表上盖章同意审批;实华公司第二分公司经营网吧使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经营许可证》,经本院到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核实,该证只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即ISP业务的许可证,不是网吧的经营许可证;实华公司第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没有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一项。经北京市文化局法规处核查,实华公司第二分公司在当时不属证照齐全的网吧。

2002 年11月12日实华公司向一审法院提交其下属分公司经营状况说明:实华公司第二分公司、第十二分公司均因整顿而停业至今,第十一分公司于 2002年 5 月 28 日与实华公司解除特许加盟协议。上述分公司在经营期间均使用“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品牌。经本院向北京市文化局了解,自 2002 年 6 月 16 日“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政府进行专项治理后 1 个月左右,手续齐全的网吧都可以开业了,没开业的都属于手续不合格的网吧。

经查,实华公司不具备经营网吧所必须的安全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其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亦没有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一项。

另,经贸公司在其与实华公司签约之前,按照实华公司的要求选定经营场所,并经实华公司审查合格后,租赁了建筑面积 987.64平方米的办公楼,为此支付了半年租金 342 464元,并进行装修,支付了工程款50万元。此外,经贸公司为经营网吧陆续支出组装电脑、空调、灭火器、饮水机、电开水器、电热水器、电视、电话机、办公家具、办公用品、厨房设备、餐厅用具、宽带初装费、网络布线、保安费、网费、水电费、人员工资、电话费等费用共计 831941.45 元。

二、法院判决要旨

虽然实华公司拥有许可其加盟店使用“联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注册商标的权利,但其不具备经营网吧所须的合法资格,而其与经贸公司签订的《特许加盟协议》中特许经贸公司经营网吧,该行为属超范围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 10 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的规定,实华公司与经贸公司所签《特许加盟协议》应属无效。由于实华公司的加盟者开办网吧的相关证照均由实华公司以实华公司下属分公司的名义申请,从实华公司第二分公司经营网吧的证照不合法及实华公司其他下属分公司自政府整顿后停业至今可以认定,实华公司向其加盟者提供的经营网吧的证照均不是合法的手续。由此可以确认,即使没有政府整顿网吧的政策出台,实华公司亦不能依法向经贸公司提供合法的经营网吧的证照。实华公司作为《特许加盟协议》中的特许者,其对经营网吧所必须的合法手续应是明知的,其故意隐瞒事实与经贸公司签约,违背

了诚实信用原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42条、第 58 条的规定,对于经贸公司的经济损失,实华公司负有主要责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经贸公司在签约时未对实华公司的经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亦存在一定过错,应自行承担部分损失。由于经贸公司对经营网吧的投入中因部分物品实物尚在或不能确定与经营网吧有关,宽带初装费及网络布线费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获准开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应当持批准文件、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与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办理互联网接入手续,并签订信息安全责任书。无批准文件和经营许可证,未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向其提供接入服务。经贸公司违反该规定在未取得经营网吧的相关证照的情况下即办理互联网接入,由此形成的费用应由其自行承担。因此,本院认定经贸公司的损失范围包括房租、装修费共计 842 464 元。对此损失双方均有过错,实华公司负有主要责任,故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判令实华公司赔偿经贸公司损失 505 478 元。

三、对本案事实、责任的认定及相关法理分析

本案焦点在于因缔约过失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仍不全面、具体,有必要从法理上进一步阐述。

(一)建立缔约过失责任的意义

缔约过失责任,按其原本意义,称为契约缔结之际的过失,也称之为先契约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致相对一方利益的损失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缔约过程中,合同不成立、合同订立后因一方过失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都可能使对方遭受损失。我国原有民事立法立足于合同的成立并有效,以违约责任对合同当事人提供民事保护,而忽略以致放弃了对先契约阶段的保护,这是不全面、不公正的。因

为任何合同的成立,合同责任的产生,必有一个当事人双方联系、协商的磋商阶段。在此阶段,若一方因过错致善意相对人造成损害,依我国原有民法将无从归责及适用法律;同时,对于善意相对人而言,得不到法律救济是不公平的。我国《民法通则》第 61 条规定了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的责任,虽不是缔约过失责任,但毕竟有了近似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原则的准则性规定。合同法第一次规定了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这在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合同法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解决了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及撤销后的归责问题。债的发生根据不仅是合同、侵权、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等行为,当事人缔约过程中的过错行为也可以成为债的发生根据。缔约行为之债不同于合同之债,合同之债以合同成立并有效为前提,是基于违约而产生的。缔约过失之债则以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为前提,是因未尽注意义务而产生的。因缔约上的过错行为导致债的发生,也难以依侵权行为法提出损害赔偿,故应依缔约上的过错提出损害赔偿。缔约过失责任的最终目的是较好地协调交易自由和交易安全,其突出强调当事人在缔约上的过错,并据以导出损害赔偿义务,从而有利于增强当事人在缔约上的责任心,促使他们恪守交易行为准则及商业道德,限制商业欺诈,有利于规范商业交易行为,促进公正交往。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

因缔约上过失而负损害赔偿等责任的法律基础和理论依据,民法理论有四种代表性学说:即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信原则说,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诚信原则说。诚信原则说的责任基础在于诚信原则的违反,也就是说,从事缔约磋商之人已由一般的普通关系进入一个特殊的结合关系,即依赖关系。为了使当事人双方所期望的权利义务圆满地实现,双方应尽交易上必要的注意,也即缔约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具体而言,就是在缔约过程中负有协助、说明、告知、照顾、保护等义务。这些先契约义务不依合同的成立与否而独立存在,缔

约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若有违反时,应就所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为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的先契约义务,诚信原则是先合同义务的根据,符合现代民法扩张合同义务及强调诚信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的发展潮流。我国合同法也将诚信原则规定为缔约过失责任的基础,这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反映了我国合同法的进步。

(三)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存在于先契约阶段,是一种以过错原则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缔约当事人一方具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这是承担缔约过错责任的主观要件。这种过错,主要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根据《合同法》第

42、第 43 条的规定,包括:(l)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违反保密义务,即当事人对在订立合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均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如重要情况的告知义务、说明义务、不得随意反悔的义务等。当事人对上述义务的违反,即可认定有缔约上的过错。这里有一个问题,即受害人一方有过错能否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法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双方均有过错,应先适用过错相抵原则,不足部分才适用缔约过失责任。2.须发生于缔约阶段。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确认,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先契约阶段已确认缔约过失,即合同尚未成立时;二是在契约成立后,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发现在先契约阶段有缔约过失。无论哪种情况,均应发生在先契约阶段,超出这一阶段,不能成为先契约责任。3.存在损害事实。这是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和客观要件。这一点与追究违约责任不同,违约责任的鉴别依据是所缔结的契约,一方只要违约,即使未给对方造成损失,也应该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而缔约过失责任则不然,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未给对方造成损失,就没有理由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缔约责任的赔偿为信赖利益的损失,该损失是财产损害的价值

减少,如缔约过程中的标的物价值损耗或资金利息损失,善意相对人因依赖合同有效成立而为“履行”合同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等;又可间接表现为权利人可得利益的损失,如应该增加而未增加的财产等。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此外,损害是否包括非财产利益上的损害,合同法未作具体规定,这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损害只应是财产利益的损害,而不包括非财产利益的损害。笔者不同意这种主张,损害不仅应包括财产利益的损害,也应包括非财产利益的损害,如本不该丧失的机会的丧失等。4.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受害人的损害事实必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缔约过错行为引起的,否则不构成缔约过错责任。

(四)缔约过错责任的承担方式

根据合同法第 42 条、第 57 条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两种:1.返还财产或折价赔偿。在契约缔约阶段已经给付财产的,由于这种给付的法律基础即合同已无效,这种给付就成为履行给付人的财产损失,这是一种客观损害事实。因而受害一方应享有返还财产请求权。如果双方均给付财产的,应由双方相互返还,或者相互抵销,剩余部分再作返还。但是,如果返还义务人不能够返还,如标的物已毁损、灭失等,或者根据情势发展变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返还时,应对该财产折合成按当时国家规定的价格计算出来的钱款予以返还。如果没有国家规定的价格,则以市场价格或同类劳务的报酬标准折合成钱款返还。2.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承担方式。损失包括缔约费用的损失、准备履约所支出的费用损失、机会丧失的损失、受害人身体受到伤害的损失,以及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其他损失。对于赔偿损失应当适用全部赔偿原则,由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的全部损失,计算时应当包括财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机会损失的赔偿,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在确定机会丧失的损失时,应当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会曾经客观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

基于信赖人的主观愿望而存在,不是信赖人的单方意愿;二是此机会是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而不是产生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这个机会若被把握,就会产生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结果。缔结过失行为人仅应对如果没有他的行为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负责,而不应对如果没有他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负责。其次,计算机会丧失的赔偿,应结合赔偿时“机会”可能处于的具体状态来考虑,并注意可操作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如果第三人已就相同标的与第四人签订了合同,那么可以确定依此合同获得的净利润为信赖人的损失。因为如果信赖人没有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结果,信赖人就会获得相同的利益。如果信赖人不能依合同规定的履行时间完成合同中规定的数量,那么可以信赖人的实际能力在此时间能够获得净利润的相同比例部分确定为信赖人的损失。(2)如果第三人尚未与其他人签订合同并仍有签订相同标的合同的愿望,则表明信赖人尚未丧失机会,不予赔偿。(3)如果第三人尚未与其他人签订相同标的合同并且已没有签订相同标的合同的愿望,则不予赔偿。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时,应当在全部损失的数额中,扣除赔偿权利人因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损害部分。一般方法是将双方的过失大小相衡,计算双方过失所占比例,赔偿义务人就自己的过失比例,向受损害的当事人赔偿相应的数额。双方互有损害时,应当各自赔偿对方的损失,计算时也应确定双方的过失大小,正确认定双方的赔偿责任。责任确定后,可以对双方的赔偿责任重合部分予以抵销,就剩余部分,由一方向另一方赔偿。本案中,实华公司作为《特许加盟协议》中的特许者,其对经营网吧所必须的合法手续应是明知的,其故意隐瞒事实与经贸公司签约,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由于经贸公司在签约时未对实华公司的经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亦存在一定过错,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其应自行承担部分损失。其余损失,实华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故对于经贸公司的 84 万余元损失,法院最终判令实华公司赔偿 50 万余元。

第四篇:关于工厂员工工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行为处理的规定

关于工厂员工工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行为处理的规定因工厂员工在工作期间无责任心导致北京项目,山东淄博项目造成严重的损失,直接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特处罚10000元。。

第五篇:员工离职前篡改公司数据库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员工离职前篡改公司数据库 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王某与北京某工业内窥镜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上诉案,经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声像资料鉴定,认定王某离职前篡改公司电脑数据库数据的事实,终审判决王某赔偿工业内窥镜公司的公证费2500元、鉴定费用1万元均由王某负担。

2003年6月,王某进入工业内窥镜公司工作。2007年3月21日,王某向工业内窥镜公司发出离职邮件后自行离职。此后,工业内窥镜公司起诉王某至原审法院,称公司在进行半年服务器维护时发现王某在离职前一天登陆客户信息资料数据库,恶意更改了上百家客户的联系信息,因数据库更改后无法自行恢复,给公司造成了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要求王某赔偿工业内窥镜公司为保全证据发生的公证费经济损失等。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工业内窥镜公司不服,向二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中,经二中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意见书》,鉴定结论为:发现并提取出存储的用户名为“王某”的用户于2007年3月20日8时21分58秒通过管理权限登录该数据库系统,先后共修改数据库记录132条;其中用户名为“王某”的用户在2007年3月20日8时21分-2007年3月20日9时3分的时间内使用登录授权登录,并对该服务器内置的数据库共做132条写记录。经对提取数据库文件的鉴定,该文件的记录在2007年3月20日10时(即人为修改后)后未发现人为修改的痕迹。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根据鉴定结论,可认定王某离职前篡改公司电脑数据库数据的事实,故工业内窥镜公司要求王某赔偿损失请求应予支持。据此,二中院作出上述判决。

韩籍设计师月薪3万3 被解约不服劳动仲裁到法院

近日,韩国籍服装设计师朴某(化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将北京某服装设计公司诉至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朴某诉称,2008年3月1日,她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职位为该公司的服装设计总监。双方约定,合同试用期从08年3月1日至08年7月1日,合同具体截止日期视公司的秋冬订货会的截止日期而定。该合同约定,朴某的月工资为33330元。朴某称合同签订后,她积极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但是被告于08年5月5日向她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该通知要求原告于30日内办理离职手续,但被告未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共计5万元,原告申请劳动仲裁,但仲裁委驳回了她的申诉请求。因此,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向原告支付08年5月1日至16日工资16665元及补偿金4166元,被告违约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6665元和赔偿金33330元,共计70826元。

被告北京某服装设计公司辩称,朴某不但未能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内容完成设计总监的岗位工作,而且对每周五向公司提交设计图纸这样的最低的产品开发工作要求都不能如约完成。原告作为设计总监岗位,对服装公司很重要,08年3月1日入职以来到08年4月17日原告设计的图纸基本上很少采用,后在08年4月17日之后原告又不来上班,充分体现出其岗位操作能力欠佳。因此,公司向她发出了通知函要求解除合同。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单位停发取暖费洗理费 退休职工诉请补发获支持

大部分企业都会给企业职工发放取暖费、洗理费等费用,但到底取暖费、洗理费属于什么性质的费用,与奖金是否有区别,是否能依据员工工作表现来确定数额等,人们并不是很熟悉。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给大家界定了取暖费和洗理费的性质。

朱某是北京元五公司的退休职工,元五公司依据该公司《经理办公会会议决议》,以朱某与公司之间有法律纠纷为由停发了朱某2006和2007取暖费200元和洗理费84元。朱某认为,公司停发取暖费和洗礼费行为违法,将公司诉至崇文区法院。

北京元五公司认为,单位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属于企业自主经营、管理的范畴,不适用京仲委函[2002]9号文件规定的企业类型,可以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各类补贴的发放办法,取暖费和洗理费并不属于企业必须发放的范畴。鉴于朱某与单位的经济纠纷没有解决,朱某退休后,单位停发其由企业出资发放的福利费有事实依据。故不同意支付被告2006冬季取暖补贴200元,2007洗理费84元。

朱某认为,自己符合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冬季取暖补贴的条件,原告一直在给退休职工发放取暖费和洗理费,原告不能以经济纠纷未解决为由,停发自己取暖费和洗理费。

崇文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朱某是元五公司的退休职工,元五公司给其单位退休人员发放的供暖费及洗理费,属于职工福利范畴,职工福利是针对职工的特殊困难所给予的直接经济帮助。在支付形式上具有普遍性和集体性,即职工的福利补贴是向本单位成员无区别提供,职工的各种福利项目,是集体共享。元五公司不能以《经理办公会议决议》朱某与单位之间有经济纠纷为由而停发其福利费。

综上,法院判决元五公司支付朱某2006和2007取暖费200元和洗礼费84元。

法官说法:

审理该案的杨法官告诉大家:对此案而言,有人认为法律并没有规定每个单位必须发放供暖费和洗理费,应当将供暖费、洗理费看作一种奖励性质的项目,类似于计件制的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单位可以根据职工工作的好坏来确定应当支付的供暖费、洗理费的多少。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由决定供暖费、洗理费是否发放以及发放的数额。

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是奖励性质的项目,发放的对象应当有所区别并且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是发奖金应当首先确定什么类型的人将工作作到什么程度应该拿多少奖金,而不应当是一刀切的形式。本案中,供暖费和洗理费属于一种职工福利,即是针对困难职工的一种经济帮助,具有普遍性和集体性,凡是符合条件的职工都应发放。因此,供暖费、洗理费等费用并不属于奖励性质的费用,企业不能任意改变和停发。

劳动者通过仲裁讨回工资 用人单位假证据之说未获支持

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追讨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却以劳动者提供假证据为由申请撤销裁决。11月7日,从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院审结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的首起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案,依法驳回了用人单位的申请。

今年7月,顾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称,从1999年1月到今年6月担任门卫工作期间,药业公司没有跟他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交纳社会保险费,也没有支付加班工资。顾某提出了支付工资和办理退工手续等申诉请求。今年8月,劳动仲裁委依法裁决双方终止劳动关系,药业公司为顾某补缴部分社会保险费以及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近两万元。

裁决后,药业公司诉称顾某是保安公司派遣人员,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顾某提供的证据是伪造的,而且隐瞒了派遣单位领取工资的凭证,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顾某辩称一直由药业公司支付工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考勤表等是其担任门卫小组长时制作的,与值班记录本、员工进出记录本的记载相印证,并不是伪造的。

无锡中院审理认为,顾某提供的考勤表与值班记录本、员工进出记录本的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药业公司的GTP部门与门卫并非同一部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因此药业公司提供的GTP部门考勤表不能证明顾某提供的考勤表是伪造的。药业公司认为顾某在仲裁时隐瞒了影响仲裁公正裁决的证据,但其并没有提供顾某故意隐瞒的新证据。据此,依法裁定驳回了药业公司的申请。

仅凭单方持有违约金内容离职单索要违约金被驳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在离职交接单上约定违约金而产生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中院经审理认为,仅凭用人单位单方持有的载有违约金内容的离职交接单,不能要求劳动者给付辞职违约金。

某科技公司的职工姚某在劳动合同到期前提出辞职,公司同意并完成离职交接手续后,双方因是否应支付5500元的辞职违约金发生争议。公司向法院提供了有姚某签字的载有“应收违约金5500元”的离职交接单,姚某主张该内容系在其签字后添加形成,但就此未向法院提供证据。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科技公司提交的离职交接单,姚某本人在该文件上签字,应视为其对文件内容的认可,姚某虽主张关于违约金的内容系在其签字后添加形成,但就此未向法院提供证据,对其主张法院不予采信,故对科技公司要求姚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姚某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上诉至北京一中院,主张该离职交接单由科技公司保存,违约金一项并非姚某书写,对此不予认可。

一中院经审理认为,离职交接单在姚某签字后由科技公司保管,现姚某主张科技公司事后在离职交接单中单方添加了违约金的内容,对此不予认可,在科技公司不能提供其他证据印证姚某签署离职交接单时已包含违约金内容的情况下,仅以其可能事后添加内容的离职交接单作为主张违约金的依据,显然证据不充足,且鉴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姚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故科技公司关于违约金的主张,亦缺乏合同根据,法院不予支持。科技公司以由于姚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作为主张违约金的理由,未提供相应证据,法院不予采纳,从而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违约金的判项,驳回科技公司对违约金的诉求。

法官说法:

二审承办法官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在没有其他证据辅证的情况下,仅凭单位一方持有的载有违约金内容的离职交接单,能否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一方进行附加重大义务的约定时,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和充分的证据给予支持,本案中,不宜将该交接单看作劳动者在辞职时与用人单位就违约金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离职交接单中违约金一项并非姚某书写,姚某对此不予认可,且该交接单由科技公司保存,科技公司完全有可能事后添加任何内容。另外,科技公司没有提供由于姚某离职造成其经济损失的证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无违约金的约定,科技公司要求姚某支付违约金无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因此,在科技公司不能提供其他证据印证姚某签署离职交接单时已包含违约金内容的情况下,仅以该离职交接单作为主张违约金的依据,证据不足。

同时,法官建议与用人单位进行辞职交接手续的劳动者,应谨慎对待自己签署的每一份材料,将有自己签名确认且可能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相关材料备份留存,以防日后通过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利时举证不利。

加班6000小时索赔50万 法院认定为值班驳回诉求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张某诉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委员会房产管理中心劳动争议一案,张某诉称自己七年内共计加班六千余小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2001年至2007年的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五十余万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全部诉讼请求,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

原告张某诉称,自己是教委房管中心职工,双方签订有《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1991年工伤后,张某一直在单位传达室上白班,2001年后调整为晚班,工作内容为看守大门以及检查单位夜间安全。工作时间为晚8点至次日早8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自2001年2月至2007年4月,无论法定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单位都没有安排休息。单位除了法定节假日每天支付90元、双休日支付30元费用外,未按加班费支付标准给付加班工资。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补发加班工资及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五十余万元。

被告教委房管中心辩称,张某确是该中心职工。2001年2月,张某由于家庭原因,要求我单位为其安排夜间值班。依据北京市人事局京人工发(1995)448号文件第7条规定,事业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安排的值班和在休息日、法定假日安排的值班不视为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原告张某的工作是值班不是加班,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此前,原告已于2007年4月就加班费一事向北京市崇文区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崇文区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驳回张某的仲裁请求。

崇文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张某因其家庭原因,经本人申请后岗位调整为值夜班,工作时间为每天晚20时至次日早晨8时。周一至周五超出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4小时,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看应认定属于值班,不能认定为超时加班,故对于原告主张周一至周五超时工作按超时加班给付加班费的诉讼请求,法院没有支持。原告在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值班,根据工作性质也应认定为值班,但被告房管中心已按每天90元和30元的标准支付了其值班费,原告也亦接受,法院不持异议。故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张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下载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合同纠纷——员工职责范围内的过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