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

时间:2019-05-14 13:0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

第一篇: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

【发布单位】827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4-09-19 【生效日期】1984-10-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

关于印发《青海省科学技术贷款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支持我省科研、企业、事业单位采用新技术,试制新新产品,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进步,现拟定《青海省科学技术贷款暂行办法》,随文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大力开展这项文件。

附件:

1、附件:

1、暂行办法。

2、会计核算手续(略)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九日

青海省科学技术贷款暂行办法

为了促进我省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支持科研、企业、事业单位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试制新产品,引进推广科技成果,特制定本办法,由青海省信托投资公司,具体组织实施。

一、贷款对象1、1、凡属科研、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在银行开立结算帐户,承担我省科学研究、中间试验、试制新产品、技术协作项目和引进推广科技成果的,均可申请贷款。

2、2、申请贷款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属于我省工农牧业生产建设急需,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

(2)研究、试制并取得成果,应用于生产所需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等确有保证,对排放物有可靠的处理措施,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内的项目。

(3)对引进的科技成果,确有接产能力的项目。

(4)有可靠的归还贷款资金来源。

二、业务种类1、1、科技基金委托贷款。系省科委将科技三项费用或财政拨给的专项费用作为科技贷款基金,委托省信托投资公司发放委托贷款。主要用于列入省科技计划的科学研究、中间试验、试制新产品和属于科技三项费用开支范围的项目。

2、2、科技信托贷款。省科委用于列入科技计划的科学研究、中间试验、试制新产品等项目时,其科研经费不足,可向信托投资公司申请科技信托贷款。信托投资公司可给予贷款支持。

3、3、科技开发调转贷款。主要用于纳入计划内的科研项目经费的周转及科技开发项目。

4、4、卖方信贷。对科研试制单位研制具有先进技术、节约能源、高质量,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大中型设备或精密仪器。如购方资金不足,可给研制单位提供卖方信贷,约期归还贷款。

5、5、设备租赁。科研单位在承担科研项目,引进推广科研成果需要添置或更新设备,以及必要的测试手段而缺乏资金时,可向信托投资公司申请租赁设备。按商定条件,签定租赁合同。

6、6、代办拨付科技经费。省科委集中的三项科技经费,可委托信托投资公司监督拨付。信托投资公司按省科委下达的科技经费计划或科技专项合同拨付给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监督按计划使用。在拨付款中如发现承担单位不按科技计划用款,信托投资公司可停止新的拨款。是否恢复拨款,由省科委确定。省信托投资公司办理此项业务,按委托拨款总额向省科委收取1%一次性的手续费,未成立信托投资机构的行处,其手续费收入与省信托投资公司对半分成。

三、贷款的申请、审批和管理1、1、凡贷款单位申请的贷款项目,必须经省科委同意列入科技贷款计划。

2、2、单位申请“科技基金委托贷款”和“科技信托贷款”、“科技开发周转贷款”时,须经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认可后,与省科委签订贷款合同,以税前利润还款。然后,填写借款申请书一式五份(附格式,略),经主管部门和省科委审批并承保归还后,送信托部门(代理行)进行审查,办理贷款。

3、3、需要以其它方式提供贷款的单位,按省信托投资公司有关贷款办法规定填写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审批承保,报信托投资公司批准后发放贷款。

四、贷款利率、期限及归还1、1、“科技基金委托贷款”不计收放款息,按贷款发放总额,向省科委收取一次性百分之二的手续费。“科技信托贷款”利率从贷款之日起,在一年内归还者,按月息三厘九计收;二至三年期归还者,按月息四厘二计收。“科技开发周转贷款”一年内归还的,按月息四厘二计收;二年内归还的按月息四厘五计收;超过二年归还的,按月息四厘八计收。“设备租赁”利率及其他贷款利率,按省信托投资公司有关规定计收。对逾期未还贷款按原利率加收20%。未按批准项目和用途进行科研试制,挪作它用的贷款,加收50%利息,并停止发放贷款和收回已发放的贷款逾期和挪用贷款加息,均由贷款单位支付,归信托投资公司所有。

省科委根据科技项目经济技术效益,和每年国家或财政可以提供的科技三项费用,对科技信托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办理科技贴息贷款。信托投资公司向贷款单位计收利息,单位凭信托投资公司或代理行计息单据向省科委报领补贴利息。对未建立信托机构的行处代理业务可提留利息收入的30%作为手续费,70%上交省信托投资公司。

2、2、贷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个别项目因故未完,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经审查同意,可适当延期。

3、3、贷款项目完成后,属科技基金委托贷款、科技信托贷款计划内科研项目及科技开发项目,投产后可用项目的新增利润在税前归还贷款。

4、4、贷款到期,借款单位不能偿还本息时,由负责贷款承保归还的主管部门承担归还贷款本息的经济责任。从其集中的基层企业的利润留成中归还,或由省科委委托贷款的保证资金中扣还。

五、其它事项1、1、省科委存入信托投资公司的科技基金委托贷款保证金,在委托贷款未全部收回之前,未经信托投资公司同意,中途不得收回。继续存入科技委托贷款基金多存不限。

2、2、企业单位正常生产,挖、革、改和新建工程的资金需要,不属本办法提供资金范围。

3、3、本办法只适用于科技单位。自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起执行。如与国家有关规定有抵触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推荐)

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

来源:农卫处|日期:2011年07月26日|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小

打印页面次

关闭页面加入收藏

西宁市、海东地区、各自治州卫生局,厅直各医院,有关行业、系统、民营、部队和武警医院:

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卫生协调发展,维护农牧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根据卫生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办法》(卫办农卫发〔2009〕113号)、《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青海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青海省卫生厅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管理规定(试行)

为组织实施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对口支援成效,特作如下规定。

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支援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州(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口支援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考核评估结果计入单位及领导班子考核。

二、强化绩效考核。对口支援医院应将支援工作纳入医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职、聘用的重要依据。原则上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工作一年以上。同等条件下,具有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经历的医务人员优先聘用。

三、注重支援成效。各支援医院应按项目规定足额选派支援人员,并以业务骨干为主,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所选专业根据受援卫生院需求确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方面。

支援工作以驻点开展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应免费接受受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支援医院要针对受援卫生院的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帮助受援卫生院着力建设特色和重点科室,培养业务骨干,提高其能力水平。

四、保证支援时间。各支援医院每年选派专业人员时应征求受援乡镇卫生院意见,并报受援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驻点开展支援工作。在确保支援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支援人员可定期分批轮换,原则上每批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五、加强督导考核。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支援情况进行督查,并建立以支援人员到位、考勤、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督导考核记录。原则上县级考核每季度1次,州(地、市)级考核每半年1次,省卫生厅随机抽查考核。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考核结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兑现支援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青海津贴和生活补助。

六、严明组织纪律。对拒绝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疗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由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考核扣减相应分值,不得参加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因受援方原因未能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由主管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受援卫生院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追究受援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或未按要求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查实后停发支援期间艰苦边远津贴、青海津贴和生活补助,由所在医院给予低聘职称、三年内不得评优、晋职等处理。其中医务人员为医师的,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受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派驻支援人员的日常管理,并在其支援工作结束时出具书面考核意见,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反馈派出单位人事部门,由派出单位纳入其个人档案,作为考核、职称晋升和聘用的依据。

七、认真总结评估。支援任务完成后,支援双方要认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及时发现不足,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效能。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年初签订的对口支援协议,进行逐项考核评估,及时兑现各项补助经费,向支援医院反馈工作情况,并将工作总结报我厅农卫处。

第三篇: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贷款政策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贷款政策

一、小企业贷款

(一)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是指依据客户所提供的有效抵(质)押物价值或保证人的担保能力,直接进行客户授信和办理各类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等表内外融资业务的信贷产品。

1、主要满足小企业客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季节性、临时性流动资金需要。

2、服务对象及基本申请条件

3、单户授信总额在3000万元(含)以下和资产规模5000万元(含)以下或年销售额8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客户。

4、申请人条件:

(一)须持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贷款卡。

(二)生产经营合规合法,符合国家行业政策。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客户及其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人员无恶意不良信用记录。

(三)能够提供合法、足值、有效的担保。

产品特点

(一)业务办理快:打破以往的办理流程,客户的评级、授信和用信同时审批,手续简便、审批迅速。

(二)担保方式多:可采用抵押、质押和保证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担保方式灵活多样。

(三)贷款额度高: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充分满足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

5、办理流程

(一)贷款申请。客户提交书面借款申请及农业银行要求的有关资料。

(二)业务审批。农业银行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

(三)合同签订。农业银行与客户签订合同文本、保证担保合同及借款凭证,办理抵(质)押登记、质物交付等手续。

(四)贷款发放。

(二)智动贷(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是指中国农业银行在统一授信额度内,为客户核定一个可撤销的贷款额度,在此额度内客户可以通过营业柜台、网上银行、银企通平台等渠道自主、循环使用贷款的人民币贷款产品。

1、主要满足小企业客户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性流动资金需要。

2、服务对象及基本申请条件同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

3、特点:

(一)贷款额度一次核定、循环使用。

(二)借助网络科技手段,小企业客户可以通过电子渠道在客户终端实现自助式提款、还款。

(三)随借随还,节省融资费用。

4、办理流程

(一)贷款申请:客户提交书面借款申请及农业银行要求的有关资料。

(二)业务审批。农业银行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

(三)合同签订。农业银行与客户签订合同文本、保证担保合同及借款凭证,办理抵(质)押登记、质物交付等手续。

(四)贷款帐户设置。

(五)贷款使用。

二、个人贷款

(一)随薪贷:指农业银行以信用方式向资信良好的个人优质客户发放的、以个人稳定的薪资收入作为还款保障的、用于满足消费需求的人民币贷款。

1、贷款对象:为以稳定的薪资收入为还款来源的个人优质客户,主要包括:

(一)优质行业单位的正式在编员工。

(二)其他以稳定的薪资收入为还款来源的优质个人客户。

2、贷款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60周岁,具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及贷款行所在地户籍证明。

(二)借款人及配偶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收入稳定,具备按期偿还信用的能力。

3、贷款用途:主要用于个人消费用途,包括购买自用车、房屋装修、大额消费品、旅游、教育等各项消费支出。

4、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最短为3个月,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二)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指借款人以自然人名下的房产作抵押,向农行申请一次性或循环使用的消费或经营用途的人民币贷款。

1、贷款对象:为能够提供符合条件的住房、商住两用房作抵押物的个人客户。

2、贷款条件同个人薪资保障贷款。

3、贷款用途:可用于消费或经营,不得用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信贷政策禁止的用途。

4、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三)个人助业贷款

个人助业贷款是指农业银行向自然人发放的,用于合法生产经营的人民币贷款。

1、适应对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从事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小企业主等。

2、贷款条件:除上述我行个人贷款申请人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合法有效的生产经营证明;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具有本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并从事本行业经营2年以上,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政策,销售回笼好;能够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四)担保贷款须提供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

3、贷款额度:个人助业贷款单户(同一借款人)额度起点为5万元,最高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4、贷款期限:含信用、保证方式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全额抵质押方式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第四篇: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中 国 科 学 院

科技合作协议书

青海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自1995年10月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油气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利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发展特色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促进知识创新工程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加快青海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双方同意在前两轮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三轮科技合作,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社会生产要素相结合,促进青海省特色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实现青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合作内容

针对青海省政府制定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重点围绕青海的优势资源,着力培育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结合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才优势,确定以下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内容。

(一)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的思路,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动植物资源、太阳能等领域,重点支持联合开发资源综合开发及精深加工技术、矿产资源环境友好型开发技术、锂镁及其合金产业化开发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项目。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合作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冶金、机械、中藏药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方面,重点支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联合攻关项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三)发展特色农牧业

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双方科技力量,支持在牛羊、小麦与油菜等农牧业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改良,中藏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农牧业高效配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技术合作项目。促进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节水农业示范、农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等方面的科技项目合作。

(四)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加强在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环青海湖地区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合作,重点研究开发抗逆性强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退化草地治理和防风护沙技术、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

(五)合作培养人才

发挥中科院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加强青海高等院校研究生博士点建设的合作,为地方培养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双向选派挂职干部,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

三、合作方式和组织

(一)青海省企业与中科院研究所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重点开展产业化合作项目。青海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组织协调省内科研群体、有关部门、企业,推广、转化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合作,并提供优惠的合作政策。

(二)围绕青海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管理和运行模式,联合共建技术开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及科技支撑基础平台,为青海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

(三)科技合作项目除采取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省院支持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投资多元化,鼓励多种有益于合作的参与方式,政府在经费支持上适当配套倾斜,更广泛地引导、支持中科院研究所参与青海省的经济建设。

(四)中科院积极组织院士与青海省合作举办高科技论坛,组织院士和有关专家积极对重大工程项目、重要科研项目立项提供咨询建议。

(五)调整省院双方有关领导、部门参加的科技合作领导协调小组,下设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名单另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或高层领导座谈会,研究确定科技合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议地点按照北京、西宁两地轮换或双方商议确定。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六)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青海省科技厅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其负责人担任,负责落实、推

动省院合作的具体事宜。办公室通过定期、不定期工作会议、座谈会等形式,研究部署具体合作事项,落实有关决定和工作。

四、附则

(一)协议中未尽事宜,由领导小组会议商定。

(二)本协议有效期自签字之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期满后,经双方协商重新续订。

(三)协议书一式八份,双方各持四份。

青海省人民政府(盖章)中国科学院(盖章)

签字:签字:

二○○七年 八 月日二○○七年 八 月日

第五篇: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三年一月九日在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 赵乐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比1997年的202亿元增加139亿元,年均增长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24元,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全省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比1997年的19.8亿元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支出116亿元,比1997年的36.5亿元增加79.5亿元,年均增长26%。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支上了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相当于1978—1997年投资总和的1.48倍。兴建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惠及各族人民的重大工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五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5亿元。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得到提高,通县油路目标基本实现,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363公里,公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西宁至平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安至马场垣、西宁至塔尔寺、西宁至大通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结束了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李家峡水电站、涩一宁一兰输气管道、黑泉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青藏铁路格拉段、百万吨钾肥、公伯峡水电站、铝电联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城镇路桥、给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农牧区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城乡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五年来,全省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16.2亿元,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县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实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5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还草9.3万公顷,荒山荒坡造林13.5万公顷;封山育林41.5万公顷。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实行债转股、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了有序调整。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规范管理等多种措施,使国有企业负债率下降,效益逐步好转,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转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局面,近三年分别盈利1.58亿元、4.58亿元和6亿元,改革脱困成果得到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财税、金融、计划、外贸、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20%。成功举办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等活动,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五年共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4亿美元,争取国际多边无偿援助2569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74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调整,油菜、马铃薯、蔬菜、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畜牧业优势显现,“西繁东育”格局基本形成,设施农牧业快速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等支柱产业和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由1997年的20.1:39:40.9发展到2002年的13.2:44.7:42.1。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甘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8元,比1997年增加2499元,年均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比1997年增加390元,年均增长5.3%。城市和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97年的11.9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3.81平方米提高到16.33平方米,牧民基本实现定居。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998—2002年全省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40.3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救助。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五年解决83万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活力增强,科普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得到加强,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行委由1997

年的9个增加到19个,适龄儿童入学率从1997年的90.4%提高到95.4%。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结构得到优化,办学规模扩大。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广播电视制作中心、柳湾彩陶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农村牧区通电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7年的14.85‰。下降到11.7‰。,控制在计划以内。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民政、气象、防震减灾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进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的五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五年,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是在前人奋斗基础上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和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同时,与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各行各业各界的建设者,向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牧业基础比较脆弱,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特色经济优势不够突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不足,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方面的欠账较多。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各级政府的职能还需继续转变,经济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四是社会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均遇到诸多困难。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省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具体地、历史地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人均意识、赶超意识,努力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富民强省这一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构筑具有青海特色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8%;基础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教文卫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促进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全省各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施科教兴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在提高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等级的同时,加快县际公路、乡村公路以及人口稠密地区、重点工矿区、旅游景区路网建设,实现西宁出口公路高等级化,西宁至各州通二级以上公路,县与县之间油路直达,东部农业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加快牧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程度。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支援工作,完成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电气化改造,完成西宁、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巴塘、花土沟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建设要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骨干工程。建成盘道水库,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及湟水北干渠工程,兴建李家峡、公伯峡等灌区工程,从根本上缓解湟水流域和沿黄台地缺水问题。能源建设要在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同时,积极推进火电、天然气电站建设。建成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和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桥头60万千瓦火电站,建设拉西瓦、康杨、苏志等大中型水电站,开工750千伏高等级输电送出工程,使青海成为“西电东送”电源基地。信息建设要发展传输通信网,基本建成高速信息通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眼于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新青海,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草地恢复与建设、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等骨干工程,抓好三江源区、环湖地区、东部水土流失区和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城镇和人口集中地区要以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东部浅脑山地区、环湖地区、龙羊峡库区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条件的耕地要全部退下来;牧区要积极实施以“休牧育草、划区轮牧、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为重点的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恶化、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加强种苗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适生种苗。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调整农牧业结构、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培育新产业,切实解决农牧民的吃饭、燃料和增收问题。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加强气象、地震、环境等的预测预报和各种灾害的防治。经过五至十年努力,使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好项目工作。项目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载体,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做好项目工作。要根据国家投资重点,围绕交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水利枢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发展优势产业等,进一步加强后续项目筛选、论证工作,充实项目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重点做好格尔木至柳园、西宁至成都等铁路新线的规划工作,加快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的前期准备,搞好“铝电联营”、“镁电联营”、西部化工等优势产业项目的开发和推介,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抓项目工作,要分级分口负责,落实责任。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增加国债项目投资和西部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的管理,严格招投标制和项目法人制。按照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面向社会推介一批效益好、回报率高的产业化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争取外商投资、省外投资和省内社会投资有较大增长,力争今后五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以上。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壮大全省经济实力。强化农牧业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牧区和农牧民。要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农牧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防灾基地建设,搞好现有灌区水利设施的挖潜配套,发展集雨利用和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中力量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现有114万人、3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采取光伏电源等多种方式,解决边远乡村缺电问题。要把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材、花卉等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要做大做强畜牧业,使之成为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加强草业建设和畜疫防治,运用现代技术推进畜种改良,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设施农牧业基地,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在牛羊肉、绒毛、中藏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加工领域,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与农牧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在坚持长期稳定土地、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牧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农牧业科技示范区,搞好对农牧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技兴农兴牧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和质量卫生安全检测、标准认证体系,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促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通过优势资源开发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等途径,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建成100万吨钾肥工程,发展锂、镁、锶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推进铝电、镁电联营,搞好石油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结合,提高建材、医药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有色金属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培育对全省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走出一条科

点和根本目的,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07年使大多数城乡居民过上小康生活。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的责任制度,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建立统一高效、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密集型产业,提高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安排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安置富余人员。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多渠道就业。充分发挥社区在增加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城镇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生活需要,加快发展保洁、绿化、商品快递、家政服务、治安管理、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协调工作,积极开拓省外劳务市场。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搞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的续保工作,加快建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在规范化动态管理中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努力增加政府社保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和营运制度,管好用好社会保障资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市低保人员生活补助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稳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发展消费信贷,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居民增加在住房、学习、旅游、健康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住房改造和小康村建设,引导农牧民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今后五年,要以农牧区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帮扶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稳定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加强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发展社会互助事业,切实关爱鳏、寡、孤、独、残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八、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青战略是关系我省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巩固和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成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特色研究优势,办好国家和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产、学、研联合,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技术创新体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课题,继续采取国内外公开招标的办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加强农村牧区科技工作,加速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积极发展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继续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形成全社会重视科技、支持科技的社会环境。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今后五年,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投入,着力改善基层学校特别是农牧区的办学条件。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争使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在重点城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积极发展硕士、博士生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用好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允许专业技术人员跨地区、跨部门兼职兼薪。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和干部的在职培训,鼓励自学成才。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式的人才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青海各族人民。

九、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认真贯彻“依法治省”方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继续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增强

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做好信访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和刑事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坚决揭露和打击**集团、“FLG”邪教组织和其它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青海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倍加珍视并巩固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努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倡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全省各族人民富民强省奔小康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挖掘青海优秀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鲜明时代特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快州、县、乡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为重点的三级文化网络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重视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预防保健体系,加强农牧区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力防治地方病和传染病,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做好老龄工作,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之内。

十、做好2003年的政府工作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我省“十五”计划、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亿元,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物价增长调控在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要求,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做好农村牧区工作,确保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强税收征管,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级政府及全体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部署,省十次党代会规划了未来五年青海发展的新蓝图。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第6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关于印发《青海省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三年一月九日在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赵乐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

    青海省简介

    青海省简介一、青海概况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贷款政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贷款政策一、贷款条件: 1、客户经营活动及借款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及农发行信贷政策。 2、企业主、经营者及主要股东个人资信状况良......

    青海省文化市场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702 【发布文号】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 【发布日期】1994-11-15 【生效日期】1994-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

    青海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青海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省极不......

    2008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0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海省省长 宋秀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

    青海省实际参考人员名单

    附件1青海省实际参考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1 张鹏 2 闫庆利 3 李善青 4 王宏伟 5 王青华 6 王永利 7 邵建华 8 崔志平 9 王青华 10 申成起 11 李承玉 12 赵元君 13 保长业 14......

    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十八号)《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已由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