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剧音乐论文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 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是最能反映剧作主题的元素,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的思想,并且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一部剧组的灵魂和精华。
影片《菊豆》中,主题音乐《铃儿歌》在影片中出现十处之多,且形式多样,在配器、速度、节奏上配合影片进行变化,正符合剧中人物的微妙的、复杂的情感。剧中杨天青偷看菊豆洗澡那场戏,当菊豆脱下衣服,裸出满身伤痕,此时埙音乐响起,凸现一种悲凉的气氛,展露无遗的是菊豆的伤心无奈和天青的怯懦。片中挡棺拦路那场戏,按照祖宗的老规矩得挡七七四十九回,在挡第二回的时候,吹拉弹奏的一切客观音乐转瞬消失,伴随着二人挡棺的
叫喊声逐渐淡出,乐器埙逐渐登场,悲凉的气氛立即升华,二人“挡棺”结束后,暂时的释放让二人瘫坐在地上,无奈的哭泣。杨金山的偶然死亡本预示二人灾难结束,以为可以过平静的日子,可这种悲凉的音乐仿佛也正是预示了今后日子的凄惨。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指出现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是大段的使用,也可能根据剧情的需要零散的使用,可以在剧中出现一次,也可以出现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影片《阿甘正传》开头,一片羽毛缓缓飘落,此时主题音乐响起,悠扬的旋律随画面中的羽毛一起起伏跌宕,声画结合的极为巧妙。在影片《燃情岁月》中,有着非常悠扬的一段背景音乐,旋律优美而动听,给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作曲,他用深沉、忧郁、悲壮、平静的蓝色基调勾勒出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草原的传奇故事。钢琴声慢慢响起,宁静中引出大气,继而转向以小提琴声为主的交响乐,犹如史诗般恢宏。在影片优美的弦乐声中可以感受到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老去的房屋,荒芜的土地„„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影片当中,音乐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四、插曲
在影视剧中,通常有一种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内,针对某一具体情节的内容而创作的,用以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理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插曲。
它与剧情发展紧密联系,主要发挥着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烘托气氛,推动剧情戏剧性地发展,以及担任某种转场、闪回的作用。在影视剧中插曲同样具有主题歌曲的远期和轰动效应。插曲的表现形式可以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譬如,表现当时心情、画面中所显示的人物所唱歌曲,为客观。能够直抒胸臆,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而作为是局外人的一种评价时,为主观。以主观的声音出现方式的插曲,也能较直接抒发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比客观的演唱方式带有更浓的主观评论意识。例如我国经典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中人物众多且复杂。而插曲也是十分繁多,但是每段插曲都能很好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如《葬花吟》一曲,体现出林黛玉孤女无依、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如败落的花朵一样无力,激起无数人的怜悯与感叹。又如《聪明累》一曲,用辛辣嘲讽的语气直接阐明了王熙凤的一生,从叱咤风云到草席裹尸,强烈的对比使观众容易体会到她的悲惨境地。
五、结语
可见,影视剧音乐的要求使得我们应该更重视“音乐”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电影语言,而且强化了电影叙事功能,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一部好的影视剧作离不开好的音乐,它在表现主题思想,展现情节,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情绪,营造氛围等方面更是具有独到的功效,受到导演和词曲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影视剧本合同
(转载访问数:1944回复数:1
楼主回复作者:邮件邮箱发表日期:2007-7-11 10:47:30
聘请编剧合约样本
阅读次数:12
41以下合约仅供参考,下载请点击这里
------------------
立约日期 : 二零零一年月日
立约人 :
公司注册号码 :
登记地址 :
(以下简称「甲方」)
与
中文姓名 : 英文姓名:
香港/大陆身分证号码 :)
联络地址 :
(以下简称「乙方」)
兹经甲乙双方同意订立条款如下:
(一)甲方现聘请乙方陈惠英为电影「 」(暂名)之编剧,而乙方亦答应替甲方于合约期内完成电影「 」之编剧工作。(以下简称“该电影”)
(二)合约有效期由二零零五年月日起生效至二零零五年月日该电影完成为止?ㄒ韵录虺啤负显计凇梗?/P>
(三)乙方保证于合约期内是自由身份,除本合约外,绝无任何其它合约之羁束以致妨碍乙方于合约期内向甲方提供其服务及履行本合约中乙方之所有责任及义务。设若本合约之签署引起任何合约纠纷,乙方须负百分之一百责任及承担一切后果,与甲方完全无涉。乙方于合约期内,至完全履行本合约规定之一切责任为止,得优先为甲方及该电影工作,不得以其它理由为借口,以致妨碍履行本合约列明之工作及义务,乙方于合约期内必须为甲方提供最有效之服务,使该电影能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最佳质素完成。
(四)1.乙方替甲方担任该电影之编剧,甲方同意支付乙方酬金为港币/人民币万元正(HKD 0,000.00),支付方法如下:
a.第一期于在签约时支付港币/人民币 元正(HKD ,000.00)作为订金。b.第二期于完成第一稿时支付港币/人民币 元正(HKD 0,000.00)。c.第三期于剧本完成时支付港币/人民币 元正(HKD ,000.00)。
2.倘若本合约期满,而乙方未能完成履行本合约之责任,则本合约之有效期及乙方成员于本合约之责任得以顺延至该电影全部完成为止,而甲方无须支付乙方上述本合约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
(五)1.乙方应在甲方要求下,义务为甲方修改该电影之剧本内容,而甲方
无须付予乙方上述本合约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
2.该电影之一切录像带、录像、雷射影碟、电视、电影、广播、舞台剧及一切将来发明之传播媒介,剧本内之人物造型、姓名等版权,皆属甲方所拥有,与乙方无涉。
3.甲方有权更改该电影之剧名及故事内容,乙方不得异议。
4.甲方拥有该电影之文字版权,与乙方无涉。甲方有权将该电影或剧本出版小说及特刊发售,乙方不得干涉版权利益等。
(六)乙方在合约期内得向甲方提供最完善及奏效之服务。
(七)在本合约期内,倘若乙方因任何原因不得履行本合约,甲方有权暂行吊销本合约而不必征得乙方同意。待查明一切原因及处理后,仍可由甲方决定
恢复本合约,而不必向乙方赔偿。但如果乙方违反本合约任何条款时,乙方必须退回及不得收取上述本合约第(四)1.条所列明之酬金,并且赔偿甲方之一切损失。
(八)1.倘若甲方指派乙方出任其它范围及地区工作或超时工作,甲方无须付予乙方上述本合约第(四)1.条所列明以外之酬金或津贴。倘若甲方指派乙方出任其它范围及地区工作,则在工作期间乙 方之全部旅费及逗留外埠期间之住宿费均由甲方负?ǖ话? 括私人长途电话费及洗衣费及其它私人消费)。
(九)乙方明白甲方对该电影的重大财务及其它责任,乙方同意在本合约任何期间,甲方有全权决定该电影是否继续摄制;唯倘若该电影之停拍原因与乙方无关,则甲方仍须支付乙方合理的酬金,酬金数目由双方另议,但不会超过本合约第(四)1.条款所列明之金额。
(十)在本合约期内,乙方必须通知甲方其所在地,使甲方可在合理的时 间内不论日夜与乙方联络。
(十一)乙方必须于任何时间,接受甲方通知参予任何与该电影有关之制作
会议及拍摄通告,倘有缺席者而不能提出合理解释及证明,作违约论。乙方倘若经常以任何理由拒收或拒绝履行甲方之开会通告及拍摄通告,引致影响该电影之拍摄进度及效果,乙方必须赔偿甲方因此所引致之一切损失。
(十二)1.乙方同意甲方有权转让或授权第三者取代甲方在本合约中享有之权利,但事前必须通知乙方。
2.乙方不得将其于本合约中之一切权利及义务转让给第三者。
3.乙方同意遵守甲方与任何其它公司、私人或团体等所订下之一切有关该电影之任何合约协议。
(十三)乙方必须遵照香港特区政府及大陆或其它国家政府所订立之税例,自行申报及 缴付税金,倘若因任何违反税务法例而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乙方必须负全部责任,与甲方无涉。
(十四)甲乙双方在本合约中并不构成合股地位,甲乙双方亦非对方之代理人。
(十五)本合约壹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由签字日起生效。甲乙双方之一切意愿均列明在本合约内,并无其它口头协议。如因本合约引起法律纠纷,则以香港特区法律/北京地区为根据。
立约日期 : 年 月 日
甲方 :
公司注册号码 :
与
乙方 : 英文姓名:
香港/大陆身份证号码 :
甲方全权代表:
见证人:
甲方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证人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乙方全权代表:
见证人:
乙方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见证人签署: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
第三篇:韩国影视剧的繁荣与流变论文
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影响,在当今中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样一个在历史上长期受中国文化熏陶、科技在全球处于中上水平的国家,何以在文化上对我国形成如此巨大的冲击,何以在全球化语境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文化、商业业绩,是值得我国每位研究者深思的问题。任何新兴的事物所展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单从一两个方面很难解释其本质,在信息时代从传播视角去刨析韩国电视剧消费现象,或许可以从本质特性上明晰这一现象的冰山一角。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韩国电视剧在中国随处可见,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正如我们所见到的,现在有许多女生都在追韩剧,像最近很火的《继承者们》(我宿舍的几个女生在每周四与周五的时候便会特别激动的去各个播放器上下载这部电视剧),我认为,韩剧在中国的流行,源于韩剧的独特的吸引力,中国观众对韩剧的关注和喜爱更多的是对这种个性潮流文化的好奇,正是这种好奇吸引着中国大众的眼球,而且韩国人崇尚流行,是典型的集体思考方式。这点从亚洲的韩流就可以看出,韩国是亚洲的时尚之国,服饰、化妆品、影视剧对其他亚洲国家影响甚大。集体思考方式使得韩国人有一定要跟着别人来的习惯,所以韩国人经常购物以追随潮流。这也让我们在电视剧中深受韩国文化的影响。
若要论起韩剧是何时在中国流行起来的,这大概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个时候,韩国的歌曲、电影、电视剧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对那些顶着彩色怪异长发以及独特服装的男女明星们充满
好奇,认为这就是全新时尚和美的诠释,我们争相去追逐韩范儿,极大的促进了韩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仅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韩国的文化便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穿衣打扮、饮食娱乐、时尚休闲甚至日常用语中来。
韩国电视剧在这场文化的斗争中毫无疑问的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将韩国文化推向世界,甚至带动了整个韩国经济的发展,将韩国推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只要看过韩剧的人都知道,在一部韩剧中总是无意或故意的流露宣传着韩国的文化,太多吃饭做饭,太多的婚礼,太多的家长里短,太多的服饰,太多的野蛮女友等等,我们承受着这来自异国不同的文化攻击,却又享受着这来自异不同的文化大餐。像前几年在大陆流行的韩剧《大长今》,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部韩剧的影响力是能够超过《大长今》的。《大长今》不仅仅是在中国播放成功,可以说是《大长今》走到哪里就红到哪里,甚至有风靡全球的态势。《大长今》在韩国国内播放收视率达到了五成;在日本播放过后,日本书店的显要位置摆放的都是关于《大长今》的画册;《大长今》在伊朗通过伊朗国家2TV播出后,收视率曾高达80%而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大长今》93分钟左右的视频剪辑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于2007年9月22日播放[2];美国西海岸的白领为《大长今》而养成了定时收看电视的习惯。这样的佳绩已不能仅仅用成功来说明,她甚至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部剧中,大多数的剧情是在讲韩国的美食、韩国的医疗文化,而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韩国的美食文化在中国流行起来,比
如现在到处可见韩国的饭店、小吃。而我也经常去光顾一家做韩式料理的小店,从这些点上来看,我们的确已经受到韩国文化的强烈影响。正是因为这样,韩国通过韩剧在中国的流行,向中国出口大量商品,这直接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韩剧起到了市场沟通的作用,韩剧是娱乐经济的一部分,以韩剧为先导,形成韩流,韩流由中国某个阶层逐渐扩散到整体。因为韩剧、韩流,人们潜移默化地对韩国文化有了亲近感,韩国以电视剧输出带动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出口,从而促使手机、化妆品、汽车、服装等行业涌入中国,使贸易投资增加。韩剧使人愉悦,进而韩国产品也使人愉悦。韩剧促进着韩国文化的传播,韩国文化更加快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领导着亚洲时尚文化的走向,甚至影响着世界时尚潮流的脚步,
第四篇:音乐论文
浅谈声乐演唱的舞台表现
摘要: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其中自然包含了技术的成分,但是一切的技术最终都要为音乐服务,且技术仅仅是音乐的一个支点。关于技术,本文不将其作为重点。艺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其表现来传达美,通过美的传达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此为一个很大的专题。不做过多赘述。本文试从声乐学唱的必备条件、良好的歌唱心理、艺术修养和大量的艺术实践等几个角度出发,来探析声乐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怎样舞台表现。关键词:声乐演唱 功底 艺术修养 实践
舞台表现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众所周知,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就是歌者能轻松自如地站在舞台上,准确地抒发作品所限定的思想感情,从而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完成它的演唱使命。在教学实践与演出过程当中,总会碰到类似情况——很多的演唱者,嗓音技术都不错,但其演绎的作品并不感人,究其原因,两点很重要:对作品理解的肤浅,欠缺舞台表现力。这一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演唱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美术和表演等姊妹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此,才能成为舞台上的赢家!现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声乐演唱的必备条件
要想在舞台上很好的展现自己首先要有学习声乐的条件。在我国,声乐爱好者有很多,从普及的角度来说,只要嗓音和听觉健全,人人都可以学唱,但是,从提高的角度来看,为了使声乐学习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就需要具备学唱的基本条件。我国的音乐教育家们也总结出学唱的必备条件,比如: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声带、敏锐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善于思考等,当然这些条件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使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舞台经验,才能将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深入人心,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一首作品唱的富有色彩表演出至深的感染力呢?首先,我们需要就演唱中所需要的技巧问题加以分析,优美的歌唱再配上适当的舞台表现,这样才会让演唱锦上添花以至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扎实的演唱功底是声乐演唱者舞台表现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作为基础,其他方面只能是纸上谈兵,可见扎实的演唱功底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演唱功底主要是指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归韵,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等。而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过程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作为主体的歌者来说,专心致志地刻苦钻研歌唱的技能、技巧,使演唱水平在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得到提高,达到阶段的训练要求,并为下阶段学习奠定基础。而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里一个主题——老师来说,应根据表演者自身原有的基础、自身条件以及存在的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对表演者进行系统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毛病,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并给与纠正,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训练,使声乐表演者的演唱功底扎实、稳定、日趋成熟,为表演者从幕后到台前打下基础.声乐表演之所以称之为“表演”或“演唱”,就因为它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歌唱,而不是单纯的声乐录音或广播。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除了传统的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对唱以外。近几年来出现了歌舞组合、音乐剧等新的表演方式。这就要求歌者除了用歌声来塑造音乐形象意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演唱形式用肢体语言和表演来塑造音乐形象,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剧有感染力。声乐表演必须依靠演员的形体动作来完成,因此形体的高低优劣,直接决定着声乐表演的优劣成败。形体动作的高低优劣,又置根于刻苦认真的形体训练。由此可见,进行形体训练和表演训练,也是歌者从幕后到台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良好的歌唱心理
培养表演者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也是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不容忽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平时的演出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表演者在台下唱的特别好,各方面都很到位,可一上台正式演出时,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比如:忘词、跑调、合不上节奏、声音失控等现象,是他们的演唱大打折扣,这就是没有良好的歌唱心理所造成的。可见,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也是声乐表演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良好唱歌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过程。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作为表演者来说话,因其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所受教育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另一个反方面,作为客体的老师来说,在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老师要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对表演者有正确的认识,准确的把握其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在训练中应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总之,尽可能的在训练过程中调动他的积极情绪,使他在不知不觉中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逐渐树立起表演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驾驭自己,为舞台表演奠定基础。
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音乐修养
文化修养的水准如何,直接影响到歌着的声音感染力。在演唱一首歌之前,歌者除了具有扎实的功底,良好的歌唱心理外,还要对所演唱作品进行分析和二度创作。不仅要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特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准确的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呈献给观众。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艺术的灵魂,当然更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从声乐的本质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文化情感的传承的历史,是一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人声的音乐具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一)、文化修养的影响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音乐是文化这一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也不可能不受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单独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
(二)、音乐修养的影响
美好的歌唱,要求歌唱者应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这些音乐素质主要包括音准、节奏、音乐记忆等等。音准、节奏是音乐素质的重要方面。音准、节奏感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歌唱者对作品的表达。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声乐爱好者声音条件和生理条件都不错,但是音准、节奏感很差,这是很大的遗憾。
音乐技能的掌握对声乐学习则起着更实际、更明确的作用。音乐比其他艺术形态更具有严密的内部结构,这就要求声乐学习者对声乐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键盘乐器基础、和声、复调、曲式。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乐理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好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音乐基础理论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的一门必修课。学好和掌握好“基本乐理”对增强学习者的综合音乐素质,提高演唱水平起着不可泯灭的作用;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和声和复调是乐理的升华,能够分析和创作多声部声乐作品。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比如我们欣赏冼星海写的《黄河颂》这首歌曲,就不仅要听辨出其中音高、节奏不同的各个音,还要进一步去感受它那刚健雄浑、感情深厚、气息宽广的旋律,并从中体会作者对伟大中华民族的热情赞颂这一感情内容。而当我们选择歌曲伴奏,就要注意倾听各声部是怎样组合的,它的和声、复调产生了什么音乐效果,乐队中各种乐器是怎样配合,管弦乐色彩有什么变化等等,并使自己对多声部音乐效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感受;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传统的格式有二段体、三段体、连续式、回旋式、变奏式和混合式等。基本要素包括主题、乐章、乐段、乐节、乐句,常见的创作手法有重复、变化、对比等。音乐结构关系到歌唱者如何达到作品要求的问题。只有对作品的旋律、节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才能对音乐有更深的了解,便于声乐学习者的再度创作。
四、艺术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任何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时间,声乐演唱也不例外,当一名歌者具备了扎实的演唱功底、良好的歌唱心里、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后,还要进行大量的的艺术实践。这里所说的艺术实践主要指两个方面: 一是舞台实践,一方面,经过声乐演唱严格训练的演员或学生,在声音训练相对完善的条件下,必须经过舞台的艺术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契合点。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舞台实践的声乐演唱将会获得更多的舞台经验,在舞台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演唱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为通过实践会帮助演唱者了解到声乐演唱中声音的走向,明确观众的认知度,歌唱和表演的尺度,舞台的把握,尤其歌剧演绎中的剧中人物身份、性格、历史背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舞台实践中找到准确的答案。如果没有经过舞台实践过程,声乐演唱也将失去锤炼声音的机会,声音技巧得不到舞台的检验,还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歌唱演员。
我个人也曾参加过很多比赛或晚会。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舞台表演经验,也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舞台表演与声乐演唱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舞台实践,不仅使我自己得到锻炼,把已掌握的歌唱技能、技巧进行磨合,形成完美和谐的统一体,还可以发现演唱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与纠正,使歌者日趋完善。声乐演唱要清楚地了解舞台实践的艺术需要,以及观众对审美的认知,才能真正把握声乐演唱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学习不仅使歌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声乐艺术发展的趋势,还可以使歌者从别人的演唱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是自己的歌唱意识更清晰,对于阶段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观摩学习,观摩是声乐学习过程中最长见的一种实践活动。观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同学间的相互观摩,还有大师表演时的观摩等,通过观摩交流找出别人的优势和特点并对比自己的演唱,找出差距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水平。
影响声乐演唱者舞台表现的因素很多,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歌者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积累,为歌者能在舞台上轻松自如的表演铺开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2月——4月 【2】 赵梅伯 歌唱的艺术 [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3】 《音乐生活》杂志 李静著 《浅析演唱在创作》[J] 【4】 郭建民 声乐文化学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5】 李晓贰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第五篇:音乐论文
谈谈我对交响乐的新认识
法政学院 公共管理2班 潘珉琼 100150742 说到交响乐,人们就会想起在那金色的演出大厅里,那庞大的演出乐队在煽情的演出的情景,令人神醉。本学期我也有幸学习了古典音乐欣赏这门课,并且欣赏、了解了很多世界著名交响乐。
交响乐原来指的是一般多声部的管弦乐作品,这种观念大约延续到十八世纪。自从海顿为古典交响乐奠定基础,交响乐就不再是泛指管弦乐的普通名词,而是专指具有特定结构的管弦乐的专门名词。也就是说交响乐一般被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应该是管弦乐合奏;第二,它应该有特定结构,也就是用奏鸣曲式结构或者用奏鸣套曲结构写成的。所谓奏鸣套曲就是由几个乐章构成的套曲,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尽管事物仍在发展变化之中,不过目前一般来说,人们所习惯用的仍是上述这种相对稳定的交响乐概念—用奏鸣套曲结构写成的管弦乐合奏被称为交响曲。由独奏和管弦乐队合奏构成的协奏曲以及用奏鸣曲结构写成的交响组曲,因为也具备管弦乐合奏与奏鸣套曲两个条件,所以也属于交响乐的范围。单乐章的管弦乐合奏如果是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则分别情况被称为交响序曲、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童话等。至于为独奏乐器写的奏鸣套曲叫奏鸣曲,而不叫交响乐。
那么交响乐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查找了有关资料,原来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後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之後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後,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进入20世纪後,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在这里,我想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谈谈我的看法。《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合唱,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本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第九交响曲》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交响乐,是音乐创作中最富有戏剧性、最复杂的一种类型,它和其他音乐作品一样,都是反应生活的一种艺术语言。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所以在欣赏它的时候主要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不一定追究它在写什么。乐曲解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主要还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像力,我们越是善于想像思考,也就越容易理解作品。总之一句话,音乐是听的,不是说的。交响乐只要多听,大胆发挥你的想像,你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