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人才引进申报须知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文件精神,人才引进材料清单如下:
一、单位申报材料(单位准备)
1、单位介绍信,经办人员身份证。
2、单位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单位简介,申请事项和理由。
3、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单位为分公司的,还须提供总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人事授权书。
4、《上海市引进人才申请表》。
5、合同期限3年及以上,且自申办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及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
6、反映政治素质、能力业绩以及无参加非法组织等违法记录的相关材料。
二、申请人申报材料(本人准备,除特殊说明外,所有申报材料均须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7、居民身份证、户口簿(需要外地详细住址页及本人信息页),集体户口的由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户籍证明原件。
8、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包括:
(1)未婚:由户籍地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2)已婚:结婚证书。
(3)离异: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9、户籍所在地乡镇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包括:(1)已婚未育:提供已婚未育证明。
(2)已婚已育: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其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证明材料。
10、学历、学位证书及验证报告。(由本人携带学历学位证明原件前往上海市的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
11、就业期间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和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包括:
(1)在沪无工作经历且直接从外省市进沪的,提供外省市就业地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和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在外省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2)已在沪稳定工作的,应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依法纳税,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由各受理点受理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引进人才需提供本市就业期间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12、本市落户证明,包括:
(1)引进人才本人或其配偶在沪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配偶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2)居住在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的,提供相应集体户口簿复印件或者户籍证明,以及同意落户证明。
(3)落户在本市直系亲属家中的,提供引进人才本人与直系亲属的身份关系证明、直系亲属在沪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租用居住公房凭证、直系亲属的居民户口簿,户口簿上所有登记人员共同签署的同意落户的书面证明。
(4)落户在市或区县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口的,提供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
13、申请人外省市调出单位(或档案保管单位)出具的同意调出证明,如果档案已在沪,提供档案保管部门出具的保管证明原件。
14、配偶随调随迁,包括:
(1)配偶随调的,提供资料与申请人相同。(2)配偶随迁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及在外地已退休或无业(失业)的相关证明。(3)配偶暂不调沪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提供由引进人才和配偶双方共同签署的书面承诺证明。
(4)配偶已在沪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工作关系证明。
15、未成年子女随迁材料,包括:(1)提供居民户口簿或户籍证明。
(2)满16周岁以上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的子女随迁的,另需提供就读证明、学籍证明或学籍卡。
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与依据的申报条件相应的证明材料(本人准备): ◆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会同相关部委共同授予的政府奖励的个人证书。
◆ 国家或本市科技主管部门关于国家及本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和本市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批复证明。
◆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或各省、市、自治区和人才主管部门关于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人选的批复证明。
◆ 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批复证明。◆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批复证明。
◆ 国家级或者省部级技能类人才表彰、国家级技能竞赛金、银、铜奖或省部级技能竞赛金奖或一等奖的证明。
◆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特殊人才的认定材料或者相应的专业资格证明材料。◆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之一:
(1)通过考试、评审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评审表及聘任证书;
(2)根据规定实行以聘代评的行业(单位)中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提供单位的聘书;(3)本市核发的(或外省市核发且通过本市考核复评的)国家二级以上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
(4)经认可由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篇:申报人才引进材料清单(职称)
一.《广州市人才引进申报表》(南方提供模板填写)
二.调动或就业登记资料 二选一
1、档案有干部身份:同意调出函或行政介绍信(在档案内,有效期自开出一年),现单位购买社保满半年。
2、档案无干部身份:在引进单位表现的考核材料、本人劳动用工备案复印加盖单位公章、《暂不办理个人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现工作单位连续购买社保满一年。扫描
三.用人单位资料复印件 二选一 扫描
1、企业已通过年审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2、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引进报告 扫描 南方提供模板填写
五.身份资料复印件 扫描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于同一张A4纸上)、户口本(首页和个人页复印于同一张A4纸上)或户籍证明
六.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 扫描
(1)中级职称需要提供本科毕业证及其鉴定复印件(2)资格证书复印件
(3)评审表(认定表)或考试报名表复印件
七.参加社会保险证明 扫描
本市引进单位个人参保证明及社保历史缴费明细(开出一个月内有效)
代理协议或代买社保证明(引进单位与参保单位不一致的,协议或证明需盖上引进单位和参保单位公章)
八.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 扫描
凭户口所在地街道办开具的计生证明(三个月内有效),到拟迁入地镇(街)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广州市计划生育证明》,有效期不能超过六个月。广州计生证明编号结尾要为“Y”,经办人要手写全名。
九.本人或配偶广州房产证复印件 扫描
已婚者需提供以下材料,未婚者无需提供
十.()单方调动意见书(已婚人士,由不调方提供意见并签名)
十一.随迁家属资料(无随迁家属可忽略)
1、结婚证主要内容页以及民政局盖章页或离婚证件(离婚证及协议书、离婚证及民事调解书、法院判决书三选一)复印件 扫描
2、随迁配偶参保证明和缴费明细、户口簿及身份证复印件 扫描
3、随迁子女户口簿复印件、子女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16周岁以上子女需出具在校就读证明复印件扫描
十二.随调家属材料同本人准备(无随调家属可忽略)
第三篇:广州申报人才引进材料清单
人才引进申办材料清单
根据申报人
陈述的条件,请准备下列相关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一.()《广州市人才引进申报表》(要填写清晰、须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 二.调动或就业登记资料
()同意调出函和档案转递接收证明()同意调出函
()档案转递接收证明和《暂不办理个人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在引进单位表现的考核材料、《暂不办理个人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用工备案表 三.用人单位资料
()企业已通过年审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引进报告(主要反映引进人才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工作表现以及引进单位的意见等内容)五.身份资料
()身份证、户口本(首页和个人)六.学历资料
()毕业证及其鉴定()学位证及其鉴定 七.专业技术资格资料
()资格证书、评审表(认定表)或考试报名表、网上查询证明
()本市人事考试中心出具的证书鉴别证明(无法提供网上查询证明、异地核发的证书以及证书有疑问的)八.职业资格资料
()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查询证明
()本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水平测试并提供测试成绩单(无法提供网上查询证明、异地核发的证书以及证书有疑问的)
九.参加社会保险证明
()本市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及历史缴费记录(没有干部身份的需要提交单位参保的用工备案表)()代理协议或代买社保证明(引进单位与参保单位不一致的,协议或证明需盖上引进单位和参保单位公章)十.计划生育证明
()拟迁入地镇(街)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广州市计划生育证明》,有效期不能超过3个月 十一.()单方调动意见书(由不调方提供意见并签名)十二.本市合法住所证明
()落自己房产:本人或配偶房产证(如未有房产证,需到房管局办理查册)()落人才市场集体户:合法住所证明,房屋租赁备案证明,居住证
()搭家庭户:房屋产权证明、户口簿及户主、业主同意搭户证明、合法住所证明,居住证()搭租赁房屋家庭户:业主、户主同意搭户证明、户口簿、十三.随迁家属资料()结婚证
()配偶就业证明或参保记录、户口簿及身份证()随迁子女户口簿、子女出生医学证明
()子女在校就读证明(19周岁以下在校初中或高中学生)十四.随调家属
()同意调出函和档案转递接收证明
()用人单位资料、引进报告、本市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及历史缴费记录、代理协议或代买社保证明(引进单位与参保单位不一致的)、学历材料及其鉴定 十五.离婚证明材料()离婚证及协议书
()民事调解书()法院判决书
十六.所有提交资料需原件彩色扫描(支持的附件格式为jpg,单个图片大小小于500KB)
第四篇:深圳市人才引进业务申报
深圳市人才引进业务申报
1单位用户与个人用户管理
1.1单位用户注册
专业技术资格申请系统的单位用户账号,基于人才引进系统的单位用户来进行管理,如果要登录专技单位审核子系统,必须在人才引进系统存在用户。
人才引进系统网址:http://sz12333.gov.cn/rcyj/,在首页如图:
填写单位的基本信息,系统校验通过后则单位的管理员用户注册成功。如图:
单位管理员注册成功后,回到专技申报系统的引导页面,点击单位审核系统入口,如图:
单位管理员登录专技单位审核系统,如图:
登录系统后,即可以进行初次认定等业务的评审与创建初次认定申报者账户。如图:
1.2申报者用户创建
单位的管理员登录单位审核子系统后,点击新增申报人员,可以为本单位的初次认定的申报者新增和维护账号及基本信息,如图:
点击新增申报人员后,填写申报者的基本信息和账号密码,如图:
申报人员的账号信息创建成功过后,即可以使用此账号信息登录个人申报子系统。
2申报者登录
2.1登录
单位管理员创建申报人员后,个人申报人员通过专技申报系统的引导页面,选择个人申报系统入口,进入系统登录的页面,如图:
个人申报子系统登录:
2.2选择业务类型
个人申报者登录申报子系统后,首先需要选择办理的业务类型,选择初次认定业务,如图:
3初次认定申报
3.1初次认定个人申报首页
进入初次认定申报后,首先看到的个人申报首页,申报者可以看到过往的申报情况,也可以开始新申报,如图:
申报中的信息,表示一次初次认定申报还没有完成,可能在还没有上报或者后续的单位审核、业务部门受理和核准等还没有处理完成。
已申报的信息,表示之前已经完成的初次认定申请。完成可以是正常完成,如已经核准通过的初次认定申请,也可以是非正常的申报完成,如申报人终止申报、业务部门核准不通过等。
申报人员可以通过预览申报表的方式,查看所有的填写的信息。
申报个人打印的所有报表水印为“仅供预览和公示,上报无效”。
如果还没有上报,则可以选择“继续申报”填写申报信息和上传电子材料。如果已经上报,单位审核岗还没有开始审核,则可以撤回,撤回后还可以填写申报信息和上传电子材料。
业务状态在“待填报上报”,申报个人都可以终止申报。点击“终止申报”按钮,流程为业务办结,在已申报的信息中查看业务,可以通过“重新申报”获取之前的申报信息。
对于已完成的初次认定业务,申报人可以点击“重新申报”获取之前的申报信息,修改后再次申报。
3.2选择申请确认的类型
申报人员选择新申报,则首先需要选择申请资格,如图:
申报人员选择申报系列、申报级别、申报专业、专技资格名称。请在申报前仔细阅读下方的说明内容(如图)。
点击“下一步:填写申报信息”,进入后续环节。3.3填写申报信息
选择申报资格后,申报人开始填写申报信息,系统首先将可能需要填写的信息栏目以列表的方式进行展示,所有的栏目中,必须首先填写基本信息,如图:
已经填写数据的信息栏目,状态为已填报,否则为状态为红色的“无”,点击旁边的“填报”按钮,逐个填写各栏目的信息,如图:
本栏目的信息填写完成后,可以点击下一项导航去填写下一栏目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左侧的栏目列表进行切换,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点击下一项时会自动保存本栏目填写的数据,而切换的方式不会保存填写的数据。如图:
在来深途径栏目中,依据选择的来深方式,系统会自动判断需要上传的资料,请依据下方填报说明和查看模板样例,上传所需材料。如下图:
上传的文件必须为.jpg或.jpeg格式,文件大小不能超过300k。点击“保存”按钮上传,如图:
上传页面采用列表的方式,将所有可以上传的扫描件按类别显示,供申报人员上传,申报人员按照材料所属的类别分别上传,如果一个材料有多页时,应按照材料的顺序逐个添加,具体操作界面如图:
逐项填写完成后,可返回申报页面,申报人员可以通过预览报表的方式,查看所有的填写的信息。预览报表时,需要下载一个系统生成的文件,并通过PDF软件进行打开,请确保系统上安装了此类软件。
申报信息填写完整并已经上传完整的附件后,申报者通过“返回申报材料首页”去提交单位审核。
3.4提交单位审核
进入提交单位审核的界面,如图:
系统将申报者已经填写的信息和上传的材料扫描件通过一个大的列表的方式,全部展示出来,申报者点击“提交单位审核”,完成申报填写的工作,此时不能在修改申报信息。如果提交后发现部分信息有误,可以在个人申报的首页中进行撤回的操作后再进行修改。
在这一步中,申报者发现自己可能不符合申报条件,也可以通过“撤销”后在个人申报的首页中通过“终止申报”按钮结束申报。
第五篇:南开大学人才引进岗位及申报基本条件
南开大学引进人才岗位及申报基本条件
申报人应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身体健康、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已取得良好的学术业绩,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全职岗位
(一)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博士,不超过55周岁,在海外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二)国家“千人计划”外专人才长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非华裔外国专家,海外博士,不超过65周岁,在海外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以破格申报。
(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岗位
基本条件: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博士学位,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自然科学类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不超过55周岁,博士学位,海外申报人应担任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务。
(五)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岗位
基本条件:自然科学类年龄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不超过45周岁,博士学位,国内应聘者应达到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六)天津市“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博士,不超过55周岁,在海外担任副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七)天津市“千人计划”外专人才长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非华裔外国专家,海外博士,不超过65周岁,在海外担任副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以破格申报。
(八)天津市“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岗位
基本条件: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博士学位,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九)南开大学高端人才岗位(南开讲席教授岗位、杰出教授岗位、英才教授岗位)
1.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申报人应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或“外专千人计划”项目或是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国内申报人一般应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等。具体申报条件请点击查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2.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担任海外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国内申报人一般应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计划入选者。具体条件请点击查阅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3.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副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国内申报人一般应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计划的入选者,具体条件点击查阅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十)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岗位
基本条件:以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为目标,选拔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类45周岁以下、自然科学类40周岁以下,学术水平居于相关学科领域同年龄段学者前列,具备较大学术发展潜力和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有能力组建富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根据国家发展急需和国际学术前沿设立实施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项目的青年学者,为高端人才队伍培育重要的后备力量。对于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坚持“学术高水平、评价高标准、支持高待遇”的原则,集中优势资源优先、重点支持发展,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融入大平台、勇于担重任、培育大成果。
(十一)南开大学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人文社会科学类45周岁以下、自然科学类40周岁以下,达到南开大学教授任职条件。
(十二)南开大学副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35周岁以下,达到南开大学副教授任职条件。
(十三)南开大学人才特区引进岗位
人才特区以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为载体,在队伍建设、人员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人才特区一定的特殊政策,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如人才特区负责人可在学校批准的范围内资助确定人才特区的岗位设置、聘用方式、薪酬待遇、晋升考核办法和经费使用等,助力高层次人才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人才聚集高地,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我校现已设立的人才特区包括:化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金融学院、商学院等。
二、非全职岗位
(一)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博士,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海外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水平突出者可以破格申报。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学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
(二)国家“千人计划”外专人才短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非华裔外国专家,海外博士,不超过65周岁,在海外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以破格申报。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学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
(三)天津市“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博士,副教授以上职务,年龄不超过55周岁,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学校不少于2个月。
(四)天津市“千人计划”外专人才短期项目岗位
基本条件:非华裔外国专家,海外博士,不超过65周岁。在海外担任副教授或相当职务,学术业绩突出者可以破格申报。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学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
(五)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海外教授或相当职务,聘期3年,每年在学校工作2个月以上,学术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报。
(六)南开讲座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国家、天津市“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岗位入选者;海外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业人才。在海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
(七)学院讲座教授岗位
基本条件:在相关学科领域前沿做出突出成就,一般在海外担任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在海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聘期为3年及以上,每年在校工作不少于2个月。
具体申报条件以当国家、天津市和学校各类人才计划申报文件为准,按照相关规定参加评审。
南开讲席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所在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和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取得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或“外专千人计划”项目;2.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的专业人才,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3.任教授职务满18年,且满足下列激励条件中至少2项:(1)学科、专业的创立者或在创建中做出杰出贡献者;
(2)担任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的会长,为该学术团体的组织建设与学术交流做出重大贡献,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3)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4)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5)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自然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所在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和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取得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2.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3.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或“外专千人计划”项目; 4.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的专业人才,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是所在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取得突出教学科研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副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同行认可,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2.任教授职务满14年,校外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且满足下列激励条件中至少2项:
(1)担任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的会长;(2)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教育部社科委委员;(4)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6)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7)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8)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自然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是所在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取得突出教学科研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副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同行认可,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2.任教授职务,校外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且满足下列激励条件中至少2项:
(1)担任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的会长;(2)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6)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9)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在研)、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在研),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负责人)、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第一负责人)等在研国家级重大项目,项目中期考核合格或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岗位申报条件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好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是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取得较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副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2.任教授职务满12年,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且满足下列激励条件中至少1项:(1)担任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的会长;(2)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教育部社科委委员;(4)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6)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7)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或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8)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9)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10)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基金招标项目(第一负责人),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第一负责人),或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第一负责人)等在研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项目中期考核合格或项目执行情况良好。
自然科学学科申报条件:
(一)师德高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好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是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取得较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
(二)在职,身体健康,能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
(三)候选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副教授或担任相当职务以上的专业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2.任教授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且满足下列激励条件中至少1项:(1)担任全国性一级学术团体的会长;(2)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
(6)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8)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9)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等国家级重要奖项;
(10)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在研)、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在研),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负责人)、或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第一负责人)等在研国家级重大项目,项目中期考核合格或项目执行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