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关于物理中考实验题的复习策略.
关于中考物理实验题的复习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实验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对物理实验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据课程标准,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细化要求,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这样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2.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当前中考对基本仪器、仪表的考查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选择仪器(含量程入手;二是从仪器的使用规则入手;三是从仪器、仪表的读数入手。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复习的方法,找出异同点,加强记忆。
二、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2.教材中的插图和科学探究活动目录中的内容。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方案,特别是中考说明书上强调的21个探究实验;还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考查。
三、抓好“8种实验题型”的复习教学
1.估计、估算题。近年来估算类试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成为中考新宠。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估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速度、时间、温度、体积和容积、质量和重力、温度和热量、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此外还涉及一些估算方法类题目。解答估算题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估算你熟悉的物
理量入手,再结合相关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将不熟悉的物理量,通过相关公式转换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再将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2.电学实验故障分析。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只有几类:短路,断路,电流、电压表正负接反,电压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或接成了导线(接短路了。
3.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法、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4.情景信息题。如奥运科技、航天技术、汶川地震救灾、雪灾防治、火车提速等,都可能成为中考题目的情境。
5.开放性试题,开放型实验题。这类问题往往答案较多,解题方法多样化,要选择简单明了的答案进行回答,回答时要有清晰的逻辑并使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求解开放型实验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对实验过程的评估、对评估类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从实验元件选取、实验操作、实验推理、实验方法等入手,根据平时实验的要求,看是否违背实验规则,从而来评估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思路的条理性,要按自己平时做实验的顺序,逐项分析对照,就不难发现问题。
7.科学探究。随着科学探究内容写入物理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前中考实验的重要考查内容。按照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提出问题能力、猜想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前五项能力是中考实验命题的着力点。
8.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在2009年的中考调研试题中已经出现了这类题,应注意复习。如自制测力计、自制密度计、自制高度计、自制潜水艇模型等。
四、深入研究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答题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答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从题型上看,主要是填空、问答、作图、科学探究中的交流合作与评估等几个方面,复习时可以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书面表达要用词规范准确,叙述合理。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从内容上讲,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来说,教师要因学生而异。只要我们经过努力,深入研究,扎实做好复习工作,一定能把物理实验及物理成绩提高上去。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初级中学梁明
提要:结束新授课程,进入中考复习。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以教材为本,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三轮复习则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术与策略的指导。下面具体谈谈复习的策略。
一、遵“标”循“本”,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试说明》和《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物理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在课堂教学中,既有面向全体,又有兼顾各层次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有所为,有所得、有所乐。在作业设置上,对普通生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中等生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提高题,尖子生加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灵活大的综合题,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作业冲刺,并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同时,可增设一点综合性附加题,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检测,让普通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让中等生经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让尖子生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分层辅导中,对作业和试卷讲评,尽量做到每位学生有较多机会的面批、面评,对学困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耐心辅导、“扶着过河”,对中等生主要是释疑解难,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指明方向,让他们能“摸着过河”,对尖子生主要是进行点拔,发展能力,让他们“举着红旗过河”。通过分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三、关注“热点”和“盲点”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将以《中考说明》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以2006年恩施市中考乃至全国各地中考题型汇编资料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展开专题训练。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复习的同时,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现在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通过收集和挖掘2006年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②关注社会热点(如环保,能源,新农村建设)。③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自己的身高体重,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④关注问题情景(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中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景)。⑤关注探究过程(例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识的获得过程)。⑥关注探究过程的思考(例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对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是为了什么?你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纸片间压强大小变化的)。⑦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效法等)。⑧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例如老虎钳的设计和使用中的物理知识。)。⑨关注材料信息题(让学生从所给的材料信息中筛选出与试题有关的信息进行解题).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复习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信息交流和搜索盲点,是第三轮复习的重点工作,它是拓展复习思路和知识视野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与兄弟学校的信息联络的频度,并注意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以及兄弟学校模拟试题的练习,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特别要注意避免盲目性。
四、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最大潜能。
从平时测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纠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纠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计算过程并不是很复杂,多数是题目中信息量大,问题设计较多,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作图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六、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
初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加强对偏科生的心里辅导,防止她们在复习后一段因学习压力过大而放弃.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当然,复习课的适度紧张是完全必要的,但物极必反,复习课的密度过大,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则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还应突出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训练,如要求做到作图清晰明了,解题规范,书写整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等等,努力做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对待复习工作,在复习中充分理解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注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既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中考、高考动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思想上增加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习的效果。优质的物理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
例如: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这个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为什么在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封住罐口”?“罐口出现“白雾”说明了什么”?“这种排除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哪些应用”?一系列的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发展。
二、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的积极性。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教学应多角度发散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活跃学生思维,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多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塔斯托别乡中学 阿不来提。赛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论文
永兴中学
徐家福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11年中考物理备考策略.
2011年中考物理备考策略(安徽省 一.2010年中考试题分析 试卷整体分析
2010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是一份成功的试题,这份试题的亮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摒弃了物理华丽的外包装,回归到了物理考试的轨道;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过分的“摒弃”,使这份试卷与生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联系偏少!2.对教材的挖掘较深,将A级考点上升为B类考法,是试卷的另一特色,这也是试卷的成功之处。但这方面的缺点是,部分习题因难度偏大,导致学生普遍失分率较高,使该题的区分度有所降低。
3.对部分老题进行创新比较成功。尤其是最后一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也反映了物理作为理科,要求严密逻辑思维的特点。
中考试题的启示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依然是我们教学中坚定不移的方向。2.深挖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生成的作用, 如一个概念要进行深挖,甚至包括教材中的插图、迷你实验室等内容,均是我们深挖研究的对象。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推导即字母运算、用数学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等。这些能力是学生进入高中甚至是大学学习物理的基础,所以在初中阶段,我们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今年的物理中考中可见一斑。
4.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我们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极力避免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而2010年的试题的第19和20题就充分反映这一点。例
如,无论是平常的练习还是2010年的实验题,有关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的考查都是一个高频失分点。
二.如何进行2011年中考科学备考(复习计划和复习策略等 关于复习的几点意识
意识一:要有努力克服职业倦怠的意识。
职业倦怠,是每一位老师都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表现主要是: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经验主义进行教学,因为缺乏热情,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快乐,更谈不上什么幸福。要想克服职业倦怠,寻找职业幸福感,首先就要从工作中、从学生中、从周围的同事中找到温暖我们心灵的瞬间。
意识二:要有“教师愉快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意识。
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所教的东西?我想,首先我们教师要“愉快”教学。同时,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会被我们的状态所感染,在这种气氛当中,学生的思维会在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中、碰撞中而敏捷起来,慢慢的师生的配合会越来越和谐!学生的灵感的火花会和我们灵感的火花交相辉映!使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中都得以提升!意识三:要有“创新”的意识。
1.在复习内容上,我们可以打破教材中原有的编排体系,按照自己的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循规蹈矩”而给学生带来的“习以为常”之感;2.在教材内容和教材插图等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新的资源生成,给学生一种与时俱进的感觉;3.在习题选取方面,可以在选用经典习题的同时,充入10年中考题的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紧扣中考的脉搏;
4.甚至可以采用不同老师互换班级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刺激等。例如,我们的概念复习,我就有如下几种复习方法:让学生限时看书,比赛谁关注的点较细致较独特;课前看书,上课时小组之间互相比赛;根据考纲看考点、分析考点看教材;先练习题归纳高频考点等多种方法。
意识四:要有“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意识
关于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意识,我最支持的是尽可能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掌握知识,只要学生能够完成的 ,我们尽可能的交给学生完成。学生参与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意识。
意识五:要有“反思”的意识,养成些“教学反思”的习惯。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在反思的时候,往往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层上的反思。其实,我们需要反思的内容相当丰富: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即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等;其次,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就要及时反思。最后,在一节课结束后,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应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等,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教训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三.如何进行新课结束前的“复习过渡”
在九年级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所进行的知识点是以了解部分为主,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这为我们新课结束之际,能够从容过渡到复习阶段提供了一个大好良机。在这一过渡阶段,我们除了正常的新课教学外,还需要和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制定复习计划,教会学生复习方法,为系统复习做好准备: 1.学生全程参与,制定符合学生要求的复习计划,个人的复习计划在制定的过程 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用班内板报等形式告知学生,复习的时间大致安排,让学生从时间上对即将到来的复习有一个宏观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将初中物理教材分为十二个主题或者力、热、光、电、声五个模块,利用课堂时间初步给学生解释分模块的方法和模块的重点章节,使学生对久违的教材能有一些了解。然后制定多套复习方案,然后将多种的复习方案和问题征集张贴在班内,由学生下课后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老师的主导,学生的讨论,确定系统复习的大致程序。
第三步,复习计划具体化。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调查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详尽的复习计划,其中可以具体到第几周几月几号复习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同一以张贴的形式反馈给学生。
2.通过多种形式,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和做好复习的思想准备。3.老师要提前进入复习状态。
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料,了解近两三来的全国中考的试题的命题特点,以及相关的试卷分析(网上有大量的试卷分析等,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失分比较严重,以
便我们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同时,在这一准备阶段,我们还可以从大量的教辅资料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对资料的选择,我的观点是学生在复习阶段只要一本资料即可,但这本资料的质量必须要把关,至于我们老师,可以选择多套资料,为我们的物理复习选择合适的资源。此外,在复习的过渡期内,我们老师手边必备的是2010年的考试纲要,我们需要认真研读考纲,明白考纲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四.名校经验介绍 关于备课的一点感悟
1.备课的出发点——将学生的学习负担转化为老师的教学任务 第一,老师要对相关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
第二,要使学生跳出题海精做习题,就要求老师跳入题海,多做习题,精选习题,将最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和经典习题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最少的练习量的基础上解决考试中的答题和知识点的巩固问题。
2.根据自身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备课方式。复习课的备课要比新课教学备课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备课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复习课中的教学策略
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学生明确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有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在我的复习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大量研究证明,最后沉入一个人记忆深处的知识大都是自主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包括一般按照如下几个阶段实施: 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⑵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阶段。⑶享受自主学习能力的胜利成果。2.复习课中的实验教学——情景教学策略
首先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伏安法测电阻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电路熟悉一遍,然后带领学生复习实验的注意事项,如实物图的连接、数据的处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等重要知识点。在实验室中先在现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再一次形成清醒的直观认识,然后再通过理论解释。这样,通过实验加理论的方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即解决了“实验操作考试”的问题,有解决了物理考试中的笔试题部分的问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根据考纲强化考点,根据考点复习教材
先给学生介绍考纲中相关部分的要求,然后又针对性的看书,这是将教材和考纲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4.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自己归纳高频考点。
要从我们老师的努力做起,首先我们要精选习题,然后,习题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在处理习题之后,一般会让学生总结一下,我们所做的相关习题中,对本部分内容中的那个知识点的考查频率最高?(考查频率最高,说明是基础题,是中考中得分的关键;那种类型最容易出错,出错的原因在哪里?哪些题目有难度,如何突破难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这样学生才能够信服,教学效果才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