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实验的设计与探索 人教新课标版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目标。分析这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结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手段,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原因之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教与学的方法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原因之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感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易接受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巧设计,勤探索,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从被迫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进而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地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实验方面的设计与探索。
一、增强实验可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热传递知识的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热传导,热辐射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墨水瓶里盛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钢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有趣、生动,好像水下在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可视性、趣味性极强,既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疑,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开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水杯倒置实验”,学生已倍感惊奇,学完本节并在学生解疑后,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实验器材:两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很快地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提起上面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和下面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想一想,生活中的“拨火罐”是不是也应用了这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喜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的成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亲手制作小实验,尤其是苏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更为学生的动手提供了便利。实验后的成功感觉能使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自制潜水艇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改变自身重。根据这一原理,我让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小实验的制作: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钻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皮管。这样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或吹气,观察模型的位置变化。验证了潜水艇的原理。
再如:用火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找一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扎一个小孔,在针孔的近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像。黑暗中该实 1 验更清晰。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物理学无处不在,物理实验当然也是随手可得。而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中走出来,是物理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在教学中除以上的自制潜水艇、火柴盒小孔成像实验外,每次师生探究完一个小实验后,尽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明白身边的绳头、线脑、瓶瓶罐罐皆可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神秘感。慢慢的,学生无形中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四厘米,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支干净的毛笔沾上些水,小心的把一滴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4——5㎜)就做成了一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倍数与透镜凸度的关系,验证的方法:可以在透镜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凸度的关系。提醒:观察时要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些。(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可以象放大镜一样把东西放大。
(3)身边的事:A爬树的启示:农村学生经常有爬树游戏的习惯(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顺利爬上树是有一定条件的(静摩擦)。但往往一些人没有掌握要领而滑下来(滑动摩擦),造成的结果是肚皮上留下一道道血痕。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不妨让学生考虑血痕的方向,什么原因造成等问题。然后戏谑地调侃:假如你是一位武林高手,练就了“内练一口气,外练金骨皮”的绝技,你的肚皮没有损伤,倒霉的将是树皮。想一想,树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欢快,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摩擦力的方向、种类、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等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容易突破难点。
(B)腰带的故事:众所周知,穿裤子需腰带,而看似寻常的,不起眼的系腰带这一动作,也蕴藏着摩擦的许多知识。如摩擦的种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当然还有其他的物理知识,你是否能说出腰带这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将使你的记忆非常深该,挥之不去。
“身边的事”已是对实验的升华,实验的操作与设计就这么简单,你还觉得实验这么神秘吗?
根据以上的实验设计与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急剧彭胀,创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事实证明:有趣、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心得体会
遵化市第三中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好的总结。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设计
黑里寨中学 洪学珏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物理学科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初中物理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物理规律始于观察实验,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物理规律。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机动车的轮胎、鞋底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小四轮拖拉机耕地时当启动轮胎空转时,司机通常的做法是让其他的人也坐在拖拉机上。这样就保证了观察的持续、完整性。然后结合观察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物理规律。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 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目的。初三上学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且对物理比较陌生,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例如学习力的作用效果时可让学生观擦被拉弯的弓,铁匠打铁,掷铅球等实例,学生便能总结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从初三下学期及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 浮力 ”一节的探究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最后结合学生实验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时越压感受到用力越大溢出的水越多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溢出的水的多少有关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称量法可测浮力,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我校地处偏僻农村,有 很多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物理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物理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大气压强的应用”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家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是怎样工作的。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班主任心得体会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班主任心得体会 人教新课标版
作为一名班主任,充当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既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思想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有时是严父,有时是慈母。有时既要当导演,又要当演员。
班主任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很多种情况,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有时我想,教师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班主任工作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是如果深陷其中就会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参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事例。
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的。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和学生因为角色的差异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无数实践证明,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总是“推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老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怠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老师的身份,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有时班主任在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埋怨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我们自己酿的苦果。
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你老师计止此尔,那我们就大大不妙了。因此,老师必须灵活的变换管理的策略,让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让学生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不是在学生的操纵之下。
我们除了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从而树立威信。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早已忘了师道尊严,老师的社会地位也急剧下滑。学生普遍对老师尊重不起来。依赖于学生良心发现去尊重你。还不如老师自强自立,主动征服学生。
平时要有意识的注意不与学生开太低级的玩笑。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多谈公事,少谈私事。时时让学生意识到你是老师,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先知者。对于那些与老师稍微熟一点就忽略了这一点的学生,要不时的敲一敲他,让他重新记起这一点来。
二、与学生谈话要切中要害,不能漫无目的。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有时办公室一整天都是或和风细雨、或急风暴雨的场面。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我们钟情于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常常忽略效果问题。经常不可避免的使谈话流于形式。
有时出于好心,也是出于对工作的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其他旁边者都听得不耐烦。我们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
用心爱心专心
1值得肯定。问题就是没有认真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总是把学生当成无知的小学生。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有时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常常缺乏耐心。学生犯错一进办公室,不问缘由、不听辩解,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老师这个规律。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说,批评越严厉,抗拒之心越强。实践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当时可能引起学生强烈反弹。尤其是当我们气急迁怒学生、抛开事针对个人、直斥学生的品德、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都会伤了学生感情,造成师生之间心里上产生鸿沟!结果是,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师生关系却又搞僵,我们自己也怄气伤肝。
我们可能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于老师自己的意思,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甚至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了他们。这样常常一聊就是几节课!这样其实是自己就把自己的身份交出去了,把学生当朋友,在学生面前诉苦,甚至落泪,其情景就象是要博得学生的同情一样。但学生是否会真的同情,那就很难说了。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对象,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说教与强制规范相结合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古人强调修身养性。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知识可供挖掘。我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在班团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讲一些名人的人生,讲毛泽东诗词,还有台湾问题、农民问题等一系列时事、社会热点问题。我发现,有不少同学还是很乐意听的。当然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学会“煽情”,真正触动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让他们觉得,如果不按老师说的那样去做,就不是个有档次的学生。就低人一等。
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班规校规。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时时有效,过多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罗嗦,会招致学生厌烦。而且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会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外部强制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
在管理实践中,无论是说教还是强制规范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当众表扬,私下批评。正如清朝名人曾国藩曾讲“缅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在群体环境中批评容易伤害个别人的自尊心而言的。对我们老师来说,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置自己于难堪的窘地。一旦被批评的学生恼羞成怒,与我们当面发生冲突,我们很可能骑虎难下,如果应付不当,冲突便可能升级。
单纯强调说教或者单纯强调强制规范都是片面的,他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班级的良性运行。
四、宽严有度,刚柔相济,既是严父,又当慈母,做一个多种性格的班主任。
兵法上讲“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人际博奕中始终居于主动性,控制对方游刃有余的问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特别是无原则(无视班规)的放纵学生,做了就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原则和立场,不但老师不赞同,学生也会打心底里小瞧你。我认为我们既要像慈母那样宽容学生,又要像严父那样严格要求学生。
对于一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要敢于下重手整治。学生一般不会很在意你说了什么,但当你尝试着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不是怕你,是看你对那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是否动真格的。谁都知道,压力越大,学生反弹也会越大。严厉处治时要注意做事公正、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对一个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批评,但要切记,每一次的批评都应该是新的。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事,而是某个个人时,那可能招致更大的反感。对事不对人不容易做到,但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学生是职业需要,我们和学生其实没有什么私怨,甚至没有多少关系。走出校园,我们甚至可以不打招呼。就可以把对问题学生的每一次批评当作第一次。
五、威信垂青于冷静而有准备的头脑。
我有一个毛病一直没有改掉,那就是太容易冲动,碰到学生不象话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火。我们不少班主任也有这个毛病,总是觉得学生的进步不够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能也会这样,面对学生的错误,先是盛怒,有时还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既而后悔,在困难面前退缩,最后是追着学生安慰。这样,我们就在学生管理中越来越被动,学生也会看不起你。因此,行动之前冷静分析,决定之后坚持到底。无数实践证明,无论面对如何难缠的学生,我们都不能情绪失控。要学会控制情绪,为情绪所左右的教师,只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被学生看不起!当你挥洒自如时,学生才会佩服你。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不仅需要头脑冷静,而且需要处理问题时养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经常有这种情况,班级里出现问题,我们会马上找学生谈话。由于没做准备,谈话往往没有效果。你想,如果我们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教师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一次没有效果,两次没有效果,到最后,学生一到办公室就显得不耐烦,谈话还没有开始就注定无法进行下去。一般而言,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忐忑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他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打他个措手不及,反而更能收到效果。
当然,我们在学生管理中要讲策略,树威信,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为师不诚,故意高高在上。恰恰相反,我认为坦诚始终是学生管理最大的策略!根据情况的需要,适时的开启或者闭塞自己的内心世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武打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真正的高手在出招之前,对手已经感觉到了杀气。最厉害的招数不是用剑杀人,而是用剑气杀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无形胜有形的道理!延伸到学生管理上,指的是没有痕迹的管理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一种管理策略即使再高明,如果固守不化,效果都是有限的。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进行管理,才能游刃有余,超然于众人之上。岳飞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带兵打仗是如此,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当然,如何做到“教育无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曾听年轻教师感叹:“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当教师?真没意思!”也曾听中年教师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起来越难教了”、“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
是的,教师工作不轰轰烈烈,学生的事也无大事。但教育却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的事不大但也绝无小事。人们常说人间百态,那么说学生百态也一点不为过。特别是每位班上都有那么几位“屡教不改”的学生。从个人感情上讲,“屡教”而“不改”时间长了,会让我们有些疲倦,我们会感到很累,有时就可能会放弃。但从我们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我们不应该放弃。怎么办?我们的办法就是凭借我们的教育智慧。面对教育新时代,面对烦事琐事组成的每一天,我们的教育智慧到底从哪里来?
一、放开胸怀为教育智慧插上翅膀。
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每天的工作都要面对烦事琐事组成的每一天。还记得一次上课时,我意味深长地对一名上课打起了瞌睡男生笑了笑。没想到,这一笑,让他脸红了,以后再好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收到了声色俱厉都没达到的效果。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学生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是孩子就没有不犯错误的,对待学生的错误,老师的宽容,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能主动反思自己的错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醒中提升自己。“教育的智慧便是来源于宽广的教育情怀,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了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的飞翔。”
对待学生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但自己呢?繁忙教学工作,优胜劣汰的格局,让我们时时绷紧心中的弦,为考评忙,为职称忙,为成功竭尽全力。这一切,让我们的心变得像穿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心理上的天平倾斜了。于是乎,烦恼丛生,当我们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不自觉地带入工作时,就会伤害到无辜的学生。
为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开阔我们的胸怀。当我们把教学当作是一种享受时,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乐趣无穷:学生一句稚气的问候让我们心情舒畅;学生解开一道题让我们激动;学生正确处理了同桌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欣慰„„这种享受是随时随地的。放开我们的胸怀,享受我们的工作,能让我们抛开患得患失、急功近利,与学生一起进步,分享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快乐。
二、坚持不断的学习,积累教育的策略,是教师智慧的源泉。
还记得三十年前自己刚上一年级的某一天,无缘无故地被让学生气得暴跳如雷的老师踹了一脚,这让性格内向的我好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后来,阴差阳错,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所以我发誓决不做一个粗暴的老师,这让我的家人很是为我担心:你这样“和气”能当好一名教师吗?为了能解决家长的疑惑,给自己争口气,工作后,读了很多关于对学生“对学生关爱到家”一类的文章,“爱,是一切教育魅力的源泉。”“爱可以创造奇迹。”类似的教师心得可以说在任何一种教育刊物上都随处可见。
深信对学生的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成为一名班主任,凭“爱”做事却发现我的班级学习成绩和各项管理却都总是不及别人。这让我感到困惑:是不是自己对学生的“爱”做得还不够?为什么我对学生的“爱”不起作用?
这时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时为我指点迷津:对待学生你不能一味“爱”,要有一颗“慧”心,否则„„不用多说,我知道后果。此后,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照着他们的样子,搬着他们的“妙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志存高远的学生用宏伟目标引导之;聪明但坐不住的学生要用责任约束之;好强但性格敏感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去弱存强;懒散又无定性的学生要攻心为上,耐心教育与加疏导„„一颗爱心加上灵活的方法,就使得学生百花齐放,百花争艳,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了。
教师——一种充满智慧的人格特质!教师要有精益求精的学者形象,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学的内行,才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教师的教学是要厚积薄发,厚积的过程是寂寞的,甚至是痛苦的,而薄发的过程是令人欣慰的。一个好读书,好钻研,有强烈
求知欲望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也必定是一个良好的学风。一个老师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魅力。
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深深感到:当好一名教师,的确需要爱,那将是真诚的,深远的,博大的。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因为表达这种爱需要智慧。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爱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技巧,也可以说叫教育智慧。如果爱心不体现于日常教育中面对一个个具体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样的爱是空洞的。”
三、潜心教育理论及教育行为的探讨是教育智慧的基石。
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开篇有一个声音:“我们希望教育适应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适应教育。”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与任何时候的学生都不同:他们有见多识广,他们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干„„于是我们一些中年教师发出了“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叹。学生变了,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着全面改革。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正确把握教育本质,正确分析和应对各种教育现象,学习广阔深邃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做一个博学多才,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的新型教师。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面对新的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及时丰富自己,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向新理论学„„学习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是学生的渴望与期望,是家长的盼望与希望,是自己的愿望与责任。我们要以热爱事业为基点,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那么学生的“纷繁复杂”和工作的“循环往复”不再是教师的望而兴叹,而是构成成功事业的一砖一瓦。
八斗文学
自加入三名行列以来,我有意识的读了一些有关班主任的文章和书籍,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和《我们一起成长》、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漫谈》、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等。说实在话,我的阅读远远谈不上精读,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尽管如此,我还是被这些教育专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震撼。“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一直以来是我所追寻的目标。通过学习、阅读、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少不了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需要爱,只有当教师充满了对学生的爱时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凡是成功的班主任无不饱含着对学生浓浓的爱,他们都以情感人,以行带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真心的体贴,温馨的话语,耐心细致的态度就像丝丝的春雨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灵,启迪着学生的心智,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开启了一个个学生们理想的心扉。从这些班主任身上我读懂了:只有当班主任怀揣满腔炽热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时,学生的心里才会有你班主任,只有当班主任真正地爱学生了,学生们才会听从你的教导,你的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爱学生,是指爱所有的学生,爱学生的所有。爱学生,就是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习的关照,健康的关注。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班主任爱学生就是要把握好细节让学生沐浴在温暖的爱河中学习优秀,追赶优秀,成为优秀。关心学生源于爱,爱生如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当我登上讲台,面对一张张天真可爱的面孔,面对家长的期望。我怎能不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呢?我时时处处告诫自己多给他们关爱,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会为之高兴,为之喝彩。
二、善于学习、借鉴
要胜任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做个终身学习者。因为,新课标提出:教师不但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者,更应是研究者。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应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课余之时经常登录博客学习、写日志。没结婚的时候我就有每天写日记好习惯,自结婚后那写日记的好习惯被女儿取代了,现今我又开始喜欢上了,因为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把一天的快乐、感动记录下来时,就会萌发一种愉悦的心情。及时更新博客内容,与众多专家加强交流互访,博客的建立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做班主任的境界。
前几天,我把聆听到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学习与人物对话》学以致用到我的课堂教学,真是感受颇深!自我任教现在班级以来,我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镇同科中名列前茅,孩子们对作文也从来不惧怕。开始我以为对这样的人物对话描写对四年级孩子们可以说小菜一碟了。但是事与愿违,经过实践,我才发现,班里三分之一的孩子不懂怎样去写人物表情,也不懂提示语的不同用法。两节课我耐心、细心的指导我的孩子们,并且也效仿于老师和孩子们表演小猴子和猴妈妈的对话情景。历经两节课的反复指导、修改,终于有二分之一的孩子写出了让我满意的文章。
这两节作文教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令我惊喜的是我在对孩子们的作文进行批改时也效仿了于老师的加分方法,取得的了好的效果。于老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是给100分,150分,120分不等,他从来不吝啬手中的笔,是采用高分值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经过实践于老师的加分方法真实用,很有效的激发了孩子们写作兴趣。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借用这个加分的方法。
善于学习、借鉴真好!不但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从中获得到了很多知识!
三、学会赏识
周弘在赏识教育中提到,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如何赏识、激励学生是教育的艺术,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班主任“身体力行”对学生行为影响的重要性。现在我所带的四年级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为了班的学生在思想与学习上都能有一些长进,在一年级时我在班级就强化了德育教育,坚持实实在在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因此,要求学生勤奋守时,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不迟到一分钟,从不拖堂一节课;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在校园碰到学生,就微笑向他问好;要求学生做绅士淑女,与学生交往,我就做到不愠不火,温文尔雅;要求学生团结互助,我就做到学生有困难,我决不袖手旁观,而是热情帮助……正是在平日的工作中力求用我的做人标准与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我的班级,去熏陶我的学生,我所带的班级成了我们学校最文明、最懂礼貌的班级,孩子们团结互助的精神使我班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经常得到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今后我要用真心、动真情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智慧型班主任。
第五篇: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发展中学 姜波
“实验探索法”提出“以、发展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口号,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确定了根本目标、基础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它立足于,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构建了板块教学方式。就这点而言,推广“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它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得,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也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的教学策略,因此它主要通过物理学科实验探索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经验,从而获得参与、技能和能力,形成基本品质。推广应用的概况
“实验探索法”的意义:“实验探索法”是以学生的具体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围绕这些活动设计出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与教学结果。“实验探索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命题(课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实验探索法”的操作程序: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概念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索法”,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究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实施并推广“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推广应用的目的
“实验探索法”作为一项教学科研成果,其教学理念是新颖的、先进的,其操作过程是对教学的创新。从教学思想看,“实验探索法”是为完善人格奠定基 础的教学策略。通过参与,可以有效地联结人格品质的各种特征,以求得综合发展。从教学的操作上看,它是反映现代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它有利于使学生成为自我教学的主体。从教学的结果上看,“实验探索法”是衡量学生主体性实现的一个标志。因此,它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课堂上以教师传授、提问为中心的现象处处可见,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桎梏着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所谓的学习,就是课堂内消极地应付教师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课堂外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这种无休无止地、机械地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不会学习,不会质疑,面对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此外,调查材料告诉我们,家庭教学失衡,厌学、苦学的心理问题等使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生不断产生,这些现象尖锐地提出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参与意愿,端正参与动机,提高参与能力,变厌学、苦学为会学、乐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效应,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二、推广的步骤与方法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实质上是一种新思想的传播过程,不仅需要借助一定的教研组力量,为“推广”创设良好的运作环境,而且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内化。
我对“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首先学习,通过学习,理解其中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明确其操作过程,制定推广计划,然后分阶段落实推广。
第一,准备阶段(08.2—09.6)
(一)1、学习领会“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实验探索法”阐述了21世纪对人的本质特征的要求是“具有主体精神的人”。以第39届联合国大会对国际青少年提出的“参与、发展、和平”的标题口号,和奥林匹克提倡“重要的在于参与”的精神,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权威性的报告 2 中指出的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等方面论证了“实验探索法”中学会参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总结、概括“实验探索法”的推广重点。为进行“推广”研究作好准备,我在对该成果的全面学习、领会、分析、掌握的基础上,又结合本校教学中的弊端,有重点地把握适合本校推广的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我还查阅了不少介绍“实验探索法”专刊,为推广科研成果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制订推广方案
1、研究目标:通过推广“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探索初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操作方式。
2、研究内容:
(1)在实施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涵。(2)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的操作方式。(3)对初中物理主体性发展教学的综合评价。
(三)、推广研究的方法及操作原则
1、推广方法:从整个推广研究的过程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来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教学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而以“行动研究法”为推广研究的主要方法。
2、操作原则:“实验探索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主体性在同客体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而人的主体性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使之成为一个社会人。在实施成果推广过程中,会涉及到目标、内容等问题,由于受到推广目标和推广内容的引导,“实验探索法”研究成果在我校域内推广,其实质是“实验探索法”成果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推广,因而成果推广的实践过程可能就产生一个如何因地制宜,让成果本身能“异地而生”的问题,因此,我对该成果推广的运作过程建立了一套操作意义上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引导参与原则(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3)分层参与;情感交融原则(1)师生互爱(2)人格平等(3)教学民主;合作参与原则(1)师生合作(2)生生合作;传授学法原则(1)授之以渔(2)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诱导思维原则(1)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培养反省思维、自我活动原则;体验成功原则(1)目标引导(2)情感体验——教师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 3 机会,当学生获得一点进步和成功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第二,试点推广阶段(08.9—09.1)这一阶段的推广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推广方案的阶段,我依据推广的操作原则,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一个年级(初二2个班级)作为试点年级。选定年级后,我对试点班级的学生开展了思想理论上、操作方法上的指导。
在整个试点推广过程中,各试点班级的有关师生认真尝试,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意见。
第三,全面推广阶段(09.2—09.12)试点班级“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尝试,使我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资料,也使推广工作日趋成熟。为使推广研究能有效有序的开展,通过校际和区级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评课等集体研究活动,向全校展示试点推广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把“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向全区推广。在推广研究过程我边学习边实践,经常检查实施情况,并随时积累有关推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以理性的思考指导研究实践,同时把实践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优化课题研究过程。
第四,推广总结阶段10.1—10.4)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首先是汇总整个推广研究的所有材料;再是将这些材料整理归档,并作初步的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广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实验探索法”成果推广的终结性报告。
三、推广应用的成效
1、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角度看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他们不但发言踊跃,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回答,而是主动的质疑,乐意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得知识,探究能力逐步提高。课外,收集信息,拓展知识,阅读量不断增加,每个班的物理课代表还能自主布置作业。两年来,我校参加区级、市级物理竞赛人次和获奖等第逐渐上升。
2、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
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使素质教学得以深入进行。由于“实验探索法”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它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发挥,因而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而使老师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进步,学校得到发展,两年来,我向全县同仁展示汇报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公开课,受到同仁的一致好评。因此,我校的“实验探索法”教学和物理成绩在区里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3、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
陈旧的物理教学模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家长式说教被新型的良师益友式谈心所替代,教师越来越多的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敬业爱岗,乐业爱生成了我师德表现的主旋律。能用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武装自己,用于实践,使自己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广应用的发展
一、“实验探索法”的再认识
(一)、对“实验探索法”教学中“参与”的理解
“参与”有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之分,我们说的“参与”是主体性精神的外部表现,是一种积极而主动,自主而乐观的与环境取得认同的活动倾向,它具有主体性的特质。“参与”只有体现主体精神,才能使人得到发展,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实验探索法”教学其实质是主体性发展教学。
1、从未来科技社会需要的角度看,跨世纪人才具有主体性精神,他们既能够迎接挑战,又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独立人格,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这个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精神,是时代赋予基础教学的使命。
2、从教学理论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他们具有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就是要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体发展,使现在的教学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起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
(二)、赋予“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容——六个学会
1、学会参与:自主参与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源泉。
2、学会合作:包含遵守实验规则的自觉性,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学会观察:从观察中,领悟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的成就和真谛。
4、学会操作:包含珍惜实验操作的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点,培养劳动情感,技能。
感悟劳动和研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5、学会探索:人要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就必须学会探索和学习,不仅会学习校内所学的学科知识,也会探索吸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才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新要求。
6、学会求知:包含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技能、逐步学会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及手段。
二、“实验探索法”教学的综合评价
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是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切实地进行素质教学,建立以学生自主发展整体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传统的“学科+评语”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中存在着轻过程重结果的误区,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教学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观。“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人生价值不断得到体现的过程。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教师观。“实验探索法”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新知识、新经验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活水源头的开拓者。因此,学习也是终身的事情。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学生观。这是“实验探索法”教学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还学生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