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已成为我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入,一些企业裁员或倒闭,致使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社会就业、保障和和谐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支持和激励返乡创业的意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新形势下进行优化配置作出的又一新的选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复归。虽然此时的复归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特别是从资源和资本的关系来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归,它既是挑战,也更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更是动力。它必将对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贫困地区实现突破发展。
近年来,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总量逐年攀升,劳务输出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民工在外经过工业化、城市化、市
场化洗礼,有市场经济观念、技术管理能力,一些人在外面就已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为回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和社会资本。人才、技术、资金的回流可以有效逆转过去劳务输出带回的资金,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存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发达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瓶颈的形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从当前情况看,一些比较成功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兴办实体,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创业之路,不但就近就地吸纳安置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成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扩大投资、引进外资,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必将对贫困地区实现突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过去农民进城就业,在带来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相当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就业,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回乡创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回乡除了从事农业开发、工商服务业以外,有的还担任村干部。外出农民工通过回乡创业,把资金、技术、信息带回家乡,既有利于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观念带回家乡,给广大农村注入发展活力,带动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也有利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企业,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有效促进商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商品农业发展相结合,有1/4以上的农民工回乡后从事农业开发,其中从事规模养殖的人数最多,占一半以上,成为商品农业特是畜禽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周边大量户农户参与生产,形成特色农业的专业村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不断拉长当地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和结构调整。
(三)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60%左右来自外出就业,通过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家乡的购买力,提升了家乡的消费水平。虽然家乡的经济可能还没有工业化或工业相当薄弱,但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在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蓄积了回乡创业、推进结构变革的能量。处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紧要关口,引导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战略决策,也有利于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要从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项目指导、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等全程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支持和激励返乡创业的主要对策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中,要遵循“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全方位的服务,使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到家乡创业,具体实施中应做到“六个到位”
(一)农民工创业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要建立县、乡、村农民工创业三级服务体系。县级应该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劳动、农业、教育、土管、扶贫、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乡、村应该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站,及时了解掌握农民返乡情况、创业意向和困难,配合劳动部门定期组织创业培训和发布创业信息。二是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广泛宣传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报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好经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及时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发布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创业信息、信贷咨询等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组织推动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负责,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要到位。
要研究制定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明确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扶持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工商登记、资金、技术、税费、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提供工商、税务登记、土地使用等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建厂办证方便、快捷,并享受同招商引资一样甚至更为优惠的待遇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要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要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发展变化情况。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资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资金要到位。
一是要扩大小额信贷扶持范围,把原来不属于小额信贷扶持对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纳入扶持范围,对农民工务工能人返乡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政府应给予贴息贷款。二是对创业吸纳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应按失业人员数量和每人5万元以内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三是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应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促使信贷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千方百计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率。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解决要到位。
要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执行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因地制宜,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在农民工发展产业、建设房产等用地过程中,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指导,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允许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先补后占,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规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适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适当扩大荒山、荒坡、荒滩等非耕地的利用,保证农民工创业优先用地,并精减办证程序、环节和费用。
(五)农民工创业辅导和培训体系要到位。
要多渠道筹措返乡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对部分失业保险有节余的地方,可适当调节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要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拓宽培训范围,开展有特色的种养培训、用工定向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对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要给予培训食宿补贴。积极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者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村,深入到乡村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送岗位。
(六)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改善要到位
要积极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络。要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仆意识,简化投资手续,解决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劳、银行、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应该减免各种收费,简化各种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优秀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者应该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当前,声势浩大的返乡创业潮在全国农村悄然兴起,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新观念的回流,对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县域经济新,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倍加珍惜这“危”中之“机”,用现代思潮为乡村文明补课,用返乡劳力为农业生产补缺,返乡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生产力。让他们在为自己谋求出路的同时,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带动城乡经济的繁荣,加快推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范文)
金融危机下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对农民工的需求数量大幅降低,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批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是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的头等大事。为积极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丁一系列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鉴于此,笔者就金融危机下,金融如何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完善体制机制,营造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建立政府考核机制,发挥政府组织保障作用
一方面,按照“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推动、农民参与、多方互动”的要求,建立政府“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考核机制。考核指标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是否按规定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贷激励机制,当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贷投入情况、经营或社会效益情况等”。另一方面将金融机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发放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原则上金融机构当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贷款增长比例不应低于农业贷款增长比例,以培育出更多符合承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的借贷主体。
(二)建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风险担保基金
按照“担保基金十政府农业机构+就业创业贷款”的运作模式。建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担保基金.由政府涉农主管机构设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担保中心,担保中心将担保基金专户储存于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实现封闭运行,专项用于风险补偿,并每年按“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增量的适当比例增补担保基金。
(三)建立与“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直接挂钩财政优惠和财政贴息到户制度
一是建立财政贴息到户制度。积极整合扶贫、新农村建设、中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小额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比照国开办发[2005]60号文件“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的相关精神,落实有关贴息政策要求,如对按期还款的农户给予50%的贷款贴息,贴息资金可直接拨补给得贷款的农户,也可核补给贷款发放机构。二是落实呆坏账核销减免政策。对金融机构由于发放“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所形成的呆坏账,要按照《金融机构呆坏账核销管理办法》及财金[2009]12号文件等有关规定及时给予核销认定。同时根据财金[2009]13号文件规定,各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贷款可自主进行贷款重组和贷款本息减免,由此形成的损失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三是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政策,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四)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贷需求申诉制度
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各金融机构要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认真受理返乡农民工信贷需求申诉,对确有资金需求又符合贷款条件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解决。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银农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政银农沟通平台,通过举办银农洽谈会、涉农产品推介会、项目对接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联席会等多种形式构建资金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投放力度。
二、落实信贷政策,最大限度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融资需求
(一)积极施行特色信贷“窗口指导”
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及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支农贷款对象,拓宽支农贷款范围,将支农再贷款向农业贷款占比大、外出务工多的地区倾斜,为返乡农民工量身订制“农民创业贷款”、“返乡创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改进县域信贷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初期资金需求额度小、时间急的特点,积极改造授信业务流程,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放贷手续,开展转授权、特别授权或权限弹性管理,提高信贷工作效率。引导和组织开展支持“三农”、就业和创业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形成特色化的区域信贷“窗口指导”服务。
(二)切实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各金融机构要拓宽下岗再就业贷款的支持范围,积极与劳动、财政部门互动,将支持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返乡农民工,对返乡农民工进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进行了就业和失业登记的,比照国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规定,可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并按规定享受贴息,相关贴息资金专项解决;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员数量和经营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贷款规模,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期限以上劳动合同,缴纳了养老保险,符合有关规定和条件的,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
(三)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创新信用评级管理。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创业业务特点的贷款信用评级、风险控制制度,设置有别于其它贷款对象的信用等级标准和条件。二是创新授信管理。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在小额农贷等支农信贷支持范围内的,就其贷款额度进行创新性界定。对以家庭自身劳动力为主,从事小规模种养业的农户授信额度一般可确定在5万元以内;对农村产业大户和民营经济户授信额度可确定在10万元以内。超过授信标准的,可采取联保、抵押质押、担保贷款方式,提供套餐服务。三是创新信贷品种。积极开办农民住房、农户宅基地、水域滩涂、林业产权、果园、有偿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收益权、林权、渔权、矿业权等各类动产和不动产的抵质押贷款,扩大农民工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办农民工返乡创业信贷的延伸品种。
(四)加强与保险业的信贷合作
将商业保险引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业务,积极推动保险机构提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用贷款保险”,分担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风险,有条件的县市可由财政对贷款农民工或金融机构给予定额保险补助。对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信贷”,积极推行涉农龙头企业按比例分摊一定保险费用的做法,并逐步将农业保险纳入农村政策扶持体系,将部分受灾农产财政补贴转为生产自救性的保险补贴。
三、改进金融服务,提升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服务功能和水平
(一)积极支持农村新型融资机构加快发展
支持和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融资机构加快发展,支持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培育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竞争性金融市场格局。
(二)倾力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各金融机构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资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改进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的业务管理。对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指定设立工资保证金专户或要求在指定账户中预留工资保证金的,要积极予以配合。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银行卡服务,拓展银行卡服务领域。支持城乡支付结算创新,积极探索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受农民工欢迎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方便农民工现金和非现金支付。
(三)不断完善征信管理和服务
劳动保障、农村工作办等有关部门要与金融机构共同探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失业登记、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信息数据库,与个人征信系统接轨,实现信息共享,便利就业创业信息提供,便利贷款信息采集。
(四)宣传推广电子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
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金融咨询业务,帮助创业农民工用活存量资产,减少闲置资产占用,降低财务费用。
四、强化激励约束,调动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一)实行信贷投入奖励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信贷投入奖励制度,将金融机构发放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贷款纳入信贷投入奖励范围。
(二)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由涉农主管部门会同劳动保障、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制定相关考核办法,组织对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于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管理措施。
第三篇:申论热点:营造良好环境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申论热点:营造良好环境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的田野又沸腾起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愿景的背后,给了创新创业者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些长年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兄弟,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积累了一定资金,他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也都纷纷回乡去实现创业梦想。
综合分析
从时代发展大势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整体上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新阶段。尤其是近些年来,一方面,大量沿海产业向内地农村转移,使得中西部农村有了产业基础,而随着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铺开,大量的人力物力下沉到农村,这不仅为农民工返乡务工提供岗位,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的出现,让农村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城乡之间畅通的信息、物流网络,使得农村优质资源和城市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成为可能。农民工因了解城市需求,又熟悉网络等现代手段,且在农村有田有地有社会资本,返乡创业就能享受城乡联动的红利。
也要看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样伴随着风险和问题。家庭积蓄有限、市场经验缺乏、抗风险能力不足……小企业应对大市场,不会因为农民工身份而变得容易,反而可能更为艰难。同时,用地难、融资难、技术提升缓慢、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也是制约发展的短板。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也是主力,农民兄弟的参与程度对乡村振兴的成效十分关键。因此,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打消返乡创业就业者的顾虑,坚定农民兄弟的创业信心,事关成败,是乡村振兴中必须加强的一个环节。
参考对策
当好服务员。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创业环境的现实需要。当前,有的基层政府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仍习惯以管理者自居,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是返乡创业者顾虑最多的地方。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切实转变观念,认认真真当好服务员。事业兴旺了,一切才有希望。
办事要依法。政府无论是对创业者的帮扶,还是对其企业的监管,一定要在法律规定之内进行,对那些吃、拿、卡、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对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地方政府要依法办事、依法息事,公正公平保护每一个平等主体。政府不能把企业主“会不会来事儿”作为企业好不好的标准,否则创业者就会陷入迎来送往的泥潭,就很难在发展生产方面有所作为。总之,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返乡创业者心里才踏实。
说话要算数。吸引返乡创业,政府大多会开出一些优惠条件,作出一些口头承诺。然而有的地方政府招商时热情满怀,招来后不管不问,优惠政策打了折扣,更有甚者,“关门打狗”。这些不讲诚信的做法,让人寒心、损害巨大。因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强化契约精神,让创业者放心投资、扩大生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验、资金等问题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本文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现状、成果与问题等方面入手,走访诸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进行实地事情调查,力求为当地农民工寻求新的发展提供思考,同时也丰富自我,为我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汲取经验。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创业 现状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引进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资金引回来,而且通过返乡创业、领办企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双向流动的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到土地、劳力成本较低的家乡来发展,这种亦工亦农的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忙时,可以顾及家里的农田,农闲时到企业打工,农民在家乡就可以获得两份稳定的收入。
(二)创业者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以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因此,他们在初始创业时,通常选择的是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以占领本乡本土市场为主,场地小,规模小,结构单一的行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资金回笼快,见效收益快。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成果
(一)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工返乡创业部分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局面,促进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意义重大。
(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作用,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反乡创业的愿望以及认识不足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交税少,发展慢,对本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外商和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二)创业资源的短缺 ①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
当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尽管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创业者也是举步艰难。
②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调查到的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用地难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严重制约着创业就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使得创业者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而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引导方向
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注重鼓励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创业宣传,开展亲情招商活动
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三)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① 拓宽融资渠道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 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
② 政府高度重视,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准入条件
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③ 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平台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四)对创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创业培训机构,对创业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创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城镇经济的繁荣,成为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