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武威六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必修4》第三次终结性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大题4个,小题22个。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 的治学态度负责。
(摘编自赵畅《读书是一种“遇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平庸的书籍。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当时,大多人家的日子,本就过得窘迫,再办喜宴,往往捉襟见肘。加上菜样单一,能在有限的荤腥中,做出丰盛可口的宴席,确实要看厨子的手段。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身价。
铁厨子年过十五,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泡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你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正在这时,主家慌慌张张跑来,说新媳妇的娘家人要留下闹洞房,晚上又多添了两桌酒席。主家事先没有准备。
铁厨子先稳下主家,问,家中有啥多余的菜?主家一脸无奈地说,只有萝卜。铁厨子沉思片刻,慢条斯理地说,把萝卜准备好。
主家疑惑不安。到了晚上,铁厨子还真就鼓捣出两桌花样不一,清香扑鼻的菜肴。满桌宾客,风卷残云,吃罢,竟没品出满桌的菜料全是萝卜。
事后,主家感激万分。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如雨后春笋。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并费番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家母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欲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奉。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提到老家办喜宴时因窘迫和菜样单一,要做出丰盛的宴席须看厨子手段,说明老家人爱慕虚荣。
B.铁厨师夫妻待铁厨子视如己出,细心抚养,这表现了铁厨师夫妻各自的性格特点,也强化了铁厨子的形象。
C.小说中两次详写了铁厨子谢绝董事长的重金聘请,这既为下文写铁厨子孝顺养母做铺垫,也突出了小说主题。
D.小说中运用的描写和插叙等手法,一方面使小说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另一方面也使小说内容丰富精彩。5.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5分)
6.铁厨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
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2%)。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
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引言论、列数字的方法客观介绍了上海、浙江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情况。B.材料二在谈到物理遇冷的现状后,深挖了遇冷背后的原因,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是时评常用的结构。
C.材料三举了柯桥中学和人大附中的例子,举例角度雷同,但例子的丰富恰好说明了名校在发掘自身潜力应对教改缺陷上有相同的思路。
D.三则材料都报道同一热点事件,但内容侧重点不同,材料一放在发现问题上,材料二材料三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育部承认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B.材料二认为只要高考按总分排序录取考生的制度不变,那么应试的倾向就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
C.材料二认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可能从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中获得。
D.材料二谈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促进文理融合,破除唯分数论。
E.材料三谈到有专家认为,报考高校理科专业的考生应该必须选考物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9.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物理遇冷,对教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形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⑵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
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在《定**》中,“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手法,道出了作者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⑵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③90后小伙用地铁当婚车迎亲引发了各种讨论,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的安全,这种行为就不会被制止。④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⑥时间如行云流水一般,转眼之间,2018年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不知道作为高一学生.... 的你,此刻感受如何?你对2020年高考又有什么样的期待?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⑥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形象和气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广大文学爱好者可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D.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读书涵养心灵,一个孩子喜欢读书,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这其中选择什么样的书给孩子读至关重要。因为书选好了,孩子自然就会有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①即使一个孩子喜欢读书,他也不一定会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蜀道、雨巷、赤壁、赏心亭等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开头,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体现景点和意象的特征,句式一致。(6分)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2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位嘉宾——程何,她身上贴着这些标签:
90后、保送清华、生物系学霸、书香门第,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
有人认为她选择这条路是“自毁前程”,有人认为如果她在生物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实现个人价值,还有人认为她不随波逐流,有理想主义情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学段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面越广越好。2.D【解析】D项关于读书,文章先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接着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3.A【解析】A项文中是“接触不同时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不是“就能吸收……菁华”。4.D 【解析】A项,“说明老家人爱慕虚荣”表述错误; B项,“铁厨师夫妻待铁厨子视如己出”与原文表述不一致;C项,“两次详写了铁厨子谢绝董事长的重金聘请”表述错误。5.①由老家办喜宴引出对铁厨子的赞誉及铁厨子的身世。②铁厨师传授铁厨子厨艺,铁厨子悉心领会。③铁厨子替铁厨师主厨一宴成名。④铁厨师病逝后铁橱子被养母赶出家门后;后被养母找回帮厨;因养母使用地沟油,铁厨子愤然离开。⑤铁厨子谢绝董事长重金聘请,回去伺候偏瘫养母。(每点1分,共5分)
6.①聪慧善学。虽身残,但其立志苦练,得铁厨师厨艺真传。②厨艺精湛。替父做喜宴主厨,赢得主家和宾客好评;做铁家酒店主厨,吃客如云;为董事长胃口不好的母亲烹 制寿辰菜肴,博得称赞。③诚信正直。做养母酒店主厨时拒绝使用地沟油。④知恩图报。昼夜伺奉中风偏瘫养母,报答养育之恩。(每点2分,答够三点得6分)
7.A【解析】材料一介绍上海浙江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用了列数字,但没有引言论。开头引教育部长的话是说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8.CE【解析】C绝对化“不可能”“一定”等词汇都属于过于绝对;E曲解文意,应该是“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
9.①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必须改变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
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仅靠调整高考考试科目,还要通过开展校园讲座、组建社团、开设小本课程等一系列活动来辅助。(每点2分,共4分)
10.B【解析】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看标志性词语,如“犹、也、云”;“每自称我书比钟繇”中“我书比钟繇”是“自称”的内容,应该断开,排除AD。“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讲了两件事,一是“临池学书”,主语是“张芝”;二是“池水尽黑”,主语是“池水”,应该断开,所以选B。
11.D【解析】《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12.D【解析】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
13.(1)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曾经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
半草体。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
14.AD【解析】A项,“萧瑟凄凉的画面”不合诗意,两个“明”字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D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错误,“千村杵”是作者的想象之景。
15.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6.⑴也无风雨也无晴 ⑵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C【解析】③“无可非议”:毫无必要责备,表示做得很正当,合乎情理。此处应用“无可厚非”,属于成语误用。“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④“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望文生义。⑥“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对象不当。其他正确成语的解释:①“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②“无与伦比”: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⑤“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8.A【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C项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D项搭配不当,“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
19.C【解析】A项错,“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B项错,“高足”,是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D项错,“忝列”,谦辞,表示自己位列其中辱没他人,心中有愧。此处误做敬辞。应改为“名列”。C项,正确。“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
20.②即使书选好了,孩子也不一定就会有阅读的兴趣。③即使有了阅读的兴趣,孩子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21.(示例)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赤壁,你的雄起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冷漠凄情,点燃了我追慕的火焰。
22.试题分析: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准确判定立意。对材料作文要善于发现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本则材料有两段内容,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程何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第二段是写作立意的关键点,写作时可从有的人角度抓住“这条路是‘自毁前程’”,“有人认为如果她在生物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实现个人价值”这个角度来写;也可从程何的角度来立意如“不随波逐流,有理想主义情怀”,“坚持自己的梦想”,“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跋涉,无人敢行的路”等,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
第二篇:甘肃省武威十八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C.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 A.家庭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这里的 “市”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4.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B.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5.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
B.促进了海上贸易发 C.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力 D.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7.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
A.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9.“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10、“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B.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
C.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2、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 B.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1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五计划的实行 C.中共八大方针的指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B.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 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D.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16.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四个经济特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
17.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18.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B.分配方式的转变 C.管理方式的转变
D.审批方式的转变
1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20.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1.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上述现象对美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B.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C.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D.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22.“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23.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撤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 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D.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2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2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苏联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8分,第272题22分,共50分 26.(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
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古典”发展模式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哪一种传统的经济政策?美国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具体的措施有哪些(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获得哪些重要启示?(8分)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 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时遗留的危机是由当时什么政策导致的?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实施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原因及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8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20 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高一历史期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DBBC 6-10.CBABC 11-15.BDCBC 16-20.DCABD 21-25.BAD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共50分). 26(28分)
10分(1)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2分)事件:美国罗斯福新政。(2分)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社会救济,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6分)
(2)10分)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的公有制经济(6分),影响: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牺牲了农民利益;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4分,只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答出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8分 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的出现。(4分,启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同社会制度间可以相互借鉴。(4分)27(22分)
8分(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分)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探索了一条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4分,任答两点得4分)。8分(2)背景:经济危机波及到农业,农产品积压,农产品价格猛跌(3分)措施: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2分)目的: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3分)
6分(3)两个运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两个运动顺序可颠倒2分)。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的大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富裕起来。(2分)
第三篇:2017--2018学年宣威六中高一期末检测语文试卷(推荐)
宣威六中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
李捷
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
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
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的积淀。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激动、兴奋。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引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这种情,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论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尽忠、尽孝、报国,这里面渗透了很多故事。一个个小山村里,出了太多的爱国将士,他们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人写进族谱里,让人们永远缅怀他们。中国曾经有屈辱的历史.那个时候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但是中国人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盘散沙,只要把家国结合在一起,中国人就能够创造人间奇迹。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战争,很重要的一点是凝聚力。
⑦“美”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片中展现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山村,这些山村中不仅有乡约之美,更多的是人文之美。
⑧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抓住“情”“义”“理”“美”四个宇,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核心价值,抓住了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精神家园。《记住乡愁》通过娴熟的影像表达手法充分展示出来一段段精美的篇章,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1.下列关于“乡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愁是人们长大远离家乡之后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种最能触碰人内心、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B.乡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受感染,产生共鸣。找
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C.乡愁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
思,需要代代去传承。
D.乡愁是印记在人们心中的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引人回味开头,引出“乡愁”这一话题,最后以
肯定《记住乡愁》结尾,结构上前后呼应。
B.②段紧承①段,回答了《记住乡愁》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的原因,即它呈现
了美丽山村的内涵与积淀的传统文化。
C.③段详细地介绍了乡愁的内涵,指出乡愁所展现的当代中国精神包含了“情”
“义”“理”“美”,统领④⑤⑥⑦⑧段。D.④⑤⑥⑦段分别从“情”“义”“理”“美”四个方面解说了乡愁所展现的中国精神,解读了纪录片中的小山村的文化积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情”指思乡之情。此“情”内涵丰富,也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的心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高 一 语 文 答 案
1.D(D“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错。记住乡愁,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说乡愁“是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说法太绝对,不合事理)2.C(这篇文章采取的是总分总结构,①⑧是总,②③④⑤⑥⑦是分;其中③④⑤⑥⑦又是总分关系,③是总,④⑤⑥⑦是分。C说③段“统领④⑤⑥⑦⑧
段”错)3.B(B“积极齐家治国平太下”错。原文是说“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义”不是说就一定要去治国平天下)
4.C(“意在揭示甘当伯乐为国选材这一主旨”这一分析不准确。从全文情节看,这篇小说意在针砭当时社会走后门的歪风邪气)
5.①“来客这话一出口,副教授不由得奇异地看了对方一眼,一时没有作答”,副教授对民警的问题感到惊异,一时无法回答,暗示出副教授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2分)②“她不在……”“副教授举目望着窗外,一时无话”,小说巧妙运用省略号,并描写副教授凝望窗外无以回答的神情,暗示副教授的母亲已经去世。(3分)
6.①从情节看,以“门,门,门”为题,使故事集中紧凑。通观全文,故事情节主要是发生在谢副教授急着出门和穿民警制服的年轻人登门的瞬间,叙述了民警登门请托与答谢等情节;②从主题看,以“门,门,门”为题,一语双关,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对社会上存在的“走后门”的歪风邪气的批判。(每点3分)7.C、申泮文课堂座无虚席的原因不仅仅是他注重仪容仪表,守时准点,年过9旬还坚持站着讲完课,还应该有他每一节课都精心准备,讲课精彩、有吸引力等原因。(3分)8.BE(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其他选项不给分。)A、“邀请美国学者到南开大学培训计算机”是在申先生古稀之年。C、以偏概全,一生爱国表现不仅仅局限于选项所列举的内容,还有其他表现,如悬挂自己手书的“南开儿女奋起反抗”等。D、“不畏权威”分析错误,与网络名人方舟子精彩过招并不是不畏权威之举。
9.①一丝不苟,不懈奋斗的热忱。先生的心始终在教学上。即使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教学改革和自己没上完的课;在能下床的时候,他还让人把电脑搬进病房;写字台上总堆着厚厚的资料,他的头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人生的最后几年,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改革。②紧跟时代,善于接受新事物。在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台计算机的时候,要为中国的化学教学引入计算机技术。80岁那年,他自学电脑,并带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每点2分)10.B(原文标点: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11.C(属文是能写文章,不是能诵读文章)
12.D(“禁止百姓在自己所居山林砍伐采摘”错,这是皇帝下诏禁止的,不是种放)
13.(1)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呢?(“徒”“身’’“何……为’’各1分,句意2分)
(2)种放终身没有娶妻,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挑选在僻静的地方。“娶”(“恶”“ 时,种放曾经趁着酒醉辱骂他。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种放请求返回终南山,皇上又赐给酒宴为他送行。他所居住的山林,很多平民百姓随意砍伐采摘,皇上特地下诏予以禁止。种放于是上奏章请求迁居嵩山天封观旁边,皇帝派内侍挨着兴唐观地基建造府 不该经历的。对此,我骄傲,我无悔,长辈的教海早已融进我的一言一行,成为我为人处世的标准。
我们这个民族是讲和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说的是家庭内父子兄弟之间和谐相处的道理,我的父母、叔伯用自己的行动认真地实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邻里、乡党各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道理,我的母亲、姑姑,她们用自己的笑容践行着。“与人为善,善莫大焉”说的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方法,我的叔叔、阿姨以及更多的长辈在默默地为我们示范着。
长辈们对传统文化有着各自的理解,所以,“名片”上的内容各有不同。时代在变,传统在继承和发扬中也在变,变得更加灵动,更有生命力。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长辈,到那时,我们会成为令后辈骄做自豪的“名片”吗?
让我们大声回答:能!
2.接过父辈的旗帜
父辈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父辈是一部理璨辉煌的巨著。
深呼吸,只有贪婪地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无雁地品尝温暖的心灵鸡汤,我们才能接过父辈的旗帜,走好人生与事业的道路。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很反感这句话,但更多的时候我以沉默表示反抗。您岁数大,您经过的事情才比我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骄傲得您动不动就要炫耀一番?
此刻坐在考场上,经过冷静而理性的思考,我认为父辈的人生经历其实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们从一条清澈、欢快流淌的小溪,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恋成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在传目着租先的祝福,保信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他们曾经的成功与失败,他们曾经的欢乐与忧伤,他们曾经的探索与彷徨,就像人生大河岸边闪耀着的航标,时时提醒我们哪里有激流、哪里有暗礁、哪里有险滩……
父辈摸爬滚打的经历,铸就了吾辈的警示之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铭记珍惜?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原则。”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常说这句话。他比谁都渴望事业有成,比谁都渴望出人头地,但作为一个私营企业业主,他从没想过向某些管理人员表示表示,哪怕因此失去了很多让自己增加收入的机会;他从没想过在某些无关大体的环节上省略节缩,因此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家人(包括我)、朋友、邻居都曾或直接或含蓄地“规劝”,但他不为所动。“天将以酬长厚者”,父亲的事业一路蒸蒸日上,每一次进步都重复着他那句说了N次的话。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一部书,我需要用心去读,需要用一辈子细细去品。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乘坐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列车上,迫不及待地抓起空中的云彩,却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原本很珍贵的东西。我们可能嘲笑过父辈的孤陋寡闻,调侃过他们对时尚与新潮的理解,甚至曾把他们的坚守看作束缚手脚的僚铸。而今,当我们告别青涩、狂妄,即将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闯天涯”的时候,真的很有必要重读父辈这部书。
时时从父辈的河流中取一瓢饮,时时翻阅父辈用人生写出的文字,我们才能真正接过父辈的旗帜,大步流星地奔跑在远方的田野。
第四篇: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洋西岸的广阔空间,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山海经》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它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诸如此类。这些副词“又”是褶皱的标记,它掩藏起“西四十五里”或“西六十里”的内部缝隙,将空间改造成一组彼此叠加的褶皱,犹如一把被仔细收起的折扇。
褶皱化的拼图,就是东亚失去神话的痛苦征兆。碎片制造了一种“谜语效应”,那些语焉不详的零碎字词,在跟历史叙事混杂之后,语义及其指向变得更加模糊。在战国和两汉的原野上,到处飞扬着从神话树上飘落的枯叶,仿佛是一堆来历不明的生物遗骸。
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盖源于春秋和战国,而非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孟子》,其中记录了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北宫锜求教周朝爵禄如何排列的问题,而孟子则答道:我也不知详情,因为各国诸侯讨厌这些旧典会妨碍自己的作为,把它们全都毁了。正是这番出人意料的对白,揭出了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却足以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尽管如此,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第二代神话只能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在今天看来,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仍然不失为一种文化瑰宝。它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支离破碎而生气盎然,充溢着明快的童年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非洲原型的基因力量,第二代神话和第一代神话一样,基本沿用了相同的神名音素标记。正是这种识别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与此同时,在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代,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这是一场双向的精神运动:一方面是春 秋战国诸侯消灭古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这些凶险的事变,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形成被洗劫一空的作案现场;而另一方面,战国和两汉文人,孜孜不倦地寻找残留的碎片,在捍卫神名音素标记(参见本书第一章)的前提下,以西亚神系和印伊神系为原型,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辛勤勾勒第二代神话的模糊轮廓,形成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这种严重分裂的状态,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景观。但鉴于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双向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而最终的结局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最终,我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摘编自朱大可《破碎的中国上古神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呈现出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的情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
B.据《孟子》的有关记载,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并不是来自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而源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虽然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一直是一种文化瑰宝。
D.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山海经》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B.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 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出人意料地揭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才是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
C.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民族觉醒年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D.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是战国和两汉文人通过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而形成的,因此,这两种文化景观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褶皱化的拼图,碎片化的“谜语效应”使整个东亚神话失去应有的魅力,使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混杂,变得语焉不详,更加模糊。
B.一系列凶险的事变的发生,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所做的解释还是合乎逻辑的。
C.第二代神话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且以神名音素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
D.这场双向的精神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但最终却使中国神话系更加破碎,让人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 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B.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C.天圣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有司是指相关官员或有关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5.下列四个选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3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成为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刘义隆虽有 的雄心壮志,而最后却落得一个 的结局。
(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_,_”的心底悲歌。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_”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_,”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1)一(4)题。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 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 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好,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苟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 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第II卷(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面六句话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三个是(2分)
l.包钢一中曹继森被北大预录取的消息不翼而飞,曹继森很快成了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人们在赞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这条升入大学的“捷径”
2.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3.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和千千万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大学生一样,从美丽而纯洁的象牙塔迈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小陆的心底充斥着惶恐不安的动荡感。
5.1946年5月,王云五担任国 民 党行政院的财政部长,对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他踌躇满志可是不到三个月,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6.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C.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D.只有当促 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围观高考状元成为一道热热闹闹的社会风景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应炒作“状元”秀,但是新出炉的“状元”仍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成了商业价值飙升的“小金人”。围观高考状元,到底在围观什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状元”情结,有商业时代对明星效应的炒作,有附着在分数崇拜牛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你有那些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 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高一语文下学期中期试卷
西吉二中2014-2015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中期考试卷
命题:蒙根祥 审核:马军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
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莫言获奖,一种较为理想的长远影响是,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
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而想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消费动力来推动,不消费莫言怎么成?
消费莫言无非前面说过的两种方式,但就眼下的氛围看,指望以莫言一己之力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只是良好的愿望,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还好,莫言是清醒的,他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比如他辟谣说自己想在北京买房,只不过是个玩笑,对家乡要种万亩高粱的说法,他称不必当真。莫言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莫言热”降温,可现实却是,不把莫言的剩余价值榨空,某些人是绝对不会停手的。
再过一些天,莫言的名字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而被取消,人们在书店不再像买菜一样成筐地买莫言的书,那时,或许我们再谈谈莫言,谈谈文学。
(摘编自韩浩月《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1.下列对于“消费莫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莫言获奖后,人们争相抢购他的图书,不断谈论他获奖的是是非非,畅销书排行榜上也有数部上榜且高居榜首,这里面有些情况属于在正常范围内理性消费莫言。B.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这正是非理性过度消费莫言的实质所在。
C.就眼下的氛围看,只能指望莫言亲自站出来改变文学的尴尬存在,否则,癫狂的商业力量会裹挟更多人把莫言往魔症的漩涡里推。
D.随着时间的流逝,莫言的名字会从图书畅销榜上消失,6.7亿的投资因像一个笑话会被取消,种种情况表明,到那时莫言真正就会消费殆尽。
2.下列对“莫言获奖”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莫言的获奖可以使中国的文学重新“金贵”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去,形成一个热爱文学的国度。B.莫言的文学成就不再单纯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是成为更多人消除文化自卑的工具,这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C.刺激更多中国优秀的作家摆脱“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为处在边缘地带的作家带去一些光亮和希望;让社会重新发现文学的力量,让文学成为一种精神和一种生活方式。D.莫言的获奖为更多的商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等,从而得到更多利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有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这种无视别人尊严的说法令作者感到愤慨。B.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人们几乎都在谈论金钱,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这种莫名兴奋的心理其实就是国家自豪感掩盖下的拜金主义。
C.莫言的获奖可以改变现在的出版环境,降低商业文学的市场占有比例,让更具品质的严肃文学作品获得生存尊严。
D.在巨大的荣誉面前,莫言是一个清醒主义者,保持了一个“旁观者”的平静,甚至还用戏谑的手法间接地批判着外界对他的消费。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9分)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8.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9.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5分)
(三)文言知识积累(14分)
10.默写,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2分,共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曹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李白)(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李商隐)(6)、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陶渊
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药引子 李绪廷
老刀是村里的兽医。老刀给牲畜看病有一绝活,这当然不是指药方。药都是药铺里常见的草药,值不了几个钱。
老刀的“绝活”在药引子上。老刀的药引子从不重样,五花八门,但村里人都听他的,因为牲畜用了病就好。前几天金贵家的牛病了,金贵将老刀恭恭敬敬地请到家,老刀围着趴在地上无精打采的老牛转了一圈,戴上老花镜,开个药方,让金贵去抓药。等金贵抓药回来,金贵媳妇已将下酒菜炒好,热气腾腾地端到老刀面前的桌子上。老刀当然免不了客气一番,说都是乡里乡亲,炒这么多菜干嘛。金贵媳妇就说,大忙的天,还让你跑一趟。家里也没什么好菜,您就将就着点吧。说着,就从柜子里拿出一瓶老白干烫上。老刀说,不忙喝酒,先将药熬上。金贵媳妇就忙着生火熬药。老刀又说,这牛的病不轻,光这些药还不行,要用药引子。金贵说俺知道,不就是鸡血吗。说着就去院里抓鸡。老刀说这次鸡血不行,要用鹅血。金贵就愣了一会。金贵问,前几天立柱家的牛不是用的鸡血吗?老刀说病不一样,能用一样的药引子吗。金贵就不再说什么,去院里抓鹅。鹅是金贵家的宝贝,又看家又下蛋,要杀它金贵真是舍不得。但一想到牛病得那样,就狠了狠心,将鹅杀了。鹅
血当药引子,鹅肉当然就成了老刀的下酒菜。老刀一边大口大口地吃鹅肉,一边讲着他的辉煌历史。虽然这些事都讲了几十遍了,但金贵还得装成第一次听到一样,恐怕老刀不高兴再要别的药引子。
虽然金贵因为失去一只鹅好长时间想起来都叹气,但牛倒是真好了。一只鹅和一头牛相比,孰重孰轻,金贵还是能分得清。所以不久就忘了。而邻居朱八可没这么幸运,因为药引子竟大病一场,住了半月的医院。
朱八倚仗哥哥当支书,在村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养的一条大狼狗,也狗仗人势,搅得四邻不安。前几天,朱八的狗咬了四婶的孩子,四婶让他把狗拴好,他不光不听,还唤出狗吓唬四婶 ,村里人看不惯,但又敢怒不敢言。也巧,那天下午,朱八的两头奶牛不知生了什么病,不吃不喝,头一点一点地像是打瞌睡,奶也不下了。朱八慌忙叫来老刀,老刀还是围着牛转了一圈,戴上老花镜,开了一个药方。朱八急忙叫媳妇去抓药。药抓回来,一问药引子,朱八吓了一跳。老刀说,要用那条狼狗的血。朱八有点急。朱八问,用别的不行吗?要不我去买条狗?老刀说,别的狗不行,别的狗和你的牛不是喝的一样的水,血不一样。我知道你舍不得,但除了这个方法,我就不敢治了。说着,起身要走。朱八连忙抓住老刀的胳膊,说让我想想。老刀说,你也不用想,舍不得狗,就得舍得牛,没有第三条道。朱八愣了好一会,还是从里屋拿出一把杀猪刀。
老刀将狗血兑进熬好的药里,慢慢搅匀,对一脸哭丧相的朱八说,你还别不信,这世上只有我知道这药引子的功力。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老刀的药引子从不重样,五花八门,这表现了老刀作为兽医技术高超,不愧是“绝活”。
B.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简单,作者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看似随意的点染,却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起来。
C.老刀虽为村里人治好了牲畜的病,但他的药引子也使村民受到损失,所以大家对他是又爱又恨。
D.因为两头奶牛的价值显然超过一条狼狗,朱八最终忍痛用自己狼狗的血做了药引子,并为此大病一场。
E.小说中的“药引子”在结构上起着线索作用,在内容上增添了人物传奇色彩,吸引读者,同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2.小说中的老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3.从行文上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老刀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4.对于老刀的“药引子”,村民们都深信不疑,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联系社会上的类似现象,对人们的心理加以探究。(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考查(1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便利(pián)惫懒(bâ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崭新(zhǎn)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16.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 B.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暮砧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 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
成为明日黄花。.....18.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D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0.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③我很,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A 舒服 费用 愕然 B.舒心 用度 愕然 C.舒服 用度 悚然 D.舒心 费用 悚然 2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了一枚银牌。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五、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恰当,观点鲜明;②客观理性,层次分明;③标题自拟,不要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