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莆田市中考质检语文卷
2018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⑵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4)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⑸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7)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后值倾覆,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10)《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句子是: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
B.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下列文章按写作年代排列,依次为:《马说》《桃花源记》《儒林外史》《岳阳楼记》。
D.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不惑之年,指三十岁;而立之年,指四十岁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站在古村,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只是静静地 ①(A.端详B.打量),所有的青瓦已声泪俱下,两千多年的时光,②(A.记忆B.记载)着你艰
难而清贫的足迹。宋、明、清的烟雨,在这里留下水墨,在这里留下传奇,在这里留下华彩。斑驳 甲(A.bó B.pó)的墙上,日影与山色,化成一帘旖旎的春光,化成精神世界里.的万盏华灯。你,如一本线装的古诗集,散发出清新淡雅的意韵;
。你在 乙(àng)然的春意中熠熠生辉。
(1)为文中甲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甲处
乙处
(2)为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①
②
(3)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5.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②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范蠡[叮]:人名,越国大夫 ②栖:守卫居住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臣之妻私臣 私:
(2)时时而间进 间:
..(3)且以报越 且: .
(4)战者逆德也 逆: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⑵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分)
9.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
永恒之树
章红 他是个小男孩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这么大、这么粗了。它大概有50米高,树冠像片巨大的绿色云彩,许多遒劲的树根裸露在地面,像闪电一般朝四面八方辐射。苔藓在树下铺开了一张绿色的绒毯,沿树干攀援上升。
它这么大,这么高,来到这个地区的旅人们总是把它当成路标。对于小男孩来说,这棵树则是他的玩伴,他每天都要带着他的大狗来到树下玩耍
有时候他爬上树,在桌面一般平坦的枝丫间坐上很久,眺望远方,感受风在树枝间的穿行,大狗安静地卧在树下等他。有时候他环绕树干奔跑,跃过一处又一处树根,它们像横躺在地面的巨龙的脊背。大狗跟在他身后,兴奋地玩着同样的游戏,把一股股热气喷吐在他耳边、颈后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大狗渐渐奔跑不动了。它变得衰弱,总是被树根绊倒。爸爸说大狗生病了,它一天天消瘦,像雪人一样融化,他为大狗不安。
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没能见到它。他四处寻找、呼唤着大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亲爱的,不要找了,它已经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那是哪里?”
它和大树在一起,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你觉得呢? 他同意。但他还是迷惑地问:“可是,它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妈妈更温柔地抱紧他,“亲爱的,无论是一条狗还是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待在这儿,我们不得不学会说再见。”
他不太明白这些话,但是他听懂了大狗和大树在一起,真的,那差不多就是天堂了。他再也没养过另外一条大狗,幸亏他还有大树。
又一些年头过去,他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一位年轻人,拎着旅行箱从家里出发,去城市里上学,爸爸妈妈温柔地吻别了他。
后来这一切都相当习以为常了:一次次离开,一次次返回,他也成了旅人,大树是回家的路标。家里等待他的永远是舒适的床铺、寒冬里噼啪作响的炉火、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两张亲人的面容。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与返回中,这两张亲人的面容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多出的一些白发,新添的几根皱纹,往下陷落的皮肤与骨骼……
而他,也成了一个中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大树底下,又有了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了。他爬上爬下,围绕树干奔跑,或者安静地坐在树下。跟当年的他那么像,但绝对不是他,那是另一个崭新、独立的生命。
有一年回庄园,他告别的人是父亲。他和母亲往父亲棺木上撒下最后一抔泥土,母亲已快被哀伤击倒,他不得不尽全力搀扶着蹒跚的妈妈。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他知道这软弱的眼神是在提一个问题,那是童年的他曾经问过的:
“为什么要消失呢?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一瞬间他的心也跳动得非常非常软弱。
妈妈去世的时候,雪白的头发与雪白枕头融为一体,洁白的被单覆盖住她的身体,像一面洁白的雪坡。
现在,他很老了,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快要离开的时候,他重新坐在大树下。真奇怪,从前的小男孩变成了这么老的一个老人。小男孩圆圆饱饱的脸蛋变成了老人瘦削凹陷的双颊,蓬勃茂密的头发变成了疏落的白发。
他生命中亲爱的人,都一一离去。他不得不一次次说再见,直至自己也要对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只有大树依然存在,他感到了一种仅有的安慰。他仰望着伸入苍穹的绿叶,耳边回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
“……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 那或许是大树底下又一个小男孩的提问,或许是从岁月深处泛出的回声,他想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必需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这儿。但大树将在地球上留存下去,并在人们死去之后继续存在。”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对大树的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树的茂盛、生机勃勃。
B.文章中的“他”因为亲人的离去,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无情,对大树有了新的理解。
C.小男孩与大狗的和谐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
D.文章借物说理,赋予“树”丰富的含义,读来韵味深远,发人深思。
11.文中的“大树”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和“大树”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妈妈拦住了他,将他温柔地圈在自己的胳膊中。
(2)“妈妈看着他,眼神里全是软弱”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13.“不可以不离开吗?我们在一起不是也很好吗?”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用意?请从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
在阅读旅程中拥有“心力量”
朱永新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智慧。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坶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
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現在开始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荨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去读书。把阅读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
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阅读带有个人色彩。
B.阅读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C.批评式的阅读是不可取的,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和错误。
D.阅读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它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16.文章认为阅读能给人哪些“心力量”?(4分)17.文章认为如何才能将阅读转化为力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外吃饭扫一扫,路边买水果扫一扫,挂号嫩费一键结算……出门不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丰富的场景、便捷的服务,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如购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所需品等;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資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可以说,移动支付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三】
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最需要改善的内容,应用场景范围占比70.7%,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安全性,占比为67.5%。
由此可见,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移动支付,也迫切希望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的条码支付,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規范(试行)》,为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提出分类实施交易额度管理,其中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执行更加严格的额度管理措施,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者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认为,总体看,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条码支付进行付款的需求,基本不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条码支付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18.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使用移动支付最经常的场景是购买吃穿用等生活用品。
B.越来越多的商家签约使用移动支付,使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C.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D.移动支付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
19.说说材料一的图标传达出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回答。(3分)20.阅读材料三,谈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发布有什么作用?(4分)(六)名著阅读。(5分)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简·爱到学校的第一天认识了好心的谭波儿小姐,并且和她成了好朋友。()(2)私放晁天盖、浔阳楼题反诗、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说的是宋江的故事。()(3)“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是虎妞去世后自暴自弃的祥子。()2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
《西游记》
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
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芸荟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
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第二篇:2014年中考语文卷
南充市二0一四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l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4.填空题、解答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O.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第1卷(选择题共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牟取(mïu)叱咤(zhà)匀称(chèn)忍俊不禁(jìn)
B.禁锢(gù)瓦砾(lì)追溯(shuî)义愤填鹰(yīng)
C.侧隐(cè)狼藉(jí)蓦然(mî)惟妙惟肖(xiào)
D.阔绰(chuî)琐屑(xiè)殷红(yīn)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湎幅射出风头语无伦次
B.震撼荫庇座右铭厉行节约
C.馈赠文彩文绉绉物竞天择
D.踌躇娴熟养植业月明风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姿态万千只要„„就
B.熏陶姿态万千只有„„才
C.熏染五彩缤纷只有„„才
D.熏陶五彩缤纷只要„„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母爱、童真、自然。它们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极具艺术魅力。
C.《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罗曼·罗兰用“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来描绘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神。
D.《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作品通过祥子的人生遭遇,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第一次买的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不久为安葬虎妞只好卖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霾
什么是霾?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l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粒子。按照大小个来排列,颗粒物的家族中还有PMl0和PMl,即当量直径小于等于l0微米和1微米的粒子。
PM2.5如此受到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霾的元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在人体中,PMl0集中于喉部和鼻内,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得以清除;2.5~l0微米的颗粒物停留于气管;PM2.5则会深入到肺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PM2.5的增加,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人数成正相关。MP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l%,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体肺部。
D.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B.去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句中的“均匀”一词句意会改变。
C.本文主要介绍了霾的成因及危害。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得上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
D.能谤讥于市朝谤:诽谤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呜呼!其真无马邪 ..
C.燕、赵、韩、魏闻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
D.欲有求于我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
10.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00分)
四、(20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2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2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闯耳而固小之。
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l分,共8分)
(1)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
(2),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4),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6)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
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瘁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本文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请写出本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18.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4分)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①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③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④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
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⑤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②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吧!
⑥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③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吧!
⑦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⑧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⑨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⑩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注:①麻雀牌:麻将②划chǎn袜:脱掉鞋只穿袜③连史纸:江西出产的一种纸。
19.“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骂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是丰子恺刻在烟斗上的一首诗。请结合这首诗,概括上文主旨。(3分)
20.揣摩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21.写孩子们的时候,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分)
22.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⑤段描写阿宝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3分)
23.作者在第⑨段写道:“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会是这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综合性学习(6分)
24.某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以内)(3分)
(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3分)
七、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农民工为此离乡背井到了繁华的都市,挥汗如雨;志愿者为此远赴穷乡僻壤,送教送医„„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召唤?那也许是个神秘的国度,也许是一种向往的生存方式,也许是一个人生目标。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第三篇:2012中考模拟卷语文卷
2012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2)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叱咤风云(zhà)俯瞰(kǎn)解剖(pōu)睥睨(pì)B、妇孺皆知(rú)戏谑(nuâ)高亢(kàng)哂笑(shěn)C、味同嚼蜡(jiáo)聒噪(guō)襁褓(qiáng)迷惘(mǎng)D、桀骜不逊(xùn)剽悍(piāo)伧俗(cāng)挑衅(x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D A.余暇 山青水秀 好意难却 黯然失色 B.推崇 审议 重山峻岭 断章取义 C、揣摩 援疑置理 张皇失措 浮光掠影 D.犀利 伧俗 按部就班 蹑手蹑脚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B A、游客沉醉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沉湎)
B、这就是我们和韩寒、郭敬明的差距!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满腹经纶却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原因。(学富五车)
C、诚然,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是可耻的,但是,对自己的历史与祖先妄自菲薄,就更不是一个炎黄子孙所应有的作为。(妄自尊大)
D、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浩如烟海)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杨绛的《记钱钟书和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能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C、长安汽车60%以上是1.6L以下的小排量车型,坚守着“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产品路线。D、村民王大宽中了500万大奖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他讲:“如何买号码”;有的追问她:“怎样处理这笔巨款”;还有的让他讲什么都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B A、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也隐含着作者归隐山林的愿望。
B、袁宏道,宋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満井游记》。C、《组歌》的作者是纪伯伦,他是黎巴嫩文坛巨匠,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D、《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②。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③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④。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阅读材料,在横线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也是这个意思。①,科学巨奖爱因斯坦,在牛顿的天体定律之后,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和实验,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还有 ②。【答案】①因为思考带来卓越成就的例子比比皆是 ②略 8.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就杭州的气象情况而言,一年中最冷的气候出现在1月的下旬到2月的上旬。②进入3月以后,气温将呈回升趋势;但是,由于目前受北方冷空气的频频影响,以及南方暖湿气流的活跃,近期的天气变化还会较大。③所以,大家要及时添加衣服,注意饮食卫生和肠胃、呼吸道等疾病。
【答案】①把“气候”改成“时间” ②把“频频”移到“目前”之后 ③“疾病”后加“的预防” 9.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2012年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答案】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3分)
人格决定诗格,诗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诗的光彩是诗人思想性光彩的折射。试想:范仲淹如果没有一份旷达的心胸,能写出先忧后乐的《岳阳楼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屈原如果没有一腔火热的爱国衷肠,能写出感人肺腑的《离骚》来吗?苏轼如果没有一腔超脱的情怀,能写出洒脱飘逸的《水调歌头》来吗?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佛心(张丽钧)
初秋时节,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地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背诵完毕,掌声雷动,妈妈便又让她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但叶子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大家哄笑起来。妈妈再强求,叶子便斜睨着妈妈说:“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妈妈和整车的人都笑翻了,但叶子不笑,很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
过了一会儿,叶子蹭到司机跟前,小声问他:“叔叔,后面那个小猴是你的吗?”大家见她这样问,便都回头去看——在后面的一边,悬着一只小布猴,两条长长的手臂淘气地勾在窗框边上,身体随着车身的晃动来回摆个不停。司机说:“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啦!”叶子听了,连忙摆手说:“叔叔,我没有想要你的小猴子,我只是想动动它。”司机笑笑说:“动吧,我批准了。”叶子走到后窗边,爬上座位,摘下小猴,让它“坐”在了后排的椅背上,然后,舒了口气跟旁边的人说:“好了,换个姿势,它就不累了。”
安顿好了小布猴,叶子又蹭到司机跟前,疑惑地指着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片片斑迹说:“叔叔,你的汽车玻璃脏了!”司机说那不是脏,是车开得太快,一些飞行的小昆虫撞死在了玻璃上面。叶子“啊”了一声,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昆虫究竟是怎样“殉难”的。这时,一个小蚂蚱样的东西,“咚”一下撞在了玻璃上面,飞行的生命,顿时变成了一摊红红黄黄的污迹。叶子看呆了。她带着哭腔央求司机说:“叔叔,你慢点开好吗?别撞死这么多的虫子!我们晚一点到峨眉山没有关系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峨眉山报国寺下面的停车场。大家徒步往寺院的方向走。初秋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这时候,我们当中有一位老先生不解地问导游:“这地上怎么这么多一截截的电线呀?”导游笑着说:“您再仔细看看那是电线吗?那是晒死的蚯蚓!蚯蚓爬到水泥路面上来,这么毒的太阳,还不很快就给晒成‘电线’啦!”大家听罢笑起来。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落在队伍后面的叶子尖声哭叫,大家纷纷跑过去,惊问原委。叶子妈妈说:“叶子在路上看到一条蚯蚓,怕它晒死,就勇敢地捏起了它,把它扔进了草地里。但不知怎么的,扔完了就吓哭了———哭成这样!”
到了报国寺,我没去礼佛,而一颗虔敬的心,不由朝向了小小的叶子。一路上,她让我通过她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尘世间最真的温情和最美的怜爱: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寰的温暖;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就算害怕了,也要在害怕来临之前完成自己必然的壮举„„佛,把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安放在了一个小小的胸腔里面,让它带动起原本冷漠麻木的心生动地飞翔。愚钝的人终于明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得上真正的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终极的眼神,将神韵赋予了沿途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方湖泊。(选自《杂文选刊》,有删减)
11.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孩子的“佛心”表现在哪几件事上?。(6分)
【答案】①把挂着的小布猴放在座位上;②让司机把车开慢点,免得撞死小虫子;③把快要晒死的蚯蚓放到草地里去。(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叶子走到后窗边,爬上座位,摘下小猴,让它“坐”在了后排的椅背上。
【答案】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叶子让布娃“坐”下的过程,表现了叶子的纯真之心。②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对小生命的同情和怜爱,表达了叶子纯真善良的心地。
13.文章写叶子,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我们”?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热爱生活,但缺少慈悲心怀的“我们”既烘托出叶子的童真可爱,突出其对一切生命的关爱之心,又反映出成人慈悲之心的缺失。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14.文末说:“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得上真正的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终极的眼神,将神韵赋予了沿途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方湖泊。”请结合文意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叶子在一路上拥有一颗慈悲的佛心,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一切生命,这是他心灵清澈纯真的表现,这无时不显示着生命的意义。而我们的“到达”只是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与寄托。在平时的细节中却没有拥有一颗慈悲纯真的心灵。表达了作者对成年人慈悲之心的缺失的感慨。(3分,“叶子的表现”1分,“我们的到达1分”,情感1分,有欠缺酌扣)
(二)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15.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有哪几种形式?(3分)
【答案】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①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能。... 【答案】重力势能
②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答案】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就可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17.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D A.世人患作文字少(担心)B.尝乘间以文字问之(间隙)..C.教有所阙(缺欠)D.躬身稼穑(弯腰)..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AB A.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登轼而望之
B.以著述为务 以天下之所顺 ....C.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于我何有 万钟于我何加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答案】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答案】(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22.从欧阳文忠的建议及皇甫谧的转变中得到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答案】欧阳修认为写作没有别的捷径,唯有靠自身的勤奋多作,从中可以得出勤奋与多写对写作的重要作用;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勤学,并且在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这告诉我们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勤奋投入,就一定学有所成。(
第四篇:04年上海中考语文卷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6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
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怡然不动„„ 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A组(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3)《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3)《别董大二首(其一)》中,诗人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5.亲贤臣,远小人
().6.其两膝相比者
().7.半山居雾若带然
().8.尔辈不能究物理
().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分)1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10分)
(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哩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积压以为知”的看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
②①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①近五百年来,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怀着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引起了种种猜测和议论.
②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笑容时,先是看到微笑,既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儿再次神秘地隐去„„
③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博士,是一位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她认为蒙娜丽莎微笑之所以时隐时现,是由于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在一本名为《美术故事》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我知道你已看这幅画不下一百次,但是再看,就这么看„„”她照着做了——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她感觉《蒙娜丽莎》具有一种闪烁的特性,但还是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一天,她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忽有所悟: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我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玛格丽特大喜过望:蒙娜丽莎微笑之迹终于解一了!④玛格丽特解释说,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中心的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而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细节不第三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专注于她的美目,视网膜的外围区恰好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由于外围区善于辨别阴影,将蒙娜丽莎嘴角和颧骨部位的曲线突出了,从而显示出笑容.人们发现蒙娜丽莎在微笑,很自然地将视线移到她的嘴部,在看她的嘴时,会发现笑容消失了
⑤为耻证实这个论断,玛格丽特用电脑将蒙娜丽莎士比亚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面部阴影完全消除
时,笑容也随之消失了.面部阴影逐渐加强时,笑容就出现了.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
⑥至此,有人会说:”让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流传百世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得要去揭秘呢?科学家真是无事忙.就算你对了,将旷世奇美归结成眼球的转动、视线的游移、脑电波的闪烁,还有什么电脑图像处理等等,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岂不大煞风景?达·芬奇在天之灵闻之,当跌足叹日:焚琴煮鹤,莫此为甚!“
⑦但也有从会说:“ ”
⑧孰是孰非?惟有去问达·芬奇本人了。相关链接:
15.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是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4分)16.细读第4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表。(6分)视网膜区域名称 功能 论断
17.第6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2分)
18.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可以看出,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填写出其中三点。(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从文中推断,第7段的内容显然应与第6段相对。请你用一段话来驳斥对方(即第6段)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8分)
⑴ 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⑵ 几天拭一,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⑶ “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⑷ 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⑸ “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⑹ “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⑺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⑻ 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⑼ 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⑽ 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啮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
⑾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下次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⑿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盲目性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⒀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⒁ 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⒂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0.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分)(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
叮嘱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6分)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写作(52分)
25.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一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下正茂的中学生。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第二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各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2)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阅读(68分)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8分,每空1分,错、漏、添、改一字均不得分)1.明月松间照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 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4 A组:(1)风掣红旗冻不翻(2)塞下秋来风景异(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B组:(1)心忧炭贱愿天寒(2)日出江花红胜火(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4分,每空1分)5.疏远(远离)6 靠近7 停留 8 研究(探究)
(三)(8分)9.(4分,各2分)(1)我小时候喜欢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关键词:好,致)10.(2分)书非借不能读。(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11.(2分,各1分)清 袁枚
(四)(10分)12.(4分,各2分)(1)D(2)B。13.(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日,土产,强,知)。14.(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20分)15.(4分,各2分)(1)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意到即可)(2)蒙娜丽莎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16.(6分,“信纸断”2分,其余每空1分)视网膜区域名称 功能 论断 小凹区 对阴影不敏感,善于分辨彩色和细节。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外围区 对彩色和细节不敏感,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17.(4分,各2分)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糟蹋艺术 做煞风景的事。18.(3分,答出一点得1分)(1)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丰厚的知识储备(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实践的精神(5)严谨的科学态度。19.(3分,符合一点得1分)得分要点:(1)能从科学或艺术相结合等角度驳斥对方,确立自己的观点。(2)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3)表述完整。[附原文]“达·芬奇乃文艺复兴之旷世奇才,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特别对物理学、生理学和医学感兴趣,研究人体颇有,作出过许多贡献。如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了,达·芬奇在开之灵当拊掌赞之日:后生可畏,深得吾心!”
(二)(18分)20.(2分)没有找到水。21.(4分,每空1分)。(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2)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22.(2分)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23.(4分,答出一点得2分)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阴。24.(6分)6分:观点或感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4分:有中心,有内容,语言较通顺。3分:中心模糊,内容空洞,语病较多。
第二部分 写作(52分)25.作文(50分)
参照2004年中考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 写字(2分)
字迹端正,书写认真,2分;字迹沿端正,1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分。附: 2004年中考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满分50分)
等第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40%)语言(40%)思路(20%)
A 50~45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像力丰富。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得分 20—18分 20—18分 10—9分
B 44~37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想象力。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得当。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得分 17—15分 17—15分 8—7分
C 36~27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得分 14—11分 14—11分 6—5分
D 26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思想表达不够清楚;语句不够通顺;用语不够恰当。(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得分 10分以下 10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A等基准分为48分;B等基准分为40分;C等基准分为31分;D等基准分为20分。
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期货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50%,得分不超过13分。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错别字较多,标点不正确,总扣分3分。(3个错别字扣1分)
第五篇:上海2015中考语文卷介绍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26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卖炭翁》)
2.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蝶恋花》)
5.山水之乐,______。(《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7.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___(人名)
水波不兴
兴:___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___
9.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④某: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11.对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常找高手过招B观摩他人下棋
C善于知识迁移D善于思考领悟
E坚信天下无敌
12.结尾“象山笑而去”,请写出“笑”的含义。(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約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báshè___
14.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
15.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6分)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17.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⑴小学三年级时,___;
⑵十多年后,___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和___心理。(3分)
20.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21.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一放学,宽敞的弄堂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
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23.板报栏目一弄堂游戏我介绍(4分)
弄堂游戏的特点:⑴___⑵___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___
24.板报栏目二赏邮看画我参与(3分)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25.板报栏目三献计献策我出力(4分)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4分)
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T恤衫。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
四、写作(60分)
26.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