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

时间:2019-05-14 13:0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

第一篇: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

红领集团(酷特科技)考察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3月10日 株洲国投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一、服饰产业背景分析

1、国内外服饰产业历史及现状

2、国外服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3、目前市场发展、热点、瓶颈情况分析

4、服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服饰产业平台切入点思路建议

1、服饰智能制造推进建议分四步走

1.1顶层设计阶段 1.2硬件改造阶段 1.3软件开发阶段 1.4企业接入阶段

2、政府配套政策建议

3、成立市级推进领导小组

4、搭建智能数据分析平台

6、搭建智能设备人才培训中心

三、预期效果

社会效益:产业聚集—时尚之都 经济效益:产业转型—带动周边产业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

1.思想保守,人才缺乏。2.基础薄弱,资金缺乏。3.产业招商优势不明显

一、服饰产业背景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限额以上服装行业的批发和零售金额合计约 11,510.7亿元,其中出口部分合计约 2,747.3亿元。

1、国内外服饰产业历史及现状

在生产领域,我国服装行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国际比较优势更多体现在生产加工环节,而在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别于发展初期的依托贴牌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OEM),我国服装行业已经逐渐开始向设计生产(ODM)和品牌生产(OBM)转变,纱线、面料、辅料等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服装自主品牌认知度也有所提高。换言之,我国的服装企业目前正进入转型期,面临从以产量取胜的外延型发展向以产品质量和创意、品牌美誉度和经营管理模式取胜的重要转变。

在销售领域,从上世纪 80年代至今,我国服装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际品牌的双重压力,直营门店库存累积、加盟商压货较为严重等现象,均对我国服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加速了其优胜劣汰进程和行业战略转型。服装行业发展至今,服装消费者除了看重产品本身外,已经越来越重视品牌的象征意义和消费时获得的购物体验,二者正在越来越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购物倾向,能否快速、有效的响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对在压力中前行的中国服装企业来说,已经渐成规模的享有一定品牌美誉度的行业领先者将在行业转型中占得先机。

鉴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周期较短和目前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稳步提升的现状,如何加快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的普遍共识和当务之急。自2005 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先后出台了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共同强调要给予有实力的中国服装企业以政策支持,加快品牌建设,使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便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在宽松积极的政策环境之下,我国服装行业的品牌建设和结构升级迎来了良好的时机,部分实力较强的中国服装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国外采购等手段,逐渐尝试战略转型和产业链地位提升,为未来诞生世界级的中国服装品牌提供了契机。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贴牌代工模式

贴牌代工模式一般代表了服装发展的最初形态,即处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环节的制造企业在拥有纺织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同时,受制于设计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只能为国际和国内服装品牌企业生产加工。根据制造企业对设计的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 OEM 模式和 ODM 模式:OEM 模式为品牌企业向制造企业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并下订单,由制造企业生产产品或零件再销售给品牌商,最终完工后贴上品牌企业的标牌进行销售;而 ODM 模式则为品牌企业负责整体设计,制造企业参与部分设计,后端则与OEM 业务相同。这些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积累了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经验,并拥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水平后,逐渐向自主品牌模式过渡转型。

(2)自主品牌模式

自主品牌模式涉及较多的产业链节点。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服装企业,首先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同时能够全部或部分通过自有生产线和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最后通过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这种模式下,企业既控制了服装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研发和销售两个节点并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赚取利润,也兼顾了生产过程,更有力的保证产品质量。但这种市场导向外加品牌核心的全体系经营模式,对企业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自主品牌模式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服装企业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已较为稳定成熟,在此前提和驱动下,才能在流通渠道给消费者以强劲有力的品牌效应感受。

(3)轻资产模式

轻资产运营模式指的是企业保留轻资产运营环节而放弃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附加值低的重资产经营环节,或者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利用轻资产运营环节获取重资产运营环节,其与前两种运营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已经将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完全外包,自身专注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

上述三种模式是服装企业的三种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相应业态模式:贴牌代工模式侧重于生产,是较为初级的行业发展模式;服装企业在逐渐成熟后便会进入自主品牌模式,开始涉足生产的上下游设计和销售,努力建设自己的品牌;轻资产模式对于高端时装品牌没有普遍适用性。

2、国外服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中日在国情、发展道路上较多类似,日本服装行业对中国有较强借鉴意义,因此国外研究主要以日本为例。

1、中日服装市场现状对比—消费总量

消费总量比较:

2015年我国人均服装消费为265.70美元,日本则为626.60美元,我国人均消费金额不到日本的1/2;日本人均服装消费于2011年达到顶峰921.20美元,之后有所下滑,若以巅峰值作为参考,我国人均服装消费不到其1/3,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际差距较大。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2015年我国服装消费总量3333美元,日本则为729亿美元(最高达1083亿美元),若以日本当今人均消费水平测算,我国服装消费总量可达7861亿美元;而若以日本最高峰人均服装消费水平来计算,我国服装市场空间则可达11557亿美元。

中日人均服装消费(含家纺、鞋类)对比

2、中日服装市场现状对比—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比较:

中日两国在主要品类男、女装上占比类似,男装、女装占比都较高;我国消费结构中配饰、女装、内衣、家居服、家纺占比高于日本;童装、男装、袜子占比则低于日本;未来随着消费质量提升、消费细分、新一代男性对着装更加注重等,我国童装、男装、袜子等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2015年中日人均服装消费结构对比

3、中日服装市场现状对比—集中度

集中度比较:

我国所有行业的集中度均低于日本,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行业集中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均有望受益于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从结构来看,我国男装、童装、家纺、内衣集中度较高,日本则是内衣、家居服集中度较高。

我国与日本在集中度差异最大的品类是家居服、内衣、女装,日本内衣及家居服等舒适性要求较高的衣物前十市场集中度极高、达70%以上,显示其在细分行业发展上已经比较成熟;未来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我国家居服、内衣等细分行业公司获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空间更大。

4、中日对比之发展阶段:通过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镇化率等指标对比,中国目前服装行业发展阶段可类比日本80年代。

5、我国目前相当于日本80年代—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阶段:

日本经济从二战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50-60年代GDP复合增速达19%;1973年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称为“逝去的十年”;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转型,与日本80年代增速基本相当。

产业结构:

日本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逐步下降,到了80年代大致维持在30%左右;2014年中国制造业对经济贡献在30%左右,与日本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水平相当。

5、日本80年代的消费—发展趋势

私人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步凸显

消费趋势:

个性化消费兴起:80年代以前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普及;到80年代以后录像机、个人电脑、音响、汽车等个人消费品开始普及。

追逐高端产品:日本本土消费者追逐名牌、Logo等,尤其是1985年以后《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消费风气开始转向奢靡,奢侈品受到欢迎。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趋势分析:

不再一味追求低价格,注重产品服务:外卖与品牌店崛起。

6、日本80年代品牌服饰行业发展特征

供应链变革:取消订货会,倚靠商品企划

订货会模式时间长、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大量滞销存货;70年代以后日本品牌服饰开始从订货会模式向直营型过渡,当今日本服装市场已经没有订货会模式,而是依靠专业的商品企划师参考公司标准门店负责产品设计、生产、销售。

以日本mash style lab旗下的snidel品牌为例,没有订货会,只有每年3月、7月举办服装秀展示下一季产品,再根据顾客和市场的反应,推出品牌最新款式。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日本传统订货会模式与新型商品企划模式比较

7、日本80年代品牌服饰行业发展特征

性价比品牌得到空前发展

日本80年代服装CPI低于总体CPI,显示服装价格涨幅低于总体;80年代日本消费市场主要出现两个痛点:民族品牌的价格虚高、渠道自主开发的品牌虽然价格较低但质量较差;在此背景下,创立于1980年代、喊出口号“质量不能比民族品牌低,但价格要低三成”的高性价比品牌无印良品迅速发展;成立于1984年的迅销集团(优衣库母公司)也异军突起、成为日本高性价比服装的代表。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日本服装 CPI 与 CPI 比较

2015 年优衣库、无印良品在日本市占率处领先位置

8、日本80年代品牌服饰行业发展特征

设计师品牌崛起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特点:产品具有明显的特色;小批量、高效率的生产体制;附加值高、单价高;80年代设计师品牌企业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达到了日本成衣零售市场份额近20%;但到了90年代,欧洲成熟设计师品牌进入日本市场对本土设计师品牌形成了冲击。

分析结论:

服装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时尚创新要素的主要体现,目前科技创新在服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未来服装产业发展蓝图将深刻受科技创新的影响。

服装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代表,一直沿着传统的生产模式轨道发展,密集型劳动力、高强度作业、生产效率低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服装行业的发展。随着服装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软件与自动服装设备的应用,将解决服装行业的发展难题,不断助力企业生产效率高效化。新软件、新技术、新服装设备的革新,为服装行业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未来服装生产将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服装设备、新型技术、新奇材料应用,诸如3D技术、机器人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这样的新工艺以及整套流水化、现代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将颠覆传统促进服装行业大发展。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3、目前市场发展、热点、瓶颈情况分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 , 网络正在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网上购物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 也冲击着企业的经营方式。网上开展业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实时互动性强等优势, 已经在很多行业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服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其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下, 服饰产业的发展情况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近年来 , 以凡客等为代表的服饰网上直销企业 , 在服饰产业里掀起了一阵网上开展业务的风潮。但是其公司开展的业务,大都是可以标准化的男士衬衫、裤子等产品。服饰产业里 , 更多的其他类型服饰产品, 则还没有较好的网上业务模式出现。

在服饰领域 , 时尚服饰是一个重要的利润点。

但是,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供应链拖沓冗长,限制了时尚的快速传播,同时消费者要体验时尚就必然承担商品价格中高昂的供应链成本。参与者重要的快速反应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生产环节的垂直整合,建设企业一公里半径范围内集群产品供应链。由于时尚本身具有时效性,在快速时尚服饰行业里,最核心的竞争力表现在供应链体系的敏捷性。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提高了供应链体系的反应速度,以此为基础网上开展业务来实现供应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链的扁平化通过建立供应商、产品商、终端消费者共享的多维信息互动系统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在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快速反应的同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最大化压缩产品库存,采取轻资产运营,这一模式的运用己经在很多其他行业里得到了实践和证明。

服饰行业里,要求能够敏锐地捕捉时尚,表达时尚,并不断推陈出新。而且,还应该能够适应变化,(例如环境的变化、突发大事件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在季节轮换时,要求精准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容量。同时改变过去粗糙的生产形式,追求品质产品,真正的实现品质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旗帜,赢得不败之地。

目前该行业所表现特征

(1)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及时,牛鞭效应及涟波效应长期存在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于行业中。例如,暖冬一旦发生,从供应链到品牌商均形成大量棉衣 羽绒衣积压。由于供应链长,品牌商在季初必须预备当季投放量的 80%-90% , 一旦品牌商设计款出现较大偏差 , 品牌即面临灭顶之灾。

(2)行业内资金周转期超过100天,从而导致行业资金流转迟缓,品牌商、代理商抗风险能力弱。

(3)库存积压严重,要保持正常的行业利润,产品必须保持高毛率,消费者承担更多。时尚品牌服饰的生产成本比终端售价一般保持在1:10(4)品牌(特别是时尚女装)生命周期短,更迭频率高,国内女装,品牌从投放市场到退出市场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13年,大型商场里,每年的品牌变更率高达27.3%。

(5)服饰行业品牌商少有长远眼光,缺乏建立百年品牌的耐心和毅力,为规避风险,一旦某个品牌稍有成绩,品牌商便推出多个姐妹品牌,采取多条腿走路,抵抗风险,分散了品牌的竞争力,不利于品牌的成长和发展。

(6)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面市之间的时间(即, 前导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 7-12个月。

结论:

随着社会对服装需求不断变化,服装不再仅仅只是满足于保暖需求,更多的是为了体现穿着者的时尚品味及身份特征等附加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的社会含义,同时,崛起的电商行业对服饰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工厂生产只适应于大批量的生产,难以满足电商要求的小批量生产。因此,未来服饰产业将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柔性生产化。

一、服饰产业平台切入点思路建议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许多行业目前面临着行业发展动能不足、竞争力偏弱等困境,其中传统行业更是处于颓势,亟待运用新思维、新技术,突破目前困境,从而转型升级。基于此种情况,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细化来看,针对工业地产方面来说,则是智慧园区。

1.实施步骤建议

服饰智能制造落地实施分四步走: 1.1顶层设计阶段(2018年1月——2月)

1.由行业牵头成立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及步骤。

2.确定整体实施思路及如何运用。1.2硬件改造阶段(2018年1月——5月)

1.宣传推广,并推选十家规模企业做试点,精准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硬件改造。

2.确定技术运用的切入点,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1.3技术研发阶段(2018年3月——7月)1.定制软件,配置硬件。搭建全平台大数据系统。2.组织行业专家,反复论证,解决行业痛点及难点。1.4应用接入阶段(2018年8月——12月)

进行试运行,过程中尽量发现问题,然后反馈问题,重新进行修正。

2、政府配套政策建议

目前株洲服饰产业主要由成长型中小型服饰企业组成,主要企业实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微小企业尚无能力购买智能设备并进行企业升级,所以成长型企业是株洲推广智能制造设备的中坚力量。通过市场调研及企业座谈,针对成长型企业推广智能制造设备及企业转型中所遇到的一些机会和问题,梳理以下建议: 目前成长型企业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力承受高昂的新式设备购买及流水线改造费用。

参考《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1)对符合我市产业升级方向,首次入选 “世界500 强”“中国500强”“山东省1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 予10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2)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者100 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

(3)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的高技术制造 业、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20万元奖励。

(4)央企、跨国公司、中国500强、行业排名前十名的 领军企业在我市新设立公司、迁入大型企业并达到总部企业 认定标准的,按 “一企一策”原则给予综合支持。奖励资金以企业为单位申报,资金拨付企业,由企业自 主分配。

(5)

对购买使用本地生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 置款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购买使用非本地生 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5%给予最高 200万元补助。

(6)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分别给予100万 元、50万元奖励。其中已享受政策的培育企业再次认定为 “示范企业”的,给予50万元奖励。

在青岛市本地政府的大力政策的同时,智能服饰制造企业也受到国家资金的支持,如参考新闻:

“自2015年国家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以来,青岛积极推动工业企业的智能改造,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研究和制造新模式的应用。三年来,青岛共有11个项目入选并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引领全市智能制造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7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位。

青岛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4个项目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项目,共计获得4160万元国家财政资金补助,项目数和补助金额均居同类城市之首。”

结合企业情况建议株洲市政府出台本地服饰企业智能制造相关帮扶政策,减轻服饰企业转型负担,竖立标杆示范企业,形成带头效应,带动株洲服饰产业升级转型。

3、成立株洲市级服饰智能制造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减少上传下达间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时效性及时性。建议成立由株洲市政府成立“株洲市级服饰智能制造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市领导牵头为组长,由各级相关落地单位、园区、商会代表为组员,为株洲智能设备献策献力。

4、搭建智能数据分析平台

但凡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和技术开发往往是核心之重,只有掌握了技术开发才有话语权。考虑株洲服饰产业长远规划,建议在初期与技术合作单位合作之初就着手搭建智能数据分析平台,为未来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平台主要承接各类服饰生产设计营销等过程中的各类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功能。同时还能与智能硬件的结合,为硬件提供稳定的软件服务支持,对接各类形式渠道。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5、搭建智能设备人才培训中心

智能设备人才也是目前限制智能设备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株洲是传统服饰加工大市,有着根深蒂固的旧生产基础,却缺乏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导致株洲的智能设备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在生产线改造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营销、市场、供货等多重市场压力,考虑企业能力和精力有限,建议以园区平台为主体成立智能设备人才培训中心,根据企业转型中的实际问题,定时、定需求、针对性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6、园区平台及后期扩大规模

为进一步推广株洲智能设备改造及行业转型的案例,建议搭建市级园区平台,确定各类服务职能部门及形成标准化样板间,相关职能部门及平台确定各类服务流程,及时在市场群及加工群中筛选优质企业进入孵化器平台进行企业储备,以期后续复制成功的样板形式。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二、预期效果

社会效益:产业聚集—时尚之都

产业集聚地“或者说”产业集群“,成为近年来服装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现象。在有关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导下,产业集聚地逐渐被业内人士关注并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各个产业集聚地对整个服装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愈加明显。

近几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制造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企业战略逐步向全方位的集聚地战略演变。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我国服装产业,在产业分布上表现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集聚。产品生产区域集聚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产品生产区域集聚可以提供产品集聚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给劳动力、原材料、专业服务和产业技术以充分的活动空间,应用企业间的网络关联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加之地方政府的各种鼓励政策和引导服务,促进了产品集聚区内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产品区域集聚是我国服装主产区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产品区域集聚的发展就没有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省服装业辉煌的今天。服装产业集聚地区的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一是以服装文化、商贸、时尚为主要特征,以大城市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这类集聚地大多是在老的服装工业基地的基础上,以发展都市型工业为契机,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服装文化资源。如每年举办的国际、国内服装博览会、设计大奖赛、模特大奖赛等活动。在服装文化、商贸和设计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特别是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大城市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这些城市服装业的发展,将逐步从生产型为主转向文化、贸易型为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时尚服装展演的窗口和舞台。

二是以产业配套齐整,市场信息反应敏锐为主要特征,以生产中高档品牌服装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聚地。这种产业集聚地,一般都有着悠久的制衣历史和深厚的服装文化底蕴,依靠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争得发展先机,以着名服装品牌企业或大型企业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品牌企业集聚。这些地区以资讯和销售网络发达、产业配套齐整为特征。如温州、宁波、晋江等地,是中国品牌服装制造中心。

今后品牌服装制造中心的核心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力求创新设计,进行品牌推介,着力进行销售渠道、物流环节的建设,把品牌做大做强,适应品牌竞争国际化的需求。通过议价能力把周围分散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使该地区成为”虚拟大企业“。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三是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以出口服装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服装产业群。随着我国服装出口加工规模地不断扩大,在从事出口服装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周围,涌现出一批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群。如浙江”茉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平湖市;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常州金松时装有限公司“所在地常州市;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潮洲市等。这些地区的核心企业工艺技术精湛,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世界名牌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形成的集聚地,是在原来利用”三来一补“的方式,引进了国外的资金、设备、管理、技术,或是利用侨乡的优势,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亲属的关系形成的出口加工基地。如广东省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就是依靠毗邻港、澳自由贸易区,在人文、地域、交通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使这些地区成为港、澳地区的服装加工基地。

服装出口基地的政府和行业组织要认真研究营销策略,与国外客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做好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对国际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避免竞相压价,单纯依赖低价位战略打入国际市场。要充分利用国际服装产业转移的机遇,研究制定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及措施。

四是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单一产品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色,以中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家做某种服装产品发了财,左邻右舍便模仿跟进,往往当地政府也会给予支持引导产业的发展,调动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围绕着某一类主打产品形成产业集聚;也有的是围绕专业化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市场接纳集聚区内生产的大量产品,自然而然形成生产某种服装产品的特色城镇,产业发展以后,产业链也随之形成了,市场的辐射功能、流通功能、扩散功能十分健全。这样的地区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是一家一户的加工作坊,分布在广大乡镇和批发市场的周边,这些地区服装业的发展在安排就业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资金积累,带动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业便可以共享这一荣誉带来的巨大利益,将对我国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区,大多是生产某种产品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需要通过在区域内的专业分工和群体协同,强化”整体出击"能力,以此显现出竞争的优势。目前服装行业众多的产品集聚区域内,企业之间基本上是竞争多于互补,交流与协作不足。在建设现代化服装强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聚集,最终实现株洲从服饰加工的小城市,变为时尚之都,让具有不同特征的服装产业集聚此处,真正释放出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区域化的集聚效应和竞争的优势,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服饰企业转型后实现的愿景。

经济效益:产业转型—带动周边产业

近两年有两个很流行而又相互矛盾的词汇:“资本寒冬”和“资产荒”。这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越来越多的资本在避险的同时,在寻找好的产业,好的项目。在这种趋势下,资本对服装产业转型优化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服饰产业转型作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资本的井喷将倒逼服装时尚产业加快整合优化进程,同时在市政府及各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服饰产业升级转型将飞速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的扩大,资本市场本身的制度改革也将向前推行,将会改变目前以散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户为主的投资结构,促使中国资本市场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资本市场迈进,从而改变目前资本市场盲目追逐题材的“炒股”现象,更加注重企业本身的质量。有潜力的服装中小企业将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找到有效的输血方式壮大,或者变现,在智能转型之后的服饰企业将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方向,重新引领新的投资方向,带动相关领域周边产业发展。

株洲,这个服饰城市集聚了大量的服饰企业,优秀的环境和生产形式更容易形成扩散,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周边乃至在国内形成带头榜样效应。服装企业的转型也是中国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服装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赶上了一个技术变革、消费升级、资本井喷的时代。

服装产业,挺住也许不意味着一切,但还需挺住,因为只要挺住,就将迎来一个大品牌、大资本、大时尚的未来。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人才缺乏。

虽然株洲有着三十年的服饰产业基础,48个专业市场,但是都是以小规模的服饰加工企业为主,老板的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同时一直以来以传统加工为主,对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技术工人的缺乏。我们必须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来人才和技术,培育一批技术人才确保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这样的项目才有竞争力。

株洲服饰智能制造推广可行性报告

2.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目前株洲都是以服饰加工为主,传统的生产、营销模式决定了现有的服饰产业为低附加值的行业,这些规模小,资金不足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想法强烈,但是对于面临的投资风险及资金压力是望而却步,迫切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并给予强大的信心支持。

3.产业招商优势不明显。

目前我公司开发的服饰园区有近30万平米的标准厂房,面临的招商压力巨大。服饰产业升级必定需要引进外来的标杆企业,以此带动本土服饰企业的发展,目前株洲与其他区域相比产业招商环境并没有较大优势,还需政府层面包装推介项目,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优化产业招商环境。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这才是招商引资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加快智能制造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快智能制造建设的调研报告

智能制造是一种高度网络连接、知识驱动的新型制造模式,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绿色低碳、高智能、高经济效益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浪潮中,基础良好的湖南应如何以建设智能制造强省为重点乘势而上?《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了先进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制造业与信息化的全面深度融合,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型。

湖南建设智能制造强省势在必行

一是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湖南推进制造业发展,必须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智能制造强省,提供更多更好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价值追求。

二是适应新时代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不断渗透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深入变革,促进制造业产品研发、制造、运输、销售的智能化转型,催生了大量新业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维护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常态。湖南制造业要想在全球竞争市场中抢占制高点,必须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工程。

三是适应新时代建设美丽湖南的有效举措。作为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制造业大省,湖南选择了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是顺应新时代低碳、环保、节能、高效要求,建设美丽湖南的有效举措。

湖南建设智能制造强省有基础机遇好

一是具有较好基础。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业发展,长株潭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后,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领域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设形成了一批智能化工厂、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及智能化运营新模式。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和工业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核心装置,以智能化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机械、智能化电力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得到快速发展;机械、船舶、汽车等行业基础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加快;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加快普及先进的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关键工艺流程数字化率不断提高。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为82.22,位居全国第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4。2016年湖南这一指数高达98。

二是面临难得的机遇。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要求,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湖南智能制造强省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湖南据此积极组建“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协调推进小组”,编制《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争取国家试点示范政策平台,发布实施12个重点产业、7大专项行动、4大标志性工程的配套政策,以及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行动计划,成为了全国少数“1+X”政策配套体系基本成型的省份。在新一轮制造强国战略中,湖南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更有机遇。

切实推进,加快智能制造强省建设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智能制造业建设。既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更要重视智能制造业建设中人的就业和现代化发展,最终落脚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度不断提高。

全面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系统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为手段,以加快新一代技术与制造业更深更广融合为目标,以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为重点,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要广泛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制造业与互联网试点示范,推广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深化智能化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近年来,湖南积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应进一步立足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提升智能装备和产品水平,推动智能服务创新;加快智能制造推广平台建设,支持湖南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实现全省智能制造重点突破、面上提升。

着力夯实智能制造强省建设保障。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加强智能制造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重大行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智能制造强省战略任务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和督查奖惩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智能制造活力。

第三篇: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涞源县第一中学

于龙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变革、发展智能教育、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AI技术、大数据等正在构建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而课堂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其教育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

一、AI技术下的精准教学

“教育核心的变革实际上是课堂的变革,而课堂变革的核心是对课堂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拥有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就需要把所有的课堂都变成数据,这也是符合教育信息化2.0以‘数据’为基础的要义”,清帆科技CEO张文铸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的表示。课堂上由于人力成本高、客观性难以保障等原因,自动化、规模化的教学信息采集和分析已成为阻碍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工作高效开展的长久痛点。

而随着智能教育的逐步推进,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数据采集和行为、知识及情感的分析,实现高效率精准化教学无疑是智慧课堂发展的重点。

据了解,清帆科技依托清华和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团队在做的情感计算,会实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系统也会作出行为预测,利用骨骼追踪的技术去识别人体18个关键的骨骼点,从而完成课堂场景下的学生情绪分析、发言分析、活跃分析和行为分析等,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数据基础。知识分析方面接入了K12学科知识图谱,把全国的1300多本教材包括160多万个知识点图谱化,让机器自动化记录和观察学生每分每秒的学习情况,在获取丰富数据的同时让老师可以积极调整讲课内容。

同时,张文铸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老师,以毫秒为单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完全改变了以考试、提问等方式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解决了教学管理的问题,把原先的基于人的教学管理,变成了基于机器和数据的教学管理;并且有效提高教研水平,从经验驱动型的研究变成数据驱动型的研究。除了观测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大规模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尽管AI技术在智慧教育的应用越发广泛,但在张文铸看来,仍处于“石器时代”,真正的窗口期还需2-3年。而且现在AI技术在校园的应用首先面临理念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及教育系统管理者要真正理解并付诸使用。其次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大部分学校目前采取按需采购项目制的模式,即一次性集中采购,但项目体量的价格就会非常大,达百万级别。如果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采购模式方面以服务的方式或以区域的形式,便可迅速降低门槛。

二、技术倒逼课堂改革

除了AI+教育外,大数据+教育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应用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合作商的教育生态圈平台。

成立于2002年的学乐教育是最早做智慧校园技术供应商的在线教育机构之一,在变革教学模式方面,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到数据生态的形成和资源服务平台的开放运营,学乐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适应性教学和动态跟踪测评,系统性地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总共有600多个县市的教育局在采购学乐云的产品,涉及教学考评管等五个领域。学乐云董事长陈冬华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围绕“教学授课”为中心做产品设计。不管是直播、录播还是双师模式,这些模式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老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陈冬华谈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极低甚至趋近于免费。互联网教育应该以“学”为中心,但目前在庞大的市场中有无数的产品,如何评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目前仍是全球待解的难题。比起优化传统教学的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技术才是大数据+教育的真正发展方向。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推动下,教学模式不发生变革,采集到的大数据只能优化教学。而陈冬华相信,信息化努力的方向应该先变革教学,再用大数据来提升校园管理和教研水平。

“采集课堂数据关键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的数据,进行完整采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环节稍加改变,就会对教学发生非常重大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提问中采集全部学生的问题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然后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查阅学生掌握的水平,大数据技术让教育更加公平。”陈冬华强调,教育的公平一定要从课堂的公平开始,每个学生的展示机会要公平,每个人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要公平,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也要公平。

在谈及大数据+教育技术在整个智慧校园落地的最大挑战时,陈冬华指出是老师对于这类技术的认可接受程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2.0的认知水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一定会在未来替代掉部分老师,那么未来的老师如何在智慧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最大的课题。

三、向“智能+”校园发展

人工智能已为智慧校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可期的未来,所有学生的学习任务或将是AI来评估和分配。也有观点认为,基于学生生理特征的生物DNA数据,也可以纳人到精准教学的数据框架里,AI将学生的DNA特征与多元智能进行匹配,即可得出学生培养方案的最优解。

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处主任施枫谈道,“智能”仍将是教育信息化2.0实践场的热点与关键词,需要以指数思维来看待其对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校样态,将呈现从当前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转向“智能+”新样态校园的新趋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量变,也将引发教育人工智能的质变,让教育全方位、系统地迈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四、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能科技教育对策

在实现转向时,首先需要设定“智能+”校园的标准。从“技术-社会-学校”三者辩证关系入手,重新审视当前学校发展的样态和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需求,进而进行顶层设计。

其次,要对应用场景进行具象化建模。需要从育人目标及问题导向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行建模,使“智能+”校园的落地更具可行性。

第三,以生态的智能系统支撑“智能+”教育系统的生态。“智能+”校园需要在技术智能与数据智能的基础上实现育人智能,客观上决定了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数据如何打通、应用如何协同等老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依然存在,且由于系统规模与复杂性的増加,在人工智能引入后,问题有可能变得更为复杂。因此,需要以开放平台、微服务等具备生态灵活性的技术来打造“智能+”校园的平台。

第四篇:赴兖矿集团考察煤化工调研报告

赴兖矿集团考察煤化工调研报告

2006年8月2日至8月5日,铁煤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发国、副总经理张福棠等一行4人到兖矿集团进行了考察学习。重点考察和学习该公司煤化工的发展现状及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其前身是兖州矿务局,1976年成立,1996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成立兖矿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润总额31.07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

兖矿集团本部拥有兖州和济东两块煤田,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18.2亿吨。其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7.87亿吨。周边地方煤矿可采储量为3.589亿吨。其中,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为2.553亿吨。这些高硫煤如果不采用洁净技术加以利用,矿区服务年限将减少20年以上。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矿区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兖矿在做强煤炭主业的现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探索采用洁净煤技术利用矿区高硫煤的路子。1999年底兼并山东鲁南化肥厂后,以鲁化为基础,坚持走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先后拥有了煤炭气化、液化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2年6月,成立了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分公司。近年来兖矿集团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依托,建设了20万吨醋酸和1000吨新型气化炉及其配套工程、50万吨甲醇、200万吨焦炭和24万吨甲醇、60万吨甲醇、50万吨合成氨等项目,煤化工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项目的具体概况如下:

(一)鲁南化肥厂

鲁南化肥厂1967年建厂,是当时同时建设的八家氮肥企业之一,依靠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率先建成、率先达产。

兖矿鲁南化肥厂199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隶属于国家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现资产总额为19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5万吨、尿素35万吨、甲醇15万吨,碳酸钾2.5万吨。

依托企业建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该中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德士古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并取得了10项专利,多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在兖矿国泰公司正在用该气化炉,而该中心的粉煤气化及煤制油技术均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兖矿集团公司对该厂的定位是煤化工生产、研发和人才培养的“三大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其在兖矿煤化工上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适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一是依托化肥厂,优化人才结构,强化人才培养。发挥该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着眼于培养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大专院校合作,实施在岗培训。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举办经营管理和卫星远程教育培训班。到目前为止,该企业先后为新上项目输送各类人才1257名。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大学生招聘政策,成立专门班子,由公司领导带队,先后到全国60多所高等院校举办招聘会,对大学毕业生月薪待遇、安家费、后备岗位设置给予明确承诺。自2003年以来先后招聘本科生975名。同时,根据煤化工产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的实际,对外部人才实施高薪聘用,先后聘用了1名高级技术人才,1名高级管理人才,12名硕士以上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目前,煤化工公司拥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员759名,其中,高级职称146名、中级职称613名;本科生以上各类专业人员1229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124名、本科生1100名,基本形成了一支适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二)兖矿国泰公司

国泰公司2003年开始开工建设,2005年末建成投产,建设周期为23个月,总投资为27亿元人民币(其中醋酸部分投资为12亿)。现有职工849人,有原料、热电、空分、气化、供水、甲醇、醋酸、CO制备等八个车间,是现在国内比较大的煤化工企业之

一。其中,煤炭气化采用自主研发的德士古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原料煤使用的是兖矿提供的高硫煤(灰份:

8、灰融点:1200℃、硫份:3-4),价格在600元人民币左右;空分使用的是引进法国的6.8万立方米空分装置;供水:引用10公里以外的地下水;甲醇合成: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醋酸合成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和兖矿集团共有技术;人员大部分来自鲁化的技术人员。

国泰公司的建设规模为年产24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也就是说24万吨甲醇中的11万吨用来深加工生产醋酸,现在准备扩建到30万吨醋酸。据有关人员介绍,其中甲醇的成本为1700元左右,现在的市场价格为23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醋酸的成本为3000元左右,市场价格为4000元左右。去年只生产2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润达到5000万元。

(三)国宏有限责任公司

国宏公司50万吨甲醇项目是以高硫煤为原料,采用引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低温甲醇洗等一系列世界先进的技术工艺,符合国家化工能源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属于国家鼓励发展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工期为20个月,2005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明年5月份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两套生产氧气量30000m3的空分装置;三台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制造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一氧化碳耐硫部分变换及热回收装置;引进德国鲁奇公司的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装置;克劳斯法硫回收装置;低压甲醇合成装置;三塔粗甲醇精馏装置;24MW发电装置;配套建设完善的的环保设施;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宝贵的煤炭资源,配套建设了相应能力的选煤装置。同时还配套扩建了12股道的跃进河车站,以解决煤炭和甲醇的运输问题。

项目的主要产品为年产50万吨甲醇,副产品为硫磺2.1万吨/年、氩气936万立/年、液氧2万立/年、液氮1万立/年。

项目投资概算22.17亿元,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10.90亿元,利润总额

2.22亿元,税后利润1.48亿元,税金合计1.88亿元(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为1.15亿元,所得税为0.73亿元)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为14.48%,投资利税率为14.73%,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12年。

到目前为止长线设备和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已经完成招标,主要装备和施工队伍均已落实。厂区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各生产装置区土建工程已全部开工。

国宏公司作为构成鲁南煤化工基地的三大园区之一,现在承担的是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的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规划二期100万吨甲醇项目、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4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和36万吨聚丙烯项目。

(四)国际焦化有限公司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是由兖矿集团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巴西CVRD公司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88000万元,其中兖矿集团出资61600万元人民币,占70%的股份;巴西CVRD公司出资22000万元人民币,占25%的股份;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出资4400万元人民币,占5%的股份。年产200万吨焦

炭及2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22.84亿元。

公司焦化工程项目是由德国恺撒斯图尔焦化厂拆迁国内重建工程,该项目采用代表世界先进焦化水平的7.63米焦炉,焦炉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结构严密、合理、加热均匀、热功效率高、焦炉烟尘治理系统完善等特点,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焦炉,先进的焦炉炉体及工艺设备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焦化技术水平。

同时该项目的20万吨甲醇项目运用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采用部分纯氧转化工艺制取甲醇,不需外部加热,具有热效率高,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简单、预热反应过程不易析出炭黑、蒸汽用量少、无环境污染等特点,是一项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该技术的大工业运用为碳一化工的发展和煤炭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该项目2004年6月26日开工建设,于2006年3月26日焦炉出焦,甲醇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施工,预计年末即可全面投产。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将当地的优质煤炭资源转化为优质焦炭,而且利用富余焦炉煤气生产市场上紧俏的甲醇产品。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消化、吸收、掌握了世界上先进的焦化技术,能将我国的炼焦工业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缩短了我国焦化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巨,成为国内焦化行业技术水平和工艺转折的标志性工程。

二、兖矿煤化工成功的经验

1、拥有大批的专业人才是发展煤化工的基础。煤化工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大批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是从事煤化工项目的前提和基础。而同样作为煤炭企业的兖矿集团,其煤化工产业的起步,就是在收购了鲁南化肥厂后,把鲁南化肥厂作为了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立足点,才使兖矿煤化工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鲁化一大批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兖矿所用,为兖矿的煤化工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化工基地的孵化器作用是煤化工快速而稳健发展的保证。兖矿集团把鲁南化肥厂作为兖矿煤化工人才的孵化器,每年招收的大学生及技术工人都送到鲁南化肥厂上岗培训,从这里培养和输送出了一大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累计已达到1257人,这批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兖矿集团占领了煤化工发展的制高点。兖矿集团在科研和新技术开发方面舍得投入,几年来共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获得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成果,并积极推进技术工业化,解决了技术工艺受制于人的局面,不但节省大量资金,而且为企业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是稳定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条件。近几年由于煤化工热,各地都在上马煤化工项目,都在招聘人才,许多化工企业的人才都流失了,而兖矿集团由于有一套人才使用制度,新开工的煤化工项目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的广阔天地,因此,技术人员的思想非常稳定,并且每年还吸引和招聘300多名煤化工专业的大学生到兖矿集团工作,为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5、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是煤化工项目成功的保证。现在人们看到的都是兖矿集团煤化工成功后的荣誉和光环,殊不知他们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和挫折,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压力才取得的今天的成绩,正如兖矿集团煤化工分公司韩总所言,在运做国宏50万吨甲醇项目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几次想过放弃,但最后都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在煤化工上受了很多的挫折,也正是这么多的挫折和失败让他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使他们形成了一支即有工作经验、又有顽强意志的工作团队。正是这支团队创造了兖矿煤化工的今天。

三、铁煤集团发展煤化工的思考与启示:

(一)发展煤化工,市场是前提。

一个产品要生存,一个产业要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占领市场是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前提条件。就我公司来说,发展煤化工,首先要对市场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我公司地处辽宁北部,市场定位应该是面向东北市场。那么,东北市场甲醇的生产能力和需求情况怎样呢?据我们调查,目前东北三省生产甲醇的厂家共有8家,生产能力为52.5万吨,其中辽宁3家,生产能力为10.5万吨,吉林2家,能力为3万吨,黑龙江3家,生产能力39万吨。而东三省甲醇的消耗量是80-90万吨,尚有30-40万吨的缺口从外省调入。但东北三省在建的甲醇项目有大连大化集团的30万吨甲醇及阜新已获省发改委批复的60万吨甲醇拟建项目,共计有90万吨的甲醇新增生产能力。如果这些新建拟建的甲醇装置都能如期的建成投产,则东北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甲醇市场将会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但甲醇市场一个另人鼓舞的消息是,随着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国家已经启动了替代能源战略,醇醚燃料(甲醇、乙醇、二甲醚)即将以替代能源的身份走向舞台中央,届时,甲醇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但不管甲醇市场的需求如何变化,甲醇生产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我公司要发展煤化工产业,最优方案就是与台湾李长荣化工公司合作,一是发挥其专业化工公司的技术、人才与经验优势,努力减少项目建设投入,降低投资成本和企业管理及运行成本;二是发挥其国际化化工公司现有的市场销售渠道优势,扩大甲醇的销售市场。我公司与李长荣公司合作,既可以采取股权对等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少量参股的方式,但与李长荣公司合作有一个前提条件是,煤炭价格要实行市场定价的原则,决不能为降低煤化工企业的成本而损害煤矿企业的利益。

(二)发展煤化工,人才是保证。

没有人才,发展煤化工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制约我公司煤化工发展的却又恰恰是人才问题。我公司目前非常缺少煤化工方面的人才,全公司煤化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足10人。因此,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是我们发展煤化工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必须解决。借鉴兖矿集团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弥补我集团公司人才的不足。

1、最好的办法是像兖矿集团一样收购一家辽宁省内的化工厂,以该化工企业作为我们集团发展煤化工的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2、可以寻找一家化工企业作为我们煤化工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缓解我们对化工人才及技术的匮乏。

3、寻找在煤化工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高薪聘过来作为我们的技术、管理骨干。

4、面向全国招收煤化工,精细化工方面的毕业生,有可能的话送到相应的煤化工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以适应将来不同岗位的需要

5、在我们的技工学校开设设备、电器仪表等专业班,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送到鲁化去实习,可以充份借助其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三)发展煤化工,技术工艺选择是关键。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投资密集的产业,兖矿通过和相关科研单位合作自主研发新技术,但这条路并不适合我们。我们如果走兖矿的道路,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强的技术力量。所以,我们选择技术要采取的原则是:认真借鉴兖矿发展煤化工的经验,从我公司实际出发,选择最先进,最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制造甲醇的工艺过程主要有:备煤、气化、空分、变换、低温甲醇洗、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等。其中气化和空分是最关键的环节,也占总投资的主要部分。气化技术工艺主要有:美国GE公司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兖矿拥有知识产权的水煤浆多喷嘴对置式新型气化炉;未来能源公司的GSP气化炉;荷兰壳牌公司的SHELL气化炉等。针对我公司煤炭灰份高、灰熔点高的情况,水煤浆气化炉不适合我们,只有在GSP气化炉和SHELL气化炉之间选择,从技术、价格、操作等方面综合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还是GSP气化炉比较适合我公司煤炭气化的需要。至于其它环节技术工艺的选择,只有待我们确定甲醇生产规模后根据情况进行决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制造甲醇的各个环节都有成熟而可靠的技术和工艺,在这里不再赘述。

(四)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期达到事半而功倍。

要借鉴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好的经验及做法。一是在在项目设计及施工中,要对项目进行优化,煤化工项目不能迷信设计单位,要对技术工艺及施工方案进行反复的优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二是在项目管理劳动组织上,兖矿集团国宏公司的按界区划分责任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三是在跑项目过程中要学习兖矿的“三皮”精神,即:头皮要硬、脸皮要厚、嘴皮要薄;四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一旦决定上马煤化工项目,就要摒弃一切犹豫和不决,用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的话说:只要坚定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第五篇:2017-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

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概述

第一节、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一、智能制造概念

二、智能制造模式

三、智能制造系统特征

四、主要智能技术

第二节、智能制造装备概念及范畴

一、智能制造装备定义

二、智能制造装备范围界定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地位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三、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四、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第二节、2014-2016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地位与环境

二、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

三、国内装备制造行业标准

四、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行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六、产业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智能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二、制造业加速推进智能转型

三、智能制造系统发展迅速

四、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五、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六、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发达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分析及经验借鉴

一、全球综述

二、美国

三、德国

四、英国

五、日本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运行特征

二、政策大力支持

三、产业空间布局

四、市场竞争格局

五、行业发展机遇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一、2014年项目动态

二、2015年项目动态

三、2016年项目动态

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一、智能装备企业概念及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点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四、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发展现状

五、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

六、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第五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发展方向

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四章 2014-2016年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第一节、全球数控机床产业综述

一、运行特征分析

二、专利技术态势

三、国内外产品对比

第二节、国际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

一、日本数控机床行业

二、美国数控机床行业

三、德国数控机床行业

四、印度数控机床行业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分析

一、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历程

二、数控机床行业产量规模

三、数控机床市场发展现状

四、数控机床发展问题及对策

五、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态势

第四节、2015-2017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数控刃磨机床进出口分析

二、数控剪切机床进出口分析

三、数控冲孔或开槽机床进出口分析

第五节、2014-2016年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态势

二、行业技术进步

三、产品创新成果

四、项目投资动态

五、行业面临挑战

六、行业发展策略

第六节、“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解读

一、发展目标

二、制定背景

三、创新平台建设

四、应用示范工程的含义

五、重大专项的实施措施与政策 第五章 2014-2016年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界定

二、组成结构

三、分类情况

四、应用领域

五、主要特征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市场不断扩张

二、全球市场动态分析

三、全球市场产能与存量四、四大家族市场份额

五、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基本特征

二、行业发展概况

三、行业存量规模

四、行业销售规模

五、销售领域分布

六、产品销售结构

第四节、2014-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中部地区

二、西部地区

三、东北地区

四、长三角地区

五、珠三角地区

第五节、2015-2017年未列名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三、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六节、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产品竞争力弱

二、国内企业成本压力大

三、自主品牌认可度低

四、扶持政策需要跟进

五、行业标准有待规范

第七节、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策略分析

一、自主品牌壮大途径

二、企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三、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四、国外发展经验借鉴

第六章 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发展分析

第一节、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一、智能仪器的定义

二、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

三、智能仪器仪表发展概述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运行分析

一、仪器仪表行业整体实力

二、仪器仪表行业效益分析

三、仪器仪表行业对外贸易

四、国产仪器提升创新能力

五、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形势

第三节、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提速

二、智能仪器仪表受益政策推动

三、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特点

四、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产量规模

第四节、2014-2016年智能仪器仪表行业主要产品分析

一、电子测量仪器

二、电工仪器仪表

三、汽车仪器仪表

四、环境监测仪器

五、分析仪器

第五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一、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趋势

二、仪器仪表行业未来方向

三、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趋势

四、智能仪表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节、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一、战略意义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三、主要行动

四、保障措施

第七章 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其他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自动控制系统一、自动控制系统市场发展概况

二、自动控制系统应用领域分析

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分析

四、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发展前景

第二节、智能模具

一、模具制造行业运行现状

二、智能模具发展战略意义

三、智能模具发展重点领域

四、智能模具制造重点工程项目

第三节、智能煤炭装备

一、煤炭工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

二、智能煤炭成套装备研发现状

三、智能煤炭综采装备研发现状

四、煤矿装备发展重点分析

五、煤炭装备制造未来发展任务

第四节、智能工程机械

一、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综述

二、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概述

三、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发展现状

四、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五、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第五节、智能纺织机械

一、数控智能纺织机械现状

二、数控纺织机械发展概况

三、智能纺织机械发展加速

四、高端纺织机械发展建议

五、数控智能纺织机械要求

第六节、智能农业装备

一、智能化农业装备发展动向

二、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三、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研究现状

四、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重点领域

五、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趋势

第七节、其他领域

一、造纸行业应用

二、机场应用进展

三、印刷机械行业

四、电气成套设备

五、冶金装备领域

六、包装机械应用

第八章 2014-2016年重点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江苏省

一、江苏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

二、江苏省智能装制造产业联盟成立

三、江苏省加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

四、扬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机遇

五、苏州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第二节、浙江省

一、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势

二、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三、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转型意见

四、杭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开园

五、杭州市重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六、宁波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安徽省

一、智能制造业发展优势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

三、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目标

五、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措施

第四节、湖北省

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成就

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不足

三、产业发展形势和环境分析

四、产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五、“十三五”产业重点领域

六、“十三五”产业主要任务

七、“十三五”产业保障措施

第五节、广东省

一、广东省装备制造行业现状特征

二、广东省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规划

三、广东装备制造业区域发展规划

四、广州市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方向

五、兴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投资

第六节、上海市

一、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

二、上海市主攻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三、“十三五”高端装备制造重点任务

四、“十三五”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

第七节、其他地区

一、山东省

二、山西省

三、江西省

第九章 2014-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二、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三、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四、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五、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四、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智能仪器仪表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三、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领域重点企业介绍

一、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二、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三、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四、西安宝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五、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六、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投资分析

一、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三、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景趋势分析

一、产业前景分析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三、2017-2021年产业发展预测

第三节、未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重点发展方向

二、重点发展技术

三、实施的重大工程

第十一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政策分析

第一节、国家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

一、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计划

二、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三、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第二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重点政策

一、《中国制造2025》出台

二、深化推动两化融合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四、多地出台智能制造利好政策

第三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化现状及体系构建

一、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工作进程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重点工作

三、智能制造装备业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四、智能制造装备业标准体系构建重点

五、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制定主要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节、《中国制造2025》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

四、战略支撑与保障

第二节、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一、政策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主要目标

四、重点领域

五、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第三节、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一、政策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重点任务

四、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第四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三、重点任务

四、保障措施

五、组织实施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

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

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下载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领集团(酷特科技)智能制造考察调研分析报告2018.1.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