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语文)
高三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
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摘编自何鼎鼎《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
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
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
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
慧程度的重要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
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
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
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
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B.如果拥有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
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
拥堵的大问题,让城市多一份从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巡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天。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拴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他”原来是一个猎人,自持枪证和猎枪被收缴后,“他”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山林动植物的守护者。
B.对山上各种野物的描写,细致而生动,突显了禁猎以后山林的美好,表达了人类和动
物可以和谐共存的主题。
C.有关“山脊的风”“秋黄的草”“雪线”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
D.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当“他”走近岩羊后,一句“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体现了“他”的仁慈与善良。
5.小说的开头就交待了岩羊“生性机敏”的特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的结尾写到:“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合全文,说说“他彻悟”的内容,并简析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暨教科书审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省中小学将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据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介绍,2016年山东出台《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同年9月,省教育厅又发布了《关于公开受理传统文化课程教科书报审的 通告》,最终有9家出版社15个版本的教材通过审查。
据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该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24日第1版)材料二:
民族振兴,支撑力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怎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同青少年融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要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借用多样方式。“不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教材,全都拿到课堂上去”,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三:
学传统文化,京城五花八门的博物馆成为了好去处,在博物馆过假期也成为时下家长眼中孩子寒
假生活的最佳选择。以中国园林博物馆为例,园博馆在今年寒假就专门打造了一系列集园林科普、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知识饕餮大餐”,让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园林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的热爱,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在为期5天的“书画冬令营”中,青少年将和老师一起通过书法习作、国画创作、园林写生及有趣的非遗体验课程,感受传统书香文化的艺术魅力。小学员们还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学北海公园,参观阅古楼,欣赏三希堂法帖碑拓,进一步领略名家书法墨迹。
此外,小营员还会在园博馆室外实景园林中,结合丰富的楹联匾额、植物配置和建筑特色,进行国画创作、园林写生、动手制作秋叶书签,感受书法、文学、工艺与建筑之美于一身的独特魅力。为迎接新年之喜,冬令营最后一天孩子们还将通过传统剪纸技艺制作生肖鸡.感受非遗技艺与生肖文化的巧妙融合。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四: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材料五: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山东出台相关政策,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在全省中小
学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的地方课程,其内容主要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但各学段教学目标有所不同。
C.冯骥才不赞成把传统文化全部变成教材,放到课堂上去学,他认为传统存在于生活
中,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
D.京城博物馆众多,成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在博物馆过假期也成为时下孩子们
心中假期生活的最佳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对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各地做法并不一样。有的在中小学开设课程,有的组织学
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虽然形式不一但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B.中国园林博物馆利用寒假打造一系列集园林科普、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活
动,能让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的同时,进一步热爱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C.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这种视听读本仅限于在全世界400多所孔子学院使用。
D.据有关调查,在外国人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中国事物排行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和
诸子百家竞无一上榜,由此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一步走向世界,还任重道远。
E.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中国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是促进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都没有固定的程式,都可以积极探索,各显其能。
9.根据上述材料,国人与外国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有一定差异,请简述各自内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元璹,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中,出为文城郡守。义师至河东,元璹以郡来降,征拜太常卿。元璹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高祖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突厥乙力设代其兄为叱罗可汗,后刘武周将宋金刚与叱罗共为 ①
掎角,来寇汾、晋。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颉利嗣立,留元璹,每随其牙帐,经数年。颉利后闻高祖遗其财物,又许结婚,始放元璹来还。高祖劳之曰:“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拜鸿胪卿。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高祖令墨经充使招慰。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竞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而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元璹自义宁已来,五入蕃充使,几至于死者数矣。贞观三年,又使入突厥,..还奏曰:“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今六畜疲赢,人皆菜色。征祥如此,不出三年,必当覆灭。”太宗然之。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寻起为宜州刺史,复封沛国公。元璹.有干略,所在颇著声誉。然其父译事继母失温清之礼,隋文帝曾赐以《孝经》;至元璹事亲,又不以孝闻,清论鄙之。贞观二十年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十二》)注释:①璹:shú。②义宁:隋朝政权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B.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C.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D.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爵,是指承袭爵位。爵位,是指天子对贵戚功勋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文中的大业、贞观等均为帝王年号纪年,另外,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C.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赤壁之战》中的“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等。
D.“复封沛国公”中的“封”,指拜官授职,而擢、陟、升均指提升官职,谪、贬均可指降职贬官,②
迁,可指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元璹出身王公世家,后率部归顺大唐。他自小在军旅中长大,通晓兵法。唐高祖常
派其巡视军营,教授将士军事谋略。
B.郑元璹熟谙边事,擅长与突厥交涉。他曾被颉利可汗扣留在军帐中,归朝后,被唐高
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
C.郑元璹能言善辩,能随机应对。在与突厥颉利可汗谈判中,他对其晓以利害,剖析祸
福,最终使颉利可汗撤兵回国。
D.郑元璹虽然干练机敏,在任职之处很有声誉,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并没有赢得好的名声,因此,当时的士人都看不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6分)
(2)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15.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引用了《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来描述大鹏飞往南海的情景。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下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且蕴含
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公司攻坚克难搞研发,挖空心思谋经营,销售业绩出现
井喷式增....长,超越苹果手机,成为国产高端手机的“一哥”。
②当下,共享汽车模式正在探索中,随着共享单车率先走向风口浪尖,共享充电宝、共
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共享”产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③为了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必须釜底抽薪,既要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也要让企业....强化自我约束,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④近日,市政府专题召开市长工作例会部署针对省委巡视组所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与此同时,整改前的自查自改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⑤世界著名的足球俱乐部——曼联足球俱乐部先声夺人,于近日签下了考文垂球队15岁的新星查....理·麦卡恩。这一消息引起了英国媒体的热议。
⑥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变化是永恒的。我们不必因迷茫而一味迎合世态人情,不必要
求环境为....
自己而改变,因为自己也可能不会因环境而改变。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因受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影响的原因,乐天玛特在中国业绩惨淡、不堪重负,最终决定出售在华超市,但目前出售范围尚未确定。
B.当前教育焦虑愈演愈烈,这其中固然有优质资源相对稀缺的因素,但其背后不可否
认也有利益推手,很多人借“吹大”家长的焦虑“泡泡”来牟利!C.科技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包括老人、儿童在内的所有群体,不能让智能化制约了老
年人的晚年,社会要帮助老人积极地拥抱智能化时代。
D.一项创新的为民举措,不应仅满足于合法或只站在自身立场,而应当是通过技术创
新,主动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固若金汤的“防火墙”。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某卫视台综艺节目进入众嘉宾点评环节,主持人对某嘉宾说:“请这位嘉宾先生先
对各位选手的表现加以点评,以抛砖引玉,先生您请„„”
B.同欣公司经理杜伟与九州公司王大民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当得知王经理因缺
少技术装备时,便打电话说:王总遇到的困难,本公司将鼎力相助。
C.著名文化学者张期鹏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条评论:张教授,读罢大作《书影剑录》,不禁拍案称奇:教授不愧是巨匠宗师,学者鼻祖啊!D.徐清写了一本民俗著作,寄给一位评论家,请其为自己作品写一篇评论:不才后学,不揣冒昧,现呈上拙作一本,敬请先生雅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为防范电信诈骗,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相继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了一份“后悔药”。但调查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①,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真正的延迟到账,②,并能在发现问题后,能够撤销转账以避免被骗。如果只是账延迟了,但不能及时撤销转账,这显然有违“延时到账”的制度设计初衷。所以,③,需要及时改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时下共享经济大行其道,所以共享单车盛行,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降低了社会治理水准。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将施划近600个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域,共享单车的APP中将标注停车区域点位图。同时,争取试点使用“电子围栏”,如同圈出一个虚拟的停车框,骑车人如果没正常还车,可能会导致无法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内。
①共享单车盛行是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表现而不是结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材料一:《船》:“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行驶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材料二:单调的攀登动作会让人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顶峰。
——苏霍姆林斯基
要求联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7.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
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2.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D.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3.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这说明 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C.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
B.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 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
4.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 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反映了汉代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D.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
5.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 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 A.促使城市功能日益市场化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6.以下是某学者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陕西大荔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据表可知,当地的城乡商业活动
A.以季度为周期
C.受到时间限制
B.注重保障农时 D.以农业为基础
7.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末清初黄宗羲则认为工商皆本。这些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认为国家不应该对商品经济进行干预 C.导致了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D.重视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明代在江浙、福建和两广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却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 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
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10.下列是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该表可以用来论证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条件 B.英国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良好的国际关系是英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11.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狄士累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C.自由贸易发展将改变英国的殖民方式
B.这一时期英国不再需要广阔的殖民地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12.右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 C.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13.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
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一措施 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C.垄断了中国的内河航运事业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4.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
15.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华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该图可以用来研究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与发展
C.近代洋务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与发展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16.1942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17.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售卖《离婚法论》一书的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和健全法治建设 D.西方法律已主导中国的婚姻观 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
18.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 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
C.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19.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
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 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
20.“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D.政府全面实施行政干预
21.《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认为:“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
B.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2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时我国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23.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当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当时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D.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C.工业化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多
24.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B.彻底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5.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两者 A.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都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6.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7.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 A.外资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C.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
B.中国打破西方外交孤立的要求迫切 D.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
28.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3年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9.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C.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B.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D.体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30.1975年,英国就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全民公决决定退出欧盟。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利于英国经济发展
C.是否参与一体化取决于英国的利益
B.英国民主制度受到欧洲一体化冲击 D.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英国脱欧而终止
31.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32.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据此可知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新兴经济体主宰了当前的全球化
C.不同地区、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52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到
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即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的“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的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苏联模式。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
在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反复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其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在慢慢地萌芽发展起来。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它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并分别指出每次演变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4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箫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反对全球化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有利于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因素,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加以说明。(9分)
第三篇: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考试
历史试题
2018.1 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实现了家国一体
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
C.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维护法官的权威 D.对后世影响较远
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C.国王仍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权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D.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
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但十年后,却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C.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9.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10.右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的部分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11.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 A.美苏冷战政策
C.中美建交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B.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 C.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13.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
A.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 C.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1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1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中的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B.国民党对中共敌后战场游击战的认可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17.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
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
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完全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18.在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B.主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19.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该学者评价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0.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 A.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 C.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21.下列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B.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D.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22.下列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
A.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C.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
B.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D.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
23.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 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2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表现为 A.用“理”“天理”规范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B.摈弃了儒佛道三教的合理成分 D.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2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6.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民主精神 B.自由观念
C.批判精神
D.公民意识
27.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28.《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形成这一“共识”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29.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
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 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30.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31.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进来。这是因为 A.新三民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的需要
D.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32.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
B.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52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梁漱溟以“仁”为核心重新诠释儒学,高度赞美儒家的“直觉人生”,反对西洋“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13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对于盐业,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有敢私铸
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9分)
第四篇: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剽悍
漂泊
骠勇
虚无缥缈
B.驾驭
翁妪
熨帖
与会人员
C.干涸
阖家
弹劾
放浪形骸
D.囹圄
揶揄
觊觎
卖官鬻爵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温州“购房门”事件再起波澜:政府限令补差价,买卖双方齐喊冤。安置房层层转卖,差价谁该来埋单?一买一卖,简单交易是否隐藏腐败?
B.2009年8月深圳市政府正式起动机构改革方案,据有关人士透露,深圳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多,涉及面广,旨在为全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
C.正如各国都有警察却仍无法清除盗匪一样,光靠外国海军力量也无法从根本上消灭索马里海盗。事实上,进入11月以来,海盗们变本加利,又掀起了新一轮劫船高潮。
D.昨天,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年42岁的蔡斌力压陈忠和出任女排新教练。有媒体称,蔡斌既然敢揽这份“瓷器活”,自有他的“金钢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B.一些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们却对他们的不雅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这透露出道德瓦解的隐患。
C.刘总果然出手不凡,很快就与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D.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俯拾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C.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使,今为定江军(军:军队)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B.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从属,隶属)
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法式:标准的格式)
C.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拜访,访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D.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果:果然)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畴昔:从前)
6.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②善刀而藏之
B.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D.①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②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7.下列各句中含有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D.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
9.下列诗文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所表现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既是政治悲剧,又是爱情悲剧。诗歌的主题既有着对“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批判,又有着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同情。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歌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C.《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名篇。庖丁解牛的过程,宛若一次神奇的行为艺术表演,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妙享受。文惠君从中领悟了“养生之道”,现代人也可以得到普遍意义的生活启示: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D.《伶官传序》是北宋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于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文章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语言气势充沛,抑扬顿挫,波澜起伏。1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它是在战国后期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
B.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极有代表性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表现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定型于唐代,在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D.词是在宋代产生并兴盛的新诗体。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按照按乐调繁简、句子长短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二、现代文阅读(11—14题,共14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座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喧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这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一九四一年一月
11.“老气横秋”一般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解释。(2分)
12.“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请你举出两个“向来诗文上”的例子,指明作者、出处,并结合本段内容加以分析。(6分)
13.抽烟本来是不良的嗜好,对此我们暂且不谈。就全文来看,作者多次写到抽烟有什么作用?(2分
14.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具体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文阅读(15—19题,共14分)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 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2分)
A.①因致礼焉,遂行 ②盍处一焉
B.①若非钓台耶 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呼舟子劳以酒
D.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2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他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2分)(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2分)
1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先 生 风 节 辉 映 千 古 予 夙 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二)古诗鉴赏(共6分)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 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
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三)默写(任选6题,每题1分,共6分)
(1)
,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2)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
,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5)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8)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9)夫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10)夫天地者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 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绍兴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B(B项均读yù A项“骠”读piào,其余读“piāo”;C项“骸”读hái,萁余读“hé”;D项“圄”读yǔ “揄”、“觎”读yú,“鬻’读yù)
2.A(B启动
C变本加厉
D金刚钻)
3.A(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C项指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D项“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类东西,或者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4.A(B项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改成“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或“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C项“马鞍山„„成为„„书庆活动。”搭配不当,主浯应是“马鞋山中国李白诗歌节”。D成分残缺,应在“网友”前加“被”字。)
5.C(A军:南唐至宋朝时的行政区划名称。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B随从,跟从。D果:成为事实,实现。)
6.A(A①②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B①表反问语气的语气副词 ②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副词
C①介词,凭借,用 ②介词,因为
D①指示代词,这么,那么 ②第三人称代词,它)7.B(例句:岁——名词活用作状语
A身——名词活用作动词
B西——名词活用作状语
C早、蕃——使动用法
D乐——意动用法)
8.C(C被动句
A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 B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 D倒装句中的定语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萧杀,是凄凉,是荒林,是萋草,羁旅愁思。
13.(2分)①文章开头以秋天黄昏抽烟的闲适与温暖引发作者的思绪,引出下文。②形象地表达作者感悟到的秋天的况味——静寂、温煦,有无穷的意味。
14.(4分)有秋林的古气磅礴,有秋叶的古色苍茏,有初秋的温和、纯熟,意味深长。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文阅读(15—19题,共14分)
15.(2分)D(视:比较)
16.(2分)D(A焉:兼词,向它/语气助词,无实义。B若:指示代词,这/人称代词,你。C以:①介词,“在„„的时候”;②介词,“拿”。D而: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
17.(2分)(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2分)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2)(2分)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19.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二)古诗鉴赏(共6分)
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
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第五篇: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201X年会议的第三年上学期,家长会演讲尊敬的家长:
早上好!首先,高三个部分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所有家长致以最高的敬意和真诚地感谢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行动!今天,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坐在一起。学校召开这个意愿,因为孩子已经进入的第三个年头已经被超过
3个月,为了向给父母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现状;了解学校的高考考试备考;加强通信链路之间学校和家长,从而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一起工作,帮助学生阶段高考进步,201X年的高考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关键时刻,学校和家庭在复习备考的孩子需要进一步培育人才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并努力使,拧成一股绳,和一起工作的孩子托盘到大学门圆孩子们的大学dream.To中为此,委托学校的家长会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和三级的教育和ideasParents关心孩子的教育做一些remarksInappropriate A级overall
1,目前的高中生,编成18个班,9个文科班,6个理科班,艺术类,体育类,学生总数1201X,72任课教师。其次,教师的选择,优化组合,形成高品质的游戏和熟练的教学team.Middle学校在学年开始之前,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陈团队精神选择最佳的优化组合原则目前的三年级师资队伍的形成。该小组是在教学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优异的成绩。有自己的优势,很容易形成一个团队,能团结一致,是能赢得这场战斗的集体。这年高中教学的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的善于团结同事教师的备课组长,把关定向的第三个年头科目的复习备考,是一个能够一起工作,同一个心,上下一心,和谐奋进再优秀的团队的成功。,升值的students.Third的超过3个月的准备教师认真做好教训教训,狠抓教学和研究,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显着提高学生的能力,一个大area.Our具体做法是:
(A)抓复习计划,注重实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正式的措施的报告,请ritiism.First的所有,我目前的三年级教学手段和理念,你的父母报告: 开幕之前,领先的备课充足的教学研究,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学科在第三学年的工作计划,以及评论的进展备考科目的组织级别小组。事实证明,有很强的务实,前瞻性和科学学科教学,随意性和从众心理的克服盲目性。(B)抓集体备课,专注于方法。集体备课,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的教学和研究的工具,同时也是教育和教学质量201X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近年来高魔III。目前的第三年相同,进一步加强各学科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精心设计的学习计划,更要突出的方法课本知识,重点突破的方法和试验基地,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错误的问题修正方法的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争取有尊严的教训都很好。(C)抓课堂教学中,注重效率。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阵地,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关必须是严格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问的问题,精讲多练,指导和督促教师实现巩固的知识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杜绝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被忽略了积极的实践和努力,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步都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抓月考每周测量,运动训练,重在落实。古人陆游曾告诉他的儿子,纸终觉浅知识的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不要质疑的能力和采取的先天能力的,并非所有的纸来,和更多磨练。为了达到 数百次,驾轻就熟 的状态,必须训练有素
201X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运动训练教学和学习方面的知识和记忆测试使用的主要手段,学生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和采取任何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重视。为此,水平要求备课组精选精练,举行月考周测,每月月考,分析试验后,周复一周测量学生更多的练习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多实践滥用,乱,抓准重点,考点,热,容易出错点,易混点, 教师主题下题海,学生训练上岸 的训练是必要的检查操作所必需的完整的整批变化,标志是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实现真正落入白天,方法(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做题,候选方法),学科教学下跌精致的办公室。
如果你喜欢201X届高三上学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