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前景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前景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实际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健康水平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中国国内游市场将持续强劲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旅游投资逆势上扬,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远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
(五)互联网+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小众的专项旅游需求通过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汇聚成“蓝海”,以蚂蜂窝、穷游网为代表的反向定制、以辛巴达、六人游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定制、以途牛为代表的大众定制都渐成市场宠儿,以途家、小猪短租、易到、滴滴、优步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搭建了一个供需直面交易的高效市场,全国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将得以显著消除。
二、不利因素
(一)休假制度缺陷
目前,国内休假制度根本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只有科学调配,错开高峰、避开人流,才能保证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适度。由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人们旅游主要靠公共假期,加剧了出行拥堵和景区拥挤。
(二)旅游管理不到位
国家旅游局一再强调的“不合理低价、强迫消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日游”不履约、个别景区高额回扣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景区流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机制、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旅游综合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涉及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投诉、轻处罚现象。同时,对于涉及跨部门、跨行业问题,存在协调联动不够积极主动、整治工作不够及时有效等问题。
(三)旅行社恶性竞争 目前,96%的国内游、65%的出境游都是散客自助游。散客时代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上在线旅游企业的竞争压力,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去年以来,几起“恶导游”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价格战表面看来是给了游客实惠,而实际上,不管对旅行社、导游还是游客,背后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在低价旅游团中,游客往往被“层层转卖”。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地接社为了招揽游客形成恶性削价竞争,以低价从组团社手中“买”团,然后再将整个行程“卖”给导游,甚至将行程分段“卖”给不同的导游。导游“买”团后自然承担很大压力,只能通过让游客大量购物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
旅游总收入预测
2016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1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86%,2022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0.37万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旅游总收入预测
1210864202018E2019E2020E2021E6.177.029.178.0110.372022E中国旅游总收入(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016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我们预计,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2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80%,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9.16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10864202018E2019E2020E5.276.966.059.168.042021E2022E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旅游人数预测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我们预计,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54.8亿人次,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13%,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80.6亿人次。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预测
1008054.860402002018E2019E2020E2021E60.667.273.580.62022E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旅游+”战略
国家旅游局研究部署实施“旅游+”战略,通过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重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能不断拓展丰富,融入各种文化创意,“+”的速度越快,“+”的内容越多,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就能够越快。
(二)“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的建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交流就会越来越方便,更低的交通成本与更多的文化交流,必定能吸引更多境外游客,给国内旅游业带来更多的人流量,有利于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景区总营业收入。
(三)“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
现在人们更热衷于自驾游或是自由行,借助“互联网+”,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在网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从酒店,出行方式到行程的规划,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在网上安排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线旅游交易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激活更多的旅游投资与消费热点领域,给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旅游人均消费水平。
大数据的发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客源、开发客源、锁定客源。了解和关注游客需求,最大程度开发和满足游客的潜在需求,重视游客的感受,增加和延长价值链,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增加游客对景区的粘度。
(四)IP元素爆发赋予景区新亮点 传统的IP即为“知识产权”,而在旅游景区中的IP则是可以形成品牌形象的特色元素。目前已有多个景区开展了IP建设,通过景区IP的引入,丰富了景区的内涵,延伸了景区的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一)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景区门票乱涨价现象严重
门票车票保险捆绑销售,学生票只在暑假销售,全价票40元半价票变30元,几个景点打包销售等现象多有发生。在景区的营业收入中,门票收入占了很重的比例,多数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比超过40%,其中最高的超过80%,目前国内景区还无法摆脱“门票经济”的盈利模式,然而国外一些著名景点却通常不要门票,或将门票定价很低,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如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日本自然景观不收门票,文化景点收费很低;法国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基本在10欧元以下。与国外相比,国内景点票价过高的门票会降低游客在国内旅游的热情,降低国内旅游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而且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有可能就会忽视旅游服务质量,不注重第三产业链的延伸和挖掘,让游客找不到其他满意的旅游消费。
(二)出境旅游对国内旅游的冲击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人们走出国门到世界其他地方旅游也越来越方便。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客源输出国之一,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051万人次,同比增长7.0%;国际旅游支出达1152.9亿美元,同比增长5%。这就对国内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走了相当多一部分的人流量。要提高国内景区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与多样化。降低门票的票价,吸引更多的人流量,以“旅游+”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开拓更多的收入增长点,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全域旅游或使旅游景区边缘化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并于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面提出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开创中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原来景区是旅游目的地发展当中的核心,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当中,它可能会逐渐地被边缘化。全域旅游能缓解旅游旺季时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旅游人数过多之间的矛盾,给景区带来正面的效应,但同时也对景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区必须解决产品单
一、景区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特色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预测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将达到1,48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07%,2022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将达到2,180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预测
2,5002,0001,5001,00050002018E2019E2020E1,4851,6571,8231,9922,1802021E2022E中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二篇: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
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第一年,2010年我国旅游业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新增旅游就业人数50万人。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第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最后一年。综合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有望全面恢复,出境旅游将继续平稳发展。全年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旅游人数21.5亿人次,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增长13%;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增长5%,其中过夜旅游人数5450万人次,增长7%,旅游外汇收入430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5100万人次,增长7%。
邵琪伟说,今年要以区域带动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海南、广西、云南等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福建、天津、成渝、武汉和长株潭等地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先行先试部署;河南、江苏、浙江、山东等有条件地区要加快旅游业改革步伐。国家旅游局将选择若干重点省份和重点城市,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各地要积极推进旅游业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制度创新。
据悉,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是构建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发展,推进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消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促进形成全国旅游大市场。各地将着力推动一批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兼并、重组,大力扶持民营旅游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工作方案和A级景区五年实现交通基本畅通、标识基本完善、厕所基本达标、停车场基本满足要求的工作方案,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邵琪伟说,今年我国将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编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促进大众旅游休闲消费。有条件城市将制定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旅游规划。国家旅游局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推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城镇等示范产品。
第三篇: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旅游投资逆势上扬,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远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
(五)互联网+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小众的专项旅游需求通过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汇聚成“蓝海”,以蚂蜂窝、穷游网为代表的反向定制、以辛巴达、六人游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定制、以途牛为代表的大众定制都渐成市场宠儿,以途家、小猪短租、易到、滴滴、优步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搭建了一个供需直面交易的高效市场,全国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将得以显著消除。
二、不利因素
(一)休假制度缺陷
目前,国内休假制度根本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只有科学调配,错开高峰、避开人流,才能保证休假和出行的基本舒适度。由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人们旅游主要靠公共假期,加剧了出行拥堵和景区拥挤。
(二)旅游管理不到位
国家旅游局一再强调的“不合理低价、强迫消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日游”不履约、个别景区高额回扣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景区流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各级各部门不断完善机制、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旅游综合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涉及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投诉、轻处罚现象。同时,对于涉及跨部门、跨行业问题,存在协调联动不够积极主动、整治工作不够及时有效等问题。
(三)旅行社恶性竞争 目前,96%的国内游、65%的出境游都是散客自助游。散客时代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上在线旅游企业的竞争压力,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2016年以来,几起“恶导游”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价格战表面看来是给了游客实惠,而实际上,不管对旅行社、导游还是游客,背后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在低价旅游团中,游客往往被“层层转卖”。在热门旅游目的地,地接社为了招揽游客形成恶性削价竞争,以低价从组团社手中“买”团,然后再将整个行程“卖”给导游,甚至将行程分段“卖”给不同的导游。导游“买”团后自然承担很大压力,只能通过让游客大量购物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
旅游总收入预测
2016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1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86%,2022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0.37万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旅游总收入预测
1210864202018E2019E2020E2021E6.177.029.178.0110.372022E旅游总收入(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016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我们预计,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2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80%,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9.16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10864202018E2019E2020E5.276.966.059.168.042021E2022E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旅游人数预测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我们预计,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54.8亿人次,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13%,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80.6亿人次。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预测
1008054.860402002018E2019E2020E2021E60.667.273.580.62022E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国内旅游增长较快,国际旅游逐步恢复。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多样化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4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9%。2011年,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全年实现增加值6258亿元。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滨海旅游的定义、范围、兴起过程、特点等,接着分析了世界及中国滨海旅游产业的现状,并总结了国外滨海旅游业发展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然后具体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主要滨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最后科学预测了滨海旅游业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滨海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五篇:2013-2017年中国化肥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3-2017年中国化肥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客服 QQ】1442702289 1501519512【电话订购】010-62665210 62664210 【传真订购】010-62664210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中国化肥行业竞争背景分析1
第一节政策背景1
一、宏观政策背景1
二、财政货币政策背景3
三、产业政策背景4
四、政策变更对化肥行业影响分析6
第二节经济背景10
一、经济发展状况10
二、收入增长情况13
三、固定资产投资15
四、存贷款利率变化16
五、人民币汇率变化18
六、殴债危机对化肥行业影响分析21
第三节社会背景24
一、人口社会背景24
二、社会年龄结构26
三、社会学历结构29
四、收入差距结构31
五、其他社会因素32
六、社会背景对化肥行业影响分析34
第四节技术背景38
一、技术研发现状38
二、新技术应用41
三、技术发展趋势43
四、技术创新对化肥行业影响分析44
第二章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48
第一节市场发展阶段48
第二节市场竞争结构49
第三节市场供需格局50
一、2011-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供给分析50
三、2011-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供需平衡分析55
第四节市场发展趋势57
第五节未来市场预测58
一、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的供给预测58
二、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的需求预测61
第三章化肥行业的进出口分析65
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的进出口格局分析65
一、进口格局65
二、出口格局67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的进出口数据统计
一、进口数据69
二、出口数据71
第三节进出口因素分析73
一、殴债危机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主要影响因素73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影响分析75
三、行业高端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76
四、营销模式对产品进出口影响分析78
第四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的进口预测82
第五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的出口预测83
第四章2011-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重点数据解析85
第一节化肥行业规模情况分析85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85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87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88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90
第二节化肥行业综合能力分析及预测94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94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97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99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100
第五章化肥行业的区域格局分析104
第一节华北104
第二节东北105
第三节华东106
第四节华中107
第五节华南108
第六节西南109
第七节西北110
第六章化肥行业市场竞争分析112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112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12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14 69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19
五、客户议价能力120 第二节中国化肥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2
3一、生产要素12
3二、需求条件12
4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26
四、行业结构与竞争状态129
五、政府的作用131 第三节行业集中度分析133第四节行业竞争趋势134第五节行业竞争策略135 第七章化肥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37第一节重点企业一137
一、企业概况137
二、运营现状139
三、swot分析140
四、发展策略1
42五、前景预测第二节重点企业二
一、企业概况
二、运营现状145148 148 150
三、swot分析1
53四、发展策略15
5五、前景预测156 第三节重点企业三159
一、企业概况159
二、运营现状160
三、swot分析16
2四、发展策略16
5五、前景预测167 第四节重点企业四169
一、企业概况169
二、运营现状17
1三、swot分析17
2四、发展策略17
4五、前景预测177 第五节重点企业五180
一、企业概况180
二、运营现状18
2三、swot分析18
5四、发展策略187
五、前景预测188
第一节投资环境192第二节投资机遇193第三节投资风险19
4一、市场竞争风险19
4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97
三、技术风险分析199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200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202 第四节投资前景206 第九章化肥行业品牌经营分析及策略208第一节化肥行业市场品牌SWOT分析208
一、优势分析208
二、劣势分析210
三、机会分析21
3四、威胁分析215第二节化肥行业的品牌风险分析217
一、品牌定位风险217
二、品牌竞争风险
三、品牌文化风险
四、品牌信任风险
五、品牌资源风险219 220 222 22
5六、品牌同质风险227第三节化肥行业市场品牌建设及策略建议229
一、品牌推广策略建议229
二、品牌内涵策略建议2
31三、品牌文化策略建议2
32四、品牌外延策略建议23
4五、品牌风险规避建议237 第十章化肥行业前景分析及对策241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2
41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
41二、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2
43三、行业整体规划解读244第二节行业发展对策247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47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248
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250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