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4 14: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连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吴少焕

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九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对特殊学校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智力残疾学生生存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摆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智力残疾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智力残疾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他们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自主意识、健全人格、自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是自立于社会,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特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校主要起以下作用:一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它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偏常心理,消除情绪困扰,适应环境。三是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在辅导活动中,要全面了解学生,聆听倾诉,真诚接纳,正确引导,主动参与,耐心疏导,循序转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智力残疾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里,残疾人健全人格的个性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智力残疾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以促进智力残疾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调控,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并且,客观的价值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消极地辅导转化,而是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能动地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特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智力残疾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提高智力残疾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驱动智力残疾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动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智力残疾学生潜能的条件

智力残疾学生由于智力障碍而使其潜在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特校教育则主要是对智力残疾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生存能力给予开发,教师通过施加某种心理影响,激活智力残疾学生个体内所具备的潜在的能力因素,进而使其潜能得以形成并有所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生发出智慧、情感、生存的精神需要和欲望,以致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特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智力残疾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等。智力残疾人士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表明,有些智力残疾人士虽然年龄步入成人行列,但是走向社会后,并不具备在社会和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心理和行为不适应社会,以至不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负担,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不健全。可见培养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实现其社会化,并顺利步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看,智力残疾学生在特校学习阶段是其品德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其心理复杂而多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实践证明,智力残疾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要使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单靠德育发挥作用是不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在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解决智力残疾学生成长中出现的身心问题,容易被学生欢迎和接受。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智力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智力残疾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特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篇: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关爱教育研究

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关爱教育研究

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周燕(565100)

摘要: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关爱教育

心理操练

挫折教育

特殊教育

研究

一、引言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

二、智力障碍概念描述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导致智力低下患儿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个月的感染影响最大;再者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

三、智力障碍学生主要特征

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上因成因不同导致身体发育差异性大,身体素质差,身体机能差,身体形态明显带有痴呆特征,体现在: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

四、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智力障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智力障碍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力障碍人士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智力障碍人士家庭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如:王某,女,34岁,脑瘫,伴有癫痫。一家三口人住几十平米的平房。父母退休在家,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一月700多的退休金加残疾补助。有的家里是“两残一体”,即一家有两个残疾人,全家靠吃低保和残疾补助生活。如街道的张大爷一家,70多岁的张大爷看起来显得格外的苍老,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智力障碍患者,脾气还特别的暴躁,家里有陌生人来就会大吼大叫,平时只可以帮忙往楼下扔扔垃圾。小儿子由于常年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现在患有轻度抑郁症,快30多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工作,至于以后建立家庭就更加困难,现在就在家里帮张大爷照顾智力障碍的哥哥和一位70多岁了的植物人妈妈。像类似这样的我们在调查中碰到的不只是一两家。

2、家长过分溺爱,观念落后。

我们家长对孩子过于的爱,把他们牢牢地保护了起来。家长怕孩子被送出去后“受罪”,感情的不能割舍,造成了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无法走出家门,没有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如:街道的一位43岁的女性,因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每天在床上度过,开始母亲还锻炼她拿勺吃饭,拿杯子喝水等等的,但时间长了,母亲看到孩子动作的艰难和吃饭时那着急的表情,慈爱的母亲心里就不忍了,最后干脆给女儿喂,时间长了,女儿长大了,身体的发育渐渐成熟,骨骼的发育也已定型。现在她的手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可以说是四肢无力,如今的她两手连一个手绢都拿不起来了,吃饭、喝水完全靠妈妈一勺一勺地喂养她。就是在广大的智力障碍家庭里存在着过度的爱,才使许许多多的智力障碍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完全失去了最基本的行为动作。

3、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

学校教育内容普通化,没有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创造地改革教材,有80%的培智学校自理教育,肌肉训练和感觉综合课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学校对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松散,有的更是将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集中起来看管,随班就读则成了“随班就坐”、“随班就混”。

4、专业教师的缺乏。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性人才贫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很多是普通院校毕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刚刚启动,教师专业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面临的困难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国大陆现有智力障碍儿童约5136.6万人,0-14岁儿童少年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农村为1.46‰,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不足0.33‰。由此可见,我国13亿人口,有多少智力障碍儿童少年没有接受过教育。

我国现在总体的智力障碍教育面临以下困难,智力障碍人群基数大、经济落后、专业教师的缺乏严重、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造成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环境。

·

五、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关爱层面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学校智力障碍学生是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他们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些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踌躇不前。这时学校教师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

(二)家庭关爱层面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诸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现实的、巨大的。家庭关系、家长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殊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因为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残疾,这给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正常人交往时往往难以融洽地沟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温暖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在这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安全感和温暖感,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相对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父母不能理性的面对孩子的特殊性,对孩子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会导致社会生活技能低下,若是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常常采取惩罚、威胁、冷漠、拒绝等养育方式对待孩子,一方面会使得孩子变得胆怯懦弱,不敢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情绪得不到适当宣泄,容易造成压抑和焦虑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从自己父母的严厉惩罚方式中通过模仿学习,形成对人苛刻的性格,或者学会攻击他人,进而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使其人际交往等社会障碍问题增加。

父母和子女间有着特殊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引起子女强烈的反应,从而对子女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的水平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处的情境更多,因此在智力障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现、矫正和效果巩固上,家长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若他们自身有一定不良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则不能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智力障碍儿童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其家长不健康心理的症状表现,从而造成儿童自身的行为问题,若家长心理应激不当,比如将其子女当作“出气桶”,或将生活的所有问题归罪于受他们拖累等等,都会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促成他们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也会习得父母不良的应付方式,进而在某些情境下构成自身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来自个人与家庭、终身照顾和保护子女方面。这些压力会影响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如,家长因生育了智力障碍的子女而在家族中抬不起头,从而不愿意带智力障碍子女走亲访友,就可能会造成其子女的社交障碍。或家长害怕自己孩子由于智力障碍而无法自理,从而样样顺从、事事包办,就可能造成其子女社会适应不良,不能有效的独立。

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的焦虑增加,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三)社会关爱层面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教育发展趋势,也将对正在发展中的我国智力障碍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尽管我国的智力障碍教育发展得较晚。许多先进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成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但面对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潮,传统的智力障碍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其内在的缺憾与不足,这样才能奋起直迫,迎头赶上。智力障碍教育工作者也需重塑其教育工作的信念,找回迷失的自我,才能做到愿任,敢任、能任和胜任智力障碍教育工作.以愉快的心去迎接孩子并悦纳自我。希望在人们的关注下,智力障碍教育能够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智力障碍人士能得到教育的机会,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

六、结论与讨论

(一)讨论

针对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的巨大差异,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应是弹性的、多元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策略也有多元化的选择。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并非普通儿童学习的“慢镜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均应有所考虑。一是受教育的环境讨论,普通教室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学校即培智学校、特殊班以及送教上门。二是教育上和医学上的讨论,目前令家长困惑的是,到底是去医院给儿童开药来矫正注意力障碍,还是去有关教育机构进行训练?医生和教育专家对此持有不同立场。医生们认为,注意力症状是大脑功能的缺陷引起的,必须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能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从而缓解注意力障碍,治疗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药又称心理刺激类药物,因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增进或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或“警觉”能力。如果正常儿童服用了这类药物也会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唤醒程度。

(二)结论

不管家长选择医学还是选择教育的矫正,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注意力障碍特别严重的儿童可以考虑药物,连三分钟都集中不了,或者你在他眼前督促他都走神,用药是必要的选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障碍不太严重,则可以选择教育的矫正。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遵守先心理教育矫正的方法,后医学治疗的原则。也就是说,先选择教育矫正,如果效果不好,再选择医学治疗。而且别忘记,医学治疗的同时也必须进行心理教育的矫正,特别重视关爱教育。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是很好的措施方法:

1、必须做到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2、做到宽严有度;

3、做到让他接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培养他们自理能力为重点;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爱教育,特殊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45-46

[2]李其维,金瑜,简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PASS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4):32-33 [3]阳晓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8 [4]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II)[J].中国特殊教育.2007(08):19-22 [5]王顺妹.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正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27):35 [6] 汪海萍.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中国特殊教育,2006(05)18-19

[7]苏雪云,张福娟.品行障碍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02):11-13 [8]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2-28

[9]王淑玉,王岩,李占军,高青.认知行为训练治疗儿童注意障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02):18-20 [10]任文芳.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0(08):22-23

第三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摘 要】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因小事而自伤、伤人,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各种类型的案例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媒体,让人惊诧之余陷入痛楚的沉思。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如此偏执行为?答案只有一个,心里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上学期有个学生性格特别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满嘴的粗口;差不多天天都有同学投诉,教育了多次也没有改变,只好请家长帮忙了。结果请家长来的那天,人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是那个学生的家长拉着儿子来认错。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有一部分都是受家长的影响。此外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班有个学生有事无事都经常不来上学,我觉得好奇怪。经我家访调查才发现:原来他是家中的“小太阳”。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疼得厉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觉得对他有所歉疚,所以也很宠他。结果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主要父母稍有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来上学。如果家长是骂了或打了他,他就会成天不在家躲起来,令家长很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谈心、教育,又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才慢慢有所改变。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宽容、平等、愉快、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要发挥学校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不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长的心里科学教育知识。三是重视社会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形成尊重、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到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浅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一年级李美璇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在自己一年来教学实践的观察研究中,我发现了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 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次的C证培训指导是我收获匪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心理健康对知识教育的影响重大,我们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线,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则达到32%。虽然这个调查显示的是二十世纪我国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也反映出我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步伐的缓慢。现在的学生将是未来建设我们祖国的顶梁柱,难道还有谁能说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吗?

再看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多份调查和中小学的自我报告表明,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高中生约为19%。当前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我所教的初一年级的一位男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整天懒散,心不在焉,甚至破坏课堂的纪律。于是,我放下老师的身段,与这位学生像朋友一样聊天,我鼓励他要自信自强,并说明老师从来没有小看他,而且很希望他能争气。学习方面,平时给他在学习上定一点小目标,希望他能达到。我诚恳得像朋友一样的态度,令这位学生发觉到自己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受到老师的重视,从此他变得非常的乖巧,并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中的事务,成绩更是有明显的进步。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重要,只要迈出一小步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抓住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利时机,切实地做好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在一年的教学当中,总结出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我班现在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最近沉迷于玩电脑游戏,不交作业,上课没精打采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不开心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会拿自己的身体自残来进行发泄,那么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际关系焦虑症的表现。

⑵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但是往往这些问题是家长们忽略的问题,却对学生造成很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据我调查,我班上有拍拖现象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父母离异,他们觉得家里根本给不了温暖她们,心灵上是孤单的。但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拍拖,但没有认真思考过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⑶学习竞争带来的无形压力。即使我们在唱响素质教育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实行应试教育。没办法,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成绩更好的考核手段。或许应试教育实在根深蒂固吧,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虽然我们老师一直在鼓励学生大胆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试的时候标准答案大多数还是只有一个。结果确实被我们每个人看得太重了:从6岁开始弹古筝,本来水平已经很高的,这位同学不但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术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当中失败了,这位同学感觉得相当的失落,结果成绩急速下降,甚至对于古筝采取放弃的态度。成绩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讲究科学方法去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

(2)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帮助他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人格。

(3)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另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这样,他们也具备一些能够解决他们常见的心理小问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教师还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能力。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一颗健康的心灵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事半功倍。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学生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才不同的内涵。现代社会与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开展,这不但是社会的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五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应该如朝阳一般充满活力与生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导致他们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末成年人有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性问题上

对学习没有兴趣,讨厌学习。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更加严重者则不听课,破坏课堂纪律,甚至出现逃学、弃学和离家出走。学生经常对老师或家长撒谎,他们恐吓,勒索别人。或者参加不良组织,经常抽烟、喝酒,甚至偷窃。

二、一般适应性问题上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并且由于身心还没有发展成熟,出现自负、嫉妒、逆反等心理。这些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总是沉默寡言,敏感多疑,紧张抑郁,不爱说话。他们有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

手淫等。

三、学习问题上

学生学习没有计划,意识不稳定,遇到困难时,缺乏自己动脑思考,动手解决的能力。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用时不合理,听课不得法,复习无技巧,用脑不科学。有些学生学习动机过强,过度好胜,而有些学生则动机不足,厌学。部分学生学习过度疲劳,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导致考试焦虑,学习成绩不良。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学校教育关心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我们的中小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保障学校的正常动作,保证家庭的幸福安康

因为我们的人的心理状态有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和不健康状态。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平衡状态或者不健康状态下,可能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扰乱社会的安定秩序,或是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动作,使我们的家庭失去幸福。如有些未成年人从开始的抽烟喝酒起,到偷窃,再到杀人放火。这种人往往是品德不良的人。由于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得到老师或

者家长的及时帮助,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深渊。如果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使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心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次,要消除青少年一些非道德行为,如抽烟,喝酒,对家长或老师撒谎,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相反,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往往最易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敏感的阶段。个体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经历着重大的变化,他们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

社会地位之间往往发生矛盾。如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青少年在各方面表现出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这些矛盾使他们容易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但又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指导来摆脱困境。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气质和性格特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协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所处的环境,学习与人交际的技巧,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协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协助学生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促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业的提高;同时协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的理念,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人生观、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失业、个人前途的不确定等因素的增多,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许多不良的消极作用。如家庭气氛紧张压抑,父母态度恶劣粗暴,经常因为小事争吵而且拿孩子出气,或者父母离婚,使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数缺乏礼貌,性格粗野固执,智力发展受到压抑,使青少年容易产生烦恼、郁闷、焦虑的心境,从而产生许多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把孩子从生活的阴影中带出来,给他们阳光和温暖,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

打开他们的心锁,教育学生首先应该客观认识自己的情意特点,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风浪。其次,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在逆境中磨砺坚强意志。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自己能做的事不推诿,学会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评价,学会接受批评和失败等等。我的部分家境如此的学生,经过的我教育下,都在逆境中学习并且快乐地成长。

总之,青少年我们的希望,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一个为人师者应尽的责任。当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行为屡禁不止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下载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残疾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龙珠中学 袁内军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存在于人......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在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认......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 引自国家教委教基(1994)21号文 本纲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规定,针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和教育上......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渡头中学 谢海荣手机:*** 邮箱:xhr152@163.com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才引进的一个概念,中国教育部颁......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对此多有报道。近几年来,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个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回想很久以前,心理健康教育似乎很陌生,离......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考试序号:79王文龙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深切感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