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M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而计算的准确性是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关键时期,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每次测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点带面,马虎大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看到一个自己知道的知识点就以为看懂了全题,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26”写成“62”,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认真读题”,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例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容易出现类推错误。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做过习题迷惑,一看做过,也不仔细看了,不去分辨符号,小数点是不是不一样,结果出现了错误。
5、虚荣心作怪。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为了追求快,第一个算完,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出现了计算不准确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我从事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了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并且建立每名学生计算英雄榜,每次计算全对的就发一朵小红花,每月评比一次,期末表奖计算英雄。计算的难度渐进性的提高,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强化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方法,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有的学生在计算25×(4+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25×(4+8)=25×4+8=100+8=108这样的错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对于计算结果有个粗略印象。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19×4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
4、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类试题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建立错题本。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同时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把错过的题记录下来,没事的时候自己看看,加深印象。
7、专心校对、积极验算。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8、家庭配合教育对策,针对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关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学习应用题、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利用合理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第三篇: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阶段性总结)
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在小学,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数学计算应该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年级数学组确立的《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研究》的小课题,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提出问题
近几年,我对每次的测试卷进行分析,在计算这个大题里,分数占总分的40%,翻看了学生考的数学试卷,有80%的同学在本大题不能拿到满分。在所有失分的题目中,由于计算而失分的题在总的失分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知识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
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培养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的重要的手段,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二、分析原因
1、思维定势。《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如,或是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2、感知粗略。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调
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比如,把十看成÷,把109看成169等等。
3、记忆错漏。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情绪不稳。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比如:4×25÷4×25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产生了4×25÷4×25=1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5、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对计算教学有所忽略,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见到计算就头疼的现象。
三、制定改进计划措施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又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3.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
先,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4.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实践
为了确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1.认真审题。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3.积极验算。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
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5.规范书写。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五、理论总结
通过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措施,在教学中,实践得出:要想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
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丰富练习形式,切实加强口算的训练。
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二、透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经过本月较为系统的计算训练,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解题时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二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三算,认真动笔计算;四演算的习惯,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计算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我意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书写、检验习惯外,我还要做到计算天天练,并且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一阶段,我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研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发现情境中的信息并能自主地提出数学有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准确性
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准确性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数学成绩,而农村的孩子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在去年的一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妈妈背了27千克的小麦去集市卖,每千克小麦卖1.50元,求妈妈共卖了多少元?有个孩子的答案是:27×1.5=3.05(元)答:妈妈共卖了3.05元。我课后找来孩子一问,他不好意思脸红的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小心忘了进位,把小数点也点错了,以后我认真点。”于是,我告诉他:“看来你的确太粗心了,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点。”可是,我发现在以后的应用题中班里的孩子大多数都能正确的列出算式,但计算过程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出错,导致整题就是做不全对。到底孩子们是怎么了,难道大家都粗心吗?不,这可并不是粗心造成,而他们的计算能力在下降。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现象,我于是开始上网查资料,向前辈们请教学习。结合新课程标准,通过半年的实践,我班孩子计算明显有所提高,现我把提高孩子们计算能力的几点方法浅谈如下:
一、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我班的孩子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如题目中是25,在抄下来就变成15或着26;列竖式时数位不对齐,学了小数乘法,在做小数加减法时,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将末尾对齐;计算过程中经常不打草稿直接计算;做加减法时易忘进位、退位导致整个题出错。因而,我就从审题、书写、检验三个方面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尽量让孩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审题方面:我严格要求孩子应做到,先看整个算式中有那些特殊的数字和符号,再想用什么定律、法则来计算和是否有简便计算,然后再抄题计算,计算的同时要求孩子们一要对抄题是否抄对,二对竖式的位数是否对齐,三对计算时是否做到进、退位,四对得数是否抄错和抄写好在横式上,这样孩子们在计算时就有了一定的保证。在书写方面:由于我班孩子字迹比较潦乱,通常写的7像1、0像6,于是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小字本进行练习0至9的书写,并且要求孩子们在做计算题时,统一要求靠左用蓝黑墨水钢笔书写,并且每一横排只能抄一个数字。这样来孩子们做的题就不会出现数字太挤,导致抄题出现错误。并且即使本题做错,右边也还有空间改错,既美观,又节约本子。在检验方面:要求孩子们除了做规定的验算题外,其余的也要求他们及时检验,纠正错误,养成一步一回头的检验习惯,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只要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也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二、坚持口算训练,为计算打牢基础
口算虽然简单,但它也是提高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要想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提高,必须重视口算训练,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而,我要求孩子们每天除回家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一页口算题单外,还要求他们在课前预备的2分钟内进行10道口算练习。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孩子们的口算能力到底如何?我会精心设计一定数量射击多种口算的练习题在每周进行一次定时检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做到,每一个孩子的口算能力才能提高,以后的计算能力才会同时提高。因而,口算训练是提高孩子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加强估算意识的提高
估算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感,也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深入理解运算。新课标中把估算列入计算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在平常的计算教学中,要求孩子们在计算前面进行估算,便于预知计算结果,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以前,我班的孩子常常因为忽略了估算方法,经常会出现一些计算的失误。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我就尝试着让他们进行估算。在训练中,有孩子计算粗心,忘了把竖式计算:1505÷5 =31中间的0写掉。我就引导孩子把 1505÷5可先估算,把1505看作1500,1500÷5=300,1505比1500大一点儿,商也应比300大一点儿,而31明显比300小,显然结果就不正确。因而,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知道结果是否基本正确,避免那些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如:22×8可先估算把22看作20,20×8=160,因为22比20大,可知22×8的积接近160,又比160大,个位2×8=16,结果个位上一定是6,若不是6,那肯定是算错,这样又起到检验的作用。因而,估算也是提高孩子们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方面。
四、灵活运用简便、技巧 我班的孩子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做,但是遇到能简便计算就简便的情况下,孩子们要么没有简便的也要去简便,要么该用简便计算的又没想到用简便方法。如:142-37+63,孩子就先算37+63=100,再用142-100=42。采用简便的方法对这道题来说就错,实际上就是加、减同级运算,只需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就得出结果168。因而,我告诉孩子们在做计算题前,看是否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像看见25就想4,看见125就想8;两数相加、减或相乘,能凑整
十、整百、整千;数字中是否有相同数,是否符合哪个定律形式等,这些特征正是孩子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如果孩子们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的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孩子能准确、快速而灵活的计算。只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简便计算的练习,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孩子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孩子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五、坚持定时、定量、长期训练
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高效的计算能力形成方式一定是靠定时、定量和长期性的训练。因此,我要求班里的孩子每天坚持30道口算练习,由父母在家里定时5分钟完成;再次要求孩子们每天中午在规定时间内练习5道计算题,这里老师可设计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包括简便)、方程、列式计算、图形计算等形势多样习题,避免计算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然后在每周进行一次专项计算大比武,评选出计算能手粘贴在明星栏里。这样来既检测了孩子平时是否认真练习,又能通过检测很快掌握本班孩子的计算能力,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只要这样长期、定时、定量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孩子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六、设立专门的错题本
在数学教学中,错题本的使用是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改错应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在每周的检测中,将孩子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辨析,并记录在专门的错题本上。订正完后,过一段时间,又将这些错题做成题单让孩子们改错,并让他们指出错误的原因加以纠正。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练习中遇到同样类型的题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帮助他们克服了计算中的困扰,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繁杂的教学过程,要想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要有耐心,有计划。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求密度,在形式、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虽然计算是单
一、枯燥的,但计算能力是每个孩子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长期、认真、细致的计算会让孩子们拥有细致、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数感。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班的同学离计算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他们也会因为计算能力的提高而更加喜欢上数学这门严谨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