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新人教版_221
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
学习描写景物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将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能多角度描写景物。
讲授法、练习法。
多媒体。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可为什么让大家失望的荷塘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二、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选段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3.选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体现荷塘的美? 【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动静结合。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由上到下。
三、文题展示 小试牛刀
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
现。把这些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四、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时,我自己讲得较多,有些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指导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充分,“评”还没有落到实处。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个别学生还游离于课堂之外,不知道怎样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我该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一)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1、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问答探讨法、交流合作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写作导引
2.片段写作
一、导语
什么是景物描写?
1、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景物叙述)
2、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想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景物描写)
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二、畅谈自然之景
1、展示一张景物图片,让学生进行描写。
2、请同学展示作品。
3、学生归纳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描写景物技法
(一)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 五觉法
• [解说]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 [示例]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坐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注意几点
1、正面侧面结合描写景物。
如《三峡》中多处运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如用“两岸连山”的正面描写,“略无缺出”的侧面描写来写山的连绵不绝。用“隐天蔽日”正面写山高,而接着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描写足见山高之甚。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了山的“连”、“高”特点的鲜明。
2、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 空间顺序——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 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
•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点与面的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4、写景还要注意融人情感。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人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如《雨的四季》中,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流进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行走在风雨中》
5、运用一定的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
如“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就像朦胧的月光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刘白羽)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朦胧,轻柔,海的寂静。
四、写作实践
(一)扩写景物片段练习
1、填充扩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 的叶子上。
2、请同学展示作品。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3、学生归纳总结学到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墨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1、请同学展示作品。
2、小结: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以及美丽的校园,只要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就会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
第三篇: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
(一)一、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1)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进、记()、()同、相()、()节、加()、()远、()花(2)比比组词:、依()并()精()抽()扬()婆()房()衣()拼()情()邮()杨()菠()坊()(3)我会填:
五()缤纷、舒()()服、()惊()色、()呼()唤、垂()丧()前置学习提纲
(二)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1)《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结合注释解词)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结合注释解词)。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遥”字你体会到什么?“少一人”少的是谁?。(3)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1)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2)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4)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1)读课文第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修辞手法,你是从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3)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1)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边读边记)
前置学习提纲
(三)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一)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设计说明:完全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课时: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
(二)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1)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2)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2、4段。
(3)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5)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6)背诵课文,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风筝》
(1)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2)心理描写: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3)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4)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5)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6)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
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第四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指导:第四单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指导:第四单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题解
1.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笔记。景物可选教材中提供的,也可以写自
己感兴趣的。
2.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绘,只有把握了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范文
秋晨
深绿的树木小草渐渐地枯萎了,争相开放的鲜花大多也凋谢了,放开喉咙歌唱的鸟儿不见了踪影,太阳公公那红彤彤的脸也增添了几分金黄。原来是秋天来了,秋姑娘使它们改变了。
早上,走在上学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杨树和树下的小草有的是淡绿色,有的是橘黄色,有的是金黄色,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还在生长着。金黄色的杨树排在马路两旁,排得很远很远,中间是柏油马路和蓝得透明的天空。
在秋天早上的校园中,已看不见昔日里争相开放的花朵,闻不到花儿的芳香了。夏天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景已经不复存在了。惟一盛开的便是那象征秋天的金菊,好像秋天所有的花儿都不屑展示自己娇美的身姿,只有金菊是秋天忠实的追随者。
早读的时候也已听不见百鸟争鸣那繁杂的声音了,就连夏天最烦人的知了也失去了踪影。往日一切给我们朗朗读书声伴奏的声音也好像消失了,但是这也使校园呈现出一片安静和谐,让我们头脑清醒。
做早操时,以前那红彤彤的太阳,在现在看来多了几分金黄,少了几分深红,也许是太阳公公知道天气冷了,多穿了件金黄的衬衣,看起来那么慈祥。好像也在提醒我们要多加几件秋服了。
从古至今许多的诗文中,有描写春之绿的,冬之白的,但我却像那金菊一样喜爱这金黄的秋天。
秋晨
那一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已从那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绿的树木,也换了金黄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知道吗?这景象告诉了我们秋天已来临了。
每当秋天匆匆赶来的时候,那河边、路旁到处掉落嫣红的枫叶和一些枯落的树叶,它们多不想这样呀,就像人们不想变老一样,可是那又能怎样呢?俗话说得好,岁月不留人,那么就等待下一次的花季吧。
天空中,那一队队的候鸟和群飞的燕子正飞向暖和的南方,还有那大雁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有时候好羡慕那会飞的鸟儿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受任何的约束,好自由,好快乐。
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中,辛勤的农夫不辞劳苦收割那黄金般的稻穗,心中正盼望今年有好的收成。
夜晚明亮的目光伴着我,每当中秋节,我总是想着这秋天的景色呼吸着,那清风吹过的凉爽感觉,吃着香甜的月饼。
啊,这美好的秋天景色,真是个读书的好季节,我要赞美它,利用它。
漫步在小街上幻想着秋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凉爽,它没有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只有清爽的感觉,呼吸一下吧,能感觉到秋的气息了吗?
雨中
伴随着嘀嘀嗒嗒的声音,那带着乡间味儿的潮湿的泥土气息便慢慢地扑了进来。我知道这是雨的信使,于是匆匆穿上外套,奔出家门。
一滴一滴,雨顽皮地在我的发尖儿上荡秋千,就是不肯下来。我刚要抬手把它弄下去,它却害怕我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去,在柏油马路上踏上了一个又一个脚印儿。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当白日的嘈杂被漫漫细雨所淹没,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顷刻间坠落,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我的心灵仿佛在一阕古老的田园牧歌中穿梭,那跳跃着的音符穿过夜空,穿过绵绵细雨飘向远方。它飘得太远了,于是我便有了架起心灵之舟,去进行旷远的寻访的冲动。
在烽火蔓延的大汉疆界处,一队车马正朝着大漠驶去。车上的一位女子掀开帘子,看着车后一点一点消失在视野里的大汉疆土,不禁两行热泪滚落下来,打湿了正向前滚动的车轮。终于帘子恋恋不舍地放了下来,任由车轮向前行驶。
于是便留下了悲壮的“昭君出塞”。
是悲?是喜!
在夜深人静的乌江边上,一匹被血浸湿了的马儿正贪婪地啃着嫩草。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紧张地注视着江对岸,陷入了深思。他仿佛看到一张美丽的脸庞,飘飘忽忽,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他看到那流淌着的分明是血的液体染红了刚出土的嫩草。他扑过去,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她的名字,但却只听到“过„„过„„江„„”,突然远远地飘来了楚地的歌声。他缓缓起身,握紧宝剑。
“拿去吧,拿去吧,拿着我的头去领赏吧!”一道闪电划亮了乌江两岸。一股鲜血涌出,一个英雄生命完结,是惋惜,还是快意,我在雨中细细品味。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身负重囊的僧人,正独自一个人步履艰难地向西行进着。他终于再也不能支撑,顾不得骄阳之下黄沙的滚烫,倒身躺了下去,仅有的一点水打翻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醒了,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向西行进。是放弃,还是应坚持,我在细雨中苦苦思索。
雨在我的脚下吟唱,诗人一般。那声音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像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落到水上。
雨渐渐停了,带走了悠闲、宁静而古老的夜,也带走了我那紫色的梦幻。于是我独自在风中,在昏暗的路灯下,等待你,等待你出现的下一个季节
月 夜
谷晓曦
不经意间,暮色已入高楼。
夜色掩盖了杂乱凋零的烟尘,掩去了建筑物屡次修复所拼搭的不和谐,岁月的痕迹潜入了夜的背景。经过几晚的雨后,今夜竟是白露暖空,素月流天。自小读过很多与月色有关的诗文,自己却从未仔细地欣赏过月夜。
于是,我关上房门,走向院子。
空中没有一颗星,目之所及的只有那一轮圆月,四周很静,只有风将一些揉碎了的话语吹到耳边,却又是微弱极了,凝神谛听,才知听到的竟是自己的心跳。月亮上那一点暗影清晰可见,想必是月中的仙子在翩然起舞,那袅娜的素练,映衬起影影绰绰的银辉。院子里的那棵梧桐将树枝直刺天幕,在月光下形成一团硕大的黑影,一片叶子正往下落,飘啊,飘啊,在月光的那一端被染成了银色。紧挨着的柏树散发出厚重辛辣的气息,像是从一个遥远的国度飘来。树中传来的阵阵虫鸣充斥着整个夜色,令这月也显得越发神秘和清幽。
月光下的地面,像铺了一层白霜,可是这种白与梅或雪的白不同,这是一种澄澈空灵的白,让人可以照见自己的灵魂。的确,沐浴在月华之下,似乎灵魂也脱壳而出,融入皎洁的月色。许多的花在月色的抚慰之下尽情的释放着满腹的馨香,空中弥漫着大片的醉人的香甜。月亮四周,不时缥缈着丝丝微云,每当夜风拂过,月亮的俏脸便滑进云里,四周也因之暗淡起来,残存的月光便显得朦胧迷离,这是朱自清最为赞赏的境界。我却以为这是美人梳妆时
垂下的青丝遮住了部分娇颜。当美丽一览无余的时候,月亮拂去脸上的微云,霎时间,满天的清辉若水银泻地,还人一个朗朗的乾坤。
身处幽静的月夜,很难想像白日的喧嚣与忙碌,燥热与繁华。其实,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喧嚣以宁静,给躁急以平和,给高傲以朴实,给粗犷以柔媚,是达者的智慧之举。只是人们多已习惯喧闹或宁静,虽然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可是大多数的人就是这种矛盾的综合体。
当然也有人愿意独守这一片澄明,像庄周、李白、陶渊明„„当他们看清世间万象,洞悉社会的本质时,他们便欣然融入这无边的月色,独自守望着那属于自己灵魂的一轮圆月。
念及于此,忽觉时间已经不早,我便缓步归家。可不知怎的,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想到刚才的月色,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于是扭亮电灯,随手拿起一本书,一下便翻到谢庄的月赋,当读道: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情何轸其何托?朔(此字下面差一个心字底)皓月而长歌„„”
我不由一震,月色引起无数的思念,月华透着窗棂照进来,不禁令我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青山绿水之间
久居都市,过惯了紧张的生活,呼吸着三级污染的空气,整个人好像也成了灰色的。就像鱼儿需要水,我渴望拥抱大自然的青山绿水。
一个假日,我们驱车来到京郊的怀柔。黄昏时分,我们到达驻地。一下车,一阵清新的晚风和着淡淡的花香扑在脸上,柔柔的像缎子滑过肌肤。我精神一振,贪婪地吸吮着清新的空气,情不自禁地沿着小路走了下去。
这里三面环山,剩下的一面是水。远眺,溪水从西北的山林里钻出来,在乱石嶙峋的谷里蜿蜒,穿过山岩,淌过草地,流过郁郁葱葱的芦苇滩,一直汇入茫茫的湖水。突兀的山岩从山腰里探出来,松柏从岩石的缝隙里挤出来,伸展开腰身,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迎候着我们。苍翠的青山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湖水,美得像垂首梳妆的妙龄少女,而修在山脚下的公路恰似少女那条白亮亮的裙子的花边。山是一望无际的绿,与天相接的地方,绿映着蓝,蓝衬着绿,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我一路走下去,不觉到了溪边。溪水好清,淙淙地穿过乱石,像光芒四溢的水晶。我高兴地追逐着溪水,偶尔掬一捧水扑在脸上,那种感觉——好清新,像一串美妙的音符淌过耳畔。有人说:“水是山的魂魄。”不错,有水的地方总有那么一种灵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爱它、亲近它。可是,水又何止是山的灵魂?它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生命。看,远远的,几只牛羊在芦苇滩上漫步;湖面上,隐隐现出一群水鸟,激起片片的水花,有几只也许受了惊,“扑棱棱”直冲向青山,融入那一片赏心悦目的绿色中。
溪水在山脚下曲曲折折,渐渐离开了山影树影的遮蔽,眼前顿时开阔了:好大的一片湖水啊!夕阳西下,波光摇曳着红彤彤的晚霞,金光闪闪的湖水荡漾在风儿的欢唱里。浪花轻轻拍打着我脚下的碎石,溅起一串串雪白的“珠花”。芦苇轻轻摇摆着,与浪花的每一次起伏应和出一段轻柔的舞曲。
不由记起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眼前是一条小溪,汇入的也只是平静的湖,自认没有长江雄浑的气势,我也自认不及周公瑾,没有羽扇纶巾,也不雄姿英发。我有的,只是一颗追求自然、追求清新、追求青山绿水的心。
坐在岩石上,任手中的芦苇一根根顺水漂去。一抹夕阳把湖水辉映得像撒金的织锦,青山倒映在湖面上,起起伏伏,映出一片挥之不去的绿„„
点评:本文的题目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点明人居其中的地点,因此解题就应该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了。既然是“我在青山绿水之间”,那么”我”必有许多所见,由所见山水之“青”“绿”,写及所感山青水绿之美妙。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作文指导外貌描写教案
一、导入: 我们平时把不同的人区分开来靠外貌,因为不同的人在外貌上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即每个人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很快地猜出这几个人是谁。
二、展示图片 做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
2、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孙悟空)
3、他有三头八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哪吒)
游戏小结:同学们之所以能很快地猜出以上三个人是谁,那是因为他们的外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作者也描写出了他们外貌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把人物外貌的特点描写出来,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外貌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外貌描写的几种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什么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课文中人物
思考:这些外貌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1、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机警、干练、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自信)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找准外貌切入点:对衣着方面的描写.父亲的穿着有什么特点.颜色:黑色,深青色:当时家中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我又要与父亲分离.所以这个黑色可以反映出父亲内心的沉重.材质:父亲的穿戴是小帽,布棉袍,而给我的是紫毛大衣,反映出了,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3、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 成一堆白骨。
(眼睛:瞎,不幸,直僵僵的身体,不灵活,老了;面如死灰,久病未愈;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瘦,老王相貌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反映出他的病情十分严重,病入膏肓,这使他金子般真挚诚恳的心更熠熠生辉。)
慧眼识人:他们是谁?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赵本山:富有喜剧色彩:旧得卷了舌的 “老解放帽”,一身农民的打扮。本山大叔是典型的鞋拔子脸..就是他那脸型似鞋拔子...眼睛挺大的..还属于浓眉大眼那型的...蒜头鼻..嘴角下搭..脸上那褶子是越来越深了~夏天不要苍蝇拍估计就能自个夹死蚊子..成龙 大鼻子,小眼睛,一笑起来就眯着眼的和善的样子,永远一副唐装打扮
刘德华:有一张很帅的脸,长瓜子型,长下巴,是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他的脸棱角分明,无论从哪个面看都是那么的完美,他是亚洲典型的美男,集所有亚洲人的优点与一身,最重要的还有他的笑,试问尘世间有谁可以抵挡他轻轻一笑,没有,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有沧桑的味道。
李咏,小鼻子小眼,脸长得和马一样,头发弄得溜光锃亮,狮子毛,一笑起来满脸褶子,不仔细看实在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穿着压了花边的亮色衬衫,„„ 外貌描写的方法
第一:观察了解(抓特征)
1、人物的外貌描写要能够反应出他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第二:善用修辞(显神韵)。显内在(神似)
揭示人物的内在思想性格;透过外貌,特别是人物的神情、姿态可以了解人物内在的心情和性格,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也要加以表现。
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主题阅读
麦黄黄,杏黄黄
父亲的外貌描写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分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 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
(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在归来后的憔悴与沧桑,使读者心生同情之意,更有表现力)
才艺展示
请描写一个同学或者一位老师的外貌,100字左右,要求抓住典型特征,突显人物个性。写出后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谁,大家猜得出多的小组就是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哦……
课堂小结:原则:抓特点
显神韵
方法:比喻 夸张 等
要求:以形传神
目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爱憎 布置作业
我的_______(爸爸、妈妈、同学、朋友……)要求:500字左右,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