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精彩开篇词
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为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
三、例文引路
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和辛勤的汗水。农民伯伯望着这丰收的景象,不禁喜上眉梢。你瞧,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黄灿灿的稻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金黄的柿子、小红灯笼似的山楂,以及栗子、枣、橘子和其他水果。多么美丽的一派丰收的景象啊!
秋风拂面,给人们拂去夏日的燥热,送来一份凉爽。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街上,刷刷作响的声音仿佛一首乐曲,每一片落叶都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金色的音符。
秋雨,是连绵不断的。它既不像春雨那样细如牛毛,也不像夏雨那样倾盆而至。它无声无息地降落下来,轻柔地洒在我们身上,使衣服潮湿起来,嗅到一股秋的气息。细雨丝丝,1 带给人们清爽、凉快的感受,使人们不禁赞叹道:“这喜人的秋雨!”秋雨过后的景色也是不错的,呼吸着刚被雨水洗刷过的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立刻就会拥有一份轻松的心情。树枝上,那尚未落下的叶片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真是美极了!
秋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清晨打开窗子,阳光照耀在身上,你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秋天的阳光是温和的,它贴近你的脸颊,让你感受到舒适;秋天的阳光是温柔的,使你不由得就爱上了它。
再说那千姿百态、昂首怒放的秋菊,虽然不及春天的姹紫嫣红,但这正是秋菊的美丽之处,每一朵秋菊都在争相为秋天增添风韵。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不像夏天那样烈日酷暑,也不像冬天那样银装素裹、萧瑟一片。它自有一份恬淡的秋的韵味,我喜欢这迷人的秋。
【名师点评】文章围绕着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一主线,描写了满目的丰收景象,由此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并通过对秋风、秋雨、秋菊及温暖阳光的描写,展示了小作者对秋天这个季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表达了小作者对秋天预示着收获,寄予人们以希望之情的喜爱。
四、板书设计
定点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移步换景
调动各种感官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徜徉在知识海洋里,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一天天地成长起来。现在请大家说说看,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看书、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上网等等)获取知识的方法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加上实地调查和采访。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才能走进这个信息世界,才能在这个信息世界里自由遨游。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了解并掌握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重点了解图书分类知识,学习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分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推选小组长。
2.定主题:以课文提供的“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专题为内容,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设计提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怎样搜集资料呢?
二、活动指导
1.搜集信息的基本步骤:
(1)明确主题,确定任务;(2)根据情况,决定渠道;(3)捕捉信息,获取资料;(4)筛选信息,分类整理;(5)综合信息,阐述结果;(6)文字课件,交流互补。
2.方法简介:
(1)去图书馆借阅图书 ①传统的书目卡片借阅方法
了解图书馆的分类体系。搜集资料首先明确其归类,学会使用书目,书目就是图书目录,分类记录着图书的名称、作者、出版情况或内容提要。可以根据其中一项查找所需资料。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卡片式目录。还要配合使用索引,查阅中发现所需资料,及时做好摘录、礼记,有条件的还可复印。
②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借阅方法
小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一般有如下六个流程:图书编目、图书流通、图书检索、期刊管理、系统管理、退出系统。“借阅图书”记录着书名、著者、分类号、出版社、条码号。知道所需书籍以上任何一项资料,就可输入电脑,直接取“图书检索”流程查找。
(2)上网查资料
①在IE4.0或IE5.0的工具栏上有一个“搜索”按钮,一按便会在浏览栏的左边出现一个查找栏,只要输入所要查找的关键词,按“查找”键便可进行查找。稍后查找栏中便会列出相应的网址,单击这些“链接”便可进入相应的网页。
②在IE的地址栏中直接输入“GO”关键词或“FIND”关键词进行查找(注意不要输入双引号),如:可以用GO NEWS或FIND NEWS进行查找新闻主题网页。
其实,以上的两种方法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自动到IE5默认的搜索引擎EXCITE上进行搜索。
③直接进入各大搜索引擎主页进行查找。下面是一些著名搜索引擎的网址: 雅虎:http://www.xiexiebang.com”就可进入简体中文的大陆网站。(3)实地调查和采访
①明确调查和采访的问题和对象;②设计问题,制作问卷、拟定提纲;③准备记录工具。3.搜集内容
以课文提供的“中秋节”“三峡”“电脑”三个专题为内容,自主选题。
三、搜集展示 【展示要求】
说普通话,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能围绕中心说话,条理清楚,用语准确。有礼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专心倾听对方的谈话,能从中筛选记录有用的信息。讨论问题时,积极发言,观点明确,表达清楚。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能适当运用体态语。描述时,抓住特点,语言要生动。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多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适时的融入景物描写,但是学生们只会对景物作简单的状态介绍,这只能算得上简单的景物叙述,他们不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也不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更不会综合运用一些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起来,让文章的语言美丽多姿。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我听我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感受。如何写好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
二、我思我答(一)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二)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我品我析
1.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2.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3.动用多种感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 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5.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桃花源记》中多处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
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属于正面描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
(3)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
五、我写我练(课件展示图片)我评我点:按照所学的写景方法,评点同桌的写景片段,写出优点和不足,修改成段。作品展示:小组展示,选出佳作,全班展示。
六、我的收获
师小结: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以及美丽的校园,只要对我们的自然心怀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方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美景就会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七、作业布置
任选教材“写作实践”中的一道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课时
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美呢?下面就让我们回归文本,仔细推敲作者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1.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诵读原文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远→近,上→下,静→动。
(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2.诵读原文第五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画面中从哪些方面来写月光?
①通过以流水比作写月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②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
③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④通过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⑤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2)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比喻、夸张、通感、虚实结合、正侧面相结合。(4)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美感、层次感、立体感。
结合经典文段,我们一起归纳能让景物描写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
1.总的原则:选准对象、仔细观察、确定角度、安排层次、锤炼语言、运用手法。(1)选准对象,仔细观察,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写景的角度: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2)仔细观察,对景物进行多层次的描写。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如由表及里)、感情顺序。(3)综合运用各种手法。
首先是锤炼写景的修饰语,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运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语。
2.调动各种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和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衬托、烘托、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
小结:在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的过程中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1)想象就是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写作时想象要丰富,要合理,要集中。(2)联想就是由当前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两者既有不同但又是互相关联的。
赏析以下文段写景时选取的角度、层次和描写手法。(分组讨论)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解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和联想等多种手法,从三个层次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第一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是比喻潭水绿绸般美丽的微波涟漪,是在近处对“平铺着”的“绿”的表面形态的描述。第二层:“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是对潭水纯净淳美的质地的描写,通过视觉、触觉两种感觉展现。第三层:“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是从立体视觉上对潭水质地的描写,是对“潭水之绿”的整体观察与透视。
雨后花园
现在已是初夏,但春天彷佛在花园的那一角留住了脚步。我不经意间瞥见了花园的那一角,便被深深地吸引住,那个春意满溢的一角,如一个在清水中浸洗,晶莹剔透不醒的梦。
雨后的花园之上,是澄澈明净的苍穹,如一块璞玉,亮白通透,寥寥的白云如轻纱般飘浮。烟白色的天空之下,是花园里整齐排列的树。正值初春,树木冠上,满是繁枝,树叶密密麻麻,相互叠加交错,树影幢幢,细碎的白光透过细密的树叶间隙,散落在沥青小道上。偶尔有一两只拳头般大小的小鸟掠过竹篱的顶上,倏地越进花园内,在雨后氤氲的空气里,如同一两个小黑点,逐渐线条清晰,潜进细密的叶子里,感受着雨后满满的温湿,只流下仍然回荡在人们耳边的拍打翅膀的声音,迅疾悠然。
我的心也因花园的静谧而随之澄澈,从而能聆听枝桠上的小叶尖上垂挂的水滴,被雨后的习习凉风拂过,瞬间滴落的声音。清碧通透的雨滴散入石板路的坑洼里,微微显现出两圈波纹,坑洼里的水宛若被镀上一层玻璃,光彩流转。这雨后遗落在花园里的小水滴,它在诉说花园里的小秘密,花园内的人的内心也因此分外安定。
花园的这一角没有夏天的喧闹,因为春天在这一角停住了脚步,这个轻柔如水的一角在我脑海中定了格,成了一个宁静,没有尘埃,透彻的梦。
点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描绘出了一个“春意满溢”的雨后花园。选取了雨后花园特有的景物,描写具体,多角度,有层次,先后描写了“苍穹”“白云”“树”“小鸟”“水滴”,由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动静结合,描写语言细腻生动,善于锤炼写景的修饰成分,善用各种修辞手法,不仅突出了雨后花园静谧澄澈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宁静澄澈的心灵世界。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想要写好一篇景物的文章,就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本节课,我们对“多角度描写景物”进行了分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211页的“写作实践”第一题写一篇文章。
学生构思,行文,教师指导。
教师抽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学生听后给出指导性意见。教师总结。
1.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2.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500字。
第四篇:山东省临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多角度描写景物写作学案(共)
多角度描写景物(写作)
学案导学
1、学生明白什么是景物描写和怎样抓住景物特征。
2、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教学过程
同学们: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范文评析]
雨后的校园(片段)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刚刚才没见的阳光又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蓝天碧空中。刚刚才低垂而乌云密布的天空,倏而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地高远而明亮。
草地上的草是湿的,花园里的花是湿的,微微吹来的风儿是湿的,房屋是湿的,水泥路是湿的„„校园这个小小世界的万物是湿的。
调皮的几个男孩飞一般的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是潮湿的,有几位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的贴黏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几张略显苍白但不乏红润的脸,却因为潮湿显得比往日更有生机。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在阳光的映衬下晶莹透亮。
从林阴大道上走过,正有一阵微风吹过,摇落了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我的脖子里,我一激灵,不禁缩起了脖子,然后仰面朝枝头的枝叶望去,只见枝头的片片绿叶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油亮油亮的,让人通体舒畅。
不远处的水沟里,正用哗哗的水声来吸引着我。我离开林阴大道,加快脚步向前走去。点评:作者用游动的视觉,绘画式的意境,构画出夏雨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范文评析二]
春晨
三月的一个早晨,我背着相机,踏着薄薄的晨雾,迎着习习的晨风,来到渠河岸边,渴望捕捉一幅春晨美景。
从东方洒下的一片霞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在河面上摇荡,也把对面的山峦涂抹得清晰明朗。此时,除清脆的鸟声的婉转,便是潺潺的渠水拍打着堤岸,奏响了一曲优美的晨曲,忽然一阵幽幽馨香随风飘来,摇人心旌。我不禁注目一望,那渠河两岸的地坳山冈,一堆堆,一片片,如朝霞、似火焰„„哦!是春风吹绽了桃花。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此时,除鹅黄纤嫩的小草,星星点点,偶尔出现在路边坝下外,就是缀满田埂、笑遍山冈的桃花。
眺望渠河两岸,那北岸真可谓桃花之乡。微风吹来,那岸上桃花悠悠浮动。难怪诗人王维说:“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于是我跳上渡船,匆匆驶向北岸。
朝阳跃出了山头,揭去轻笼水面的淡淡晨雾,使河水顿时浮光跃金,空明澄碧。两岸连山倒映水中,展现出一幅水灵灵的山水图画。你看,桃花灼灼,盈盈欲滴,红白相间,参差和谐。随轻舟慢移,这幅长轴画卷徐徐伸展„„
我跳下小舟,拾级而上,向桃花丛林深入。行进间,无意中撞动树枝,那花瓣上的露珠不时地洒在我的身上、脸上,清凉沁心。
钻进桃花丛深处,更是一派迷人的景色。含苞的,娇羞滴滴;怒放的,玉立亭亭。那一簇簇晶莹如玉的素洁,如梦如幻;那一团团楚楚欲燃的粉红,如诗如画。春笑桃林,春闹桃林。一树树桃花清香袭人,旖旎多姿。身临这飘逸淡雅的境界,我的心经不住芬芳的袭扰,渐渐的陶醉了。
我赶紧抓起相机,急切想把这美丽的春晨拍下来。忽然,耳畔飘来清心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我循声望去,啊,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呀!
在相机镜头侧面不远处,有一位姑娘倚着桃树。她身着浅绿色衣服,桃枝在头顶微微拂动。明丽的朝阳透过桃林,给这幅画面铺上了绝妙无比的底色,姑娘手捧书本,轻轻背诵着诗篇,仿佛一位全神贯注的画家,用那满眼闪烁着渴求的神采,用那满眼流动着希望的光华,一笔笔描绘着心中的蓝图。
这,何止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致!
[点评] 作者抓住了春晨的美景,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在“无限春光”中,作者发现了一幅动人的春晨图:一位姑娘在春晨中学习!作者由景及人,由人抒情,抓住了富于春的特征,写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气息,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习作平台] 1.冬天,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在作文之前,首先要填充题目,要抓住题目中隐含条件。针对这篇文章来看,必须描绘冬天的美景。在写景的基础上,自然流露心中的激情——面对冬天美丽景色的所想所感。由此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填入“来了”、“你慢点走”等词语,然后根据所填的内容组织材料,完成文题。2.我爱秋天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在写作中药突出“爱”。能调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受秋天,学习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展现秋天的风貌,描绘秋天给你的韵味。同时,在写作中,能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的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性,抒发自己的感情。
请在以上题目中自选一个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景物描写,让文章亮起来》教案 新人教版1
《景物描写,让文章亮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1、2、3、欣赏美文学习景物描写作用。品名家片段学习景物描写方法。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景物描写,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三幅画作为我们的见面礼。请看:蜻蜓和翠竹相互映衬,使画面轻灵飞动;点点紫兰轻轻勾画,使兰花更显幽稚芳清;片片荷叶的渲染,使荷花显得更加清新脱俗。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幅画,优美的景物描写能使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我们的中考作文大多是千字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不适合大段大段的铺排,最适合一两句蜻蜓点水式的景物描写穿插其中使文章更灵动。“滴水瓣花总关情”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景物描写,让文章亮起来。(板书课题)
二、活动任务:
1、学习景物描写方法。
2、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拿出讲义默读《栀子花笑了》,本文对“栀子花”的形态、香气进行了多次的描写,请从文中的(A)(B)(C)三句中任选一句,试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赏景
默读《栀子花笑了》,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示例:
(A)句,渲染了秋日校园温馨美好的氛围,为后文表现美好的情感作铺垫。(B)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明确:我们常用到的三种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性格)3推动情节。
总结: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附属品而是装饰品,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是使我们的文章亮起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过渡语:七彩人生,豆蔻年华,如果刚才我们还沉浸在栀子花中纯真友谊的美好氛围里,那么现在我们就到名篇佳作中去淘宝,向大家们学习写景方法。)
三、在赏读中悟景
1、莫泊桑这里是有意写景,海还是那片海,从“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到“天边紫色的阴影”是因为心情变了所以景物变了。巧妙地写景,让我们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明确情感,选取景物。)
老头子刚刚智斗鬼子为大女孩报了仇后的写景。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手法?平日写作最好用的就是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运用修辞,聚焦细写。)
先齐读,点拨读到“清香、扑面吹来、月色朦胧”这里思考从什么角度写景?(调动感官,多角度写。)
2、3、写景方法总结:
1、明确情感,选取景物。
2、运用修辞,聚焦细写。
3、调动感官,多角度写。
四、在乐写中用景(过渡语:同学们,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看屏幕:(原文)让我们用火眼金睛一起来捉妖!)
1、干瘪无味式
2、一无所有式
(过渡语:眼中有景笔生辉,心有写法文自华。)下面我们尝试运用刚学的方法任选一个修改片段。
1、练笔,点评
2、升格对比,把干瘪无味的语句变得生动。吵架后心情沮丧失落难过。选取月亮一种景物,可以从“月光月影月色”多角度来写,运用“冰冷”、“斑驳疏离”“凄凉”等表现冷色调词语来渲染气氛。一无所有式可以选取多种景物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和练习的是在一个片段中如何运用景物描写,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一点式”景物描写,(板书)它可以让某一段有闪光点,局部生辉,现在我们学习在一篇文章多处使用这种写法会有什么效果呢。)出示PPT 请同学们试着在这篇短文不同位置插入几处景物描写。
先小组合作讨论:(1)明确写景在什么位置。(2)如何精心安排景物。
老师点拨:凡有景物描写的地方,应是文脉进展的关键之处,如情节的逆转,人物的突变,气氛的改换等地方,都可以运用景物描写,以对所写的人和事产生积极的作用。所写景物随着文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老师给它一个名字叫“多点式”景物描写。练笔,点评。
小结:一枝一叶总关情,最出色的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用景物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让这种景物的变化贯穿全文始终,成为上下文、人物情感的纽带。我们学会了这种景物描写方法,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运用,三言两语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亮了起来。
五、结束语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篇我自己的下水作文,(自己读)希望我的教学生涯里有你的印记,你的青春里有我的记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