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9《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9.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走进作者: 梅涛(1962-),江西南城人,中国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
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发表论文近百篇,获专利六项。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知识链接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1)归咎()(2)五色斑斓()()(3)失衡()(4)监控()(5)劫掠()(6)藩篱()
2、解释词语。
(1)无动于衷:(2)在劫难逃:(3)束手无策:(4)五色斑斓:(5)啸聚山林:(6)归咎:
3、选词填空。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 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 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3)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
四、初读课文,整体阅读: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5、、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6、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五、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生物学家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十分重视,这给你什么启示?
六、拓展迁移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七、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板书设计
生
1、①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物
2、②-④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入
3、⑤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侵
4、⑥-⑦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不同态度。者
5、⑧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既让学生学习了生物入侵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其它文体的知识,做到了知识的延伸与迁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进取精神可嘉,整堂教学教师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提高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zhǒng)耗资(hào)栖息(qī)归咎(jiù)B漏网(lù)斑斓(lán)宠物(cǒng)藩篱(fān)C失衡(hãng)劫掠(lâ)监控(jiàn)酝酿(niàng)D厄运(ã)调节(tiáo)棕树(cōng)霍乱(huò)
2、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不能束手无策。
B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哪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无动于衷。
C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遏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D一些学者认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会啸聚山林,不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⑵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侵入者”,前者()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A疯狂 无节制地 疯狂 B急剧 疯狂 专门 C无节制地 急剧 疯狂 D急剧 专门 疯狂
4、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内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类,(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巢,——(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蛋。
5、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6、给下列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专家们把这种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中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敢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具减。
B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蓝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C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因此失衡是暂时的。
D省领导希望教职员工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才。
8、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A人们能无动于衷吗? B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C人们不能无动于衷。D难道人们能无动于衷吗?
1、A(B项“漏”应读“lòu”,“宠”应读“chǒng”;C项“掠”应读“luâ”,“监”应读“jiàn”;D项“厄”应读“â”,“棕”应读“zōng”;故选A项。)
2、C(原因是:A项中造成经济损失巨大与“束手无策”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人不会因为经济损失大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所以前后文意不连贯,可改为“无动于衷”;B项前半句是说“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后半句却说人们“仍无动于衷”,“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为之动心,显然前后内容矛盾,应改为“束手无策”;D项“啸聚山林”的意思是互相招呼着聚合起来,盘踞山林,危害一方。而句中的意思却成了“聚集在山林,不会跑到人类居住地为害”,这显然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因此用得不恰当。故选c项。
3、B(提示:结合原文或根据语境来判断)。
4、捕食,偷袭,吞食。
5、原来生活在别的地方,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6、专家们把这种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C(A项“敢”应为“赶”,“具”应为“俱”;B项“蓝”应为“斓”;D项“励”应为“厉”,故选C)
8、B(提示:反问句语气强烈,且B项比D项语气更简短,更有力,根据语境,应选B项)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把握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及环境保护,通常,我们常规思维中的环保指的是乱砍滥伐、浊水横流等,生物入侵却不被人所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中,看看他会向我们介绍哪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本内容:
要求:边读边用笔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
成果展示:我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途径
——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各国对生物入侵者的措施
三、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诸多有关生物入侵者方面的知识,你是如何知道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加以分析。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介绍什么是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引出下文的危害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承上启下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介绍入侵途径
6—7段——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措施
教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很清晰的看到作者为我们铺设的写作思路,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
四、探究文中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对于这样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们同学轻松的了解说明的内容,除了清晰的条理外,作者在说明的语言上还有哪些特色?
[列数字。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举例子。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本身就带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例如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五、拓展和迁移
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使用:
阅读并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创造性思维”下定义。
创造思维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六、小结反思:
学生谈谈这堂课我们的收获。
教师小结:本课,我们通过筛选信息,分析段落间的关键语句,理清了作者在说明生物入侵者这一问题时抓住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同时运用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形象而生动。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应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母亲永远创造健康、美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2
内容预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
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三遍)。
2.学生预习了解作者。
3.通过查资料理解生字词。
4.能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段落层次。
5.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则生物入侵者的新闻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生答:外来生物入侵者给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师导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仅危害我国还危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三:通过解题来学习课文
师: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来或有害的物质进入。
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称为生物入侵。
师:你们是从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文中勾出来,看看第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还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书)
生:不仅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造成这两种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贝 天牛 红蚂蚁 棕树蛇 蜥蜴 山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可见概括能力很强,这些入侵者哪些是详写?
生:斑贝 棕树蛇
师:很棒,现在老师要为难你们了,看谁最棒。请你们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贝的事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此环节选数名学生比赛,选出最佳讲故事明星两名给与奖励。
师:讲完故事老师又要让你们当一回播音员,请同学们把棕树蛇的事例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报道出来。
此环节要求学生回忆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抽三名学生参加比赛,选出最佳播音员一名给与奖励。
师: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那同学们又搜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芦 白蚁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呀,老师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资料,请看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师:是呀!他们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得加以防范,但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非自然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过宠物贸易等)板书(途径原因)
师:回答很有建树,因此老师告诫同学们在养宠物时千万别造成养宠物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们怎样来控制它们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有两种态度干预于与不干预。
师;你们认同那种说法呢?
此环节让学生两分钟辩论
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激烈,在你们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很严重,因而有许多专家们认识到了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专家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读出来。
生:在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严把国际贸易关 买来的宠物不能随意放生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做个环保小卫士,老师也有几条措施希望我们共勉。(多媒体出示)
1.要谨慎引种。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3.家庭饲养的宠物绝对不能随意“放生”。
4.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
师:本文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下定义(板书)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逻辑顺序(板书)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给我们的环保敲响了警钟,因而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板书)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自作适当补充。
六.结束语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科学抵制生物入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通过多种形式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lüè 栖息qī 藩篱 fān 归咎jiù斑斓(bān)(lán)失衡(héng)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无法避免。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的被选择存留下来。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无动于衷(zhōng):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3.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
交流后明确: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4)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5-5)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6-7)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8-8)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师生共同探计: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来自亚洲的天牛和红蚂蚁,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词语;
⑵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⑶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⑷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讨论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维护家园而努力。
【重点与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如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和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只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和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誊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6
教学目标
●能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按照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准确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战争”一词,让学生说出看到后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可以小组竞争,说出不同的.词语)(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由次你会联想到那些战争?(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呢?领土、尊严受到侵犯时战争就爆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是发生在人与生物之间的,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标(生认真识记)
三、实施目标
(一)小组长带领组员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文的三大要点:说明对象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文和。本文属于说明文,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
2、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劫掠藩篱厄运归咎斑斓物竞天择
(二)根据目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读课文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5、针对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三)小组对抗,释疑问难(小组为单位,组长纪录,然后提出,让小组解决,教师点拨)
小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交流。
(四)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问题及收获?
(五)形成测试:生物入侵者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小组为单位)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
一、诗词鉴赏示例
【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借花教子,教育子女举止要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②请你尝试从美学的原理对一、二两句诗进行赏析。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诗中海棠数点红色花蕾深藏在重重新绿之中,红绿相衬,更见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就写尽了海棠的美丽。
【例2】《山 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①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这首抒写了诗人的旅愁乡思之情。②诗的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景致,烘托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氛和诗人的旅思乡愁。
【例3】《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 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请你对“绿柳才黄半未匀”句进行赏析。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③诗篇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富有理趣。说说你的理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二、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词名句或作家、作品名,然后回答问题。
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①这首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
②说说你对全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②全诗抒发了诗人远宦思乡之情,流露出孤寂和低沉的情绪,隐现着时代乱离的背景。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①颈联把丹顶鹤和鸬鹚、鹦鹉相比,有何作用?
①把丹顶鹤和鸬鹚对比,意在表现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②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
②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②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抑郁苦闷之情。
③有人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这是不足取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逃避现实并非诗人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
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④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④举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以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用自己的语言试加以描述。
①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悲凉极了。(“闭” 字暗示了军事
事态的严重,戍边将士时刻准备御敌的境况。
②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慨叹功业未建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思乡之情。此句是全词的核心。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④试概括全诗的感情。
描绘了边塞奇异的秋景,(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
未立和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⑤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与苏辛相似,请你从形象和情感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阐述。
形象: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感情:感情沉郁。描写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怀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①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描写秋郊黄昏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从而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
③体会“古”、“西”、“瘦”的意义。
三个词修饰普通的景物,显示出了景色的冷寂萧条,感情悲凉凄楚。特别是“瘦马”一景,更
使读者联想到这匹马经过了怎样的长途跋涉;马如此,马的主人该是何等的疲惫。
④ 说说“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
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安居“小桥流水”环境中的“人家”和奔波漂泊的游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又增几分思乡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6.比较阅读。
秋词刘禹锡秋思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 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①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②两首诗(曲)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②同: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异:《秋词》还运用了议论。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哲理(含义)。........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①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②试分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这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①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诗歌中两个“巴山夜雨”的含义有区别吗?
前者是对现在真实的巴山夜雨的描写;后者是想象中将来对如今的夜雨的回味。所以,两者的含义不相同。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今夜”的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雨的期盼。
10.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①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同意。(1)“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2)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②联系全诗的意思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作者主张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节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5.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6.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领起。善在,它写出了。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7.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剪纸、踩高跷等。(理由略)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生物入侵者》。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
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2、把握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
二、说学情
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我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我觉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方面有条不紊,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体现了本班学生的素质很高,完成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读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要想获取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感知来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学生可把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真理,获取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中主要以自学与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为主,在上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本课的内容,生字词的音、形、义,我也调查一下学生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我没有检查文中的生字词,我重点安排学生独立勾画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好处或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说明方法。
2)可用文中“”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六.质疑问难,领悟主旨。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2.师提出问题突破文中的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开辩论,表明观点。
针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态度,你赞同谁的观点?
1,学生分甲,乙两组展开讨论。
2.师生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八,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
2、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
九、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让我们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
六、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归纳能力也很强,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文本挖掘更透彻些。
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这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本文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首先引出话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这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 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对于本文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我结合本文课型和单元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学习筛选信息。
3、多种方式读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赏析文中形象化的语言和严谨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生物入侵,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2、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作用上。另外还有理清的说明顺序;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也是教学中要关注的。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多单元阅读说明文的.经验,对说明文有了一定了解和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明了说明文学习的精髓,即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如何结合本文内容,准确的表述,灵活的应用,还需要教师课堂指导。此外,学习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来,适时激趣显得很重要。
三、说教学与学法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我设计了学生大声读文,感知课文内容;默读文,梳理课文脉络;浏览文,筛选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及弄清主旨;跳读文,赏析批注,品读;齐读有文字疑惑的段落,思考完善。
我力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科普作品的窗。“知识之窗”“科学之窗”“语言之窗”板块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科普作品的方法。
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态度。在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倾向于哪一种?你又赞同哪一种呢?
4、生物入侵能有效避免吗?这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能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过渡到结合文有自已的思考。学生心浮气躁,总不愿静下心来读文,给点台阶,留点思考,制点波折,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引导学生细致地读文。课外“生物入侵者”的举例,旨在培养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和品味语言后学以致用的习惯。值得商榷的文字的品析,无外乎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演示,谈话引入
水葫芦入侵历程引入课题,穿插“侵”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脉
1、学生大声读文。
谈读后初步感受,引导积累基础知识。
2、梳理脉络。
3、理清的说明顺序。
(三)理解课文,阐释主题
1、出示问题,学生读文、思考、讨论问题。
了解生态环境和生物入侵知识。
2、明确作者写文意图。
(四)赏析语言,适时拓展
1、赏析语言:从说明方法、生动的语言、严谨的语言品味表达效果。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3、你觉得文中解释生物入侵者的语句严密吗?
五、说教学预期
我希望我的课堂轻松、民主、和谐,教学环节中“知识之窗”“科学之窗”“语言之窗”,总有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窗口”。《生物入侵者》的教学,可以没有议论文的犀利,却也有严谨;可以没有抒情散文的激情,却也有独特的体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归心似箭,有些躁动不安,我在这节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本可上得更流畅一些。学生在结合课文谈如何避免生物入侵、赏析“逃出藩篱,啸聚山林”时,有精彩的发言,是课堂的亮点。遗憾的是课堂后一段时间把握不够好,从严谨的角度来评判文中第一段解释生物入侵者的语句,本期待着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可惜这一环节没能有效完成
第五篇:语文八年级生物入侵者测试卷
【基础练习】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劫掠()(2).栖息()(3).归咎()(4).藩篱()
(5).扼制()(6).暂时()(7).繁衍()(8).蒲公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失衡监控在劫难逃无动于衷
B.繁荣酝酿五彩班斓束手无策
C.厄运贸易啸聚山林物竞天择
D.威胁途径赶尽杀绝与日俱减
3.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B.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C.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须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综合练习】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①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客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②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榈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节制:——
制约:——
扼制:——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②
3.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危害?
4.为什么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不是件寻常小事”?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人的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
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呢?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生产力,进而危害鱼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在海域中积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乃至人类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而且石油分解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危害海洋生物;有机物污染会使海水富营养化,使海藻异常繁殖,赤潮泛滥,破坏生态平衡。
现在,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1.第2段文字,用同近几十年来,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严重污染灾害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海洋污染的严峻现实。
2.第3段中,列举“石油污染”等例子,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紧接着从海域和国家两个方面举例,是为了说明海洋污染。
3.第3段中加点的“大体”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
4.用一句话概括第4段说明的内容。
答:
二.作文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当遇到新的矛盾需要去解决、面临新的困难要去克服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总说“我能行”,也有人总是说“我不行”。
请以“我能行”或“我不行”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取其中一个话题。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基础练习】
1.(1).luě(2).Qī(3).jiù(4).fān(5).è(6).Zàn(7).yǎn(8).pú
2.B.3.B.【综合练习】
1.节制:限制或控制。制约:甲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称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扼制:控制。
2.①打比方②列数字
3.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破坏生态平衡、对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给人类生活造成危害及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4.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关于生态环境以及是否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重大问题。
5.如果生物种类的繁衍和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和繁衍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拓展练习】
海洋污染
1.答案:从远古到近代,海洋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答案: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
3.答案要点:因为局部地区超标(意思对即可)
4.答案:海洋污染破坏海水环境的方式。或: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