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用心
爱心
专心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用心
爱心
专心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用心
爱心
专心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容说课
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传文学,理解字词文句的意义用法,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2.史家笔法和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阅读材料等。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常用词。熟练掌握文言句式。2.了解《史记》,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尝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将相和的原因,挖掘人物的品质和美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师 同学们,能否概述上文的主要内容? 生 讲述了“和氏璧”的由来。
师 一块和氏美玉背后的血泪辛酸史。然而,一旦美玉现身后,一场美玉的争斗就此展开,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是讲述这样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
生 知道,完璧归赵。
师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看看司马迁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推进新课
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史记》的知识,好么?
生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生 《史记》的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生 《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坚持创作,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巨著《史记》。
生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 好的,同学们相互补充,对《史记》的有关情况大致掌握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读了课文,文中讲述了几个故事?请概括一下。生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师 好,这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检查预习情况)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生 “质”通“锧”,承斧的砧板;“不”通“否”;“庭”通“廷”,朝廷、宫廷;“案”通“按”,查明、查找。
生 “宾”通“傧”,傧相;“缪”通“穆”;“孰”通“熟”,仔细。
师 好的,预习比较充分。阅读古文时,要注意文言通假现象,注意积累,以准确解释字词意义,疏通障碍,正确进行文言文句的翻译。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宁许以负秦曲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间至赵矣 .4.卒廷见相如 .生 “负”,使动用法,让„„承担;“西”,名词作状语,向西;“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上。
生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师 好的。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语法结构来分析,发现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这些字词以准确的解释,从而恰切地理解文句。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璧有暇,请指示王!
生 此处是“指出来给人看”的意思,今义多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题的原则、方法。
师 对,这样的古今异义现象要注意掌握积累,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理解,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君幸于赵王。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何以知之?
5.乃设九宾礼于廷。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生 第1句是判断句,用“„„者„„也”的形式表判断。生 第2句是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生 3、4、5句是倒装句,第3句是定语后置句,第4句是宾语前置句,第5句是状语后置句。
生 第6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并有了状语后置的特点。
师 文言句式有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四种特殊句式,翻译文句时要注意这些特殊句式。
(阅读1~13段后思考有关问题)师 秦王“遗赵王书”,索要和氏璧给赵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生 赵国陷于两难境地。给秦国璧而拿不到城池,白白被欺负;不给,就怕秦国的进攻。师 蔺相如是何身份的人物?他怎么会在这一事件中出场?
生 蔺相如,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宦官地位已经低下,他又是其食客,更见卑微。生 因为当时赵国陷于两难之中,赵王与群臣一筹莫展,找不到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时,经缪贤的推荐,蔺相如出场了。
师 缪贤的推荐可不可以简略成“臣舍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生 这样好像太简单了。
生 这样,赵王和群臣应该不放心派他去吧。师 此处正可见史家笔法。叙事的详略是紧扣人物塑造的。借缪贤亲历之事突出蔺相如的勇谋,尤其是智谋,虑事的周全长远,计策的可行有效,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师 除此以外,还有何处可见蔺相如的才能呢? 生 赵王召见的情况。
生 对,赵王召见蔺相如,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又很自信地表明了“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的决心,与前文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对照,衬托出相如胸有成竹的果断和勇气。
师 看来,蔺相如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那么他到了秦国之后,秦王的态度如何呢? 生 秦王当然不肯以城易璧。
师 蔺相如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生 章台见相如,在一般的宫殿里召见蔺相如,礼节甚倨。生 得璧传美人,戏弄蔺相如。
生 左右皆呼万岁,骗璧到手后君臣狂喜。
师 说得很好,这些细节相如看在眼里,了然在心里,说明相如很细心,富有洞察力。那么,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生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生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生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师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从虎狼之国中将和氏璧运回家的呢? 生 他瞒天过海,派随从偷偷从小路上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生 他一面向秦王提出要求,一面暗中将和氏璧送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师 那么,蔺相如如此安排,秦国君臣作何反应啊?
生 秦国君臣相视而嘻,很是愤怒,但因为蔺相如的智谋过人,最终还是无奈地让蔺相
如完成外交大礼后回去了。
课堂小结
作者细致地介绍了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的来龙去脉,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一个极具爱国心、责任感,有勇有谋的历史英雄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前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13段,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为蔺相如的精彩出场和表现而喝彩。今天这堂课我们来阅读另外两则故事——“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推进新课
师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渑池之会”的故事。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后,秦伐赵„„位在廉颇之右”。(学生朗读)
师 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渑池之会”的故事?(学生讲述故事)
师 “渑池之会”的故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生 秦国两次攻伐赵国,攻城杀人,大获全胜,意图在外交上不战而胜。师 赵王的态度如何呢?廉颇、蔺相如是如何谋划安排的?
生 赵王畏惧,不敢去。廉颇、蔺相如认为不去,则显示了赵国的弱小并且胆怯,建议赵王去,并且作了周密的部署。廉颇率军驻扎于秦赵边境作好防备,并与赵王约定时日,以绝秦望。
师 作者在“渑池之会”中,是如何突出蔺相如形象的?
生 主要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表现的。有秦王和赵王的对比:秦王酒酣,请赵王鼓瑟,盛气凌人;赵王鼓瑟,唯唯诺诺,胆怯顺从。
生 还有秦御史和赵御史的对比:秦御史,前书,主动,记录令赵王鼓瑟,示秦强,录入史册公然侮辱赵国;赵御史,顾召书,被动,胆怯退缩。
生 秦之群臣和蔺相如的对比:秦人多势众,有预谋在先,提无礼要求;赵人,就蔺相如一人而已,仓促应战,随机应变,针锋相对,而力挽狂澜,保全了赵国的尊严。
生 蔺相如与赵王、赵御史的对比:前者勇敢而有机智,后两人很胆怯。尤其是在逼迫秦王击缶时,相如的勇气与胆识,表现得特别突出。他针对秦王的无礼要求,要秦王击缶,“前曰”“前进缶”“跪请”,其动作很有礼节却又咄咄逼人,并在保持了最近距离时以死逼迫秦王就范。面对秦王左右拔刃的危急时刻,相如“张目叱之”,则“左右皆靡”,足见其壮士之气骇人,勇气可畏。
师 阅读分析得很好。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对比衬托中非常醒目。所以“渑池之会”后,秦终不能加胜于赵,秦也不敢动兵。当然这里也有廉颇的作用。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也是廉、蔺合作的一次胜利。
师 廉、蔺合作的胜利让赵国扬眉吐气,但因为功劳大小差异,利益分配调整,也就引发了新的矛盾。
生 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功大,说明廉颇也是有功的,不过没有相如突出罢了,所以蔺相如地位超过了廉颇。这就产生了矛盾。
师 于是便演绎了史传佳话——“将相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幕。多媒体课件展示:(检查预习情况)
(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我见相如,必辱之。.
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受辱。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羞。
生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辱,使动用法,使其群臣受辱。生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先,以之为后。
师 好,词类活用是阅读中的难点,我们要注意好好掌握。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1.吾羞,不忍为之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生 古义为“不能容忍”,今义为“不忍心”。生 古义为“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为“外戚”。生 古义为“公开扬言”,今义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宣传号召的文告”。师 好,古今异义现象相当重要,对我们准确理解文意有重要的作用,要注意积累掌握。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1.相如闻,不肯与会。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不若也。
生 第1句为省略句,“不肯与会”应为“不肯与(之)会”。生 第2、3两句应为判断句。
生 第4、5两句为省略句。第4句应为“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第5句应为“不若(之)也”。
师 分析得很正确,这样,翻译文句就能根据句式特点准确翻译了。同学们,下面我们来阅读欣赏最后一段。
师 廉颇、蔺相如作为赵国的功臣,成为赵王的左膀右臂,可是他们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那么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 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师 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廉、蔺地位的变化应该说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生 廉颇的心态有问题,请看“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师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矛盾的?尤其是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
生 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师 文中还写到舍人们的“相与谏”,有什么作用?
生 写舍人们的劝谏既表现出相如对廉颇忍让的不易,也正好引出了相如对避让的解释,突出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
师 相如避让廉颇的原因是什么?
生 相如用比较法,把廉颇和秦王相比较,强调自己避让隐忍的原因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显示出相如视国家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念。
师 那么,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生 “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师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其中两个“之”的用法:前一个“之”,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之”,代词,代“我”。由此看出廉颇知错能改、坦白直率的性格特征。由此,将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师 “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生 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
师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 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其实,两人合作的力量在“渑池之会”中已经表现出来了。
师 司马迁用他神奇的笔形象地刻画了廉颇、蔺相如两个英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 我喜欢蔺相如。他有智谋,有勇气,善于言辩,爱国,待人宽厚,有大局观念。生 我喜欢廉颇。他有勇力,善战,爱国,为人坦率,知错能改,也有眼光和决断。课堂小结
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选取三个典型事件,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集中、凝练、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丰满突出,让我们叹为观止,对我们的写作也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布置作业
完成“文本研习”1~3题,并将其涉及到的知识分类整理成文言知识卡片保存。
板书设计
廉蔺简介(身份介绍)铺垫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文,选择下面问题中的一个,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思考题:
1.司马迁对蔺相如“完璧归赵”予以高度赞美,王世贞对此有所质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文本中除了廉颇、蔺相如两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之外,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个人物也是极有个性,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的?为什么?
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①解释加点字。取阳晋(夺取);拜为上卿(封官、授官);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闻名)②翻译句子。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气在诸侯国之间闻名。
③整理语法。
词法:无
句法: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介后句:以勇气闻于诸侯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①解释加点字。使人遗赵王书(派)(送);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交换);徒见欺(白白地)②翻译句子。
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王,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受骗。
③整理语法。
词法:无
句法:被动句: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①解释加点字。窃计欲亡走燕(私下里)(投奔);何以知之(凭借)
②翻译句子。
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秦国并回报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赵王问:“(你)凭借什么知道他可以?”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里打算想要从赵国出逃投奔燕国。” ③整理语法。
词法:古今异义:走
句法:定后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宾前句:何以知之
4、臣舍人相如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①解释加点字。夫赵强而燕弱(句首发语词);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翻译句子。
我的门客蔺相如问我说:“你凭借什么了解燕王?”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你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你结交。
③整理语法。
词法:无
句法:宾前句:君何以知燕王
被动、介后句:而君幸于赵王
介后句:故燕王欲结于君
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①解释加点字。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膀);幸得脱(侥幸);亦幸赦臣(幸好);窃(私下里);宜(应该)
②翻译句子。
你不如赤身伏在斧锧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能侥幸得到赦免。我听从了他的计谋,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那个人是个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③整理语法。
词法:固定词组:以为:认为。
句法:判断句: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①解释加点字。
易(交换);可予不(同“否”);奈何(怎么办);均(权衡、比较);负(使„„承担);曲(理亏)
②翻译句子。
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拿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权衡这两个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整理语法。
词法:通假字:不,同“否”。
固定词组:奈何:怎么办。
词类活用:使动:负,使„„承担
句法:省略句:宁许以负秦曲。
7、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①解释加点字。
必(如果);奉璧(同“捧”);完(使„„完);西(向西)②翻译句子。
大王如果没有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前往出使。城池划入赵国那么和氏璧留在秦国;城池不入赵国,我请求使璧完整地回归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相如捧着璧向西进入秦国。③整理语法。
词法:通假字:“奉”同“捧”。
词类活用:使动:完,使„„完整。
名作状:西,向西。
句法:无。
8、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璧有瑕,请指示王。①解释加点字。
奏(进献);示美人及左右(给„„看)(嫔妃);指示(指出来给„„看)②翻译句子。
相如捧着璧进献给秦王。秦王很高兴,传璧来把它给嫔妃和侍从人员看,大家都连呼万岁。璧有瑕疵,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整理语法。
词法:通假字:“奉”同“捧”。
古今异义:美人:嫔妃;指示:指出来给„„看。
句法:省略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9、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①解释加点字。
却(后退);上(向上);以为(认为);布衣(百姓)
②翻译句子。
蔺相如于是拿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向上直冲帽子。(我们)商议想要不给秦王璧,我认为百姓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
③整理语法。
词法:词类活用,名作状,上,向上。
固定词组:以为,认为。
句法:固定句式:尚„„况„„?
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①解释加点字。
以(因为);逆(违背、触犯);欢(欢心);拜(行拜礼)
②翻译句子。
况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的秦国的欢心,不可以。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让我捧着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国书。
③整理语法。
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名,欢,欢心。
通假字:奉同捧,捧着;庭同廷,朝廷。
句法:倒装句,介后句:拜送书于庭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①解释加点字。
严(尊重);威(威望);修(修饰);据(傲慢)
②翻译句子。
(我)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现在我来了,大王在一般的宫殿了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拿到了璧,把它传给嫔妃看,来戏弄我。
③整理语法。
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动,严,尊重;形作名,威,威望。
古今异义:美人:嫔妃。
句法:省略、介后句:大王见臣列观
1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①解释加点字。
必(如果);急(逼迫);碎(使„„碎);睨(斜眼看)②翻译句子。
大王如果想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与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相如拿着璧斜眼看着柱子,想要用它来击打柱子。
③整理语法。
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动,急,逼迫。使动:碎,使„„碎。
句法:省略句:欲以击柱。
1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①解释加点字。
辞谢(婉言道歉);固(坚决);案(同“按”,审察,察看);从此以往(从这里到那里)②翻译句子。
秦王害怕他撞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出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③整理语法。
词法:通假字:案
古今异义:从此以往
句法:无
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①解释加点字。
度(估计);特(只,不过);诈(欺骗);佯(假装);共传(公认)②翻译句子。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骗的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的宝玉。
③整理语法。
词法:无。
句法:判断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5、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①解释加点字。
宜(应该);九宾(最隆重的礼节);度(估计);舍(安置住宿)②翻译句子。
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用“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
③整理语法。
词法:通假字:宾;
词类活用,名作动,舍。
句法:倒装句,介后句:设九宾于廷。
1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①解释加点字。
决(必定);负约(违背盟约);衣褐(穿着粗布衣服);亡(逃跑);归(使„„归)②翻译句子。
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违背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里藏着宝玉,从小路逃跑,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整理语法。
词法:词类活用,名作动,衣褐;怀;使动,归。
句法:无
第四篇:高三一轮复习《廉颇与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高三一轮复习《廉颇与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梳理课文基础知识 了解作者
司马迁,字 子长。西汉时一位重要的 思想 家和 史学 家 文学 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一、通假字
⑪ 可予不:(不,通“否”。)
⑫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⑬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⑭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⑰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⑱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⑲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6.徒 ① 徒见欺(白白地)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7.于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 乃前曰(前,上前)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走近高考
(2012江西卷)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语文新高考博客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慰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巩固与提高
1.下列加点的字在该句中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舍(shě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舍(shè馆舍)②臣愿奉(fénɡ带着)璧往使 ③秦王竟(jìnɡ完毕)酒 ④可予不(fǒu同“否”)⑤吾羞,不忍为(wéi在,介词)之下 ⑥瑕疵(xiá cī)⑦佯(yánɡ假装)为 ⑧汤镬(huò大锅)⑨琴瑟(sè)⑩刎颈(wěn jìnɡ)A.①②④⑦⑧ B.③⑤⑧⑨⑩ C.④⑥⑦⑧⑨ D.②③⑤⑥⑩ 答案:C
2.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A.大王亦幸赦臣 君幸于赵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秦贪负其强 宁许以负秦曲 决负约不偿城 肉袒负荆 C.赵立奉璧来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大石侧立千尺
D.私握臣手 从道旁私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大王必欲急臣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⑥卒廷见相如 ⑦毕礼而归之 ⑧于是相如前进缶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11 B.①②⑦○11/③④/⑤⑥⑧⑩/⑨ C.①②⑨○11/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11/③④⑥/⑤⑧⑩ 答案:B
6.下面句子中的“者”字前后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答案:B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重要相关知识点 谢谢。
第五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高一必修)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第3节 教学目标:
1.读解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用课型:探究交流课(课件)
教学重点:读解课文内容,探究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难点突破: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理解 教学步骤: 一.课前小论坛 失礼,没有借口
查尔斯小时候,长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
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常在背后里称他为“堕落的老家伙”。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对其他男性都称“某某先生”,而对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查尔斯的父亲有一次听到了儿子和“乔”的一次对话,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跟长辈说话一定要谦恭。但是,刚才我听到你大声地叫‘乔’。”
儿子向父亲解释说,“先生”一词是留给值得尊敬的人的,而那个家伙他不配。“他配不配是他的事,而你这样对待他是你的问题。现在失礼的是你,年轻人!”父亲说,“对另一个人有看法不是你失礼的借口!”
生活中总有一些野蛮无礼的人或有些事会刺痛了我们,但这事不要急于回击,应该先想想什么是才是你应该做的。
因为失礼时展示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人,同样,无礼地对待那些该轻蔑的人,也会降低我们在善良人眼中的地位。二.读解与赏析 故事二:湎池会 难点讨论
■湎池会(14-17)【第14段】
⑴王行,度道里会遇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译为: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
译文参考: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第15段】
⑴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译为:字面译:请允许我能够用颈血来溅大王了。通顺译:在五步之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直白译:如果你不敲瓦罐,近距离内,我就要与大王拼命了。
⑵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fǒu)。刃,作动词用;靡,倒下,例词:所向披靡。怿(yì),高兴,喜悦。译为:秦王身边的人侍从要用刀杀相如,蔺相如瞪着眼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但)还是敲了一下瓦罐。
译文参考: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