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论坛材料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红旗镇中学 韩桂莲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究和运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究和运用。
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老是以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为由,在课堂上教师表演“独角戏”,进行满堂灌,纯粹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违背了课标里提出的“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的要求,也与课标里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特征不相符。实践证明:教师单独的行为或者学生单独的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本学期我校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我也在我所教的八年三班全力推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八年三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中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自主学习,都能大胆的展示自己,课堂热烈而有序,这样的小组合作课堂,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进步较快,在本学期的月考测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分排在全校各个班中的第一位。下面谈谈我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的组建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所谓的“组内异质”,是指组内的成员要搭配好,运用“异质”法,分出水平混合组,即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状况、心理素质、交往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将学习成绩、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掺合在一起,组成小组,力求做到学生的成绩好差、能力强弱要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要搭配;男女生要搭配,并在男生的活泼与女生稳重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支点。这样的组合可以促进同伴的相互指导、优势互补。成绩好的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增强自身的认识、推理水平和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并通过观摩同学的学习过程来获益,小组的同学希望他成功,使其尝试成功的动机更强烈。“组间同质”的意思就是每个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要相对均衡,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合作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这样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2、确定组员位置。根据班级人数分好小组,八年三班有30人,我就分成五个小组,平均每组6个人。每个小组的位置是根据组员特点来确定,并按A1、B1、C1、D1、E1的顺序编号,ABCD相向而坐,其中BC为小组干部,一方面可以把AD分开,保证纪律,另一方面也便于BC布置工作,开展合作过程,同时两两相对的两个人能力上要体现优势互补的原则,简单讲就是强弱组合,这有利于小组之前的互相与合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当然小组成员的位置不一定是固定的,要看各组员的表现再进行微调。
3、确定小组制度
确定好小组制度是保证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几个方面:首先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决定本小组的名称,并选出本组的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司时员、声控员,并确定本组的口号;其次是由本组成员自己提出自己本小组的奋斗目标、制定本小组成员必须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本组成员共同遵守,相互监督。此环节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组长必须是很得力的,否则小组讨论组织不起来,组内的纪律等各项事务也没办法开展。
二、小组合作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需要具备的要素
1、通过导学案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问题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问题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首先提前一到两天把导学案发到各小组手中,让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案里要求自学完成的部分内容,在上课时先由各小组交叉检查各小组预习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自由派小组成员按指定的任务来展示本小组预习的结果,并由另外小组的成员来点评加分。这个环节一般为五到七分钟。此环节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保证团队里每个成员都要自觉去预习。在授新课的过程中,都是要围绕着导学案提出的合作探究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展示---异组交叉点评的步骤进行,整个课堂基本都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获得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点拨、解疑的作用。通过学案导学,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选好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
讨论的内容非常重要,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如果再拿出来讨论就没有意义了,也浪费时间。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作弊一次无关紧要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 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3)、涉及评判的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悦纳自己就是自欺欺人吗?”等问题。
(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3、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控制
(1)、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 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①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②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③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每次的检测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激励各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 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教师应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还能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一定的技巧,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供教学质量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初中数学。但由于该教学模式还处于刚刚被推广的阶段,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以及掌握一些技巧,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被充分发挥。笔者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课堂分组的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相互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按照随机原则,对学生随随便便进行分组,而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的特长、性格特征、数学水平等,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个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达到“以强扶弱”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将分组原则进行细分,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形结合知识掌握得比较熟,有些学生则比较擅长函数的计算,将他们分到一个组,就可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同时,在分组时还应注意数量的限制,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数量来决定,一个小组以5至7人为佳,少则达不到讨论的效果,多则不便于小组管理。
以某校初一(2)班为例,该班级的学生人数为35人,成绩较为优异的有14人,良好的有15人,良好以下的为6人,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将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7人,每个小组中保证有两个成绩优异的、两个成绩良好的,以便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带动成绩暂时还不够优异的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同时,每个小组内成员应尽量各有所长,以便相互学习。
(2)小组讨论对于问题的选择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对于所讨论问题的选择也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例如,应考虑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该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还是统一的,该问题的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目
[2][1]前的水平等。如果选择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难度太大,学生对于题目都理解不了,无法展开讨论,或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都不能找到答案的,说明这些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另外,如果某题目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问题不具有开放性,问题同样不具有讨论的价值。因此在选择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时,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并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讨论的题目时,可以选择以下题目: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4x+4=0与x-4mx+4m-4m-5=0的根都是整数。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进行分类讨论,先设定m的取值范围进行分段讨论,再用假设的方法将m代入式子中,最后排除m不可取的值,最后算出m的取值范围。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m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并充分考虑到m不可取的范围,以及将m不可取的值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只需要进行现场监督以及秩序的维护就够了。其实,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给予一定的指点,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让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得以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入课题,小组划分,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轮流走到各个小组中,观察学生讨论的情况,时刻掌握讨论的进度,并进行及时的督促;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各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进行适时的点评等。总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仍然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广大教师应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全面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掌握相关的应用技巧,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5][4]
[3][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2]董显锋 邵秀明.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3]赵建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6,36:102-103.[4]周莎.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时代,2013,14:30.[5]昌先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2015,07:176.
第三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探讨
吉林省图们市一小 刘翠玲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许多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合作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比,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有利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我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级二三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积极性,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形成“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已经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现在,有些老师上课,出几道思考题,划分下小组,前后桌,或邻近几桌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小组,根本没有人讨论,有的小组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话,等几分钟后,请小组汇报,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把答案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小组合作人,导致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者还是小组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一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的“一言堂”。
合作学习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合作学习不应仅是教室内热闹,更应将语文教学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①确立一个小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②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蹉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制定一个合作方案。使学生人人参与,须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如,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内容。第一发言人综合本组的发言内容,代表小组长在全班交流;第二发言人作补充完善。监督员对成员的表现作以评定并记载,作为以后评优的依据,每个角色要定期轮换。
2、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策略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1)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即学术性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因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倾听、质疑,坚持自我,互相帮助,加强整体意识,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教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的一个环节
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提出学习目标是:能有感情朗读全文。合作技能目标是:同学们在听同组同学朗读时,要注意听出朗读同学的感情。读完后,小组内同学要交流,这样的话小组内的同学读得更认真,听的也会认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流程
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它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补充。合作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确定合作目标和任务——独立思考、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呈现小组学习活动成果——总结和评价。
(3)要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更多选择,思考余地,为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教《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曲,学生都熟悉,使学生容易进入到的故事情节中来。b、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c、用图画创设情境。《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用西沙群岛的图片,促进他们研讨西沙群岛特点的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作为一种哗众取宠,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灵活运用学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第四篇:浅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王鸿玉
木奇中学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基本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课程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预习、展示、反馈等为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充分使学生互动起来。
二、交给学生合作技能
在预习课上,把教师要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预习。预习时,每位学生先要自己阅读课文,按导学案预习,把不会的、有质疑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实在弄不懂的,可以在展示课上提出,有老师或其他组解决。但在实践中,有很多学生搭便车,也就是抄同组的导学案,不自己学习。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教师还有教他们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怎样预习等。在课堂上,小组讨论时,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同学在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他们不会讨论,面对议题无从开口,即使一次偶尔尝试,也只是漫无边际,乱谈一通,并没有围绕目标进行讨论。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讨论,真正学会讨论,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讨论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讨论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说来,讨论的议题来源于课前预习,课后思考题,或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样学生讨论准备时才能有的放矢。在讲完《秦王扫合》后,我根据本课所讲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②讨论要有方法。这是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优劣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在小组内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做到各抒己见,学会博采众长。比如,在讲《三国鼎立》时,由于这段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先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思考问题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展示资料,充分交流讨论发言,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自己探讨、发现新知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选择恰当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一节课下来,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取小组讨论,但讨论 内容 不讲层次,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甚微。整堂课看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用在何时才是最适当的?①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 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疑难,中上程度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没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面对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②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后,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自读自悟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③当遇到问题有多种结论时,组织小组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教学中出现这类问题时,发动学生展开辩论,更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和创新精神。
四、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求,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执导或表扬;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逐步走向成功。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木奇中学的新课改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浅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2010-2011学上)
木奇中学 王鸿玉
2011年1月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小组合作学习,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如在教学《羚
羊木雕》一文时,把一组思考题发给学生各小组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得出小组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产生更大范围的讨论,扩大思维,集思广益,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这样学生顺地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2.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例如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派人专门记分,每周一次评比,做到各组的进步有目共睹。培养学习语文的优生时多用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优生之间的“逐角”。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并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尚。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
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因素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组织越巧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就越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