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思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目的。
下面就以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望海潮》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
首先,根据班级特质进行课堂分工定位
由于我授课的班级是美术班,所以我结合美术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语文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口语表达、美术专业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善于组织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和美术专业较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或者操作者。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和实操者,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望海潮》这课,六个小组在诗歌朗读、诗句理解、专业绘画、书写、设计等方面的分工每组综合实力较均衡。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望海潮》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单元说明和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课堂目标: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展示宋代杭州哪些“文字图画”,了解体会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杭州的画面。③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在定第三项的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词句意思并翻译”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课堂目标。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诗词鉴赏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个过程,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自己或者本组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做好必要的展示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习《望海潮》第一课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组长分工合作。教师先提出要求:①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师徒结对式等。③小组展示要结合专业特点多样化展示。④从“肯定欣赏赞美“的角度看到同学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赏过程,赞结果
在所有的语言中,赞美之词是语言的砖石,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望海潮》一文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我抓住契机,及时为学生点赞。成果展示的过程,精彩连连。新课导入阶段,第一组唐潮同学从课前三分钟演讲入手,从语言大师刘宝瑞先生自然过渡到柳永的《望海潮》,从选材发音情感的把握方面给以肯定。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六个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分成四类:一类是自主学习时候自己画的“十里荷花”的荷花图;第二类是当堂??“烟柳画桥”的画面;第三是组员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简笔画;第四用话剧的形式通过柳永的眼睛所见展示杭州城的繁华,其中“羌管弄晴,莲歌泛夜”学生还配上二胡演奏和朗读。期间小组成员对画作进行解说,并在词中找出原句,课堂效果堪称完美。
探究环节,主要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这样的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课堂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得到展示,组长集中他们的理解,最后选出发言的同学,收到比教师讲,学生听,好几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往语文课堂中学生等待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化。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力宣扬和强调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很好的展示语文课堂魅力,发挥了它实现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文明礼仪常规》
[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汇编》(互联网文档资源)
[3]《生本教育问答》周正文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陈贤文(导师:刘占泉)
[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绍丽珍
[7]《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构探究》曹应平、金萍《新课程导学》2013.1.8
[8]《反思一节失败的公开课》任敏《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2.15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0―0078―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上,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注重教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合理创建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并提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和探讨,以切实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注重教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其次,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讨论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表明自己的看法,再由组长总结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最后,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经过前两个课题的学习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化学,并且知道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前,可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提醒他们注意听讲,教师介绍实验仪器、仪器的用途和实验的基本操作后,请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合作完成练习,随后请小组代表根据教师的要求标准操作实验。练习的内容包括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和原则等,由于内容比较多,只有学生操作后才能得到有效记忆。因此,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同时增强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合理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经验可知,并非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应提前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人数不宜超过6个人,可以选择同桌、前后两组或者根据成绩高低分配等原则进行组合,选择一名组长管理小组纪律;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最后是教师的地位确立,教师应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
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学会应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并操作不同的实验方式,并在实验完成后派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教师巡堂观察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如第一小组把酸碱溶液混合,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第二小组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加酚酞,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思考原因,实验结果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以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总结出实验结果为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反思自身的教学效率。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身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情况以及任务完成的效果等。评价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对整体小组进行奖励则更能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要求学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组成员讨论后派代表上讲台写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会出现个别的小组不共同讨论,仅由一位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氛围不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先与小组成员沟通,然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一一点评,并赞扬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时帮助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鼓励小组成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每一位成员学会重视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编辑:张 昀
第三篇: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和应用。它对于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小组合作得到更好的运用?那么怎样才能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分组的人员
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他们才会和睦相处。强调小组间的稳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组作业上,而不是摆脱小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他们,使他们明白,藐视合作、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意识建立,在低段学生中尤为重要。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学生的反应也就不同了,如果个别小组确实不能合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调整。
二、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学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从教师方面出发,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班级的所有活动都停下来,提示学生要小声说话,或者给予纪律好的小组一定的奖励。从学生方面出发,小组内分工明确, 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由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负责分工,组织成员间进行有序的讨论;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则将本小组的合作情况归纳总结,在班级中交流汇报。通过设立不同的角色,要求小组成员既承担个人职责,又要相互配合支持,发扬团队精神,有效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在平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习惯,这样在上课时就会井然有序,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
三、任务落实到个人
针对“搭车”现象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或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对话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没有“自由乘客”。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
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合作学习是种群体的学习,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对于原本只能说单词的学生,现在如果能说句子了,无论对错于否,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他有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教师的评价外,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表扬、小组加分,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更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小组合作学习,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如在教学《羚
羊木雕》一文时,把一组思考题发给学生各小组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得出小组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产生更大范围的讨论,扩大思维,集思广益,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这样学生顺地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2.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例如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派人专门记分,每周一次评比,做到各组的进步有目共睹。培养学习语文的优生时多用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优生之间的“逐角”。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并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尚。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
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因素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组织越巧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就越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第五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学习;合作时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的切实转变是新一轮课改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如下的优点: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及全面发展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学习模式。
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
1.在进行概念辨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引入以前所学的内容纯净物、混合物,加上刚学的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思维导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善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优秀的在全班推广,这样的操作比教师给出内容,学生记忆默写的效率要高很多。再比如在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一节教学,安排同桌互讲后全班展示讲,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但是互讲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纪律工作,否则事倍功半。
2.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做一些稍难的计算题或实验探究题时,我总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最先完成任务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独立完成相关任务,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互相启发,从而打开思路走出思维误区,较快、较好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做学生探究实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一位学生进行过滤操作,另一位学生可以准备蒸发装置,过滤出来的滤液,直接可以蒸发的操作,节省实验的时间,提高效率。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4.在进行培养比较、归纳、类比等思维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我们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就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实验药品、实验装置,然后进行比较、归纳,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知道结果,更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再比如学生在学习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颜色、通过实验对比溶解性和加热分解性,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知、掌握这两种物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学生知识的获取并不都在课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并不都在课堂内。所以,课外合作学习也必定是课内合作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小组合作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有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工作,那么,合作学习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通过发挥小组中学优生的作用,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让他们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学困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2.更新教学观念,精心备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精心备课,适应变化。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重视小组合作,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两极分化及个别差异,打造高效?n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
3.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学生凑在一起,讨论课堂之外的话题。教师应在这几方面下功夫:(1)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科学合理的分组;(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一定要精心设计;(4)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4.避免两极分化严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对于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为杜绝这种现象,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再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5.适当的评价与激励。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也要适当关注小组成员。评价小组学习质量和数量、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同小组的成绩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合作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因此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应该成为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四保,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