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英语写作一直都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难以落实和突破的教学难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把学到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语言知识由被动地输入,到领会掌握,再上升到灵活的输出,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可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是朝夕瞬间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阅读积累、写作实践以及教师及时的批改和点评。
在整个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点评,落实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是决定英语写作训练过程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可是有限的课时,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写作能力也参差不齐,这都让学生习作的批改和点评成了令教师头疼的一项浩大的工程。所以由于时间和资源的原因,现阶段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一般只是由教师划出语言错误,而对作文内容和结构方面却没有任何点评,所以一些学生虽然作文写得有血有肉、有理有据,但拿到手的改后作文还是充满了红色记号,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学生在作文后,是否重新修改了习作,是否明白了错误的原因,是否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教师也很难完全掌控。这一切导致了英语写作教学滞后不前,课堂收效很差。
经过长期的课堂尝试和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写作”教学法,可行有效,此举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和互助中,提高写作的能力,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效果。写作教学中的最浩大的工程――习作的批改和点评是可以让学生互批、互评的。
教师把学生按写作能力交叉分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批改和点评,从对方的习作中学习长处,也可以找出别人的错误,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启示和学习。学生们在良性的竞争和互助中协作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写作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技能方面,收效很大,笔者认为值得在写作教学中被广泛试用。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的细节给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感悟。
一、每周布置至少两次写作任务
教师在班内每周布置至少二次写作任务,写作任务要选择可以体现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话题。教师还是按原始的方法进行批改和点评,但要明确记录学生的成绩和归纳学生的基本写作问题。
二、针对学生建立写作成绩档案
教师要建立学生的写作学习档案,这个过程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学生英语写作学习情况调查表。二是要求学生有固定的写作本,每次写作任务都要认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而且每次习作后都要总结此次习作所学,包括词汇、短语、句型和错误归纳等。
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三、确定合作写作小组
在对学生摸底的基础上,开始确定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确定并不容易,学生在班内的座位是固定的,座位的安排受到身高、纪律、视力、同学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预想的合作小组的样子分组,所以确定分组之初还需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调整,以达到较好的分组结合。
由于中国的教育现状,班级容量较大,所以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得在6人左右,组内的学生成绩应是2优2中2差,目的是让学生在本组内有竞争的对象,有比对的对象,有互助的对象,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可以让学生自主、多样、长期、稳定、持续学习的小组。
四、明确组内写作批改的重点
教师结合之前的写作练习归纳出来的普遍问题,在班内统一对写作的批改方法和突出问题进行指导,明确组员间批改时要注意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文本与篇章结构是否合适;
2.句法结构(单句、复合句)是否正确;
3.语言运用是否得当:要考查习作中语言使用的时态、语态、动词、过渡词、母语影响、语法规则、习惯表达等是否准确。
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协作写作的过程中能客观、有效地对同伴习作进行批改和评价,以实现学生间相互学习和提高,每个组员都要根据各项注意要点认真进行批评。
五、小组合作写作的具体过程
首先,教师在班级中统一布置写作任务,明确写作目的,统一要求,以求更好控制、监督和指导各组的活动。
第二,小组合作开始讨论写作活动,先是由学生在小组内确定写作的文本、篇章结构、汇总不会表达的词句,并一起分工查找答案或询问老师为写作做好准备;再由每个组员进行个人独立的写作,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但写作的时间要严格控制,以免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然后,再由组内评阅。批改评阅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认真批改评阅,并作好记录。小组合作写作批改评阅的初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有点耗时费力,但经过几次合作,当学生熟悉了评价方法之后,效率会明显提高。
最后,在组内批改评阅后,每个组员需要拿着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对作文进行修改,并做好写作的反思笔记。
在学生写完作文后,要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习作的改后稿和写作评价记录。教师再一次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批改,并根据小组的批改记录进行问题汇总,并进行班内的整体点评。
六、教师需要实时帮助和指导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互助、协作和自我指导的过程中学会写作,逐步提高写作技能的。而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话题的精心选择,课上对写作范围的界定,课中对各小组活动时间的控制和适时的辅导及课后的资料汇总,再讲评,以便让学生在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之后,经老师的再次点评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升华,丰富学生的习作笔记和写作知识积累。但教师在一开始就得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别人的习作,坚持长期训练,不能让学生养成应付差事的习惯。一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由于在小组合作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适当表达之外,还要努力找到组员同学的好句要学习、错误并设法改正,而且在不同层次的文章的比对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这就会让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The hand of God was with the team”,英语写作课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英语的写作,学生在个体努力、竞争状态和互助合作的写作氛围中,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写作的兴趣,最终将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和应用。它对于改善班级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小组合作得到更好的运用?那么怎样才能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分组的人员
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他们才会和睦相处。强调小组间的稳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组作业上,而不是摆脱小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他们,使他们明白,藐视合作、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意识建立,在低段学生中尤为重要。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学生的反应也就不同了,如果个别小组确实不能合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调整。
二、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学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从教师方面出发,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班级的所有活动都停下来,提示学生要小声说话,或者给予纪律好的小组一定的奖励。从学生方面出发,小组内分工明确, 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由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负责分工,组织成员间进行有序的讨论;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则将本小组的合作情况归纳总结,在班级中交流汇报。通过设立不同的角色,要求小组成员既承担个人职责,又要相互配合支持,发扬团队精神,有效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在平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习惯,这样在上课时就会井然有序,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
三、任务落实到个人
针对“搭车”现象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或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对话中,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没有“自由乘客”。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得不偿失的。
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合作学习是种群体的学习,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对于原本只能说单词的学生,现在如果能说句子了,无论对错于否,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他有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教师的评价外,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表扬、小组加分,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更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三篇: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摘 要】小组合作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沟通和协调,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是通过整个小组的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已经开始普遍应用,尤其是在初中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此种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着重探讨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学科中如何运用才能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初中英语;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16-01
追溯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法的历史,可以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在现在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此方法已经被普遍应用并获得了深度推广。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以社会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合作和交流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合作、探究等核心理念。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此种教学模式优点很多,但是,它应如何开展呢?下面我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展开研究。
一、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小组合作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课堂尤其是英语课堂上很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必须掌握好步骤和时机,下面我们就具体的实施步骤展开探讨。
1.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将学生分好组,并做好明确的分工。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组的人数要控制在4到6个人左右。在开始分?M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性别等,要注重小组的均衡性[1]。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小组中要做到强弱均衡,用强带弱,用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其次,要做到性格的互补,具体来说就是小组的成员既要有性格开朗的学生也要有性格不太活泼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带动性格不太活泼的学生,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氛围被很好的带动起来;再次,性别组合上也不要过于单一,因为性别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兴趣、对生活的看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样在讨论同一个主题的时候,就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信息差。例如,初二英语第四单元《What were they doing?》这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过去某一时刻或者时间段内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这节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性别比例、性格和学习能力作为考虑因素,将学生分成四人或者六人的小组,围绕What were they doing?这一主题描述一个情景开始练习。
2.把握制定学习任务时机。
在学习任务的制定上,可以由教师命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协商制定,但是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师需要把握好实施小组活动这一教学方法的时机,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开始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再开展小组合作,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同时,不是所有的英语课堂都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只有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性、实用性或者科学性等特点时,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才对学生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what is this in English?》这一节课,这节课是一节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基本的表达方式。在这一节课开展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日常词汇,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小组制定或者让学生自己协商制定一个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知识才掌握的更加扎实、牢固。
3.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
要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两个转变,一个是角色的转变,即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另一个是评价方式的转变,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综合的评价学生。评价的时候,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此来激励和保护学生。不要将学生分为好坏或优劣这两种。并且,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小组合作的全过程,从准备是否充分到完成的效果如何都要做出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凡是在合作学习中努力准备、积极参与的学生都值得被肯定。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或者小组要给予激励和指导。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充分把握好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同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互尊重。总而言之,评价要注重评价学习过程,注重对整个小组和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例如,七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中 I’d like some noodles.第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对话表演,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准备比较充分、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予以积极的肯定,对于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或者小组要给予激励和指导。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不多,单纯的在课上进行学习或者练习,时间远远不够。但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更好;在学生参与到了小组合作之后,学习氛围也更加的轻松,交流起来也更加顺畅,这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组合作是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兴趣浓且学习效果更好的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交流和交际的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远远超出了学习语言本身,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关键的。
结语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十分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希望更多的教师可以将此教学方法应用和推广。在具体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小组和组员的分工,控制人数、性别比例,同时把性格和学习能力纳入考虑因素;把握制定学习任务时机,以保证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秦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2017(3):00173-00173.[2]马丽荣.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讨[J].新西部,2017(3):134-134.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0―0078―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上,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注重教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合理创建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并提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和探讨,以切实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注重教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其次,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讨论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表明自己的看法,再由组长总结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最后,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经过前两个课题的学习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化学,并且知道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前,可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提醒他们注意听讲,教师介绍实验仪器、仪器的用途和实验的基本操作后,请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合作完成练习,随后请小组代表根据教师的要求标准操作实验。练习的内容包括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和原则等,由于内容比较多,只有学生操作后才能得到有效记忆。因此,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同时增强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合理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经验可知,并非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决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应提前创建合理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人数不宜超过6个人,可以选择同桌、前后两组或者根据成绩高低分配等原则进行组合,选择一名组长管理小组纪律;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保证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最后是教师的地位确立,教师应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
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学会应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并操作不同的实验方式,并在实验完成后派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教师巡堂观察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如第一小组把酸碱溶液混合,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第二小组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加酚酞,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思考原因,实验结果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都以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总结出实验结果为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反思自身的教学效率。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身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情况以及任务完成的效果等。评价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对整体小组进行奖励则更能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要求学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组成员讨论后派代表上讲台写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会出现个别的小组不共同讨论,仅由一位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氛围不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先与小组成员沟通,然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一一点评,并赞扬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时帮助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鼓励小组成员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每一位成员学会重视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编辑:张 昀
第五篇:小组合作在展示汇报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展示汇报中的运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承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老的教学模式。我们理解的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样”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丧失了。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生机,课堂效率低,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符和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任集中心校的陶恒彦校长,带领着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孩子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无拘无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他们自己或小组成功时,他们会无比喜悦。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学会了互相纠正、补充、帮助;学会了 要互相合作,树立小组的荣誉感。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样操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二、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职能作为参考。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三、小组内成员分工
1、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
2、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指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纪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四、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 2 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
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组织学生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详细强调一下小组分工的工作。在分组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分组意义、方法和要求。
(一)、分组的意义:未来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高技术”任务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奏能完成的,它需要许多人,甚至是许多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而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团队精神。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同学们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为每名学生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的方法和要求:
1、学生主要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了五至六人的活动小组,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
2、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
3、对组长的要求: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
4、对组员的要求: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使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学会合作,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学会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和成功带来的喜悦。例:你看他们开始选组长了,大多数组的同学们都很快地选好了组长,可是有的小组却怎么也选不出来,一会儿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一会儿又利用“手心手背”的方法,一会儿又“举手”选举,甚至“无记名投票”,折腾了快一节课了,最后终于选出了小组长,接着就是一阵掌声。由此可见,同学们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组长产生了,还没有组名呐,同学们又开始大声地讨论起来,起组名可是个大事,它关系到我们小组今后地发展,你听他们还真有点迷信。名字起好了,有的叫胜利组,有的叫幻想组,他们起的名字 3 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真是叫绝。课上观察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各个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着青春的活泼气息。
(三)、小组长到台上发表就职演说,你看那架势简直就像“总统”竞选。九年级四班的任紫薇同学是这样说的:“我在这次小组长竞选中,获得成功,这说明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对我能力的肯定。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团结组内所有成员一道学习、实践,带头完成我们承担的研究任务,最后,以新颖的方式、丰富知识含量向大家汇报。”
在这次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地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以后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下课时,我随即采访了一位平时在班级里表现较落后、自己主动争取当小组长的同学。我问任辉;“你们组想要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他说:“我们组内的其他人都要研究当前最重要的问题—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我也得跟他们一起研究这个课题,要不然,我这个组长就当不成了。”这就是平时厌学的学生在这次综合活动实践课上的第一次表现,这是一件多么可惜可贺的事情啊!还有一名学生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边往教室外边走,嘴里边念叨着:“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你说老师看到此情此景能不高兴吗!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无限的快乐,只要学生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发展,那就是学生的成功,也是老师的成功。
总之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给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释疑解难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