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能力的调查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一体化和新基层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维护了系统良好形象。但是,面对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正视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我所食品药品监管现状
随着市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今年食品药品监管所在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础上,还将接管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新职能调整后,按规定即便适当增加人员,在没有基层监管机构的情况下,村食品药品监管将无法落实,形成盲区。就区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而言,监管对象近2/3的数量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以我所为例,我所地处于西安市未央区兴隆路草二村原草滩街道办事处内负责监管辖区面积 18.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含社区)。现有餐饮单位23家,从业人员69人,(包括:饭店、快餐店、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1家,从业人员3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对象3家,从业人员9人,流通环节监管对象28家,从业人员84人。食品药品监管对象覆盖街道、镇、乡、村。呈现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多、小、散、乱的特点。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学校、集体食堂存在问题突出,餐饮单位问题较多,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其原因是:企业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管理欠规范;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道德底线下降,法制意识淡薄;监管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市场秩序不能得到有效规范;基层监管难度大,空白盲区多,信息不灵等也影响有效监管。
二、设立所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必要性
(一)实现食药监管覆盖到村,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深化基层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在全省(市、区)及其所有的乡(镇、街道、社区)设立食药监管机构,村一级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面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实现食药安全监管“无死角”。协管员由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兼任,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二)现有监管体制的需要 新职能划转后,在所一级没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单靠区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力量,无法做到监管全覆盖,造成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没有保障。同时,所作为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也无法落实,监管体制的完善是落实政府责任的根本保障。
(三)实施科学监管的需要
基层监管区域广,工作量大、难度大,经营户分散,安全意识差。村是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灾区,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直接导致食品药品从业者的卫生意识、安全意识不到位,大量的培训、规范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组织保障。由区级监管执法部门直接监管,检查周期长、监管效能低,无法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科学有效监管,所政府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将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能。
(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需要
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多数来自于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其流通也偏向基层市场,甚至一些偏远地区成为造假制假窝点,给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造成危害,所一级缺少监管部门,造成信息闭塞,信息传递慢,缺乏威慑力,给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造成违法犯罪行为难以及时查处。
三、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医药产业城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基层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餐饮摊点、农家乐等数量众多,多为个体家庭式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差,业态种类复杂,分布相对散乱,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低。
(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三)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以部分山区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为例,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辨别假劣毒害食品药品的能力较低,且容易受虚假广告误导,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
(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繁重。基层监管对象较为分散,区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对基层食品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督检查频度较低,实际工作很难实现全覆盖。
(五)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高毒农药、禁用肥料、限用激素在种养植环节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专家义诊”等旗号向基层非法兜售假劣药械、保健食品,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基层群众。极少数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手段翻新,方法隐蔽,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从城市流向基层的趋势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基层更容易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重灾区”。
(六)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基层食品药品监督协管网络建立容易,效果不佳。一是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提高非一日之功,很难发现问题,发挥宣传政策和举报协查作用;二是没有报酬或补助,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监管对象多为本地人,如投诉、举报怕得罪人,遭报复。
(七)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监管队伍自身情况看,一是人手少,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稽查、监管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在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中,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三是系统组建时间不长,干部队伍来源复杂,系统监管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提升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将其列入新基层建设规划,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人员力量和设施配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执法经费和监测经费,设立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切实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政府应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改变“以收定支”的经费保障模式,破解“以罚代管”监管难题,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需要。
(二)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所政府要加强对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管部门要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加强基层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和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健全检验监测评估体系。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统筹规划部署,优化整合资源,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建设区级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制定年度检验检测计划,落实检验检测经费,积极开展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水平。积极开展影响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研判和评估预警,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排查、早解决。
(四)加强应急处臵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处臵队伍,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臵专家库,制定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信息发布等配套制度,加快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监测预警与日常安全巡查,开展应急处臵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有效应对、及时控制和正确处臵,尽最大可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强化科普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媒体,普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常识,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识劣水平,切实增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能力。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工作成效,营造人人关注食药安全、人人参与食药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护网。
(六)转变观念,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基层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其先决条件是要在单位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其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去考虑怎样去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树立良好形象。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本部门的每一项工作做起,贯穿到全部的实践之中。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公平、公正,预防和惩治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各种腐败问题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依法办事,遵守法定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努力实现其法治目标。
(七)整合资源、优化配臵、统筹发展。
在食品药品监管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在医药经济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上要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紧贴地方党政中心工作,确定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树立服务大局的良好形象;要树立城乡并重的观念,着力推进农村立体监管网络建设,把城市和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步发展;要突破城乡和行政地域界限,与毗邻地市同仁加强协作,共同研究跨区域执法监管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建立结构优化的城乡与跨区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
草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2015年10月19日
第二篇:关于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线工作实践,简要分析当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建议
前言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医药产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餐饮摊点、农家乐等数量众多,多为个体家庭式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差,业态种类复杂,分布相对散乱,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低。
(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三)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以部分山区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为例,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辨别假劣毒害食品药品的能力较低,且容易受虚假广告误导,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
(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繁重。农村监管对象较为分散,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督检查频度较低,实际工作很难实现全覆盖。
(五)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高毒农药、禁用肥料、限用激素在种养植环节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专家义诊”等旗号向农村非法兜售假劣药械、保健食品,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基层群众。极少数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手段翻新,方法
隐蔽,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农村更容易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重灾区”。
二、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内容,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可见,基层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在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必要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尽快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借鉴推广我省渭南、咸阳等地市的先进经验,落实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立健全镇级或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根据区域人口分布,每两三个镇设立一个食品药品监管站(所),按照监管对象数量多少,参照一定比例科学配置编制和人员,并将工作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配备必需的执法工具和技术装备,使监管队伍与监管职责相适应。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食品“三网”和药品“两网”建设,各镇聘用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行政村聘用信息员,并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助或者按照工作完成情况以奖代补,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基层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执法经费和监测经费,设立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切实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应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改变“以收定支”的经费保障模式,破解“以罚代管”监管难题,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宣传、专项整治、快鉴抽检工作需要。
(三)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管部门要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相
互协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加强基层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和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健全检验监测评估体系。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统筹规划部署,优化整合资源,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建设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制定检验检测计划,落实检验检测经费,积极开展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水平。积极开展影响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研判和评估预警,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排查、早解决。
(五)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处置队伍,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制定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信息发布等配套制度,加快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监测预警与日常安全巡查,开展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有效应对、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尽最大可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六)强化科普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普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常识,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识劣水平,切实增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能力。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工作成效,营造人人关注食药安全、人人参与食药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护网。
第三篇:如何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感受
如何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感受
2014年,我到崇州市崇阳街道挂职,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锻炼。根据崇阳街道党工委的分工安排,自己负责协助领导分管街道食药监管所的工作。崇阳街道食药监所于2014年4月成立,主要负责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经过一年,自己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基层监管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责任大,任务重,要有效控制风险,保证基层的饮食用药安全,难度非常大。下面就自己挂职锻炼和如何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挂职锻炼的体会
1、加深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
经过一年的挂职锻炼,对基层工作的困难,有了深刻认识。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国家、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追根到底,都要到基层落脚。大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小到计划生育、生老病死,都要由基层部门、基层干部来做具体的工作,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乡镇街道作为政府的基层部门,工作有几个特点,一是目前工作下沉、责任下沉的趋势,基层工作压力非常大;二是工作主要内容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变,对基层工作要求更高;三是基层管理服务对象整体素质和觉悟还有限,法律法规意识差,还存在着不理解不配合基层工作的情况;四是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存在重复交叉、政策规定过死、未考虑基层的具体情况而可操作性不强等现状。总之,基层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要同时完成多个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确实难度非常大。
2、基层工作需要具备处理复杂情况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处理基层工作,不能简单像执法工作,只讲究原则条款,基层工作更要讲究灵活和效果。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底线下,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要跳出当前工作的小圈子,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基层群众打交道,不仅要讲道理,还要更多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从群众最需要的角度和利益出发,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3、上级部门要从基层的角度出发开展和布置工作。
自己原来在市级部门工作时,制定政策、下发工作文件的时候,没有想到工作到基层具体落实的时候,会遇到如此多的实际情况情况。在以后安排和布置工作时,要从基层群众、基层部门、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保证工作在基层的可操作性强。在安排布置工作时,一是要考虑周全,尽量将可能遇到的特殊问题都考虑到,在基层同志面临到具体困难和实际情况时,有据可依;二是不轻易将工作要求规定得太死,否则遇到特殊情况时,无法推动工作开展,要在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中找到平衡点;三是在安排布置相关工作时,要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确保内容相似性质相近的工作在落到基层时一并实施,不让基层同志做重复性工作;四是要合理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指导文件,帮助基层同志克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保证依据文件就能使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
二、如何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1、明确具体工作内容。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监管对象数量大,种类多。目前,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同时包括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农村群宴、企事业单位食堂,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化妆品和医疗企业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单位和个人。在当前工作下沉、责任下压的形势下,绝大部分基层监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较为欠缺,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对所有监管对象实施有效监管。监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工,按照工作重要性、专业性和风险高低程度,区县级监管部门和食药监所、村社区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例如,生产环节以及大型单位的监管工作、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工作、应急事件牵头处置,就应由县级以上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中小型的消费和流通使用环节,包括药店、小诊所、小型餐饮、小型摊贩和小型作坊,农村家宴和单位食堂等的日常巡查、风险排查、宣传教育、信息传递和报送,应由食品药品监管所履行职责;基层日常信息报送、风险排查、宣传教育和群宴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则需要村社区来负责。只有合理进行分工,不同监管部门和人员明确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是有效进行监管的前提。
2、搭建监管信息网络。
街道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所人员有限,资源有限,几个人不可能能了解所有信息,掌握所有情况,做完所有工作。尤其是在信息掌握方面,一定要依靠村和社区的人员,构建完整高效的监管信息网络。崇阳街道已经尝试把正在实施的网格化工作人员纳入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队伍,通过基层日常的管理人员,报送相关信息,排查可能风险,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只有建立的完整高效的基层监管信息网络,才能保证所有工作、政策能落到实处,基层最新信息和情况才能及时报送给监管部门,基层群众能知晓监管的最新要求和政策。
3、制定合理工作流程。
基层监管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够强,人员流动和工作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工作开展过程中简单易行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在布置基层监管工作时,一定要把工作内容说的尽量清楚简洁,能想到的各种情况尽量考虑周全,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表格记录,保证基层工作人员不管是谁,不管原来从事过此项工作没有,都能根据文件和工作流程,迅速有效开展工作。崇阳镇食药所在成立后,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形成了崇阳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药品零售企业及医疗诊所监管工作流程”“餐饮单位(食堂)监管工作流程”“食品流通单位监管工作流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作坊)监管工作流程”“自办群体性宴席监管工作流程”“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督查督办流程”等文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保证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规范化、持续化的开展。
4、有效整合相关工作。
基层人员有限,工作条件和资源有限。在开展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要与相关的部门配合,把食药监工作和基层的安全工作、督查工作及相关工作整合,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例如在对学校食堂开展巡查时,我们就和消防、安全、教育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在对村社区安排工作时,尽量将类似工作、相关工作一并布置,这样既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对监管对象的负担,也能有效降低村社区工作强度。
5、加强法规宣传教育。
基层的群众和食品药品从业者,很多都对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要求不够熟悉,不清楚那些行是否符合规定,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监管工作中会存在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在开展基层的监管工作中,我们都要把宣传和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边监管,边教育宣传,提高群众和从业者对相关法规的熟悉和知晓度,教育从业者支持和配合监管工作,提高他们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经营者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监管风险,保证监管质量。
6、督查督办落实责任。
在对村社区安排布置相关监管工作时,要将相关工作与目标考核工作相结合,落实具体监管责任,工作不力有惩罚,工作得力有奖励,充分调动基层村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加强日常督查,检查村社区是否按照要求落实日常工作,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工作职责,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要求整改,对好的工作经验方法予以学习推广,引导村社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的监管工作人员,加强学习,认真思索,形成一套适合基层具体情况的监管模式,确保基层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第四篇:浅议如何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干部素质(范文模版)
浅议如何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干部素质
众所周知,从近年来的“齐二药”假药案、“欣弗”事件、“奥美定”事件等接连发生的“药害”事件以及最近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仍然处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仍然处在拉距交接、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因此,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就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能不能“化被动为主动”,能不能乘势而上,实现在逆境中起飞,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监管队伍、因此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干部素质,是适应新形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应当看到,国内面临的形势给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要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能否在这种局面下完成党、政府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确保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我们这支监管队伍有没有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浅议一下如何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干部素质:
一、强化学习,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水平
全面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行动快捷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是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根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加强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学习意识,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要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鼓舞干劲、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本领,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增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到居安思危,将监管关口前移,以防患于未然。
另外要提高干部队伍知法学法的能力。知法学法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前提。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行政执法工作,无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还是行政强制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法律要求,就连日常监督检查、药品监督抽检、案件调查取证,其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就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既要有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法律法规知识。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老规章不断调整,新规章不断推出。因此,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法学法的自觉性和科学性。要敢于吃透法律精神,看懂法律条文背后的深刻含义;要学会系统思考,勤于钻研,准确适用法律;要结合实际,多思、多想、多比较、多联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科学监管的核心是依法监管。实现依法监管,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都必须
严格依法查处,切实履行好食品药品监管职责,坚决杜绝渎职、越权、滥用权力及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第二,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科学执法,规范执法。尤其在作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处罚时,更要主体明确、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量罚合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投诉、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执法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滥用职权、随意处罚等违法行为。
三、转变执法观念,提高在监管中的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创新是力量的源泉。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要勇于创新,要从以往那些惯性的、墨守成规的做法中解脱出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中,拿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取得新突破。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但是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树立起大服务、“大药监”的理念,有所作为才有地位,自觉地把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服务大局落实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因此,必须做到:一是要在执法中不断改进和加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二是要讲究工作方法。对于违法违规的管理相对人,还
应通过耐心的教育沟通,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违法行为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三是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方法创新。要结合系统行政执法实际,进一步深化部门协作的联合打假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推行阳光政务,规范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行为。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正确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公正公平文明执法,杜绝随意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氛围是构建和谐药监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监管相对人的培训和服务,通过定期公布假劣食品药品信息、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增强公众的维权意识与能力
四、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解决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构建和谐监管的重要途径
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不仅要有知法学法意识,依法监管意识和监管创新意识,还要有监管就是服务的意识。一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三是要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积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兑现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实现“四个一”和“四声”,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茶水、来有迎声、去有送声、问有答声、合作有谢声”。寓服务于监管工作,这不仅是当前建立公共型服务政府的需要,更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纵深发展的需要。在监管工
作中树立服务意识,是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发、增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感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当前,公众最为关切的,诸如药价虚涨、非法广告泛滥、食品安全事故等等,而农村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系统的形象,我们应该抱着向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尽职尽责,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解决问题,树立系统良好形象。监管人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转变“以罚代管”的思维方式,主动为行政相对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要积极指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较好地引进新技术、新经验用于其生产和经营,树立诚信意识,确保食品药品的安全,促进市场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如何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如何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读《保护公众健康(美国食品药品百年监管历程)》的启示
最近抽空翻阅了美国学者菲利普·希尔茨所写的《保护公众健康(美国食品药品百年监管历程)》,该书完整地揭密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缩写FDA)在复杂利益交锋中的百年历程,对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FDA从1906年建立至今遇到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详尽描述,对有争议的问题也旁征博引,作了充分论述。该书不仅提供了大量史料,也提出了不少观点,令人信服。
读过该书之后,反观中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历程,我们确实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中间既有体制的差别也有成立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显然还处于孩童期,而且中间几经机构改革波折。当然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毕竟国情不同,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适时调整我们的体系。目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面对新职能、新任务,如何加强管理,妥善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破解的难题。我认为无论体制怎么改革,要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必须从监管思路、人员素质、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上下功夫:
第一是监管思路创新。树立正确的科学监管思路,按 1
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构建合理的监管机制和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优化配臵各项食品药品监管资源,以最低的管理成本和最高的工作效率,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监管职能,实现对食品药品市场及市场主体的最佳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是队伍建设创新。一方面要抓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个干部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恪守职业道德,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
第三是技术手段创新。在科技含量上做文章,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科学监管是系统的、全面的、可操作的,并有科学技术力量支撑的理念。食品药品监管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监管对象面广而分散。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网络和快速反应、快速检测手段与机制,仅靠现有的人才物要搞好监管工作是有困难的。我们整合系统力量,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紧
紧依靠专业技术部门科学监测和报告,有的放矢、高效快速的实行监管。
第四是管理方式创新。要在监管方式、手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必须打破墨守成规的监管模式,监管工作既要做到因地制宜,又要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效率,处理好发展与监管的关系。监管是我们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发展而服务的,这是食药监管工作的定位,切勿本末倒臵;食品药品监管是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创造公平、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而进行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在监管中,要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为监管而监管,以罚代管,这样我们的市场才能够不断规范,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