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室制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工作室制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执行,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驱动下,人们对生活中美感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城镇化影响下,当前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盆栽式植物景观、园艺式植物景观、自然乡土植物景观在当代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流。相应的,对园艺方向人才的规格要求也更上一层楼,体现为实践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一。本文以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入手,以浙江省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收集该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以杭州地区景观设计类工作岗位特点为切入点,探讨工作室制下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参考价值。景观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一时间,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方向)的毕业生一度成为设计院及设计公司的“香饽饽”。因此,设计类专业被认定为我国就业的“黄金专业”。但随着教育产业化的逐步扩大,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不如昔日吃香。针对目前的艺术设计类,尤其是地方高校景观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突出的问题,如:教师知识结构陈旧,理论性过强;生源因扩招后文化基础下降,导致美感塑造和文化融入能力培养出现了瓶颈等问题[1],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孙以华、金阳(2010)从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项目制为导向,形成“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为提高就业竞争力而进行校企合作的可行性[2];于文龙(2011)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出发,认为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实际,从院校各自的优势出发,形成交叉、融合,发展、创新四面一体的人才定位和能力培养局面[3]。韩潮(2012)则从课程设置方面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进行了微观定量研究,认为在时间分配上应减少课堂室内的素描训练,加大室外速写和风景写生的课时量,在室外进行如植物形象描绘和建筑形象描绘,以此刺激学生接触自然,触发灵感的能力,而在园林美术课程中增加植物形象识别元素的融入,同时,把绘画作品主要应用在形象识别和印刷表现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4]。陈颖、王金凤(2012)认为应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知能力[5]。邰杰、曹晋等(2013)认为从课程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联、课程与教材选用之间的互补、课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融通、课程与教学改革之间的构想四个方面对园林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定位、内在课程属性、教学目标与具体方法等进行了多元相关讨论,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课应强调教学的研究性过程和多学科、多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叠合互动,强调设计训练与设计生产的同步化操作[6]。
纵观上述研究,虽然我们目前对以园林景观设计为首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应的有学者也明确提出应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产-学-研”为通道的实践教学对有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上述研究均以理论为主,鲜有实证数据支撑,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以园林景观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规格入手,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收集该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以杭州地区景观设计类工作岗位特点为切入点,探讨工作室制下的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参考价值。区域性景观设计类就业前景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走访与发放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浙江省近三年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毕业生,从“景观设计类岗位分布”、“工作经验-收入关系”、“景观设计类岗位核心能力”三个方向入手,考查了总计350个样本,形成300个有效数据,详见下图(图1-图3)
2.1 景观设计类岗位收入与工作经验的关系
根据有效样本数据,有图1。
根据上图可知,300个样本(景观设计类岗位)的平均月收入为5350元;其中,应届毕业生月收入均值为2030元,工作经验2年内收入均值为4770元,工作经验2-3年均值为5334元,而3年以上者均值为6550元。由此可知,若要从事景观设计类工作,工作经验是衡量人才价值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且收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呈上升趋势。且由上述数据可知,当工作经验积累2年后收入提升幅度较大,之后平稳递增。说明,2年内园艺专业毕业生可在景观设计类岗位经过锻炼后具景观设计类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成专业人才的转变。
同样根据收集的300份数据样本,我们发现,景观设计类岗位人数呈金字塔形分布。即职级越高,人数越少。同时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岗位的流动性与职级成反比,即:职级越高,流动性越小。而职级越低则流动性越大,且基本呈平级流动,少数降级或升级流动。这是因为:职级越低的岗位劳动强度越大,收入越低,且劳动力年轻化。因此,由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设计人员专业经验不足,尚处职业定位的迷茫期,因此流动性强。
2.2 园林设计类岗位核心能力调查
根据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随着职级的提升,创造力与艺术修养和感知能力作为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呈现递增的态势,体现为:助理实习生阶段,114/300人认为创造力比较重要,132/300人认为艺术修养与感知能力比较重要;实习设计师阶段,上述2变量上升至156(增加42)和200(上升68);景观设计师阶段,进一步上升至233(较实习设计师阶段增加77)和245(较实习设计师阶段增加45);到了主案设计师阶段,认为艺术修养与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是核心能力的人数上升至278与275人,而到了项目经理,上述2变量达到峰值(279/270),说明职级越高,需求创造力与艺术修养程度越高,专业性越强。同时,作为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种,专业人才除窗口基层的助理实习生与项目经理比较看重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该项能力随着职级的提升呈现下滑趋势。
工作室制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学生通过一至两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各专业工作室[8]。但因高校艺术师资知识结构均因其本身“学校-学校”的限制而呈现较强的理论性,因此由教师团队开展的实践课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生产中的行业要求。故此,以园林设计为例,在经过基础阶段(大一与大二年级)的室内教学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及灵感的激发,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学校可根植于当地景观设计的行业特点,导入植物群落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生态概念[9],由当地企业出资或部分出资,设立以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建的实践团队。经笔者走访当地企业后发现,当地很多企业非常愿意与地方性院校就景观设计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开展项目进校或工作室师生实习制校企合作。经过搜集杭州、宁波、金华等地的设计装潢公司后笔者发现,当地的这些设计公司非常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但因储备人才的手段多源于传统的毕业季招聘,网罗的大多是应届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造成教育资源对接的极大浪费。故此,经过汇总各家用人单位的合作意向之后,笔者总结出一套基于翻转课堂的合作模式,如下图3。
?上图的模式中,实施要求细则如下:
1)课程总体设计
按照新修订的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方案,所有专业核心能力课按照50%理论教学+50%实践教学比例投放,专业特长课按100%实践教学,以本门课程需要掌握的对应就业能力为导向设置模块化案例教学,要求用于本门课程教学及期末考查的案例直接来源于能提供对应岗位群的校企合作单位,真实可靠。
2)教师授课要求
A.课前准备的要求:
?所有教师在教授核心能力课与专业特长课时需提交一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日历),要求写清本门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以及为掌握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模块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内容(50%本门课程总学时)+对应实践教学内容(50%case实践教学总学时);考试大纲(包括理论教学考试内容与实践教学project考查内容及标准)
?所有担任含实践教学的老师必须针对本门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提供实际的校企合作单位,并依托该单位引进真实的教学及考查案例,案例数量与质量必须满足实践教学及考查的要求,并在教学中期提交教学效果反馈报告,教研室备案,同时以以上变量为数据,生成教学记录,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权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与取消评优资格,并取消该门课程的任教资格。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处分。
B.课程的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应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即单个理论教学单元结束之后立即进入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为传统课堂,实践教学为分组式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课下按照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由学生进行分组完成案例,课上由教师按照企业标准,根据预先收集上来的完成案例进行集中评讲。
C.课程的考试要求:
?含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其以实践案例为考查驱动的标准由任教教师引进的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同时该企业需根据实践环节的考评结果出具考评鉴定,并依据鉴定储备相应岗位的人才。
?具有实践环节的课程考评结果由50%理论成绩+50%实践成绩(完成案例或案例组合)组成,用于考试环节的案例应能综合考查该门课程的能力掌握情况,并由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的中期发布。其中专业特长课考评结果为100%实践成绩。
D.预计成效
?通过案例教学,增加校企合作单位数量(原则上每门具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引进1家)
?通过实践考评,增进企业对在校学生情况的了解,实时储备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并促进学生实习实训的效率与效果。
?通过企业案例进校完成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型,使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对应行业需求,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双师锻炼与转型。
参考文献
[1]孟南,浅析学习迁移理论在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2(14): 第195+197页.[2]孙以栋与金阳,基于“校企合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装饰,2010(07): 第137-138页.[3]于文龙,四面一体的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定位和能力培养探究.大众文艺,2011(14): 第254-255页.[4]韩潮,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美术课程设置方法.成功(教育),2012(08): 第38-39页.[5]陈颖与王金凤,园林艺术设计的相关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 第98-99页.[6]邰杰,曹晋与王岩松,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原理与运作机制的多元探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第75-78页.[7]陈教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艺术百家,2012(125): 第233-235页.[8].郭超,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研究,2013,浙江农林大学.第 131页.
第二篇:有关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
来源:http://pekinglunwen.com
[摘要] 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道关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自1987年起,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总医院)与南京大学通过“军地”强强联合模式,实施创新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凝练“大师+团队”模式,打造师资队伍;牢记临床需要,确定科研方向;依托重大课题,培塑创新能力等改革。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与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 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化之功,出于学校。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先进与落后的重要表征,更是能否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南京大学自1987年成立医学院开始,针对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凭借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优势,依托军队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大型综合性医院——南京总医院,采用“军地”强强联合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一、传统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上,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教学中临床和实践环节薄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导致临床性和创新性不够足[¨。
2.培养规格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过窄,仅适应传统的“诊断一治疗”模式,不适应“人文一社科一生物医学”新模式一。
3.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和以“基础、临床、实习”分开教学阶段,有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的倾向,导致有的学生知识面窄,道德素质不高,临床能力不强[31。
二、改革与实践
1.创新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提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树立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观”教育理念,统领教学改革。以“拓宽基础,强化应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方针,以“启发式、研讨式、病案式、个性化”为抓手,以“课题带教、集体攻关、临床磨练、压担培养”为方法。
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互动交往情境中的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过程,以教师和学生为发展的共同主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凝练“大师+团队”模式,打造师资队伍。在教学医院中,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 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一视同仁”的“四个一视同仁”的教师业绩评价原则。健全教师激励措施,实行“优先选送进修深造、优先支持课题研究、优先推荐人才奖励项目、优先聘任科室领导和优先评定技术资格”的“五个优先政策”。形成了一支由黎介寿等2名院士领衔的博士生导师28名,硕士生导师129名,教授92人,副教授132人,45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
3.牢记临床需要,确定科研方向。临床医学生缺乏实际锻炼,是大医院中的普遍现象?
1。要求学生选题必须结合临床,以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生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一是业之所需,即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比如做小肠移植、肝移植,假如从来不接触小肠、肝脏的病人,就去做小肠移植、肝移植的研究,这显然是不易成功的。二是兴之所至,即有自己业务的心得和兴趣。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时时想到病人,处处爱护
病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三是时之所至,即有必要的条件与机遇。机遇随时都有,能不能抓住,就看我们有没有准备。四是力之所能,即要有完成这一课题的能力。有什么样实验和技术条件,物质和人力条件,够不够。即3个M,就是人,钱,物。
4.依托重大课题,培塑创新能力。黎介寿院士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教学实践中,学科均让博士后工作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到这一重大课题的系列研究中,如“973计划《”小分子物质对移植物慢性失功的免疫调控机制及干预》、《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移植感染相关性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小肠移植手术新技术》,全军临床高新重大创新技术项目《肠移植技术》等。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前沿科研能力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为前沿临床、科研工作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三、成效与硕果
1.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成果显着。经过近20年的努力,培养的博士后工作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肠移植、肠瘘、临床营养支持、危重病的救治等,形成了以临床重大技术课题为主体,其他课题为补充的科研格局。获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资金26项、军队重点课题8项、临床重大技术研究课题l9项、杰出中青年人才基金11项、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12项,连续保持同类学科之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45篇,其中有176篇被SCI收录,获得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军队)级一等奖、二等奖16项。
2.教学质量突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拔尖人才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而欲造就“伟器”和“精英”,必须注重基础,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共生与分享l2j。近5年,培养临床医学硕士469人、博士l17人、博士后35名,毕业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合格率为100%,全部分到高校或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绝大部分已成为从事教学、科研与医疗的“三栖”人才,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的群体特孤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据不全统}十,毕业生中1人被评为国家级名师,2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尹路、伍晓汀、张佃良等毕业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取得了杰出成绩、成为学科带头人。2008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集体,李幼生、任建安、李维勤等已成为我国小肠移植、肠外瘘治疗、危重病人救治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3.培养特色鲜明,社会认同广泛。教学与改革成果在全国临床医学教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有l4人次在全国、地区性会议上介绍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改革经验和有关课程示范性教学,并被国内等l2所兄弟高校所借鉴。2007年,中宣部为将其列入”时代先锋“宣传专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16家中央主流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集中报道2天。2OO9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为黎介寿院士记一等功。
第三篇:1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周满生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周满生。今天跟大家探讨的题目是《国际视野下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创新人才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今天要讲的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想讲一下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和相关政策。第二个想谈一下就是21世纪人才要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质,从国际上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三个,我想讲一下就是创造力培养的实践,包括理论方面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来的一些探讨,就是来自于国内外的经验。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从中外比较的角度来谈一下就是国外培养创新能力给我们哪些启示和借鉴?通过中外的比较,我们能从中吸取到哪些经验,有什么教训。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与政策
那么,谈到背景的问题,这几年学术界也好,包括教育理论和实践界谈论得比较多的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老先生在生前多次跟温家宝总理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说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钱学森本人的这段话是这样说的:“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是钱老的原话。围绕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那么国内科学界也好、科技界也好、教育界也好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这里边我想讲一下就是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莱文谈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知道,从1902年开始,在教育部的主持下召开了四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召开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目的就是请国外、国内一流的大学来共同探讨教育领域里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推动国际中外的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同时为改进中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包括体制,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等方面来提供参考借鉴。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都在北京举行,第三届是在上海的浦东。第四界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在南京来举办的,是在去年5月份在南京举办的。来自国内100所985、211的大学校长出席了这次论坛。特别是我们请了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校长,包括耶鲁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包括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美国的、英国的牛津、剑桥,包括像俄罗斯德莫斯科大学,法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的校长来共同探讨这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其中主要议题就是怎么来培养创新人才。
耶鲁大学的莱文校长是第三次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做演讲,他和前两次演讲共同的事情就是特别倡导美国的通识教育。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要取得成功,需要什么呢?有三点是中国的教育和科技需要加以进一步强调和重视的。
第一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反复强调的,需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科学是所有应用技术的源泉。
第二方面是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政府和市场能够支持高风险的原创性的企业。我们知道现再大的科技发明创新往往是产生在哪里呢?就是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我们都知道像苹果、微软一些大的科研成果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在这些跨公司的研发中心产生的。这里边需要投入巨资,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特别是政府的支持,那么来进行这种有风险的原创性的研究,因为这些原创性的发明创造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科学实验,通过孵化器的转变通过再申请专利产生产品,然后不断地对产品来进行改造那么最后投向市场,像这样的话,这种原创性的研究是投资非常巨大的,必须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
第三个问题发展通识教育认为什么呢?那么,涉及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了,他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认为是有缺陷的,关键在哪呢?就是认为我们的课程体系,我们的教学法在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是欠缺的,有必要来参考学习,这是美国的通识教育的模式。
通识教育模式不是今天就提出来的,较早要追溯到40年代的时候,我们知道美国的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叫康南特,他在194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通识教育有四大目标:第一个是要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第二个是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能力。第三个要培养学生恰当的判断能力。第四个是对价值的认识能力。那么这个就是说目的主要是能够培养一个经过对问题要有慎重积极科学的全面的思考,能够作出独立自主判断的这样的学生。
那么,经过60年来的演变,这个四大目标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现在全球越来越进入一个多极化、全球化的时代,看任何问题都要有全球化的眼光,不仅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包括信息化和各方面的推动要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来看问题。
第二个通识教育特别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传统经典的“博雅”教育成分。那么强调对古典的像伯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哲学经典理论的传授,特别要强调的是什么呢?要学古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典语言像拉丁语等等。那么现在通识教育不仅仅要学习这些经典,特别是要什么呢?是要关注现实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像涉及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像水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很现实综合里面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叫做强调科学教育,那么这个科学,现代科学是涉及到四个方面,现在英文有一个词叫Stem,这个S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英文的科学science,“T”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英文的技术,technology,“E”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M”就是指的英文的数学,是mathematics,把这四个字的字头合起来,STEM那就是什么呢?现代的这个通识教育要强调科学教育,第四个特别重要的是什么呢?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个多元他认为就是多元的培养学生的多元批判性的价值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那么,美国哈弗大学有一项研究,经过长期的追踪调查发现,同通识教育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有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叫什么呢?叫二元论的阶段。就是学生从中学进入高等教育的学期,往往在中学的这种受的教育,往往把事情截然分成好、坏、正确和错误两类,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简单分成好与坏,正确与错误这两类,就是把任何的事物要不然是对的,要不然就是错的,就是非黑即白的判断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在经过了一段的学习之后,第二年叫多元论的阶段。就是说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的解决方法,事情无所谓好坏错正,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但是他认为包括解题也好,包括看问题也好,你们可能也从多个角度从不同的价值体系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大学生的辩论,这么多年来给你一个命题,你可以从正方角度来回答,也可以从反方角度,这样是什么呢?就是训练学生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个问题,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的时候叫相对主义的阶段,学生经过两年左右的理论学习和独立思维判断的逐渐养成了,就认识到判断事物的对错好坏一定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且一定要有一定的标准,这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那么,你看问题一定就是要基于一定的哲学观、世界观这个基础上来看问题。
第四个阶段叫付诸行动的阶段。学生能够自己对事物好坏正错的理解来判断,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努力追求。在这个基础上,无论在科学事物也好,无论在社会科学发展经济等等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判断的过程,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奋斗目标,甚至终身的为这些目标进行努力奋斗,努力追求,形成一个追求,不断地认识真理,发现真理来追求真理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这里边莱文就多次提到,中国的本科教育包括很多欧洲的大学认为是缺乏两个关键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因素,这是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第一个是什么呢?其认为我们的教学的学科的设立和学生选择课程的视角往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他认为绝大多数亚洲大学和包括欧洲大学在内,把本科是作为一个专业教育,学生在18岁的时候,一入校就往往选择了自己的终身的职业。比如说我一下子进入了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机电工程,那么我的学科的这个基础就围绕着这些专业来学习,很少去学习别的东西。当然现在学科发展了,很多的过去单一的学科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已经变成了跨学科、多学科的知识了。另外他提出来就是说,中国的教学法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方式,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学习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毕业生的思维狭窄。
对比起来,他们认为这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学生,在前两年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学科,然后再选择一个主课来进行学习。包括我们发现他们研究生大学,学生可能进入了工程系,可能进入了大的这个学科领域里边,但是,他有多样的选择余地,多学科的选择余地。我们看学生在教学计划的指导和这个老师、导师的指导下来选课,这种选课那么他可能一学期选3-5门课,在听了两门课以后,他觉得这门学科不太适合自己,他也有可能把这门课去掉,因为你要教就把它给取消掉,然后再选学别的课。而且他们学生选课是比较广的,当然是围绕着他专业的主干,但是他选课的范围是多学科的,通过多个学科的接触,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视角。跨学科的广度能够使毕业生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传统的学科设置是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实习等等,过去我们大学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是这么来设置的,现在当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对发展通识教育的问题,在第四界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就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当然强调通识教育不仅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些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敦大学这些校长,包括牛津的、剑桥的,他们也都强调了你要培养学生,你要发展通识教育,当然他们的方法不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他们和美国的哈弗和耶鲁这些模式有共性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更强调对学生的像哈弗,像牛津剑桥他们强调导师制,那么通过设立导师制来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那么我们很多的中方的大学校长在谈到这个问题上,他们认为就是: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必须有文化、社会的适应性,通识教育在美国具有悠久历史,在中国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具有中国特色,需要移植和改革。
中国这些年来在很多大学也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实验,强调宽口径、多渠道地来培养人才,特别是要打好学生的大学一两年阶段宽厚的基础。比方南京大学搞了像“三三制模式”。通过三个培养阶段,第一个叫做大类培养,第二个是专业培养,第三个是多元培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养,另外他是通过三条的发展路径,那么一条路径叫专业学术类的、第二个叫跨专业学术类的,第三个是就业创业类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路径来自己选择一条发展途径。当然这也是一种通识教育的探索,在中国的很多大学,比方说北京大学举办的元培班;浙江大学举办的竺可桢学院,像科技大学举办的少年班都是强调这个多种人才、多种不同途径的培养人才这个模式的实验。
中方大学校长还特别的谈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说,大学是不能千校一面,必须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发展特色,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要进行分类。通识教育可能更适合于研究型大学,而对于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和一般的四年制本科院校还是应该以就业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
大家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也是非常认可的就是什么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高等教育,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需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他们讲到就是说,现在顶级大学的考试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学生去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分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去考知识点,而是考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这个进行议论或者辩论的能力,去分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去表达自个的观点。
这里边就涉及到什么问题呢?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让学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采取互动的方法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我们都知道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不仅是通过课堂内的教学,包括课下的,包括通过ICT技术各种方法来进行互动的教学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
当然就是谈到这个通识教育的培养,这里边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方说,我们中国的大学学科的设立往往是从本科生阶段是授予学位,像法律、商业、医学、工程,这些都是法学士、商学士、医学士、工程学士,本科生士是培养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而美国研究型大学更多的是专业性的人才,是在研究生阶段来培养,他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美国始终是第一的研究生培养的大国。
从总量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提高得非常快。我们的在学人数根据去年的统计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就是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了3150万,是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的大国,当然不是强国,这个不是强国体现在哪呢?当然,一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如果从研究生培养的规模来讲的话,我们现在的研究生在学的总人数大概是150万,美国是200多万,美国还是第一的研究生培养大国,这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呢?他们培养专业型人才是通过研究生阶段来培养的,而且特别是什么呢?就是改变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是非常困难的,考试制度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中国的考试的内容是比较专业化的。美国的考试往往大家都看到ICT、ACT,GRE这些考试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能力。
我们就下一步就谈到我们今天的这个核心的议题,就是怎么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刚才探讨的是高等教育里边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大家对这个问题是有质疑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不是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特殊才能,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潜能,通过教育为人才的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创新型人才主要当然他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一个塑造的过程,打基础的过程,在工作岗位逐渐地来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不少国家从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并将其提升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看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里面都强调了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去年7月,中国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球性的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上,颁布了我们国家2010-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不仅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发展方针、保障措施,特别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方案。其中第一个就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当然还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那么当这里边都是围绕着怎么来培养人才来这个最根本性的这个体制来进行改革的。
在规划纲要里边提出来,创新人才培养要着重在三个方面,特别在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第一个是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是为少数学生、个别学生来服务的,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国际有一个概念,有一个理念叫“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就是教育为了全体学生。第二个就是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三个是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我们要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就是说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不仅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而且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的培养体制。
第二个在规划纲要里边就提出来,培养人才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
第三个创新人才培养是离不开培养人才的环境,这里边就特别涉及到如何来革我们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人才评价的制度。社会选用人才的制度为人才培养来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境。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5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也颁布关于人才培养的十年发展规划,里边特别提到人才培养不光是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面临着任务,还包括人才的使用、人才的回归,吸引人才,怎么为人才不断地成长来设计更加良好的科研环境、教育环境等等。
那么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就是我们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里对这个人才提出的一个总体的发展的目标。
二、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关注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关注点是什么?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各国都非常强调要培养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的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尤其在当今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这种转型,对人才的结构、层次和内涵等放民的规定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那么,各国都在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那么来探讨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怎么来制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来落实培养21世纪的人才。
这里边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就是亚太经合组织从21世纪初就不断探讨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他们专门的成立了一个21世纪人才培养的委员会来探讨21世纪人才所需要哪些最基本的技能。那么2004年,APEC召开了第三次亚太经合组织的教育部长会议。2008年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了第四次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部长会议都在连续地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个秘鲁召开的第四次APEC教育部长会议的宣言,他提到什么呢?说当今教育培养的人才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才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经济体一致认为,为什么它用各经济体呢?因为这里边涉及到我们国家的台湾、香港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成员,因为它是我们中国叫做地区,所以在这里边它用的是经济体,一致认为21世纪每个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什么?第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个创新能力,第三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个,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五个团队合作的能力,第六个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他认为是最核心的能力和技能包括上述的能力。
为了获取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学习观念。为了应对21世纪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严峻挑战,APEC确立了教育领域的四个优先重点领域:第一个是什么呢?就是数学与科学教育,第二个是语言特别是外语学习,第三个是职业和技术教育。第四个是信息通讯技术和那么这四个优先重点领域确定之后必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须还要进行整体性的教育体制改革。APEC就对这四个领域的重点和行动实证研究和比较教育政策的研究。这里边就提到了,不仅我们看就是刚才APEC强调要培养能力和基本技能,近些年来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组织,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现在的基础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哪些的核心素养和基础能力。
(一)六种核心素养和能力
那么我们总结从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来看,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那么,这六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素养。第二个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个是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第四个是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第五个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六个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六个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扎实的打好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学生数学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刚才我们说APEC亚太经合组织里边他们对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来进行了分析比较,他们认为说东方的国家包括什么呢?中国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都在内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这些东方国家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是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绩,重视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是东方国家在数学科学这些方面它特别重视两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那么西方国家包括什么呢?因为APEC它主要是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认为它的学习是学生和教学是强调学习的过程,重视兴趣和个性,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东西方经济体的差距。
在现实中,东方经济体成员在数学与科学学习的基础和成绩比较好,而西方经济体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特色。那么,我们通过这个他们的比较之后,那么东西方都认识到要充分认识到各自的优势,那么西方的经济体强烈意识到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普遍提升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而东方经济体那么深刻感到需要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包括质疑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这里边双方都感到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需要相互的学习和相互的来借鉴。
那么我们也知道,去年的12月,OECD进行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考试、测试,叫做这方面的考试,一共有68个国家,包括全世界的大多数的这个西方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参加了学生对科学、数学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国的上海5100名学生在这个测试中独占鳌头,不仅大大地超过了68个国家测试的平均成绩,而且特别得它的平均成绩比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美国中学生参加的学生测试的能力要高100分,70多分,在美国和整个西方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在这个问题上探讨上,共同的也认为什么呢?中国的学生特别强调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但是他们也共同地就是谈到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教育那么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内陆地区和发达地区发展得非常不均衡,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学生的测试成绩不能够完全代表整个中国学生的成绩。另外强调中国的学生非常得注重打好基础,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这个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很大的缺陷。那么在这个关于成绩和学习结果的甚至教育政策方面的探讨,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那么对很多西方国家认识到对这个问题给他们敲醒了警钟,他们认识到中国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我们自身的来讲,我们确实是感到了,我们的学生在基本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是这个独立的思考能力方面、判断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欠缺。
第二个就是涉及到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质是不少国家的教育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越是科技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越重要,因为人才的理科素质与人文素质从来是相得益彰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这里据个典型案例:以色列。以色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养成。以色列当然它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之中,那么由于同中东、同阿拉伯国家长期以来的相互的敌视,那么以色列在这种夹缝中他是非常注重学生的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那么在他们国民的人格素质中,树立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别重要。那么,在中等教育毕业之后,学生必须先履行保卫国家的公民义务,那么就是说你高中毕业后必须先要去服兵役,那么其他国家当然也有,像韩国、新加坡都有学生有这个服兵役的义务,但是以色列这些是中等教育毕业只有首先是要去服兵役,经过军旅生涯的这种磨炼,学生的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牢固地树立,那么并且融入了他的人格素质之中,所以以色列的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纪律意识和资质能力,从一个侧面他体现了他的整体人格的素养。
第三个除了数学、科学、人文素养很重要的,现代国际上是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意识到国际合作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各国纷纷致力于建立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培养人才的国际理解能力。像日本、韩国很多国家的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把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中小学的教程中也都加强了这个学生国际能力理解力这方面的相关知识。那么,当然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是离不开外语能力的提高。
第四个,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知识技能这方面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培养。因为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的技能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能力,对国民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平等和公众的参与、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都起着重要作用。培养人才的现代信息通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不少国家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韩国从上个世纪末就特别强调对学生信息通讯技能的培养,那么,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像《信息化促进基本法》、《ICT建设三年计划》、《ICT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计划》、《ICT教育发展五年计划》,使韩国最终完成了对所有中小学ICT教育的普及和相关设施的建设。而且,他们不光是这个强调这个素养,它是把它ICT知识它把它分成素养教育和活用教育两方面,所以我们看各种教育各级会议上,一个是韩国,一个是新加坡,往往是作为信息技术,包括加强管理者,教育的学习技术技能的培养,怎么把ICT通过对知识的整合,现代通讯化技术垄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来调调ICT校园的建设,ICT平台的建设,新加坡和韩国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多的经验。
第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创作里不是只有少数人所具备的特殊才能,那么需要而是绝大多数人都必须拥有的潜能,关键是你怎么能通过科学的教育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我后边会是从这7个方面来讲培养学生这个创造性潜能核心的要素。
多年来,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可将其核心要素归纳为以下方面:(1)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2)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3)让学生学会问题发现;(4)培养创新型教师;(5)改革课堂教学;(6)训练思维方法;(7)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这七个方面我们在咱们讲的第三部分会详细地说。
在讲这个,再回到注重学生基本技能能力培养的方面,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的能力和技能。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才的主要价值都必须通过就业市场来体现,学生是不是具备适应就业的各方面的能力就成为检验教育是否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在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国家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方案,这些年来,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今年,又召开了创业创新的技能的高端的研讨会,那么,这些方面很多学校像哈尔滨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南大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多的方面,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这方面不展开了。
(二)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第二方面我想讲的是什么?在强调培养学生基本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素养方面还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强调什么呢?一定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我们发现,很多国家都在制定新的中小学的教学标准,学习计划、指导大纲。日本的文部省,在2008年2月的时候就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学标准和学习指导大纲,从2009年春天就开始实行新的教学大纲。
法国国民教育部在2006年7月11日政令中推出了界定共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法令——共同基石法令,从7个方面对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制定了具体标准,并规定了评估方式,这七个方面包括法语、数学、人文、外语、信息技术、社会交往和公民意识、独立自主和主动进取精神。
俄罗斯2008年开始在中小学逐步推行新的普通教育标准。计划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初小(1-4年级)实施新的教育大纲,2009年9月1日开始推广到高小和初中(5-9年级),2010年高中部分(10-11年级)也将实施新教学大纲。新标准与老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有的教育标准注重于规定学生应掌握多少知识(最低知识量),而新教育标准则主要注重对人的能力的培养。新教育标准将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道德及其所掌握的学科及知识的要求。
(三)注重发挥教育在拔尖人才和社会急需人才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什么呢?不光要培养所有学生的基本的素养,现在越来越重视发挥教育在拔尖人才和社会急需人才方面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像韩国、日本在七八十年代以来,就特别强调教育均衡的发展,就是他们非常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特别强调教育的公平,那么韩国在70年代的时候,他们推行一个叫做教育平等化的这么一种运动,首先在小学,然后在初中,然后在高中来强调教育的平等化,就是说那么制定了基本的教育质量、教学标准,然后教育主管部门就根据这个标准来配置资源,设立划一的实验室、操场、教室来均衡的来配备这个教师和校长,而且在同一学期,不同的学期实行校长和教师的流动,首先是在海岛、在偏远地区来实行教育平等化。我们现在看,我们到日本和韩国,当然不说像法国这些国家,欧洲国家,那么学校的基本设计、框架设计及学校的结构,课程基本都是同一的,那么这个里面它当然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方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韩国特别要认识的是现代培养人才太单一,模式相同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他们近年来也开始了强调精英教育、英才教育。
2006年6月,韩国以总统令的形式颁布了修订的《英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致力于打破原来平均划一的教育体系,立足高中阶段,大力加强精英教育,力求通过自主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们国家因为当时在70年代末,在结束后是同经济部分先富起来,我们也比较强调就是办重点学校、办示范性的学校,因为资源有限。随着经济的共同发展,使个别人先富起来那么到共同富裕,我们在教育上相应的转变就强调要兼顾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把公平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强调消除东西部发展,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和不平衡。在强调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包括物质投入和老师、校长的配置方面强调教育均衡发展,但是我们想一定要兼顾到拔尖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我们还再简单讲一下以色列,以色列国家虽然小,但是它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非常强调,理念是什么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培养,注重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业评价,强调学生学术民主,强调人文精神,所以以色列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它拔尖人才的培养那么确实是被世界所在意。
那么我们再简单地说一下,在某些精英方面的人才,那么有些国家是各有特色。举一个例子是印度。那么印度的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既强调高端,也强调一切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致力于通过高等教育培养IT领域的拔尖人才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印度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参照,建起了6个“印度理工学院”。这些学院从印度各地招收最优秀的学生,聘请世界各国知名学者授课,其毕业生质量堪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媲美。这些毕业生逐渐成为缔造印度IT产业大厦的精英。今天,正是因为这些学院的拔尖人才支撑着软件产业的大厦。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在于:第一,政府对软件人才培养给予战略上的重视;第二,注重合理的人才结构;第三,强调培训机构专业化。
那么我刚才说出了韩国,像日本,日本就是近年来也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培养这个制造技术工作者,培养支援事业人才项目,通过地区、企业的联合,在试验、学习与课堂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的开发与实施。包括什么呢?服务领域、商业、信息、管理等综合知识的这种高效的创新型人才他们给予高度重视。
再比如西欧国家的瑞士,瑞士自然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它立国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源开发来成为最发达的国家。瑞士始终强调教育和培训是立国之本,特别是以工作环境合为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得瑞士成为年轻人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我们知道,只有在少数国家像德国、瑞士、奥地利、瑞典这些国家是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不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这个国家。
瑞士的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保持着“双元制”的基本模式,而且在企业的师傅带徒弟这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个环节上,那么在黑样中层的职业技术这方面的技能人才占了大量的时间,那么有利的保证了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别另一点的就是瑞士特别强调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尤其是行业协会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是非常的密切。那么这个是我们讲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包括多个领域,包括实用人才、拔尖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都是什么呢?那么,这些都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非常主要的组成部分。
三、创造力培养实践:来自国内外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侧重讲怎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国内外的经验主要是哪些方面。我刚才说了,我们从七个方面来介于介绍和剖析。
(一)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
第一个就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定要从小抓起。我们国家和国际都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实践研究,像我们国家心理学林崇德教授通过他近20年来的研究,他认为,幼儿就有创新能力的萌芽,主要是表现在哪两方面呢?一个是好奇心,第二个是创造性想象,是他们创新力形式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孩子就是他的好奇心特别重,特别爱提问题,实际上这个是创造性思维一个很典型的表现。小学生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性想象日益发展起来。中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超越了虚幻的色彩。因为小学生往往他很多都是从头脑中爆发出来的这种想象,而中学生的创造力就表现更为成熟性、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林崇德教授就认为,到了17岁,青少年的科学创造能力趋于定型。17岁是什么?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这个时候特别就是从小学到高中这个阶段,对青少年的科学创造能力的形成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在我国教育界存在的一种偏颇观点是:认为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创造力的培养是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的任务。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大这一阶段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力度,如果等到定型以后再进行培养,提高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二)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
第二个,培养学生创造力就一定是打基础,构建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有益的。我刚才讲到,中西方相互借鉴,他们就特别,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加强学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生两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学习。那么,我们国家刚才讲的也是优势所在是什么呢?我们始终强调为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基础。
(三)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第三个就是让学生学会发展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导学生感兴趣地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的问题的发现者,那么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不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而要让他们善于提问题,而且让他们回答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历史和实践表明,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新,无不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这一方面的名言非常多我们就不去说了,是不是。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
举个例子,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他们搞了一个叫课程评估标准,他认为中小学生的数学教育要达到什么目标,首先他们认为就是说我数学第一我要让学生重视数学,因为现代社会数学是很多科学的基础,必须要重视数学。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对解决数学有自信心,所以我们看现在西方国家很多它的数学、它的科学课不难,中学觉得学生一到那比我们低二三个年级,为什么呢?他就是说,让学生的从基本它不是给他很专业的这个解体方面的能力,他就是说让学生对解体他有自信心,他们要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者,通过学习数学来进行数学交流,来学会数学推理,而就是说把它作为一个基础的方法来交给学生,那么这是他们数学达到的目标,而不是说让他们去,那么一下子就进入了很深的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那么让学生那么可能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时候就出现分号了,有些人认为,唉呀,这个数学太难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所以说数学教育它的目标是什么呢?让学生重视数学,要对解题有自信心,成为数学问题的、发展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目的的目标。
(四)培养创新型教师
第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离不开我们必须要有一批创新型的教师。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心理学家叫罗森塔尔,这个罗森塔尔提出了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皮格马利翁” 效应是什么呢?就是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期望是被学生起点和发展过程中,不要给学生过高的台阶,一定是要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去关怀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这里边就是说,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
另外,我们知道耶鲁大学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他一个就是说发展学生创造潜能有12条策略,其中一条策略就是讲,教师的态度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有非常重要的作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用。教师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早性潜能,像现实性转化,也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日本的一个教育学家叫恩田彰,他认为就是说提出一个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具备有七条: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第二,教师要有求知欲。第三就是说一定要形成创造性的班集体。这个小的环境里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小的环境里面第四个很重要的就是什么要有宽容的理解和温暖的气氛。第五个是要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来解决问题。第六个,这个环境非常得宽松,一种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这个学习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各方面来形成的一种环境。第七个就是创造性的评价。
所谓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说是怎么样的呢?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而且把它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我们看现在美国最新的改革里边,就是特别鼓励教师把新的跨学科的成果及时地转换到教学的手段里边去,像心理科学的、组织科学的,这种很多跨科学的研究和科学方式,科学思维运用到新的教学法里边。
(五)改革课堂教学
第五个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是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决定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程度。如果教师采取说教式授课方式、大量运用封闭式问题、强调记忆和背诵,那么无疑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相反,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而且把错误(因为学生的思考他主动地探索是肯定了他的思维方法可能会出现,单一的或者出现不正确的这种错误)同样地视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地会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这里再简单举个例子,就是法国的从做中学,美国的科学数学十分强调孩子自己建构知识,学习的主题主要由学生提出,实验的过程同样由学生尽可能地独立完成。法国强调,就是说错误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错误往往能够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的自我更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成为法国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叫从做中学,我们的前任教育部的副部韦钰,他也是工程院的院士,就在他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中特别的倡导法国的从做中学,在不少省市和地区做了和法国的科学家、教学学家共同来做从做中学的科学实验,也取得了很良好的效果。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六)训练思维方法
第六个,培养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为此世界各国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致力于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基本方法以及一些创造技能,如类比思维、等效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逆向思维、头脑风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
因为像头脑风暴,这个在很多的大学生、中学生里边让大家坐在一个小教室里面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每个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进行观点方面的交锋,那么这种叫头脑风暴,很短的时间里面大家通过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来共同寻求这个解决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像这些都属于什么呢?就是这个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训练他们表达方法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来培养塑造学生的职能品质。
(七)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第七个方面就是刚才讲的要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我们现在更多的现代检验学生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叫标准化考试,这种考卷,大家是通过选择ABC,对答案进行作出选择。这种标准化方式使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测试是基于对事实性知识的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对低水平知识的记忆和重复,使教学成为对填空、多项选择等考试题目的机械训练,我们现在很多社会举办的补习班就是让学生重复做题,拿各种试题来应对应试教育,现在是遭多了教育者的批喷和抨击。现在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像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很少或已经不用这些类型的考试来检查高标准教育的质量。因为这样的考试仅仅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向学生提出思维上的挑战,没有空间展示个人对问题的分析、推理与解决,更不能反映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做什么。所以我们看多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那么除了这个多项选择等一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就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测试,包括现在的美国的GRE这些考试也是,不光是原来早期的那种仅仅强调多项选择这些方面的考试。
美国在2000年初的时候,曾经进行了一项Gallup的民意测验,只有13%的公众相信标准化考试是最获得测验学生成绩的方式,而85%的公众认为,标准化考试与教师设计的测试二者的组合,或者学生表现的档案袋与其它一些学术能力证明的组合,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优选择。就是说一定要通过多样化的测试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四、中外比较:启示与借鉴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下的就是中外比较,上面我们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关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所谓的一些探索,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得到什么样的借鉴。
我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确实比较扎实,逻辑思维能力比较高,尤其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能取得好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记”的多,“思”的少;做题多,分析少;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强调复杂、繁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选择、判断等问题。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是还是受制于长期的、传统的考试为本、功能为本的考试目的的这种束缚,我们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一考定终身。学校教育的是完整的学生,评价的也应该是学生的完整表现。因此,评价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上来。
1999年5月的时候,杨振宁从北京师范大学作了一场讲座,这个讲座叫“科技与大学”的学术报告,而且同学生进行了对话,他讲,他说,中国的教育哲学与西方的教育哲学大不相同,西方培养的学生兴趣广泛、勇敢、自信、有创劲、傲慢、自大,培养方式是非连续的、跳跃的,而中国培养的学生则知识面窄、胆怯、缺乏自信、消极、谦逊、有礼貌,培养方式是连续的、按部就班的。杨振宁1999年这个讲话,今天我们来看我们还是没有太大根本性的改变。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教育方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造力培养,它强调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思维技能,而不是突出对知识的记忆。我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孩子哪怕是在小学的二三年级,老师设定一个命题让学生回去自己去找答案,你到图书馆,你让你自己去查书,你自己去进行问家长,你自己去到社会上做一些简单的调查,那么这个里边是什么呢?就是强调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而不是老师给你一个固定的作文的模式、答题的模式,这个是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还有一点,我想这个是涉及到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们确实是多年来大有同的中央集权的这种教育体制,我们有我们国家的特点,我们有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我们有我们的培养人才的基本的模式。而美国是地方分权的教育地方体制,当然它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多样性,它是存在着一定弊端的。
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它确实是为创造性的教育策略和课程的多样化是留有相当的空间,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创造力的应用。那么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创造性的,甚至是怪异的想法,美国教师给予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情景,老师可能坐在桌子上,然后提问题,学生就回答问题,而教师不轻易地否定和肯定某种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复,而是积极的诱导,让学生之间展开辩论,而这种方法那么大家认识到国内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确实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有很重要的基础。
我们应当综合东西方教育的优点,特别要吸收西方教育的长处,尊重青少年的个性,激发学生宽广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旧框框,勇于创造。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还要强调什么呢?就是创造力的培养是来自教学,而且要来自长期的这种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往往有时候就是说,我们开了一个这个课外的爱好班、兴趣班,课外的某种活动来说是培养创造力,或者有些人认为,唉呀,创造力的培养和现有的教学环境和现有的教学计划不一样,是令起炉灶的新的一种教育方式,实际上这个因为创造力的培养是来自于中小学教育的常规的教学环境中,关键是你的教师有没有意识到,刚才讲要有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有创造性的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不是悬空的也不是来自于某某星期几下午进行的某类课外教学活动,它是必须要来自整个的教学实践过程。
那么,综观国外对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设计创造课程和训练创造技能来培养;二是将创造力培养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创造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受着知识、智力、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点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最后我想我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纲要上来,就是2010-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总结出来的说,我们要强调抓几个方面:
第一个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第二个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特别要强调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的实践课程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也不能完全用同一的模式,同一的,刚才讲到某些国家注重英才教育的,这也是我们国家过去强调重点班、重点学生的这个某些的优势所在,但是这里面要用科学的、循序渐进的不能拔苗助长的这种培养方式来强调因材施教。
我们需要以跨文化的比较为视角,深入了解国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创造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我想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那么在学习、研究和中外比较中,我们来更好地来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氛围进行体制的改革,培养学生机制的改革,使我们的培养学生的这个方面能够在培养创造力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谢谢大家!
第四篇: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转型发展;人才培养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国家文件精神,湖南文理学院制定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的总体目标。
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在各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改革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职业价值观,形成创新性、整体性的思维风格,愿意克服障碍,愿意冒险,逐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在知识、技能和心理上提升学生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整合教学内容。以职业应用型为导向,教学内容紧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各种资格证书。同时引入高校创新创业的成功项目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探索分析,潜移默化的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行研究型、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4、更新教学工具。当与时俱进,引进与企业接轨的各种实战软件,教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改革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围绕实践主题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合作性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成立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岗位实践、企业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社会需求,增强创业应用技能。
6、变更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时,应注重考查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适量申办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交叉专业及社会急需的布点空白专业。通过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同时,鼓励各专业开展市场、行业调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及中外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改造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骨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养学校教师的同时,多渠道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人员。
(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校地之间、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大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实践“三位一体”的真实环境,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平台。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和优质资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承担主持研创项目,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对在竞赛、立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发新产品、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列为教学计划的课程组成部分,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为专职、兼职教师队伍提供经费保障。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知识传授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浅谈学生作文内容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 韬
第一个发明风筝的人是聪明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是可敬的„„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创新,人类才在历史的天宇中,抒写了一笔笔壮丽的诗篇。
生活需要创新,语文更是如此。作文是语文学习中又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创新精神,当学生的思维中有了这种意识,一篇篇佳作就会应运而生。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主要从内容创新上努力去尝试,从这几点做起:
一、深入学习课改精神,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
深入学习,不断升华,理解新课程标准作文版块的相关要求。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不断提升理路论水平。在内化过程中不断反思,指正自己正确的方向,为开展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教学实践:
实践出真知,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教学实践。
1、夯实学生的基础:
先提升学生相关的理论基础,方能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形式与内容、事实胜于雄辩等相关内容的渗透。同时,为了更大程度刺激学生的感受与印象,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名著、诗词,还看了相关的影片。如:名著《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诗词《江城子》、《声声慢》、《鹊桥仙》等;影片《后天》、《未来水世界》、《星球大战》等。
2、具体做法: A、利用作文课、晚自习和一些闲暇时间,给学生朗诵经典的文章,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影响学生。
B、借助作文讲评和语文实践活动课来影响学生。通过讲评作文,让学生理解好作品之所以好的地方,把握问题之作的缺点,以后能取长补短;语文活动实践课的开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练习学生的口头作文、思维敏捷能力。
C、将工作落到实处,指导学生理解学生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要加强练写的力度。两三周一次大型作文,一周一次周记,再加上8次单
元考试的作文以及作业中的小练笔,每生一学期能练写40篇以上的作文。
D、一些好的作文打印出来粘贴到教室,学生有时间都可以看到。E、在内容创新中,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走向生活”是指:学生尽量在写作中,能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自我身边的人和事。
“走向历史”是指:让自己的作品内容与历史中的事件、人物等结合起来,怀古说今。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专练中,我引导学生站在历史人物、事物上练写。我口头诗化的美文《那一抹残阳》,以荆轲作为第二人称来抒写,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沧桑性、悲壮美,并且还举了谭嗣同的事例,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豪情万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更加凸现了“责任”的主题。
“走向名著”是指:借助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相关的环境以及具体事物来作为文章的素材。如: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练写中,我启发学生向名著找灵感触动点。我口头作文《美丽的真谛》,以《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为第一人称,站在这一人物的角度叙写。“我”奇丑无比,但心地善良,从反面诠释了别样的美丽。课后,李芳同学的作品《巴黎圣母院Ⅱ》更是新奇味足。
“走向诗文”是指:以诗文中创造的意象、意境为作品的启发点,进行变通构思能力。如:以“真情”为话题的练写中,“我”就是《声声慢》中的主人公,借助叙事和抒情,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创设一定的意境。如:“夕阳带着无限的不舍,滑落山头。今夜,注定将会是一个不朽的失眠。亲爱的,你可知道?我守候的院中菊花已经落了,而你,你又在何处?留下的只是满地堆积的黄花,还有那永久思念„„”因为真爱,在今夜,注定是词史上不朽的一夜。爱创造了奇迹!这样的视角,适合那些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去练写。课后,李栋同学为我们送上了“责任”为话题的作文,写散文诗《昭君出塞》。其语言优美顺畅,意境凄凉瑰丽,那大漠、孤雁、坟墓、黄沙、夕阳„„共同创造了一份别样的边塞风光。一个弱女子承担起了大汉几十年的和平,而她,与家乡、与故国却从此天各一方,只是为了那一份“责任”。
“走向未来”是指:以瑰丽的想象,站在虚幻而又真实的角度上,用未来的事物折射出当今的问题。如:以“珍爱生命”为话题的作文的练写中,为了追求作品的独创性、深刻性、感染力,我为学生口头
作文《未来水世界》,展示了一幅波涛浩瀚、群山消失的可怕的场面,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为了一抔生命的黄土而相互残杀,在找不到陆地的水世界,土就是生命。让读者展开想象,去感悟作品的真谛,让这样的恐怖的情景不要出现。还好,毕竟现在我们还没有失去可爱的家园,作品的主体就显而易见了。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完美而独立的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新的才是美的,走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相信,明天又是一个别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