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的拦路虎。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 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 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 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第二篇: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010年3月9日,在我校五楼会议室,举行了五中、四中、二小、四小、四校联研活动,教研室领导刘主任莅临指导。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强计算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我们知道,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哪些有效教学策略,怎样有效发挥传统计算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我们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专题。本次活动的内容是:集体单元备课研讨、先行课观摩、互动评课、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在集体单元备课这一环节,葛荣老师就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从教材的结构、课标的要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然后同教研组的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观摩和互动评课,第一节是我校四年级的郑春梅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第二节是三年级王付美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两节课都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就两节课的优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王秀珍老师的专题讲座《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计算出错的原因以及对策。并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加强口算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后区教研室领导刘主任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集体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而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未来还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篇: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所以我每天安排2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二、注重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算理不理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一定要注重算理。
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的提高计算的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的造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
首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现在的学生读题目的时候是一看而过,没有认真的去读。其次,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最后,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四篇: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1.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数与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因此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数与计算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甚至其他科知识的基础。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学生无法进入以后正常的学习中。
3.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4.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概念是随着人类生活和实践的需要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教师要教学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重视感知,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
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都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1)口算教学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低年级安排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中年级安排一些作为笔算基础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使用的口算;高年级在习题中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算能力。每一册教学参考书都对本学期的口算提出分阶段要求,教师要使口算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2)合理安排口算。义务教材把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放在笔算之前教学,而一些较难的但又不是最基本的口算,则放在笔算之后教学,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只教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如27+6,27+30,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笔算之前,只教学口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掌握要困难些,所以一年级先教笔算,二年级再进一步要求会口算。这样使学生既能学好笔算,又能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
(3)注意口算算理的教学。口算例题都要注意通过直观的淙演示和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
(4)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要使学生口算能力提高,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方法是多样的,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千万不要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口算两位数加法:28+37,我发现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8+7=15,个位是5,十位上是2+3+1=6,十位写6,这完全是笔算的思路。其实口算应当这样想:28+30=58,58+7=75才对,不用在脑子里出现竖式。
实践证明,加强口算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水平,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使用简便算法,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简便计算是一个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方法。简便计算常常运用一定的运算定律,如进行加法计算时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又常用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将一些计算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了简便方法的教学力度。
另外,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数据,也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他在这一阶段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他并不知这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但这些并不成为影响他记忆的障碍,这些知识中的未知原因将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多而破解。因此,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特别是13岁以前的记忆力。中、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没有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我对此进行的强化训练主要内容有:①在自然数中1~1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②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③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125×8=1000,25×4=100,0.25=,0.75=,0.125=,0.375=,0.625= 等。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练习、作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收到良好的作用,产生较高的效率。
五、注意培养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计算教学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及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切实掌握检验方法,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
验算常利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六个关系式。估算常常根据积与商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比如:根据乘数>1,积>被乘数(0除外);乘数=1,积=被乘数;乘数<1,积<被乘数(0除外),不通过计算就能判断下面哪几道题的积大于被乘数,哪几道题的积小于被乘数,哪几道题的积等于被乘数:8×、9×、1×2、0.9×16、5×1、3×、×1。根据除数>1,商<被除数(0除外);除数=1,商=被除数;除数<1,商>被除数(0除外),不计算便可判断 ÷14、8÷1、21÷、÷7、2 ÷1、0.45÷ 的商是大于被除数、小于被除数,还是等于被除数。
六、丰富学习活动,乐教乐学,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进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1、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数学计算趣味化。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了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分散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
2、组织游戏竞赛,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且好奇好动好胜。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游戏,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下面列举了一些游戏活动,供大家参考:
●转陀螺,比计算。用硬纸板和火柴棒制作一个旋转陀螺,让学生们将陀螺倒下时所指的数字与陀螺正中的数字相加,看计算得又快又准。
●掷骰子,算加减。准备两个骰子,同时投掷,让孩子算一算,两个骰子上数字相加起来是多少。还可以让孩子将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看谁先算出正确的得数。
●摆扑克,比能力。同桌为一组,摆扑克牌,将摆出的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四则运算,谁算得快,摆出的牌就属于他的了,看谁得到的牌最多。
●买商品,学本领。商店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最好教室。提高孩子的加法计算能力,最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莫过于数钱币了。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可以称得上学习的捷径了。如“5个一角为5角”,“用一元钱买一个4角钱的草药小蛋糕,应该找回6角钱”。教师可以在班中举行“小商场”的活动,也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经常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给孩子锻炼、学习的机会。
●班级数学计算大王擂台大赛。每一周都定时举行一次班级数学计算大王擂台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谁算得最快最准,就是当周的擂主。
●小学生计算能力过关检测活动。这活动是模仿社会中计算机能力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过关考试等设计的。将学生分组进行检测(分笔试和口试),学生的检测成绩发给学生计算能力等级证书,不达到一定标准(标准由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水平来确定)的学生,要补考直至过关为止。
七、加强各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密切联系。
小学各个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平时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各个年级阶段计算教学的联系。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一年级抓起,直到小学毕业,只能靠日积月累,不可能突击完成。每一节计算课的教学,应该把它放在整个计算教学的系统中去理解教材,实施教法,使之上下贯通,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此外,各年级的教师必须加强平时教学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促使各个年段的计算教学、整个学校的计算教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凤城四中 黄秀君
一、课题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题理论依据: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仅是学段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改变,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学习内容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由小学到中学是学生一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学生运算能力不强的状况充分暴露出来,如何在这三年中提高学生正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的。
在每次的考试分析会上,特别是每年的中考分析会上,都对计算问题提出了不少要求,由于计算问题而失的分数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比重较大。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发现是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有的是计算方法错误,有的是看出条件错误,有的是计算错误。由计算失的分数,比难题失的分数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没能理解基本的运算步骤和方法,搞不懂运算顺序,没有搞清楚算理。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作业特别是试卷中,常常见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是看错条件的现象。(2)教师普遍存在轻视计算能力的问题,他们认为: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学生手中都有计算器,一些计算问题只需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了,用不着教师花力气讲解。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巧妙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目标(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b、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b、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三、课题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凤城四中七年一班全体学生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区域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最小单位是以各校各班或个体为对象,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对各学科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发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更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
3、教育实验法:选择实验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发展、验证因果规律。
4、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等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
5、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约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
题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6、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策略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确定研究成员,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起草课题方案,讨论修改定稿,向上级教科研机构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3)选取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的测评工作。
(4)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有关资料、鼓励实验教师上网搜集有关提高计算能力的的理论。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以学年为单位,分三个小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1)研究人员在课题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认识。(2)从任教学科入手选择1~2个教育教学研究内容进行探索。(3)撰写研究反思、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小结。2012年7月---2013年6月(1)制定一个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2)对上已选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再选择1~2个研究实践活动。
(3)研究中保存好有关课例、个案,进行一些相关调查,搜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搜索和整理全部研究资料,归类、分析、起草研究报告。(2)、对研究报告草案进行论证探讨、修改定稿。
(3)、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基本体系结构和规律。
(4)、做好案例,论文等编辑工作,完成结题的一切工作,制作结题集,向立项机构申请结题。
五、结论与反思
培养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总结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符号运算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技能,初中阶段,符号运算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运算,根式化简,以及有关方程、不等式求解中具体技能等。初中数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完成从数到字母、从算术到代数、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一系列的任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更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符号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与义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运算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提高符号运算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有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对符号运算重视起来。学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数学和数学以外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那么,怎样理解符号感?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什么是符号感,怎样理解符号感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课程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三、通过有关数学符号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历史、趣闻、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拓宽了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符号运算的能力。
符号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教学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同时逐渐渗透归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是想方法。例如,因式分解的学习直接影响分式乘除运算的学习,因式分解不过关,就意味着分式的乘除法就无法过关,因此,搞好因式分解的教学就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渗透类比的思想。
初中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数到字母,从算术到数学,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等一系列的任务、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类比小学数学学习初中数学效果会更好。例如,类比分数加减运算学习分式加减运算,类比分解因数学习因式分解,类比算术的运算学习有理数的运算等。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得有关算理,在学生明晰算理后,再通过相应的训练巩固算理和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逐渐简化运算步骤,灵活运用法则、公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在各种应用中,逐渐积累提高运算能力。
实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反思
在我的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聪明的学生往往较马虎、草率,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而一些智力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却较稳定,甚至有时超过比他聪明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地方,发现由于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所占的分数还多,因而就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学生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没能理解基本的运算步骤和方法,搞不懂运算顺序,没有搞清楚算理。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作业特别是试卷中,常常见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是看错条件的现象。
(2)教师普遍存在轻视计算能力的问题,他们认为: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学生手中都有计算器,一些计算问题只需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了,用不着教师花力气讲解。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巧妙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更大的帮助。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实际能力。
一、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计算的不良心态
1、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
2、畏惧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3、侥幸心理:认为我不是不会,只是马虎罢了,真的考试时我认真一些就行了。而往往是习惯成自然,这样的同学即使考试计算正确率也不是很高。
(二)对知识(公式、法则等)的不熟练
在计算这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公式、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不良的计算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用计算器,丧失了口算的能力;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者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在教学中,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五)让学生树立信心。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