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如何开展农村小学体育课的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负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国家的全民体育事业比起发达国家有一段距离,如篮球、足球和其它项目都远远地落后于有些国家。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作用、方法作了精辟地论述,他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育也。”“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这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对体育十分重视。
一、农村小学体育的现状。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是领导不够重视,因为体育知识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所以学校只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其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课没有开设,就是开设也是没有开足。还有就是有些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便成了“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多数是采取“放羊式”,特别是条件差的村小。有的村小学生小学毕业后还不会做广播体操,队列基础知识也很差。
二、如何开展体育课教学的素质教育。
1、首先有关领导及体育教师要解决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体育课和其他课体育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更为重要,也应实施素质教育。
2、其次,要上好体育课,教师是关键。农村小学上体育课的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同时没有更多培训机会,更谈不上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钻研大纲和体育课的业务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
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一是要使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比如,学生的广播体操,教师要对全体学生都指导,而不是只辅导少数学生。又如,训练学生打篮球时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比赛规则的辅导,然后进行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应培养全体学生对篮球的爱好,而不是培养几个爱好者。二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而不是平均发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教学生打乒乓球,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运动员、参加比赛,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才能达到锻炼好身体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凡修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3期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举措,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文章就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阐明了“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消极影响,以及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张凡修(1973-),男,河南舞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与校园文化。(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109-01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党中央颁布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在各个领域培养一批跨世纪的人才。”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已被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这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包括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人的自然素质是先天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社会素质,即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它是后天形成的,也可称为后天素质。两者之中,人的自然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素质则是人的素质的本质特征,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我们将素质定义为: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2.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其主要特征为:选拔性、淘汰性、片面性、统一规定性和被动性。
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础教育。其主要特征为:基础性、普及性、全面性、个体性、主动性和时代性。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试现象
一是学校体育只抓少数“尖子”运动选手,忽视全体学生体育教育,以竞技体育评定学校体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了学校轻体育教学,重运动训练;轻群众体育,重运动竞赛;轻终身效益,重急功近利等。二是只抓单纯的体育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习惯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三是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标而达标,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甚至平时“放羊式”教学、考试突击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大纲的落实。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停留在“教什么学什么”的层面上,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五是体育教学方法上,“一刀切”和“填鸭式”教学现象依然存在,缺乏学生的“自主练”,过分重视“体育”与“练身”,而忽视“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等多方法体系。六是在课余训练中,常常重视为比赛夺奖而搞代表队的突击性的短期集训,忽视体育教学提高普及体育的作用;重视用不恰当的手段和途径引进运动员学生,忽视普及基础上选拔有运动才华的学生;在学校之间的运动竞赛中,比较注重奖牌,不注重友情和共同提高,甚至出现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的不正之风。七是过分强调技评和达标成绩,而忽视学生心理、价值观、学习态度、创造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情况,在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坚决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提高一代新人素质,已成为现在体育工作者的共识。
三、体育素质教育的作用
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所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首先,通过体育素质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等,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与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还能培养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其次,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再次,培养公民意识。体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教育活动,学生在练习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要求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进一步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行动需要,也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运动场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参与竞争、民主合作的意识为学生所感知,从而使学生的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1.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贯彻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提高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做到在舆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场地与经费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2.更新教育观念。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育人的观念,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具体来讲,要坚持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的目的观;坚持指导全体学生都能成才的人才观;坚持以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观。
3.努力打造一支锐意进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素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保证。为此,要进一步深化高师、中师体育专业改革,加强体育专业的建设。要加强体育师资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高师、中师体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意识,加强忠诚学校教育事业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建立在职老师继续教育与考核制度,以现代教学理论、学校体育理论及体育课程教材涉及的新内容与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武装体育教师。
4.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体育场地及器材建设。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器材的建设,既要按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进行规范建设,又要根据各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园,修旧利废,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与锻炼身体实效性大、形式多样的体育场地与器材。
5.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巩固学生基础体育能力,增加一般健身运动知识的传授,以及设计自我锻炼处方的能力培养;重视体育骨干与体育积极分子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中,根据区别对待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锻炼,引导学生选择适用于未来职业的体育活动内容,要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体育竞赛,发动学生既参加比赛,又做比赛的组织、宣传、裁判工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动手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繁荣昌盛。我们要把握机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使体育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贵仁.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3).[2]陈忠焕.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3]马振海.素质教育读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农村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定稿]
农村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前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数超过两亿。而这两亿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又在农村。但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成绩”依然是多考上几个重点高中和中专。在教学中,依然特别突出“语、数、外”及“理、化”课的教学,忽视了德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随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目前,各地纷纷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加油。但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在于教育理念现代化。相对于硬件设施改善,教育理念现代化更难实现,因而素质教育的主题又一次占据了主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是人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个变革。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改为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分析,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然如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体育教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本文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在体育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
1.1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真确的理想、自信、自强、积极进取和坚强意志。
1.2我们要体育教学的课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可行的教育目标和实施计划,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与此同时要求教育者做到:1.结合体育本学科特点进行教育。2.利用室内课进行教育。3.随课堂结构、内容随时教育。4.利用课堂常规教育。5.在课堂小结中进行教育等。是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有机地而不是牵强地,是自然地而不是生硬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用爱心来唤醒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1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若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水一样,就不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美德,热爱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而热爱每一个学生应是教师的最崇高的感情结晶。人都有爱的需要,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往往被人歧视、零落。这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应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只有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他们,满腔热忱地去爱他们,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境,产生自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与情感上的障碍,激发和激活他们接受教育与教学的内部动力,增强他们的向师性,使他们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教学。
由于体育“后进生”的基本素质较差,与同学间和教师间存在着心里隔阂。因此,教师要理解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信任,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心理上理解他们,在情感上接近他们,只要教师尊重信任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是可亲、可爱、可信的,就能够赢得他们的热爱和拥护,就能够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学、自主地学、认真地练、主动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3.以成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自护地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探索学习成功的规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带来的心里压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善于隐蔽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让他们真正体验获
得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不断强化、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3.2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强化反馈和矫正环节的教学。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有些学生灵活性差,掌握技术慢,注意力不稳,易分心、疲劳等特点。在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做到指导及时到位,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练习的方法,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只有教师潜心研究教法和组织指导手段,认真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练法,探索学习规律。就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能主动地、自主的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提高动作技术水平。
4.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4.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即应重视全体学生发展,也应重视个别学生的提高。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因人施教。因为造成体育成绩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那些对体育失去信心的学生,找准原因,以古今中外勤奋成才和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导教育他们。如:(残疾奥运会的人物事例、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的事迹等)使他们深信“勤能补拙”的道理。对体质差的学生、生病缺课的学生,我们要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入手。逐步树立信心,组织同学关心和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对那些不爱好体育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等等。做到区别对待,只有教师重视个别对待,因人施教,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对策
5.1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教育,从理论与实践认识其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
5.2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从而增强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5.3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首先,要对现行课程和教材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其次,要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对提高农村学生体育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师要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和教学,要善于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体育水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训练,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程度提高,为他们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摘要: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审美素质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
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大量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二、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首先、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者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好基础。其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最后、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在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已的积极性。现阶段体育教学必然受着器材、场地条件的制约和技能复杂组合的影响以及学生群体心理的社会导向作用,因此,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习小群体,将越来越普遍地代替传统班级制下的指令性分组,这是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前不久,笔者同一乡镇领导谈起“两基”,令人吃惊的是该领导尚不了解“两基”具体指的是什么。当然,这可能是个别现象,但是,对教育口头说重视,而很少动真格的,这在乡镇政府领导中却并不少见。“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这是邓小平同志生前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要帮助学校领导解决好办学经费、后勤服务等方面困难,保证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这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同志,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仍能走进北大、清华、南京大学等校,看望师生,现场办公,而一些地方领导若不是陪同上级有关部门来校视察,却很难见他们到校园一转。乡镇中小学校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
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办好中小学,要靠广大教师、要靠校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政治上可靠、品质上优良、业务上精干、管理上精明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都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变观念,科学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管理及学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而笔者也了解到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不够,缺乏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紧迫感。其主要表现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还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笔者曾专程走访了几位乡镇中小学校长,在他们眼中,“成绩”仍然仅仅是多考上几个重点高中和中专。在教学中,依然特别突出“语、数、外”及“理、化”课的教学,忽视了德育和其他学科。又如一学校领导决定,“历、地、生”和“音、体、美”教师不得担任班主任。其中原因是怕有误“主”科的教学成绩。德育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好,还是有益于我们这个社会也好、仅就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倾向,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在农村,一些学校虽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而往往是空有其名;在各科教学中对“德育”渗透也不能到位;作为校长应当把育什么样的人上升一个高度去认识、探索、研究,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指导、督促全体教师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劳动技术课虚有其名。“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是伟大的真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1997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广大农村学校当前主要还应大力推进农科教相结合,“三教统筹”,基础教育要为农村的发展,为脱贫致富服务”。而当前我们的农村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课的设置还不容乐观。笔者看过几所乡镇中学的劳技室,虽有其室,但十有八九都是空的。一些学校虽在课程安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课,但学生们反映:仅记得老师让我们到操场拔过一次草,就再也没上过了。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督导评价不够科学。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过程当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手段。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大,与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价不够科学有相关的责任。考分和升学率依然作用于教育评价领导小组的思想认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通过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检查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得失,可作为教学的一种依据。但绝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手段。也不能把考分成绩、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有的评价领导小组的工作限于形式,不够彻底。在县、市、区评价制度中,虽增加了德育工作的权重,增加了音、体、美、劳方面的权重。增加了外部环境的权重,也增加了是否乱收费、体罚学生等方面的权重。但是,在评价中,因“走马观花”、深入调查不够造成的虚假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农村,更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更需要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随着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等一系列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措施的逐步落实,教育硬件设施现代化变得相对容易实现。但目前,不少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与国家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差距很大,如片面以考试分数论高低、不重实际能力培养,忽视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重视智力开发而对心理健康、社会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等。
近年来,择校风在许多地方愈演愈烈,出国留学热一再升温,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这些现象表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越来越迫切。群众追求的不仅是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优秀师资和由此而来的优质教育。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内涵丰富,规划纲要中已有详尽阐述,主要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纲要尤其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些内容都对更新教育理念提出了较高要求。教育理念不是空洞的,必须体现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教育理念现代化,必须从更新教育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改变教育方法入手。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和社会应提供足够丰富 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改变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只能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探索思考、表达思想、动手实践的机会,做到“有教无类”,使学生能按照社会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目前践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新课改正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一些地方推出的“高效课堂”“道德课堂”“一体两翼”等教学及学生管理新方式、特色校园文化等探索,令人耳目一新,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一浪高过一浪,预示着教育理念现代化已经起步。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就会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
第四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因素(精选)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因素
苏龙泉
单位:呼图壁种牛场中学 地址:呼图壁县种牛场新疆邮编:83120
3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形成人的健全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体育教育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因素体育教学教师
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因素和正规课程一样是构成体育教学的精髓。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交互作用,把素质教育的因素,即人类社会文化的习俗、价值和观念及技能的认识和情感,反映在体育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形成一定的合力,而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作用。
在“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工作中,体育教学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教学工作评估也常常以学生升学、考试成绩和升学人数作为评估主要依据。
由于体育长期被忽视,体育的教学任务根本得不到落实。这种状况的发展是与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极不和谐的。所以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发展,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社会工程,所以应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试从素质教育因素在体育课中的潜在作用作一探讨。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常规,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藏的、无意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正规体育课程是学校较为正式的教学活动,是必须完成的课程。素质教育因素虽然不像正规课程那样有统一的教材内容,要求及目标,但它所含的精神、文化、伦理等教育要素,一直在体育课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如体育教师的良好精神状态,为人师表、敬业精神等作风,就隐含着素质教育因素。所以可以肯定,只要在课中能体现一定文化层面,价值取向和规范化操作的行为,就能说明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体育课中素质教育因素,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素质教育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更应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动的等正面品质和内涵贯穿于整个教育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历史证明“教育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人性,形成更高的人格水平。提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尽管“步调一致”练起来单调、枯燥,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动是久远的。所以体育课中素质教育因素,对时代风貌、伦理道德、行为举止,审美情趣等正面的东西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尤其是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生能力意义深远。
因此,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因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体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们只有健壮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体健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念问题才能敏锐,思维才能灵活。因此体育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坚强意志和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感,这也正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品质之一。
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教学,学生所以愉悦心灵、陶冶情操,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身体素质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必须和智育、德育一起融入素质教育之中。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各项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优良的品质和心理素质。所以,学校在实施体育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同时还要全面落实此项任务,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并切实制定一套相应的体育工作制度,计划,措施等。使学生各种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认真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
学校体育工作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来作保证,只有这样学校体育工作才能得到加强和完善。为此,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到如下两方面:
其一,根据学生生理、身心素质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工作重点进行。
其二,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落实体育任务,开展体育课,认真上好体育课。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所以培养世纪人才,就要全面发展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132、《学校体育周刊》
第五篇:浅谈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这才符合教育的本义和宗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要求。素质教育提出这许多年来,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改进不少,有些已基本扭转了“应试教育”的局面。但在一些“副科”中,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却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够现代化、对体育课的重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还未真正理解深,理解透。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体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全教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如何实现这一决定,我们认为,关键一点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保证以学生为主体。
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是我们接受《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的实验目的是:在现行的学校教学作息制度下,保证全体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在实验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能水平,又能有助于掌握《大纲》规定的技术内容,从而确保《两类体育课程整体改革方案》贯彻实施。要实现这一目的,势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主动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实验研究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教指导学生学,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它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性、主动性。要教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对于居住在深圳特区城市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却反而较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还不会玩。现代都市里的孩子课余娱乐主要是玩电脑、看电视、听音乐、逛街等,能在玩中使体魄同时得到锻炼的游戏几乎是零,这就造成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现代都市里的孩子娱乐项目,有很多是趋向现代化、高科技的东西,基本上可以独立进行,或者由家长指导,群体性的娱乐很少,这就造成孩子之间沟通、合作较少,有部分学生较内向、甚至有少部分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忧郁。而家长们的过分保护、顺从、溺爱,也使现在的学生变得敏感、脆弱。为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我们有必要通过系列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增强体魄、发展身心。
我们以《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课题为契机,使科研促教,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让研究成果推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121健力操实验
121健力操是《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一项重要实验内容。接到任务以后,我校马上成立了专门课题小组,集中力量,多方科研、实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先选取几个班为试点,经过一学期实验,测试数据表明,121健力操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效果。目前已在全校推广普及。1999年8月,我校8人组健力操队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部分地区121健力操“永林杯”比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1999年11月我校由600人组成的121健力操队参加运会开幕式表演,赢得同行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1.实验时间、对象与方法
1.1时间: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
1.2对象:三(1)、(4)班、五(1)、(4)、(3)班。其中男150人,女150人。
1.3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校体育》有关资料。
1.3.2问卷调查法:采用课题组的统一问卷,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由体育教师向学生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率100%。
1.3.3 数据测验法:数据测验由体育教师、校医等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得出结果。
1.3.4 数据统计法:通过电脑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体育教师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实验评价。
2.实验讨论与分析
2.1前、中、后期三次数据相比较,身体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图示1)
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单表现在各项数据指标的升高上,而且还表现在:以前每次早上集会时,总会有四、五个学生会头晕不适的现象,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在今年的校运会开幕式上,历时一个多小时,顶着烈日,却没有一个学生晕倒。由此可见学生在121健力操的作用下,体质得到明显提高。
2.2前、中、后期三次数据与同期一个非试验班相比较,试验班的各项指标明显比没有试验的班高得多。两班测试数据相比较,得出结果是:
2.2.1在肺活量方面,试验班的增长率(以三年级男女生平均率为例,下同)为6.73%,非试验班(以三(3)班学生为例,下同)的增长率为2.34%。由于在做121健力操的过程中运动量增加消耗养料(能量)和氧气,排出大量的废气(主要是co2),使心肺(呼吸系统)机能得到增强,心肺功能的增强,使呼吸肌增强。因而使胸围增大。同时,呼吸肌增强也自然使肺活量增大。所以试验班肺活量6.73%的增长率和非试验班肺活量2.34%的增长率,是实验的必然结果。(图示2)
2.2.2在做121健力操过程中,上身活动较多,四肢、腰部、腹部平衡用力,健力器的伸缩、扩长力量由小到大,上肢力量的增加比徒手操锻炼效果更明显。在斜向引体测试中,试验班一年中增长率为14.46%,非试验班的增长率为7.83%。(图示3)
2.2.3在立定跳远项目上,试验班的增长率为7.06%,非试验班的增长率为6.82%。(图示4)
说明121健力操下肢克服各种力量弯曲较容易,消耗较少的能量,对下肢力量增长不太
明显。希望能针对此问题加强研究,克服这一矛盾,使学生身体各机能平衡发展。
2.3三年级试验班后期数据与五年级试验班前期数据相比较:(图示5)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三年级后期数据除肺活量与五年级前期数据非常接近外,其余均超过五年级前期数据。这有力说明了121健力操是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参加了121健力操训练的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明显要好于未经训练的五年级学生。
2.4存在问题:121健力操对柔韧素质提高不太明显。柔韧素质主要决定于运动幅度的大小,而从测试情况来看,不管是三年级还是五年级,在经过121健力操的训练后,柔韧度的变化不大。说明121健力操的运动幅度不大,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
3.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学校实行121健力操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121健力操锻炼身体的方法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推广。但现行这套操仍存在不足,如对下肢及柔韧度的锻炼不足,应进一步研究加以改进,以期使学生身体各部分机能均能得到均衡发展。
三、“421”学校体育模式
学校体育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心”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方面。“421学校体育模式“就是根据深圳特区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学校体育模式。具体来说是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一节形体课,广播操和健力操,以及一节以年级为单位的活动课。
1.体育教学课与特色教学 在体育教学课上,对于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既要继承下来,又要努力浓度创新;既要注重上好每周三节最基本的教学课,又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改革教法。我们根据《大纲》和实验规定的内容,结合此次模式的实验方案,对课堂教学作了新的调整尝试。改变以往较陈旧的教学方式,实行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主,体能训练和快乐体育为辅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快乐体育(如呼拉圈、踢毽球、颠羽毛球等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一些卫生与健康基本常识。我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完善各项设备、设施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如音像教育、利用幻灯分解动作进行技术指导等)进行教学。以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适当地给予品德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精神、崇高的道德风尚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体育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学生越来越愿意上体育课。问卷调查显示: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由原来的83%,上升到现在的92%;每周喜欢上三节体育课的人数由原来的77%,上升到现在的88%。学生的课外活动主要内容也由原来的看电视、打游戏机、听音乐为主,增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游泳等。
我们还留意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写姿、坐姿、站姿、走姿不正确的问题,虽经校医、班主任教师一再纠正、强调,或是穿戴纠正体形的“背背佳”,效果仍不明显。为此,我们在一至三年级中每周开设了一节形体课,由学校体育老师自编一套形体教材。在40分钟的体育课时间里,设置一个体育舞台,配上柔婉的音乐,编排一些以柔韧度训练为主、力度训练为辅的动作,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既纠正了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仪态翩翩,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同时也达到了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效果,成为我校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2.广播操和健力操 两操指早晨的广播操和121健力操。课题组为了抓好早操,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参观了兄弟学校的早操情况,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广播操管理细则。以“快静齐准”四字为要领,从出队的时间、路线到准备动作、早操、归队时间、线路都有详尽、严格的规定。这一工作得到校领导和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常抓不懈,真正实现了课题组“使广播操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承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全校推广普及了121健力操,并在做完广播操后加做一套121健力操。这样加大了早上的体育锻炼量,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在一天的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从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两操的实行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3.自由活动课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设计别开生面的,以年级为单位的每周一节自由活动课,以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体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主体性”为主,但在自由活动课中,我们更多的是体现学生的学、玩“单主体性”。在活动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让学生学会玩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会的游戏都可以分组或独立玩个痛快,秩序由班干部维持,教师只作安全指导和看护。这样学生放得开,玩得欢,结果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放松了精神,还在活动中逐渐学生了“五自能力”,即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尝到了甜头,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还经常启动脑筋,开发思维,为教师出谋划策,想出许多有趣的游戏。目前,我校活动课的游戏主要有:
一、二年级的乒乓球、颠球、投准、头顶物跑、双人跑;
三、四年级的呼拉圈、乒乓球、投准;
五、六年级的呼拉圈、投篮、踢毽球、颠羽毛球等。有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我们的体育活动课已经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我们决定在现有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增设春季快乐体育运动会,并在学生中征集比赛项目,学生反应非常踊跃,已设计了诸多项目。
我校试验统计数据表明,学生今年的发病率比去年降低了2.1%,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考核合格率也增长了2%,优秀率增长 0。9%。这些都证明了只有在体育教学上大大改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体育教学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