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9-05-14 14:3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第一篇: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是中宁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该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对指导中宁县“十三五”交通工作,实现公路、铁路、站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筑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保障中宁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提供交通保障,制定我县“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把交通运输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干线公路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 快公路建设步伐,公路建设事业取得长足了发展,形成了以包兰、宝中、太中银3条铁路,石中、中郝、中营、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101、201省道为主骨架,县乡村道路为支线,纵横交错、辐射城乡、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五横十二纵”国、省、县、乡、村道路公路网,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交通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紧紧围绕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交通物流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公路建设累积投入达13.8亿元,建设道路里程689.3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92.29公里,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92.29公里。其中,国道达278.4公里,省道达57.3公里,县道达39.1公里,乡道达788.74公里,村道达1142.7公里,专用道路达86.05公里。高速公路158.98公里,一级公路 13.808公里,二级公路392.6公里、三级公路288.57公里,四级公路158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6.73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二)道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至2014年底,全县建有二级汽车站1座,四级汽车站1座,城市公交站台26座,乡镇客运站8座,农村招呼站63座。全县道路运输经营业户3491家,营运车

4655辆,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8.4%、30.9%。货运经营业户3482家,货运车4276 辆,37311 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7.9%、46.5%、92.1%。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 397 辆,15348 座,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8.5%、22.5%、68.8%。各类客运线路 97条,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50%,出租汽车经营业户4家,538辆,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28.4%。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100%。机动车维修业户164 家,增长1.8%,其中二类维修企业10家、三类维护企业127家,摩托车维修业户27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年培训驾驶员8925人,与“十一五”相比年培训率增长145.9%。各类道路运输从业人员7402 人,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02.6%,现代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公路养护水平稳步提高。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养护管理农村公路1271.092公里,其中,县道3条39.2公里,乡,62条480.494 公里,村道197条667.644公里,专用道路5条83.824公里。全县县道优良路率87.22%,乡道优良路率40.38%,村道优良路率32.8%,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交通系统先后创建“五好”党委1个、“五好”党支部2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厅级文明机关2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规模和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六个制约”:一是建设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加大,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二是道路等级不高,抗灾能力弱,特别是农村公路和较多老旧桥涵存在安全隐患,公路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三是道路运输总量布局结构不合理,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四是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仍需加强,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养护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五是农村客运线路布局不合理,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六是交通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客运市场、征地拆迁等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和谐交通行业的建设。为此,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责 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破解交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更高的标准推动交通发展。

二、“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三个服务”宗旨,围绕建设“六个中宁”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的发展思路,抢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打造一个更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中宁作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为骨架,抓好公路、铁路、站台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构筑规模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先进、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体系。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202亿元,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 到2020年,基本形成干支结合、布局合理、安全畅通的交通网络。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80.97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188.689公里。其中,国道增加45公里,乡道增加37.76公里,村道增加105.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4.6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到29.8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到430.6公 里,三级公路里程达到342.6公里,四级公路里程达到1638.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1.57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境内高速公路和国、省主干线公路网络。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工程(西线高速中宁段)。起点渠口农场,终点至余丁,路基宽24m,路面宽23.5m,全长35km。预算投资21亿元。

定武高速小盐池服务区项目。主要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匝道、房建、市场等,预算投资4900万元。

109线中宁段改道及西线黄河大桥工程。109国道向西延伸至石碱公路跨黄河接西二环至古城子15公里,新建黄河大桥一座,全长2km,其中桥长1km,引道长1km。预算投资6.45亿元。省道101线改扩建工程。109宁兴加油站至白马乡,长35公里,路基宽15米。预算投资1.2亿元。

二是结合工业(物流)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次干线公路体系。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工业(物流)园区道路。进一步完善工业(物流)园区路网,提升工业(物流)园区道路运输能力。延伸石空工业园区三横路,项目起点石碱公路,终点至金沙,路基宽17米,路面宽16.5米,全长6.5公里,预算投资3000万元。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道路。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鸣沙镇小盐池滩、恩和镇红梧山和秦庄、大战场镇花豹湾和宽口井西山坡、新堡镇盖湾、舟塔乡南大沟两侧、易捷庄园基地等“八 大片区”新建改建特色产业基地道路90公里,预算投资6300万元。

红色旅游基地道路。加强红色教育基地道路建设,改善景区交通条件,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实施G109至洪岗子公路工程,长10公里,预算投资9100万元。

中宁县东二环工程。起点滨河路,终点至S101线,路基宽21米,路面宽20.5米,全长6.0公里。预算投资4600万元。

滨河北线、西二环路路面补强工程。张裕沟至胜金关,长24公里,西二环路黄桥村至109国道,长9公里。路面宽16.5米。预算投资1980万元。

滨河南线恩和连接线。起点恩和镇,终点至滨河南线,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5米,全长5.0公里。预算投资1800万元。滨河南线舟塔连接线。起点宁卫路,终点至滨河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0米,全长5.0公里。预算投资1500万元。

鸣红公路,起点鸣沙,终点至红寺堡,长48公里。预算投资3600万元。

恩红公路。起点恩和镇,终点至红寺堡,长28.5公里。预算投资2100万元。

大战场镇铁路涵洞改建项目。改扩建三条涵洞,总宽度20米,其中:双向车道涵洞宽10米,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涵洞(2条)宽5米。预算投资1000万元。

三是提高农村公路网技术等级和密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计划建设乡村道路总里程400公里,改造、新建公路桥梁共30座,确保居民出行安全便捷。(具体项目见附表)

(2)铁路建设 抢抓太中银铁路复线、宝中铁路复线、包兰线改建和城际铁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整合沿线周边资源,加快我县工业、特色产业、旅游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连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打造我县交通枢纽城市。至2020年铁路境内通车总里程达371公里。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太中银铁路复线工程。总长56公里,预算投资30亿元。

宝中铁路复线工程。总长47公里,预算投资25亿元。

包兰线扩建工程。总长73公里,预算投资45亿元。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总长55公里,预算投资65亿元。(3)站场建设

迁建中宁县汽车站。占地面积200亩,预算投资6.5亿元。

2、公路养护

深化公路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县、乡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有路必养,建立逐级分解、责任落实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到2020年公路养护里程达到1400公里,比十二五增加128.8980公里。其中,乡道增加80.460公里,村道增加48.526公里。县道优良路率升至89%,比十二五提高1.78%;乡村道路优良路率上升至45%,比十二五提高4.62%。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率达100%。争创文明样板路50公里。

3、道路运输

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统一规范、监管有力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 运输安全和应急运输,实现道路运输管理与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站台和网络,大力发展低碳、高效、适合城市特点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路通、车通的原则,不断拓展农村客运网络,实现行政村、自然村农村客运覆盖率达100%。创新货物运输方式,优化道路运输经营结构,加快道路运力结构调整,实现货运业高效发展。加快发展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等相关行业。至2020年,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发展到4191户,道路运输车辆总数达到5560辆,总吨位达到46300吨,营运客运车达到410辆。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年下降2%左右,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下降1%左右

4、水上交通运输:依托我县滨河景观大道,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沿黄带水上旅游,积极开发长山头天湖湿地旅游和沿河 人文景观,疏浚河道,为沙坡头至青铜峡通航奠定基础。

5、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得到不断增强。其中,至2016是打基础阶段,重点是抓好载体建设,培植典型,形成工作特色;至2019年是巩固提高阶段,每年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丰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深化活动内容,提升工作水平;2020年是构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阶段,形成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在全县的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具体目标是全系统创建 “五好”党委1个,创建“五好”党支部4个,全系统3个单位都达到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其中:区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单 位1个。

6、交通人才队伍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高层次人才群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以创新人才队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到2020年,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总量达到11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0人,专业技术人员30人,工勤技能及其他人员60人。每年培养和引进2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高职比达到40%以上,其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达到10人以上。

三、保障措施

按照“十三五”期间,打好基础、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 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工作,力争在“十三五”发展规划期内,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运输组织和运营服务明显优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和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交通体系。

(一)技术保障。严格按规划建设序列实施,规划执行过程中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强化管理的原则,认真研究,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地调度使用人力、资金、机械设备。加强设计管理,在设计方案比选上要综合考虑经济开发、环保及农田占用、房屋拆迁和电力、通讯、水利设施迁移等征地拆迁因素,认真比选,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质量,必须重视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施工管理,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好质量、工期二者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实行工 程质量目标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综合手段,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优先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并具有高速、安全、舒适性能的车型,积极发展急需的车种,使客运车辆结构高、中、普齐全,大、中、小配套;优先发展跨省、跨市、超长客运班线、农村客运班线。

(二)资金保障。充分拓展投融资渠道抢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投入。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扩大交通运输投资规模,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补贴和补偿机制为辅的投融资政策,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对 综合换乘枢纽、站场建设,公交、出租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购置公交车辆予以财政补贴、公交站场基础建设予以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优化运营环境,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投资行为,努力提高投资效益,重点采用招投标,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运作,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加强资产监管,确保项目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管理保障。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理顺交通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政策引导,提高行业管理行政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精简、运转协调、管理高效、行政规范的交通管理新体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应急预案,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限,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服务环境。

第二篇: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

为了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委“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相关规划,编制《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

1.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其中200公里时速以上高速铁路1180公里;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800万标箱(TEU);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600万人次;输油气管道里程2982公里;公路营运货车规模279万吨位,水运运力总规模2365万净载重吨;邮政业务量完成811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8亿件。11项指标均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0%以上。

表1-1(见附件)“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

2.交通发展亮点纷呈。“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杭州、宁波城市地铁取得零的突破;钱江通道攻克超大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的世界性难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成功培育嘉善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部省共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在浙江先行先试。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全面启动杭州、宁波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全省设区市公交分担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城市交通满意度提高18个百分点。行业改革走在前列,成为全国省级交通权力事项最少的省份,并列入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物流平台建设走向国际,实现从省内、国内到国际的跨越发展,实现1万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日均信息交换量100万条。绿色交通省创建走在前列,打造美丽公路、绿色内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30%以上,是全国唯一公共自行车覆盖所有设区市的省份。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以西堠门大桥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鲁班奖和菲迪克工程杰出项目奖为代表,“十二五”期间获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编制地方及行业标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最美行业”率先创建,塑造设施美、装备美、窗口美、人物美和行风美,创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收费站、客运站、城市公交、长途班车、出租车、港区、机场、交通执法、建设工地十大美丽窗口。

3.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5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5亿人次、5808亿人公里,实现货物运输量96亿吨、46176亿吨公里,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646万标箱,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

19亿人次,快递企业业务量达90亿件,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转型发展。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提升全省港口集聚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宁波舟山港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832万标箱,有力支撑海洋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建立华东六省一市综合交通协作机制及长三角“3+1”合作模式,广泛开展交通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共享等多领域合作,有效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村物流和城乡配送五个体系,支撑浙江众多商贸市场的形成,带动了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集聚提升。率先实现全省建制村通等级公路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客运班车通行政村率达95%,初步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惠及近2万个行政村、3500多万名农民群众,有效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但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矛盾,铁路和内河航道发展相对滞后,港口大而不强,高速公路总量不足,通用机场建设亟需加快推进;二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与局部路段瓶颈制约的矛盾,公路“断头路”“瓶颈路”依然存在,内河航道部分航段存在瓶颈制约;三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与多种方式融合不够的矛盾,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工、相互衔接不够,发展多式联运基础相对薄弱;四是综合交通发展趋势与交通管理体制制约的矛盾,交通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适应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二)发展要求。

1.形势要求。

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

从浙江经济社会使命担当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我省交通转型发展,支撑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

从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

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综合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期、综合交通体制完善期和综合交通发展全面提升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要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大提升;要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要进一步理顺交通管理体制,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要实现建管养运并重发展,提高综合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支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2.运输需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预测“十三五”期间综合客货运输总量年均增长约3%~5%,其中铁路客运年均增长超过10%,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均增长约3%~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2%~4%,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5%,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约6%~8%。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水路运输的振兴发展,铁路、水运、航空承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货运占比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达到20%和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各种方式的运输分担率将更趋合理。

表1-2(见附件)综合客、货运量结构比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率先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强省,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着力提质增效、优化交通供给,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充分释放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力,开创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坚持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并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导向,将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互联互通、开放发展。打造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亚太空港门户,构建海上、空中国际运输网络。统筹国际国内省内交通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增强浙江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

——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50公里。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5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380公里,实现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

——公路: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2000公里。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00公里,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级化。

——水路:新增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150公里。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民用机场: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到2020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实现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枢纽:新增综合客运枢纽8个、交通物流基地28个。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运输服务: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运车辆通达率达到100%;邮政业务量达到1600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达到100亿件。

——安全应急:到2020年,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4%。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达到95%和90%以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一般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造成的航道破坏、堵塞修复抢通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交通能耗:到2020年,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4%;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3.3%;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2%。

表2-1(见附件下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

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大港口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推动沿海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大航空建设重点打造杭州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推动宁波、温州机场成为千万级大型机场,构筑全省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大水运建设全面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高水平打造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推进运输结构转型,促进港产联动,打造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大物流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加快提升义乌国际陆港、传化公路港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全国物流业领先地位。

“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约5000亿元、公路约4000亿元、站场460亿元、水路700亿元、民用机场250亿元、管道350亿元。其中“十二五”跨“十三五”时期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开工并完工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跨“十四五”时期项目投资约2760亿元。

1.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即加快推进省际省域干线铁路、都市区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投入5000亿元,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达4000公里以上,建成营运杭黄铁路、商合杭铁路等30多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支撑强化杭州、宁波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沪昆、沿海2个国家级高铁主通道,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

加快省际省域干线铁路建设。全面建成九景衢、杭黄、衢宁、商合杭、金台、湖苏沪、金甬等铁路,新增营运里程1400多公里。加快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温州至武夷山铁路、建德至衢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900多公里,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线运输、功能明确、能力充分的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台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等城际铁路,建成营运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宁波至奉化、温州S1线、台州S1线等项目。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00多公里,逐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组团城市之间轨道交通快速通达体系。

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面建成杭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启动杭州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绍兴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建设,加快嘉兴、湖州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新增营运里程250多公里,到2020年,总营运里程达380多公里,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专栏1(见附件下载)

2.公路。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上三高速公路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公路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联络线与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2000公里,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镇、高速公路、港口、枢纽、重要经济节点连接,提高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县县通、省道覆盖省级中心镇。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维修10000公里以上,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0000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以上),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消除等外公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

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到202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2%,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5%。

专栏2(见附件下载)

3.水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现代港口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宁波舟山港重点发展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有序开发岛屿岸线,促进港口泊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序推进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台州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

内河水运按照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总体目标,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覆盖全省11个市、重点县(市、区)和产业园区的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建设,与沿海港口深度对接融合。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主攻京杭大运河杭州二通道和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两大节点,消除对接嘉兴港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的瓶颈。加快建设浙西南与航运开发相配套的港区和浙北浙东规模化集约化港区。

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100万标箱;建成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00公里、500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到2020年,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70个,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900万标箱;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专栏3(见附件下载)

4.机场。推进民用机场建设,加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分阶段实施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及陆侧交通等配套设施扩容建设,提高机场容量和安全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全国快件中心。加快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推动两大干线机场进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成为全国率先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推进杭甬温三大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义乌、台州、舟山支线机场扩容提升,促进舟山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开发开放。新建丽水、嘉兴运输机场,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绍兴滨海、宁海、德清等一、二类通用机场建设,优先发展水上机场,建设若干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通用航空机场网络体系,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培训、应急救援、航空旅游、岛际交通等提供服务。着力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实现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31万平方米。到202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

专栏4(见附件下载)

5.枢纽站场。大力推进运输场站体系建设,加快铁路站场改造提升,完善杭州、宁波铁路枢纽,研究推进杭州城西、温州东综合枢纽规划,实施湖州、长兴、义乌等铁路货场搬迁扩能改建;加快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客运站27个(其中10个综合枢纽);完善以多种运输方式和口岸功能的综合交通物流基地(货运枢纽)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建设36个交通物流基地。

新增8个综合客运枢纽、28个交通物流基地。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专栏5(见附件下载)

6.油气管网。合理布局管网设施,统筹安排输油输气管道建设。重点建设绍杭成品油管道、甬台温复线(椒江—玉环段)等天然气管道,新增成品油管线1100公里、天然气管线2600公里。到2020年,输油气管线达到6700多公里。

7.邮政业。力争成为全国邮政业竞争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060亿元,快递业务总量达到100亿件。

(二)构建“四大交通走廊”。

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发展要求,围绕都市区经济协调发展、现代海洋强省创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发展,高标准构建服务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支撑和引领浙江经济转型。

1.都市经济交通走廊。都市经济是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都市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增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四大都市区和其他中心城市及县城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引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跨越。

提升都市区对外连接能力。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加快发展高标准铁路。向北重点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商合杭铁路等项目,开展沪甬通道扩容研究;向西重点推进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杭黄铁路等项目,研究杭州至武汉高铁项目;向西南重点推进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等项目;向南重点推进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以公铁为骨干,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对外交通格局。

全面提升都市区之间及都市区与省域中心城市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扩容高速公路,改善拥堵点,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打造四大都市区之间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杭甬之间依托杭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G329、杭甬客运专线,重点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杭金之间依托沪昆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G235、杭长客运专线,重点扩容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临金高速公路。杭温之间依托诸永高速公路、G104,重点加快杭温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甬温之间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G228,重点建设沿海高速公路。金温之间依托金丽温高速公路、G330、金温铁路,建设金台铁路。甬金之间依托甬金高速公路、G527,加快建设金甬、甬舟铁路。推进都市区与中心城市交通一体化,以四大都市区为核心,重点建设商合杭、衢丽铁路和杭绍台、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杭绍台铁路,构建都市区连接湖州、嘉兴、绍兴、衢州、台州、舟山、丽水7个省域中心城市高效、便捷、立体的综合交通走廊。

加强都市区内部通勤一体化。完善提升机场、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推进杭甬温机场改扩建、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园区、宁波梅山综合货运枢纽、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等项目。加强都市区城市地铁、市域铁路、至周边县域的城际铁路、快速路网、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宁波至余慈、温州S1线等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加强省域中心城市和县市节点之间、主城区与组团城市之间、综合交通枢纽与各节点之间的交通衔接。

专栏6(见附件下载)

2.海洋经济交通走廊。海洋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海港、海湾、海岛发展,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打造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江海河陆多式联运为支撑的“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内陆与沿海协同发展,引领浙江由陆域经济走向海洋经济。“十三五”时期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建成内河高等级航道超过300公里、疏港铁路800公里、疏港公路300公里。到2020年,江海联运量达到3.5亿吨,海河联运量达到5000万吨,海铁集装箱联运量达到50万标箱。

推进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建设。着力提升港口功能和综合效益,推进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综合枢纽港。重点推进梅山、金塘、衢山、六横、洋山等岛屿统筹开发,加快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主要货种体系布局,优化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等运输系统,加强港区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宁波舟山港整体竞争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构建“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构建江海、海河、海铁、海陆等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江海联运重点推进舟山衢山南航道、鱼山进港航道等项目建设,加快组建江海直达、江海联运船队,提升海进江、江出海能力;海河联运重点提升浙北航道网,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工程等航道建设;海铁联运重点创建国家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推进甬舟铁路和穿山、头门、乐清湾等疏港铁路建设;海陆联运重点推进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象山湾疏港、甬台温复线等公路建设,加强港口后方“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强沿海、内河、无水港的联动发展,构筑港口经济圈,有效服务全省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统筹发展,提升集疏运对港口经济圈的服务能力。

提升海港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宁波舟山港处于长江经济带“龙眼”的战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大宗商品中转运输体系,培育江海联运航运服务基地,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贸易、航运服务功能。创新“互联网+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江海河陆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平台,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金融保险、航运信息与咨询、信息互联、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水平,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开放经济是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和国家物流平台“三港一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引领浙江经济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到2020年,外贸吞吐量达到6亿吨,海上国际航线达到240条,口岸型物流园区达到40个,民航国际国内航线达到500条以上,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港口达到50个。

提高海港开放合作层次。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建立跨区域港口联盟、港航联盟,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加强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以沿海港口带动内河、内陆无水港的发展,形成全省港口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拓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加强与国际港口互联互通。借鉴上海等自贸区创新试点和国际先进经验,创建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完善陆港园区布局。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义新欧”“甬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义乌、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建设。打造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园区为一体的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完成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空港园区、金华金义综合保税区跨国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互为支撑的多中心内陆口岸格局,促进海港、陆港与铁路口岸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借陆出境和借港出海。

专栏7(见附件下载)

加大空港开放力度。加大全省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国际航线,航线网络延伸至世界五大洲,提高浙江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国内客运航线密度和通达性,积极开发和培育内陆中西部地区航点航线。航线达到500条以上,其中国际航线70多条,“十三五”时期新增20多条。形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积极支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工作,着力拓展欧美等航线,逐步建成面向亚洲、连接五大洲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宁波栎社、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进一步加密港澳台和日韩航线,大力开发东南亚市场,适时开通欧美航线,成为国内重要的千万级大型机场。加快义乌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力争舟山普陀山机场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航空物流业发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要充分依托跨境电商集聚优势,与联邦、顺丰、圆通、申通、邮政等快递企业强强联手,建设高效的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国际全货机航线,完善货运航线服务网络,打造成为全国快件中心。促进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与机场联动发展,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推动温州、义乌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要求,重点提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推动与东盟、欧美等主要港口互联互通。加快部省重点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互联项目建设。以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构建“平台+跨境电商”等服务体系。

4.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美丽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全省美丽的自然资源,把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营运、管理全过程,坚持依山傍水、顺势而为,宜弯则弯、宜窄则窄,尽量少开挖少占地,打造自然生态、畅通舒适、美丽致富的“江南风情走廊”,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历史人文线,串联起“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自然风景线。以4A级以上景区、国家公园、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等为支点,以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干,重点建设改造规划S213、S302、S310、S219、S222、S325等省道,打造连通浙江北部水网地带的交通风景线,连接湖州、嘉兴沿线名城、名镇、名村;打造贯通浙东沿海、杭州湾文化休闲和浙西山区的交通风景线,串联杭州、宁波、绍兴、衢州、舟山等沿线区域;打造连通自然山水的交通风景线,连接天目山脉、千岛湖、开化国家公园、江郎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丽水景宁畲乡、雁荡山、楠溪江等的风景区。依托全省丰富的内河航运、群岛资源优势和相对完善的陆岛交通体系,重点围绕京杭大运河二通道、钱塘江中上游开发和沿海邮轮码头建设,打造连通江河湖海的交通风景线,连接“三江两湖”、京杭古运河和嵊泗列岛、普陀山等沿海特色旅游岛与特色渔乡小镇。到2020年,4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国家公园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科创产业线。以特色小镇为支点,以规划S212、S305、S202、S306等省道为依托,切实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增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的综合交通保障能力,连通一批高校科创基地,覆盖云栖小镇、海洋金融小镇、时尚制造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服务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等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到2020年,省级产业集聚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创园区通达一级公路,特色小镇、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专栏8(见附件下载)

生态富民线。以健康养生基地和农家乐示范村为支点,以农村公路为基础,以美丽公路为载体,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安保设施水平,重点通达全省健康产业基地和一批农家乐示范村,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线。立足好生态、好风光发展美丽经济,带动全民增收,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使好山好水好空气真正成为财富,积极服务广大农村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及一批省级农家乐示范村基本通达等级公路;路域环境全面美化,县道中等路以上的比例达到80%以上,乡村道达到75%以上;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危桥处治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县比率达到70%。

历史人文线。依托G104、G351、S310等国省道,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以古代丝织、制瓷、造纸等工艺及绍剧、越剧、婺剧等戏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名人遗址和历史文化村落为代表的人文古迹串珠成线,提升交通条件,铸就文化之路。到2020年,国家级历史名城、国家级历史名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通达等级公路。

(三)完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

围绕加密通道、提升枢纽、完善网络,突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努力构建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1.强化“三纵四横”主骨架。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优化配置通道资源,提升通道总体能力。扩容提升沿海通道、沪(宁)浙赣通道、浙北(湖嘉沪)、浙中北(杭绍甬舟)、浙中南(皖金台)通道“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新增以临金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建德至衢州铁路、衢州至宁德铁路等为支撑的浙西(皖建衢)纵向通道和以龙丽温高速公路、龙泉至浦城高速公路等为支撑的浙南(闽丽温)横向通道。新增“一纵一横”通道,支撑带动浙西、浙西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推动全省形成加密升级的“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主骨架。

专栏9(见附件下载)

2.构建“对角贯通”综合通道。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之间的对角通道,推动实现四大都市区对角贯通和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以甬金高速公路、金甬舟铁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金华—义乌都市区与宁波都市区、连接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的义甬舟大通道。以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杭州都市区与温州都市区的杭(台)温通道。

3.提升都市区交通枢纽功能。强化杭州、宁波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温州、金华—义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嘉兴、湖州、衢州、绍兴、台州、丽水、舟山交通节点城市功能。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提升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枢纽城市与国家干线网络、城市内外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提高运输中转和集疏运能力。优化杭州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布局,完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空港物流平台建设,研究推进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梅山保税港区和疏港铁路建设,提升江海、海铁联运功能。加快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和温州港转型升级,完善温州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优化金华铁路枢纽布局,强化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快推进交通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4.加快省际接口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省际接口,增加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铁路对外通道,提升内河航道对外通道技术等级。对接上海重点推进沪乍杭铁路、湖嘉申线嘉兴段航道二期、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对接江苏重点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长高速公路北延、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等项目;对接安徽重点推进商合杭铁路、杭黄铁路、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江西重点推进九景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福建重点推进衢宁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G228苍南段等项目。省际接口规划63个(铁路16个、高速公路24个、普通国道17个、内河航道6个),“十三五”时期,建设26个,完成打通24个。至“十三五”末,除温州至武夷山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外,综合交通出省通道全部建成;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5条,建设普通国道“断头路”300公里。

(四)加快城乡交通统筹发展。

1.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加强浙西南山区和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强化交通资源的公平、均衡配置。加强县域之间、乡村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客货运输服务的联系和衔接。重点建设杭新景、龙丽温高速公路,衢宁、九景衢铁路,加快钱塘江中上游和瓯江航运开发,提升浙西南地区交通通行能力。强化陆岛交通建设,300人以上岛屿交通码头实现全覆盖,1000人以上岛屿实现一岛两码头,3000人以上岛屿滚装码头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加大城市交通换乘枢纽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在客流集散地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大力发展机场、高铁、轻轨的集疏运班线,推动道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

3.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乡交通、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转换,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提升促进城乡衔接的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运输能力,加快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县道承接国省干线和乡村道路的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况及服务水平。完善水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陆岛、渡口等渡运设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快城乡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满足城乡铁路、公路、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综合换乘需求,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零换乘比重。建设镇级、村级客运站,扩大村镇客运站覆盖面,实现城市、中心镇和建制村之间的有效衔接。

4.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班线和镇村公交为基本格局的三级城乡客运体系。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长效机制,坚持以市场化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改革思路,积极引导各地建立适度竞争的市场经营机制、科学的票价调整机制、公共财政投入城乡客运的长效机制、与补助政策挂钩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多元化监督评价机制等五大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客运市场化运营的有机结合。力争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的县比率达到70%。推进农村客运班线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建设,通过城乡公交、班车、假日班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农村客运村村通、农村公共客运服务全覆盖。大力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和建立物流园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等多级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货运物流装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邮政服务网点建设,推动物流运输服务向乡村延伸。

(五)发展智慧绿色平安交通。

1.加快发展智慧交通。

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示范工程。以便捷出行、高效运输为导向,全面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组织实施我省“互联网+”便捷交通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等工程,加快完善我省智能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智能运行管理系统、健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和技术支撑,为我省交通发展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整合“大数据”优化运输质量。加强“云”“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交通云网合一架构,全面提高各业务领域传感网覆盖率,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提高基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采集、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拓宽数据来源渠道,整合已有业务数据库资源,建立交通大数据资源池。深化大数据技术在行业监管、公众出行、城市治堵、应急救援、道路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为优化交通运输设施规划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利用物联网提升应急监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领域的动态实时监控,形成海陆空大交通监管格局。推广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高速公路拥堵预测应用,实现省内全部拥堵点的全覆盖。保持对“两客一危”车辆和“四类船舶”的卫星定位跟踪,试点并推广出租车动态监控调度。

2.加快发展绿色交通。

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设计、施工、营运、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全领域。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新技术,推广可再生能源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应用;推动科学养护,提高设施耐久性。到2020年,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

34%左右,隧道平均每公里照明能耗下降30%,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干线公路可绿化率达到98%。

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应用,加快建设加气站和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网络,落实补助政策,重点推进节能环保车辆使用,推动清洁能源船舶试点应用。到2020年,力争节能环保型营运客车占比达到15%、货车达到2%、船舶达到6%、公共汽车达到40%、城市客运出租车达到68%。

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提高铁路、水路货物运输量比重,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海河、海铁联运与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广泛应用;优化港口生产组织,加快先进设施设备的应用,提高港口装卸作业效率;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货源组织和运力调配,发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用,降低车船空驶率。打造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城市客运系统,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体系,提高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比重。

3.增强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安全管理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隐患的问责追责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及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强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管理,落实安全管理力量配备和安全管理经费。强化安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职责明确、信息共享、监管有力、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与保障体系。以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积极推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行业应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加快建设省市两级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体系,构建覆盖各种运输方式和省市两级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加强暴雨、台风、雨雪冰冻等重点气象灾害的防御处置工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六)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1.提升运输装备水平。

引导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客运装备。鼓励高效、低耗、安全、舒适的客运车辆发展,到2020年,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60%;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鼓励发展安全、经济型农村客车和客货兼用型营运车辆。完善铁路客运装备体系,支持引进不同速度等级的铁路动车组和市郊列车。客运船舶重点发展适应陆岛、岛际运输的客滚船、高速客船和高档旅游船。继续推进驻浙机队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落户浙江,到2020年驻浙机队总规模达200架以上。积极支持培育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客运装备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现代化货运装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装备,推进标准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公路货车车型,鼓励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重载化运输,鼓励干线运输车辆大型化、城乡配送车辆标准化;大力发展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船舶,沿海远洋运输重点发展适应不同货种、与码头能力配套的大吨位船舶,内河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扩大全货机机队规模,优化货机机队结构;积极推动物流企业应用先进的仓储自动化设备和包装、装卸机械等物流设施设备。

2.完善客货运输体系。

打造快速城际运输服务网络。着力构建以高铁、民航、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城际运输网络。积极支持铁路客运提升能力和效率,优化铁路客运服务环境,努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铁服务品牌;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线网络,加大国际航线拓展力度,构建便捷畅通的空中运输通道;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公路为有效支撑,调整和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城际公共交通发展。

积极发展水上客运服务。完善水上客运体系,促进水路客运的规模化、个性化发展。以发展滚装码头、高速客运,全天候靠泊、客货分离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陆岛交通网络。加快内河渡口渡埠改造,改善内河(大型库区)涉渡地区群众出行条件;积极推进邮轮、游艇、水上巴士和岛际高速客运发展,提升水上旅游客运服务能力。

构建高品质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汽车连锁租赁等旅游交通换乘系统建设,积极推进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与航空、高铁等现代交通体系的衔接;逐步将等级客运站建设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推动客运站的旅游包车、宾馆、汽车租赁、餐饮、娱乐等延伸旅游服务功能;丰富完善连接高等级景区的跨县域旅游交通专线,鼓励企业采取运游结合模式,发展新兴特色的旅游客运专线。

建立联网联程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种售票渠道和售票资源,加速构建全省统一、涵盖各种售票方式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充分发挥客运企业、客运站各自优势,创新客运班车、包车经营方式,鼓励企业发展城市通勤车运输等新兴服务业态,提供多样化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三级以上客运站场班线接入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比率达到100%,并逐步实现与长三角周边地区的系统互联。

着力提升货运服务水平。以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推进各类专线物流资源的整合,加快完善公路集疏运系统,构建覆盖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公路快速专线物流网络;加快内河港口功能调整,重点建设内河公用型码头,拓展内河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促进港口现代物流发展;以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释放铁路货运运力和铁路货运改革为契机,主动结合市场需求,优化铁路货运产品,改变传统“站到站”货运模式,与公路、快递等其他形式运输公司合作,积极探索铁路全程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增强空港物流功能,大力拓展面向快件经营的全货机运营,推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顺丰航空快件运输枢纽基地建设,省内其他机场以客机航线带货为主,适时开通全货机包机业务。

3.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强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衔接。加强港口、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对外专用通道建设,以专业化的集装箱和半挂车多式联运中转站建设改造为重点,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基础设施衔接水平,同时按照多式联运的运作要求,设计快速中转作业流程,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营支撑能力。

优化多式联运组织模式。重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完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服务网络。继续做好交通运输部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培育和扶持一批甩挂运输联盟,扩大甩挂运输网络,共享甩挂运输设施。到2020年,试点企业的拖车与挂车的比例超过1∶2。鼓励制造、流通、物流企业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提高车辆满载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统一规范多式联运服务规则。按照不同联运模式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并进行示范应用,加强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运输在一体化组织中的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标准规范衔接水平。深入推进杭州国家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加强标准化设施设备推广和应用。

推进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提供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鼓励企业建立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研究推进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间的有效对接。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信息采集交换、货物状态监控、作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广泛应用。

4.增强运输市场管理能力。

完善市场运行规则。转变管理理念,由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在客运资源配置、结构调整过程中,更多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调整道路客运主体结构、运力结构、服务结构。

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监管制度由行政监督为主向消费者、中介组织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监督转变。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在公共交通、城乡道路客运、应急保障运输等领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建立公平合理的政策补贴机制和补贴资金绩效评估机制。

以信息化构建行业监管体系。完善“一个中心”(行业数据中心)、“三个平台”(运政业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发展框架,实现在行政许可、运政稽查、市场信用、机动车维修、驾驶培训、客货运站场、营运车辆动态监测等核心业务上的有效监管,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的指导性,以本规划为依据编制“十三五”公路、水路、道路运输、民用机场等子规划;本规划确定的涉及省级事权的相关内容,各市县的综合交通规划不得随意更改。强化规划的严肃性,以本规划为依据编制建设计划,严格按照规划审批项目。各级政府严格依法实施规划,建立科学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和调整机制,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二)强化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改革攻坚,对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改革事项,大胆探索,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宝贵经验。研究制定分类推进改革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标准、监管方式创新,进一步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强化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加强改革的上下衔接和后续监管,确保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位、顺利运转、有效实施。

(三)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建设用地供给,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充分利用国家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强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对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补改结合”。优化交通设计理念,注重资源节约,合理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创新节约用地模式,强化盘活存量资源,注重行业监督,做好土地保护工作。

按照分类融资、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现代交通投融资体制。在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分项目属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思路和渠道。在纯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构建以燃油税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为主,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辅的投融资体制,集中财力解决干线“断头路”,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在准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省级要积极推进交通投融资改革,进一步发挥省交通集团主力军、主平台作用。

(四)强化组织领导。

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权责,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发展改革、交通、国土资源、规划、环保、水利等部门的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力度,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推进综合交通发展的考核机制。加强综合交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众关心交通发展、参与交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环境影响评价

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两美”浙江、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本规划坚持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涉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种类型交通方式,实施本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将占用、消耗一定量的土地等物资资源,运输装备和服务系统运行将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对局部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十三五”期间,预计全省新增交通建设用地2万多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万多公顷。但通过采取占补平衡等有效措施,规划实施对资源占用影响不大。同时,由于本规划注重绿色发展,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和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规划实施后能耗指标明显下降,2020年与2015年相比,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能耗预计下降54%,水路营运船舶单位能耗下降3.3%,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2%,环境质量不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实施本规划还对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旅游、建筑等相关产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1.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以资源集约化、精细化开发为主旨,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通过改造、扩容等手段积极提高各类既有交通设施的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土地(海域)特别是耕地占用,实现对能源、资金、土地和环境等的集约节约利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应用,提高车船能源使用效率,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船,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轨道交通和水运承运比重,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2.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合理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场站选址,注重生态保护,避绕水源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研究制定公路航道沿线绿化和公路边坡复绿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绿色公路、绿色航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赏性和抗灾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加大项目污染防治力度,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环保交通设施,减少环境空气污染;通过采用先进筑路材料、设置绿化隔音带和隔声屏障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3.完善项目环境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按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新建、扩建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大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做好规划项目施工、运行阶段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改善制度环境,提升服务与管理能力。

附件(见附件下载):1.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总规模表

2.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表(实施类)

3.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表(预备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6日印发

第三篇:“十三五”疾控中心规划

一二九团“十三五”疾控中心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继续加强疾控机构履行基本职责工作的能力建设;优化人员和设施条件,从发展健康和促进健康公平入手、科学评估,明确疾病防控重点、防控策略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完善与我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全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努力满足我团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目标原则

——继续深化医疗机制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人才配备及硬件建设,理顺结构体系,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建立全团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能力,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机制,做到及时、准确。

——建立健全全团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体系。健全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推行预防干预措施,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流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建立覆盖全团主要病种的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完整率,降低漏报率,保持全团传染病报告质量稳居全师前列。健全和完善团、连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完善传染病疫情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规范各项应急预案,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率达100%;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以提高应对各种新发传染病的处置能力,逐步实现由控制疾病向预防疾病的转变,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居民达到8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青少年达到90%以上。健全全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网络,配备较为完善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满足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艾滋病检测工作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100%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社区和连队卫生室医生80%以上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的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预防艾滋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原则上每年引进1-2名大专以上学历,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以上。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加大培养力度,逐步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十三五期间使团疾控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能有一定水平的师科研成果。

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造或新建团级检测检验中心,不断完善团级应具备的检验能力,规划末团级疾控中心A级实验项目达到80%以上。开展食品安全、食品污染物溯源等方面的试验,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能力。完善食品、水、空气等的卫生质量检测,作业、生活等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开展病毒分离技术。

(三)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2020年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7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达60%以上,农村达50%以上。积极开展以公共场所和流动人群为重点的普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团、连两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重大举措

(一)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建设。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统信息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条件。

(四)加强疾病监测,依法科学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对传染病进行监测与防治,加强监控能力,提高传染病监测与防治规范化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其他发病情况及防治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覆盖全团的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发病报告网络和死因监测系统,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发生。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100%的开展血糖测定,50%以上开展肺功能测定,促进慢性病的早诊早治。规范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提高检出率,完善干预措施。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覆盖率以全团为单位达到100%。

一二九团疾控中心 2015年2月10日

第四篇: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

叶县一高“十三五”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开展等级食堂建设与管理,预防和遏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努力营造学校食品放心消费的环境,坚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普遍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特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提高食堂人员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从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行和长期性。严格制订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成立由学校领导和餐厅具体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形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网络。

二、明确职责

1.加强对餐厅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指标认真传达餐厅的每一个员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学生食品、饮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督查。

2.有计划的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实施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记录。

3.加强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规划并督促实施,使其达到卫生要求,并与创建要求相适应。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批准扩大招生规模。

4.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6.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学校食堂、供货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达不到卫生基本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同时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各层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7.坚持“服务师生,保本经营”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8.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

9.食堂、商店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经营的基本条件,取得卫生许可证,严禁出售“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

10.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卫生监督部门指定医疗单位检查的健康证明。发现患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11.学校食堂物资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并建立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12.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3.加强食堂及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1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餐厅专人负责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报告内容为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临床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物、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报告不及时、瞒报、漏报的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每天检查各校食品卫生安全进销台帐,对每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要整改的单位督促完成。3.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所有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食堂、宿舍、厕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每年必须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改善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符合规定。

5.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6.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对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2016年8月1日

第五篇:十三五规划重点

一、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结构

由于五年规划是关于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全面覆盖,重点安排是其基本特征。“十三五”规划从规划基调、三农、制造业、服务业、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科教兴国、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民族团结和两岸关系、国防以及规划评估体系等方面展开。二、十三五的历史使命和总体基调

2.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针对“十三五“规划进行重要阐述,“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规划。“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十三五”规划是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五年里该如何走得既稳又好,对于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局至关重要。

2.2新常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创新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可以用三期叠加,三性叠加和三个转换来概括。“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性叠加”是指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外生性因素叠加。“三转换”是指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当前我国增长动能处于破旧进行时和立新未完成时并行,新旧增长动力能否顺利衔接,经济能否顺利换挡,经济增长质量能否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增长动力的“去旧换新”。“去旧”即制造业去过剩产能,房地产的去泡沫化和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换新”指新增长动力的培育。今年八月底人大发布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调研专题报告里面,提出“十三五”期间面对新旧发展动力衔接问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双创”不仅有利于应对新旧经济发展动力衔接,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各产业的协同和融合;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传统的以资源和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要转向以创新驱动和发展质量为中心,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及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以往的依靠外需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国内需求和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三、十三五的工作重点

重点集中在以下8个方面:

1、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2、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3、司法改革及依法治国;

4、体制改革;

5、扶贫及全面建成小康;

6、从“区间调控”到“定向调控”再到“相机调控”;

7、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8、生态文明。3.1稳增长 完善调控

稳增长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基础。李克强总理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保增长一是要创造新的发展活力,二是要巩固和维持已有的经济向好的势头”。只有经济基础面基础牢固了,国内外各种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中央政治局会议共有八次提到稳增长这一主题,按照2015年基本实现7%目标,“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速可达7.8%。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的任务,“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00年开始到2020年,年均增速需保持7.18%的增长水平,最后五年即“十三五”时期经济平均增速至少需要保持在6.5%,这个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底线。“十三五”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形势将继续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李克强总理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宏观调控要走向“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和“精准调控”,注重各项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

十三五区间将逐渐形成以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相结合的调控体系。3.2深化四大领域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改组16次会议强调“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价格形成机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商品价格双轨制以及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对市场化改革推进的阻碍和负作用越来越大。“十三五”要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实现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价格改革36年之后,剩下难改的牵制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十三五”期间将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和定价项目清单化,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建立起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财税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深改组第3次会议开始就涉及到这方面内容。

“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和非税收入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面,将继续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

“十三五”期间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同时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确立金融综合经营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另外,从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最新一次对资本市场表态,以及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阐述均可以看出中央对资本市场稳定及改革发展的重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具体可能细化为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包括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范围,提高投资额度与上限,开放境外个人直接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有序推进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央深改组第5次会议强调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央深改组第7次会议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保证农村土地资源顺利流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保证,“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是稳步推进和具体落实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

3.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习近平主席16次深改组会议上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我们认为自2014年开始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更加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沿着四条主线展开:(1)由于多哈会谈陷入僵局,很多国家从多边贸易体制转向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区域贸易协定。目前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将决定未来区域合作的规则,中国需要通过加入谈判、建立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和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进行积极应对。(2)推动和落实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3)扩大自由贸易园区的试点。(4)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3.4力推农业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3.5 加快落实制造业

2025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结构上子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某些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供给拐点时期优势已经被东南亚国家取代,而在高铁、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制造业领域,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比较明显。在全球逐步迈入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在“十三五”时期也将进入政策黄金期。目前被称为中国工业4.0布局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已正式推出,中国政府也成立“中国制造强国领导小组”顶层设计领导小组。

《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店里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此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业、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实现。

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起点,在顶层设计成立最高领导组织以及规划紧锣密鼓进行的过程中,中国开始为制造业弯道超车累计马力。

3.6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

深改组第2次会议开始,就提到了“生态文明”,第14次会议也提到了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并出台相关政策。政治局会议中共有4次提到生态文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将进一步凸显,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福利和生态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推进绿色革命,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是时代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将从如下方面开展绿色经济建设,如建立激励相容的绿色改革机制;以绿色账户核算为基础,绿色规划体系为框架,提供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绿色法规体系,提高绿色信息有效性,加强政府部门绿色监管能力;推行绿色价格和绿色财税改革,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绿色投资力度,形成绿色金融平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实施行业绿色标准;加强绿色宣传,弘扬绿色理念,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风尚;推动全球绿色贸易,主动进行国际绿色合作。

从国家战略利益和能源安全的角度,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及产业发展,继续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依法有序推动公众参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探索建立土壤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尽快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大生态补偿资金力度,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快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完善价格、补贴和税收政策。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依法保障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3.7完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红利进入拐点时期,这将导致人口政策的调整:目前我国90后人口仅有80后人口的一半,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中国在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层面将面临长期紧缺的状态。“十三五”期间劳动力供给量每年将会延续递减的趋势,五年将净减少900万人。

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却在呈递增趋势,到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7%左右。此外计划生育“单独二胎”政策放松效果不及预期,前期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年轻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中国劳动人口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再次,“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开始上升,以往的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取得的外贸出口优势的情形已不复存在,东南亚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这一问题将会进一步深化:年轻劳动力人口减少,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增加,人口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将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放开二胎或提上重要议程。

3.8定向扶贫和精准扶贫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把“扶贫”的重要程度提上日程并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建成小康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因而十三五期间中央将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到优先重视的程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攻坚拔寨及冲刺期,抓好区域发展的短板,大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尤其是定向扶贫和精准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在以往扶贫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兼顾扶贫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加大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力度。还要结合依法治国来推进扶贫工作,加快扶贫开发的立法进程。

3.9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收入这一指标,要使中国社会走向全面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教育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有了很大提高,教育的包容性边界不断扩张。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教育人口的总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比世界平均水平13年低5学年。

此外,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当前国内产业结构不太匹配,人才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同时并存。“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将得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四、“十三五”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开发、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农机工业领域,行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工程、高端农业装备发展工程、现代制造技术工程。2014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人大调研报告》。

制造业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店里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中国制造2025》;2014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基建项目:国内基建重点项目:地下管廊建社和停车场建设;棚户区改造;国际基建重点项目:高铁和核能走出去;建筑节能项目。(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棚户区改造新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成立中美建筑节能基金会)

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开发,能源资源加工转化。煤炭开采,油气开采,黑色有色金属冶炼。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科技及产业、新能源及新材料开发;光伏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大行业补助。2013年1月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提高“十三五”光伏发电目标的建议》,《关于“十三五”期间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电子商务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跨境电商,建筑施工,旅游,物流。(2015年4月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与美国达成关于旅游和服务贸易扩大的协议。)

金融服务业:鼓励、支持银行、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机构“走出去”(2015年央行、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十部委今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医疗卫生: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医生物医药(《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海洋经济:包括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海上旅游等。(《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0年》)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社会保险,标准化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养老医疗器械等。(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民政部正在做编制十三五养老服务规划的前期工作,其目标是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到40张,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

下载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十三五规划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十三五”......

    钢铁十三五规划

    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

    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全文) 2016年03月17日 19:16 来源:新华社 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两岸关系的内容如下: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

    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

    五、主要任务 城市管理规划工程。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 用,增强城市管理的前瞻性、规划性、计划性。将城市管理纳入 城市发展规划当中,确保城市骨理利学、可持续......

    神经内科“十三五”规划

    神经内科“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回顾“十二五”神经内科发展,随着医院的发展,在医院领导、科室主任正确领导和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业水平有了......

    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围绕 “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特制定《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机场规划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5月25日-27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联合主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特别支持,为期三天的中......

    节能规划十三五

    "十三五"节能规划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企业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为此,今年我公司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