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体育课堂要效率
向体育课堂要效率
固原七中
庞汉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课间两操,提高运动效率,展我青春风采”
北京奥运早已结束,大家一定对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还记忆犹新吧?在那场世界人民关注的体育盛会上,运动员们在竞技场上所表现出的体育魅力、个人风采和拼搏精神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但那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火种已经撒向了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学生虽然不能像运动健儿那样在赛场上为国拼搏,但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同样可以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
课间操和大课间就是我们充分展示自己青春活力的机会,它作为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我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提高身体素质,防止身体畸形,保护视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的发育还不完全,学习的效率有一定的限度。过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使学习效率下降,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改变这一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运动。专家发现,世界上有一定造诣的科学家及其它一些行业的成功人士,在年轻时都是体育爱好者甚至是体育健将,他们都有长期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运动促进了他们大脑发育,同时也造就了他们具有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我们何不借鉴并学习他们也去坚持运动呢,这样既加强了我们的体能又提高自身素质,并养成一个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我们最终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
做好课间操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明明可以把操做得到位做得标准,可就是爱动不动,懒懒散散,精神萎靡,甚至还有和周围同学说话聊天的。这样,全身的关节和神经就达不到运动锻炼和放松的效果,更谈不上要通过课间操进行健康保健了。就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做操不够认真,做事和学习都一样,都需要认真的态度,没有认真的态度就没有理想的结果。态度认真与否会影响人生的成败,同样会影响你的学习、你的健康。学习要劳逸结合,我们不认真做好课间操,学习效率又怎么能提高呢?做操这一件小事不仅能对个人的身心有很大的益处,更是反映我们当代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准。班级风气的好坏往往就能从做课间操这样的点滴小事看出。我想任何一个有集体荣誉感,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同学、都不愿看到集体的荣誉受到任何损坏吧。
同学们,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大家在保证每天锻炼时间的同时,有多少同学达到相应的运动量呢?运动效益又有多高呢?学习要效益,体育锻炼也要效益。同学们,让我们对自身负责,坚持体育锻炼,认真体育锻炼。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做好课间两操的每个动作,提高运动效益,以崭新的姿态赢得健康,塑造形象,展现我们青春风采,为班级为学校赢得荣誉、赢得好评,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
第二篇:向课堂要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创最佳精品
---------------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
从4月11日开始,煤窑中学“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以骨干教师为先导,先进行了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讲授,接着各教研组长精心准备了“引路课”的讲授。精彩的“示范课”和“引路课”引起了广大教师极大地热情,听课、教研活动情绪高涨。由于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是全体教师,所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整个校园研讨、制作课件蔚然成风。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参加这次评选活动,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把三尺讲台作为展示自己实力与风采的舞台。
现在,“示范课”、“引路课”的讲授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精品课”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本活动预计将在6月中旬结束。
审稿人:王艳波撰稿人:周新立
第三篇:向课堂管理要效益
向课堂管理要效益
——给中学教师的分享
文/武汉六中分校办公室主任、物理教师 殷静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你是不是也遇见过这样的麻烦? 我们怀揣教案走进教室,学生们却似乎有更多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完全不把上课铃声放在眼里;
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上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爱出风头,闹笑话。一炸开锅,无论老师怎么喊停,都压不住那肆虐的笑声;
某个学生上课违纪,影响极坏,我们的“说教”居然会引发关于谁是谁非的激烈辩论,让你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我们总是在反思:当问题出现以后,我们怎么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怎样才能摆平这些影响课堂进度的小**?可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学生牵着我们的鼻子转。
对此,我的观点是:教师必须收回主动权!要像经营一个高效的企业一样去经营自己的课堂,向管理要效益,坚决不做“消防员”。
打造学习团队。
一个班级刚刚组建的时候,一门新的学科刚刚被学生接触的时候,都是打造高效学习团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的旧经验还没有来得及表现,很容易被新的理念引导,出现全新的行为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要具体做到:
1、确立共同的目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学习物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选择通过物理学习提高生活的技能;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物理的思想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我们甚至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心智、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时刻准备在祖国的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所作为。当一个个愿望汇聚成一个集体的共同心愿时,我们的团队就可以求知的路上杨帆起航了。
2、制定规则。任何集体都少不了纪律和规则的约束,但是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规则必须是大家意识到需要的时候才制定; 第二、规则必须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且由大家共同制定;
第三、规则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如遇到执行难,必须集体反思,共同修改规定;
第四、规定不能繁杂,条款不宜太多。
管理规则可以十分简单,例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我们团队的进步。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团队进步了,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这个信念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后,在某个同学明显违纪时,我们只要善意提示:某某同学,你的个人行为已经影响团队时,没有人会去辩论的。作为中学生,他们在同伴心目中应该保持的“形象”比什么都重要。
3、打造课堂文化。
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教授学科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文化。在物理课堂上,勇于表达、敢于争鸣、善于合作、追求正直和真理都可以成为课堂文化的元素。而作为任何一个学科,鼓励进步、赞赏智慧、提倡创新,都是课堂文化的生长点。
课堂文化不仅可以作为学科知识以外的教育资源,发挥“育人”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为团队的向心力。
团队一旦形成,集体就有了自我教育的功能,每个同学都会谨慎的看待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最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效预防违纪现象的产生。
提升课堂管理技能。
我认为:在信息社会,学生已经开始有能力通过很多途径去探索未知,不会仅仅因为“亲其师”,所以“信其道”。教师的权威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一些课堂管理技能。
1、语言艺术。
教育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一般职业语言要求的清晰、规范、科学、亲切„„,还要使她充满教育的智慧。
例如:某同学经常会在解决较难物理题时犯同样的计算错误,评讲作业时老师专门指出这个错误,并提到这位同学的名字。随后,老师平静地对他说:“我不知道你够不够强大,每天面对作业本上的叉,还要不断鼓起学习的信心。如果,你可以稍微仔细一点,这么难的题目都是全对,感觉多好啊!”
这番话,必然引起全班的关注,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期待:做好每次作业,会有更多的信心学好物理。
2、把握课堂氛围和节奏。
教师备课常常会考虑到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而学生不可能每天都是“理想状态”。在很多情况下,教学计划会在一只脚迈进教室门口时发生变化,而决定如何变化的往往是教室的氛围,学生的心情。
如果学生上课前精神不好,课前就会有一大串小笑话; 如果学生心不在焉,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来调动情绪。如:出几个简单的是非题,要求学生站起来或者举起双手做出判断选择;
学生精神饱满,求知欲旺盛的时候,可以加快速度,扩充课堂容量,这个时候满堂灌效果好、效率高;
碰到学校有重大活动,学生心猿意马时,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情绪中,渐渐主导他们的情绪,做一个自然的过渡。
3、使用民主程序解决问题。
有时候,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嫌老师的进度慢。
老师洞察到这些情绪后,应持有重视和谨慎的态度,并拿出专门的时间跟大家讨论解决方案。
大家有必要达成共识:一个集体如果掉队的同学多了,就不会再有凝聚力,如果没有追求卓越的成员,整个团队也会缺乏活力。老师必须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和大家商量一些有利于优生的学习方案,并期待这些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具有计划性。
4、不断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安全、公正、轻松的学习环境,并特别重视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不要以为学生特立独行就没有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要以为学生大大咧咧就没有被尊重的需求;不要以为学生成绩一般就没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老师有了重视学生需要的意识,一些简单的活动是很容易实现的。
如:让不能融入集体的学生担任科代表,告诉他:“你的工作关系到我们团队的进步!”
征求一些同学的意见,决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经常提供演讲和辩论的机会,让一些优秀分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事实上,多一些准备,每个人都可以有精彩的表现; 鼓励一些同学结成学习小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 发现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有优于教师的方法,一定要认真的告诉全班;
同学在课间或者课上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自信地据理力争,清晰的讲明观点。如果,真的错了,也要当着全班的面,认真反思错误原因,甘当反面教材;
当课堂教学中出现精彩场面和出色个人的时,要懂得停下来欣赏,和学生一起分享美的感受。
其实,不同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课堂管理策略。但,只有出动出击,才能把握教育的主动权;才不会被每天发生的意外弄得焦头烂额;才能让每个45分钟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提高课堂效益。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各学科中得到落实。因此,素质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素质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是师生共演的舞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把“未知”的东西转化“已知”的知识点,从而被记忆和掌握,进一步运用,更重要的是一个深化认识、训练记忆、培养能力的学习过程;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将“已知”的知识转化为“他知”的事物从而输出,更要注重对学生教授知识、训练品质、提高能力的实践过程。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谈浅见。
一、做好一手准备: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课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只能说是具备了潜在的教学能力,因此,备课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备课可以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就是自己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内容、阅读参考资料、研究有关教学经验以及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选择具体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要做到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备课组的教师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集众人智慧讨论教学重、难点,明确统一的教学过程,可以分工编写教案,求同存异。课后,教师还要就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针对性,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总之,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教师备课也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的过程,意义重大。
二、抓好两个部分:开头和结尾
抓好“开头”就是要上好导语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有好的开端,成功的导入教学,就会有种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历史课的导入设计方法很多,如复习法、设问法、释题法、情景复现法、谈话法、故事法、乡土法、图示法、典故法、歌曲法、诗歌法、谜语法等。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心理学上迁移的原理,使我们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激发动机,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九·一八事变”一课时,用一首悲凉深沉的《松花江上》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情感和探究欲,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抓好“结尾”就是要做好“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它可以起到巩固新知识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它可以起到承前启后,衔接前后知识的作用;还可起到及时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学,以补救学生学习缺陷的作用。“课后小结”是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学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是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是检验一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总之,一节课如果能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结尾耐人寻味,那么这节肯定是成功的,其课堂教学质量肯定会很好。
三、突出三个主体: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体
1、学生主体。新课改倡导以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学生为主体,不能仅仅理解为让学生有学习兴趣、主动学,而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完整的人,要相信、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现象,是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训练主体。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实现讲授与训练的有机结合。训练的内容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有语言表述的训练,文字书写的训练,自觉能力的训练等等,尤其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满堂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很多成功的公开课,训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可以复习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可以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训练贯穿其中,当然,有效训练既要有针对性,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又要有多样化,使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增强。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分析总结题目类型、解答技巧、注意事项等,以利于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
3、教学目标为主体。实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教验课堂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层次,使教学组织具有层次感;应明确每堂课的能力培养要求,着力发掘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功能;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完成知识、能力及情感教育任务。
四、把握好四个度:量度、程度、进度、适度
1、量度。指课堂教学容量。很多教师有这样的困惑,如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学习,时间往往不够用。情急之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会不自觉地又走回到以讲解代替学生自己学习的老路上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经验、教学目标、学生的水平以及一些的不可控的因素等,合理设计教学容量,把握好教师的授出量、学生的训练量和师生的双边活动量。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作出调整,如把学生有争论的问题留到课后让他们去查阅有关资料再讨论,或者把某个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当作课后作业来解决等。
2、程度。指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课标、教材、习题反映的要求,考虑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太容易或者太难了,学生会相应产生骄傲或者厌学情绪。同时要注意面向中等学生,还要兼顾优等生与学困生。如在提问的时候,向好的学生提较难的问题,向学困生提简单的问题;或者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使全体学生都有得到不同程度的掌握。
3、进度。教学点难而学生不易接受,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加快。教学过程应该快慢得当。教师不能拘泥于现成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而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随机应变,调整教学进度。这样,虽然有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却使教学内容落到了实处,课堂收到了实效。因此,教师不能再被“一课时要教完一节课”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不能为了贪多求快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吃的都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4、适度。一是评价要适度。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起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来;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切忌不能使用损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言语。二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度。对教学中的课件、投影仪、放映设备、教具等教学媒体要运用适度,切忌过滥,主次要分明,教学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使课堂成了媒体演示课。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45分钟要质量
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陶维喜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课堂上“注入式”、“催眠式”的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学得被动,难以提高质量。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其次是希望教师能在提高授课水平上多下功夫。做到了这两条,课堂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有关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句话,即:抓紧45分钟,组织学生注意力,课堂双边活动好,消化双基达标题。大家知道,搞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45分钟内,不允许有混堂现象或无效劳动。那么,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45分钟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仅有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有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任务,而注意力是智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子,它是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前提。作为一位好教师,不仅要以好教风带出好学风,还应当懂得运用注意规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是通入知识宝库的门户,而兴趣则是追求知识的动力,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兴趣高,自然就会注意,而有了注意又会强化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诀窍,可以说就在于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掌握一套让学生以学为乐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间的转换,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如一只鸟飞入教室,学生就会看它,这是很自然的事。而“有意注意”是有一定预期目的,需要做出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教师提出启思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出正确的答案来,或由教师串讲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竞争欲和表现欲,让学生针对启思题进行抢读、抢答“智力赛”,这就会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一般来讲,教师先从“无意注意”入手,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讲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加强直观教学(如图片、实物等),把课讲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使其心绪随意起伏,联想自由驰骋,感知暗暗积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无意注意就非常集中,对知识的吸取也最快最容易。因此,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或感情洋溢的教学情境,是集中学生的无意注意的有效途径。
然而“无意注意”毕竟有受干扰、难持久的一面,应该实现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要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就可以排除内外消极因素的干扰,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坚持认真学习。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就会是自觉地有目的地注意,有了这种注意,才会愉快地认真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不畏艰辛,知难而进。但是,无论是无意注意还是有意注意,都不能持续太久,无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走神;有意注意久了,学生容易疲劳。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调动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一节课能保持合理的节奏,有起有伏,有张有驰,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状态。
在45分钟内让学生一直情绪饱满,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因为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同时也是获得知识的动力。要提倡兴趣教学法,只要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和对该事物的结果引起间接兴趣之间发生和谐的交替转换,就会使学生产生乐学心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以苦为乐。爱因斯坦讲:“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此,不仅要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本身感兴趣,对学习的目标有所追求,而且还应当做到热爱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这就必须废止让学生感到被动消极、兴味索然的“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能充分有效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学知识,练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下,实行“读、议、讲、问、练”和谐发展的教学双边活动。
读、议、讲、问、练的有机结合,恰当安排,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接收信息和意识交流的兴奋状态,处于良好的情绪生活之中,这就会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