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如何缴纳所得税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如何缴纳所得税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包括跨地区(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跨地(即省内跨地市、县区)等。
一、建筑企业外出(跨地区)经营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建筑企业外出(跨地区)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10]156号《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按月或按季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同时,依照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第57号公告《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就地预缴是建筑企业外出(跨地区)经营需要关注的问题,预缴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建筑企业只设跨地区项目部的,由项目部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预缴。总机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汇总清算”原则,就其余额缴纳。缴纳方式是:
按照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按照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比率预征企业所得税,这一部分税款将会减少总机构所在地实际的预缴税款。
二是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二级分支机构的,二级机构应汇总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所发生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由二级分支机构向二级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汇总预缴。建筑企业所属二级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以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等,不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二级分支机构预缴时,先由总机构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税额,再确定二级分支机构应预缴的所得税额。方法是:
1、按照规定的比例,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税额,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50%部分,按照各分支机构应分摊的比例,在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分摊,各分支机构应在每月或季度,就其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就地申报预缴。
2、按照规定计算分支机构的分摊比例,分摊依据是:由总机构按上年度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个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除撤销二级分支机构、重组情形外,分摊比例当年不作调整。计算公式如下:
某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职工薪酬/各分支机构职工薪酬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0.3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汇总纳税企业依法设立并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登记证书),且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分支机构。并不是所有的二级机构都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对符合以下六种情形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既:
1、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的产品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汇总纳税企业内部辅助性的二级分支机构。
2、上年度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二级分支机构。
3、当年新设立的二级分支机构。
4、当年撤销的二级分支机构,自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之日所属企业所得税预缴期间起。
5、汇总纳税企业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二级分支机构。
6、总机构亏损或当期没有实现应所得税额。
三是建筑企业跨地区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总机构先扣除已由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再按规定计算由二级分支机构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就其余额缴纳。
实际上,跨地区汇总清算企业有直接管理所在地项目部,又有直接管理跨地区项目部,还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是多种情况并存的预缴情况的汇总。例如:资中建筑总公司2014年实现计税所得额300万元,公司总机构设在四川资中,公司在广州设立的项目部收入1000万元,在上海、深圳设有两个二级分支机构。其中,上海分支机构上年度收入、工资、资产三项分别是1000万元、60万元、400万元;深圳分支机构上年度收入、工资、资产三项分别是500万元、80万元、20万元。那么:
广州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需要预缴企业所得税1000×0.2%=2万元,上海分支机构应分摊比例=0.35×1000/(1000+500)+0.35×60/(60+80)+0.3×400/(400+20)=66.9%;
应预缴企业所得税=(300×25%-2)×50%×66.9%=24.4185(万元);
深圳分支机构应分摊比例=0.35×500/(1000+500)+0.35×80/(60+80)+0.3×20/(400+20)=33.1%,应预缴企业所得税=(300×25%-2)×50%×33.1%=12.0815(万元)。总机构应缴企业所得税=300×25%-2-24.4184-12.0815=36.5 提示:当总机构直接管理跨地区项目部时,跨地区项目部实现的所得税额绝大部分部分税源分额向总机构所在地转移;当总机构所在地有直接管理项目部,又有直接管理跨地区项目部,还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总机构实现的所得税额大于或小于二级分支机构实现的所得税额时,总机构应缴纳的所得税额与二级分支机构所在地预缴的所得税额,税源分额发生相向转移。
四是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在办理汇算清缴(包括预缴)时,应附送其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总机构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
假如,资中建筑总公司2014年度汇算清缴在总机构进行,当年度亏损100万元,在年度内总机构所在地预缴税款20万元,二级分支机构所在地预缴税款8万元,跨地区项目部预缴税款2万元,应当退税30万元,这30万元就只能向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办理抵扣手续。
二、建筑企业外出经营需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附予纳税人临时外出经营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所谓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就是固定工商业户到外地经营,凭税务机关的外销证明回所在地纳税的一种稽征管理制度。固定工商业户到外地经营需持外销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登记,接受税务捡查监督,并按规定回所在地税务机关计算缴纳税款;没有外销证明的,经营地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就地征税并对其处罚。
1、建筑企业实行外出经营申办证明管理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的项目部、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税收管理证明的,由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税收管理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办理外出经营管理证明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有效期限一般为30天,最长不得超过180天。二是如实提供证明资料。
①如实填写《外出经营活动情况说明》,需加盖公章;
②如实提供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需加盖公章并写明“与原件一致,原件存放何处”字样;
③如实提供建筑安装工程合同或协议原件及复印件,需加盖骑缝公章并写明“与原件一致,原件存放何处”字样;合同需缴纳印花税,如已申报印花税的需附印花税票复印件。
2、建筑企业实行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第36号令《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验登记:
一是应当按照《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注明的经营地,在进行生产经营前向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并提交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等证件、以及建筑企业外出经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等证明、资料。
二是在经营地税务机关如实申报查验,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三是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
四是外出经营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办理税务登记证后,可以不再适用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管理。
三、建筑企业省内到外县(区、市)提供建筑劳务,各地税收征管有新措施 对于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跨地(市、县)项目部,是否实施预缴、预缴的比例及方式如何确定,以及如何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等征收管理办法,要遵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的规定。
四川省地方税务局2014年第5号公告对省内建筑企业到外县(区、市)提供建筑劳务,有关所得税事项的规定就具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是对设立二级分支机构从事经营的仍然实行总机构应纳所得税额的50%部分,在各二级分支机构间进行分摊,由各二级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预缴。二是对未设立分支机构而以项目部形式经营(或虽未设立项目部但实质上构成提供建筑劳务项目)的,实行“首次报验登记,企业自营业务承诺”征管制度。要求项目所在地向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且要在首次报验登记时同时提供《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不对该项目征收企业所得税和经营性质的个人所得税。
项目部虽然能够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但不能在首次报验登记时提供《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的,则视为企业非自营业务。建筑企业应就该项目全部收入并入其收入总额在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实际经营者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或“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在项目所在地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项目实际经营者,采取查帐征收或核定征收方式确认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查账征收的,以实际经营者实际分得的所得为依据;建筑企业为定率方式核定征收的,以该项目收入总额扣除建筑企业从该项目取得的收益(管理费等)及实际负担的企业所得税额后的余额为依据。
三是省内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不能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限期其补办《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逾期仍不能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由项目部作为独立纳税人在项目所在地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经营者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或“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在项目所在地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篇:外出经营施工企业所得税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明确: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主管税务机关一般是指办理具体涉税事项的税务机关,依照设置权限的规定,具体涉税事项应由哪级办理的,哪级税务机关就是主管税务机关。
纳税人到外县(市)从事经营活动累计不超过180天,且合法取得由其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外管证》的,除企业所得税回其机构所在地缴纳外,其他应缴纳的地方税收应在经营地缴纳(从事交通运输业的除外);没有合法取得《外管证》的,或者在同一地累计经营超过180天的,纳税人应缴纳的全部地方税收应在经营地缴纳。
根据新征管法规定,贵公司可凭《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向其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
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简称所在地)到本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凭《证明单》到工程所在地办理报验登记,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企业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企业所得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一种税,基本税率是33%,另有两档优惠税率18%、27%。应纳税所得额(即税务机关认可的利润)在十万以上33%的税率,三万以下18%税率,三至十万27%。企业所得税有两种征收方式:核定征收与查帐征收,查帐征收是根据企业的申报的收入减去相关的成本、费用算出利润后再根据利润多少乘以相应的税率,算出应纳税金。核定征收就是不考虑你的成本费用,税务机关直接用收入乘以一个固定比率(根据行业不同),得出的数就作为你的利润,然后再根据多少,乘以相应税率。核定征收一般适合核算不健全的小型企业。2002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在国税缴纳。(个人独资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在地税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般都是开了外经证后,施工地的税局就不能征收你们的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就是在你的公司注册地交的。
1.未由注册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证明的情况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227号)规定,对没有取得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其经营所得由项目施工地就地征收,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项目施工地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对不能提供完整准确收入及成本费用凭证等情况,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核定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38号)规定执行。
2.对于已经按规定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这部分工程承包收入应与注册经营地的其他经营收入合并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向注册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如果办理了外经证,就可以和总部企业合并核算,当地税务部门看到你外经证后就不会要你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他非企业所得税还是要在工程地缴纳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5]227号
颁布时间:1995-12-6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以下简称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出经营证),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以下简称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所得税。
二、建筑安装企业申请开具外出经营证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中标通知书;
(二)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
(三)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
(四)本系统的施工队伍。所在地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申请后,经审核无误应及时填发外出经营证。
三、持有外出经营证的建筑安装企业到达施工地后,应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和外出经营证,并陆续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据以计算应缴纳所得税的完税证明。施工地税务机关接到上述资料后,经核实无误予以登记,不再核发税务登记证,企业持有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进行经营活动。企业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向施工地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外出经营证交原填发税务机关。
四、对外出施工的建筑安装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应主动与施工地税务机关加强联系,做好外出企业纳税的认定工作。施工地税务机关应积极配合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工作,避免企业所得税税款的流失。
五、外出经营证由县(含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编号管理,县(市)税务机关要定期对下级征收单位填开的外出经营证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加强对外出经营证的使用管理,保证税款及时入库。
六、建筑安装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税收的有关规定设置账簿,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缴纳所得税。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建筑安装企业,税务机关可依照有关规定,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七、本通知自1995起执行。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
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
一、汇总纳税的概念
汇总(或合并)纳税,是一个企业总机构(或集团母子公司,简称汇缴企业)和其分支机构(或集团子公司,简称成员企业)的经营所得,通过汇总(或合并)纳税申报表,由汇缴企业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缴企业,是指实行汇总(或合并)纳税的总机构(或企业集团);成员企业,是指参与汇总(或合并)纳税的总机构及其分机构(或集团母公司本部及其子公司)。
汇总纳税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额汇总缴纳;另外一种是“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
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管理办法
(一)统一计算。统一计算,是指汇缴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在汇总成员企业的所得税申报表的基础上,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
(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指汇缴企业及成员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分别进行属地监督和管理。
(三)就地预缴。就地预缴,是指成员企业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计算本企业每一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并按照规定比例就地预缴部分税款,年终办理清算。
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和总机构,以母公司本部和各级子公司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总分公司体制的企业,以总公司和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各级分公司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汇总纳税的银行保险企业,以分行(分公司)、支行及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其它经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实行汇总纳税的企业,以审核确定的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所得税。
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比例,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为应纳税所得税额的60%。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可按纳税所得额的15% 就地预缴。总机构各成员企业盈亏相差悬殊,就地预缴税款与集中清算结果差额较大的,可由总机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对个别影响较大的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予以适当调整。
汇缴企业所属成员企业为多层次,即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成员企业,并且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以上成员企业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比例,是指二级成员企业将所属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之后应达到的比例。如果二级成员企业的所属企业根据规定的比例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汇总后超过规定比例的,省级税务机关可适当调整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的企业所得税额,以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按规定抵免。就地应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部分,经当地税务机关出具证明,由汇缴企业在集中清算企业所得税时抵免。
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税款,应根据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分期预缴,年终进行汇算清缴。其全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应等于按规定比例就地预缴的全部税款。
(四)集中清算。集中清算,是指在终了后,汇缴企业在成员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基础上,合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当年企业所得税款后,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和汇算清缴。
成员企业在总机构集中清算发生的亏损,由总机构在汇总清算时统一盈亏相抵,并可按税法规定递延抵补,各成员企业均不得再用本企业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亏损。
终了后,成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并缴足按规定的比例应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汇总纳税方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三、全额汇总缴纳的企业
下列行业和企业仍按原方式实行全额汇总纳税:由铁道部汇总纳税的铁路运输企业,由国家邮政总局汇总纳税的邮政企业,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总纳税的各级分行、支行,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汇总纳税的各级分公司,以及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它企业。
四、股权变化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不得进行汇总纳税
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在企业改组、改造或资产重组过程中,因股权发生变化而变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从股权发生变化的起,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得汇总纳税。股权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税务机关,并办理相关税务事项。未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有权予以调整补税,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罚。
五、汇总纳税的审批机关
(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各级税务机关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纳税人实行汇总纳税。
(二)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是否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决定。
六、汇总纳税企业的税款预缴
汇缴企业应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于次月15日内申报入库;成员企业应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于季度终了15日内申报入库。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按当期实际实现数预缴,按实际实现数预缴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方法。其中,汇缴企业需报经市国家税务局批准,成员企业需报经区、县国家税务局批准,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七、汇总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
(一)凡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均应向所在地国家税务局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附财务、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纳税申报表每季度报送一次。纳税申报表与成员企业和单位向上级机构报送的汇总纳税报表指标应一致。
(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纳税申报。汇缴企业应在终了后4个月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汇总后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并附送各二级成员企业汇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集中清算,统一办理汇缴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汇缴企业根据汇总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统一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大于成员企业按规定比例在当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的部分,由汇缴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补缴;小于成员企业在当地预的企业所得税额的部分,由汇缴企业抵缴下一统一计算的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三)北京市汇总纳税成员的纳税申报:
1.汇总(合并)纳税的逐级申报制度。企业要根据税收法规定,按季、按年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包括附表,下同)和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实行逐级汇总(合并)制度。
(1)终了后2个月内,成员企业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附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一式三份。成员企业所在税务机关受理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对成员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签字盖章后,其中一份留存,另两份交与成员企业。成员企业将签字盖章后的纳税申报表一份留存,一份报送上一级企业或机构。
(2)成员企业的上一级企业或机构,应将汇总后的纳税申表(含本级经营业务应申报的内容)一式三份,并附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本级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报送当地税务机关。当地税务机关对企业本级纳税申报表、汇总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签字盖章后,依上述程序逐级汇总(合并)上报,直至汇缴企业。上级企业或机构,其本级的纳税申报表为一式二份,一份税务机关留存,一份交企业备查。
(3)终了后 4个月内,汇缴企业应将逐级上报汇总(或合并)的纳税申报表(含本级),并附本级的纳税申报表、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所在地税务机关。汇缴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依据汇缴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办理所得税汇算清缴。(4)对未经所在地税务机关签字盖章的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汇缴企业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应当拒绝受理,取消该成员企业当年的汇总(或合并)纳税资格,并要求成员企业在所在地税务机关就地征税。
2.凡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在外埠实行汇总(或合并)纳税的企业,实行“定期申报、年终审核、统一审查”的监督办法。即:成员企业依照其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和所得税款预缴办法,按期向我市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表。终了后两个月内,主管税务机关应依照规定,对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签字盖章,并按规定留存和返回成员企业。
3.按照北京市国税局《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期限问题的通知》(京国税二[1999]113号)文件规定,一般成员企业应于终了后两个月内在当地税务机关完成纳税申报,负有汇总业务的二级成员企业申报时间可延长至终了后三个月内。考虑到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的经营特点,我市行政区域内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间可延至终了后六个月内,负有汇总业务的二级成员企业可延至终了后五个月内,一般成员企业可延至到终了后四个月内。
4.成员企业应按规定时间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规定的比例就地缴纳税款。成员企业应按税法规定办理清算,实行多退少补,清算后全年实际缴纳的税款应等于当年实际实现的应纳所得税额乘以总局规定的就地入库比例。汇缴企业除提供成员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证明外,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及财务决算报表,以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投资抵免额和已抵免的额度,按市局规定的程序,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抵免。汇缴企业所属成员企业为多层次的,如果二级成员企业的所属企业根据总局规定比例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汇总后超过总局规定比例,报市局批准后,可适当调整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在经济特区上、上海浦东新区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在当地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预缴,在京的汇缴企业按应纳税所得额18%预缴企业所得税。
5.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原则上以成员企业为单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有特殊情况的,报市国税局批准后,可采用以下征收办法:(1)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都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报经市国税局批准,可采用原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2)报经国税局批准,对在外省(市)汇缴,而成员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可以省级公司为单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纳税。
6.凡有享受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成员企业的汇缴企业,按规定在京申报纳税时,应将享受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成员企业和其它企业分别核算、分别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分别适用税率,分别进行汇总(合并)纳税,享受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成员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的盈亏不得互相弥补。
关于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系列政策解读
近几年来,为贯彻执行好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本着既要支持企业改革,又要有利于税收管理的原则,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制订了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汇总纳税方法,但是由于总公司或母公司(以下简称总机构)征收地和成员企业管理地的不一致,征收与管理脱节,加之层次多,操作复杂,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税款流失。其中还存在地方税务机关越权审批的现象,下面我们将就近些年下发的关于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进行一下系统整理和分析。
一,可申请实行汇总纳税企业的范围
在国家税务总局新下发的国税函[2006]48号文中,对申请实行汇总纳税企业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五种企业可申请汇总纳税。
(一)国务院确定的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
(二)国务院批准执行试点企业集团政策和汇总纳税政策的企业集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铁路运营、民航运输、邮政、电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含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集团;
(五)汇总纳税企业重组改制后具集团性质的存续企
业。
二、汇总(合并)纳税的审批权限
在国税发[2000]第185号文件中规定: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各级税务机关没有批准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权力。这里需要注意,国税函[2002]226号有特殊规定: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层次较多、且二级以下成员企业(指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除另有规定者外,二级以下成员企业的范围,由所在省级国家税务局根据总局的有关规定审核确定。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不能擅自扩大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范围,对于新办的分支机构,必须报请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如果是二级以下的成员企业需报请省级国家税
务局。
另外: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在企业改组、改造或资产重组过程中,因股权发生变化而变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从股权发生变化的起,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如何申请汇总(合并)纳税
企业应在申请汇总(合并)纳税的3月31日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汇总(合并)纳税的申请报告,同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和汇缴企业,应分别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如成员企业和汇缴企业发生股权比例等有关税务登记内容的变化,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和相关的税务事项。
四、汇总纳税的企业税前扣除的规定
1、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参加汇总纳税,应按有关规定单独申报,就
地计算抵免或补缴企业所得税。
2、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制度的汇总纳税企业,成员企业应将国家财政劳动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和上级机构核定的分解方案,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查,其工资支出按规定扣除。工效挂钩方案未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可视同为非工效挂钩企业,其工资支出按照国家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扣除。
3、企业租入设备、资产的租赁费,可据实扣除,但属于融资租赁的,除另有规定外,应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分期计提折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上级机构以经营租赁方式统一租赁的设备,拨付成员企业使用的,其相关费用由上级机构扣除。需要分解到使用单位扣除的,由上级机构提供租赁合同和租赁设备分配清单,报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批准后执行。租赁设备的上级机构为总机构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执行。另外:由上级机构统一购买、租赁的设备拨付成员企业使用的,其成员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设备修理费,可由成员企业按有关规定计算扣除。
4、总机构集中支付的广告费,在其集中支付的广告费扣除限额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应在总机构当年计征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并可按规定无限期向以后结转。
5、总机构集中支付的宣传费和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参照集中支付的广告费的扣除办法在所得税前计算扣除,但超过标准部分不得向以后结转扣除。
五、汇总纳税企业的适用税率的规定
成员企业在低税率地区的,审批汇总纳税时,原则上不纳入汇总纳税的范围。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核算特点,需将在低税地区的成员企业纳入汇总纳税范围的,总机构若在高税率地区,其在低税率地区的成员企业,统一按总机构的税率汇总纳税;总机构在低税率地区的,区内、区外成员企业必须分别核算,分别按规定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能分开核算的,统一按33%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实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一律由省级成员企业申请办理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手续。实行汇总(合并)纳税的企业应当将西部地区的成员企业与西部地区以外的成员企业分开,分别汇总(合并)申报纳税,分别适用税率。
六、非独立核算企业申报地点的选择
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核算地统一纳税。对核算地发生争议的,分情况处理:
(一)总分机构均在一省范围内的,由省级税务机关明确纳税申报所在地;
(二)总分机构跨省市的,由国家税务总局
明确纳税申报所在地。
七、成员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一)、需要进行就地预缴的成员企业
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和总机构以母公司本部和各级子公司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总分公司体制的企业以总公司和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各级分公司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汇总纳税的银行保险企业,以分行(分公司)、支行及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实行汇总纳税的企业,以审核确定的成员企业,就地预交所得税。
(二)、就地预缴的比例
成员企业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的比例,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为应纳所得税额的60%.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本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可按应
纳税所得额的15%就地预交。
这里考虑总机构各成员企业盈亏相差悬殊,规定:就地预交税款与集中清算结果差额较大的,可由总机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对个别影响较大的成员企业就地预交的比例予以
适当调整。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省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适当的调节二
级以下成员企业的预缴比例。
(三)、就地预缴的相关规定
终了后,成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并缴足按规定的比例应就地预交的企业所得
税。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税款,应根据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分期预缴,年终进行汇算清缴。其全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应等于按规定比例就地预交的全部税款。
2.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的企业所得税额,以成员企业就地预交的企业所得税按规定抵免。就地应预交的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部分,经当地税务机关出具证明,由汇缴企业在集中清算企业所得税时抵免。
八、汇总企业清算发生亏损的处理
汇总纳税的企业汇总后为亏损的,其亏损额由总机构用以后的汇总所得按规定弥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总机构进行汇总清算发生的亏损,必须由总机构统一进行盈亏抵补,各成员企业不得用以后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
九、不适用“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企业
(一)由铁道部汇总纳税的铁路运输企业;
(二)由国家邮政总局汇总纳税的邮政企业;
(三)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总纳税的各级分行、支行;
(四)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汇总纳税的各级分公司;
(五)国
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是否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决定。
第四篇:建筑企业如何办理外出经营许可证
建筑企业如何办理外出经营许可证
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税务登记管理环节的部门受理纳税人填写的申请,经审核无误后,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目录
1.▪ 外出经营许可证
2.▪ 办理外出经营许可证
3.▪ 外县(市)税务机关的报验登记管理
4.▪ 办理缴销手续
1.外出经营许可证
一、《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明确: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管证》。2.办理外出经营许可证
第一,纳税人提出申请
纳税人需到外县(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可持以下资料、证明到主管税务机关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1.税务登记证(副本);
2.《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
3.外出经营场所的相关证明或租赁合同及复印件(适用于纳税人到外埠销售货物的); 4.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及复印件(适用于纳税人到外埠从事建筑安装工程的)。
第二,税务机关受理,审核并发证
外出销售货物的,证明有效期一般为30日;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第三,核销
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后,纳税人应于10日内将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注明经营情况并加盖印章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核销手续。3.外县(市)税务机关的报验登记管理 第一,纳税人申报
纳税人应在到达外出经营地进行经营前,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同时提交如下证件、资料:税务登记证(副本)、《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第二,受理
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提供的上述资料,审核纳税人填写表格是否符合要求,附报资料是否齐全,审核无误后为纳税人办理报验登记手续。
第三,查验
办理报验登记的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资料进行实地查验,报验与实际一致的,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签署意见并加盖税务机关印章;不一致的,报验地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税收管理。
纳税人所携带货物未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注明地点销售完毕需异地销售的,必须经过注明地点的税务机关验审,并在证明上转注;异地销售而未经注明地点的税务机关验审转注的,视为未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外出经营的纳税人需使用发票的,需提供担保人或缴纳发票保证金后,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
外出经营活动结束,纳税人应向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并经税务机关核实,纳税人结清应纳税款、缴销未使用发票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的注销处理,并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上,注明纳税人的经营、纳税及发票使用情况,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执联)交纳税人送证明填发地税务机关,《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证明联)由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留存。
4.办理缴销手续
1、《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单》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有效期满,但经营活动尚未结束需继续经营的,应回原主管税务机关缴销原证明,同时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2、外出经营纳税人在其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单》有效期届满10日内持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注明经营情况并加盖印章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单》返回主管税务机关缴销。
二、外出经营管理证明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确认企业的身份,二是加强所在地与经营地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目的是加强对税收主要是流转税的管理。
第五篇:建筑企业项目部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建筑企业项目部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2013-06-24 12:26:27)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建筑企业项目部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作者:税眼朦胧
建筑企业项目部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作者:张莉 张俩
建筑施工企业异地承揽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十分常见,但与之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如何缴纳,往往有人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比如,异地承揽大型工程一般由其总机构直接管理,并在施工地跨地区设立项目部,那么,其《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到期后(期限为180天),该工程项目是否仍可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156号)(以下简称156号文件)的规定,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156号文件第六条规定,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未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这一规定,只有从未提供过《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工程项目部才能被视为独立纳税人。施工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承揽工程的,在合同签订后按规定办理过《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且在其有效期内呈交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情况下,由于在建工程没有完工,即便《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证明》到期也不用再将该工程项目视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跨地区经营的工程项目,其《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到期后,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4号)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在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局办理报验登记即可。办理报验登记后,该工程项目应仍可按156号文件规定,作为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在工程项目所在地按收入额的0.2%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