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时间:2019-05-14 11: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一篇: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索 引 号:

所属类别: 【企业所得税】 发文机构:

发文日期: 2004-08-11 名

称: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再就业专项补贴收入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号: 财税【2004】第139号 有 效 性: 有效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再就业专项补贴收入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4]1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经研究,现对纳税人取得的再就业专项财政补贴收入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纳税人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07号)中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取得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以及其他超出财社[2002]107号文件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的再就业补贴收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八月十一日 社保补贴收入要计税吗?

现针对您所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因此,如贵公司收到的社保补贴属于上述范围的则不需要计征企业所得税。否则,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计征企业所得税。涉及具体征管问题请向主管税务机关进一步咨询。上述回复仅供参考,感谢您对本网站的支持!

回复人:12366咨询员

时间:2009-11-10 15:23:24.0

社保补贴收入要计税吗?

回复人:12366咨询中心 回复时间:2009-04-16 17:18:06

您好!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建议携带相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附件:

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 1 6号)的有关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就发〔2009〕57号),文件明确了企业申请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培训补贴的有关问题,并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一、明确了困难企业的条件 困难企业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

1.企业和职工应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了一年的缴费义务;

2.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订单或销售额同比下降30%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是指外向型的、对外依存度高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及服务业);

3.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已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稳定就业岗位措施; 4.2009年以来未裁员或裁员不超过职工总数的5%。

二、明确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标准及人数

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以申请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具体标准为: 第一,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按照本市失业保险金第五档的标准,每人每月为562元。

第二,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按照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0%为基数,养老保险补贴20%、医疗保险补贴9%、失业保险补贴1%。

一是,企业各项保险缴费基数如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60%的,应按实际缴费基数核定补贴金额。

二是,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了失业保险但未缴纳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不予补贴。三是,农民工如按1%缴纳医疗保险的,按实际缴费比例予以核定补贴金额。

第三,享受补贴的人数。文件规定:企业申请补贴人数为本企业实际待岗人数。而待岗人数分两类计算,其中:一类是企业安排职工待岗并签订待岗协议的人员,按100%计算人数;另一类是因企业生产不足而采取轮班作业方式的人员,按轮班作业总人数的50%计算。两类合计为待岗人员总数。

第四,享受补贴的期限。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审批期限为2009年4月1日—12月31日。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首期拨付一律为3个月,3个月后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再行核定。

三、规定了企业申请程序及应提交的材料

第一,企业的申请。市属国有、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向各企业集团公司进行申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向开发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进行申请;其他企业向企业注册地区县劳动保障局进行申请。

第二,企业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共9项:

一是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审批表,包含了企业自然情况、企业申请情况、初审机构初审意见、市里会审意见等4部分; 二是经社保经办机构确认的职工参加失业保险花名册; 三是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方案。方案需经过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方案中应包括企业自2009年以来的实际裁员情况、稳定就业岗位情况、恢复生产措施等主要内容; 四是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待岗协议的复印件; 五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是企业资产损益表复印件;

七是申请补贴时上个月职工工资发放表、会计凭证复印件; 八是生产订单减少或销售额下降的说明材料;

九是企业声明。要求企业在申请补贴时,作出真实提供各项材料的声明,以及在享受补贴期间不因企业原因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承诺。这项声明将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四、规定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审批时限

整个审批分为初审和审批两个阶段。按照“方便企业申报,尽最大可能缩短审批时限”的要求,我们将审批时间确定为10个工作日,其中,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国有、国有控股集团公司为初审单位,各初审单位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批工作,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下达批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审批工作由市劳服中心具体负责。初审材料的接收部门为市劳服中心社区就业一处,地址为东城区宽街山老胡同8号412房间,联系电话为84018295、84018286-8223。

五、监督检查

第一,企业应据实申请各项补贴,不得虚报、瞒报。在享受补贴期间,企业不得裁减职工。对企业存在违规操作、违反承诺的,企业职工及社会各界可以向各企业集团公司、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举报。

第二,各企业集团公司、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应认真履行职责,深入企业了解核实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稳定就业情况,按照规定严格审批。同时,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效率。

第三,加强对享受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培训补贴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补贴的、违反承诺裁减员工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责成初审部门负责追回全部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四,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二篇: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1)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2)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3)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4)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政策性搬迁、处置收入的所得税处理

问: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规定,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处理

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企业因政府政策性搬迁取得的收入可以按扣除其搬迁(含重建,下同)支出后的差额确定计税所得额,而且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具体运用的需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的搬迁业务除必须有政府的搬迁文件或公告外,还应有搬迁协议、搬迁计划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并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完成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任务。

(2)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 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取得的搬迁、重建资金不属于(国税函[2009]118号)文规定的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

(3)搬迁支出是指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支出。

超过“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额的搬迁支出,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直接扣除。

(4)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的,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性搬迁所得税处理四注意

原标题: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处理四项注意

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企业因政府政策性搬迁取得的收入可以按扣除其搬迁(含重建,下同)支出后的差额确定计税所得额,而且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具体运用的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企业的搬迁业务除必须有政府的搬迁文件或公告外,还应有搬迁协议、搬迁计划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并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完成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任务。

二、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取得的搬迁、重建资金不属于(国税函[2009]118号)文规定的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

三、搬迁支出是指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支出。

超过“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额的搬迁支出,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直接扣除。

四、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的,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性搬迁、处置收入的所得税处理[1/2] 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规定,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有关企业资产损失的确认时间和标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两个文件。对于坏账损失的认定时间均为“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电信业务所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90号)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从事电信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已发生或新发生的用户欠费,凡拖欠时间1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由于国税函〔2004〕90号文件没有明确作废,请问电信行业2008年汇算时该执行那个文件?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第四条第三项规定,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条件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四章现金等货币资产损失的认定中,第十八条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企业有依法催收磋商记录,确认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3年亏损或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的,并能认定3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可以认定为损失。可见对于2008年1月1日以后资产损失的认定时间标准为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同时,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定,且“财税字”的法律位阶高于“国税函”的法律位阶,因此,国税函〔2004〕90号文件自然作废。

新办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如何处理?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员工报销个人的医药费,能否税前列支?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的规定,《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1.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3.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据此,员工报销的个人医药费可以列入职工福利费,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音像制品销售不出去,超过3年能否作为损失在税前扣除?

答:根据《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规定,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5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2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1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注:热点问题解答仅供参考,具体执行以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准。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

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缴纳

一、汇总纳税的概念

汇总(或合并)纳税,是一个企业总机构(或集团母子公司,简称汇缴企业)和其分支机构(或集团子公司,简称成员企业)的经营所得,通过汇总(或合并)纳税申报表,由汇缴企业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缴企业,是指实行汇总(或合并)纳税的总机构(或企业集团);成员企业,是指参与汇总(或合并)纳税的总机构及其分机构(或集团母公司本部及其子公司)。

汇总纳税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额汇总缴纳;另外一种是“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

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管理办法

(一)统一计算。统一计算,是指汇缴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在汇总成员企业的所得税申报表的基础上,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

(二)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指汇缴企业及成员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分别进行属地监督和管理。

(三)就地预缴。就地预缴,是指成员企业根据《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政策规定,计算本企业每一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并按照规定比例就地预缴部分税款,年终办理清算。

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和总机构,以母公司本部和各级子公司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总分公司体制的企业,以总公司和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各级分公司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汇总纳税的银行保险企业,以分行(分公司)、支行及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为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成员企业;其它经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实行汇总纳税的企业,以审核确定的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所得税。

成员企业就地预缴所得税的比例,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为应纳税所得税额的60%。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可按纳税所得额的15% 就地预缴。总机构各成员企业盈亏相差悬殊,就地预缴税款与集中清算结果差额较大的,可由总机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对个别影响较大的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予以适当调整。

汇缴企业所属成员企业为多层次,即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成员企业,并且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以上成员企业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比例,是指二级成员企业将所属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之后应达到的比例。如果二级成员企业的所属企业根据规定的比例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汇总后超过规定比例的,省级税务机关可适当调整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的企业所得税额,以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按规定抵免。就地应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部分,经当地税务机关出具证明,由汇缴企业在集中清算企业所得税时抵免。

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税款,应根据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分期预缴,年终进行汇算清缴。其全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应等于按规定比例就地预缴的全部税款。

(四)集中清算。集中清算,是指在终了后,汇缴企业在成员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基础上,合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当年企业所得税款后,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清算和汇算清缴。

成员企业在总机构集中清算发生的亏损,由总机构在汇总清算时统一盈亏相抵,并可按税法规定递延抵补,各成员企业均不得再用本企业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亏损。

终了后,成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并缴足按规定的比例应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汇总纳税方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三、全额汇总缴纳的企业

下列行业和企业仍按原方式实行全额汇总纳税:由铁道部汇总纳税的铁路运输企业,由国家邮政总局汇总纳税的邮政企业,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总纳税的各级分行、支行,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汇总纳税的各级分公司,以及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它企业。

四、股权变化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不得进行汇总纳税

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在企业改组、改造或资产重组过程中,因股权发生变化而变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从股权发生变化的起,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得汇总纳税。股权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税务机关,并办理相关税务事项。未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有权予以调整补税,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罚。

五、汇总纳税的审批机关

(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各级税务机关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纳税人实行汇总纳税。

(二)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是否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决定。

六、汇总纳税企业的税款预缴

汇缴企业应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于次月15日内申报入库;成员企业应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于季度终了15日内申报入库。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按当期实际实现数预缴,按实际实现数预缴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方法。其中,汇缴企业需报经市国家税务局批准,成员企业需报经区、县国家税务局批准,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七、汇总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

(一)凡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均应向所在地国家税务局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附财务、会计报表等有关资料。纳税申报表每季度报送一次。纳税申报表与成员企业和单位向上级机构报送的汇总纳税报表指标应一致。

(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纳税申报。汇缴企业应在终了后4个月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汇总后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并附送各二级成员企业汇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集中清算,统一办理汇缴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汇缴企业根据汇总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统一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大于成员企业按规定比例在当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的部分,由汇缴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补缴;小于成员企业在当地预的企业所得税额的部分,由汇缴企业抵缴下一统一计算的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三)北京市汇总纳税成员的纳税申报:

1.汇总(合并)纳税的逐级申报制度。企业要根据税收法规定,按季、按年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包括附表,下同)和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实行逐级汇总(合并)制度。

(1)终了后2个月内,成员企业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附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一式三份。成员企业所在税务机关受理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对成员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签字盖章后,其中一份留存,另两份交与成员企业。成员企业将签字盖章后的纳税申报表一份留存,一份报送上一级企业或机构。

(2)成员企业的上一级企业或机构,应将汇总后的纳税申表(含本级经营业务应申报的内容)一式三份,并附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本级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报送当地税务机关。当地税务机关对企业本级纳税申报表、汇总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签字盖章后,依上述程序逐级汇总(合并)上报,直至汇缴企业。上级企业或机构,其本级的纳税申报表为一式二份,一份税务机关留存,一份交企业备查。

(3)终了后 4个月内,汇缴企业应将逐级上报汇总(或合并)的纳税申报表(含本级),并附本级的纳税申报表、成员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所在地税务机关。汇缴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依据汇缴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办理所得税汇算清缴。(4)对未经所在地税务机关签字盖章的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汇缴企业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应当拒绝受理,取消该成员企业当年的汇总(或合并)纳税资格,并要求成员企业在所在地税务机关就地征税。

2.凡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在外埠实行汇总(或合并)纳税的企业,实行“定期申报、年终审核、统一审查”的监督办法。即:成员企业依照其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和所得税款预缴办法,按期向我市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表。终了后两个月内,主管税务机关应依照规定,对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签字盖章,并按规定留存和返回成员企业。

3.按照北京市国税局《关于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期限问题的通知》(京国税二[1999]113号)文件规定,一般成员企业应于终了后两个月内在当地税务机关完成纳税申报,负有汇总业务的二级成员企业申报时间可延长至终了后三个月内。考虑到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的经营特点,我市行政区域内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间可延至终了后六个月内,负有汇总业务的二级成员企业可延至终了后五个月内,一般成员企业可延至到终了后四个月内。

4.成员企业应按规定时间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规定的比例就地缴纳税款。成员企业应按税法规定办理清算,实行多退少补,清算后全年实际缴纳的税款应等于当年实际实现的应纳所得税额乘以总局规定的就地入库比例。汇缴企业除提供成员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证明外,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及财务决算报表,以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的投资抵免额和已抵免的额度,按市局规定的程序,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抵免。汇缴企业所属成员企业为多层次的,如果二级成员企业的所属企业根据总局规定比例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汇总后超过总局规定比例,报市局批准后,可适当调整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企业就地预缴的比例。在经济特区上、上海浦东新区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在当地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预缴,在京的汇缴企业按应纳税所得额18%预缴企业所得税。

5.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原则上以成员企业为单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有特殊情况的,报市国税局批准后,可采用以下征收办法:(1)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都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报经市国税局批准,可采用原办法征收企业所得税。(2)报经国税局批准,对在外省(市)汇缴,而成员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可以省级公司为单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纳税。

6.凡有享受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成员企业的汇缴企业,按规定在京申报纳税时,应将享受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成员企业和其它企业分别核算、分别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分别适用税率,分别进行汇总(合并)纳税,享受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成员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的盈亏不得互相弥补。

关于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系列政策解读

近几年来,为贯彻执行好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本着既要支持企业改革,又要有利于税收管理的原则,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制订了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汇总纳税方法,但是由于总公司或母公司(以下简称总机构)征收地和成员企业管理地的不一致,征收与管理脱节,加之层次多,操作复杂,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税款流失。其中还存在地方税务机关越权审批的现象,下面我们将就近些年下发的关于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进行一下系统整理和分析。

一,可申请实行汇总纳税企业的范围

在国家税务总局新下发的国税函[2006]48号文中,对申请实行汇总纳税企业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五种企业可申请汇总纳税。

(一)国务院确定的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

(二)国务院批准执行试点企业集团政策和汇总纳税政策的企业集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铁路运营、民航运输、邮政、电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含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集团;

(五)汇总纳税企业重组改制后具集团性质的存续企

业。

二、汇总(合并)纳税的审批权限

在国税发[2000]第185号文件中规定: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各级税务机关没有批准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权力。这里需要注意,国税函[2002]226号有特殊规定: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层次较多、且二级以下成员企业(指二级成员企业)所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除另有规定者外,二级以下成员企业的范围,由所在省级国家税务局根据总局的有关规定审核确定。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纳税人不能擅自扩大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范围,对于新办的分支机构,必须报请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如果是二级以下的成员企业需报请省级国家税

务局。

另外:汇总纳税的成员企业,在企业改组、改造或资产重组过程中,因股权发生变化而变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从股权发生变化的起,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如何申请汇总(合并)纳税

企业应在申请汇总(合并)纳税的3月31日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汇总(合并)纳税的申请报告,同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和汇缴企业,应分别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如成员企业和汇缴企业发生股权比例等有关税务登记内容的变化,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在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和相关的税务事项。

四、汇总纳税的企业税前扣除的规定

1、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取得的境外所得,不得参加汇总纳税,应按有关规定单独申报,就

地计算抵免或补缴企业所得税。

2、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制度的汇总纳税企业,成员企业应将国家财政劳动部门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和上级机构核定的分解方案,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查,其工资支出按规定扣除。工效挂钩方案未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可视同为非工效挂钩企业,其工资支出按照国家规定的计税工资标准扣除。

3、企业租入设备、资产的租赁费,可据实扣除,但属于融资租赁的,除另有规定外,应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分期计提折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上级机构以经营租赁方式统一租赁的设备,拨付成员企业使用的,其相关费用由上级机构扣除。需要分解到使用单位扣除的,由上级机构提供租赁合同和租赁设备分配清单,报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批准后执行。租赁设备的上级机构为总机构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执行。另外:由上级机构统一购买、租赁的设备拨付成员企业使用的,其成员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设备修理费,可由成员企业按有关规定计算扣除。

4、总机构集中支付的广告费,在其集中支付的广告费扣除限额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应在总机构当年计征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并可按规定无限期向以后结转。

5、总机构集中支付的宣传费和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参照集中支付的广告费的扣除办法在所得税前计算扣除,但超过标准部分不得向以后结转扣除。

五、汇总纳税企业的适用税率的规定

成员企业在低税率地区的,审批汇总纳税时,原则上不纳入汇总纳税的范围。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核算特点,需将在低税地区的成员企业纳入汇总纳税范围的,总机构若在高税率地区,其在低税率地区的成员企业,统一按总机构的税率汇总纳税;总机构在低税率地区的,区内、区外成员企业必须分别核算,分别按规定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能分开核算的,统一按33%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实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一律由省级成员企业申请办理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手续。实行汇总(合并)纳税的企业应当将西部地区的成员企业与西部地区以外的成员企业分开,分别汇总(合并)申报纳税,分别适用税率。

六、非独立核算企业申报地点的选择

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核算地统一纳税。对核算地发生争议的,分情况处理:

(一)总分机构均在一省范围内的,由省级税务机关明确纳税申报所在地;

(二)总分机构跨省市的,由国家税务总局

明确纳税申报所在地。

七、成员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一)、需要进行就地预缴的成员企业

母子公司体制的企业集团和总机构以母公司本部和各级子公司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总分公司体制的企业以总公司和符合独立核算条件的各级分公司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汇总纳税的银行保险企业,以分行(分公司)、支行及相当于支行一级的办事处(分理处),为就地预交所得税的成员企业;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实行汇总纳税的企业,以审核确定的成员企业,就地预交所得税。

(二)、就地预缴的比例

成员企业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的比例,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为应纳所得税额的60%.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本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可按应

纳税所得额的15%就地预交。

这里考虑总机构各成员企业盈亏相差悬殊,规定:就地预交税款与集中清算结果差额较大的,可由总机构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对个别影响较大的成员企业就地预交的比例予以

适当调整。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省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适当的调节二

级以下成员企业的预缴比例。

(三)、就地预缴的相关规定

终了后,成员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并缴足按规定的比例应就地预交的企业所得

税。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成员企业就地预缴的税款,应根据税收法规的有关规定分期预缴,年终进行汇算清缴。其全年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应等于按规定比例就地预交的全部税款。

2.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的企业所得税额,以成员企业就地预交的企业所得税按规定抵免。就地应预交的企业所得税不足抵免的部分,经当地税务机关出具证明,由汇缴企业在集中清算企业所得税时抵免。

八、汇总企业清算发生亏损的处理

汇总纳税的企业汇总后为亏损的,其亏损额由总机构用以后的汇总所得按规定弥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总机构进行汇总清算发生的亏损,必须由总机构统一进行盈亏抵补,各成员企业不得用以后纳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弥补。

九、不适用“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企业

(一)由铁道部汇总纳税的铁路运输企业;

(二)由国家邮政总局汇总纳税的邮政企业;

(三)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汇总纳税的各级分行、支行;

(四)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汇总纳税的各级分公司;

(五)国

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汇缴企业和成员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区域内的,是否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决定。

第四篇: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营业外收入是否需要并入收入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营业外收入是否需要并入收入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第二条规定,国税发〔2008〕30号文件第六条中的“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因此,您企业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如果不属于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的,均需要并入收入额中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五篇:房地产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资料(最终版)

房地产企业企业所得税

一、开办期间

开办期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业之日(营业执照上的设立日期)

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开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的,企业可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按长期待摊费用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1.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国税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开办费,并在税前扣除;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开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2.开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

国税函[2010]79号第七条: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为开始计算损益的。筹办期发生的开办费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只能在“开办费”中归集。企业开始生产经营的,是开始计算损益的。如果两者处于同一,则应分别确认筹办费摊销及经营的开始。

某房开企业2010年3月开始筹建,筹建期历时15个月,账簿资料显示:2010年3-12月、2011年1-5月筹建期分别发生开办费200万元、300万元,2011年6月开始生产经营。企业在2011年6月起开始一次性或分期扣除开办费;2011发生了亏损,确认的亏损就是2011。

(1)该开发企业2010年3-12月、2011年1-5月筹建期分别发生业务招费10万元、20万元,分别发生广告宣传费30万元、40万元;(2)2010年6月投资方因投入资本自行筹措款项所支付的利息支出8万元计入了开办费;(3)2011年3月,购建营业楼所支付的设计费、部分材料费共计10万元计入了开办费;(4)企业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开办费。(1)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开办费,广告宣传费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开办费;(2)投资方因投入资本自行筹款支付的利息,不计入开办费,由出资方自行负担。(3)为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设计费、部分材料费应予资本化,不计入开办费。

企业2011年一次性扣除开办费金额为:200+300-(10+20)×(1-60%)-8-10=470(万元)。

二、预交期间

对房开企业来说,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收入时应预交企业所得税。

1.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收入时

房开企业的销售方式一般包括现房销售、期房销售;

现房销售:房开企业现房销售业务,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期房销售:是指房开企业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始至取得大产证为止;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购买人,并向购买人收取定金或房款的行为。期房销售的业务,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不同,致使房开企业的预售业务在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税发[2009]31号第六条:企业通过签订《房地产预售合同》取得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因此,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只要签订了《销售合同》、《预售合同》并收取款项,不管产品是否完工,全部确认为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负有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

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按预计毛利率分季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由各省、自治、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1)开发项目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15%。

(2)开发项目位于地及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0%。

(3)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5%。

(4)属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的,不得低于3%。

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毛利率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规定: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实际利润额计算公式为:

实际利润额=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弥补以前亏损

三、汇算清缴期间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指纳税人纳税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自行计算本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确定纳税应补或应退税额。

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依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房开企业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特别政策:

(1)房开经营业务包括土地开发,建造、销售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税务处理上,除土地开发之外,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或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或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应视为已经完工。国税函[2010]201号规定:房开企业建造、开发的开发产品,无论工程质量是否通过验收合格,否办理完工(竣工)备案手续以及会计决算手续,当开发产品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房开企业应按规定及时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计算企业当应纳税所得额。

(2)房开企业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企业开具发票的,应按规定全部确认为销售收入,其成本费用准予扣除;未纳入开发产品价内并由企业之外的其他部门单位收取并开具发票的,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其成本费用不得扣除。

(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收入可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

(4)可以预提成本费用的情况:①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有相关合同等证明资料前提下,可预提合同总金额的10%,计入成本对象的开发成本中。②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以按照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该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并且不可撤消,或按照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③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房开企业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共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5)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及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准予扣除。若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企业自用按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6)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

(7)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三条:企业单独建造的停车场所,应作为成本对象单独核算。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形成的停车场所,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

会计核算中,对于利用地下设施建造的地下车位,利用地面道路等划定的车位,均已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计入了开发成本中;取得上述车库、车位的转让收入,均应作为销售收入且不得重复扣除成本。

对于采用长期出租并一次性收取租金方式的,根据合同日期和金额确认租金收入,提前收取的在实际收取租金当期确认租金收入。

(8)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确认收入的方法和顺序为:①按本企业近期或本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②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③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

下载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取得社保补贴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独立核算分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

    办税实际操作: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办税实际操作: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

    企业员工自行缴纳社保声明书

    企业员工自行缴纳社保声明书 本人 (身份证号码: )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北京百量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本人缴纳社会保险,保险费用由公司采用现金全额支付,特此声明。 公......

    财务费用中利息收入是否缴纳所得税

    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纳税人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不征收营业税,但应当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 因此,企业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无需考虑纳税问题,在会计处理上冲减财......

    高新区(新市区)企业社保补贴申请材料

    企业社保补贴准备材料 办理申请企业社保补贴审核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大中专毕业生 1、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3、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4、身份......

    中国红十字会取得财政拨款按规定属于不征税收入那么由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国红十字会取得财政拨款,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属于不征税收入,那么,由此款项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如何缴纳所得税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如何缴纳所得税 建筑企业外出经营,包括跨地区(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跨地(即省内跨地市、县区)等。 一、建筑企业外出(跨地区)经营要就地预缴企......

    核定征收建筑安装企业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核定征收建筑安装企业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0-09-19 [来源]企业所得税管理处 问题:我单位是开发区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收方式实行核定征收,我单位所承包的09年的财政工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