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地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努力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宗旨是使广大研究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第三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须遵从清华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也是研究生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文化服务的一种形式,是清华大学与地方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四条 清华大学将研究生社会实践作为博士生培养的必修环节,纳入培养计划并记学分。社会实践的时间为六周,一般安排在直博生二年级和普博生一年级结束后的暑假。
第五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指导下,经友好协商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是促进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校地(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第六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对科技、文化服务需求较多、相对稳定,且便于集中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地区(市、县)或单位,与当地主管部门共同建立“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校级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下简称研究生部)负责联系和协调。
第二章
基地的建立、运行与撤销
第七条 基地原则上建立在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条件较好的县(县级市、县级以上的区)或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第八条 建立基地,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有关政府、企业(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签订《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以下简称《基地共建 协议》)。根据清华大学与地方签订的《校市(校地)全面合作协议》设立的基地,应当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地方主管部门根据《校市(校地)全面合作协议》和本《管理办法》的精神,签订《基地共建协议》。
第九条 申请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地方政府等,经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考察合格后,可以设立试点基地。试点期(一般为两年)结束后,视合作情况确定是否签约成为正式基地。试点期间,按照正式基地的操作方式和程序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第十条 《基地共建协议》约定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三年。期满之后,经双方协商,可以续签。
第十一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具体落实。研究生部指定或委托专人负责与基地挂靠单位的联系。
第十二条 基地主管单位应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应包括人事、科技、经济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基地须指定有关部门作为挂靠单位,具体负责社会实践基地的运作和管理。基地及挂靠单位应落实专人负责社会实践的组织及相关管理工作,并负责与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系沟通。
第十三条 基地共建双方应当积极维护对方的良好声誉、知识产权和有关权益;基地共建双方应当共同维护接收单位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基地建立后,如果挂靠单位连续两年未能提出实践需求,或者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连续两年因项目不适合等原因未能安排研究生赴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该基地自行撤销。
第十五条
每年的社会实践结束后,清华大学将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的全体研究生对实践基地进行评定。对于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基地,清华大学将把学生评定的结果反馈给该基地,并要求基地按期整改;若基地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不合格”,清华大学将通知基地挂靠单位,撤销该实践基地。
第三章 社会实践项目的征集与落实
第十六条 根据接收单位的需要,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可以承担以下项目化工作:
1、承担阶段性科研工作、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
2、计算机编程、信息处理和联网等办公及管理自动化工作;
3、参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设备维修等工作;
4、建筑规划及设计、土木结构和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环保设计;
5、产品造型、室内装潢、景观规划、宣传招贴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设计和研究;
6、对技术人员和工人及管理干部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从事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培训(如党政机关人员的法律培训、行政管理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
7、参与地区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工作和研究,承担(或参与)地方经济或某方面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的制订,或为此开展调研和收集信息(如完成调研报告);
8、参与地方党政部门的管理或社会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和调研;
9、向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行政、法律、经济、管理、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咨询;
10、进行中英文技术及各类资料的翻译和文字整理工作;
11、参与接收单位大型活动(或会议)的组织策划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或领导完成指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其他阶段性任务;
12、其它相应工作。
第十七条 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由各基地挂靠单位负责征集、筛选和汇总,并于每年4月中旬以前将项目需求情况通过社会实践网上系统提交。挂靠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需求项目中确定不超过项目总数30%的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 各挂靠单位在征集项目时,须采用研究生部提供的统一样式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征集表》(以下简称《项目征集表》)。《项目征集表》是研究生选择社会实践项目的依据,应当真实、完整、清楚;若有变化,应及时通过社会实践网上系统进行更新,并告知研究生部。
第十九条 研究生部在收到《项目征集表》后,应组织有关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对项目按专业进行汇总,对其难度和工作量进行初评,并向全校研究生公布,由学生自由选择。第二十条 在进行项目选择时,研究生通过“网上选课”的方式自行选择,研究生部提供必要的指导。对基地提出的重点项目,研究生部优先组织落实,但不保证所有项目均得到落实。研究生部要求研究生在项目选择阶段就项目情况与接收单位进行前期沟通,以确保实践效果。研究生是否能够最终成功选定实践项目,由研究生“网上选课”以及与接收单位的前期沟通决定。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部对《项目征集表》的内容不承担保密义务。研究生部应当将各基地的项目落实情况于每年6月前告知基地。此后,研究生原则上不得变更实践项目,接收单位也不得撤销、更换项目。项目选定后,清华大学应当督促研究生与接收单位就项目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前期准备,基地挂靠单位应当要求各接收单位与项目承担人主动联系。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在前往实践接收单位之前,为准备课题并经实践接收单位同意而购买的有关资料的费用,应由接收单位予以报销。
第二十四条 项目落实后,接收单位可以与实践学生签订书面协议,对有关项目任务、保密等问题作出约定。接收单位与实践学生之间的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清华大学关于学生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接收单位与实践学生之间的协议须同时报基地挂靠单位和研究生部备案。
第四章 社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清华大学将赴同一基地实践的所有学生组成实践分队,并指定队长带领分队集体前往基地。对于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后到达基地的学生,校方应与接收单位及时进行沟通。
第二十六条 实践研究生的往返交通费用,由挂靠单位或接收单位负担。需要夜间乘坐火车的,一般应报销硬卧费用。除非有特殊需要,不得为实践学生报销软卧费用或机票费用。
第二十七条 各实践基地应高度重视所有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的安全教育和保障工作,为研究生的工作、生活提供安全健康的条件,对于基地申报项目所落实的所有研究生,基地应负责安全教育和管理。基地要督促各接收单位落实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到达基地后,挂靠单位应当立即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和安全教育,并介绍当地(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将研究生分散到各接收 单位。
第二十九条 实践期间的食宿由挂靠单位或接收单位负责和承担。住宿应确保安全和卫生,但一般不安排在星级宾馆,日常伙食标准按当地平均水平执行。
第三十条 接收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有关规定为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
第三十一条 接收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督促和接待等工作,应为研究生提供完成课题必需的工具、资料、人员协助和指导。
第三十二条 实践基地或挂靠单位应适当安排研究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的生活,组织不少于2次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活动。
第三十三条 在实践期间,挂靠单位负责同志应经常对研究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即时进行纠正或批评教育。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当及时向研究生部反映。挂靠单位负责同志还应当关心研究生的生活,督促各接收单位履行本《管理办法》的要求,保障学生的权益。
第三十四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生部将在学生实践期间组织有关教师赴基地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三十五条 学校规定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为6周(含30个工作日),各实践单位应按照6周的时间安排工作计划,不能提前结束实践工作。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期间因特殊原因需离开实践岗位超过3天,需经接收单位和学校研究生部双方同意。接收单位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严格要求,如接收单位需安排实践研究生赴外地工作,不论时间长短,必须报基地批准。
第三十六条 研究生部为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保险,学生实践期间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急性病,符合保险赔付条款的,在保险金额内,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金额超出部分或不符合保险条款的,由学生本人承担。
第三十七条 研究生在实践期间生病时,挂靠单位或接收单位应积极协助进行治疗。研究生在实践期间发生工伤事故,如果研究生本人没有过错的,由接收单位负责全部相关费用;研究生本人有过错的,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学生在社会实践期间给接收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研究生部应当督促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保障接收单位的利益。清华大学不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九条 研究生社会实践虽属无偿科技服务,但其科技成果属学校的职务成果,实践接收单位可以无偿使用该项科技成果,但无权单独申请专利,只能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专利。甲方应监督基地所属企事业单位贯彻这一原则。
第五章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考核
第四十条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课程成绩由研究生部和相关专业指导教师评定。
第四十一条 各接收单位填写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考核表》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各接收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考核表》,然后由挂靠单位汇总,再将其密封后交由各实践分队带回。已经签署评定意见的《考核表》不得与学生本人见面,否则视为无效,学生成绩记为不通过。
第四十二条 社会实践结束后,挂靠单位应当将参加本基地社会实践的学生整体情况进行汇总,及时通告研究生部。
第四十三条 研究生部在评定研究生社会实践奖学金时,应当参考挂靠单位的评定意见进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发放的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关材料,以及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各基地签订的协议内容,与本《管理办法》不符的,以本《管理办法》为准。但基地提出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五条 工作部负责解释。
本《管理办法》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须知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清华大学与地方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各接收单位为我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贡献,在此向各接收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保证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持续、顺利、有效地开展和完成,根据基地建设协议的相关要求,特将有关工作说明如下:
1、学校在落实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时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将基地申报的项目面向博士生开放,博士生就自己有意向的项目与接收单位详细接洽,双方进行双向选择;
2、实践接收单位需有专人负责对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进行管理、督促和接待等工作,并提供研究生完成项目必需的工具、资料及人员协助和指导;为了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效率,保证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请各实践单位高度重视与研究生的前期联系工作,在学生赴单位实践之前,双方应就项目的详细背景、相关要求、工作计划、工作条件等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同学能利用在校时间做好资料搜集、软件设备等方面的准备,更快、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3、实践接收单位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安全教育和保障工作,为研究生的工作、生活提供安全健康的条件。如接收单位需安排实践研究生赴外地工作,不论时间长短,必须报基地批准;
4、实践接收单位需解决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的往返交通费用(一般为火车硬座,如需在火车上过夜,则为硬卧)以及在实践期间的食宿(学校建议:住宿可参考本单位人员出差的标准,不要安排研究生住宿高档宾馆,满足基本生活条件、保证住宿安全卫生即可;伙食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保证饮食卫生);
5、研究生在前往实践接收单位之前为准备实践项目而与单位的联系费用、经单位同意后而购买的有关资料等费用,需由单位给予报销;
6、研究生到达实践基地后,实践接收单位不能单方取消学生的实践项目。如有特殊原因,应及时通过基地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联系,共同协商后妥善解决;
7、实践接收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和条件,配合学校对研究生进行爱 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各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实践期间,应至少集中组织2次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参观企业、和本地技术骨干座谈、组织科技讲座、进行技术咨询、进行技术培训等;
8、学校规定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为6周(含30个工作日),各实践接收单位应按照6周的时间安排工作计划,不能提前结束实践工作。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期间因特殊原因需离开实践岗位超过3天,需经接收单位和学校研究生部双方同意。接收单位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严格要求。对于个别表现不好的研究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并将情况向学校反映;
9、社会实践结束后,实践接收单位有关负责人应如实、客观地填写对研究生的鉴定(请注明联系电话,以便落实),在学生实践结束前交各实践基地汇总。实践学生本人不接触已经签署评定意见的评定表;
10、研究生社会实践虽属无偿科技服务,但其科技成果属学校的职务成果,接收单位可以无偿使用该项科技成果,但无权单独申请专利,可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专利。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2010年11月
第二篇: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
甲方: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乙方:道角社区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地方发展建设和学生实践教育提供的服务,为建立和发展和谐警民关系,共同抓好在校学生的教育,提高在校人员的安全法规意识,共建平安校园,经重庆市巴南区道角社区和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双方共同研究商讨,自愿结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特制“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警民共建,和谐校园”的方针为指导,把增强在校人员的安全法规意识和打造和谐校园作为共建的根本任务。二.共建内容:
1.共学法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常性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在校学生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知识。为提高学生的法法制意识努力。
2.共同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交通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3.共同建立和谐校园。加大对发生在学校和周边治安案件的侦破和查处力度,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整顿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活动。(1)督促学校落实校园安全条例,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参与学校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2)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突发事件演习活动;如校园发生突发事件,交巡警将立即到场协助,并在平日里加强校园周边巡查工作.4.共同加强学校师生社会实践能力。(1)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到交巡警工作的辛苦之处。我们将会于交巡警平台建立校外体验基地,定期的派学校的同学到平台体体验。真正的让同学们体会到交巡警在晚上和夏天执勤的辛苦之处。(2)学院定期组织人员在校内校外积极参与交巡警的一些政策宣传,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5.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丰富业余生活,积极开展球类、棋类、演讲、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努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拉近距离,不断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三.共建要求
共建活动要求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政策到位,活动经常,不断创新”。1.共建活动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2.每季度双方要做出活动计划,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以上协议已经双方领导通过,让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携手共进,取得警民共建新成果。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
大学生实践基地协议书
甲方单位名称: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单位名称: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 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爱心意识,加强甲, 乙双方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做好双方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本着资源共 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引导大学生自觉走与实践 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大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 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业和创新型人才,经友好协商,就共同建设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自签字之日起,在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相关的志愿服务及实践活动,并择时正式举行“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甲方作为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愿为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负责接收和安排学生带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学习,调研,宣讲等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与工作条件,以及基本的交通、食宿便利,以及相关帮助和指导。
甲方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实践团队师生人身安全,确保参加实践活动时所涉及的环境、场地、设施、设备、材料和操作过程都要经过由实践基地建设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论证,同时还要做好师生在实践基地内的饮食、住宿等各项保障工作,建立针对师生实践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甲方负责实践活动前期的协调准备工作,联系校内外媒体,宣传乙方的基本情况。在活动结束的时候,由甲方协助乙方,积极向当地宣传媒体投取和发布有关活动信息的新闻稿。甲方负责收集接受和实践单位的反馈信息,及相关评价,并及时有乙方进行交流,有助于乙方了解实践基地的相关需求,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
乙方负责在每年的假期组织以学院学生为主的社会实践服务团,到甲方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乙方要充分考虑甲方的正常生产,教育,工作等情况和接受实践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实践人员的选配工作,保证实践活动高质,高效的完成。
乙方负责对学生进行前期的培训,实践指导以及实践内容的选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同甲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指导及生活管理等工作。
乙方配合甲方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工作,建立共同的实践考核机制,教育学生自觉服从安排,利用所学知识为服务单位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乙方师生在实践基地期间要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乙方在社会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评比,办展览;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积极联系各级各类媒体做好活动的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向校内、校外媒体投稿。
乙方向甲方及其协作单位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
乙方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用于团队教师和队员的基本活动费用。
在实践活动期间,甲乙双方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劳动安全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由乙方负责实践安全的培训,及安全保险的购买。若是本人财物的遗失、被盗、毁坏等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由于本人过错、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导致的自身人身伤害由本人承担;由于本人的过错造成的第三方的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甲乙双方要本着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宽基地建设的合作领域和内容,在不断交流与沟通中,争取进一步的合作,确保社会实践基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发展。
甲方与乙方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基地建设 与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基地建设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践基地运作过 程中遇到其它本协议未提及的事宜或在实践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将根 据国家政策和上述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乙方: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代表:代表:
电话:电话:
签署日期:年月日签署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
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
甲方: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乙方:道角社区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地方发展建设和学生实践教育提供的服务,为建立和发展和谐警民关系,共同抓好在校学生的教育,提高在校人员的安全法规意识,共建平安校园,经重庆市巴南区道角社区和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双方共同研究商讨,自愿结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特制“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警民共建,和谐校园”的方针为指导,把增强在校人员的安全法规意识和打造和谐校园作为共建的根本任务。
二.共建内容:
1.共学法律,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常性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在校学生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知识。为提高学生的法法制意识努力。
2.共同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学习交通法规知识,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3.共同建立和谐校园。加大对发生在学校和周边治安案件的侦破和查处力度,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整顿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活动。
(1)督促学校落实校园安全条例,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参与学校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2)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突发事件演习活动;如校园发生突发事件,交巡警将立即到场协助,并在平日里加强校园周边巡查工作.4.共同加强学校师生社会实践能力。
(1)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到交巡警工作的辛苦之处。我们将会于交巡警平台建立校外体验基地,定期的派学校的同学到平台体体验。真正的让同学们体会到交巡警在晚上和夏天执勤的辛苦之处。
(2)学院定期组织人员在校内校外积极参与交巡警的一些政策宣传,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5.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丰富业余生活,积极开展球类、棋类、演讲、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努力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拉近距离,不断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共建要求
共建活动要求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政策到位,活动经常,不断创新”。
1.共建活动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2.每季度双方要做出活动计划,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以上协议已经双方领导通过,让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携手共进,取得警民共建新成果。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实施。
单位:(签字盖章)
单位:(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五篇:同济大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同济大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实习是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积累社会经验、加强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也是用人单位观察、选拔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实习活动得以规范、有效、安全地进行,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现开展“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并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学校提倡和支持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期从事实习活动。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确保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的基础上,将“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推进,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二、合作单位需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定同济大学“校企共建实习基地项目”协议,并填写《实习单位信息登记表》。实习岗位相关信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发布,单位未经就业指导中心同意不得在校园范围内进行学生实习招录工作。
三、需招聘实习学生的单位应当提供能够证明其资质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相关的证明文件,由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核并备案认可。
四、用人单位与实习学生双方需签定实习协议,就实习报酬、工作内容、安全保障等内容进行约定。关于实习报酬,其标准应不低于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即不低于8元/小时),若为全日制的实习,每月应不低于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关于规范本市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即每人每月按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70%予以补贴),具体待遇由用人单位与实习学生协商制定。关于安全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依法享受劳动保护方面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在实习期间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措施,相关内容应在双方的实习协议中进行约定。用人单位与实习学生双方签定的实习协议应提供副本给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备案。
五、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就业指导中心应在信息发布、沟通协调等方面,为用人单位与实习学生双方做好服务工作。用人单位的实习岗位相关信息由就业指导中心公开发布,录用过程遵循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录取。
六、若学生实习占用非课余时间,需经学校同意。由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由学生所在院(系)审查,并报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同意方能实施,相关证明材料应交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备案。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课内时间,则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论处。
七、学生参加实习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用人单位、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关职责和义务。
八:关于实习过程中的成果归属,若成果与毕业论文相关,按毕业论文成果归属处理,其他情况由双方自行约定。
九、如用人单位与学生发生纠纷,双方可在实习协议中规定解决方法:
1、协商解决;
2、申请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调解;
3、申请仲裁;
4、提起诉讼。
十、在实习过程中如用人单位与实习学生达成就业意向,用人单位需向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传送录用意向名单,以便中心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提供相应的就业、派遣服务。
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