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文化IP,大文化与出精品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文化IP,大文化与出精品
文化IP跟大文化有什么关系,跟出精品又有怎样的联系?IP一旦应用起来,所涉及的事情就比较具体,如故宫日历,一年可以销量到几十万册,市场认可度很高。但这是微观,今天我要谈谈宏观——IP与大文化。
做文化IP要有大文化视野
我们常说,做文化的人要有天地胸怀,这个“天”主要指时间。从商朝有了甲骨文到民国纪元的结束,纵向有3000多年,我们做IP首先要看到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从这里找精华。横向是空间,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或者说从历史上的更大的国土空间里来找灵感、找素材。
从宏观来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我个人觉得是由五种文化组成的:
一是中原农耕文化。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在明清时代,中原农耕文化辐射核心面积大约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这是我个人读历史一个省一个省“加”出来的。
二是西北草原文化。蒙古包一门一户,以牧放牛羊为主的游牧民族为主,就如《敕勒歌》中所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是东北草原文化。东北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我认为应该叫做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茫茫丛林、皑皑白雪,从文化的角度、从IP的视野范围内来看,我认为对森林文化了解得还不够。
四是高原文化。2000米到5000米高原上的文化,大约300万平方公里,这是有特色的,我认为文化IP的布局一定要考虑。
五是海洋文化。过去,我们对海洋文化不够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情况有变化。在新时代重视海洋文化,完全可以通过文化IP的思路拓展应用,研发产品,来展现海洋文化、海洋文明。
当然,做文化IP,目光不能只盯着大文化,还要注意出文化精品。文化IP产业这些年来出了很多精品,影响很大,但是在题材、素材方面还需努力。从人类历史来看,精品者胜、劣品者败,创新者胜、守旧者败,所以做文化IP必须要出精品,我认为可以从上面所谈的五种文化里面寻找素材。
几个有趣的故事
弘扬文化,拓展应用很重要,出精品更重要,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我讲几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书法。
书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古时有一个人叫蒋衡,考秀才中了、考举人也中了,但是考进士不顺利。他落榜之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没有疯癫,而是另选出路,不走仕途,搞书法。蒋衡痴迷于书法,他走遍大江南北,哪里有书法名家他就去请教,同别人切磋。到了西安碑林临帖,发现经书的碑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小字体都不一样,他就发愿,要用一人之力,把“十三经”的经文全部写完,写成书法精品。他隐身扬州的庙里,吃斋饭,12年闭户不出,写完了“十三经”62万字。那个时候不知IP为何物,没有出版、没有拓展应用。
不过蒋衡遇到了三个贵人:第一个是扬州的一个盐商马日管,这人花了2000两银子资助蒋衡把书法作品装裱出来,裱糊成300册,装帧成50函,一函6册。没有这位富商的支持,他成就不了事业。这里我得到一点启发,就是企业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很重要。第二个是江南河道总都高斌,他把这裱出的300册“十三经”送报给乾隆,放在乾清门的懋勤殿,否则没人知道这项成就。第三个贵人便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到装裱的“十三经”后很赏识,给“出版”了——刻了189通石碑,加上一个圣旨碑,总共190座碑,现在立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我曾经陪同一位外国元首一起看过石碑,外国人震惊得不得了,竟然有这么伟大的文化作品!由此我想,如果把300册50函的原作和190座碑演化成文化IP产品,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得到文化享受,领略到文化自信。
第二,绘画。
这是个现代的故事。我知道,拉萨有一位著名画家夏如,画一幅唐卡,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夜以继日,专注作画。他的这幅作品,成为唐卡艺术的传世不朽之作。
第三,作家。
很多IP衍生品是由文学作品、作家作品演化而来。欧阳修小时候家里很穷,请不起老师,没有纸和笔,就拿着苇子杆在地上练字,因为勤奋刻苦,后来成为了大家。欧阳修编写过很多书,其中有一部叫《新五代史》,30多万字前后用了20年,都是他亲自动笔。后人评价他是论道技艺绝世,文才耀后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新五代史》成为学林的翘首之作。
还有一位清朝学者段玉裁,他很有学问,但没有考中进士,经过推荐做了县城副县役,后来又做了县一级的官员,负责军粮和粮草的运输。他白天繁忙劳累,夜里点灯看书写作,46岁辞职后,开始专门著书,到81岁故去,用了差不多50年时间写成了《说文解字注》,这是现在搞语言文字学的人必备的书籍。一个人用四五十年时间写一部书,这种出精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做文化产品需要“工匠精神”
清朝有个人叫唐英,他是内务府包衣,即家奴,雍正时期被派到了景德镇。一个包衣去管瓷器,开始他不懂技术,但他下决心,三年就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可以用24个字概括:“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意思是闭门杜户,任何人不见,一切朋友邀请、交友、玩、喝酒、唱歌诗歌都拒绝,就跟烧瓷器的工匠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休息整整三年。这样下来,唐英把72道制瓷工艺完全学会了,成了陶瓷专家,他主持烧制的瓷器被称为唐窑,跟连窑、郎窑齐名。
唐英业余时间就看书,每天到大约四更天才睡觉,一生写了大约600多首诗和文章,后来被编辑成《唐英全集》。唐英烧制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瓷器,不仅在国内最好,而且在全世界当时也是最好的。那么多美轮美奂的瓷器,用今天文化IP的思路将它转化一下,我觉得肯定人人喜欢,不但中国人喜欢,世界上的人都会喜欢。
上面说的几个故事给我这样的启发:
文化IP是新兴文化产业,但我们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它生动素材的来源,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志向、有情怀的文化人应该奋力追求理想,苦心陶冶自己,明性真、心地善、艺术美、格调高的心情境界,迎接文化IP蓬勃发展新的辉煌。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土豪文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若要盘点近期网络世界最热的流行词,“土豪”无疑会高票杀入排行榜前列。这个原本带有明确历史意涵和贬义色彩的词,经过“网络造词运动”的重新赋义,如同病毒一样瞬间传遍网络。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土豪”一词在新浪微博中被提及5200余万次,而且迅速蔓延到了舆论场之中。
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土豪”在网络甫一出现就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人们发现这个词可以当作一个非常贴切的身份标签--在网络游戏中,“土豪”指的是无脑消费的游戏玩家;在现实世界里,“土豪”则是富而不贵群体的代名词。
熟悉网络文化的人都能看出,“土豪”这个词实质上表征的是迥异于“屌丝”的另一类身份。相较而言,“屌丝”多用于戏谑式自嘲,而“土豪”则主要用在调侃他人的场合。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如,北京市朝阳区那个在国家会议中心给儿子办奢华婚礼的村官,就被网友贴上了“土豪”的标签;同样,江苏南通某富人将500万元现金拼成羊肉卷的形状,当作迎娶新娘的聘礼,也毫无疑问会被网友归入“土豪”的行列„„
网民对待“土豪”的心态是复杂的。调侃与讽刺的对象不仅是“土豪”本身,更是拜金主义与贫富差距现状,各种“羡慕嫉妒恨”,痛恨的不是“土豪”,而是痛恨“我不是土豪”。9月末10月初,网络上甚至发起了和“土豪”做朋友、我为“土豪”写首诗等荒诞活动。
·相关评论
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一个词语或概念的兴起,总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原因。”他说,“土豪”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国人的“财富观”存在偏差,对于财富的支配缺乏价值层面的引导,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存在断裂与落差。
2、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从“土豪”到真正的“精神贵族”,还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寻找精神上的归宿,比物质上的脱贫致富更为艰难。中国‘土豪’们追求精神富足之路或许还很漫长,但应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当充满希望。
3、首都师范大学京疆学院副院长惠天罡:,“土豪”这一类词有其特殊的时代烙印,其所指的人群本已退出时代舞台,在新的环境中,因其语言表达省力、有效率,与一些网友崇拜某些事物或人的心理相贴合,从而爆发出新的活力。
4、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土豪这个词有很深的外延,也分为很多层次,一些人看上去有文化却去做那些俗不可耐的事情,难道就不是土豪了吗?整个社会结构性的文化缺失很可怕,不是一两个人没文化。
第三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新时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背景链接】
案例一:抵制“天价片酬”。
从 “小崔说事”开始,《手机》再度热议、“小刚”与“震云”,“冰冰”与“片酬”,“阴阳合同”与“政府部门”…… 社会外界“雾里看花”,演艺行业“寒若惊蝉”,一系列的 “角力”背后,反应的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2018年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联手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为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今天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影视行业税收征管。《通知》指出,影视企业和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如实申报并缴纳税款。
案例二:“毯星”电影节“蹭热点”。
各大国际电影节总会出现一些“毯星”,也就是那些没有作品入选,却要到红毯上“走两步”的明星。近日开幕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明星“蹭红毯”现象继续上演,甚至还出现一些根本没有代表作品的“网红”。这样的荒唐戏码,不仅仅在戛纳上演。稍早开幕的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蹭热点”的艺术家同样屡见不鲜。这不仅是 “行业自律失位”,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
【综合分析】
“娱乐圈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传媒的导向性、价值倾向的引领性、社会公德的推动性对社会公民的“理性”和“德性”施加影响,好的风气会“润物无声”,坏的风气会“地动山摇”。娱乐圈“陋象”不仅无益“理性”与“德性”,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戕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演艺人员缺乏正确价值引导和自律。随着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发展,娱乐领域的“网红”风起,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自律,快速的成名家喻户晓;金钱的膨胀一夜暴富,导致娱乐圈“金钱化”“名利化”倾向严重,脱离了艺术本质----为民创作,为民服务的初衷,“陋象”百生。
二、行业自律及信用制度建设缺失。娱乐行业内部的“名”“利”之争,自律的缺失,让“陋象”之风愈演愈烈,行业竞争缺乏引导与规范,导致“明星丑态”丛生,严重地伤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加之行业信用制度建设缺乏,无法从理性上加以制约,“陋象”的道德成本过低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
三、政府法律建设及行业监管缺位。“他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政府娱乐制度体系建设滞后,对娱乐“陋象”监管缺位、违法成本低;对娱乐环境的净化引导不及时;对娱乐明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也加剧了这种乱象。
【参考对策】
为了更新娱乐文化、净化娱乐风气、根治娱乐乱象,增强娱乐文化的“理性”与“德性”,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贯彻“新时代”文化思想,加强“四个自信”。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娱乐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应将其作为制度纲领、行动指南,增强娱乐圈内部的“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娱乐文化的发展始终保持为民、向上、健康的正确航向。
二、加强行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自律。娱乐行业内部要通过演艺协会、艺术家协会、演员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行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自律。开展理想信念建设,不断深化为民创作、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提升演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模范的价值导向作用;开展诚信建设,不断深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演员诚信代言,诚信宣传、诚信纳税的意识,将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档案,增加失信成本。
三、加强政府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他律。政府部门应该应该进一步完善娱乐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娱乐“陋象”。以广电总局牵头、传媒娱乐公司参与,完善行业监管,加大对演员逃税漏税、不诚信宣传代言、低素质演艺行为的监管,发现一起规范一起治理一起,净化演艺环境、规范演艺行为、提升节目质量,不断提升演艺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四篇:201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民政事业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表彰为民政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政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把救灾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四是建立孤儿国家保障制度,使这个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能够生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成长。五是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优待。
二、当前民政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明显改变,对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对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全面发展有了更迫切的愿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共管理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和愿望。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
三、全面加强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资源,构建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和群众、职能有机统一的管理服务体制。一要发展基层民主,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效能。按照属地原则,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三要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互助团体和组织,鼓励企业、团体、家庭及个人开展社会互助和慈善活动。
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并把民政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检查落实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增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民政工作的新格局。
【热点时评】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民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普遍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了灾害应急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国家孤儿保障等政策法规以及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出色完成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救灾任务;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深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婚姻、殡葬、地名服务管理不断完善。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民政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使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利益格局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期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日显迫切,这些都使民政事业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民政工作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发挥好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是党和政府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民政系统在新起点上继续开拓进取的努力方向和光荣使命。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把民政工作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领导有力、组织健全、协调畅通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大民政事业投入,为民政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环境保护
一、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群体性抗争 环境保护
二、热点材料: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重金属污染。从陕西凤翔铅污染、湖南浏阳镉中毒、山东临沂砷污染、云南曲靖铬污染,再到柳州的镉浓度超标,重金属污染一次次刺痛人们的神经。如果说,重金属的污染集中在内陆地区,而且污染的主要是土壤和饮用水的话,那么,近期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则指涉的是空气颗粒物的污染,而频繁的漏油事故更是将“污染之手”伸向了海洋。环保部每年接到的环境复议案件数量在急剧上升─2008年环保部受理的复议案件数量是前十年的总和,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增长87%。实际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国群体性事件的十大原因之一,位列第九。其中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年增长率为29.8%。大部分未能妥善解决的环境事故引发了群体性抗争,而一些影响面广、危害长远且难以修复的污染,一旦“失控”,引发的则可能是一场公共安全危机。这种趋势,在前些年的松花江污染中和最近的柳州镉浓度超标事件中有所体现。
三、应对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
1、污染受害者求偿难:一方面,由于环境责任保险立法滞后和很大一部分环境污染跨流域乃至跨国界,造成肇事者责任不好认定。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环保部门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存在,地方环保部门身份尴尬,执法力度有限。
2、理性途径走不通,极端维权频现:现行的污染治理体系高度地行政化,当整个地方行政体系偏向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隶属于行政体系的环保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维权求偿的难度极大,导致部分受害者采取极端维权方式。
3、引发暴力抗争,行政部门被迫出面解决问题,而抗争措施因过于激烈而违法,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最后获得解决的是群体性事件,而不是污染事件,污染只是不继续发生,已造成的污染还在搁置;村民还没有获得赔偿,污染造成的损失没有解决。
四、遏制污染的措施:
1、解决我国环保立法存在的经济处罚罚款低落实差,刑事处罚量刑偏弱的问题,提高法律上设定的行政处罚上限,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2、法律部门应为受污染损害的民众及时提供司法救济,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机制,尝试推行环保公益诉讼。
3、建立独立负责任的环评体系,严把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污染。建立事前环境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在环境管理上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建立对于环保部门环评审批权的约束机制,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的环评审批权进行有效制衡。
文化软实力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标准表述】
关键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些年,中华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建设孔子学院,开展中国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动,在全球推广国家形象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委员认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体现出执政党对当代国际社会竞争态势的敏锐洞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谋远虑。中华文明的智慧涵养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当代中国构建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 切勿GDP化 功利化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现在各地掀起文化建设的热潮,几乎所有省份都在制定或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都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时,如何避免“跃进式”、“指标化”发展文化,也成为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重点。
冯骥才委员表示:现在各地一哄而上,都在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建大项目大场馆,让人有点搞大跃进的感觉。数据显示,中国20年间建设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中,有70%亏损,盈利的不过10%。目前,各种文化产业园建设仍呈“遍地开花”之势。“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切勿把文化„GDP化‟、„功利化‟。”
作家凌解放(二月河)代表认为,要正确理解中央的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把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把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浮夸的项目,在文化发展的新时期要不得。不能牺牲文化价值而仅仅追求利润。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保持文化各领域发展态势的平稳,确保工作连续有序,不大起大落,不搞所谓的“大跃进”;“进”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在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热词。“不是说建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剧场不应该,而是说不能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冯骥才说,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鲜明的国家文化形象。第二,从文艺上来讲,应该有一大批优秀的当代文化经典,来支撑文化的高峰,使得文化的品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终极目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明,是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医患关系
一、关键词:
医改 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重建信任
二、热点材料:
陈先生向媒体报料,称妻子在医院生产,因助产士嫌红包少被报复,肛门被缝。此事经卫生部门调查,确认为不存在肛门被缝而是生产过程中处理痔疮。后来,警方认定未发现故意伤害行为。但在“缝肛门”被媒体报道之后,人们将此当成事实,据此产生了诸多评论。
2011年9月5日,一位患儿父亲称,自己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10万块的病,并指责医院进行过度医疗。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发酵成“八毛门”。如今它已影响了患儿家长的就医理念。在深圳市儿童医院,8天内就出现了3例患儿家长拒绝手术的情形。
2011年9月21日,患儿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 历治疗、回家、重新返院治疗一系列波折。此期间,患儿父亲因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因患儿父亲不信任医院而引发的“录音门”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三、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探究
医生:待遇与投入不成比例,医疗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少数医德败坏现象被曝光,造成情况很普遍的错觉。
媒体:为符合公众想象,消费读者情绪,失去报道的基本客观和理性。
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对医生职业缺乏了解,有天然的抵触和畏惧。
医院:医疗收费不透明,患者对具体的医疗收费项目的内涵不清楚,而且技术性、劳务性投入量很难准确量化,信息不对称民众自然疑虑重重。
法律:多轨制导致两套鉴定程序并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往往会成为医患双方博弈的焦点,让法院无所适从。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独立、无权威,无法赢得患者信任。
四、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1、政府应加大投入,进行制度改革:一方面完善医保让民众看病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应让医生获得跟付出成正比的回报。
重新定位医院的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的收入、职称、地位不再依附于医院、行政、药品和医疗检查,彰显医德医术的价值。
2、完善相关法律立法,设立一些第三方的权威机构,为消弭冲突提供必要的缓冲地带。
3、媒体和记者则应专业谨慎,立场不偏不倚,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
4、进行引导,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医患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也应对对方抱有“同情之理解”,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误解,共同寻找矛盾的解决渠道。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能源价格改革
能源价格改革:最后的冰山开始融化
过去在亚洲开发银行做能源专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10多年来的研究方向,没有离开过中国电价改革。在林伯强的记忆中,10多年来,包括电价改革在内的能源价格改革曾多次蓄势待发,却都无果而终。
政府始终在寻找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期。可资源价格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政府需要小心平衡的是,在完善价格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不会大幅推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价、电价、油价,进入“一改革就涨价”的恶性循环。
这次两会,林伯强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子——温家宝总理用100多个字描述了价格改革的方向,包括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等内容。
与庞大的能源价格改革系统相比,居民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可算微不足道。但在林伯强看来,这却是整个能源价格改革的艰难起步。
10多年间,林伯强多次提出阶梯电价的改革思路,也曾为决策部门设计过多套电价改革方案。这一次,真是即将实施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已经占到95%以上。可以说,放开价格的任务基本完成。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的价格改革。
杨先明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的提案都与优化经济结构相关。他告诉记者,由于资源能源价格过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所以,过去10多年来,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拔地而起、遍地开花。事实上,我国的资源能源状况已经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发展模式。
杨先明说,我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际形势又复杂多变,更需用价格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低价资源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说,逐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是未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
除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小步前进,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推出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破冰之举。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仍不彻底,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煤的价格早已经市场化,但电的价格还是政府定价。结果是,煤炭企业总有涨价的冲动,但电厂即使背着巨额亏损的包袱也不能涨价。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打出了“压煤价、提电价”的改革“组合拳”,暂时缓解了长期纠结的煤电矛盾。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对久拖不决的能源价格改革而言,仍然传递了较为明确的行动信号。
许善达认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需要政府智慧平衡改革所触及到的各方利益。对于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难啃的硬骨头,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妥善推进,防止顾此失彼。
学者林伯强说,从目前政府释放的信号看,今年价格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就在居民电价试行阶梯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方面。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已经为此预留了一定空间——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CPI预期定为4%,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中央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而提出这一目标,显然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
公车治理
【背景材料】
近日,有消息称,由国管局牵头联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七个部门负责修订的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基本会签完毕。该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
【名师解析】
治理公车,关键不在于给公车的配置制定标准,而是公车的性质要回到姓“公”不姓“私”。既然购买公车的钱来自纳税人所交纳的税,性质是公款,公车的用途也是作为公务使用,那么,公车理应从标准制定、购买与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有公众参与、公众决策、公开透明。
姓“公”不姓“私”的公车,首先从公车使用的标准上,就要有公众的参与、决策。什么人可以配置什么级别的车,各地都制定了许多标准,但恕我直言,这些标准都是使用公车的人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标准如何确定也没有向公众说明理由,在使用公车上,更是公私不分。
公车要姓“公”,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公车消费的预算上要向公众及其代表公开,要经过代表审议,受到公众的监督。现在,每年提交给人大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只有一个笼统的项目,根本看不出“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对于“公车消费”,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解释说,现在财政上的预算科目没有这一项,政府支出中有“购置费支出”,这个范围很广,既包括汽车,也包括桌椅板凳,也包括办公用品、电脑、纸张等等,细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
正因为如此,公众连公车的数量都是一头雾水。以北京市为例,今年4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通报,目前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总量4.9万辆。而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并且,当记者就北京公车数量采访本市多个部门,但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如果公车数量都很敏感,公车焉能姓“公”呢?
最后,姓“公”的公车,用途只能是公用,如果公车私用,那就是贪污,必须接受刑事处罚。1995年8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布赞卡仅仅因为用公车接送过妻子,就被意大利最高法院判处6个月监禁。而我们的公车私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有几个受到那怕是纪律处分?所以,要让公车回归姓“公”,就必须要用刑事手段来严厉惩处。
要治理公车,让纸面上的规定得到落实,就需要制度“给力”,这个“给力”就必须让公众全程参与到规则的制定、日常的监督以及事后的惩戒上来,只有公众成为公车的主人,公车才姓“公”不姓“私”。
第五篇: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
社会热点类面试题是公务员面试结构化面试中的重头戏,但是许多考生在备考社会热点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社会热点与答题结合起来。针对此,华图教研中心以“毒”豇豆事件为例,从事件背景及相关评论入手,指点如何备考社会热点类面试题。
事件回放:
1月28日,武汉销售的海南豇豆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2月4日和5日,当地农检中心又检测出同样结果。经追查,这些含有禁用农药的豇豆来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和三亚市崖城镇。2月6日,武汉市农业局宣布3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当地市场。武汉禁售“海南毒豇豆”的新闻经媒体广泛报道,在全国引发连锁反应。合肥查出海南豇豆含禁用农药残留成分,重庆、上海等地对海南豇豆实行下柜。(长沙晚报)
媒体评论:
“有毒”豇豆“生成”的五大原因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针对目前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海南省农业部门正联合市县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认为海南豇豆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产品质量监测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农资市场亟待加强监管。
三是农民科学用药知识缺乏,许多农民不知道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替代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
四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没有完全实现标准化。
五是农产品追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严查问题豇豆到底谁不给谁面子
中国青年报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特别的不理解”,事实上,外省很多运进海南的蔬菜也会被查出问题,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这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华商报》3月1日)
这些牢骚也揭开了另一个不为公众所知的“潜规则”,即对查出问题的农产品以内部通报代替公开预警。武汉农业局这次对“问题豇豆”曝光后,一些地方随即跟进,一直以来行销大江南北的海南返季节蔬菜,正遭受极其严峻的公信危机。
但是,抛开“问题豇豆”可能对人身健康造成的伤害,即便紧捂盖子暂时可以维护权责部门的公信力,不至于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太大负面影响,但这样的“暗箱”操作模式,并不利于构建起高效的农产品安全防范机制。因为这样既不可能对已流向市场的农产品及时追堵严查,也难以避免一些单位不思问题根本,反倒忙于公关而疏于具体的监督防范。
“毒”豇豆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软肋
新华网 海南频道
海南豇豆“有毒”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谈豆色变。一些经过检测合格的豇豆也无人问津,海南豇豆顿时大幅度降价,大量滞销,农民遭受巨大损失。记者透过“毒豇豆”事件调查发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生产源头控制难、瓜菜检测难、责任追溯难三大“软肋”,是导致“毒豇豆”事件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严防问题豇豆流出岛外
新华网 海南频道
针对武汉、广州、合肥等地陆续查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一事,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正采取积极行动,将豇豆生产基地、瓜菜收购点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海南豇豆及其他冬季瓜菜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后,海南省农业厅立即下发《关于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豇豆质量安全监管,并将质量安全监管延伸到海南其他冬季瓜菜。
26日晚,海南又出台9条措施,全面监控全省20万亩豇豆基地,要求没有获得检测凭证的豇豆,一斤一两都不得流出岛外。目前,海南已印发《关于豇豆凭证出岛销售》的通告,在海口秀英码头和南港码头布设检查检测站,24小时值班,对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豇豆一律不准出岛。加大收购点检测力度;整合全省检测力量,确保检测设备、技术人员迅速到位,将豇豆收购点100%纳入检测范围。经检测合格后,由市县农业部门出具统一规范的检测证明。
全省已建立严格的豇豆准出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抓“源头”。目前,海南正集中开展禁用农药清查清剿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工商、公安有关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拉网式清查清剿,严厉打击制售禁用农药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农资店,确保生产源头安全。各市县要迅速建立豇豆产地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记录生产地点、责任人、农药等生产资料使用以及采收日期、产品流向等生产档案,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组织检测合格的豇豆到销地市场销售,增强收购商和消费者信心。
相应题型及答案要点:
【题型一】社会现象类
今年年初发生了海南省的“毒”豇豆事件,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对“毒”豇豆事件进行描述
2.“毒”豇豆事件的危害:从消费者、农民、海南省农业发展、政府部门的信誉各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原因: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责任追溯系统不健全、生产过程没有标准化
4.对策: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监管机制等
【题型二】计划组织类
你是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组织一次面向辖区农民的关于“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你怎么组织?
【参考要点】
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宣传活动对农民的意义
2.与领导沟通,明确领导意图,确定宣传范围及主题
3.通过调研,了解农民在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情况,确定适合农民的宣传方式,如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实地宣讲,并由此确定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设备材料经费等
4.方案经领导审批后,根据方案进行筹备,组成工作小组,协调分工,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宣传期间,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如遇到突发状况,及时进行处理,必要时请示领导
6.宣传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宣传成效作出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题型三】应急处理类
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所在辖区的农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你对此事件有何解决办法?
【参考要点】
1.对此类事件必须要主动及时的予以解决,避免使事态恶化
2.联合相关检测部门,增加检测设备,尽快将辖区内的农产品纳入检测范围,对检测合格的产品发放证书,确保质量安全
3.对要流通至辖区外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准出制度,避免问题产品流出
4.联合工商等部门对销售禁用农药的销售点进行清查,成立相应的责任追溯制度,确保生产源头的安全
5.主动及时地向媒体公开信息,将合格的农产品运往销售点销售,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6.对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不力、检测力度不足等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