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
题目: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院系: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现状及的治疗进展摘要自从1966年发现乙肝病毒(HBV)以来,我们对于乙肝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除了可导致每年大约50 000 病人由于急性感染而死亡之外,乙肝病毒可致3亿5千万病人慢性感染。肝硬化和肝癌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最重要的远期后果,可导致每年大约470 000病人死亡。虽然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不断的被发现,但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仍不断发生。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前言
乙型肝炎是我国感染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万人。乙型肝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将会演变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日前对于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国内外厂泛的共识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或持久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本资料就近年来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评价作一综述,以期增进乙肝药物治疗的效果。
正文
流行病学
如同丙型肝炎病毒一样,乙肝病毒是通过非肠道途经传播的。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的年龄有关:对于婴儿和年龄小于1岁的儿童,其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的危险性是90%;对于年龄在1-5岁的儿童,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其感染慢性化的危险性则
降低为2%。世界上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不同,流行率比较高的地区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的赤道区域等。不同地区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围产期垂直感染以及儿童时期的感染是亚洲地区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在非洲大部分的乙肝病人是在童年时期通过水平传播患病的;在西欧及美国等工业化地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的;在东欧地区则与医疗器械的重复应用以及不适当的消毒方法有关;大约有30%病人的传播方式不清楚。
我国是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虽然我国属于HBV高地方性流行区,但各地一般人群的HbsAg流行率分布并不一致。其中以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最高,达12%以上;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较低,约为5~6%;其余各省市自治区为8%左右。
微生物本身是造成疾病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遗传学而言,基因本身又决定了微生物的众多生物行为。因此不同基因型(genotype)的HBV 也会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如致病力或对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反应等。在亚太地区,HBV 基因型主要为B 型和C 型,在欧美和印度等国基因型则以A 型和D 型为主。
早期研究者根据HBV 血清免疫扩散实验结果,曾将HBV 分为4 种不同的血清型(serotype)。依据是HBV表面抗原(HBsAg)存在的2 对各自单独表现的决定子, d/ y 和w/ r ,这4 种血清型具有一个共同的决定子a。据此,4 个主要的血清型分别为adw, adr, ayw和ayr。对应于决定簇d 和y 的HBsAg第122
个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精氨酸,而决定簇w 和r 所对应HBsAg第160个氨基酸则分别为赖氨酸或精氨酸。
目前已有A~ H 8 种HBV 基因型被鉴别。不同基因型HBV 基因体差异大于8 %。基因谱显示,B 型和C 型较为接近,F型与其他型HBV 关系最为疏远, 基因体差异甚至可高达14 %。也有学者尝试以S 基因比对来进行分型,以S 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大于4 %作为分类的基准,结果和基因体全长分型结果相当吻合。A 型主要分布于北欧;B 型和C 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远东地区;D 型分布较为广泛,见于地中海沿岸、近东、中东;E 型则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F 型较常见于美洲大陆;G型发现于法国和美国;H 型则最近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发现。B型再细分为亚洲亚型Ba(B2)和日本亚型Bj(B1)。亚洲亚型Ba散布于亚洲,在前C 区和C 区发生与C 型病毒重组的现象。日本亚型主要分布于日本, 在前C 区和C 区无重组的现象。A 型中包含了非洲亚型,与D 型类似,会发生前S1 区第1 个至11 个氨基酸缺损的现象。有学者将C 型分出澳洲亚型;将F 型细分出F1 亚型和F2 亚型。台湾的研究表明,不同籍贯的患者有不同的HBV 血清型。以长江为界,北方人所感染的HBV 主要为adr型,而南方人或台湾原住民则主要以adw型为主。台湾的另一项研究表明,122 例不同临床病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adw型占70 % ,其余为adr型。约80 %的adw血清型基因型为B ,10 %为C 型,其余为F 型或A 型。所有adr血清型皆为C 基因型。中国大陆B 和C 基因型最为常见(分别为41 %和53 %),少数为A 和D 型,B型主要在南方,而C 型则多在北方、中原和华东地区。
慢性乙肝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疾病经济学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而失代偿性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为36757元和38267元,据此计算,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000亿人民币。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是在肝脏发生明显损伤之前抑制HBV的复制。治疗的初期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阻止肝脏损伤;治疗的远期目标是清除病毒,阻止疾病向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展,延长生存期。抗病毒治疗还用于防止肝移植后、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乙肝病毒的再复制。因为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有效的清除cccHBV DNA,所以实现长期清除HBV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两种方式:免疫调节和抑制病毒。肝移植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患者。
1.干扰素-α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抗增殖和抗病毒特性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α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自1992年批准应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来,在许多国家干扰素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通过对498例接受3-6个月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及339例未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病人并且随访6-12个月的临床资料的荟萃分析发现:干扰素-α诱导HbeAg、HBV DNA以及HbsAg的转阴率分别为33%、37%和8%,而对照组分别为12%、17%和2%(p=0·0001, p=0·0001, and p=0·001)。与HbeAg持续阳性的病人比较,实现HbeAg血清学转化的病人发生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
HbeAg的血清学转化率与治疗前ALT的水平密切相关:ALT两倍升高者的HbeAg血清转化率大约为5%-10%;ALT升高2-5倍者为30%-40%。其他
可以提高治疗应答率的因素有女性、HbeAg阳性、病史短、病毒水平传播以及有急性黄胆性病史。经干扰素治疗后,原来HbeAg阴性的病人反跳率要高于HbeAg阳性的病人。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已经被熟知,较重的不良反应需要调整干扰素的剂量甚至是停用。目前,由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具有给药容易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干扰素的应用在减少。
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
将普通干扰素-α结合在聚乙二醇分子上而产生的Peg-IFN-α延长了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Peg-IFN-α在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优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后,开始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以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疗程6个月,并随访24周,病毒及生化均应答率为24%,而用普通干扰素治疗者应答率为12%。在一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中,单一Peg-IFNa-2b治疗52周,随访26周,HbeAg的阴转率为36%。这些结果显示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Peg-IFN至少和普通干扰素的疗效相似,甚至可能优于普通干扰素。
3.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但是没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现有的核苷类似物可以使血浆DNA水平下降3xlog10- 7Xlog10,但几乎不能根除病毒,常需要长期给药以达抑制病毒的目的。
1.拉米呋啶(3TC)
作为第一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呋啶在1996年投放市场。3TC作用于乙肝病毒逆转录酶的YMDD位点,这个位点与HIV的逆转录酶相同。拉米呋啶对
HbeAg阳性、HbeAg阴性及干扰素治疗失败的病人均有效。每日拉米呋啶100mg,治疗一年有效抑制DNA水平,并改善肝组织学。
拉米呋啶治疗HbeAg阳性的病人1年,HbeAg血清转化率为16%-17%,而安慰剂组仅为4%-6%。在血清转化后再继续用药3-12个月,可以减少停药后的复发。对于HbeAg阴性的病人,拉米呋啶可以使2/3的病人病毒量降低到105 copies/mL以下的水平,并且转氨酶恢复正常,而安慰剂组仅为6%。拉米呋啶的远期效果有改善肝脏组织学、维持血清转化和减少肝癌的发生。拉米呋啶对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硬化病人仍然有效,并且可以防止肝移植后乙肝病毒的再发。拉米呋啶主要的缺点是YMDD变异,1年变异率约为24%,4年变异率在67%左右。
2.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是腺苷类似物,2002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两个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第一个研究中,世界范围内的1515名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接受阿德福韦每日10mg、30mg或者安慰剂治疗48周,10mg组HBV DNA水平下降3.52 log copies/ml,30mg组下降4.76 log copies/ml,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并且生化及组织学改善也优于安慰剂组;但HbeAg的血清转化率较低,30mg组为12%,10mg组为14%,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6%。第二项研究对象是HbeAg阴性,HBV DNA 阳性的慢性乙肝病人,这些病人随机的接受阿德福韦每天10mg或者是安慰剂治疗48周,阿德福韦组有51%的病人病毒复制得到抑制,而安慰组则没有;没有病人获得HbsAg阴转;阿德福韦组的肝组织学改善率为64%,而安慰组仅为33%,有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组的ALT复常率为72%,安慰剂组为29%。
阿德福韦对野生株病毒和拉米呋啶耐药的病毒有同样的作用,并且对肝移植者也有相同的作用。阿德福韦以原形的形式从肾脏排除。大剂量的阿德福韦有肾毒性,但是目前的推荐剂量(每天10mg)是相对安全的。因而在服用阿德福韦过程中监测肾功能非常重要。对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以及正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需要调整药物剂量。HbeAg阳性的病人服用阿德福韦2年的耐药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拉米呋啶。
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ETV)已经被美国FDA批准治疗初治和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恩替卡韦对于野生株及拉米呋啶耐药的变异株都有效。2项Ⅲ期临床研究评价了恩替卡韦的疗效:HbeAg阳性的乙肝病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69.0%的病人HBV DNA<400 copies/ml,有21%的病人发生HbeAg血清转化。HbeAg阴性的病人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有91%的病人血清 HBV-DNA <400 copies/ml,而拉米呋啶组为73%(P<0.001)。
4.治疗性疫苗(1)重组乙肝疫苗
曾有临床研究表明标准的乙肝疫苗(GenHevac B)可以抑制HBV的复制。一项包括118例乙肝病人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用乙肝疫苗(preS2/S vaccine,GenHevac B; Pasteur-Merieux, Marnes la Coquette, France或 S vaccine(Recombivax Merck & Co., Westpoint, PA, USA)治疗6月后,治疗组的HBV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随访12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未发现HBsAg消失的病例。另一项对22例乙肝病人的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包含pre-S1, pre-S2 和S)不能诱导HbsAg特异性Th1淋巴因子和
HBV特异性CD8+T细胞。因此虽然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但是还不足以打破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状态进而清除HBV。
(2)T-细胞疫苗
T-细胞疫苗含有以共价结合的几种成分:源于HBcAg氨基酸18–27的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决定族;、源于破伤风类毒素的T辅助细胞抗原决定族和两个分子的棕榈酸,这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诱导HbcAg特异性的CTL反应。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3)DNA疫苗
DNA 疫苗含有编码HBV抗原的基因序列,可以在体内指导合成HBV抗原,进而诱导免疫反应。体内合成抗原的抗原提呈比较适当,可以诱发机体强烈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种新型的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的免疫失败并且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性疫苗。动物及临床实验表明,DNA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抗原特异性的CD8+T细胞,CD8+T细胞能够分泌IFN-c,溶解提呈HBsAg CTL抗原决定族的靶细胞,并且DNA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评价DNA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5.拉米呋啶-干扰素联合治疗
联合应用病毒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目的是提高病毒清除率,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因此不推荐在临床上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
6.拉米呋啶-阿德福韦联合治疗
对拉米呋啶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拉米呋啶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对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的程度是有效的,对伴有免疫缺陷或是失代偿性的慢性乙
型肝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这部分病人应用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治疗应答(HBV DNA < 105和ALT正常=,因为对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同时耐药的事件很少发生。可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因此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应用于伴有免疫缺陷的或是失代偿的慢性乙型肝炎;对其他病人则不推荐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7.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联合治疗
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拉米呋啶-皮内注射乙肝疫苗比单用拉米呋啶可以提高病毒清除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的血清转化率,降低治疗后病毒的复发率,并且少有并发症发生。
8.特殊人群中的乙肝病人
(1)与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
因为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感染途经相似,所以这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比较常见。当有HIV存在的情况下,HBV更不易清除,并且肝损害的进展快、向肝硬化的发展也快。拉米呋啶每日300mg 可用于治疗HIV 和 HBV的的双重感染,但是比单一HBV感染,合并感染时HBV更容易发生YMDD变异。阿德福韦酯对HIV 及 HBV均有抗病毒作用,但是对HIV有效的较大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有肾毒性。Tenofovirdisoproxil对HIV和HBV(包括野生型和YMDD变异型)均有效,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HBV和HIV合并感染的药物。
(2)接受肿瘤化疗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乙肝病人
慢性乙肝病人在接受肿瘤化疗或是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毒的复发,从而导致严重的肝炎。因此在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之前,应该首先控制好乙肝的病情。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对这类病人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结论
其实,一般的乙肝病人跟正常人没什么差别,如果转氨酶特别高就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多休息,而一些适量的运动和家务是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生活更是跟正常人基本一样,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携带者也要定期监测,半年左右检查一下。而肝炎经常活动的病人则要遵医嘱,听医生的安排。对待乙肝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和,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先平和一点,不能自己吓自己,但是也不能过于放松,要科学对待。专家指出,乙肝患者只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忌烟酒,注意饮食,并且在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处治疗和定期随访,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重要的是要及时抑制病毒复制。另外,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理智对待,不急不躁,主动就医,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和掌握肝病常识,杜绝盲目投医,避免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坚信医学发展终将彻底治愈乙肝。
参考文献
1、孙伟,李静,李娅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中国药房,2002,13(5):308.2、Janssen HL, Gerken G, Carreno V, et al.Interferon alfafor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increased efficacy of prolongedtreatment, 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on viral hepatitis B [J].Hepatology,1999,3(1(1):238-243.3、CraxiA,Cooksley WG.Pegylatedinterferons for chronic hepa-titisB[J].Antiviral Res,2003,60;87-89.4、Arose Y,TsubotaA,SuzukiY,et al, A pilot study of thymosinalph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Intern Med, 2003,42(10):941一46.5、SarucM,OzdenN,TurkelN,etal.Long-term outcomes of thy-mosin-alphal and interferon alpha-26 combination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negative chronichepatitisB[J].J Pharm Sci.2003,92(7):1386-1395.6、Lee TD, Sadda MR, Mendler MH, et al.Abnom:al hepatic me-thionine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hepatitis[J], Alcohol ClinExp Res, 2004,28(1):173-181.7、Ihdici B, Bosnak M, UcmakH,et al.Failure of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us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vaccine in the immu-notolerant phase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1,2003,18(2):218-222.8、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25UU14)
9、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吴伟,(综述)葛宪民2(审校)(1广西合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浦县536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南宁市530021)
第二篇: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循证医学
基础医学院08级临床本科 姬泽萱 2008065256
1提出的问题: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和展望 P:乙型肝炎患者
I:中医,西医,中西医联合治疗途径 C:无
O:对慢性乙肝的作用 2检索方法
打开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首页,进入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标准检索,主题搜索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搜索结果六千多条,再在结果中搜索2008-2010文献,选定其中五篇。再进入万方医学网,搜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从搜索结果中选定其中五篇文献。3评价文献
评价的文献是《干扰素对58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1)真实性 本篇的目的是研究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如何,收治的58例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l0次全国病毒件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而不是为了试验而凑的数。
(2)重要性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是全球性未得到解决的健康问题。因此,研究它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3)严谨性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原理来做,没有逃避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统计学标准计算试验结果,在保肝对症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在HBVDNA阴转、HBeAg阴转、肝功恢复方面和单纯保肝对症治疗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适用性 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部分甚至会演变为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目前,我国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500万人。慢乙肝在中西医均为疑难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于本病,中西医界都进行过不少积极的探索和讨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全球性未得到解决的健康问题。所幸的是近年来在乙肝的诊治方面的进展,似乎呈加速度的趋势,显示了人类可以攻克乙肝的希望。寻示新的治疗方法,仍是摆在全球传染病医生与肝病科医生面前的重大课题,而采用中西医治疗不适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1 西医治疗
西医认为慢性乙肝系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主要经输血、注射和母婴、密切的生活和性接触传播。一般认为HBV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1.1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干扰素主要通过诱导人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或分子,干扰HBVmRNA的形成和转录,达到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已有10多年历史,它是目前抑制乙型肝炎复制最有效、最有希望的药物【2】。拉米夫定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HBV药物,其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标志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核苷类似物治疗时代【4】。目前还有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泛昔洛韦和单磷酸阿糖腺苷等用于临床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临床上单用一种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反跳和肝功能波动等。不少学者使用不同抗病毒药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彭军等【7】将6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3组: 干扰素组18例、拉米夫定组21例和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24例(联合治疗组), 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表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二者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的协同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 免疫调节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耐受以及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目前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因此停药复发率较高。而免疫抑制剂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以识别和破坏乙肝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予以清除。但其应用缺乏针对性,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有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9】。1.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治疗性基因导入发生病变的细胞内,以替补突变基因的功能或封闭异常基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基因策略、反义寡核苷酸、核糖核酸酶、干扰蛋白和DNA疫苗治疗等【4】。2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湿热毒邪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正气虚弱、脾胃功能受损是发病的主要病机,肝郁血瘀是病理变化的核心【10】。中医固然要辨证论治,但近年来多从中医单方及单味药角度评价乙肝疗效【9】。2.1 中医单方治疗
林怀德【5】等观察门诊病历120例,以珍珠珍珠荃茂汤(白花蛇舌草159,叶下珠巧g,黄茂3鲍,郁金159,虎杖159,苦参巧g,丹参309,仙灵脾15g)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肝炎。治疗组药物以清水600ml浸泡30分钟后,以中火煎煮为150ml,上午温服,药渣加清水400ml,复煎为120ml,下午温服,每日一剂。疗程结束后,基本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1.6%。说明珍珠苓芪汤对于改善气虚毒蕴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改善肝功能方面作用显著。
王高力【8】等人等观察门诊病历32例,以护肝活血汤(茵陈20g、田基黄20g、赤芍30g、当归10g、丹参15g、郁金15g、生黄蔑15g、白术20g、猪荃15g、构祀子15g、青皮10g、板兰根20g、陈皮10g、生甘草6g)治疗慢性肝炎。以传统中药煎法,上药水煎2次,共取药汁5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日1剂,每周6剂,停1天,总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2例慢性肝炎应用护肝活血汤二个月后,显效14例,占43.7%,总有效率为843%。表明护肝活血汤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以降酶和消除黄疽效果最著,且稳定,对于改善备清蛋白含量,纠正血球蛋白比值等方面也都有确切的疗效。2.2 单味药治疗 我国传统中草药中有许多单味中草药对HBsAg有体外抑制作用,如叶下珠、虎杖、赤芍、大黄、板蓝根等。部分中药如当归、人参、黄芪、柴胡等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活巨噬细胞、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激活T、B细胞以及诱生细胞因子。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叶下珠抗乙肝病毒的作用【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除了选用疗效肯定的西药抗病毒治疗外,同时加用中草药治疗,既可以提高抗病毒疗效又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证,改善肝功能,同时又有起到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1】。近年来临床报道中西医联合治疗慢乙肝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孙晓平【6】等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8例,对照组: 单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威康公司生产, 每片 1 0 0 r a g)100mg,每天1 次,口服。治疗3 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中药物, 药物组成: 柴胡 8 g , 当归、白芍、丹参、郁金、白术各10g,鸡骨草、垂盆草各 15g。纳差苔腻者加陈皮、鸡内金、炒二芽各 10g;舌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者加沙参15g,麦冬、枸杞子各10g;黄疸呕恶者加茵陈30g,黄芩、半夏各10g,黄连6g;口苦便结者加熟大黄、槟榔、枳实各10g;胁痛喜叹息者加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各 10g。每日 1 剂,水煎, 早晚各服1 次,每次100~200mL。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治疗组44 例经过治疗后,显效31 例,有效11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44 例中,显效14 例,有效18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为72.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黄国栋【3】等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4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托米呋啶片.每日1次,每次100 mg,13服:可加服肝泰乐片和维生素C。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方用:柴胡、白芍、虎杖、板蓝根、紫草、佛手、郁金、鸡内金各10 g,百花蛇舌草、黄芪各30 g,炒白术、赤芍、桑寄生各15 g,丹参20 g。煎药取汁300 mL,2次/d,早晚分服。两组组均3 mo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4 展望
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完全有效的药物抑制和杀灭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除了选用疗效肯定的西药抗病毒外,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也有广阔的前景,在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不仅有益于慢性乙肝,对原发性肝癌也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从现阶段来看,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引进循证医学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周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08-109.2 邢增柏.干扰素对58例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中华民族民间医药.3 黄国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评价.临床医学工程,2009,16(9):79-80.4 黎琮毅,欧华军.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青岛医药卫生,2009,41(2):141-143.5 林怀德.广州医药大学.珍珠荃茂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 孙晓平,彭德东.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优势对比.中外医疗,2008,25: 67.7 彭军,杨巨武.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09-1910.8 王高力.护肝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9 张莎莎,吕文良,张旭,陈兰羽,李川.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吉林中医药,2011,31(1)10 吴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95-197.
第三篇:有色金属发展现状及进展
有色金属发展现状及进展
题目
有色金属发展现状及进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
有色金属发展现状及进展
——
[摘要]材料对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活动的影响面大和带动力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现代社会种类繁多的有色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如何,不仅对相关行业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进展做了简要的叙述。[关键词]有色金属发展趋势 1前言
能源、信息、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通常人们根据金属的颜色和性质等特征,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铝、铜、锌和锡等都是有色金属。此外,作为电子工业基础的硅材料,以及有色金属的化合物和金属间化合物,按我国习惯也归入有色金属范畴。
2.1有色金属的地位
有色金属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能和奇异功能,是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铝、镁、钛等轻质高强结构材料是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硅、砷化镓、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有色金属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基础。有色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高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行业部门都使用有色金属材料。2.2有色金属高性能材料
为了满足国防军工和高技术发展需要,有色金属高性能材料研究开发工作一直备受重视。各国在研究开发新材料、改进现有材料、开发材料高效使用技术三个层面上开展工作,以达到材料的高性能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化目标。
有色金属材料是重要结构材料,主要发展趋势足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环境友好和低成本。高比强、高比模、低成本的复合材料和多功能化结构材料是研究的热点。铝合金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强度、塑性、韧性、耐蚀性和疲劳性能等综合性能及降低制造成本,特别是注意改进其比强度、持久性和损伤容限。镁合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耐热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塑性加工技术和耐蚀性等方面。钛台金的研究热点是改善抗氧化能力、提高高温蠕变强度、发展具有高损伤容限的合金,以及钛合金的低成本技术。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块状非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也受到关注。以镁合金、钛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的复合材料也是研究的热点。有色金属功能材料一直是世界各国的研究开发热点,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纳米技术与材料等重点研究开发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微电子技术基础的硅材料的直径不断增大,q)300rm硅片的应用迅速增加。SOI、GeSi和应变硅材料也开始应用。砷化镓和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朝着大尺寸和高质量方向发展。信息传输、存储和显示使用的材料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更是研究热点。发光材料、二次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使用寿命和降低成本。生物医用材料也涉及有色金属材料,如钛植入体,开发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是关注热点。仿生和智能材料也是重要发展方向。此处,纳米材料与器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战略竞争的热点,有色金属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2.3新应用领域开拓
近年来,有色金属材料在汽车、薪能源及照明等领域的应用成了热点,促进了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和进步。
(1)汽车、高速列车等交通领域。随着汽车的轻量化和铁路车辆的高速化,铝、镁、钛等轻质高强材料应用领域得以拓展。轻质有色金属材料的使用谈国外汽车自身质量与20年前相比,己减少了20%~26%。汽车车身每减重10%,可以节省燃油6%~8%,废气排放量可减少lO%。
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首选材料。2005年欧洲轿车平均每车用铝达到119kg,美国制造的汽车平均用铝量超过130kg。铝台金也愈来愈多地用于铁道运输和城市轨道车辆上,2003年全世界铝质车辆已达到l0万辆以上。镁合金比铝合金更轻,还有很好的阻尼性能,在汽车上的用量急剧上升,近年来由于钛合金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进步凹,钛合金也开始在大量生产的汽车上得到了应用。
(2)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材料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当前的研究热点是高容量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关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镍氯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绿色电池已在通讯、便携式电子产品及电动工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电池的容量、寿命和安全性有了显著提高,已用作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动力电池。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燃料电池和氢能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Freedom CAR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发展经济实用的民用燃料电池汽车。2003年美国实施了国家氢能计划,发展氢气生产、储存和利用技术,满足燃料电池电动车和清洁发电的需求。(3)半导体照明。氮化镓半导体材料研究开发的突破引起了~场新的照明革命。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耗电量可降低80%~90%,而寿命可延长100倍。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相继制定了国家级的研究计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计划LED2007年替代白炽灯,2012年替代荧光灯,2020年全面进入市场。世界主要照明企业也在积极攻克关键技术以抢占市场。2.4有色金属回收再生技术
为了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世界各国都很注意废弃有色金属的回收再生和再利用工作。例如,用回收废铝生产1吨再生铝的能耗,比用铝土矿原料生产原铝能节约电能95%一97%,CO。排放量可减少90%以上。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在全部有色金属产量中所占比重普遍在30%以上,有的已经高达50%左右。美国、西欧和日本对于铝、铜等大量应用的有色金属的回收都制定了比较优惠的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各国在回收技术和设备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去除有害元素和杂质及再使用技术上取得了进展。美国目前汽车上使用的铝有一半以上都是再生铝”。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所占比重尚不到25%,如果能增加到总产量的30%,每年生产400多万吨的再生有色金属,除了能减少资源的直接消耗外,每年还可以节约2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减少数百万吨的废气、数千万吨的废水、上亿吨的废石废渣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将有重要意义。
2.6环境与资源:有害元素替代技术
为了做到可持续发展,各国在发展有色金属材料时,都非常注意材料对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好的材料不仅要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功能,而且要能节省资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要少,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或污染要少,材料在废弃之后要易于回收再生或再利用。为此必须在设计新材料成分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环境的相容性,采用比较简单的合金体系,减少合金化元素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使用稀缺的元素和有害的元素。在材料的制各和加工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来降低能耗及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材料的使用蛀能、降低材料的使用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都有全国性的研究计划,日本的超级钢和超级金属计划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许多有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有毒的,对环境和人都是有害的。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列出了17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元素,铅、汞、镉、铬等有色金属都在其中。有害元素替代技术已成为国际上有色金属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欧盟像《RoHS指令》严格限制在产品中使用铅、汞、镉、六价铬等6种有害物质,这种绿色壁垒将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2.7我国有色金属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成设,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2002年达到1012万t,超过了美国当年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的产量达到1228万t,2004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1397.85万t,同比增长了17.53%。2005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631.84万t,比上年增加18.14%,产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铜产量达到258万t,电解铝产量达到780万t。
我国近年来在有色金属新材料、传统材料的改进及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上满足了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的需求。2.8我国有色金属存在问题
资源严重不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量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短缺。稀土、钛、钨、钼等有较大的资源优势,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占有色金属产量94%的铜、铝、铅、锌等常用金属的储量严重不足。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产量的继续增长,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还将继续上升。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水平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从学习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方向前进,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但是总的来看,我国和先过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新材料的研制上,跟踪国外的多,自主创新的少;在材料的应用上也是跟着国外走。在生产工艺技术上,除了一些传统的有色金属材料外,仍以引进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
研究开发力量分散。目前我国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数量很大,机构很多。他们分散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里,竞争激烈,很难形成合力。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很多,但大多规模小,除了少数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已的研发能力。研究开发更多的是为满足企业的直接需求,很少开展有色金属材料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这种情况将对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技术进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9发展建议
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色金属工业。资源是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已面临着资源严重不足的严峻挑战。为了保证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解决有色金属的资源危机已刻不容缓。解决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问题,一是要大力加强国内的探矿工作,发现新的资源;二是注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采矿、选矿、冶金、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资源损失;三是要利用国外资源,做到资源国际化;四是要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建立起完整的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和再生系统,要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再生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扩大二次金属回收利用水平,提高再生金属的品质和应用水平,尽量节约有限的一次资源和能源。
加强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色金属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材料,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应该重视有色金属材料,特别是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的发展,在国家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要加强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创新、开发和应用,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和促进能源、交通运输、信息领域中应用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要大力加强有色金属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加强传统有色金属材料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研究开发工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价廉物美的材料,提高制成品的使用性能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要加强有色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使材料更有效地应用,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整合研究资源,加强有色金属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目前我国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研究开发的力量相对分散,无序竞争激烈,低水平重复过多,应该根据企业研究所、工业系统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特点及专长,建立起分工合作和互补的研究体系来。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有色金属材料的科技投入,有实力的企业也应该加强科技投入,建立自已的研究平台,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组织工作,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的不同层次上,围绕有色金属材料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围绕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材料开展研究和创新,特别应该加强有色金属共性关键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色金属关键技术和技术储备,为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结构。结语
在国家任何时期制定的重点支持行业中,有色金属始终都是榜上有名,这也反映出了有色金属对于国家经济和工业安全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有色金属会向性能高、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等方向发展,并且随着这种发展,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关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努力下有色金属行业将会呈现更为繁荣的未来。
第四篇: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展
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展
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安全文化,在萌发初期仅在理论探讨、安全求索及中外文化对比方面,由少数专家、学者研究,在核工业领域内传播和实践。
1994年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就提出:“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以科学的态度,道破了当前事故频发和安全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的原因,也找到了四次伤亡事故高峰的要害,他提出要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提高人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文化在我国兴起,有他的远见卓识和功劳。
近10年,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学者的倡导下,茬劳动部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别是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关注、支持和正确引导,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更加重视和促进在安全生产宣教工作方面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全国安全文化建设领域空前活跃,出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就必须以全新的安全价值观念、更务实的精神,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命关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感,正在深入、扎实地改进我国的安全生产,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
安全文化建设,自古到今是一个长期的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和辨证唯物的科学观点,来分析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总结经验并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近十年间,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1.安全文化建设得到国家领导关心和支持
邹家华、吴邦国副总理多次讲话,号召全民:“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1994年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为<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水平。”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普遍提高。”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王建伦副部长在北京减灾协会1995年学术年会上强调“安全文化需要大普及,安全文化要落实到劳动者身上,它不仅控制生产中的安全行为,发展成企业安全文化,还必须服务于大众生活,发展成大众安全文化,因为安全文化是现代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做好安全与减灾工作的基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宝明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安全文化建设。
2.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已纳入国家安全生产宣传周(月)并作为重要活动内容
在第五个全国安全生产周期间,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作为三大主题之一,在全国开展活动。原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在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具体意见(讨论稿)中提出,要“倡导安全文化,全面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开展大众安全文化建设实行全面普及,广泛传播,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包括“安全生产周”、“矿山安全法宣传月”、“交通安全宣传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19”消防宣传日、健康消费年和质量安全月等活动;深入普及和推广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经验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更务实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大力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已成为当前安全宣教工作的主流。从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启动“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安康杯竞赛,旨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推动我国安全文化建设。
3.安全文化建设已写入劳动部科技发展计划、规划及劳动部有关规定之中
在劳动部贯彻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意见中,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中,在劳动部制定的劳动科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九五”计划和20t0年远景目标中都有“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把劳动者的生活、生存和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引导为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大力宣传安全观、安全思维,传播科学的消灾避难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安全文化素质”的条款和章节。
1995年11月8日,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共27条,其中有6条均涉及安全文化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明文规定企业职工(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及操作者)必须通过职业安全卫生教育使其具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文化基础知识,将倡导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有关措施,纳入法制轨道。
1995年9月劳动部公布了该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意见,其中的第31条指出:“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把劳动者的生活、生存和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引导为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大力宣传安全观、安全思维、安全意识,传播科学的消灾避险方法和技能,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安全文化意识和素质,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减少意外伤害事故”,使安全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劳动部安全科技长远发展规划。
近几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的科学技术成果进步奖评定,全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及其控制试点;安全预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等工作,都是安全文化系统工程的内容,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安全科技与安全工程之中,并得到丰富和繁荣。
4.安全文化建设的专著书籍及论文陆续出版
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证明的理论是无用的理论。通过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验证,提高和升华,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从个性到共性,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1994年至2002年公开出版了一批主要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专著丛书约30部,安全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有六部。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正在推广,初步取得成效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安全文化已在兵器工业、铁路、航空、船舶、石油天然气、核工业、有色冶金、建设、煤炭、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企业开始试点和推广,坚持自愿的原则,已取得可观的成效。例如:“铁路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大实践——铁路系统的安全标准线建设”、“城市建筑安全减灾设计与科研活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全文化建设”、自贡硬质合金厂安全文化建设5年规划、资阳内燃机车厂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
验、“兵器工业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文化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形式——安全谜语志趣”、“燕山石化公司安全文化之路——安全文化建设”等等都各有特色,试点和推广工作正在逐步展开,不断创造出各行各业的安全精神、安全形象和安全风貌。取得初步成效,具体表现为:
(1)在安全宣传方面有:“三个第一”、“三个一工程”、“标志建设”、宣传墙报等。
(2)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特殊教育”、“全员教育”、“家属教育”、“班组读报活动”、“干部教育”等。
(3)在管理方面有:„„全面管理”、“四全管理”、“三群对策”、“三负责制”、“系统管理工程”“定期管理”、“5s管理”等。
(4)在安全百日竞赛活动方面有:“安全竞赛”、“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安全讲演比赛”、“事故祭日”、“安全贺年活动”、“安全信得过活动”、“安全文艺活动”等。
(5)在安全科技方面有:“标准岗位建设”、“绿色岗位建设”、“人机界面安全设计”、“应急预案”、“三点控制”、“三治工程”、“隐患整治”等。
(6)在安全日常活动有:“三不伤害活动”、“事故判定活动”、“危险须知活动”、“班组建家活动”、“六个一安全主题活动‟、“安全目标管理”、“安委会会议”、“经济对策”、“风险抵押”、“无隐患管理”、“开工安全警告会”、“现场安全正记时”、“事故告示”等。
(7)在安全检查方面有:“人因安全性检查”、“物态安全性检查”、“四查工程”、“安全管理效能检查”、“岗位责任制检查”等。
(8)在安全演练活动方面有:“灭火技能演习”、“火灾应急技能演习”、“爆炸应急技能演习”、“泄漏应急技能演习”等。
(9)在安全报告活动方式有:“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报告会”、“安全汇报会”等。
(10)安全评价活动有:“安全评价会”、“安全庆功会”、“安全人生祝贺活动”等。
总之,可从事故预防技术,现代安全文化理论、观念,安全文化的实践活动、安全文化适用的手段等方面摸索符合自己特点的方法,从员工和大众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规范入手,通过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有效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民,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踊跃参与,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用各种各样安全文化的活动,启发和塑造职工崇尚安全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潜移默化的影响职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
6.安全文化知识已进入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大众安全文化进入社区
1996年3月由国家教委、劳动部等7部委发出通知,规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不少大专院校把安全工程技术列为选修课,或必听的讲座。一些大专院校聘请安全科技专家为兼职教授,为学生举行安全科技发展报告或专题讲座,提
高学生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科技素质。国家地震局、公安部消防局和交通局每年都向中小学校赠送防灾、消防、交通安全方面的小册子和其他宣传品,增强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知识和自护急救教育的水平。校园安全工作已纳入法制轨道,为青少年学习创造安全、健康、稳定、宽松的环境。
与此同时,大众安全文化进入社区,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定、健康、舒适、长寿已成为公众的时代需求,社会文明、环境保护、安全、祥和、稳定的社区建设已在国内试点。安全文化、质量安全文化、环境保护文化、减灾安全文化、消灾安全文化、保健安全文化、老年安全文化、消防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等已成为大众安全文化的新领域。
7.加大了安全文化建设宣教力度,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新闻舆论界开始重视安全文化的传播,加大了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陆续开辟大众安全、安康之声、安全文学、减灾防灾等园地。据不完全统计:科技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减灾报、安全生产报、中国环境报、中国企业报、中国科协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40余家报社和全国劳动保护或安全科技杂志50余种都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利用各自阵地,以不同形式和手段,传播安全文化,繁荣安全文化。
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提出的安全生产宣教工作要以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为基础,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康水平为目的,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为控制目标和活动领域,采用务实的精神,寻求安全工作的新举措,在趣论上、观念上、方法上提出创新思路和方法,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上政府正确的指引和导向,各族人民在解决温饱而奔小康的道路上,对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社会的稳定、居家的安宁有更高的需求,毋庸置疑,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在21世纪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第五篇: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大力开发应用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是我国能源发展
战略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概念,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洁净煤技
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在洁净煤研究领域的情况,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的情况,列出了洁净煤技术的特点,指出了我国发展洁
净煤技术应加强的工作。
关键词:煤炭;洁净煤技术;研究现状
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占世界化石燃料贮量的70%以上。世界煤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计有可采煤6 369 亿t[1]。我国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有可采煤989 亿t)仅次于美国(1 776 亿t),独联体国家(前苏联1 099 亿t)
[2]。目前煤炭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0%,按世界能源会议预测,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预计2020 年煤炭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3.7%。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提供了我国一次能源的70%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炭作为能源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煤炭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
洁净煤技术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煤作为能源的潜能利用,同时又实现最少的污染物释放,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洁净煤技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所有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开发项目包括煤炭的加工、高效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3]。为解决美国和加拿大的越境酸雨问题, 美国于1986 年率先提出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并制订出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此后10 年中,洁净煤技术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国外洁净煤技术的进展
美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洁净煤技术的国家[3]。美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共制订了5 轮计划的实施。共有40 个CCT 项目,分布于美国的18 个州。项目类型共分为以下4 类:(1)先进发电技术:包括常压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共11 个项目。目前已完成Nucla 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项目和Tidd 增压流化床锅炉示范项目。几项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项目如Pinon Pine 示范项目、Tampa 示范项目、WabashRiver 示范项目等也分别于1996 年和1997 年投入运行。(2)环境控制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低NOX 燃烧器、燃料脱硫技术、烟气脱硫装置等共19 个项目,到1996 年底已完成11 个示范项目。(3)清洁煤制备技术: 包括选煤、煤质专家系统、煤温和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等共5 项。(4)工业应用项目:包括在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的应用性示范项目共5 项。上述项目中,总投资超过60 亿美元, 其中美国政府投资约为1/3,工业界投资约为2/3。如此规模巨大的洁净煤示范计划被誉为是继原子弹计划、航天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后美国政府组织的又一大全国性计划。欧洲[3],[4]也积极推动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欧共体制订了“兆卡”
计划(Thermic Program),旨在促进欧洲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确定经济持续发展。欧洲特别是德国等国在选煤、型煤加工、煤炭气化和液化、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气脱硫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日本于1991 年开始向洁净煤技术发起了挑战[5],1993 年在“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内成立“洁净煤技术中心”(CCTC)负责全日本的新能源和洁净煤炭技术的规划、管理、协调和实施。作为“阳光计划”的一部分,日本已在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液化技术、水煤浆技术、烟气净化技术、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开发工作[4]。从以上可看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为适应其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惜投入巨资,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国内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内容及进展
基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及环境状况,为实现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合谐统一,中国已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作为重大的战略措施,列入“中国21 世纪议程”。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下面分别介绍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内容和进展[6]~[16]。
2.1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原苏联、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已从事数十年研究的一项高难技术,是将地下煤炭有控制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一种开发清洁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17],[18],以上国家的研究至今尚未达到工业应用阶段。我国地下煤气化专家提出的大断面、长通道、两阶段气化的新工艺技术方案堪称第二代采煤方法[19]。它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合而为一,可以使地下煤炭在原地转变为可燃气体,由常规的物理采煤方法转变为化学采煤,具有安全好、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污染少等特点。近期有关专家[20]指出,我国的煤炭地下气化工艺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种技术用于回收矿井中的报废资源利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成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工业型煤技术
与原煤燃烧相比, 型煤是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型煤主要分工业型煤和民用型煤两大类,目前我国有集中成型和炉前成型两种工艺路线。民用型煤主要用于民用炉具。型煤的品种较多,目前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21]。工业型煤是依据生产洁净煤的煤质原料而定。我国一般是以无烟块煤为原料为宜,但一般煤矿开采的无烟煤其块煤率都很低,这就需要把粉煤开发成气化型煤来代替无烟块煤。工业型煤现尚无统一的标准,它将根据各地用煤原料而定。例如日本是用的机车型煤,德国是用褐煤砖,也都是要经过技术处理加工成工业型煤方可使用。1971 年日本机车型煤达到用煤总量的79%,1992 年德国褐煤砖产量达0.121 亿t。我国化肥、化工、冶金等领域多以块煤为原料,用煤气发生炉生产合成气及工艺燃气。仅化肥一项每年就需要无烟煤约0.35 亿t。然而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块煤率下降, 块煤率仅占采煤量的20%左右[19],这就造成块煤供不应求,粉煤大量积压的矛盾。因此急需利用粉煤开发气化型煤代替无烟 块煤。这样可以缓解块煤供求矛盾,降低造气成本,提高粉煤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关键是研制来源广、适应性强的廉价防水粘结剂和提高型煤的热态性能。
2.3 水煤浆气化技术
水煤浆是20 世纪70 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
[22]。把灰分很低而挥发分很高的煤研磨成250 ~ 300 μm 的微细煤粉,按煤约
70%、水约30%的比例,加入适当的化学添加剂配制而成。目前我国在煤炭成浆性研究及评价、难制浆低价煤的制浆技术、级配技术、制水煤浆专用磨机、磨矿过程的模拟预测及优化、添加剂技术等的研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23]。在水煤浆气化技术方而,华东理工大学[16]对自主开发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进行了放大,并在兖矿建成了1 150 t/d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工业示范装置,完成了l68 h 连续运行考核试验,目前该气化炉已投入试运行。通过工业化规模的气化炉的示范运行,我国在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积累在气流床气化技术方面的开放和运行经验,为该技术在我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煤液化技术
煤炭通过液化将其中的有害元素硫等以及灰分加以脱除,是一种彻底的高级洁净煤技术[24]。我国自1980 年重新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其目的是由煤生产洁净的优质轻、中质运输燃料和芳烃化工原料。煤炭直接液化对原料煤质量有一定的要求,选出适合液化的原料煤,对我国煤液化的工艺和经济性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5 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我国每年用于发电的煤炭占煤炭年产量的1/4。煤炭的洁净利用已引起煤炭发电行业的重视。我国现阶段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途径有常压循环流化床燃烧(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简称CF-BC),增压流化床燃烧(Pressurized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Combined Cycle,简称PFBC-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Combined Circulation With IntegralGasificaltion, 简称IGCC),加脱硫、脱硝装置(SPB+FGD)的超临界机组[25],都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的特点,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技术的发电方式[23]。在技术上它们相辅相成,各有特长;在投资上,IGCC 略高于PFBC-CC。目前IGCC 和PFBC-CC 发电技术还处于示范性阶段,其技术复杂,整体性技术难点多,比投资费用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从效益、费用和环保的综合评价来看,IGCC 和PFBC-CC 发电技术可望成为本世纪燃煤发电的主导技术[26]。
2.6 采煤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低效利用,有大量煤泥、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废弃物产生。把这些废弃物当作一种有用资源加以利用是洁净煤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煤泥制水煤浆,煤泥和煤矸石燃烧、混烧技术,炉渣作水泥原粉,粉煤灰制作各种建材的成型技术,我国都已有很多先进的应用技术和发明专利
[27],关键是推广和加以利用。洁净煤技术的特点
从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情况来看,洁净煤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8],[29]:
(1)洁净煤技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主导,以
环境保护立法为后盾;
(2)洁净煤技术开发是一项跨部门的巨大的系
统工程,必须各个部门之间高效能的管理和协调,并
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3)洁净煤技术难度高,投入巨大,开发周期较长;
(4)洁净煤技术是一项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技术。
根据洁净煤技术的这些特点,以及中国仍长期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我国的洁净煤技术发展起点低,但应用领域广泛,从而使得技术发展的节能与环保效益相当可观。因此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不仅有着强大的客观动力,而且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30]。认识到这点,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洁净煤技术应该加强的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当前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关键,但存在一系列障碍待克服:包括行业和地区间协调管理力度不足;研究开发力量分散,项目重叠或低水平重复与节能项目、环保项目结合不够;技术政策与环保政策、能源政策、产业政策、节能政策、高新技术政策等结合和相互支持不够;一些先进的技术达不到国产化商业应用水平;对中国洁净煤技术市场需求了解不足;从研究开发、工程示范到商业化应用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工程示范或产品试制阶段。其中政策障碍是主要障碍.若没有政府政策的强劲推动,洁净煤技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并克服其它障碍[31]。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如下方面的工作[32]。
4.1 加强宏观领导与协调
国家洁净煤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应进一步加强作用,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国家清洁能源的发展,结合行业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与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从宏观上布局和协调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并从政策、技术推进和资金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
4.2 通过宏观政策和措施刺激发展
(1)技术引导政策。例如禁止直接销售和使用原煤,鼓励发展煤炭综合加工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鼓励相关技术的国产化, 要求工业锅炉和窑炉必须燃用洗选煤、固硫型煤、固硫配煤等清洁燃料水煤浆、煤层气等作为环保、节能新型产品,可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环保产业政策等。技术引导政策的制定应使与环保处罚和利益机制相互推动。在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与严格的执法配合下,形成企业不采用洁净煤技术经济上就会受损失,采用洁净煤技术就有经济利益,或可从 国家得到政策的倾斜,或从市场上得到利益。
(2)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对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项目,国家应当在节能低息贷款、企业科技创新贷款、环保产业贷款、高新技术产业贷款等多种渠道向企业倾斜对洁净煤技术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及示范项目的立项和经费予以倾斜。发展洁净煤技术,对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社会公益事业有重大作用,应享受差额征税、过渡性减征、免征等优惠政策。清洁能源发展和环境需求给予洁净煤技术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国家的强有力领导和促进下,在市场作用的推进下,我国洁净煤技术在今后一段时间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姜殿臣,任宝生,李钟模.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J].化工矿产地质.2001,23(4):245.[2][日]科学技术厅.21 世纪的科学技术[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3]胡社荣,李岚飞.中国洁净煤技术和若干问题的思考[J].自然杂志,1998,20
(4):237-238.[4]岑可法,池涌.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进展[J].动力工程,1997,17(5):15-16.[5]范维唐.洁净煤技术[J].1995,创刊号:11-15.[6]洪瑞燮,顾少雄.选煤在洁净煤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J].煤炭转化,1994,17
(3):85-86.[7]胡军,刘炯天,张志刚.我国煤炭脱硫和洁净煤技米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煤炭,50.[8]俞珠峰,陈贵峰,秦俊杰,等.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煤炭,2000,26(12):8-9.[9]刘泽常,骆为骐.我国洁净煤技术的现状及其展望[J].煤矿现代化,1995,(2):23.[10]徐振刚.浅谈我国的洁净煤技术[J].洁净煤技术,30.[11]张全国,周春杰.面向21 世纪解决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8,6(2):19-21.[12]李彦.洁净煤与洁净煤技术的几点思考[J].综合利用,63-64.[13]王洪记.洁净煤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化工纵横,1996,10(5):7-10.[14]姜殿臣,任宝生,李钟模.洁净煤应用现状综述[J].化工矿产地质,2001,23(4):245-247.[15]岑可法,池涌.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进展[J].动力工程,1997,17(5):16-20.[16]郑万能.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放与示范[J].洁净煤技术,2006:16-20.[17]罗吉春.浅谈洁净煤技术的发展[J].化工之友,2007,(13):11.[18]余力,梁杰,余学东.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方法—煤炭地下气化技术[J].科技导报,1999,(13):33.[19]姜殿臣.探讨无破粘装置鲁奇加压气化用煤的新途径[A].化工科技论坛[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王洪记.洁净煤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1996,10(3):8.[21]孙孝仁.洁净煤技术发展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1997,(3):13.[22]王俊宏,常丽萍.我国洁净煤节能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6,25(增):597.[23]姜殿臣.煤质变化对气化炉运行的影响及防范措施[A].化工科技论坛[C].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唐庆杰,王育华,吴文荣,等.洁净煤技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矿业,2007,16(11):26.[25]陆延昌.大力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优化火电结构[J].中国电力,2000,33
(1):1-5.[26]刘韶林,闫安民,李冠华,等.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洁净煤技术,2000,6(3):41-47.[27]李东武.论影响煤灰分测值的精度[A].化工科技论坛[C].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张全国,周春杰.面向21 世纪解决世界能源与环境问
题的主导技术—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资源节
约和综合利用,1998,6(2):21.[29]唐庆杰,王育华,吴文荣,等.洁净煤技术,中国能源发 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矿业,2007,16(11):24.[30]徐振刚.浅谈我国的洁净煤技术[J].洁净煤技术,31.[31]濮洪九.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J].煤 炭学报,2002,27(1):4.[32]俞珠峰,陈贵峰,秦俊杰,等.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及其 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煤炭,2000,2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