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风险投资的尝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此尝试在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
1. 风险投资政策的制约。风险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有效的市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发
展的基础。我国政府虽然明确地提出了支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计划,也采取了有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但大多数促进风险投资的政策都是由地方政策出台的,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在更大范围和规模上的长期、稳定发展
2. 风险投资人才匮乏的制约。风险投资的成功因素除了需要有新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目光敏锐、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业的现状看,人才缺乏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分工过细,同时缺乏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用人机制所造成的。
3. 风险资金退出途径的制约。风险投资的失败率很高,这就要求风险投资成功的项风
险投资在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能否成功退出。由于被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大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主板以外的二板市场。而我国的二板交易市场,无论是上市制度,还是规模上都远远地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需要。
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策略
1.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一,创造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社会人文环
境,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的作用,鼓励创新,为风险投资失败者提供保障机制。第二,政府要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如对被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商业银行投向风险企业的投资实行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第三,建立健全促进风险投资的法规,对现行的法律中不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法律条文进行适当修改.2.大力培养造就风险投资人才。第一,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政策
环境方面支持具有风险投资素质的专业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第二,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改变高等教育专业分工过细,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状况,注重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第三,输送一批专业人才去国外学习和实践,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第四,从国外引进一批风险投资人才,在带动国内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同时培养我国自己的风险投资人才.3.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扩大和建立专门为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二板市场,或应适当放宽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到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改革我国产权流动机制,为风险投资退出提供一个畅通的渠道,促进风险投资良性循环。
第二篇: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1)、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我们很早就开始发展风险投资,但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行业,也没有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其现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投资公司的“能量级别”低(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弱),达不到产业规模,因而难以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上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资本,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块头”、实力限制,无法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地滚动发展。风险资本不足是风险投资事业不能尽快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2)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流量单
一、有限,导致了科技风险基金的风险投资职能很弱,风险投资行为也不规范。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富有家庭及个人、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外国投资者等。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来源主要是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虽然在发展初期由政府资助扶持风险企业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风险企业向纵深发展,开辟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更具有长远意义。因为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风险资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政府行为来代替市场的风险投资行为,往往也是低效的。
(3)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资金市场化程度的脆弱,使我国风险企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一方面,我国国内的高技术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使得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投机者可以利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漏洞,不必冒很高的风险便可获得很高的收益。加之,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覆盖面比较狭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损害了一些进行高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的利益,使他们的高投资不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使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因惧怕“投进去,收不回”,而对风险投资望而却步。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要求有相当高的回报来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若只是为了获得红利,那么即便是高成长企业的很高的利润和红利也无法充分补偿这种投资的高风险,因此只能走退出渠道:高价出售、上市或回购。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就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方式而言,首先是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还没有适宜高科技企业上市的第二板市场,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很难将成功的风险企业辅助上市;其次,不少高科技公司、企业脱胎于高校、研究机构,它们与原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加上我国产权评估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使得我国高科技企业很难自由的转换产权,这又阻碍了转让股份的道路;再次,风险企业一般是在缺少资金时才会有融资需求,其创立者无法通过回购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第三条路也行不通。这种状况造成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容易退出难,无论风险企业发展好坏都不得不继续提供管理和融资,因而非常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5)风险投资的政策资源和人力资源尚缺乏,这是我国风险投资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家对风险投资的关注尚停留在试点阶段,其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缺乏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划、政策及法律法规建设还是空白,不具有像美、日等发达国家那样充足的扶持性政策。另外,风险投资家应是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有金融投资实践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践的“通才”,我国目前不仅缺乏这类精通风险运作的人才,而且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也不适合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问题
风险投资业在我国发展成绩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这些问题也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更快发展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风险投资资本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资本来源不足,制约了风险投资规模的形成;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和措施方面吸引力不足;我国相关的法规制度滞后,阻碍风险投资的形成发展;资本市场建设不完善,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尚未解决;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二、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充分发挥政府示范和引导作用:明确政府直接出资介入风险投资的功能定位,建立投资阶段的相对前移机制及功成身退的退出机制。
政府要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机制,吸引境内外资本。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依法监管体系。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政府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迫切应当完善的法律法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金融法规。
努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积极创造市场需求。合理利用政府采购协议条款,在政府采购法规中明确提出扶持风险投资企业,积极帮助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参与国际交易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积极推出创业板,为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创造重要的市场条件,建立规范化的收购兼并市场,让风险投资企业通过股份转让退出市场。
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培养广大的人才群体,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
另外,从微观方面来说,除了需要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外,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来说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顺利退出的目的。如:理性谨慎选择投资项目;严格控制风险;实行精益化管理以提高退出的可能性,增加获利率;认清企业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退出时机。
第三篇: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投资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建立不久的新兴金融市场,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而股票市场的风险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投机行为,所以研究股票的投机行为,有利于我们很好的认识我国的股票市场。本文旨在通过论述风险投资的界定和风险投资的功能,分析风险投资的作用,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供各方参考。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机
一、风险投资的界定
风险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又称为投机,在西方经济学中,对投机一词并无贬斥的意思,而我国长期以来将投机贬斥为“乘时机以谋求个人名利”的不道德行为。从中外学者对投机的定义亦不难看出他们看待投机的分歧:外国学者认为“投机(speculation)是对市场的心理状态进行预测并期望它会使投资对象的评价基准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偏移的一类活动。”而我国学者则认为投机是一种“牟取暴利的不正当行为”。根据笔者的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股市投机应作如下界定:一种以对其他投资人的投资心理进行判断、揣度,获得满意的回报(包括当前的利息和股息,以及资本增值和利润)为目的,并且以承担较大的风险为条件,积极参予市场买卖的攻击性的合理经济行为。它具有如下特征:(1)投机的成败关键是能否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化;(2)投机是一种高风险投资。成则一本万利,败则血本无归;(3)投机是一种攻击性的合理经济行为,它的存在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配置资源的功效;(4)投机应以适度为限,过度投机则须加
(1)以限制。
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对投机与市场操纵、投机与投资的关系,特别是对投机的“适度”与“过度”进行辨析,以澄清人们的认识。
市场操纵是指相互勾结的不法巨贾、内幕人士和经纪商等人玩弄种种恶劣手段,如虚抛、垄断、联手操纵市场价格等造成虚假的涨势或跌势,诱使他人售出或买进某一证券,自己从中渔利。市场操纵是股市中一种寄生性舞弊与欺诈行为,其突出特点是破坏了股票交易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为法律所严格禁止。投机是在市场平等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判断价格趋势作出买卖决策,反映了市场的真实价格,因而是受法律保护的行为。但是应注意,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和量的界线,若超越了“游戏规则”,投机就有可能向市场操纵转化。
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孕育在投资中,投资需要投机,两者形影相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双相伴而行的连体孪生兄弟。投资和投机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两者都投入资金以获取预期收益,同时承担本金丧失的风险。不同的是,一般投资者注重股票的经常性收益、远期收益以及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投机者则是择机行事,力图获得差价收益。
从投机本身来分析,应区分适度投机与过度投机。适度投机是指对搞活市场
起积极作用的一定范围内的投机。超过一定限度的则为弊大于利的过度投机。美国道琼斯指数4000点左右时,一天上涨或下跌了80多个点,他们称之为暴涨或暴跌,其实涨或跌不过2%左右。而这种变化幅度在我国股市上则不足为奇,但我们股市上出现的一天涨或跌30%-50%,三五天涨跌幅便翻一两番,则显然
(2)是过度。适度投机不仅无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股市的发展。因而不必控制只须引导;对过度投机则须加以限制,防止其泛滥。
二、风险投资的功能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有效利用,投机将会推动投资发展,促进股市健康运行。
1、活跃股票市场。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交易中,投机行为占了较大比重。投机者为了获得差价。不管股票价格升跌如何,都有可能随时出售或购买股票。投资者需要现金或更换证券时,随时可能在市场上找到买主;投资者若想购进股票,不论种类、数量、时间长短,都能在市场上如愿以偿。因此,投机行为的存在使股市交易的流动性大为增强。不仅如此,活跃的投机所促进的股市交投的活跃、股票市场的繁荣,对整个社会在微观机制再造、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合理配置、投资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完善、国民投资意识增强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2、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平缓股票市价波动。股市中频繁的投机活动是有利于缓和价格波动幅度的方法之一。投机者遵循的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原则。从这一点出发,他们的操作行为常常是反行情而动:行情看涨时,他们抛出;行情看跌时,他们买进。这在客观上抑制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调节了市场的供求关系。最典型的投机行为就是买空卖空,当某种股票价格大幅度下降时,也正是做买空交易的最佳时机,买空的出现增强了市场上这种股票的购买量,进而抑制了股票价格的继续下跌;当某种股票价格大幅度上升时,又是做卖空交易的最佳时机,卖空活动增加了市场上的这种股票的供应量,从而抑制了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扬。可见,投机者是平衡供需状况,缓和价格波动的市场力量之一。但是,频繁的投机活动不是万能的。因为,在市场上决定股价变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市场内部的系统风险之外,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外部非系统风险的影响。股票投资是对国家经济的未来和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期投入,而上市公司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所以股价的大幅度变化由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来决定。西方国家几次大的股市风潮都是由于宏观经济的恶化所引起。股市发生大动荡时,不排除有一些过度投机行为起到推波助澜、趁火打劫的作用,但如此大的风浪决不是投机者所能左右的。实际上这种大动荡也是投机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投机活动只能在排除非系统风险后,在一定程度上平缓股票市价波动。
3、调节供求关系,促进市场有序进行。股市供求往往处于不均衡状态,它通过活跃的投机准确地反映在股价上。投机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和收集了环境变化、股市发展动态以及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等信息,并以其活跃的沟通能力,抓住有利的时机,卖出或购进股票,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客观上保持着投资市场的供求平衡,促使股票市场连续而有序地运行。
4、分散风险。投机者介入市场交易活动,吸收了存在于金融工具的股市风险;他们是市场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承担着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判断失误
所带来的损失风险。股票投资者为了保存现有价值,他们总是力求避免价格波动的风险。一般是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时差,分别进行方向相反的交易,就可以把大部分风险转移出去。而被他们转移的这部分风险主要是转嫁给了投机者。
5、强化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由于投机者致力于观察市场价格的变化,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往往是最终体现在市场价格上,因此首先对此作出反应的必然是对价格极为敏感的投机者,投机者的活动又必然带动整个市场的反应,最终使经济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如果没有投机者这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政策的落实就有可能要延缓很长一段时间。
6、有利于新股票的发行。一些有前途的新上市公司,资信不高,投资者购买新股票要承担较大风险。如果市场上都是稳健的投资者,没有敢冒风险的投机者,那么新股票的发行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新上市公司的兴起,投机者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三、过度投机及其监控
股市正常的投机有一系列的优点,但投机过度不仅无益,而且会加剧股价波动,扰乱市场,威胁投资者利益。究其原因,有人归结为我国股市发展不成熟,认为发展中的新兴股市总是投机盛行,成熟的股市不是投机股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股市的成熟与否与投机没有必然联系,成熟的股市也可能成为投机股市,日本股市因为投机过度而形成“泡沫经济”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所以,投机过度的原因不在于我国股市是发展中的新兴股市。
从股市发展的情况看,存在过度投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市场管理行为的短期化、法制建设的滞后化和上市公司行为的非规范化。这种状况使得我国股市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因此,对过度投机的监控主要应采取如下对策。
1、建立健全的证券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规范上市公司、证券商及投资者的行为,是股市稳步发展的保障。特别是《证券法》作为证券市场的大法应尽快出台,以统驭各地方、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条令,弥补和避免现有法规的矛盾和疏漏,促使股票市场走向规范成熟。以法律形式对合法投机行为与非法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界定,是对股市投机进行管理的有力依据,没有这个依据就无法避免和控制市场上存在的无序的非理性炒作,就无法有效地根除非法投机行为,股市上的(3)是非曲直就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2、发展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成熟股市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股票市场稳定的基础。国外成熟的股市,其资金的80%来自基金,其余20%来自个人投资。我国股票市场要走上健康发展的国际化轨道,必须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培养长期的投资者。发展投资基金。将中小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操作,既有助于“散兵游勇”式的中国股民规避风险,又能增强证券市场的投资气氛,减少非法的过度投机行为,稳定和增强投资需要。
3、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这首先要求上市公司不能参与股市过度投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股市谋利,也应该关心本公司股票的市场走势,但是绝对不能用投资者的投资进行股票市场过度投机。同时,上市公司有义务及时地真实地公布公
司的经营状况和其他重要信息,杜绝提供虚假报表等行为,以便于投资者作出合理的投资选择。还应该重视的是,上市公司要提高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用高价配股方式向投资者“圈钱”。
4,发展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的投资目前是以收入不高、积蓄有限的个人投资者为主。他们往往无法跟踪市场,准确弄清行情趋势,因此在对各种股票进行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选择和组合时,容易随机行事,从而为少数不法分子操纵市场提供了便利,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稳步发展。而机构性投资队伍的介入,使市场行情更趋于稳定和理性。首先,机构投资者资本雄厚,可以同时买进卖出多种股票,分散投资风险;其次,机构性投资者有条件充分了解企业资信,准确预测市场行情,使资金有效地分配在收益率较高的部门和企业;第三,机构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除了盈利目的外,还会考虑社会效果和社会评价问题,因而比较容易与中央及地方的发展计划接轨,减少盲目性;第四,便于国家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管理,调节股票供求,使整个市场上的股票买卖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
(1)张武昌:《风险投资策略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许贵人:《中国风险投资问题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6期;
(3)胡俊:《投机的经济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第四篇:论述我国风险投资
论述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风险投资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集中到风险投资领域。但是风险投资规模不大、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操作尚欠规范等问题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而与此同时,IT精英们对风险投资的厚望,各类媒体的炒作,甚至一些政府官员的呼唤,却使得一切能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提前催生、加速发展,使得人们热情代替了理智。
总之,我国的风险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我国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群体。中创公司成立以后,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等地区也开始试着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资产金也大多由当地政府机关提供。
2.风险投资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的差异,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平衡的。据统计,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以及投资额都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等沿海开放地区。
3.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快速进入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扩大,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正大量进入我国。
风险投资促进了那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它通过加速高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蓬勃与兴旺。所以说,风险投资的形成与运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投资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即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的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风险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和高科技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四、风险资本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1.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
2.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3.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
4.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
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结合安徽省生产绿色食品的实际,从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发展重点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安徽省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
建议和对策.2.期刊论文仲山民.胡芳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经济林研究2001(2)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食品文化的价值方向.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检测机构,有力地推动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为人世做了重要的技术物质准备.3燕香梅,沈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9,1833.4期刊论文布建中.张秀卿.Bu Jianzhong.Zhang Xiuqin 浅析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
刊2005(6)
分析山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前景.界定了绿色食品的概念,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针对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5.期刊论文姜媛媛.刘兆庆.李达.刘爽.万立波.Jiang Yuanyuan.Liu Zhaoqing.Li Da.Liu Shuang.Wan Libo 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深入探讨.6.期刊论文张勇.俞菊英.潘晶华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
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分析了绿色食品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发
展绿色食品的相关对策.7.会议论文欧阳喜辉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2001
文章对北京市绿色食品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具有资源、区位、政策和资金四个优势,并提出了北京市绿色
食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北京市城效型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五”发展目标,发
展重点,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对全国其它城郊型绿色食品的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8.期刊论文赵力 营口市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3)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营口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绿
色食品对策与建议.9.期刊论文董秀金.田光明.王小骊.叶雪珠.胡桂仙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现阶段,绿色食品已是我国绿色产品链中的一个新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健
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10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11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694670,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