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人证言的审查重点
证人证言的审查重点
1、审查证人的主体资格: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2、审查证人与当事人的关系:主要审查是否有亲疏关系或者感情上的联系,或者案件的处理与其有某种程度上的利害关系。
3、审查取证过程是否合法:主要审查取证的地点、取证的主体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变相限制证人人身自由,或者诱证、骗证、指证、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取证等非法取证情形,对于非亲笔书写证言的证人的陈述笔录,还要审查是否将笔录内容交证人阅读或向证人宣读。
4、审查证人作证时是否受人为因素影响:主要是审查证人作证前是
否受到外界影响,如受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威胁、收买、欺骗或者受到自己亲友的劝说、丛恿、指使等,这些外部人为因素的干扰,都有可能造成证人故意作伪证。
5、审查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客观环境:主要审查证人感知事实时的天气、光线、周围噪声、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如机器轰鸣就对人物对话的声音判断容易失实。
6、审查证人感知案件时的主观环境:如括证人的感知力、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以及证人心理的智力水平,如经验、情绪、性格等。如交通事故的目击证人是否具有驾驶经验,当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感知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7、审查证人记忆所感知事实的状况:证人陈述以前所感知的事实的准确性,依赖于其记忆状况,这种记忆受多方面的影响,审查年龄对记忆的影响,案件事实对证人而言是极不寻常的还是司空见惯的,证人感知事实到陈述事实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长短,证人感知事实时是有意识的记忆还是无意识的记忆,证人感知事实后是否受到外界的暗示进而影响其对事实的记忆。
8、审查证人表达所感知事实的状况:作证时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聚精会神地回忆还是心不在焉地信口开
河,是非常肯定的语气还是似是而非的或者带有猜测推断的语气,证人作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回忆还是非常仓促地作出陈述。
9、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对证人证言本身的审查是判断证言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审查前后是否有矛盾,是否前后不连贯,是否有违生活常识、生活规律或普遍情理之处,是否存在前后多次作证但内容存在重大出入的情况。
10、审查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印证性:主要审查证言是否与其他证据之间存在不能排除的实质矛盾,是证言中主要事实与其他证据存在矛盾还是次要事实与其他证据存在矛盾,是与其他证据中的个别证据存在矛盾还是与大多数证据存在矛盾,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证人证言高度一致,如事实的各个方面、事情发展的每个细节都陈述得完全一致,甚至连陈述的语句、用词都完全吻合的,同样要怀疑这些证言的真实性。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排序规则是:与当事人有亲属或密切关系的人的证言小于普通证人证言,内容稳定一致的证言,大于内容不稳定的证言,多个证人或证人与当事人就某一情节作证存在合理矛盾的证言大于一致的证言。
正是因为证人感知事实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证人同时感知同一事实,其各自所作的证言也必然存在差异,所以证人证言永远
是真实与虚假的结合,没有一份证人证言百分之百真实的,也没有一份证言是百分之百虚假的,不能因证人证言中存在虚假部分或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地方,就一概否认该证言的证明力。
第二篇:证人证言格式
证 人 证 言
证人姓名: 工作单位: 职业: 身份证号: 性别: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电 话:
证明内容: 我对 受伤害一事证明如下: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全部事实,保证所陈述的为真实情况。
证人:(签名)
****年**月**日
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第三篇:证人证言范本
证人证言范本
证人证言
证人:李XX,男,汉族,1970年3月12日生,清华大学教师,住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6号楼302号。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139010********
证言内容:
2007年1月21日,浙江台州市***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到北京与我协商后,我授权其使用我的ZL200602*******号国家专利,并提供了专利图纸。2007年5月11日,我到浙江台州市进行设备调试,样品鉴定。
证人:(签名)年月日
第四篇:证人证言格式
证人证言格式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贯:
住址:
证人须知:
一、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但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二、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三、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但是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四、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五、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
七、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
八、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证人作证前请仔细阅读以上规定并签字:
证明内容:
****年**月**日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
与
纠纷一案,为查明案件事实,现
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证人
出庭作证(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请予准许。
此致
人民法院
签字或盖章:
根据最高人
第五篇:证人证言审查的必要性
内容提要:证人证言是一种常用的证据,在审判实践中必须与其他证据一同在法庭上经控辩双方进行质证后,才能做为定案的依据。它不同于其他物证、书证,它是由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提供的。证人虽然了解案情,但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假证、误证,给审判人员认定案件事实带来很大困难,以致造成错案的发生。因此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证人证言
刑事诉讼 1
审查认证
引 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证人证言作为一种常用的证据,具备刑事诉讼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和法律性;但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证人虽然了解案情,却很容易出现假证、误证。本文主要从证人证言的概念入手,从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的必要性和方法两方面,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来进行论述。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广义的证人指一切向司法机关陈述与案件有关之情况的人,包括诉讼当事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人;狭义的证人则指了解案件事实情况的第三人。证人证言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口头证言即证人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供的证言。书面证言即证人以书面陈述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供的证言。
二、对证人证言审查的必要性
1、证人证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与物证、书证相比,证人证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即比较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包括感知、记忆、表述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证人的主观因素都会对证言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证人在具体案件中的主观倾向会影响证言的内容,甚至使其故意提供虚假的证言。正如英国学者丹宁所说:每个法院都必须依靠证人,证人应当自由的、无所顾虑的作证,这对执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众所周知,证人可能被指使作伪证—可能会有人威胁证人,如果说出真情就没有好结果—他们会因吐露真情而遭到惩罚。其二,证人的主观能力会影响睁眼的内容,使其形成某种认知误差,包括感知误差、记忆误差和表述误差。
2、证人证言容易发生变化
证人证言具有变化性和不稳定性。这主要是由证人的记忆能力和机理所决定的。证人在感知了特定案件事实之后,有关信号便经过一定的分类组合,储存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内。这些储存的感知信号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号会淡化、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于是证人证言的内容就出现了变化,甚至被彻底遗忘。
3、在目前的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率很低,大多数证人可以不到法庭作证,即使法院发出出庭通知也可以弃之不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证人却鲜有不向警察和检察官作证的,侦查阶段警察询问获得的书面证言却是不会缺少。这种现状,违背了现代各国刑事侦查制度通行的一条基本原则:强制侦查法定原则,又称“司法令状主义”,即警察和检察官进行的证据调查,应当是一种不侵害公民权利,不具备强制性的“任意侦查”。此项原则的法理依据是,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存在形式上平等的关系,就像辩护方不能强制公民向其作证一样,控诉方也不具有这种强制力量,只有中立和独立的法院才能赋予他们这种权力。否则,必然造成担当搜集证据查明事实责任、采用行政手段的侦查阶段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导致法院权威的旁落。
4、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不仅重大和案件可以凭一般的书面证言定案,而且双方有原则分歧,内容很不确定的证人笔录,也可以交由法官取舍,使其作为定案根据。应当看到,书面证词的可靠性至少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书面证词排除了法官直接审查原始证人的可能,不能通过直接观察感知检验证人作证的真伪;书面证词排除了反对询问的可能,使该证据难以被交叉询问所检验;书面陈述产生时往往缺乏宣誓、保证、申明法律责任这种场景设臵,从而可能影响其严肃性和程序上的规范性。
三、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的方法
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双方询问,其证言经过审查确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为出
庭证人的证言宣读后经过当庭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在法庭审理中,应由提请传唤证人的一方先向证人发问;发问完毕后,对方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询问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的事实相关;不得以诱导方式提问;不得威胁证人;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对于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长应当制止。凡查证确属采用刑讯逼供或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不得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或定案的根据。故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认证:
1、从程序上对证人证言审查认证
(1)证人资格是证人证言的基本构成要件之一。依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证人资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证人必须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这是证人的基本特征,不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不能成为证人。第二,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因此,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这一规定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其二是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对那些虽然在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但仍能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的人。法律并不禁止他们作证。例如,盲人可以提供关于耳闻事实的证言;聋哑人可以提供目睹事实的证言;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神智正常期间也可以提供证言;年幼的人如果对某些事实具备了辨识能力并能正确表达,也可以提供证言。
(2)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单位或法人不属于证人范畴,因为它们不具
备证人资格。当然,自然人可以代表单位或者法人提供证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证人的是单位或法人的代表,不是单位或法人。
(3)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证人的调查笔录应交证人核对,证人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如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证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证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证人的书面证言证人没有签字盖章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识字的证人调查人员已给其宣读核对,但由于证人不识字,即没有让证人签字,也没有让证人盖章。二是证人向司法机关提供书面证言,怕到法庭质证得罪人,不愿签名盖章。三是由于调查人员的疏忽,写完笔录与证人核对后,没让证人签名盖章。对此类证人书面证言,因取证程序不合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4)证人的身份是特定的,知道案件情况的人为证人。如果证人参加了对本案的庭审,又出庭为本案控、辩双方任何一方作证,则无法考证该证人所作证言的真实性。因为该证人已参加对本案的庭审,已知道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其再向控辩双方提供书面证言或向法庭出庭作证,其真实性无法保障,其出庭作证证言及提供的书面证言均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并经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在审判实践中,对此类证人书面证言的审查,应首先审查是否有辩护律师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的书面申请,是否有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签发的准许调查决定书,如无准许调查决定书,即视为取证程序不合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四、从实体上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
1、从证人证言来源方面进行审查认证。证人证言不一定都是直接证据,如果证人证言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就属于直接证据。例如,亲眼目睹一起抢劫案件发生过程的证人所作的证言等。如果证人不是亲眼目睹案件发生的过程,而是听到他人讲述间接得知案件事实的属于间接证据。间接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它必须与其他证据连接起来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且所有证据都要经过质证和印证。
2、从证人证言主观性方面,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以判断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与强弱。证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感知、记忆和陈述过程,由于证人的生理、心理、受教育程度等等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证人对发现的客观事物加以再现的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这种表达能力与证人的语言文字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及模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凡语言文字水平高的证人一般都能客观、准确地表达案件的事实情况,而逻辑思维强的证人就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紧扣问题的实质部分,清晰地展现案件的原貌,使其证言具有较高的证据价值。反之,证人在作证时语言表达能力差,用词不当,逻辑思维混乱,颠三倒四,导致证言内容含糊不清,令人费解,将极大地削弱其证据力的强度。
3、从证人证言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方面考虑,审查判断证人提供证言时有无受到外界影响,是否愿意如实提供证言。一方面应审查证人证言的收集是否合法,有无采取收买、欺骗、威胁、刑讯等非法手段逼取或骗取证言,另一方面应审查证人主观上是否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是否受到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利诱、指使或威胁。如存在上述情形,则有关证人的证言即不具有证明效力。
4、审查认定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有利害关系。证人与当事人有亲属、朋友、同事、同学等关系,或者存在相互敌视的对立关系,就有可能影响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性,对上述证人所提供的证言,必须严格核实,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慎重使用。
5、对让人证言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是否形成完整链条进行审查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经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证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在认定案件事实时,证人证言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并予以正确适用法律。
结 语
证人证言作为刑事诉讼中特别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重要的证据种类,对其进行审查认证是十分必要的。在审查认证中,要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认证,对证人证言应紧扣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使据以定案的证人证言能客观地揭示案件真实情况,还事实于本来面目。为查清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使无罪的人不受追究,犯罪分子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
参考资料:
【1】 【2】 【3】 【4】 【5】 【6】 【7】 【8】 何家弘 刘品新 《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11年第四版
老冀、毅直: 《论在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的审查认证》 中顾法律网 孙百人 《对证据事实的探讨》 2007年5月
叶青 《诉讼证据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张保生 《证据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张永泉 《证人证言适格问题研究》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汪军 《对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几点看法》北大法律信息网 2013年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