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证人证言的证据保全
浅析证人证言的证据保全
[摘 要]:在日趋成熟的法制社会中,程序上的公平正义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从而证据制度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是否完备及法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何固定、利用证据材料,使其成功地应用到诉讼(仲裁)中或成为谈判的筹码,已成为律师、当事人工作的重点。我国三大诉讼法对证据的分类中,证人证言都是证据的重要种类之一,而且也是司法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证人证言是通过主观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并借助语言的形式再现案件事实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发挥直接证据的证明作用。笔者曾办理和参与办理数十件证人证言保全公证,全部被人民法院采信,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现试以民事诉讼中关于证人证言的规定,来探讨如何办好保全证人证言公证,以期抛砖引玉。[英文摘要]:
[关 键 字]:证人证言,证据保全 [论文正文]:
证人证言,就是通过感官知而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就自己了解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或行政机关办案人员所做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该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作证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最高人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56条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从以上规定看出,我国的民事诉讼中,证人以出庭作证为原则,以提交书面证言等为例外。众所周知,证人拒绝作证特别是拒绝出庭作证是我国当前民事诉讼实践中的一大难题。证人不出庭作证,证言就可能不被采纳,当事人就因此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让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难上加难。《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当事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法庭提供经公证的证人证言,这就降低了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的难度,同时也保障了司法程序获取证人证言效力。保全证人证言公证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准确有着重要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公证员,在公证实践中,注意到看出《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对如何保全证人证言缺乏系统、完善的规定,如果不能办好,致使经过公证的证人证言轻易地为相反证据推翻,不为法院及对方当事人等各方面的认可,将严重影响公证的形像和价值。如何做好证人证言的保全公证,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对申请人办证目的的审查
申请办理证人证言保全公证的目的通常有两种:一是因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二是事先固定证据而防止将来难以取得。对第一种目的我们应对照《规定》56条来审查。对于该规定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应根据经验加以判断,如证人患重病住院,有死亡的可能,证人将出国或出差短期内已无法取得联系;证人遭受威逼、恐吓而不能出庭作证等等。对于第二种目的而申请办理的情况通常有:证人患间歇性精神病,以后可能会因发病而取证不能;证人是未成年人;证人是外地人,如不及时取得证据,以后可能无法找到证人等。
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也常常会使当事人或律师申请办理证人证言保全公证,那就是当事人或律师利用公证的法律严肃性、证据效力对证人心理产生的作用,使一些容易受到利益关系影响的证人将来轻易不敢改变证言。在现实中,民事纠纷的发生,证人与纠纷双方当事人大都相识甚至很熟悉,一些证人可能出于亲戚、朋友或利益关系,不愿出来作证或即使作证,但以后又推翻自己的证言。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民事纠纷或律师往往会利用公证来固定证言。对这种目的而申办公证的,尽量不办。即使能够办理,应首先重点审查申请人是否有非法目的,是否对证人进行了诱导、胁迫,同时还要告知申请人及证人,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二、证人资格的审查
证人资格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证人身份的确认和有无作证能力的确认,证人身份是通过有效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单位证明等证件的审查来确认的,冒充他人身份的可能性比较小,公证人员在对证人身份的确认上除了审查相关材料外,还应在证人证言的笔录中记载齐全,并应告之冒充他人作证的法律后果。
审查证人资格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证人的作证能力。关于证人作证能力的确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2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但对“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解释标准却没有明文规定,通常以民事诉讼能力的标准作为判定依据,为弥补法律规定的缺陷,《规定》第53条第2款作出相应规定:“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这一司法解释的实践意义非常重大,充分尊重了客观事实,肯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作证的资格,扩大了证人的范围,有利于法院查清事实,辨明是非。该司法解释中“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常有这样几种:年幼的人,生理状况有缺陷的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或者患有一般精神疾病的人。
年幼的人能否充当证人,决定因素不是其年龄的大小,而是他自身的智力和健康状况、感知对象的复杂程度及对感知对象的熟悉程度等,对于一些简单的事物,年幼的人不仅能感觉到,而且也能正确表达。这主要依靠公证员的审查来确认,通过分析事件的性质、对象、发生环境、场所,观察他的理解能力,对问题能否提供清晰的回答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只要达到了能正确辨别和表达的程度,即使年幼,也可以作为证人。
生理状况有缺陷的人由于某些感知能力的缺陷,导致其根据缺失的感知能力作出的证言的证明力很少,但根据完好的感知能力作出的证言应当认定。例如盲人,由于视力的丧失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的能力,而且在听觉方面,由于身体机能的补偿作用,他可能有更强的证明资格。《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这一规定也肯定了生理状况有缺陷的人具备证人的资格。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情况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反映和表达客观事物。患有一般精神疾病的人,象轻度痴呆病人、弱智者等,由于其大脑只是部分地丧失了正常的机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反映和表达客观事物。只要待证事实与其智力状况或者精神状况相适应,也可作证人。精神状况可由县级以上医院医生出具证明来确认其作证能力。
当然,在审查证人资格时,还要确认证人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关联性”是我国证据学理论上所称证据“三性”的其中之一,就是说证人必须了解案中事实的一定情况,并且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公证确认的证人宜限于耳闻、目睹、触摸等靠感觉直接感知知情的人,对于靠传闻得知案情的人,因此证言具备不确立性,会影响公证的效力,不宜办理。
三、保全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保全证人证言通常采用公证员询问证人的方式。由于公证员对案件事实及证明对象、目的等情况的了解,熟悉程度不如公证申请人(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律师),在询问中难完成询问的问题、询问方式带有主观性,稍有偏差,轻则不能达到当事人的期望,重则会对当事人的相对方(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构成威胁,其结果将严重影响公证书的效力,为了保证证人证言保全公证的效力,顺利地保全证人证言,笔者认为可行的办法是:由当事人或代理人事先拟定一份询问的问题纲,交公证员审查,认为问题清楚、内容合法后,再由公证员按当事人(代理人)准备的问题逐一向证人发问,并由公证人员笔录。
实践中,应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不同要求,公证员还可以采用另外两种方式保全证人证言:
1、保全律师调查笔录的方式;
2、证人发表声明的形式。对于第一种形式,公证员实际处于一种现场监督的地位,由律师对证人发问,并记录整个证言,公证员保全的是律师询问的过程及相关内容,公证书的附件是以律师所作出的询问笔录。这种方式对于公证处来说,审查难度大,风险也大,不宜于采用。对于第二种形式,公证员审查的范围较小,只需审查证人资格,声明书的形式及签名属实。相对而言,公证处的风险系数最低,也正因此,大多当事人(代理人)不愿采用。
办好一件证人证言保全公证,在审查、办证过程中,我认为应作好以下几个具体工作:
1、对申请人办证目的、用途、所提供的证人情况、询问证人的内容(提纲)应进行审查。特别是告之申请人的风险,很多申请人以为通过公证的证人证言,除非对方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法院就可直接采信。其实,根据《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证人只有在符合第五十六条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免除出庭作证的义务。所以,申请人想通过公证证人证言从而达到证人出庭的目的是不可行的。即使符合五十六条规定的情况,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证人出庭作证权利义务的保障及处罚原则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定,导致法院对证人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的证言效力(特别是书面证言)普遍存在信任危机,和其他证据材料相比,不注重对证人证言的采信。所以,证人证言保全并不能使当事人完全达到自己的期望。因而在办理保全证人证言公证时,一定要将这种风险告之申请人,这实际上也是降低公证处的风险。
2、在对证人提问之前,应在笔录中询问并记载证人身份情况与案件当事人的利害关系,有无受到威吓利诱,作证是否自愿,告之证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确保证人证言效力的基础。
3、对申请人和证人的询问应分开单独进行,以免在程序上产生不合法的嫌疑,也避免相互串通作虚假陈述,对多个证人进行询问也应分开单独进行,以免证人之间相互影响,笔录应由公证人员询问、记录、交由证人签名,对未成年人进行询问时,应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监护人在场,这是确保证人证言取得程序合法的基础。
4、保全证人证言由两名公证人员办理,其中至少一名是公证员。若公证人员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近亲属,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或与本公证事项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证的应当回避。
5、对年老、患病或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先天性精神病人进行询问,最好能在记录证人证言的同时,将证人作证的整个过程进行录音、摄像、并将书面证言及音像资料作为公证附件。
6、公证书除应具备要素式公证书的一般内容外,笔者认为还应记载对证人身份的确认情况,告之证人权利义务的法律责任情况,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等重点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表述。【】保全证人证言公证书范例 来源:作者:
申请人:甲______(基本情况)
关系人:乙______(基本情况)
公证事项:保全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
证词内容
一、必备要素
1.申请人姓名或全称、申请日期及申请事项。
2.证人的基本情况及行为能力。
3.保全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的时间、地点。
4.保全的方式方法。包括:自书、他人代书、公证人员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后四种方式的制作人等。
5.保全证据的关键过程:
(1)参与保全的人员。包括:承办公证人员及在场的见证人、翻译等的人数、姓名。
(2)告知证人(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公证人员保全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如就重要问题对何人进行了询问,对取得的证据履行了提示义务等。
(4)通过保全活动取得的证据数量、种类、形式。
(5)证人(当事人)对取得的证据予以确认的方式和过程。
6.公证员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
证人(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取得证据的数量、种类、日期,是否向证人宣读和经证人阅示,证人(当事人)在证据上的签名(或盖章或捺指印)是否属实等。
二、选择要素
1.申请保全证据的原因、用途。
2.办理该项公证的法律依据(公证法规或有关规章等)。
3.对所取得的证据的保全方式及存放地点。
4.公证书的正本和副本。
5.附件 公证书
申请人:甲,男(或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现住______省______市______街______号。
关系人:乙,男(或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现住______省______市______街______号。
公证事项:保全乙的证人证言
申请人甲因与______发生纠纷,准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向我处申请对证人乙的证言进行保全证据。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本公证员与公证员张______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分至______ 时______分,在______省______市______謃_____号对证人乙就______一事进行了询问,并制作了《证人证言》一份共___页,同时对证人乙的上述证言进行了录音,得到录音磁带一盘,已由公证员张______当场封存,并由乙签名予以确认。
兹证明证人乙在上述谈话过程中意思表示真实。与本公证书相粘连的《证人证言》(共___页)的复印件与原件内容相符,乙阅读了原件全文,其在原件上的签名属实;现保存于我处的录音磁带盘所记载的内容为乙亲口所述。
附件:《证人证言》的复印件共___页 公证书
()______字第______号
申请人:甲,男(或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出生,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住______省______市____________街______号。
公证事项:保全甲的陈述
申请人甲因______需要,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向我处申请对其本人有关__________________一事的陈述进行保全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的规定,本公证员与公证员王______、拍摄人员赵______(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______分至______时______分,在______省______市______街______号对申请人甲的陈述进行了现场录像和记录,并制作了《谈话记录》一份共______页,得到录像磁带一盘,由本公证员当场封存,并由甲及拍摄人员赵______在封存处签名确认。
兹证明与本公证书相粘连的《谈话记录》(共______页)的复印件与原件内容相符,原件上所记载的内容为申请人甲亲口所述,并经其本人阅示,甲在该记录上的签名(或盖章或捺指印)属实。现保存于我处的录像磁带一盘为现场所拍摄。
附件:《谈话记录》复印件共______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省______(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公证保全证人证言让他赢了官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09月23日09:09 检察日报
本报海安9月22日电(丁培培)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如果证人因故不能出庭作证怎么办?江苏省海安县法院近日一审审结的一起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中采信了公证机关保全的证人证言,支持了原告毛某的诉讼请求。有专家提示,公证保全证人证言可以提高胜诉率。
2004年3月,毛某到被告鲁某处从事驾驶装载机工作。2004年12月1日晨,毛某驾驶装 载机工作的过程中不慎从装载机上跌落受伤,左肱骨下段骨折住院治疗。到2004年12月15日出院时,他已花费医疗费1.3万元。后来,他在医院建议下又休息了4个月,并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今年2月4日,毛某向海安县法院起诉,要求鲁某给付其误工工资3930元并赔偿因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同年3月30日,因证据不足,毛某向法院申请撤回诉讼。同年6月21日,他再次提起诉讼,并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证人到庭作证。但是,法院开庭审理时,他申请的证人未能到庭。毛某称,鲁某获知其向法院申请证人到庭作证后,威胁并阻止证人到庭作证。鉴于这种情况,他请海安县公证处分别对证人曹某、唐某就该案所作证人证言进行了公证,并向法庭提交了公证书。被告鲁某对毛某提供的公证书提出异议,认为公证书仍属于证人证言,证人应当到庭接受质询,如果证人没有到庭接受质询,其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双方围绕着公证书的效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法院经审理认为,毛某所提供的相关证据足以证明原、被告间存在雇佣关系;毛某身体受到伤害,有病历、证人证言及公安机关调查的材料等予以佐证;同时可以认定毛某身体受到伤害发生于从事雇佣活动期间。证人证言公证书系国家公证机关经过公证的书证,同时,该公证文书证明的内容为其他证据互为印证。被告鲁某虽然对该两份公证文书提出反驳,但未能提供反驳证据,故应对该公证文书的证明效力予以确认。
最后,法庭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鲁某赔偿毛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合计人民币5.3万元。
专家提示
及时公证
保全证人证言
该案涉及到经过公证的证人证言的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二项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公证证据优于其他证据。因而,该案中毛某在证人无法出庭的情况下申请公证证人证言的做法值得借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同时还规定,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这也就是说,公证证据一般情况下无须质证,除非有足以推翻公证证据的其他证据。
但是,证人证言具有特殊性,公证机关并不能预先确认证人证言内容的真实性,因此必须进行质证,才能有效地辨别真假或确认其可信程度。另外,证人证言只是证人对案件的某一环节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在缺乏左右印证、质证和证据链条串接的情况下,很难作为独立的证据单独使用。所以,质证及法官对整个案件证据的排列、对照、甄别、判断,是证人证言公证文书必须参与的程序。该案法官就是根据原告提供的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认定了案件事实,并非一味认定公证之后的证人证言效力高于其他证据。
专家提示,为了防止证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出庭作证给诉讼带来困难,民事案件当事人应注意对证人证言进行公证保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案件的胜诉率。
作者:丁培培
(来源:检察日报)
第二篇:证人证言格式
证 人 证 言
证人姓名: 工作单位: 职业: 身份证号: 性别: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电 话:
证明内容: 我对 受伤害一事证明如下: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全部事实,保证所陈述的为真实情况。
证人:(签名)
****年**月**日
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第三篇:证人证言范本
证人证言范本
证人证言
证人:李XX,男,汉族,1970年3月12日生,清华大学教师,住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6号楼302号。身份证号:******************
联系方式:139010********
证言内容:
2007年1月21日,浙江台州市***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到北京与我协商后,我授权其使用我的ZL200602*******号国家专利,并提供了专利图纸。2007年5月11日,我到浙江台州市进行设备调试,样品鉴定。
证人:(签名)年月日
第四篇:证人证言格式
证人证言格式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贯:
住址:
证人须知:
一、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但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二、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三、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但是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四、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五、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六、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
七、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
八、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证人作证前请仔细阅读以上规定并签字:
证明内容:
****年**月**日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人民法院:
你院受理
与
纠纷一案,为查明案件事实,现
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证人
出庭作证(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请予准许。
此致
人民法院
签字或盖章:
根据最高人
第五篇:证人证言公证书
公证书
()××字第××号
申请人:高松,男,39岁,汉族,丰台区桥梁厂工程队工人,现住北京市丰台区区花乡四合庄南梗村11号。
公证事项: 委托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本公证员与公证员××于××年××月××日××时××分,在××省××市××街××号对证人××就××一事进行了询问,并制作了《证人证言》一份共××页,并由××(证人)签名予以确认。兹证明证人××在上述谈话过程中意思表示真实。与本公证书相粘连的《证人证言》的复印件与原件相符,证人××阅读了全文,其在原件上签名属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公证员(签名或签名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