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并购操作实务
公司并购操作实务
鼎盛小杜
【并购概念】
1、公司并购属于公司投资行为。公司对外投资通常应由股东(大)会决定。实务中,由股东(大)会批准投资规划或计划,并授权董事会批准具体投资项目。
2、公司并购目的是取得被并购企业控制权。公司并购,企业规模扩张,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
3、公司并购,企业资产与业务规模扩张,通常增加内部管理费用,但市场交易费用的大幅下降可以带来超额利润。
4、公司并购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基本形式。
5、控股合并(股权收购)、吸收合并(资产收购)、新设合并(混合)。
6、股权并购有二种操作方式:控股权收购、增资控股。
7、股权并购中被并购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被并购公司控制,其对外负债,包括或有负债,延续承担。目标公司股东承担尽责披露义务,但未披露的债务,或者或然负债的实际发生,是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
8、资产并购会产生较沉重的流转税负担。
9、资产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应特别约定,并购完成后,原投资人应退出市场,限制竞争。
10、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并购后的整合追求企业规模效益。企业整合应特别关注品牌(商号、商标、产品标牌)、市场和技术的整合。
11、公司并购过程中,并购方有尽职调查的权利(买方知情权),被并购方有尽责披露的义务(卖方的告知义务)。由于双方对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应当确立依赖被并购方尽责披露实施与完成并购的原则。
【并购流程】
1、基础工作:公司发展规划、目标市场、目标企业、意向协议。
2、尽责披露与尽职调查。
3、谈判,拟定并购方案。
4、起草并购合同等法律文件。
5、报请公司权利机构批准。
6、(合并并购:公告,对异议债权人提供担保或清偿债务,对异议股东回购股权。)
7、签署并购合同及附属文件。
8、目标公司变更登记(资产并购: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9、目标公司控制权交割(资产并购:盘点接收并购资产)。
10、证照移交、变更、过户
11、价款支付。
12、向管理团队移交。
13、文件归档。
【并购细节】
1、资产并购通常以收购的资产与业务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运营(企业平台,营业执照)。
资产并购应当具体明确接受的资产与业务项目(法律上个别收购原则),并相应商定转让与作价方法:
◇⑴土地使用权,⑵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⑶商号、商标、技术无形资产三类资产的总价格先行确定。(将可辨认资产之外的企业溢价尽量体现到商号、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中。)
◇在建工程转让,实际是工程承包合同转让。已付工程款或已发生的费用作为特殊资产转让。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已完工程仍在保修期内的,仍须办理工程承包合同转让。保修金作为负债转让。
◇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先确定项目清单、质量标准、计量办法和单价。资产交接日,检验质量,盘点数量,计算总价。
◇与业务或者市场相关的合同,如与供应商的采购合同、与经销商产品销售合同、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项目贷款、公用事业服务合同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办理合同转让手续。
◇设臵担保负担的资产转让应与担保权益人签订三方协议。
2、并购意向协议应明确约定整体而言不具有合同约束力,双方均有权在适当通知的前提下终止并购项目,但其中的保密条款、排他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管辖条款除外。
3、并购意向协议(Letter of Intent)(框架协议)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交易框架和交易原则,启动尽责披露和尽职调查,明确工作分工和日程,由此并购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对并购意向协议的违反可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而对上述除外条款的违反则产生违约责任。
4、股权并购的基准日有重要意义:
◇目标公司审计、评估和确定股权交易价格的基准日;
◇考虑基准日后目标公司经营成果,调整股权交易价格;
◇基准日之前已派发的股利归出让方所有;
◇基准日后目标公司进入监管期(可约定托管);
◇目标公司信息披露的截止日。
5、股权并购,也即控股并购,目的在于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目标公司控制权交割的安排十分重要。
◇控制权交割日。通常为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若干日内。
◇原任董事、监事和高管辞职,新的控股股东主导的董事会、监事会成立,重新任命公司高管,并办理工作交接。
◇关于目标公司经营管理事项,须由新的权力机构和高管层予以确认。
◇印鉴移交或更换。
◇营业执照、政府许可证件和资质证书等文件移交。
◇档案、账目移交。
◇银行账户及存款查验,银行印鉴移交或更换。
为预防控制权移交过程中的风险和保证控制权交割的顺利完成,可提前安排目标公司托管。
6、上市公司并购,必须严格履行权益披露义务和要约收购义务。
◇达到5%时,首次披露;其后变动5%时,持续披露。
◇达到30%时,对全体股东要约收购,并按孰高定价(前6个月内投资人收购股份的曾经高价和前30天市场交易的平均价)。
7、外资并购。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六部委2006年第10号令《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遵循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报经外商投资审批机关审批。
◇目标企业(股权、资产)须基于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确定价格。(禁止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境内企业可以所持境内公司股份认购境外上市公司增发股份,实现境内企业境外上市。
8、在选择并购方式和设计具体交易方案时,并购方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对目标企业的管治、对目标企业的运营方式、对目标企业并购作业和其后运营过程的风险控制等,而税收成本是公司并购交易双方十分关注的事项。税务筹划非常重要。(未完成,需补充)
【契税】承受土地房屋转让或者投资,缴纳契税。3%--5%。
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企业注销或者破产,安臵职工30%以上的,减半征收,100%的,免征;
非公司国有企业投资持股50%以上的,国有绝对控股公司投资并持股85%以上的,免征;
公司合并分立,投资主体不变的,免征契税。
【营业税】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缴纳营业税。但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不缴营业税。5%。
【增值税】转让原材料、产成品(存货),或以原材料、产成品投资或者作为支付手段,缴纳增值税。已使用过的货物固定资产,机动车辆按6%缴纳增值税,其它免征。
【土地增值税】并购中以房地产出资或增资,免征土地增值税。
【所得税】转让股权价格高于长期投资成本的,或者转让资产高于账面净值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25%或20%。
【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非居民企业转让其在中国境内拥有的企业股权取得的收入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收入,应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股权转让所得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
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通过滥用组织形式等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且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主管税务机关层报税务总局审核后可以按照经济实质对该股权转让交易重新定性,否定被用作税收安排的境外控股公司的存在。
一般境外企业转让我国企业股权或者取得我国企业的股息分配,均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
【并购心得】
一、摸清家底
并购之前,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关键性数据,比如企业的客户数、收入与利润、公司净资产、净资产回报率、年增长率、行业地位以及非常重要的各个方面的财务指标。上面是静态的家底,也就是不会动的家底。而企业的团队、未来年底的预测收入与利润、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动态家底,两个家底都要摸得清楚。此外,自己公司不足的家底也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年看到有企业对自己感兴趣,就漫天要价,真正的价值来源于企业的基本面,公司好是卖出好价钱的最关键因素。
二、行业情况
并购的目的一般都是产业性的整合与并购,即出资方与被并方一般都是一个产业的不同公司主体,这个时候的并购,一定要考虑到行业情况,首先是整个行业的规模,自己公司所占的地位与占有率,对方公司的地位与占有率,除了要约方以外,是否还有潜在的其它可能收购自己的公司存在。这很重要,如果有大量的被并需求的话,供求关系也会导致公司有一个好价钱。同时,行业内各个公司的情况都得有所了解,比如排名、规模、产品、服务地区等因素。
三、互补与对方需求
除了公司的利润及增长率等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并购的价格外,对方的需求与双方互补性也是关键性的因素。第一你要看对方的并购对象中,你是不是唯一的,是不是最合适的,如果它的并购需求是唯一的,价格自然会高。第二你还得看对方公司的产业链、客户、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团队是不是互补的,并购不是结束,而是下一轮整合的开始。并购后两间公司都得经过整合的阵痛才能知道1+1是不是大于2,单纯的合并不是对方的目的,此时做到知已知彼尤为重要。
四、并购标的与对赌
并购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司值多少钱的问题?很多老板不知道自己的企业价值几何。其实计算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根据企业的静态资产负债情况、企业在并购要约期内的动态利润情况,以及非利润的公司资源(包括团队、无形资产等)这三个方面来计算。很多企业现在不值钱,但未来一定时间内,团队有把握的盈利能力,这可以作为并购行动中的标的来进行对赌,当然,赌也得有量,太高会让自己到期后实现不了而后悔,太低会让自己的企业有贱卖之疑。
五、退出:是全卖还是半卖?
一种并购是全卖,原有团队拿钱走人,另一种情况是双方谈好协议条款,团队需要服务到一定期限后方可离开,而且离开时的并购价格与要约目标的实现情况相关。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将原有的团队及公司编入新的公司主体中去,原有团队及公司成了新公司的一部分。这几种情况无非是一个退出是拿现金还是拿股票,还是部分现金部分股票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并购案中存在换股并购的情况时,双方的DD一定是要相互的,也就是说被并购方要占并购后的新主体股权时,一定要做新公司的DD,了解全部情况,才能确定企业的并购价值。
并购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企业的价值与价格永远都是随着企业基本面与供求状况等诸多问题在变化的,要使并购做得棒,最最重要的还是谈,多谈必有益。
-参考至吴明华
【个人九字总结】
1、摸家底
2、聊心态
3、谈价格 【并购中的律师作用】
一、律师收购公司的一般作用
律师在收购公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律师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收购公司提供战略方案和选择、收购法律结构设计、尽职调查、价格确定以及支付方式的安排等法律服务;同时,参与、统一、协调收购工作的会计、税务、专业咨询人员,最终形成收购公司的法律意见书和一整套完整的收购合同和相关协议,以保障整个收购活动的合法且有序地进行。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合同》或《聘请合同》,作为专业顾问和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以公司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或单项特聘法律顾问的形式为收购公司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以上为律师在收购公司中所起到的一般作用,而在收购公司中,律师所起的核心作用为进行尽职调查,然后以此为前提拟定协议、完成收购事宜以及担任新公司的法律顾问。
二、律师在收购公司中尽职调查的作用
(一)什么是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指就股票发行上市、收购兼并、重大资产转让等交易中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事项的财务、经营、法律等事项,委托人委托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机构,按照其专业准则,进行的审慎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
(二)尽职调查的目的
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包括一下的内容:
第一,发现风险,判断风险的性质、程度以及对并购活动的影响和后果;
第二,可以使收购方掌握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资产权属、债权债务等重大事项的法律状态;
第三,了解那些情况可能会给收购方带来责任、负担,以及是否可能予以消除和解决。
(三)律师尽职调查与财务尽职调查的关系
律师和会计师是共同参与资本运作中的中介机构,两者的尽职调查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并行的,各自承担不同的调查任务和责任,分工和责任划分都是明确的,但在某些部分则是协作的关系。两者的调查范围不同。律师尽职调查的范围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组织结构、资产和业务的法律状况和诉讼纠纷等法律风险;财务尽职调查的范围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资产、负债等财务数据、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律师在收购公司时的尽职调查的主要业务
律师在收购公司中进行的尽职调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购买小公司而言,律师尽职调查比财务尽职调查更能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考虑到篇幅,以下主要列明律师尽职调查的主要业务:
一、组织性文件的尽职调查
1.公司的组织性文件
2.下属企业的组织性文件
二、业务文件的尽职调查
三、财务文件的尽职调查
四.重要协议和合同的尽职调查
五.融资文件的尽职调查
六.知识产权的尽职调查
七.雇员及员工事宜的尽职调查
八.诉讼和其他程序的尽职调查
九.税务的尽职调查
十.公司和下属企业的土地、物业和其他资产的尽职调查。
第二篇:资产并购操作实务范文
资产并购操作实务
资产并购操作实务
一、公司并购及其主要类型
(一)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M&A),亦称兼并收购,是指一家或数家公司重新组合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目标公司)本身或其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杠杆,具有以下作用: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有利于减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兼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债务重组和增加资本金,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从经济意义上讲,公司并购行为的目的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法律角度看,并购是一种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不同企业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整合。
(二)公司并购的主要类型
公司并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和并购方式包括:
横向并购,指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公司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生产的进一步集中。垂直并购,指处于产业链上下游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垂直并购的优点除了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的基本特性外,主要是可以使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资源和能源。复合并购,指同一行业横向并购与垂直型并购相结合的公司并购,或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复合并购是公司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组合,有利于实现经营的多元化。现金收购,指以现金作为并购目标公司的支付方式。换股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换股收购的结果是收购方取得了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股票/资产,从而成了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目标公司的一些原股东也成了收购方的新股东。这种方式避免了收购所需要的巨大现金压力,但股票换股比率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已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瞬时变动,确定股票换股价格和比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又称举债收购或融资收购,是指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抵押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大规模融资借款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承担债务式兼并,这是面临破产企业得以债务重组的一种兼并方式。在被兼并企业资不抵债时,兼并企业并不需要用资金,而只是承担企业债务即可。被兼并企业债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债权人的同意,可以停息、免息,有的可以用国家呆帐准备金核销,同时,偿还被兼并企业债务可以推迟3~5年等。
协议收购国家股和法人股,这是我国收购上市公司的主导方式。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分割成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一般而言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公司股权的大部分,且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收购方不可能通过收购社会流通股的方式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协议受让国家股和法人股可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并购重组“包装上市”,即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若干企业,并将这些企业重组,将其部分资产分离,组建一家资产优良公司上市。通过该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改善资产状况,扩充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买壳上市,即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壳公司),然后增资配股方式筹集资金,再以反向兼并的方式注入收购企业自身的有关业务及资产,最终收购公司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在买壳上市交易中,收购公司并不是看上目标公司的有形资产和业务发展前景,而是看上目标公司的资本融资渠道。
借壳上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自己或相关企业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每个并购项目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这取决于许多现实的因素。因为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精细的技术工作,并购不仅需要仔细的经济考量,还需要履行许多的法律义务,一次成功的并购一定是在多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下、经过审慎决策和精心操作的结果。
二、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和规则
公司并购不仅需要健全的市场体制作为基础,还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进行规制。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但已有许多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众多的规范化文件中,这些法规主要包括:《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立法层次不一,具体规定还存在某些矛盾之处,但已形成了以《公司法》为“母法”中国公司并购的初步法律框架。下面我们将以公司法为基础,结合其他法律规定,简要介绍中国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介绍将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先介绍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其次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然后介绍两种特殊的并购: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和具有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最后介绍一些可供选择的公司并购方式和公司并购的一般流程。
(一)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公司法》第七章专门规定公司合并与分立,这一章节的规定与该法中的股份/股票转让的相关规定构成了中国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框架。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规定:公司并购协议及其生效条件、公司债务的通知/公告程序、目标公司或合并双方公司的解散清算程序、资产转让与公司设立/变更登记程序。
公司并购从本质讲是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合并各方之间的有效契约基础之上。《公司法》第184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公司法》第182条规定,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应当由公司的股东会作出决议。因此,公司合并应该采取书面合同形式,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之一是股东会和董事会以书面决议形式同意合并。
合并合同得到合并各方股东会同意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履行债务通知义务。在向债权人发出的通知中一般要包含债务承担的方式,而债权人有权要求合并各方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合并各方不履行债务通知义务,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担保,公司并购是无法履行的。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采取吸引合并形式的,被兼并的目标公司法人资格消失,因此需要办理公司注销解散程序;采取新设合并形式的,合并各方法人主体地位共同消失,需要办理合并各方公司的解散和资产清算程序,与此同时,还需要办理合并以后新成立的公司的设立程序。
公司合并之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比如,产权过户转让手续,股东身份变更手续,公司注册资金增减手续,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等等。另外,公司合并后,应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合并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应获得税务部门的认可。
合并是公司并购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目标公司股权从而控制目标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并购,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是公司股权转让和增资的相关规则。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并购的,至少需要取得目标公司股东批准和董事会决议,股份转让后还应该办理股东变更登记;采取新增股份并购的,应该办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和股东变更登记。无论采取上述哪种形式的股权并购,如果引起法人代表或其它公司登记注册信息变更的,应当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二)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一般都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通过并购使得公司发生合并的,都需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批准,都要公告债务、通知债权人,都要进行必要的变更登记。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还涉及到更多的其它法律管制,并购各方需要履行更多的法律义务,这些法律义务主要包括:报批、信息披露、要约收购,等等。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一般采取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两种方式进行,不同的并购形式有不同的法律要求。下文讨论上市公司并购的一般规则。
1、资产收购
资产收购指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者主要资产。收购方一般要承担目标公司的原有债权债务及法律风险。资产收购所需要的行政审批相对较少,但资产过户交割手续、税务处置较为复杂。
资产收购可以分为重大资产收购与非重大资产收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收购是指购买、出售、置换入公司资产净额、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占上市公司净资产、总资产或主营业收入的50%以上的交易。重大资产收购需要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股东大会的决议文本应该报中国证监会及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审核,同时向证交所报告,并公告产权变动信息。资产收购超过70%的,还需要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非重大资产收购不需要证监会的审批,一般只需要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批。
2、股权收购
上市公司的并购通常可按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按中国法律规定,股权收购至少要遵循如下几个基本规则: 1)股票交易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内进行; 2)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
3)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购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之后,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4)除了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个人持有的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B股)和在境外发行的股票外,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千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股权并购又可以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与发行新股两种方式进行,前者是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现有股权的方式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后者是通过扩大目标公司总资本,并使得收购公司获得目标公司的控股地位,从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一般采取目标公司向收购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为此目标公司必须符合以下发行新股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发售新股要经过如下的程序;股东大会就新股种类及数额、新股发行价格、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等事项作出决议;证券承销商与公司董事会就新股发行方案达成一致后,向证监会推荐;董事会向证监会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准;发行新股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应当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发行新股募足股款后,必须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
4、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自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之日起,收购人六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公司股票并将该公司撤销的,属于公司合并,被撤销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5、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上市公司
定向收购上市公司一般采取协议收购方式,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做出摘要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要约收购仅适用于对上市公司公众股的收购。在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做出公告。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的,收购人不得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在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之后,收购人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除非收购人的豁免申请被证监会同意。要约期限为30-60日,要约不得撤回,经过证监会的审批后,可以更改。?收购人在其收购要约期限内,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卖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是否出售其持有的股票的选择权归于仍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小股东,只要这些小股东行使选择权,持有该公司90%以上股票的大股东就有义务按照要约收购的条件收购。无论《证券法》还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小股东行使选择权的期限,但是,按照一般的商业原则,小股东的选择权的行使期间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内小股东不行使选择权,则该权利可能会丧失。
三、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综合《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并购的报批程序、资产评估程序、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并购合同的形式要件。并购的报批程序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针对公司并购事宜作出书面决议,如果引起国有公司丧失控股地位或者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必须由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应该报同级政府批准。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应该报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由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是否批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家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批。向境外转让国有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商务部的审批。
资产评估程序出售国有资产都应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的价格作为并购的基准价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程序、备案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国有资产的转让及定价方式有形式要求,即必须在正式的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即要求国有资产转让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征集受让方。当征集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时,应该通过拍卖、招投标方式定价,当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的情况下,采用协议方式定价。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一般不能低于评估价格的90%,当转让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的90%时,应获得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同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并购合同的强制条件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中明确转让方与受让方协商同意的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目标公司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等等。
四、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
公司并购中的涉外因素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1、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指通过并购使境内公司(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法人)并购内资企业。所以,并购当事人中的外国法人、外国自然人、外商投资企业都属于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的产业政策,在某些行业,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比例受到限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在有些产业,外商投资公司“限于合资、合作”、有些产业必须“中方控股”或者“中方相对控股”;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分立于合并的规定》第19条规定,与公司合并的中国内资企业已经投资设立的企业,成为合并后公司所持股的企业,应当符合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要求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合并后的公司不得在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企业中持有股权。
2、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需要行政审批。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外商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分别由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其中,限制类项目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鼓励和允许类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项目的审批权不得下放。投资额特别巨大的项目,一般还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
3、禁止行业垄断。《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都有反对行业垄断的规定。这些法规授权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并购过程中的垄断问题,并有权依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并购方案。境内企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也可以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进行垄断调查。反垄断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并购当事人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并购涉及到的关联行业数量等。同时,还对并购当事人进行了扩大解释,并购当事人包括外国投资者及其关联企业。
(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境外市场扩张,境内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如下规制。
1、境内企业从事境外并购活动需要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根据《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规定,境外投资包括我国企业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等)、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权等权益。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需要审批,除了金融企业以外,境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权在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其中,商务部主管中央企业的境外投资审批和非中央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境外投资审批,其余的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2、不予许可的境外并购。商务部有权认定不予许可境外并购,通常有如下情形: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可能导致中国政府违反所缔结的国际协定的;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的;东道国政局动荡和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与东道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或风俗相悖的;从事跨国犯罪活动的。
3、许可基本程序。企业首先应向商务部或者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商务部受理后进行法定项目的审查,并征求驻该国使领馆商务参赞意见,核准后颁发《境外投资批准证书》。
4、企业境外并购的前期报告制度。根据《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其他企业向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并由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分别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转报。
5、企业境外并购的外汇管理。企业必须在境外并购审批前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外汇来源证明和所在国的外汇管理政策;然后办理外汇登记和汇出手续;同时企业还应该交纳汇出外汇数额5%的利润保证金;在当地会计终结后6个月内企业应该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其会计报告。
五、公司并购的操作流程和攻略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应该包括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其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并购的准备阶段
在并购的准备阶段,并购公司确立并购攻略后,应该尽快组成并购班子。一般而言,并购班子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
并购的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显得非常重要。尽职调查的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
尽职调查首先必须保证并购的合法性。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件之中,因此,并购律师不仅要熟悉公司法、证券法等一般性的法律,还要熟悉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有资产、涉外因素的并购特别法规。(关于这些法规的名称,可以参看本文的注释)除了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以外,还应该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调查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重大并购交易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须调查的基本事项。具体而言,以下事项须重点调查:
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应当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并购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必须获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
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有时在合同签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有可能影响并购价格或其它全局性的问题。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目标公司的雇员福利政策;目标公司的工会情况;目标公司的劳资关系等等。
6、目标公司的法律纠纷以及潜在债务。
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往往是一个困难和耗费时间的过程。并购方案则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确定合适的并购模式和并购交易方式;选择最优的并购财务方式;筹划并购议程。
(二)并购的实施阶段
并购的实施阶段由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合同、履行并购合同三个环节组成。
谈判 并购交易的谈判的焦点问题是并购的价格和并购条件,包括:并购的总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护、损害赔偿、并购后的人事安排、税负等等。双方通过谈判就主要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后,一般会签订一份《并购意向书》(或称《备忘录》)。《并购意向书》大致包含以下内容:并购方式、并购价格、是否需要卖方股东会批准、卖方希望买方采用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政府的行政许可、并购履行的主要条件,等等。此外,双方还会在《并购意向书》中约定意向书的效力,可能会包括如下条款:排他协商条款(未经买方同意,卖方不得与第三方再行协商并购事项)、提供资料及信息条款(买方要求卖方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卖方要求买方合理使用其所提供资料)、保密条款(并购的任何一方不得公开与并购事项相关的信息)、锁定条款(买方按照约定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资产,以保证目标公司继续与收购公司谈判)、费用分担条款(并购成功或者不成功所引起的费用的分担方式)、终止条款(意向书失效的条件)。
签订并购合同 并购协议应规定所有并购条件和当事人的陈述担保。并购协议的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是收购方的律师在双方谈判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协议草案,然后双方律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磋商、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并购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条款:
1、并购价款和支付方式。
2、陈述与保证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通常是并购合同中的最长条款,内容也极其繁琐。该条款是约束目标公司的条款,也是保障收购方权利的主要条款。目标公司应保证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帐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的真实性。
3、并购合同中会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交割条件和支付条件。并购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可能需要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或者需要并购双方履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义务(如债务公告、信息披露等等),或者收购方还需要作进一步审查后才最后确认,所以并购合同不一定马上发生预期的法律效力。并购双方往往会在合同中约定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当所附条件具备时,并购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为了促成并购合同的生效,在并购合同中往往还需要约定在合同签订后、生效前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及其期限,比如,双方应该在约定期限内取得一切有权第三方的同意、授权、核准,等等。
4、并购合同的履行条件。履行条件往往与并购对价的支付方式联系在一起,双方一般会约定当卖方履行何种义务后,买方支付多少比例的对价。
5、资产交割后的步骤和程序。
6、违约赔偿条款。
7、税负、并购费用等其他条款。
履行并购合同 履行并购合同指并购合同双方依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包括合同生效、产权交割、尾款支付完毕的。一个较为审慎的并购协议的履行期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合同生效后,买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在约定的期限内卖方交割转让资产或股权,之后,买方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一般买方会要求在交割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尾款支付结束后,并购合同才算真正履行结束。
(三)并购整合阶段
并购的整合阶段主要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事务。其中的主要法律事务包括:
1、目标公司遗留的重大合同处理;
2、目标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调解、谈判的处理;
3、目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整顿(包括目标公司董事会议事日程、会议记录与关联公司的法律关系协调等等);
4、依法安置目标公司原有工作人员。
公司并购是风险很高的商业资产运作行为,操作得当可能会极大提升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来经济收益,操作不当则会使当事人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因此,公司在决定采取并购策略进行扩张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的判断和严密的论证;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设计每一个并购阶段的操作步骤,将并购交易可能的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之内。
六、新三板并购重组的制度、披露规则和流程
一、收购制度概述
(一)制度特点
不设行政许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自律监管 调整权益变动的披露要求和触发比例 自主约定是否实行强制全面要约收购制度 调整自愿要约收购制度 简化披露内容
加强责任主体的自我约束和市场自律监管
(二)收购人资格要求
1、良好诚信记录、法人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得利用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
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且处于持续状态;收购人最近2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收购人最近2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收购人为自然人的,存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的其他情形
(三)关于财务顾问
收购方——原则上必须聘请,且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持续督导;财务顾问认为收购人利用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合法权益的,应当拒绝为收购人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例外情况:国有股行政划转或者变更、因继承取得股份、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取得公众公司向其发行的新股、司法判决导致收购人成为或拟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被收购方——可以聘请(要约收购中),可以是主办券商,但影响独立性、顾问资格受限的除外;可以同时聘请其他机构。(四)关于被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及董监高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得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如果存在及时消除,不能消除做出弥补安排,应提供履约担保或安排,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避表决);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针对收购所决策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职权对收购设置不适当的障碍,不得利用公司资源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五)关于信息披露义务人
主要义务——披露义务和保密义务;
泄密处理——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前,相关信息已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股票转让出现异常的,公众公司应当立即向当事人进行查询,当事人应当及时予以书面答复,公众公司应当及时披露。
二、权益披露规则要点
(一)首次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其一即可):
1、通过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做市方式、竞价方式进行证券转让,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
2、通过协议方式,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公众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拟达到或者超过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
披露要求:——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编制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该公众公司;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众公司的股票。
(二)持续触发条件
前提: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10%后
触发条件: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即其拥有权益的股份每达到5%的整数倍时)披露要求:应当依照首次触发权益披露的规定进行披露;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披露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公众公司的股票
(三)特别说明
持股比例计算:间接持股合并计算,一致行动人持股合并计算。
几种特殊情况:
通过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等方式导致触发权益变动的,需要履行披露义务
投资者虽不是公众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其他安排等方式进行收购触发权益变动的,需要履行披露义务 发行新股或减资达到应披露比例的,无需履行权益变动披露义务
三、控制权变动规则要点
(一)适用条件
通过证券转让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通过投资关系、协议转让、行政划转或者变更、执行法院裁定、继承、赠与、其他安排等方式,成为或拟成为公众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且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10%的。
(二)披露要求
基本披露要求——自前述事实发生之日起2日内编制收购报告书,连同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一并披露,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该公众公司;特殊情况——收购公众公司股份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当在收购报告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持续披露批准程序进展情况。
(三)协议收购的过渡期问题
公众公司收购过渡期,自签订收购协议起至相关股份完成过户的期间
对被收购公司过渡期的要求:
收购人不得通过控股股东提议改选公众公司董事会,确有充分理由改选董事会的,来自收购人的董事不得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1/3不得为收购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除正常经营活动或者执行股东大会已决事项外,拟处置公司资产、调整公司主要业务、担保、贷款及可能对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四)股份限售要求
原则要求——收购完成后收购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股份,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不得转让。
例外情况——收购人在被收购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不受前述12个月的限制。
(五)对被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特殊要求 尽职调查要求——向收购人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公众公司股份的,应当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诚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并在其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有关调查情况 消除损害要求——未清偿其对公司的负债,未解除公司为其负债提供的担保,或者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其他情形的,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前述情形及时披露,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公司利益
四、要约收购规则要点
(一)类型及基本要求
两种类型——全面要约、部分要约;差异在于要约收购的股份数量不同 基本要求:
预收比例不得低于该公众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根据公司章程规定需要发出全面要约收购的,同一种类股票要约价格不得低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日前6个月内取得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收购人披露后至收购期限届满前,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也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公众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约定在公司收购时收购人是否需要向公司全体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并明确全面要约收购的触发条件以及相应制度安排。
(二)信息披露要求
要约收购报告书,财务顾问专业意见和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 要约收购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当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中进行明确说明,并持续披露批准程序进展情况; 没有事先核准或事后备案要求
(三)支付手段
现金、证券、现金与证券结合等合法方式支付 证券支付的特殊要求
披露该证券的发行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表、证券估值报告,并配合被收购公司或者其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的尽职调查工作;
收购人以未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必须同时提供现金方式供被收购公司的股东选择,并详细披露相关证券的保管、送达被收购公司股东的方式和程序安排。
(四)履约保障(至少要有一项)
将不少于收购价款总额的20%作为履约保证金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指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收购人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的证券支付收购价款的,在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的同时,将用于支付的全部证券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办理权属变更或锁定;
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要约收购所需价款出具的保函; 财务顾问出具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书面承诺。如要约期满,收购人不支付收购价款,财务顾问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并进行支付。
(五)对被收购公司的要求
董事会——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对要约条件进行分析,对股东是否接受要约提出建议,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聘请独立财务顾问提供专业意见
董事——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不得辞职
(六)收购期限
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自要约收购报告书披露之日起开始计算;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收购人应将取得的本次收购的批准情况连同律师出具的专项核查意见一并在取得全部批准后2日内披露,收购期限自披露之日起开始计算; 承诺期限内要约不可撤销;
要约收购期限内,收购人应当每日披露已预受收购要约的股份数量;
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后2日内,收购人应当披露本次要约收购的结果。
(七)要约变更规定
重新编制并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报送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同时通知被收购公司;
变更后的要约收购价格不得低于变更前的要约收购价格; 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收购人不得变更收购要约;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
(八)竞争邀约
关于竞争要约的披露时间——发出竞争要约的收购人最迟不得晚于初始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15日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需履行披露义务。
关于初始要约收购期限的延长——发出初始要约的收购人变更收购要约距初始要约收购期限届满不足15日的,应当延长收购期限,延长后的要约期应当不少于15日,不得超过最后一个竞争要约的期满日,并按规定比例追加履约保证能力。
(九)预受股东及要约期满后的处理
1、关于预受股东:
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办理预受要约的相关手续;
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前2日内,预受股东不得撤回其对要约的接受。
2、关于要约期满后处理:
部分要约:应当按照收购要约约定的条件购买被收购公司股东预受的股份;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超过预定收购数量时,收购人应当按照同等比例收购预受要约的股份; 全面要约:应当购买股东预受的全部股份。
五、其他规定
一致行动人、公众公司控制权及持股比例计算等参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为公众公司收购提供服务的财务顾问的业务许可、业务规则和法律责任等,按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做市商持有公众公司股份相关权益变动信息的披露,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股票不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的公众公司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的信息披露内容比照《收购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并购基金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模式分析
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股权投资业务,这是PE最基本的投资模式。在金融规则与产品相对成熟的市场,股权投资机构往往会通过结构化设计,放大投资杠杆,获得更高收益率。
并购基金,是PE中侧重于关注控股式收购的资金,其对杠杆收购的设计与应用,最具代表意义,我们以此为例,介绍PE利用杠杆的通常模式。为使对该问题的理解更为直观,我们引入两个案例,之后对其交易规则做简要梳理。
1、KKR的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介绍
KKR是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表兄罗伯茨(George Roberts)以及他们的导师科尔博格(Jerome Kohlberg)三个人名字的缩写,1976年,三人共同创建了KKR公司。
KKR公司是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股权投资公司,最擅长管理层收购。在过去的30年当中,KKR累计完成了超过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超过了2630亿美元。
KKR在1988-1989年以310亿美元,杠杆收购RJR.Nabisco(当时美国的巨型公司之一,业务范围为烟草和食品),是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收购之一,该收购完成后,KKR的资产池有近590亿美元的资产组合;同期,只有4家美国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埃克森、和IBM公司比它大。
KKR通常会选择符合下列标准的企业进行并购:1)、具有比较强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2)、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工作年限较长(10年以上),经验丰富;3)、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的潜力空间和能力;4)企业债务比例低。
除上述标准外,KKR还会特别强调收购方案必须被目标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接受,且必须说服管理层入股,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激励激发管理团队的创造力与战斗力。KKR喜欢把自己的这种交易安排称为“管理层收购”,而不是“杠杆收购”;与“杠杆收购”相比,“管理层收购”除同样充分利用杠杆外,更重视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作用。
选定目标企业后,KKR往往会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首先由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和/或接管专家们领导的收购集团以少量资本组建执行收购的空壳公司。KKR提供约占收购总资金的10%—20%的资金作为新公司的权益基础;收购资金的50%~ 60%,通过以目标公司资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方式解决,这类贷款一般由数家商业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这有利于分散和控制风险),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或专门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和杠杆收购的投资机构提供;剩余30%左右的收购资金,由各种级别的夹层资金提供,如通过私募(面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等)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率债券的方式筹措。
在这种资金结构安排中,KKR自有资金占比为10%-20%,但却获得了全部收购资金带来的股权权益,自有资金收益率被放大5-10倍。
完成收购后,KKR通过目标公司管理层,削减经营成本、改变市场战略,力图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他们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改变产品的质量定价,甚至是改变生产线和经营方向。经过3-5年整合,使目标公司更加强大,将目标公司重新推向资本市场,有计划退出或继续持有。
通过这种模式,KKR公司创造了众多经典案例,誉满全球。
例如,对劲霸电池(Duracell)收购就是KKR运用管理层收购方式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收购前,劲霸电池仅是食品加工巨头克拉福特的一个事业部。经过众多买家5个月的角逐,KKR于1988年5月得到了劲霸电池。当时的分析普遍认为劲霸总值不超过12亿美元,但KKR出价18亿美元,至少高出竞争对手5亿美元。KKR的方案也十分有利于劲霸的管理层,公司的35位经理共投入630万美元购买股份,而KKR给每一股分配5份股票期权,这让他们拥有公司9.85%的股权。这大大出乎管理层的意料。买断后劲霸的第一年现金流就提高了50%,以后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在这基础上,KKR把CEO坎德的资本投资权限从收购前的25万美元提高到5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把管理下级经理报酬的权力完全交给了他。1991年5月,劲霸的3450万股票公开上市,IPO价格是15美元,KKR销售了它投在公司的3.5亿美元资本金的股票。1993年和1995年,劲霸又进行了二次配售股票,加上两年分红,KKR在1996年的投资收益达13亿美元,并将收购劲霸时借贷的6亿美元债务偿清。1996年9月,KKR把劲霸卖给了吉列公司,每1股劲霸股票可得到1.8股吉列股票,总价值相当于72亿美元。交易结束时,KKR仍拥有劲霸34%的股权。
2、好孩子集团:中国首例杠杆收购案交易结构介绍
1)、历史沿革及杠杆收购前的股权结构、经营情况
好孩子集团创立于1989年,原为江苏昆山陆家镇中学的校办工厂。因工厂经营不善,学校将副校长宋郑还派到工厂做管理。之后,宋郑还通过自己一个学生的关系,将产品从五金变为童车。
1996年,第一上海投资好孩子690万美元,获得33.01%的股权。1998年,第一上海花费1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置业在好孩子的33%股权,控股了好孩子。
2000年,日本软库和美国AIG所属的中国零售基金分别注入900万美元,分别获得13.2%(总共26.4%)的好孩子股权。”
直到1999年,宋郑还等管理层在好孩子并没有股份。他们的股权获得来自于股东授予的奖励性股权和2001年的改制。
改制之前,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股东有两个:好孩子集团公司、开曼好孩子。好孩子集团公司拥有22.45%的股权,开曼好孩子为77.55%。开曼好孩子的股权则为第一上海、日本软库、美国 AIG 所属的中国零售基金持有以及股东各方授予管理层的奖励性股权。改制前,好孩子的股权结构图如下:
好孩子集团公司的股权所有者时为昆山教委。在当地政府的批准之下,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管理层花费5780万元收购了好孩子集团公司的所有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了22.45%的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股权。改制后,好孩子股权结构变更为:
截止到2005年,好孩子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其中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比例为7∶3,纯利润超过1亿元。据国家轻工总会统计,当时,好孩子在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已占据近70%份额;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2)、杠杆收购交易结构
2006年2月,欧洲的私人直接投资基金太平洋联合集团(Pacific Alliance Group,简称PAG),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控股型收购的基金,完成了对好孩子的杠杆收购。其中,PAG支付的现金为1.225亿美元。
在PAG收购之前,好孩子已经完成了离岸控股架构,由注册于开曼的吉奥比国际公司(Geoby International)全资拥有。此时,吉奥比有四大股东,分别为第一上海(HK0227)持股49.5%、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中国零售基金持股13.2%、软银中国持股7.9%、PUD公司持股29.4%(PUD公司是好孩子集团管理层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离岸投资控股公司,实际权益拥有人为宋郑还、富晶秋、王海烨、刘同友等高管及好孩子集团的其他中高层雇员)。
PAG对好孩子的整个收购过程,通过离岸平台公司进行:
第一步,PAG在BVI全资设立了一家离岸公司G-Baby。
第二步,G-Baby以每股4.49美元价格共计支付1.22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第一上海、AIG、软银中国三家股东所持有的所有吉奥比股份,占总股份的67.5%。
其中不包括第一上海、软银等向管理层PUD公司售出82.78万股股份,每股价格2.66美元。PUD购入这些股份后,持股比例升至32.5%。
原股东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第一上海现金入账4.49亿港元,整个项目收益8170万港元,软银中国卖出的价格是收购时的2倍。
经过上述收购步骤,好孩子的实际股东,变为PAG和管理层PUD公司两家,其中PAG持股67.5%,管理层持股32.5%。
至此,表面看,PAG对好孩子的收购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股权收购,收购模式也不过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股权受让”这一基本的投资模式。然而,继续分析PAG收购资金的构成,就会发现此次收购的最精彩之处:收购所支付1.225亿美元现金中,PAG只支付了大约1200万美元自有资金,其余的均以负债的方式筹集,而且所筹集的资金是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抵押的。
具体来说,PAG 向G-Baby投入大约10%的自有资金;然后G-Baby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抵押,向台湾富邦银行申请了并购金额大约50%的银行贷款,共计5500万美元;之后G-Baby再以好孩子的资产为担保,向PAG的股东发行了一笔约为并购金额40%的债券。在这个交易结构中,PAG公司以1200万美元自有资金投资,获得好孩子公司约1.2亿美元的股东权益;银行获得贷款利息收入;夹层债券投资人获得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PAG以12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撬动1.225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相当于10倍杠杆。从自有资金回报率来看,按照收购时的市盈率计算,好孩子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折算成PAG68%的持股比例,该部分股权的市场价值不低于1.7亿美元。PAG支付的1.225亿美元收购款中,自有资金为1200万美元左右,博取的静态利润为(17000-12250),约4750万美元,静态投资回报率约400%;虽然期间有银行贷款的利息费用,但如果企业经营不出问题,上市将使公司获得更高的市盈率,投资者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倍数。
第三篇:史上最全公司并购操作实务和流程
史上最全公司并购操作实务和流程
并购概念
1、公司并购属于公司投资行为。
公司对外投资通常应由股东(大)会决定。实务中,由股东(大)会批准投资规划或计划,并授权董事会批准具体投资项目。
2、公司并购目的是取得被并购企业控制权。公司并购,企业规模扩张,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
3、公司并购,企业资产与业务规模扩张,通常增加内部管理费用,但市场交易费用的大幅下降可以带来超额利润。
4、公司并购包括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基本形式。
5、控股合并(股权收购)、吸收合并(资产收购)、新设合并(混合)。
6、股权并购有二种操作方式:控股权收购、增资控股。
7、股权并购中被并购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被并购公司控制,其对外负债,包括或有负债,延续承担。
目标公司股东承担尽责披露义务,但未披露的债务,或者或然负债的实际发生,是股权并购的主要风险。
8、资产并购会产生较沉重的流转税负担。
9、资产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应特别约定,并购完成后,原投资人应退出市场,限制竞争。
10、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并购后的整合追求企业规模效益。企业整合应特别关注品牌(商号、商标、产品标牌)、市场和技术的整合。
11、公司并购过程中,并购方有尽职调查的权利(买方知情权),被并购方有尽责披露的义务(卖方的告知义务)。
由于双方对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应当确立依赖被并购方尽责披露实施与完成并购的原则。
并购流程
1、基础工作:公司发展规划、目标市场、目标企业、意向协议。
2、尽责披露与尽职调查。
3、谈判,拟定并购方案。
4、起草并购合同等法律文件。
5、报请公司权利机构批准。
6、合并并购:公告,对异议债权人提供担保或清偿债务,对异议股东回购股权。
7、签署并购合同及附属文件。
8、目标公司变更登记(资产并购: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9、目标公司控制权交割(资产并购:盘点接收并购资产)。
10、证照移交、变更、过户。
11、价款支付。
12、向管理团队移交。
13、文件归档。并购细节
1、资产并购通常以收购的资产与业务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运营(企业平台,营业执照)。
资产并购应当具体明确接受的资产与业务项目(法律上个别收购原则),并相应商定转让与作价方法:
⑴土地使用权,⑵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⑶商号、商标、技术无形资产三类资产的总价格先行确定。
将可辨认资产之外的企业溢价尽量体现到商号、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中。
◇ 在建工程转让,实际是工程承包合同转让。已付工程款或已发生的费用作为特殊资产转让。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已完工程仍在保修期内的,仍须办理工程承包合同转让。保修金作为负债转让。
◇ 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先确定项目清单、质量标准、计量办法和单价。资产交接日,检验质量,盘点数量,计算总价。
◇ 与业务或者市场相关的合同,如与供应商的采购合同、与经销商产品销售合同、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项目贷款、公用事业服务合同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办理合同转让手续。
◇ 设置担保负担的资产转让应与担保权益人签订三方协议。
2、并购意向协议应明确约定整体而言不具有合同约束力,双方均有权在适当通知的前提下终止并购项目,但其中的保密条款、排他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管辖条款除外。
3、并购意向协议(Letter of Intent)(框架协议)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交易框架和交易原则,启动尽责披露和尽职调查,明确工作分工和日程,由此并购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对并购意向协议的违反可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而对上述除外条款的违反则产生违约责任。
4、股权并购的基准日有重要意义:
◇ 目标公司审计、评估和确定股权交易价格的基准日; ◇ 考虑基准日后目标公司经营成果,调整股权交易价格;
◇ 基准日之前已派发的股利归出让方所有;
◇ 基准日后目标公司进入监管期(可约定托管); ◇ 目标公司信息披露的截止日。
5、股权并购,也即控股并购,目的在于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目标公司控制权交割的安排十分重要。
◇ 控制权交割日。通常为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若干日内。
◇ 原任董事、监事和高管辞职,新的控股股东主导的董事会、监事会成立,重新任命公司高管,并办理工作交接。
◇ 关于目标公司经营管理事项,须由新的权力机构和高管层予以确认。◇印鉴移交或更换。◇ 营业执照、政府许可证件和资质证书等文件移交。◇ 档案、账目移交。
◇ 银行账户及存款查验,银行印鉴移交或更换。
为预防控制权移交过程中的风险和保证控制权交割的顺利完成,可提前安排目标公司托管。
6、上市公司并购,必须严格履行权益披露义务和要约收购义务。
◇ 达到5%时,首次披露;其后变动5%时,持续披露。
◇ 达到30%时,对全体股东要约收购,并按孰高定价(前6个月内投资人收购股份的曾经高价和前30天市场交易的平均价)。
7、外资并购。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六部委2006年第10号令《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 遵循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报经外商投资审批机关审批。
◇ 目标企业(股权、资产)须基于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确定价格。(禁止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 境内企业可以所持境内公司股份认购境外上市公司增发股份,实现境内企业境外上市。
8、在选择并购方式和设计具体交易方案时,并购方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对目标企业的管治、对目标企业的运营方式、对目标企业并购作业和其后运营过程的风险控制等;
而税收成本是公司并购交易双方十分关注的事项。税务筹划非常重要。(未完成,需补充)
(1)契税
承受土地房屋转让或者投资,缴纳契税。3%--5%。
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企业注销或者破产,安置职工30%以上的,减半征收,100%的,免征;
非公司国有企业投资持股50%以上的,国有绝对控股公司投资并持股85%以上的,免征;
公司合并分立,投资主体不变的,免征契税。(2)营业税
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缴纳营业税。但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不缴营业税。5%。
(3)增值税
转让原材料、产成品(存货),或以原材料、产成品投资或者作为支付手段,缴纳增值税。
已使用过的货物固定资产,机动车辆按6%缴纳增值税,其它免征。
土地增值税
并购中以房地产出资或增资,免征土地增值税。
(4)所得税
转让股权价格高于长期投资成本的,或者转让资产高于账面净值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25%或20%。
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
非居民企业转让其在中国境内拥有的企业股权取得的收入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收入,应在中国境内申报缴纳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股权转让所得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
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通过滥用组织形式等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且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
主管税务机关层报税务总局审核后可以按照经济实质对该股权转让交易重新定性,否定被用作税收安排的境外控股公司的存在。
一般境外企业转让我国企业股权或者取得我国企业的股息分配,均需要缴纳10%的企业所得税。
并购心得
1、摸清家底
并购之前,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关键性数据,比如企业的客户数、收入与利润、公司净资产、净资产回报率、年增长率、行业地位以及非常重要的各个方面的财务指标。
上面是静态的家底,也就是不会动的家底。而企业的团队、未来年底的预测收入与利润、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动态家底,两个家底都要摸得清楚。
此外,自己公司不足的家底也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年看到有企业对自己感兴趣,就漫天要价,真正的价值来源于企业的基本面,公司好是卖出好价钱的最关键因素。
2行业情况
并购的目的一般都是产业性的整合与并购,即出资方与被并方一般都是一个产业的不同公司主体。这个时候的并购,一定要考虑到行业情况,首先是整个行业的规模,自己公司所占的地位与占有率,对方公司的地位与占有率。
除了要约方以外,是否还有潜在的其它可能收购自己的公司存在。
这很重要,如果有大量的被并需求的话,供求关系也会导致公司有一个好价钱。
同时,行业内各个公司的情况都得有所了解,比如排名、规模、产品、服务地区等因素。
3互补与对方需求
除了公司的利润及增长率等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并购的价格外,对方的需求与双方互补性也是关键性的因素。
第一你要看对方的并购对象中,你是不是唯一的,是不是最合适的,如果它的并购需求是唯一的,价格自然会高。
第二你还得看对方公司的产业链、客户、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团队是不是互补的,并购不是结束,而是下一轮整合的开始。
并购后两间公司都得经过整合的阵痛才能知道1+1是不是大于2,单纯的合并不是对方的目的,此时做到知已知彼尤为重要。
4并购标的与对赌
并购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司值多少钱的问题?很多老板不知道自己的企业价值几何。
其实计算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根据企业的静态资产负债情况、企业在并购要约期内的动态利润情况,以及非利润的公司资源(包括团队、无形资产等)这三个方面来计算。
很多企业现在不值钱,但未来一定时间内,团队有把握的盈利能力,这可以作为并购行动中的标的来进行对赌。
当然,赌也得有量,太高会让自己到期后实现不了而后悔,太低会让自己的企业有贱卖之疑。
5退出:是全卖还是半卖?
一种并购是全卖,原有团队拿钱走人,另一种情况是双方谈好协议条款,团队需要服务到一定期限后方可离开,而且离开时的并购价格与要约目标的实现情况相关。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将原有的团队及公司编入新的公司主体中去,原有团队及公司成了新公司的一部分。
这几种情况无非是一个退出是拿现金还是拿股票,还是部分现金部分股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并购案中存在换股并购的情况时,双方的DD一定是要相互的,也就是说被并购方要占并购后的新主体股权时,一定要做新公司的DD,了解全部情况,才能确定企业的并购价值。
并购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企业的价值与价格永远都是随着企业基本面与供求状况等诸多问题在变化的,要使并购做得棒,最最重要的还是谈,多谈必有益。
并购中的律师作用
1律师收购公司的一般作用
律师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收购公司提供战略方案和选择、收购法律结构设计、尽职调查、价格确定以及支付方式的安排等法律服务;
同时,参与、统一、协调收购工作的会计、税务、专业咨询人员,最终形成收购公司的法律意见书和一整套完整的收购合同和相关协议,以保障整个收购活动的合法且有序地进行。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合同》或《聘请合同》,作为专业顾问和专业性服务机构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以公司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或单项特聘法律顾问的形式为收购公司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以上为律师在收购公司中所起到的一般作用,而在收购公司中,律师所起的核心作用为进行尽职调查,然后以此为前提拟定协议、完成收购事宜以及担任新公司的法律顾问。
2律师在收购公司中尽职调查的作用
1什么是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指就股票发行上市、收购兼并、重大资产转让等交易中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事项的财务、经营、法律等事项,委托人委托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机构,按照其专业准则,进行的审慎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
2尽职调查的目的
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包括一下的内容:
第一,发现风险,判断风险的性质、程度以及对并购活动的影响和后果;
第二,可以使收购方掌握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资产权属、债权债务等重大事项的法律状态;
第三,了解那些情况可能会给收购方带来责任、负担,以及是否可能予以消除和解决。
3律师尽职调查与财务尽职调查的关系
律师和会计师是共同参与资本运作中的中介机构,两者的尽职调查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并行的,各自承担不同的调查任务和责任,分工和责任划分都是明确的,但在某些部分则是协作的关系。
两者的调查范围不同。
律师尽职调查的范围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组织结构、资产和业务的法律状况和诉讼纠纷等法律风险;财务尽职调查的范围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资产、负债等财务数据、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4律师在收购公司时的尽职调查的主要业务
律师在收购公司中进行的尽职调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购买小公司而言,律师尽职调查比财务尽职调查更能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
考虑到篇幅,以下主要列明律师尽职调查的主要业务:
一、组织性文件的尽职调查
1.公司的组织性文件 2.下属企业的组织性文件
二、业务文件的尽职调查
三、财务文件的尽职调查
四.重要协议和合同的尽职调查 五.融资文件的尽职调查
六.知识产权的尽职调查
七.雇员及员工事宜的尽职调查
八.诉讼和其他程序的尽职调查 九.税务的尽职调查
十.公司和下属企业的土地、物业和其他资产的尽职调查。
看哪些文件和法律法规 1核心框架
1、《公司法》
2、《证券法》
3、《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4、《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操作层面
1组织结构操作层面
1、《公司法》、《合同法》
2、《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3、《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
4、《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5、《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7、《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2股权操作操作层面
1、《公司法》、《证券法》
2、《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其信息披露准则
3、《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
4、《大宗交易管理办法》、《流通股份协议转让管理规则》(交易所)
5、《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
7、《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
8、《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9、《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
10、《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12、《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13、《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14、《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
15、《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3资产重组及财务会计处理操作层面
1、《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2008]53号及其信息披露
2、《上市规则》
3、《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收购商标等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通知》
4、《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
5、《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6、《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
第四篇: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概述及相关操作实务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概述及相关操作实务
一、跨国并购基本概念
企业或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扩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新建投资;一是跨国并购。由于跨国并购能在时间上为企业提供一种更快的、更便捷的方式,并利用这种快捷的方式获取他国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因此,跨国并购比新建投资具有更多的优势,是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通过一定的支付手段,购买他国企业的股份(部分或全部份额)或资产(部分或全部资产),从而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或所有权。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包含有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层含义。从法律形式上分析,跨国兼并(吸收或设立兼并)和跨国收购的主要区别是,跨国兼并的最终结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成一个法人,也就是说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合为一体,被兼并企业的法律实体地位不存在了;而跨国收购的最终结果是改变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归属或实际控制权,并不改变法人的数量,也就是说,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不合为一体,被收购企业法律实体地位还存在,收购企业仅仅是取得对被收购企业的控制占用地位。
(一)跨国并购类型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跨国经营活动,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分类方法按其所依据的标准的不同而划分。包括按并购标的、行业属性、被并购方态度等等分类。
1、按并购标的的不同,跨国并购可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可以是全部资产也可以是部分资产,股权收购则按收购股权份额分为全面股权收购(100%)、多数股权收购(50-99%)和少数股权收购(10-49%)。
2、按行业属性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类型。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分类。
横向跨国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保持或者增强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上述三种并购类型中,横向并购是最多见的一种,一般占整个跨国并购的50%-60%,常发生在石油、汽车、制药、电信、金融服务业等行业。但是,这种并购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许多国家对横向并购控制较严。纵向跨国并购发生在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主要是增加财务上的协同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在跨国并购中比例一直较低,一般占整个跨国并购的比例小于10%。混合跨国并购常常是跨国公司出于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考虑,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但是,由于现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增强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都倾向于发展核心业务,把核心业务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混合跨国并购一般占整个跨国并购的40%左右,且已逐渐下降
3、按被并购方态度分类,即被并购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并购所采取的态度,其是否同意并购,将并购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二)跨国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
跨国并购交易额一般都比较大,而且至少涉及到两个国家,往往是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因此,跨国并购支付方式与国内的企业并购支付方式既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它不同于国内企业并购的地方。
跨国并购支付方式一般有现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权互换等。有时一项收购案可能会采用多种支付方式。
1、用现金支付时,并购方必须要考虑货币种类,是用本国货币还是用东道国货币,汇率风险、资金的流动性、筹资成本、税收问题等。
2、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有时会涉及到跨国融资的问题。收购方为了获得最小的融资成本,规避国际金融风险,除了在本国资本市场或银行融资外,通常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国际融资方式包括国际银团贷款、国际债券等。国际银团贷款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融资方式。由牵头银行联合其他银行组成银团。分短期融资(小于1年)、中长期融资(大于1年)。国际债券是各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跨国公司按照一定程序在国际市场上以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分为:外国债券、欧洲债券、全球债券三种。其中主要是欧洲债券,因为它不受政府管制,可以匿名持有。.3、股权互换:已成为跨国并购尤其是大型并购的新潮流。这种支付方式不会在两国之间产生大量的资本流动,不会影响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要考虑东道国对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等,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难度要大,尤其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目前还难以采取这种方法。
(三)反并购手段
由于允许敌意并购,尽管被并购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同意,并购还是会发生。被并公司就要想方设法增加并购的难度和成本,以减少敌意并购。其主要分为收购要约前的反并购措施和收购要约后的反并购措施。
收购要约前的反并购措施有:董事轮换制,即并购后每年只能更换13的董事,使得并购者在并购两年后,才能取得控制权;绝对多数条款,需被并购方80%以上股东投票赞成,并购才能进行;还有毒丸计划等。收购要约后的反并购措施包括特定目标的股票回购、资产收购、资产剥离、邀请白衣骑士和诉诸法律等。
但是并非所有的反并购措施都对被并购方有利,相反,有些反并购手段对目标公司却是有害的。
(四)跨国并购动机
基本为战略动机、市场动机、技术动机、成本动机等
我国政府审批程序、支持措施
近些年,我国政府为推进加速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可以说政策通道已经打通。尽管如此,如果不熟悉相关政府审批流程,严格且较长的审批程序将可能影响到国内收购方在并购谈判中的反应时间和交易条件,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不仅将降低国内收购方在境外目标公司眼中的信誉度,错过最佳出价和成交时机,甚至直接导致交易失败。另外,通过政府协调,可以防止国内企业一拥而上,避免相互竞争。因此,为了争取主动,及早了解相关的审批政策及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审批程序
1、信息报告程序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凡境外投标或竞标项目(包括并购项目),国内企业应在投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书面信息报告。此项规定的意图,是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统配资源,协调并明确牵头单位,防止国内企业相互恶性竞争。
2、项目核准程序
国家发改委在《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待项目中标或收购条件基本达成一致后,需向发改委申请办理项目核准手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发改委有可能做出不予核准的行政决定,因此在投标收购的相关文件中,一定要注明“需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等条款,以规避政府审核不予许可的风险。投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以上的资源类项目还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但实际操作上,对国家稀缺的资源类项目上已放宽至10亿美元。涉及国有资产的企业,需要国资委审查登记备案。
商务部负责境外开办企业核准。商务部对国内公司在境外开办企业或收购海外资产进行审核,包括为收购境外目标公司而特别设立的投资载体,进行企业设立备案,其主要法律依据是于2004年发布的商务部第16号令《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
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外汇管理局负责批准外汇额度,为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外汇管理局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推进措施(《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等),放松了外汇管制,建立了绿色通道,为企业赢得了时间。
(二)支持措施
在国家出台监管政策的同时,国家相关部委及金融机构也提供了多项支持措施。在融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分别与两大政策性银行,即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发布了为国内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的支持文件(发改外资[2004]2345号文,发改外资[2005]1838号文);在海外投资并购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规范方面,商务部建立了多种信息渠道,便于更好地指导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商合字[2003]39号文,《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等);在风险管理和保障方面,国家发改委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发改外资[2005]113号文),提供多方位的咨询和保险服务,其中包括了承保境外投资主体因征收、战争、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遭受的损失。
三、法律顾问工作内容
法律顾问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尽职调查、法律文书编制、谈判、法律监管和适用。
(一)律师尽职调查工作方式
目标公司管理层演示、现场调查、与管理层会谈、在线资料室阅览、问答及讨论等多种方式。分为尽职调查及确认性尽职调查两部分。
(二)法律尽职调查内容
法律尽职调查是要了解目标公司的整个法律结构和法律风险。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公司是否合法成立、土地产权是否完整、是否有诉讼记录、员工政策、公司章程等,若目标为上市公司,还将涉及证券监管和信息披露等问题。另外,对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法律政策环境的调查分析也十分重要。简单概括就是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法律监管情况,一是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在法律监管情况方面,主要针对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问题、税务政策等进行调查。
对目标公司基本情况的法律尽职调查包括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购主体资格、是否具备从事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资产状况、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员工福利政策、工会情况、劳资关系、法律纠纷、诉讼记录、潜在债务等内容。发现对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三)尽职调查结果
法律顾问需汇总调查结果并撰写报告,主要记录对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
(四)确认性尽职调查
主要针对上一尽职调查中遗留的问题及对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的落实、并修改、完善调查报告。
(五)确保尽职调查质量
尽职调查是对并购交易进行战略分析、价值分析及风险分析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核实信息是否完整可靠,发现是否有对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二是为目标公司估值预测提供可靠依据;三是为收购方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谈判奠定基础。因此,确保尽职调查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高质量法律尽职调查是保证成功收购的重要前提。
法律顾问不仅在尽职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贯穿于整个并购全过程。一个成功的跨国并购一定是符合国际规则,并购程序规范,同时聘请高水平有经验的法律中介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篇:国企改制并购问题关注点暨操作实务--新媒体公司
国企改制并购问题关注点暨操作实务
(提纲式草案)
一、国企改制与公司并购之法律谋划与操作实务
三、企业改制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处理方案
四、国有企业改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汇编
六、公司并购法律操作实务
七、管理者收购法律操作实务
八、企业并购法律法规
九、运用企业兼并优惠政策 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运作法律方案
十、从企业重组、改制、并购法规中精选出重要法规用之于企业运作战略战术谋划
十一、企业改制操作实务
十二、企业改制十环节
十三、国企改制的十三种方式
一、国企改制与公司并购法律服务 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
A、进行目标公司寻找与调查;B、策划和设计改制方案;C、策划资本运作,设计并购方案;D、清理债权债务;E、设计员工安置方案并解决劳动争议;F、设计并制作土地处置方案;G、设计避让法律风险方案;H、制作各种法律文书;I、办理产权过户变更登记等
1、公司并购策划及其实施;
2、公司管理层收购策划及其实施;
3、公司的售出策划及其实施、资产重组;
4、资产流动与产权重组策划;
5、非股份制公司的产权转让;
6、股份制公司股权转让,集体科技企业的产权界定;
7、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制度设计,股份转让;
8、公司融资、资产转让、联营、合作;
9、公司股份制改造、公司集团化改造;
国企改制、公司并购是个复杂的法律执行过程,涉及的法律问题与产生的法律责任都相当繁杂。稍有不慎便会陷足于法律风险难以自拔。常见的法律风险有:(1)资产存在的风险;(2)财务风险;(3)合同风险;(4)诉讼、仲裁风险;(5)程序风险;(6)税收风险。
二、企业改制与并购法律问题
企业改制与并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法律问题,比如:
1、国有企业改制中富余员工安置方案;
2、企业债权债务处理问题;
3、企业改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4、企业债权转股权的法律责任问题;
5、改制前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6、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
7、企业改制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及界定后的处置问题;
8、企业改制公证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问题;
9、改制后履行劳动合同的问题;
10、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问题;
11、产权变更登记过户问题;
1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及规范运作问题;
13、职工持股方案设计;
14、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15、经营者持股方案设计问题;
16、劳动争议的处理;
17、各种法律风险的规避问题等。
一、国企改制、重组
为企业改制、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提供全程法律服务的专项业务。企业改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法律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2.承办股份公司上市前改制 3.国有企业改制、企业股份制改造
4.公司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的调查、方案设计及各项法律文书的拟订 5.公司增资扩股 6.政策咨询;7.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起草改制方案;8.办理资产评估、审计、清算;9.起草、审核、修改相关法律文件;10.代办相关的审批手续及工商变更、产权变更手续。
二、公司组建及治理
1、公司(分公司)创立、登记、注册
2、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及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等
3、公司重组、产权交易、资产置换;
4、公司分拆、并购、资产托管及承包经营
5、企业的租赁、托管、承包经营的策划与实施。
6、公司股票发行、上市;
7、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发行;
8、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及制度的设立
9、中国企业境外设立公司、境外投资置产
10、境外公司在境内设立办事机构
11、企业税务咨询、合法避税及设计
12、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转让;
13、公司投融资、公司风险防范
14、公司改制、增资、扩股 企业股份制改造 ◆ 公司设立服务方式: 发起人协议的拟订 公司章程制定 公司股权结构设计 工商注册登记
三、公司收购及兼并 主要包括:
1、公司购并策划及其实施;
2、公司管理层收购策划及其实施;
3、公司的售出策划及其实施、资产调整
4、资产流动与产权重组策划;
5、非股份制公司的产权转让;
6、股份制公司股权转让,科技企业的产权界定;
7、公司股权结构、股权制度设计,股份转让、8、公司融资、资产转让、联营、合作
9、公司股份制改造、公司集团化改造
公司收购及兼并具体的方式有: 1.协助客户设计兼并、收购的方案;
2. 就兼并与收购所涉及的任何财产权利、债权债务等问题进行谨慎调查及法律策划;
3. 就资产及业务收购和兼并及处置提供综合性法律意见,提供涉及投资、证券、资产评估、外汇、税务及诉讼等各方面的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
4. 代表客户参加有关兼并和收购的商业和法律谈判; 5. 起草、修改有关的兼并、收购合同文件;
6. 协助客户申请和取得政府部门对有关兼并和收购交易的审批和登记手续;
7、为产权、股权交易等提供法律服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及规范运作:
协助建立符合法律要求的董事会及其议事规则 起草、拟订股东会、监事会议事规则 起草、拟订经理、财务人员工作细则
建立、完善公司内部各项涉及法律事务的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激励机制设置 职工持股方案设计 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经营者持股方案设计 公司人事、劳动制度的完善 劳动合同的制定
职工医疗保险、劳动保护以及各种福利的安排 劳动争议的解决
四、公司破产及清算 主要包括:
◆ 公司破产、清算服务方式:
1.向债权人提供有关破产的法律咨询;代表债权人或债务人提起破产申请
2.起草破产申请书,准备破产申请文件,代表国内外债权人在中国法院对中国的债务人提起破产程序; 3.代表客户与债务人和债务人的股东或上级机构进行和解谈判,起草债务重组协议; 4.代表客户参加债权人会议或清算组会议;
5.代表客户对债务人破产财产的清算、评估、处理、分配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并代表客户参加有关的会议;
6.对外催收债权及清偿债务
7.代表清算组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处置 8.代表企业的股东对企业进行终结清算
服务具体方式包括:
1、参加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就债务重组或破产进行的谈判
2、参加公司改制会议并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
3、为公司、企业清算提供指导及担任清算组成员
4、为公司、企业提供有关重整、营业等援救方案
5、准备法律文件,包括重组协议、债务协议、和解协议、破产申请、同意函、弃权书、董事会决议、授权书及公司治理文件
6、协助获取第三方的同意和弃权
7、参加诉讼或仲裁以及执行程序
五、其他商务业务
◆ 各类国内及涉外货物买卖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等文件的起草及审查 ◆ 各类区域性商品代理或者分销业务的法律服务 ◆ 各类连锁经营及特许经营业务的法律服务
◆ 就各类商业纠纷的解决及商业债索赔事项出具法律意见 ◆公司资信调查
1、审查目标公司各项财产权利的完整性
2、审查目标公司的重大涉诉情况
3、审查目标公司对外投资情况
三、企业改制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处理方案
1、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法律责任问题
2.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法律责任问题 3.企业分立的法律责任问题 4.企业债权转股权的法律责任问题 5.国有小型企业出售的法律责任问题 6.企业兼并的法律责任问题 7.脱钩改制前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8.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 9.公司重组改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契税问题
10.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11.改制员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12.企业改制收费减免政策 13.外(工)贸改制企业有关退(免)税问题 14.公司改制后有关资金帐簿印花税问题
15.企业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的税额问题 16.脱钩改制及申报材料的要求 17.企业改制的组织形式 18.脱钩改制的阶段
19.脱钩改制的期限和实施步骤 20.脱钩改制工作的要求 21.企业改制的指导思想 22.企业改制的基本原则 23.企业改制程序 24.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 25.企业四脱钩改制的具体要求 26.脱钩的内容
27.脱钩改制的检查验收的内容 28.脱钩工作相关问题的处理 29 企业改制的其他有关事项
30.脱钩改制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有关具体要求 31.企业改制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及界定后的处置 3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和改制中富余员工安置方案 33.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金融债权管理问题
34.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前公司改制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内容 35.中国证监会对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内容 36.企业内部负债性的各种基金处理方案
37.加强产权变动登记管理,强化产权变动监管力度 38.加强资产评估管理,严格执行评估操作规范 43.鼓励外商投资改造现有工业企业方案 44.国有企业改制公证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内容 45.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财务管理 46.利用外商投资改造现有企业项目方案 47.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
48.国家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规定 49.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履行劳动合同的问题 50.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问题
四、国有企业改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汇编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01.03)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2002.12.20)5.关于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外轮理货公司改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07.10)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重组改制有关印花税问题的通知(2002.03.04)10.知识产权局公告第81号-已完成脱钩改制工作的专利代理机构和提请注销的专利代理机构(20020128)1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商标代理机构脱钩改制工作的通知(2002.01.22)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重组改制后有关企业所得税收入归属问题意见的通知(2002.01.02)1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改制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2001.11.16)17.关于对专利代理机构脱钩改制检查验收的通知(2001.11.13)1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联想集团改制员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1.11.09)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司法公证机构改制后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1.10.09)21.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检查工作的通知(2001.09.05)22.关于甲级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脱钩改制复审合格的单位名单(第二批)的公示(2001.08.03)24.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严格掌握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各项政策的通知(2001.07.18)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前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通知(2001.07.18)26.关于公布第一批完成脱钩改制和资质核定合格的甲级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公告(2001.07.17)29.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乡镇企业资产评估机构和农村集体资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工作中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02.27)30.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社会福利企业改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01.02.09)31.关于贯彻《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通知》的若干意见(2000.12.04)32.关于市司法局直属国资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中有关资产界定、人员安置等问题的意见(2000.10.14)33.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中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2000.10.10)34.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中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09.15)3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意见的通知(2000.07.14)3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改制后有关资金帐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2000.05.29)38.关于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脱钩改制的通知(2000.05.08)3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0.03.29)48.关于转发财政部《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实施意见的补充规定》的通知(1999.05.24)49.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实施意见(1999.04.13)50.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1999.02.21)5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湖南证券公司增资改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02.10)5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区直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净资产处置和国有股权管理意见的通知(1999.02.05)53.中国证监会关于对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改制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1999.02.01)54.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中产权界定与资产处置问题的通知(1998.12.09)55.关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的通知(1998.11.26)5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若干问题的通知(1998.10.09)5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1998.10.06)60.财政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06.24)6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8.06.24)62.关于抓紧落实企业改制收费减免政策的通知(1998.06.12)64.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1998.06.05)7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商品交易所会员制改制方案》的批复(1996.04.08)73.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对东方电机厂股份制改制资产重组框架设计的批复(1993.08.31)74.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电话“改制费”和“入网费”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失效>(1992.03.25)75.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计量局关于血压计(表)改制问题的通知(1986.11.05)76.国家税务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外(工)贸改制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0801)7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局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代理机构脱钩改制中资产界定审批办法的通知(20000119)78.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登记改制改组工作的试点意见 81.关于进一步明确资产评估机构脱钩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1124)82.财政部关于明确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有关政策的通知(19991122)83.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中产权界定与资产处置问题的通知(19981209)8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局系统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代理机构脱钩改制中资产界定审批办法的通知
8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机关公职人员离职从事税务代理的意见》和《税务代理机构脱钩改制中有关财产处理的意见》的通知(19990813)89.关于盐业企业兼并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08.30 91.关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2002.04.17 92.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1998.01.2 93.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加强对股份制改造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1997.09.02 94.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通知》的通知1998.07.14 9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通知1998.07.12 96.国家计委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通知1998.06.12 97.关于加速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通知1995.07.31 98.关于审批利用外商投资改造现有企业项目的通知1995.03.11 99.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股份制改造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02.08 100.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公司法》为企业向公司制改造提供公证服务的若干意见1994.06.30
五、公司并购法律操作实务
一、公司并购
1、含义
公司并购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之间的兼并与收购。
公司兼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程序,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
公司收购:一个公司通过收买股份、股票、资产等方式获得另外一个公司的控制权或经营权的行为。
2、公司并购类型
●横向并购:经营领域或产品相同或相近的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旨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纵向并购: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衔接,纵向协作关系的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又分为向前并购和向后并购。其优点在于能够减少交易费用,保证生产。●混合并购:纵横相结合的并购方式。优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降低投资风险。
二、公司并购动因
●协同经营、优势互补,通过并购整合,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旧公司能够在一个新的主体下创造更多的利润,即1+1>2效应。
●经营战略需要,有意识进行产品或行业的转移:以求①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壁垒;②克服对新行业、新产品不够熟悉的缺点,减少失误。●扩大生产规模与市场占有率。
●获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甚至核心管理人才,以及客户、营销网络、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等。●挖掘目标公司的潜在价值、适用于价值被低估、管理不善但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公司。●借壳上市
●整合升值后转让获利 ●外资控股国有企业 ●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 ●避税
三、目标公司的选择与评估
1、目标公司的选择原则
●行业相同或互补,与战略计划及资金、整合能力相适应时。●投资环境较好:优惠政策、低成本、好位置
●利用价值较高:闲置土地、厂房、设备、好项目、先进技术、较强的竞争力。●规模适中或与自身规模、能力相适应
2、目标公司价值评价
●外部环境评价:行业特征、产业政策、经营环境
●内部环境评价:治理结构的完善、管理水平、产品的竞争力及前途。
●财务状况评价:资金流动性、债权债务及资产状况,并购后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
3、目标公司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 ●净资产评估法 ●重置成本评估法 ●清算价评估法 ●现金流贴现法 ●投资率平均回报率法 ●投资回收期法 ●市场价法
4、目标公司的缺陷
(1)目标公司内部致命的缺陷 ●核心人员的流失或即将流失 ●一个或多个关键客户的流失或即将流失
●即将来临的财务危机、呆帐烂帐率、昂贵关键的设备必须更新、未充分披露的负债、股东诉讼。(2)目标公司外部致命的缺陷
●市场将改变未来的销售需求/生产方法/技术 ●国内外竞争者变化或即将变化 ●消费者/客户的购买习惯、方向的变化
5、购买方的其它错误
●没有扩张能力的市场上低增长低份额的企业 ●基于不合理的高成长预测基础上的购买价格 ●尽职调查完成前,匆匆敲定并购条件及价款 ●缺少可行的脱身策略
四、公司并购方式
1、整体并购:
2、投资控股并购:
3、资产置换并购:
4、股权有偿转让并购:
5、二级市场并购:
五、公司并购程序
1、非上市公司并购程序
2、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1)协议收购
●所谓协议收购是指购买人通过协议方式受让上市公司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股票,从而取得对上市公司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程序为:(2)要约收购
●所谓要约收购是指购买人通过证券交易市场,购买上市公司已发行的流通股票,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股地位。●要约收购程序
六、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
1、支付方式 ●现金支付 ●延迟支付
●以股票(股份)换股票(股份)●承担债务 ●资产置换
2、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 ●向银行贷款 ●发行垃圾债券 ●杠杆收购
六、公司并购相关主体的利益保护
1、公司股东的利益保护
2、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对债权人的告知义务:并购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对债务进行清偿或提供担保。
●未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的,公司不得并购。
3、雇员的利益保护
●实施股份、股票期权的目标公司,持权人享有加速行权的权利; ●劳动合同中有补偿条款的必须执行退休金,解聘补偿等条款。
●解除劳动合同后对员工的经济补偿以及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的足额缴纳。
七、公司并购法律风险及其避让
1、法律风险
(1)资产存在的风险:(2)财务风险:(2)合同风险:(4)诉讼、仲裁风险:(5)程序风险:。
(6)税收风险:目标公司纳税、欠款的情况。
2、法律风险避让对策
(1)聘请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是降低法律风险的根本。
(2)陈述与保证条款:并购协议中双方对相关事项所作陈述与保证。约定一经发现对方陈述保证与事实不符时,即可采取调整交易价,索赔或退出交易等手段来避免损失。(3)卖方承诺:
(4)交割条件符合约定:实际交割条件与合同约定相符或一方已实际履行了合同义务,则双方必需在约定的时间按约定的条件进行交割。否则,允许守约方退出。以此避免一方以另一方微小瑕疵作为借口威胁终止交易。(5)赔偿责任:对另一方轻微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扣减或提高交易价格等途径弥补或补偿。(6)担保: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担保,确保赔偿责任出现后,赔偿的落实。
(7)不竞争条款:卖方承诺将不再设立类似公司,不引纳现在的雇员和客户不与目标公司作任何形式的竞争。
八、反并购策略
目标公司不愿被收购或认为此次收购不公平而持反对和抵制态度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收购成本,增加收购难度或降低自身吸引力,使收购人退却。常见的反并购措施有:
1、事前防御措施
2、事后防御措施
九、公司并购中的律师作用
公司并购是个复杂的法律执行过程,涉及的法律、产生的法律责任相当繁杂。没有并购专业的律师参与,则极可能①出现法律问题时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处理;②因不懂法律而使已启动的并购活动路途搁浅;③并购虽然完成,但法律漏洞很多,危机四伏,后患无穷。律师在并购过程中,通常完成下列工作:
1、法律策划:。
2、审查目标公司:
3、起草、修改并购文件。将调查、分析及谈判结果及时反映在合同条款中并确保其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4、提供相应的法律说明,协调、沟通并购各方关系。
5、审查、评估整个并购交易的合法性、及时补救法律瑕疵。
6、对并购过程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提起诉讼。
十、企业并购法律法规
目 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98二次修订)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7、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的决定
8、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暂行规定
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10、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1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从事金融资产处置业务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1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13、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
14、中国工商银行关于运用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并购的意见
18、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章 公司合并、分立
第三十五条 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第三十六条 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第六十六条 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决定。
第七十四条 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第七十六条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必须按照本法规定认购其应认购的股份,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第一百零六条 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公司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一百八十二条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应当由公司的股东会作出决议。
第一百八十三条 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百八十四条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购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
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第一百八十五条 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
公司分立时,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的,公司不得分立。
公司分立前的债务按所达成的协议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
第一百八十六条 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少资本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第一百八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按照本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应当按照本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八十八条 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注销登记;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第十条 外资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当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十一、运用企业兼并优惠政策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运作法
律方案
一、(谋略:促进连锁经营企业重组运作法律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2〕49号 【实施时间】2002.09.27
二、(谋略:运用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并购运作法律方案)
中国工商银行关于运用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并购的意见 工银发(2000)50号 【实施时间】2000.04.06
三、(谋略:城市房地产转让运作法律方案)
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的决定 【实施时间】2001.08.15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十二、从企业重组、改制、并购法规中精选出重要法规用之于企业运
作战略战术谋划
目录
一、(谋略: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运作法律方案)(谋略:企业债务重组运作法律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实施时间】2003.03.01
二、(谋略:上市公司收购运作法律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实施时间】2002.12.01
三、(谋略:借刀杀人 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法)
参考相关法规:关于(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进行资产重组的暂行规定 【实施时间】1998.09.14
四、(谋略:企业改组改制中税收优惠法律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五、(谋略: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运作法律方案)民政部、外经贸部、国家体改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参考相关法规:关于外经贸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登记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实施时间】1997.10.06
六、(谋略: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 重组业务所得税(优惠)处理法律方案)参考相关法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 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
七、(谋略:树上开花 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运作法律方案)参考相关法规: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暂行办法
八、(谋略:外商并购境内企业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实施时间】2003.04.12
九、(谋略: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运作法律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十、(谋略: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运作法律方案)
参考相关法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实施时间】1999.11.01
十三、企业改制操作实务
一、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问题处理方法:
1.发起人问题。2.国有股权管理问题。(1)国有股权的分类;
(2)国有股权的界定和持股原则;(3)国有股权行使原则;(4)国有股权收入处置原则;(5)国有股权的增购和转让原则。3.企业改制带来的社会问题。4.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问题。
5.经营性资产的剥离问题,营利资产与暂不营利资产,净资产的折股问题。6.企业债务处理问题。(1)贷改投;(2)引资还债;(3)债务转移;(4)脱离债务;
7.土地/使用权的处理问题。8.离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9.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会计问题。
10.发行股票申报文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国有企业改制操作实务 1.产权制度改革。2.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3.产权转让的优惠。
4.产权收益的使用和管理国有企业资产评估、报损。5.资产、债务剥离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6.审计、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报损。7.企业报损资产的条件、企业报损资产的审核。8.企业帐外资产的处置。9.企业资产、债务剥离的处理。
10.国有企业财政周转金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11.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12.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原则。13.支付的顺序和费用的来源。
14.经济补偿的范围、标准、支付方式、社会保障问题。15.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障的程序。16.其他问题的处理。
(1)国有企业职工房改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2)国有企业税费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3)国有企业土地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4)国有企业工商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5)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制操作规程;(6)改制申请与受理;(7)改制清产与评估;(8)资产清查及评估;(9)申报资产损失;(10)清产核资确认;(11)改制方案与审批;(12)改制认股和缴款;(13)改制鉴证与登记。
企业改制十环节
1、批准制度;
1、清产核资;
2、财务审计
3、资产评估;
4、交易管理;
5、定价管理;
6、转让价款管理;
7、保护债权人利益;
8、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0、管理层收购。
十三、国企改制的十三种方式
1、重组;
2、联合;
3、兼并;
4、租赁;
5、经营者员工持股;
6、管理层收购;
7、出售;
8、承包经营;
9、合资;
10、转让国有产权;
11、股份制
12、股份合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