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法律实务

时间:2019-05-14 15:0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并购法律实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并购法律实务》。

第一篇:公司并购法律实务

公司并购法律实务

时下 ,资本运营、资产重组成为新的热点 ,兼并、收购、合并、并购成为律师业务的一个重要板块。对中国律师而言,更多的是要理解什么是并购,知道并购业务在哪里以及如何找到并购业务。对企业来讲,就要了解并购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并购。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公司并购法律实务。

重大资产重组有关问题很有讲头,由于公司有结构,有架构,有资产,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一次重组中包括六大重组,即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财务重组、机构重组以及人员重组。所以并购是多重法律的综合运用。几乎民商领域所涉及的法律,从事并购业务的律师都得非常熟悉,而且还可以进行交叉运用。

并购的实质是在市场经营中企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是价值链的对接。并购在法律上是股权、资产转移的一种方式。并购有资产并购、股权并购两大类,从并购形式上,可以分成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还有混合并购。

我一开始是当诉讼律师。能打好官司,能做好一个诉讼律师,就能做好一个并购律师。因为诉讼是产权争议发展到极致,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时候到法庭解决,是律师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诉讼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合同。在并购过程中,风险防范和控制最终是体现在合同上。在起草并购合同每一个条款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这一条在法庭上的结果。

一个资深的并购律师在合同的设计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未来当事人发生争议,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能做出这种力透纸背的合同的律师才是高手。

律师从事并购业务,首先把有关并购的法律,如公司法、合同法,以及各种商务经营的知识吃透。其次,作为一个好的并购律师,仅仅懂法律是不够的,还要懂财务,最起码对资产负债表很熟悉。再次还要懂经营,能看出企业的症结在哪里。最后,对经济的走势和大局得有所了解。

从并购业务来讲主要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尽职调查,包括目标公司的结构调查、主要合同的尽调、行政许可的尽调、债务尽调、资产尽调、劳动关系尽调、环保尽调、知识产权尽调、相关诉讼尽调等,这是律师的基本功。

尽调的责任很大,北京一个律师事务所就因为尽调出了问题解散了。尽调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非常认真,亲自到位,亲眼看见。尽调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到没有纰漏,是需要一点功夫的。北京几大律师事务所做尽调基本都有完整的流程,会细分到做知识产权尽调的就做知识产权,做劳动关系尽调的就做劳动关系。大的企业收购非常复杂,尽调是很费功夫的事情。

第二,交易合同,主要是交易结构的设计和合同的起草。上市公司,特别是跨国的并购,要进行交易结构的设计,有时候要通过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多层架构才可以完成利益组合。

一份好的交易合同可以控制交易的风险。谁先付钱、付钱以后交割多少,是很复杂的事情。

交易结构设计是比较费功夫的事。现在外国企业特别是外国PE基金来并购中国的一些公司,去香港、纽约或者是伦敦上市,就更复杂了。涉及原来的股东利益怎么到境外,境外的资金怎么进来,进来以后怎么实现新的利益组合,怎么体现到上市公司的股权上,等等。

做交易的时候还要防范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违约。怎么控制对方的违约。如果是跨国并购一个律师是做不完的,需要几个律师包括境外的律师,共同研究交易架构的设计。

第三,交割。并购往往是分几次、分几年付钱,有的还要通过一些担保防范交易中出现的漏洞。国外越来越多的交割是在律师事务所进行。交割这部分也可以收费,叫执行见证,就是合同执行的见证服务。

一个专业律师在并购业务中应该大有作为。并购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有市场经济,就会有并购;市场经济越发达,并购就会越来越多。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产业面临大转型,要由过去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变为由消费拉动涉及非常大量的投资和资源重组。要实现这种重组,就要有并购。

作为一个中国律师,未来在这一领域应该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并购是律师职业规划中不得不考虑的方向,因为并购会变得越来越多。

QA&

问:要做好并购律师要看哪些书籍?

答:并购的书我认为你就买两本,一本是中国的,一本是外国的。中国那些并购的书,看十本大概目录都差不多,找一本比较全面的看一遍。再看一本外国人写的并购,两种思维方式基本就都了解了。

问:并购中监管账户如何管理和防范风险?

答:首先,要向银行和税务说明,这是监管账户,是不开票的;其次,和基本账户一定要分开的。如果客户要求跟银行签监管协议,要先跟银行沟通好。一般交到律所就由律所监管了,根据客户的协议,满足条件就付款,就是根据客户的合同做出决定。

其中,主要的风险在于合同写得是否完整。合同双方约定给付的条件、时间、金额,律师是不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最好的办法是说我按指令付款,见指令付款。

问:非常想听您说一说怎么找并购以及热点领域在哪里。

答:实际上你现在身边每一个客户,都可能是你的并购客户。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有并购需求。中国现在发动机技术落后,如果见了发动机生产企业的,说我有一款全世界最新的发动机,他肯定会马上说在哪里。我就会说你用我给你当法律顾问吗?所以,了解企业的需求,从需求入手,就会发现并购的可能性。还有一些企业发展强大了,就要整合它的同行或者上下游。当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就会有融资的需求,把一份股权卖给别人。企业发展不行了,到了破产的边缘,就会被并购。所以,一个企业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可能产生并购业务,任何一个现在身边的客户都有可能是并购的客户。

我举一个例子,来显示一下并购业务是怎么形成的。有一个客户准备成立一家公务机公司,要买一架美国法院准备拍卖的飞机,要我帮他操作。

我先让纽约办公室帮忙联系美国的法院。法院说这架飞机在佛罗里达,代管的公务机公司是上市公司,有15架飞机。我从纽约交易所把它所有公司资料下载下来开始研究,觉得这个公司不错,可能有中国企业能产生协同效应。

后来我去纽约,见了他们的总裁。我问他是不是需要一些资金,他说是需要钱。我说需要钱干什么?他说我需要钱再买一批飞机,我说你需要多少钱?他说我需要3000万美元。我问你3000万美元能给多少股权,他说了一个比例,我说很好啊。接着我就分析他有多少架飞机,该怎么操作。我向他介绍了中国公司如果与他的公司合作的话可行的几种模式。谈了几个小时他邀请我去他的公司看看。

第二天,他派了一架飞机接我过去,全体高管出来接。我是一个律师,但他通过跟我的交流,预感到我可能是他们公司的救星,判断出我有这个能力。我在那里待了五个小时,看了他所有的流程,管理,软件,很专业地跟他谈话。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有价值的。回来以后两个星期内我把资金给他落实了。我后来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我二人在我华尔街办公室的会面将改变北美及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格局,因为中国通用航空飞机只有907架,其中147架是直升机和飞艇,真正能够投入运营的不到200架。美国通用飞机有22万架。两边结合起来,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这就是一个信息有可能变成一个产业。并购的客户怎么找?关键是你得有准备,思维方式要变过来。你身边每一个客户都有可能是你的并购客户,关键看你怎么样思考。

至于下一步并购的热点,我告诉你几乎每一个产业都存在热点。中国玩具出口急剧下降,但我有一个客户通过我们的管道,与日本重建委员会的采购商对接上了,大量出口木屋。所以机会就在你身边,看你会不会抓,怎么去思考。

中国现在没有一个行业不在进行重新洗牌,如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矿产资源、医药、零售,等等。所以你要换一个思维思考,不要老想他出了事才可以挣钱,要想如果我是客户企业的总裁,就是CEO,我应该怎么办,帮助客户解决它的需求。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人就有价值。假如能有5个人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你得贬值。但是,如果整个要素控制在你的手里,换一个人就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当你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帮助他实现增值的时候,他肯定要给你相应的报酬。要律师要在帮助客户提高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我的理念。

律师喜欢提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NO是很容易的,在无数种NO中找到YES才是高手。每一项交易都有风险,关键是把交易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把握的范围之内。我从来不敢对客户说绝对控制风险,但必须尽我所能把所有风险都考虑到。

问:大诚有没有首开法律服务业上市先河的设想?如果有的话,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答:律师事务所上市在全世界是极为鲜见的,律师事务所不具备上市的要素。上市是为了融资,律师事务所是不需要钱的,融资干什么?所以律师事务所是不会上市的,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律师事务所上市的法律和制度安排。

问:我这样的青年律师要成为您这样的大牌律师,要经历哪些过程?关键的几步该怎么走? 答:很多律师梦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我36岁才当律师,连诉状都不会写。接了一个案子,晚上翻开书拼命看。青年律师要想成为大律师,必须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做好手头每一个案子。每一次开庭,我准备得都极其充分,结果95%以上准备的内容用不着。我把开庭可能用上的技巧事先都考虑到了,在庭上要问的问题我都写完了,答案是什么我都想好了,包括对方他这么答的时候我怎么说,要写厚厚一沓准备的笔记。要成为大律师,没有捷径,就得慢慢来,律师是靠积累的。一下子挣200万元,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但是不能指望这个,要1000元、10000元地挣。只有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做好每一个细节,培养好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做大事。青年律师要想成为大律师,必须要有平和的心态,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必须的。

特别声明 此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研究使用。

第二篇:公司及资产并购的法律实务和操作

公司及资产并购:法律实务和操作攻略

一、公司并购及其主要类型

(一)公司并购的概念

公司并购(M&A),亦称兼并收购,是指一家或数家公司重新组合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形式。??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目标公司)本身或其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杠杆,具有以下作用: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有利于减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兼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债务重组和增加资本金,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从经济意义上讲,公司并购行为的目的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法律角度看,并购是一种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不同企业股东之间利益关系的整合。

(二)公司并购的主要类型

公司并购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和并购方式包括:

横向并购,指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公司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有利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形成生产的进一步集中。

垂直并购,指处于产业链上下游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垂直并购的优点除了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的基本特性外,主要是可以使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资源和能源。

复合并购,指同一行业横向并购与垂直型并购相结合的公司并购,或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并购。复合并购是公司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组合,有利于实现经营的多元化。

现金收购,指以现金作为并购目标公司的支付方式。

换股收购,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换股收购的结果是收购方取得了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股票/资产,从而成了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目标公司的一些原股东也成了收购方的新股东。这种方式避免了收购所需要的巨大现金压力,但股票换股比率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已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瞬时变动,确定股票换股价格和比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又称举债收购或融资收购,是指收购方以目标公司资产及未来收益作抵押进行融资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大规模融资借款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

承担债务式兼并,这是面临破产企业得以债务重组的一种兼并方式。在被兼并企业资不抵债时,兼并企业并不需要用资金,而只是承担企业债务即可。被兼并企业债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债权人的同意,可以停息、免息,有的可以用国家呆帐准备金核销,同时,偿还被兼并企业债务可以推迟3~5年等。

协议收购国家股和法人股,这是我国收购上市公司的主导方式。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分割成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流通股,一般而言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公司股权的大部分,且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收购方不可能通过收购社会流通股的方式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协议受让国家股和法人股可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并购重组“包装上市”,即通过兼并收购、控股若干企业,并将这些企业重组,将其部分资产分离,组建一家资产优良公司上市。通过该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改善资产状况,扩充经营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买壳上市,即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壳公司),然后增资配股方式筹集资金,再以反向兼并的方式注入收购企业自身的有关业务及资产,最终收购公司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在买壳上市交易中,收购公司并不是看上目标公司的有形资产和业务发展前景,而是看上目标公司的资本融资渠道。

借壳上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自己或相关企业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

每个并购项目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这取决于许多现实的因素。因为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精细的技术工作,并购不仅需要仔细的经济考量,还需要履行许多的法律义务,一次成功的并购一定是在多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下、经过审慎决策和精心操作的结果。

二、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和规则

公司并购不仅需要健全的市场体制作为基础,还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进行规制。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并购法律体系,但已有许多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众多的规范化文件中,这些法规主要包括:《公司法》 及其配套法规、《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立法层次不一,具体规定还存在某些矛盾之处,但已形成了以《公司法》为“母法”中国公司并购的初步法律框架。下面我们将以公司法为基础,结合其他法律规定,简要介绍中国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介绍将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先介绍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其次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然后介绍两种特殊的并购: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和具有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最后介绍一些可供选择的公司并购方式和公司并购的一般流程。

(一)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公司法》第七章专门规定公司合并与分立,这一章节的规定与该法中的股份/股票转让的相关规定构成了中国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框架。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规定:公司并购协议及其生效条件、公司债务的通知/公告程序、目标公司或合并双方公司的解散清算程序、资产转让与公司设立/变更登记程序。

公司并购从本质讲是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而言是建立在合并各方之间的有效契约基础之上。《公司法》第184条第三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公司法》第182条规定,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应当由公司的股东会作出决议。因此,公司合并应该采取书面合同形式,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之一是股东会和董事会以书面决议形式同意合并。

合并合同得到合并各方股东会同意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履行债务通知义务。在向债权人发出的通知中一般要包含债务承担的方式,而债权人有权要求合并各方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合并各方不履行债务通知义务,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担保,公司并购是无法履行的。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形式。采取吸引合并形式的,被兼并的目标公司法人资格消失,因此需要办理公司注销解散程序;采取新设合并形式的,合并各方法人主体地位共同消失,需要办理合并各方公司的解散和资产清算程序,与此同时,还需要办理合并以后新成立的公司的设立程序。

公司合并之后,合并各方还应该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比如,产权过户转让手续,股东身份变更手续,公司注册资金增减手续,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等等。另外,公司合并后,应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合并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应获得税务部门的认可。

合并是公司并购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目标公司股权从而控制目标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并购,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是公司股权转让和增资的相关规则。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并购的,至少需要取得目标公司股东批准和董事会决议,股份转让后还应该办理股东变更登记;采取新增股份并购的,应该办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和股东变更登记。无论采取上述哪种形式的股权并购,如果引起法人代表或其它公司登记注册信息变更的,应当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二)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

有限责任公司并购的法律要件一般都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通过并购使得公司发生合并的,都需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议批准,都要公告债务、通知债权人,都要进行必要的变更登记。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还涉及到更多的其它法律管制,并购各方需要履行更多的法律义务,这些法律义务主要包括:报批、信息披露、要约收购,等等。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一般采取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两种方式进行,不同的并购形式有不同的法律要求。下文讨论上市公司并购的一般规则。

1、资产收购

资产收购指收购公司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者主要资产。收购方一般要承担目标公司的原有债权债务及法律风险。资产收购所需要的行政审批相对较少,但资产过户交割手续、税务处置较为复杂。

资产收购可以分为重大资产收购与非重大资产收购。上市公司重大资产收购是指购买、出售、置换入公司资产净额、资产总额或主营业务占上市公司净资产、总资产或主营业收入的50%以上的交易。重大资产收购需要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股东大会的决议文本应该报中国证监会及上市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审核,同时向证交所报告,并公告产权变动信息。资产收购超过70%的,还需要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非重大资产收购不需要证监会的审批,一般只需要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批。

2、股权收购

上市公司的并购通常可按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按中国法律规定,股权收购至少要遵循如下几个基本规则:

1)股票交易必须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内进行;

2)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

3)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购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之后,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的百分之五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4)除了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个人持有的公司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B股)和在境外发行的股票外,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千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股权并购又可以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与发行新股两种方式进行,前者是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现有股权的方式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后者是通过扩大目标公司总资本,并使得收购公司获得目标公司的控股地位,从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发行新股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一般采取目标公司向收购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为此目标公司必须符合以下发行新股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发售新股要经过如下的程序;股东大会就新股种类及数额、新股发行价格、新股发行的起止日期、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等事项作出决议;证券承销商与公司董事会就新股发行方案达成一致后,向证监会推荐;董事会向证监会或省级政府申请批准;发行新股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应当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发行新股募足股款后,必须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

4、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

通过购买已发行股票方式进行公司并购的,自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之日起,收购人六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公司股票并将该公司撤销的,属于公司合并,被撤销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5、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上市公司

定向收购上市公司一般采取协议收购方式,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做出摘要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要约收购仅适用于对上市公司公众股的收购。在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做出公告。未按照规定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的,收购人不得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在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之后,收购人再增持股份或者增加控制的,应当以要约收购方式向该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除非收购人的豁免申请被证监会同意。要约期限为30-60日,要约不得撤回,经过证监会的审批后,可以更改。?收购人在其收购要约期限内,不得采取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和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卖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是否出售其持有的股票的选择权归于仍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小股东,只要这些小股东行使选择权,持有该公司90%以上股票的大股东就有义务按照要约收购的条件收购。无论《证券法》还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小股东行使选择权的期限,但是,按照一般的商业原则,小股东的选择权的行使期间不可能是无限的,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内小股东不行使选择权,则该权利可能会丧失。

三、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

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综合《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的公司并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个环节:并购的报批程序、资产评估程序、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并购合同的形式要件。

并购的报批程序 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针对公司并购事宜作出书面决议,如果引起国有公司丧失控股地位或者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必须由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应该报同级政府批准。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应该报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由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是否批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国家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批。向境外转让国有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商务部的审批。

资产评估程序出售国有资产都应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的价格作为并购的基准价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程序、备案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转让资产的定价方式国有资产的转让及定价方式有形式要求,即必须在正式的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即要求国有资产转让必须通过公开的方式征集受让方。当征集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时,应该通过拍卖、招投标方式定价,当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的情况下,采用协议方式定价。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一般不能低于评估价格的90%,当转让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的90%时,应获得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同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

并购合同的强制条件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中明确转让方与受让方协商同意的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目标公司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等等。

四、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

公司并购中的涉外因素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

1、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指通过并购使境内公司(内资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法人)并购内资企业。所以,并购当事人中的外国法人、外国自然人、外商投资企业都属于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的产业政策,在某些行业,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比例受到限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在有些产业,外商投资公司“限于合资、合作”、有些产业必须“中方控股”或者“中方相对控股” ;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分立于合并的规定》 第19条规定,与公司合并的中国内资企业已经投资设立的企业,成为合并后公司所持股的企业,应当符合中国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要求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合并后的公司不得在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的企业中持有股权。

2、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需要行政审批。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外商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分别由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备案。其中,限制类项目由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和经贸部门审批,鼓励和允许类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项目的审批权不得下放。投资额特别巨大的项目,一般还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

3、禁止行业垄断。《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都有反对行业垄断的规定。这些法规授权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并购过程中的垄断问题,并有权依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并购方案。境内企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也可以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进行垄断调查。反垄断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并购当事人的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并购涉及到的关联行业数量等。同时,还对并购当事人进行了扩大解释,并购当事人包括外国投资者及其关联企业。

(二)、境内企业境外并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境外市场扩张,境内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如下规制。

1、境内企业从事境外并购活动需要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根据《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规定,境外投资包括我国企业通过新设(独资、合资、合作等)、收购、兼并、参股、注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在境外设立企业或取得既有企业所有权或管理权等权益。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需要审批,除了金融企业以外,境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权在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其中,商务部主管中央企业的境外投资审批和非中央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境外投资审批,其余的境外投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2、不予许可的境外并购。商务部有权认定不予许可境外并购,通常有如下情形: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可能导致中国政府违反所缔结的国际协定的;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的;东道国政局动荡和存在重大安全问题的;与东道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或风俗相悖的;从事跨国犯罪活动的。

3、许可基本程序。企业首先应向商务部或者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商务部受理后进行法定项目的审查,并征求驻该国使领馆商务参赞意见,核准后颁发《境外投资批准证书》。

4、企业境外并购的前期报告制度。根据《企业境外并购事项前期报告制度》,企业在确定境外并购意向后,须及时向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地方省级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其他企业向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并由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分别向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转报。

5、企业境外并购的外汇管理。企业必须在境外并购审批前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外汇来源证明和所在国的外汇管理政策;然后办理外汇登记和汇出手续;同时企业还应该交纳汇出外汇数额5%的利润保证金;在当地会计终结后6个月内企业应该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其会计报告。

五、公司并购的操作流程和攻略

完整的公司并购过程应该包括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并购整合阶段,其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并购的准备阶段

在并购的准备阶段,并购公司确立并购攻略后,应该尽快组成并购班子。一般而言,并购班子包括两方面人员: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其中至少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于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如果并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

并购的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显得非常重要。尽职调查的事项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

尽职调查首先必须保证并购的合法性。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件之中,因此,并购律师不仅要熟悉公司法、证券法等一般性的法律,还要熟悉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国有资产、涉外因素的并购特别法规。(关于这些法规的名称,可以参看本文的注释)除了直接规定并购的法规以外,还应该调查反不正当竞争法、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调查时还应该特别注意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

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

重大并购交易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人事状况都属于必须调查的基本事项。具体而言,以下事项须重点调查:

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首先应当调查目标公司的股东状况和目标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的参与并购主体资格;其次,目标公司是否具备从事营业执照所确立的特定行业或经营项目的特定资格;再次,还要审查目标公司是否已经获得了本次并购所必需的批准与授权(公司制企业需要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非公司制企业需要职工大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并购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还必须获得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准)。

2、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企业的性质可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合伙制企业,不同性质的目标企业,对于并购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3、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调查中尤其要注意:目标公司及其所有附属机构、合作方的董事和经营管理者名单;与上列单位、人员签署的书面协议、备忘录、保证书等等。审查合同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合同的有效期限;合同项下公司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违约行为;违约责任;合同的终止条件等等。

4、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状况,以及产权证明文件,特别要对大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有时在合同签订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有可能影响并购价格或其它全局性的问题。

5、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主要包括:目标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目标公司的雇员福利政策;目标公司的工会情况;目标公司的劳资关系等等。

6、目标公司的法律纠纷以及潜在债务。

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往往是一个困难和耗费时间的过程。并购方案则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确定合适的并购模式和并购交易方式;选择最优的并购财务方式;筹划并购议程。

(二)并购的实施阶段

并购的实施阶段由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合同、履行并购合同三个环节组成。

谈判 并购交易的谈判的焦点问题是并购的价格和并购条件,包括:并购的总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护、损害赔偿、并购后的人事安排、税负等等。双方通过谈判就主要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后,一般会签订一份《并购意向书》(或称《备忘录》)。《并购意向书》大致包含以下内容:并购方式、并购价格、是否需要卖方股东会批准、卖方希望买方采用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政府的行政许可、并购履行的主要条件,等等。此外,双方还会在《并购意向书》中约定意向书的效力,可能会包括如下条款:排他协商条款(未经买方同意,卖方不得与第三方再行协商并购事项)、提供资料及信息条款(买方要求卖方进一步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卖方要求买方合理使用其所提供资料)、保密条款(并购的任何一方不得公开与并购事项相关的信息)、锁定条款(买方按照约定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资产,以保证目标公司继续与收购公司谈判)、费用分担条款(并购成功或者不成功所引起的费用的分担方式)、终止条款(意向书失效的条件)。

签订并购合同

并购协议应规定所有并购条件和当事人的陈述担保。并购协议的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是收购方的律师在双方谈判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协议草案,然后双方律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磋商、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并购协议至少应包括以下条款:

1、并购价款和支付方式。

2、陈述与保证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通常是并购合同中的最长条款,内容也极其繁琐。该条款是约束目标公司的条款,也是保障收购方权利的主要条款。目标公司应保证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帐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的真实性。

3、并购合同中会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交割条件和支付条件。并购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可能需要等待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或者需要并购双方履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义务(如债务公告、信息披露等等),或者收购方还需要作进一步审查后才最后确认,所以并购合同不一定马上发生预期的法律效力。并购双方往往会在合同中约定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当所附条件具备时,并购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为了促成并购合同的生效,在并购合同中往往还需要约定在合同签订后、生效前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及其期限,比如,双方应该在约定期限内取得一切有权第三方的同意、授权、核准,等等。

4、并购合同的履行条件。履行条件往往与并购对价的支付方式联系在一起,双方一般会约定当卖方履行何种义务后,买方支付多少比例的对价。

5、资产交割后的步骤和程序。

6、违约赔偿条款。

7、税负、并购费用等其他条款。

履行并购合同

履行并购合同指并购合同双方依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包括合同生效、产权交割、尾款支付完毕的。一个较为审慎的并购协议的履行期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合同生效后,买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在约定的期限内卖方交割转让资产或股权,之后,买方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一般买方会要求在交割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尾款支付结束后,并购合同才算真正履行结束。

(三)并购整合阶段

并购的整合阶段主要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事务。其中的主要法律事务包括:

1、目标公司遗留的重大合同处理;

2、目标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调解、谈判的处理;

3、目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整顿(包括目标公司董事会议事日程、会议记录与关联公司的法律关系协调等等);

4、依法安置目标公司原有工作人员。

公司并购是风险很高的商业资产运作行为,操作得当可能会极大提升资产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来经济收益,操作不当则会使当事人陷入泥潭而难以自拔。因此,公司在决定采取并购策略进行扩张之前,一定要经过审慎的判断和严密的论证;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设计每一个并购阶段的操作步骤,将并购交易可能的风险降低在最低限度之内。

第三篇:国有企业并购法律实务 王冠

国有企业并购法律实务

主讲人:王 冠

引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王冠,是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前段时间也参加了点睛网的培训,上次主要讲的是再融资、尽职调查方面的法律实务,这次本来安排我讲上市公司收购方面的法律业务,但因临时安排,刘老师安排我来做一个国有产权并购这方面的法律实务。

大家在以前的讲座中,老师把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可能已经和大家讲解,今天我主要强调对国有产权的并购法律实务。

今天讲的内容有六部分:

1.国有产权并购的主要政策、法规。这块除了一般公司法、证券法一般规定之外,我会重点讲国务院、国资委以及财政部所发的一些文件,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这些文件也是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依据,我把一些文件做了罗列,基本上在国有产权并购的业务过程中要遵循、依照这些法律实行法律行为。

2.国有产权并购立法规范的核心问题。有很多政策法规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预防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分析法律法规的主要规定来看它是怎么样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单独提出来讲?其实在国有资产并购过程中,一般的产业并购主要区别在于国有程序、法规。

3.国有产权并购的一般操作流程。

4.国有产权并购的主要环节。这一块有5项内容,我会重点来讲这5项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最主要的法律问题。

5.国有独资公司并购与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这块内容比较简单。

6.管理层收购(MBO)问题。

一、国有产权并购的主要政策、法规

90年代中期国有资产产权并购这些法规不健全,在90年代初期国有资产管理局仅仅有关于国有资产评估方面的规定,关于国有资产评估主要认定国有资产价值,最后交易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对于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怎么进行交易,程序是怎么的,都没有做详细规定,在2003年,国务院以及国资委、财政部集中出了一些法规,其中国务院有个《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国务院发的一个条例,在这个条例基础上国资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指导性文件,在这3个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在2003年12月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发了一个《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暂行办法比较重要。在后期的文件中包括2004年、2005年的一些文件,并且都是在三号令基础上做的一些补充。2005年4月国资委、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这是我们一会要讲到的关于MBO方面的法律规定。2005年8月,国资委发布了一个《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7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实施细则变动比较大。2005年8月国资委还制定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12月,国资委、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是对3号令的补充。

从1991年到2007年包括到现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一直对国有资产法规进行完善,目前来讲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种体制、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随时出一些规则进行规范。

二、国有产权并购立法规范的核心问题

这些规则规范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能看到,国产权并购立法的核心问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背景是在2003年之前,2003年之前对国有资产立法不是很规范,包括怎么样来进行产权交易,怎么样进行重组,这块都是国家机关内部做的操作,没有明文的法规,有一些国有企业钻一些法律空子来实施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把国有资产民营化,比如低价收购国有资产。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两级出资人制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部分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刚才我们提到的出资人不明确的管理情况,通过分级管理,地方国资委或者下属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对于地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现在有很多上市公司,在成立之初很多股东就是当地的国资委或者国资局、国资公司,现在多元化了,国资委、国资公司的股份、股权逐渐稀释和减少,目前来讲还有这几个机关进行管理和监管。从政策层面来讲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进行了保证。

下面还有具体的国有产权交易中的具体制度。比如说关于国有的清产核资制度,这项制度也是我们在进行国有资产产权并购时的基本前提,清产核资的范围主要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和资金核实。这项内容比较重要。目的是使公司账账相符,然后对公司资产进行清查,包括公司的整体资产状况,是否有抵押、担保的情况,在资产清查中哪些是国有资产,哪些是集体资产,哪些是其它性质资产都要进行界定和区分。在进行资产清查完成之后,我们要进行价值重估,比如说在剔除掉一些无关资产之后,纯粹的国有资产大概是多少,我们要进行认定,价值重估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评估要参照价值重估的情况来决定我们最终的评估价值。

损益的认定,这项工作比较重要,尤其对于收购方来讲,比如说在收购国有企业时,国内国有企业有很多坏账,对一般国有企业来讲,如果符合国有资产的一些政策,主管机关批准后对坏账进行核销,完成之后,对于不可处理的资产或者坏账相关的收购主体可以参照结果确定收购价格。

资金的核实,相当于对国有资本数量、数额进行确定。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这一点要注意。

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我们刚才提到了清产核资,无论是清产核资还是后期进行的产权交易的环节,首先都需要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对整个国有资产的资产状况进行审计,目前来讲,会计事务所的聘任是由持有国有产权单位决定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对于一般的企业本身是没有这种权力决定的,必须报请上面的主管机关认定会计师事务所。改革为非国有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这更多的是从反腐角度进行的审计过程。

关于国有资产转让的公开化,这就是所谓的招拍挂制度,且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制度,国有企业首先要进行公开征集,把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公示,如果是单一的,可采用协议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以协议方式为主。

有关法规是《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14条、16条、18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关于公正评估国有资产,其管理权限目前来讲全部由国资委进行管理,在早些时是财政部进行管理。评估机构选择和会计师有一些区别,会计师是入户,评估机构需要有国资委来核发一个证书,在目前的评估机构中必须具备国有资产评估资质才能进行评估。

关于国有资产的定向管理、转款的管理,这块从定价环节以及最后的交易环节都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出了一些相关规定,比如说国有资产定价一般是参照评估结果,同时考虑产权交易市场供求状况、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职工安置、引进先进技术等因素。最终还要考虑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表现。加强转让价款的管理区别于一般的产权并购,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结清。一次结清确有困难,经转让和受让双方协商,并经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批准,可产区分期付款的方式。分期付款时,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其余价款应当由受让方提供合法担保,并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内支付完毕。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和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剩余价款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三、国有产权并购的一般操作流程

这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否充分对后期起着很大作用,律师在并购准备阶段中法规的作用非常大,主要是发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投资人以及国有资产的转让提供决策依据。

并购实施阶段,包括并购协议的起草、确定以及协助转让双方进行辅助性的判断。最后一个是关于并购整合阶段,很多企业是两个主体并购为一个主体。

(一)并购准备阶段

1.并购班子的组成:国有企业资产运营部、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律师、会计师、财务顾问、技术顾问)

2.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状况。

并购的外部法律环境:并购法规、行业政策。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及获得的批准和授权情况。目标公司的产权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目标公司重要的法律文件、重大合同;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目标公司的法律纠纷以及潜在债务。

(二)并购实施阶段

尽职调查过程中为我们后期谈判、签订合同做了基础,投资人包括产业并购人他们所关注的实际上是我们第一个阶段所了解的,即公司的债权债务,存在哪些纠纷等进行了充分披露,在进行充分披露的基础上投资人掌握到它的筹码,比如说你不仅有评估值,企业还有一些硬伤与负担,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在并购谈判时的一个筹码,在并购阶段我们分三个:一是并购谈判,二是并购签订,三是并购合同的履行。

并购谈判:焦点问题是并购的价值和并购条件,包括并购的总价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护、损害赔偿、并购后的人事安排、税负等等。谈判结果:签订《并购意向书》(或称《备忘录》),主要内容:

签订并购合同我就不讲了。

关于履行并购合同,它分合同生效、产权交割、尾款支付三个阶段。

(三)并购整合阶段

上市公司特别重视并购整合阶段,因为证监会监管比较严格。

整合范围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企业文化整合等方面事务。其中主要法律事务包括:目标公司遗留的重大合同处理(资产过户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调解、谈判的处理;目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整顿(包括目标公司董事会议事日程、会议冀鲁豫关联公司的法律关系协调等等);依法安置目标公司原工作人员。

四、国有产权并购涉及的主要环节

对我们来讲,更多倾向于做上市公司这方面的并购,国有的、非国有的这块监管层面比较多。

(一)国有企业内部决策

文件的依据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并且有规定,一般来讲,各国企业内部有自己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全民所有企业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国有性质的一般设有董事会。对国有控股的很多是一些股东大会做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另外涉及到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这通常是对企业进行改制或者进行资产重组导致性质发生变化,必须对整体方案包括职工方案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进行决定。

(二)并购的报批程序

这块国有企业本身和主管机关进行国有资产并购的审批流程,我综合了一些法律上的规定。首先是报批机关——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由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决定是否批准。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其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如果引起国有公司丧失控股地位或者公司的合并与分离,必须由其所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应该报同级政府批准。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应该报其所属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国家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审批。

向境外转让国有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商务部的审批。

其次是国有股权的认定——国资委下发了《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针对国有股权的管理做的界定。关于国有股权主要分两块,一是国家股,一个是国有法人股。国家股权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向股份公司出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国有法人股是指国有法人单位,包括国有资产比例超过50%的国有控股企业,以其依法占有的法人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形成或者依据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股权认定职能划分为地方股东单位(由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由财政部审核批准,但发行外资股(B股、H股等),国有股变现筹资,及地方股东单位的国家股权、发起人国有法人股权发生转让、划转、质押担保等变动(或者或有变动)的有关国有股权管理事宜,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

第三是国有资产(股权)评估的备案——这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公允。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和备案是多变的,如果曾经看到过关于评估备案的文件会有疑问,因有的是国资委,有的财政厅,还有一些是国资局。

虽然现在财政部把权限交给国资委,但实质上在一些过程中,财政部还没有放权,对有些特别现象,有些国有上市的特别事项财政部门还是要插手介入其中。

关于核准和备案,目前来讲,除非一些比较重要的资产重组、并购事件需要核准,大部分资产评估进行备案程序即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国资委评估备案或者核准主要关注的问题是:第一关注评估资质并进行审核,第二评估方法是否按照国资委要求进行评估的,这从原则上是堵住是否未评估的现象,对评估事项和结果进行确认之后,发回一个备案核准通知书,拿到之后评估结果才能够作为一个股权转让的重大依据。一般情况下国有资产转让需要备案或核准,但有另外,比如说对于整体资产无偿划转。量小的不需要评估,另外涉及到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

第四是国有资产变动审批的一般权限——文件依据是《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这里面提到:母公司国有资本变动的,中央管理企业报请国务院批准。地方管理企业报请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子公司国有资本变动的,属于集团内部结构调整的,由母公司审批,涉及集团外部的,由母公司报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子公司以下企业国有资本变动的,由母公司审批。

第五是国有股权占让审批特别规定——文件依据是《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上市公司国家股权、发起人国有法人股权发生直接或间接转让的,由省级财政(国资)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其它国家股权的转让由省级财政(国资)部门审批。对于国有股权来说,财政部和省级财政(国资)部门出具的关于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文件是有关部门批准成立股份公司、发行审核的必备文件和证券交易所进行股权登记的依据。

第六是国资委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变动和国有股权转让的审批将逐渐转移到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审批权限已经转移到国家国资委。

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事项,将由具有管辖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关于国有资产并购报批文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二是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三是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四是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五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六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另外需要报批的文件还有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主要核查内容:并购各方主体资格、并购方案合法性、并购程序合法性、是否存在潜在法律风险或尚需履行的程序);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批准机构要求的其它文件。

(三)国有资产的评估

关于国有资产的一般规定,比如向非国有投资者转让国有产权的,由直接持有该国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评估结果由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核准。

评估程序——国有资产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申请立项;2.资产清查;3.评定估算;4.验证确认。

关于评估方法的选择,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以及其它方法。这类方法针对不同的资产性质、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行的是成本法,比较公允的是按现行市价法进行评估,无形资产是按照收益现值法做的。收益现值法是根据被评估资产合理的预期能力和适当的折现率,计算出资产的现值,并以此评定重估价值。重置成本法是根据该项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重置成本,减去按重置成本计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计折旧额。现行市价法是参照相同或者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评定重估价值。清算价格法比较少见。一般来讲,收益法和市场定价法是各种企业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企业、主管机关看到的也是这块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高估、低估?中外合资企业的资产会高估,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或者驻上市公司的资产,如果上市公司的效益比较好,那会高估,一般会低估,这块要考虑到上市公司本身资产的质量以及业绩进行评估。

(四)国有资产转让的定价方式 国有资产的转让及定价方式有形式要求,针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可以采取公开的交易方法,所谓公开交易方法就是招拍挂、拍卖制度,通过交易所进行国有资产交易,针对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所有的国有股权、国有资产的交易全部要通过产权交易所进行,对于国有参股公司来讲,仅仅是它参股股权必须明确要求在产权交易所进行,如果其它参股公司和其它资产处置可以不走产权交易所这个途径。

协议转让方式和招拍挂这种方式有一个定价原则,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不能低于评估价格的90%。

产权交易所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

(五)国有资产并购协议

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比如涉及到转让标的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这在其中需要明确。另外是涉及到债权债务的处理方案,这块比较重要。转让方式、转让价值、价款支付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这在方案里已经明确,一般转让方式是现金交易,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可以股权定向发行。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这是双方所要关注的问题,原则上由转让方根据法律规定去承担,但在有些情况下,比如说采矿权、转让时价款还没有交付应该是受让方交付,但还是严格按照转让方先把这些事处理完毕,转让方承担价款费用。陈述与保证条款,这对企业比较重要,因为对很多权利义务做了体现,比如说约束了目标公司,目标公司应保证有关的公司文件、会计账册、营业与资产状况的报表与资料的真实性。

另外是合同的生效条款,这对国有企业并购来讲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对于民营企业生效,合同签署之后生效比较多,但在国有企业首先要经过国资部门的批准,这是一个前提,对于国有上市来讲更多,不仅需要国资部门的批准,可能还要履行必要的信息披露程序,合法的履行,对于转让方、受让方都要分别各自的决策程序履行完毕。此外还涉及一些义务。

过渡期的损益安排条款,这是比较常见的事项,在进行转让时要设定一个基准日,确定某一日的资产价值,以这一时点的基准日,相关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就按照这个基准点进行评估,相关价值也是。审计和评估的基准日和最终的资产交割有一定的期间,不可能马上就完成这样的自然交割,一般有很长时间,这期间关于权益的归属可能会有损失,这期间怎么进行归属?比较公平的是在只要我的资产在交割之前法律主体亲属还应属于转让方,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上市公司,通常比较倾向于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角度。

最后是关于履行的条件条款,这要考虑到协议本身。一个较为审慎的并购协议的履行期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合同生效后,买方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在约定的期限内卖方交割转让资产或股权,之后,买方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一般买方会要求在交割后的一定期限内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尾款支付结束后,并购合同才算真正履行结束。

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还涉及到几类问题,一个是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还有一个是关于管理层持股(MBO)的问题。《公司法》并未规定也并未禁止将国有独资公司乐观出资(资产)转让给自然人或其他非国有法人,但,此种转让必须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

五、收购国有独资公司与国有产权无偿划转

关于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国资委颁布了一个《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适用范围为: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

审批机关——如果产权在同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之间无偿划转的,那就由所出资企业共同报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如果在不同的机关,根据产权归属关系由出资企业分别报。如果实行政企分开的企业,给出资企业或者子企业持有,由同级国资委和主管部门批准。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上级所持有的企业子公司的话,由上级和下级分别批准。还有一种是内部转让,由所出资企业批准并抄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

六、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MBO)在2003年时这个问题争论得比较激烈,现在关注度很低。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或管理层利用杠杆融资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股份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公司所有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和资产结构都发生了改变,进而达到重组目标公司目的一种收购行为。

海尔“曲线MBO”——当年海尔集团是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2003年通过有一笔资产注入获得了一些股权,这些股权是由一个叫海尔投资的公司获得的,它的股东叫海尔的职工持股会,这块相当于是它的公司经营管理层。海尔曲线BMO到国有产权改革大讨论,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丧失国有控股地位考虑,MBO的实施被暂缓。

有关法规对国有企业的MBO的规制:1.能够实行MBO的主体仅限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国资委对于中小企业乐观认定标准是: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2.转让国有产权必须进入产权交易市场。3.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4.经过感觉者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

当然除了《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还有一个专门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专人暂行规定》,这比较详细,但目前实施得比较少。

国有企业MBO未禁止、国有大企业不被允许适用MBO,前唯一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途径是上市“股权激励”。今天的讲课内容就这些了。

第四篇:公司并购法律尽职调查之律师实务

公司并购法律尽职调查之律师实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源于《孙子·谋攻》中的这句著名论断是孙子兵法中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古往今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现早已被运用到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来。现在,企业之间竞争讲究的是对实际情况详细、准确、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后进行周密严谨的分析,最后作出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和应对措施。而律师在服务商业活动中,经常性的被委托方安排去从事一项“知彼”的工作,这个工作就叫法律尽职调查。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法律尽职调查,即公司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按照目前通说,公司并购是指合并(或兼并)与收购的合称,合并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吸收另一家公司(目标公司),目标公司不复存在;新设合并是指两家以上公司合并组成一家新公司,原公司不复存在。收购又分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目标公司仍然存在。所以,公司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一般指委托方(调查方)拟进行上述并购计划或交易,委托律师事务所,聘请律师对有关方(目标公司)的有关资料、文件、信息等,从法律角度就目标公司设立和存续、股权结构、历史沿革、法人治理、资产状况、对外投资(投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其他投资)、业务经营、债权债务、重大合同、关联交易、劳动人事、纳税情况、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的一种活动。

下面笔者就律师从事法律尽职调查的几个重点方面归结如下:

法律尽职调查的方法

1、独立调查。独立调查是指以律师身份向有关政府部门或单位查询目标公司工商信息及其资产、项目等情况,独立调查所获资料系政府部门提供,可信度较高,可以核查、验证目标公司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其一般会涉及下列部门:

(1)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目标公司设立、变更、年检、法人治理结构等相关工商登记资料;

(2)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屋状况及产权人信息、房地产他项权情况、房屋租赁信息等;向土地管理部门查询土地权属情况;向规划管理部门查询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等;向建设管理部门查询建筑工程许可情况等;

(3)向车辆、船舶管理部门查询车辆、船舶信息;

(4)向证券登记有限公司查询股票名称、数量、权利限制等信息;

(5)从中国人民银行打印目标公司贷款卡信息,查询目标公司银行贷款、对外担保等情况。

现场调查

(1)进驻目标公司所在地现场调查;

(2)通过对目标公司董事、高管、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人员访谈,了解目标公司经营业务、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规章等情况;

(3)就查阅的相关文件资料中所涉及的问题,及时向负责人员提出疑问,并获得回复、确认;

与其他中介同步开展工作,并与其沟通、探讨,进一步获取信息。诸如财务顾问、审计、评估等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尽职调查的步骤

(1)了解客户的收购方案、理解收购意图、领会收购战略;

(2)结合收购方案查阅和检索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对目标公司所从事经营业务所述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3)根据收购方案确定尽职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4)开具尽职调查清单;

(5)开展现场调查;

(6)根据交易方案、目标公司特点确定重点关注问题;

(7)编写尽职调查报告。

三、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1、目标企业的主体资格、并购的授权与批准的审查

(1)目标企业的设立审批、申请文件及登记文档、营业执照、验资证明(报告);

(2)目标企业登记事项,历次变更、变动情况的合法合规性;

(3)目标企业成立以来的合并、分立、变更及重大改组、重大投资行为;

(4)目标企业年审情况及是否有影响目标企业合法存续的重大法律障碍,如吊销、注销;

(5)目标企业经营中依法应取得的资质、认证、特别许可等是否已合法取得及是否仍合法有效;

(6)本次并购交易是否已取得合法有效的授权和批准,对并购条件是否存在限制性要求。

2、目标企业股权结构和股东出资的审查

(1)目标企业当前的股权结构及合法性;

(2)目标企业股权结构的变革过程及其合法性;

(3)目标企业股权是否存在争议、混乱、矛盾与不清晰;

(4)目标企业各股东出资是否符合在工商部门备案的章程的规定,包括:出资方式;出资比例与数额;是否有虚报注册资本或虚假出资情况;出资是否被抽逃、挪用;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的权属;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是否经评估作价;用于出资的有形财产是否移交及过户;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归属及权属证书;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类别;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的剩余有效期;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评估作价;用于出资的无形资产移交及过户;有无出资争议,有无用于出资的有形、无形资产的权属争议,有无潜在出资诉讼或仲裁;用于出资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是否被抵押、质押、目前状况;出资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

(5)目标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包括:设立分公司情况;投资参股子公司情况、出资额、所占比例或股份;投资控股子公司情况、出资额、所占比例或股份。

(6)目标企业股本变动及相应合同、章程、决议、批文、变更登记情况;

(7)目标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兼并、分立、合并、破产、清算情况。

3、目标企业章程的审查

(1)章程内容的合法性、完整性,现行章程及曾生效的章程;

(2)章程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批准手续及是否在公司登记机构登记备案;

(3)章程内容中是否有反收购条款,如有,则查明具体内容;

(4)章程内容是否有所变化、变化是否合法及是否履行了相应手续;

(5)章程内容是否有超级多数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6)章程内容是否有董事会分期、分级选举条款,禁止更换董事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7)章程内容是否有特别授权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8)章程内容是否有特别程序条款,并评估其意义;

(9)章程内容是否有影响企业并购的其他特别规定,如高薪补偿被辞退的高管人员、股东权利计划等。

4、目标企业财产权利的审查

(1)目标企业土地使用权性质、使用权归属及证书与实际是否相符;

(2)目标企业房产权归属及证书与实际是否相符;

(3)目标企业主要机械设备、设施的相对性及与实际是否相符;

(4)目标企业专利类别、数量、权属、存续及剩余有效期;

(5)目标企业商标类别、数量、适用大类、权属、存续;

(6)目标企业版权类别、数量、权属、存续;

(7)目标企业其他无形资产情况;

(8)目标企业资产抵押、质押情况;

(9)目标企业租赁的性质、类别、期限;

(10)目标企业车辆类别、产权归属、年检、车况及使用年限、保险;

(11)目标企业其他财产的清单、产权归属现状等;

(12)目标企业财产保险情况;

(13)目标企业经营性资产评估报告;

(14)目标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

5、目标企业重大合同及债权债务的审查

(1)目标企业重大合同的主体及内容的合法性、有效性;

(2)目标企业重大合同在目标企业控制权改变后是否仍然有效或合同约定是否产生变更;

(3)目标企业重大合同中是否存在纯义务性条款或其他限制性条款;

(4)目标企业重大合同有关解除、终止合同的约定对并购会产生何种影响;

(5)目标企业对外担保合同的具体情况及主合同履行情况;

(6)目标企业债权的性质、合法性、有效性、数量及实现债权的障碍;

(7)目标企业债权质量状况;

(8)目标企业债务性质,合法性、有效性,数量及履行情况;

(9)目标企业债务偿还期限、附随义务及债权人对其是否有特别限制;

(10)目标企业贷款文件、贷款数额、还款期、逾期利息及罚金情况;

(11)目标企业外债情况、合法性、批文及登记证明;

(12)目标企业外债担保文件、履约保证书情况及批准登记手续;

(13)目标企业资产抵押、质押清单及文件、债务履行情况;

(14)目标企业负债是否已被追索、是否已被提起诉讼或仲裁、是否有潜在的重大诉讼或仲裁;

(15)目标企业及分支机构、子公司财产保险情况(包括保险人、险种、保额、有效期、保险范围、理赔额)、正在进行及可能的保险索赔或争议。

6、目标企业争议与解决情况的审查

(1)目标企业是否有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调解书或仲裁裁决,案由、目标企业的地位及执行情况;

(2)目标企业是否有正在进行的法律诉讼或仲裁,诉讼地位、仲裁地位及案由、可能的结果;

(3)目标企业是否有潜在的重大诉讼、仲裁及其案由、地位及可能的结果;

(4)目标企业是否有因为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受到相应行政处罚、执行情况;

(5)目标企业是否有因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正接受相应行政调查,调查进展情况及可能的结论和处罚结果;

(6)目标企业是否有因环保、税收、产品责任、劳动关系等原因而被进行相应调查和处罚的潜在可能性,可能的结论及处罚结果;

(7)目标企业正在进行的或已受到警告的政府调查(国内外)情况,有关文件,已作出的有强制力的决定、裁定、执行令等;

(8)目标企业与他人自行和解、调解、协议取得或放弃的权利、主张、要求或禁止进一步行动的情况;

(9)目标企业所收到的有关主张目标企业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和主张目标企业违法、违规的函件等。

7、目标企业组织结构及治理结构审查

(1)目标企业内部结构关系;

(2)目标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及职能划分、相互关系、负责人情况;

(3)目标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设置、职能权限、相互关系、机构运行及负责人情况;

(4)目标企业是否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机构、具体情况及经营运行和财产状况;

(5)目标企业近三年来主要(重大)决策在程序上和实体上的有效性及相关文件;

(6)目标企业股东大会(职代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及其规范运作情况;

(7)目标企业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层人员情况;

(8)目标企业的独立性;

(9)目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及主要管理体制的变动;

(10)目标企业附属机构、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独立核算的业务部门及其下设机构情况。

8、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1)与目标企业有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人数、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分布及现状;

(2)目标企业可分流人员范围、数量及构成;

(3)病、残、离、退职工的数量,目前状况及相应协议和执行情况;

(4)目标企业的三险一金是否按时足额缴纳;

(5)目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是否建立并持续缴纳失业保险金,是否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目标企业事实劳动关系及交叉劳动关系情况;

(7)目标企业需新签、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

(8)目标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社保关系是否已接续好,相互间债权、债务关系状况及是否已解决;

(9)目标企业停薪留职、内退、请长假、长期学习、参军入伍、挂名、自谋职业、因私出国、女职工“三期”职工数量及目前状况;

(10)目标企业职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状况;

(11)目标企业职工激励计划情况、职工福利制度计划安排;

(12)目标企业职代会(工会)建立及运作情况;

(13)目标企业劳动卫生、劳动安全、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14)目标企业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情况;

(15)目标企业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情况,有无处罚,有无潜在处罚的可能性。

9、目标企业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

(1)目标企业关联交易数量及现状,对目标企业的影响、制约、辅助程度;

(2)目标企业关联交易、关联方的情况;

(3)目标企业关联交易的合法性、交易条件的公允性;

(4)目标企业是否有关于消除或避免同业竞争的协议、承诺;

(5)股东间、股东与目标企业间、股东与目标企业客户间的关联交易。

10、目标企业技术、环保、产品标准及获奖

(1)目标企业产品(服务)的技术含量大小、技术敏感性、产品(服务)对技术的依赖程度;

(2)目标企业拥有的技术的性质、来源、权属;

(3)目标企业使用的非自有技术性质、来源、使用条件、期限;

(4)目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人员能力、设施、设备情况及科研组织情况;

(5)目标企业环保标准、排污和治理情况;

(6)目标企业目前实行的产品质量标准、级别及质量控制与检验系统;

(7)目标企业所获的技术奖项、级别、类别等情况;

(8)目标企业特许经销保护、广告与促销、客户情况、竞争战略与评价、销售方式。

11、目标企业税费征、减、免等优惠情况

(1)目标企业税务登记证、登记机关及验证情况;

(2)目标企业应纳税的税种、税率;

(3)目标企业各纳税申报表及完税证明;

(4)目标企业其他税收优惠的依据、证明文件及实施情况;

(5)目标企业财政补赔优惠的依据、证明文件及实施情况;

(6)目标企业社会保障金交纳情况。

12、目标企业的经营与业务情况

(1)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业绩、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2)目标企业主营业务的分类、比重、市场情况;

(3)目标企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比例分类与现状;

(4)目标企业的经营是否有或可能会发生政府或法律、法规上的限制、管制;

(5)目标企业的主要产品状况、主要构成、国内外主要厂家生产状况、产品销售率。

四、律师从事法律尽职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

1、律师应谨言慎行,恪守保密义务,与目标公司进行良好沟通

由于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作为被收购一方,心理较为“脆弱”,通常心存顾虑。所以,律师在现场查证过程中,目标公司的“态度不好”是常态,但无论如何,尽职调查律师必须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排除干扰,专注于调查,努力与目标公司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另外,因并购活动本身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为避免人心浮动,有的目标公司除最高决策层外,其他人对并购交易并不知情,尽职调查律师在现场查证过程中,即须三缄其口,守口如瓶。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尽职调查律师不能妄加评论,恣意指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2、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尽职调查策略

尽职调查过程中,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就是目标公司无意或有意未提供尽职调查所需的全部资料。而律师有时向公司登记机关等部门调查目标公司资料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工商行政部门,虽然《公司法》规定“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但各地公司登记机关的做法仍是五花八门,松紧尺度不一。此外,去不动产登记机构、人民银行等部门调查资料,则面临更大的障碍。所以,遇到这些情况,律师应当及时调整策略,只能依赖目标公司就其财务、业务等所作的“声明和担保”。

3、认真撰写每日简报及详尽的尽职调查报告

如前所述,尽职调查目的就是要“知彼”,就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则要及时披露,二则要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尽职调查期间,律师应养成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翻阅、审查资料,摘抄要点,将当天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归纳、分析、研判,形成简明扼要的日报,这样既能点明发现的问题、蕴涵的风险及其对并购交易的影响,又能尽可能给出消弭风险之策。透过每日简报,委托人可及时洞悉目标公司存在的问题,评估对并购交易的影响。

4、律师办理法律尽职调查,必须清醒意识到其中蕴藉的律师执业风险,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法律尽职调查未尽职、未充分,给委托人造成损失,律师事务所往往面临巨额索赔,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将完,法律尽职调查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团队性的工作,其作用是为了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情况,是并购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关系着巨额并购活动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律师参与其中,其实务工作也不仅只是本文所述,如有不周,尽请见谅。

作者简介

中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主要从事房地产、公司法律事务及合同相关法律服务。

第五篇: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实务探讨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实务探讨

□智浩律师事务所 张学文

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加速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都无异于自甘落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加入WTO,又为我国面向全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统计,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要方式。近几年在世界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而我国的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国吸引外国投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0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仍然是2003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虽然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投资所占的比例与外商投资总额相比很小,但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数量越来越多,投资数额越来越大。

外资并购是外国投资者和与外国投资者具有同等地位的公司、企业或个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实质取得境内企业权益的行为。在外资并购中必然要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律师参与外资并购提供相关法律服务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业务。

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模式(一)外资并购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

这种类型起初主要是通过协议购买产权的形式,并购、改造国内非公司型国有企业。随着并购的发展,外资也开始并购国内非上市的公司型企业,如定向募集股份公司,或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收购挂牌企业的资产或股权。据上海产权交易所的资料,2000年,在该所登记的外资并购金额达19.66亿元,比1996年增长29倍多。

外资并购非上市企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①整体收购。外资整体买断中国相关的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组成外商独资企业,从而使该企业成为其独资子公司。②部分收购。一种是外资通过参与国内原有企业的重组,收购企业50%以上的股权,以达到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如,2001年3月我国轮胎行业的龙头企业轮胎橡胶与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米其林组建合资公司,米其林控股70%,然后合资公司斥资3.2亿美元反向收购轮胎橡胶的核心业务和资产。另一种是在原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基础上,由外资通过增资扩股或内部收购,稀释中方股权,从而由参股变为控股。如,德国汉高公司通过内部收购股份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了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和天津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两家合资企业。

(二)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跨国公司已把并购上市公司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这种类型的并购始于1992年前后,至2001年6月共有71家上市公司拥有外资法人股,其介入方式主要有直接上市和并购方式两种,前者为主要方式,但近几年通过并购方式介入上市公司的案例逐渐增多。

跨国公司收购或控制国内上市公司,又有以下方式:①协议收购上市公司非流通的内资法人股。此类收购始于1995年8月的“北旅模式”。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案例则是2002年4月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受让科龙电器公司法人股东——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20477.5755万股法人股(占科龙电器总股本的20.6%),转让价格为每股1.70元人民币,合计转让价款为3.48亿元人民币。此次股权转让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②协议认购国内上市公司向外资发行的B股或H股。如华新水泥向全球最大水泥制造商Holchin B.V.定向增发7700万股B股,使其成为华新水泥的第二大股东。③收购国内上市公司原外资股东的股权。耀皮玻璃的外资股东皮尔金顿国际控股公司在1999年12月以每股0.14619美元的价格购买联合发展(香港)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外资法人股4069.95万股,使其股份占到该公司总股本的18.98%,如愿以偿地成为其第一大股东。④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份间接控股、参股上市公司。法国公司阿尔卡特通过增持其在华合资企业——上海贝尔公司股票至50%+1股,控股上海贝尔,而上海贝尔是上市公司上海贝岭的第二大股东,从而实现其间接参股上海贝岭的目的。①

(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可能出现的新模式

(1)通过拍卖方式竞买上市公司股权;(2)外资机构征集代理权;(3)吸收合并方式;(4)第三方代为收购;(5)托管与期权方案相结合。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程序(一)外资并购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法律程序 1.外资在并购前进行自我评估。

在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查以前,并购公司应当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范围包括自我价值评估与主体适格评估。

(1)自我价值评估。

自我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企业现状、评估企业自我价值、评估协同效应、评估并购后联合企业的价值、综合评估并购的可行性。确定本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实施并购的基础,对整个并购过程来说地位十分重要,没有对自身价值进行评估,就不能评价不同的并购策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有多少,无法选择适当的并购策略。评估企业的自身价值与一般企业的价值评估所用的方法相同,多为现金流量折现法,需要对企业的历史业绩,以及独立经营情况下的未来绩效进行分析和预测,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其未来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2)主体适格性评估。

主体适格性审查就是外资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政策规定的并购资格条件。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政策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可以并购国有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的外资,才具备并购国有企业的要件。在审查适格性时可参照的法律政策是:《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和《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等。

2.选择和确定目标国有企业。

一直以来,我们对外国投资者并购国有企业有一种心理抵触。一方面,国有企业被外资并购似乎意味着国有企业的失败。另一方面,这也似乎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外国投资者在选择目标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企业是否有愿意被外国投资者并购的愿望。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进行并购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一般来说,外国投资者要考虑目标企业的区域环境、股本结构、融资能力、面临的行业环境、国内外竞争状况、拥有的市场份额、利润水平和发展前景、财政隶属关系、政府是否会干预对目标企业的并购,以及干预的程度、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目标企业的经营层素质和管理水平等。

3.履行批准手续。

外资在并购国有企业以前,必须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并购无效。批准手续应当是外资或中方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涉及并购的审批机关非常复杂,因此必须注意报批机关。此外,要注意向不同机关报送的材料要齐全。

4.发出并购意向书。

意向书是一种书面文件,是并购双方预先约定用于说明双方关于进行和约谈判的书面意见。大多数情况下,意向书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具有道德约束力。为了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并购方在确定目标公司以后一般要向其发出并购意向书,其意义类似于要约邀请。其主要作用是向对方传递并购意向以及初步的条件,并希望对方能够发表意见;另外,在并购谈判过程可能会涉及商业秘密,一些竞争对手可能利用并购谈判的机会获取对方的秘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并购意向书中规定保密条款并赋予其法律效力。意向书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规定好意向书中的主要条款也是非常重要的。

5.谈判并签订并购合同。

尽管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收购上市公司必须签订收购协议,但是,由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程序与价格已经在现有的法规中作明确规定,因此,谈判主要运用于并购非上市公司的情况。而且,在敌意收购的情况下,也不存在谈判的问题,谈判只在善意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过程中采用。并购中的谈判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员工安置、价格和并购后的管理权。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对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作了强行性规定,如果缺少上述内容,并购可能不被批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区分为资产购买协议与股权购买协议,并分别规定了各自应当具备的内容。资产购买协议应当具有以下内容:第一,协议各方的自然状况,包括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等;第二,拟购买资产的清单、价格;第三,协议的履行期限、方式;第四,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第五,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第六,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股权购买协议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协议各方的自然状况,包括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等;第二,购买股权的份额和价款;第三,协议的履行期限、方式;第四,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第五,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第六,协议签署的时间、地点。上述条款仅仅是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6.完成并购

并购合同签订后,还应当将合同到有关机关审批,并购协议经过有关机关批准以后生效。报批时应当附国有产权登记证、国有企业的审计及资产评估报告核准或备案情况、职工安置方案、债权债务协议、企业重整方案、中外方的有关决议、中方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与决议。转让国有股权和外国投资者认购含有国有股权公司的增资额的,还应提交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者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税务、海关、土地管理和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中外双方凭改组申请和并购协议的批准文件依法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手续;所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此外,国有企业被并购以后,企业的性质往往发生了变更。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法律程序 1.外资公司的自我评估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不具备实际履约能力的收购人进行上市公司收购,被收购公司不得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收购人对其所收购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并应当就其承诺的具体事项提供充分有效的履约保证。《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规定,受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外商,应当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好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具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外资在并购上市公司以前必须对自身进行评估,否则,最终将因并购计划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批准而失败。

2.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并选定目标企业。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凡禁止外商投资的,其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得向外商转让;必须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转让后应保持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

在选择和确定目标企业上与外资并购非上市国有企业相同。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持社会稳定;

(2)符合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公平竞争;

(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维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4)吸收中长期投资,防止短期炒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3.达成并购意向和签订并购合同。合同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1)陈述与保证条款;(2)合同标的;(3)持股期限;(4)转让价格;(5)付款方式;(6)付款期限;(7)过户与登记。

4.信息披露义务。

在没有对外商受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信息披露规定出台前,外商受让国有股或法人股将遵守现行的一般信息披露规定,具体有《证券法》、《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

5.报批。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与法人股的通知》规定,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涉及产业政策和企业改组的,由国家经贸委负责审核;涉及国有股权管理的,由财政部负责审核;重大事项报国务院批准。

6.支付。

支付条款在外资并购中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外资采用杠杆收购以现金支付并购款时更需要注意。为了确保并购一方在并购后资金能及时到位,可以约定由并购一方先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此外,还要注意支付的期限。

7.过户。

转让当事人应当凭相关机关的批准文件、外商付款凭证等,依法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股权过户登记手续,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手续。转让价款支付完毕之前,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和工商管理部门不得办理过户和变更登记手续。

8.外汇申报。

外资协议购买境内公司股权,审批机关决定批准的,应同时将有关批准文件分别抄送股权转让方、境内公司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股权转让方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为其办理收汇的外汇登记手续,并出具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对价支付到位的外汇登记证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转让当事人应当在股权过户前到外汇管理部门进行外资外汇登记;涉及外商股权再转让的,应当在股权过户前到外汇管理部门变更外资外汇登记。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外汇收入,转让方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凭转让核准文件报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结汇。

9.办理变更登记。

对于国有企业被并购以后到底应当登记为何种公司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据《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同股向外商转让后,上市公司仍然执行原有关政策,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规定:外国投资者向境内企业参股的,外国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达到25%的,该企业依法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外国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高于10%,低于25%的,应当依法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但不享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外商投资企业在注册资本中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对于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优惠待遇的,审批机关应当在批准证书上加以注明。我国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实际上是把25%作为区分是否享受外商投资优惠待遇的界限。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外资并购后持股所占的比例如果低于25%,该企业也成为外商投资企业。

注释:

①参见潘爱玲《积极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

下载公司并购法律实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并购法律实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并购实务之法律尽职调查文件清单

    公司并购实务之法律尽职调查文件清单 这是一份为对正和有限责任公司以后简称为(“公司”)进行法律尽职调查而准备的初步文件清单。这个初步文件清单是为了协助律师对公司进行......

    试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法律实务

    试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法律实务肖金泉 杨荣旭为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步伐、有效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抵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我国借鉴了......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并购法律风险分析

    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并购法律风险分析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特殊性,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作出了诸多有别于其他可流通物的立法限制,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难以获取......

    4类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和规则

    4类公司并购的基本法律要件和规则 2014-06-10 金桐网众享 公司并购不仅需要健全的市场体制作为基础,还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进行规制。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并购法律......

    法律实务论坛(本站推荐)

    法律实务论坛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法律的殿堂是崇高和神圣的,他从人类精神的土壤中汲取着水分和养分,正是这样的基础,所以它是无情暴力和柔情关怀的统一体。它既......

    法律实务经典案例

    法律实务经典案例: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 发表于: 2011-11-15 13:58:52 企业和机构的收购和兼并是一个时代潮流,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律师事务所为收购和兼并提供法律......

    公司并购意向书(模版)

    公司并购意向书甲方:佛山实业有限公司乙方:乙方持有品工业(佛 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100%股权,该项目公司拥有土地证号为的两块土地使用权,目前无经营,无负债。现甲乙双方经......

    公司并购协议)

    公司并购协议 甲方: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甲乙双方经双方友好协商,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及政策的规定,特制定本协议书如下条款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方式 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