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考研数学到底应该怎样做题
2018考研数学到底应该怎样做题?
来源:智阅网
到了现阶段,考研复习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真题上来,说到做真题,很多人上来就是一直写写做做,和强化阶段的题海战术没什么区别啊,真题可是复习材料中的精华,大家不可以这么浪费,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下面让我来告诉大家该怎样做题?怎样利用真题吧。
一、动手做题
巩固了基础概念后,就应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了,也就是做题,做题是最好的检验基础是否扎实的方法。做题可以掌握做题的方法,积累解题的思路,对所学内容逐步进行练习,最后达到看到题目就可以将步骤一字不差的解出来。
初期做题主要做课本上的例题还有课后的练习题。很多考生喜欢看题,对照着答案看了一遍觉得懂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实际的做题是肯定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哪一步卡住而使题做不下去了。所以一定要动手做题,“眼高手低”是复习中的大忌。
通过做题也可以透彻理解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达到相辅相成的理想复习效果。第一遍复习时,需要认真研究各种题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的强项和薄弱环节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在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不擅长的题型的练习了,经过这样的系统梳理,相信解题能力一定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二、做历年真题
在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把每一年的真题当做考试题来做,把握好时间,将做每份真题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做完之后按照考研阅卷人给出的评分标准对自己的试卷进行打分,记录并分析试卷中出错的地方,找出与阅卷人所给答案不符合的地方,逐渐完善自己的做题思路,逐渐向阅卷人的思路靠拢。另外除了做真题之外大家还要学会总结归纳历年真题,将历年真题中的考点列成表格,这样可以有助于大家预测考点。
三、做全真模拟题与参考书基础题
其次,要做典型题。做题时要有这样一种态度:做题是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检验,在做题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知识,所学的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独立的解题能力。
从历年的考研真题来看,线性代数的计算量比较大,但出纯计算的可能性比较少,一般都是证明中带有计算,抽象中夹带计算。所以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证明题的逻辑严紧性,掌握一些知识点在证明一些结论时的基本使用方法,虽然线性代数的考试可以考的很灵活,但这些基本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却比较固定,只要熟练掌握各种拼接方式即可。
模拟题难度一般高于真题,所以做的不好大家也不要灰心,要承受住压力。除了这些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基础题,真题中大部分考的都是基础题,大家一定要把基础题的分数拿到。
四、养成认真的做题习惯
很多复习了很长的同学都会出现明明题目会做可就是拿不上分,多数情况是解题不认真。在试卷上大题还好些,还有步骤分,小题就惨了,一分没有。所以认真解题要从最开始复习时就引起高度的重视。出现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在纸上演算潦草,经常画得乱七八糟,不认真,想回过头查找一下某道题的计算过程,是很难的一件事。
所以在复习初期训练自己合理使用草稿纸,尽量写的规整一些,认真一些,这样会减少错误率。平时做题也不要在试卷上演算做答,尽量都在草稿纸上。以上方法虽然不能说是考研数学制胜法宝,但通过对考生们的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发现,养成认真习惯能提高考研数学成绩5-8分,这只是一个平均分,大家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考生们要从考研数学初期就要注意这些细节。
五、勤记笔记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是整理自己在复习当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识点、公式、定理:另一个是错题本,把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错题积累起来。在复习前期时看不出这两个本子有什么重要作用,但越复习到最后就会发现两个本子的重要性了,这两个本子就是考研冲刺复习时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上面讲解了该如何充分利用真题,以及在做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大家要认真学习积累,多总结归纳学习方法。《考研数学绝对考场最后八套题》这本书,对大家现阶段的复习帮助很大,希望好好利用。
第二篇: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发)孩子需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至少以下十个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青少年的读书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青少年读书是为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所收获。每一本书读完后,再从头翻一遍,把标号的重点部分再读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来。如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到此,一本书才算看完了。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每复述一次,就是一次复习。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5、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6、养成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活学活用不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的精髓,还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坚持不懈地主动求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7、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对一些优美的文章,经典的文章,最好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每天早读都要坚持,朗读要如入无人之境,排除干扰。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时间可以读很多好文
章。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情感,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节奏美,诗歌尤其要读出声。读出声,有助于记忆和背诵。
中学时代,是背书的最好时期。中学生如果能背诵几百篇优秀的文章、段落,等于为你一生的文学功底、语言功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它会为你以后一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提供帮助。背书时,不要不理解就背,不要一句一句多次重复地读,要分层背诵。一段一段解决。
8、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要使自己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就得天天练笔,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记日记。通过写日记,可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使孩子尽情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记日记形式不拘,长短不限,可记叙,可描写,可抒情。一般来说,记日记起初多记事,之后到发表议论、抒发感情。起初可能觉得无啥可写,你可以让孩子慢慢观察,先写本班同学,然后写动物、植物,写家中摆设,写读后感,写多了就慢慢会写了。为了提高孩子写日记的兴趣,你可以让孩子不断变换日记的内容和形式。如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象日记、仿写日记、采访日记等。
孩子起初写日记像挤牙膏一样,坚持几年以后,写日记就像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文字的精灵,是丰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
孩子最初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纠正他的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小毛病,因为这种过多的指责容易使他挫伤他的积极性。
写,是整理思想的过程。思想不加整理,如一团乱麻,如商店中胡乱摆放的一堆货物,需要时可能找不到。如果经常整理知识,整理思想,知识就有了系统,有了纲目,思想就有了体系。人也就成了有思想的人。
9、养成摘抄和整理知识的习惯。
读书时如遇到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应立即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刚开始摘抄时往往不分类,时间长了,自己就想动手给它分类了。分类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你记的东西,经过自己几次归类整理,这些知识就属于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课堂上零零星星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定期整理,这些知识就像堆在仓库里的货物,杂乱无章,急用时可能寻找不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就像把仓库里的货物分类摆上货架,急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一样方便。
10、养成主动说、大胆说的习惯。
不少中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却不善言谈,这样不好,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是越发展越不善言谈,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
我们要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一次复习,这并不亏本。要把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感受和心得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要主动参与一些发言、辩论、演讲。这样你会觉得自己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敢说,越说越自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赢得威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摆脱烦恼;善于表达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表达的人不容易被埋没。所以,多说,不仅对于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你一生的事业都是需要的。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点,但是有许多同学忽略了它。实际上,预习根本不用多长时间。在预习的时候,就是把每科将要学的课本上的内容看一遍,熟悉一下要讲的重要内容和一些基础知识,还有就是要把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在课上每一分钟精力都十分集中,但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学会听课。老师讲到重点难点的地方一定要仔细听,还有讲到自己预习时做标记的地方也要认真听。另外做笔记也是要讲究技巧,不能只记老师让记的内容。笔记是记给自己看的,一定要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记笔记,让自己在看笔记的时候,一看就明白,这样才达到了记笔记的效果。
复习是对上课听讲的一个补充,可以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复习时,应先回忆老师上课都讲了什么内容,如果能回忆起一大部分说明上课效率不低。复习时,还应看笔记,不应随便翻翻,一定要一字一句地看。
有的同学习惯于先写作业,然后再复习,这样不太好,当你写作业时,也许有些你在课上学的知识已经忘了,就要看书、看笔记,这样就等于抄写,作业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所以应先复习,再写作业。写作业时,就尽量不要再看书或笔记了。作业是对自己这一天学习的检查。写作业时,不能先挑自己擅长或是好写的科目写,应该按难易程度把作业编排好,再去写。做作业时,不能一味求快,要保证质量。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如果有的题用的时间比较长,那么你可能对这道题所用到的知识还不太熟练,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还有,如果有题不会,可以先放一放,第二天再问老师,这样也可以为自己节省时间。
想要自己的成绩或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段时间自己有了什么进步,把进步的原因写下来。如果有什么不足,也应把吸取的教训写上。好的地方应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改正。这是对学习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三篇: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多年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其实这牵扯到对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一个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能够体现出他对语文教学、对文本解读、对学生学情等方面的认知及教学观念。观摩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春酒》和《在沙漠中心》两节课,很有感触。以肖老师的这两节课为例,可以说明我们到底该怎样去上语文课。
一、准确恰当地选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学“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一篇课文到底应该“教什么”,这是语文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选定的教学内容准确恰当,目标明确,教学效益才能最大化。
肖老师的这两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上非常准确和恰当。我们许多老师一般不敢这样去选定教学内容,往往从传统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上课,比如《春酒》,就会讲分为几个层次,写了那些哪些事情或人物,表现了什么感情,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等等。但肖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就很集中,切入角度也很独特,他从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入手,再看这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教学的重点是:这种情感是怎样的味道?支撑这些情感的文字在哪里?这样从内容到情感,重点是理解这种情感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怎样表达出来的,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进而理解作者的对“春酒”的独特情感。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下了一个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强调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果抓不住这个核心,教学也就可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肖老师的两节课就是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来选择教学内容的。《春酒》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和品,领悟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表现文中的情感的;《在沙漠中心》抓住人物的两种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关键句去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心理的。所以,肖老师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得很好、很准。
而我们拿到这两篇课文,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在教学内容上不知做什么取舍,总害怕遗漏了这个、遗漏了那个,总害怕把什么内容还没讲到,因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面面俱到,就这样一节节、一天天、一年年地教下来,但学生收益甚微、进步不大。
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理解分析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而不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表达的。其实,作者是怎样写的、文章的思想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这才是语文课最应该要学习的内容。文章是写不完,也是读不完的,要理解文章情感内容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这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问题,王荣生教授最早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对此研究成果最多,如《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等等。
二、贴近文本去品读语言 品读语言,就是紧贴文本,读读品品,从关键的词语、精妙的句子入手,仔细咀嚼,反复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是语文课教学的核心。
肖老师的两节课紧紧扣住文本,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就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一个句、一段话一段话地去品读,读出不同的味,品出其中的情。仅仅一个题目“春酒”,肖老师就让学生品读了十次左右,从中读出了不同的情味。两节课都是这样,肖老师紧扣文本的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甚至是标点符号,一直引导学生在读、在品,在不断地品读中,学生对于文意、对于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体味领悟了。肖老师的课堂上没有我们平时那些“人物有什么特点,文章表现了什么情感,语言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看似很具体、很大,其实多是架空了文本的概念分析,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中去,没有真正深入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去,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语言品读。
肖老师的课,让我联想到了钱梦龙老师上的《愚公移山》,都是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词语扣得很紧,咂摸咀嚼得很细、很深。一个词语可以前后勾连,联系学生学过的,反复咀嚼品味,让语言学习落到了实处,这就是真正地品读语言。肖老师的品读语言,让学生反复体会“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还有像“舔”“一点点”“偷偷地好几回”等词句,都品味得很细、很深。再如《在沙漠中心》“我”的绝望,都是靠品读词句感受到的。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词句,这样的词句只有反复品味、仔细咂摸,才能感受到真意真情。这两节课都是通过品读语言来理解文本、体味情感的,但我们平时许多语文课,不注意深入品读,有时候只是看看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举几个例子蜻蜓点水地一说而过。这两节课紧贴文本语言反复品读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学生阅读,教学生学习,教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品味,品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许多语文课都是架空文本的分析,对于课文,哪怕是简单的课文,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去细细品读挖掘,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只注重文本内容,没有从语言文字的深度上去品读,自然就看不到这些词语、句子的精彩。如果能从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中品读出深味来,才是教学的真正功力所在。
三、文本解读符合学情
肖老师的这两节课,分别面对的是初二和初一的学生。所以,他的文本解读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符合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符合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一味地在文本解读方面标新立异,或者过度挖掘,解读出所谓的“新意”来。
关于文本解读,我们需要分清“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
“研究解读”,或者叫“学术解读”,也可以说是“文学评论”。作为一个读者或者评论者,阅读后的理解、感悟、评价,决定着他的文本解读。他是怎样思考的,他就可以怎样解读,他完全可以解读出学术界都没解读过的观点,只要自己觉得有理就行,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至于学术界认可不认可,那是另一回事。有些研究者,在文本解读上,往往追求“偏、奇、怪、新”,进行经院式解读,或者是考证式解读,往往抛开文本的语言文字,或从人文思想、或从写作背景,或从作者经历,或从其他方面入手去解读文本,以显示文本解读的“深”和“新”。对于这种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上,有人也叫它是“深度解读”或者“过度解读”,也就是过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或者其他因素,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
“教学解读”,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符合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学情的去解读文本。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所以我们的解读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要能够让初中学生通过阅读品味,真正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和情感,这就是“教学解读”。如果教师对文本解读得很有深度也很有新意,但落实不到学生那里,不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感悟,那在教学上就没有多大作用和意义。
“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虽然可能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二者绝不能等同,更不能直接以“研究解读”代替“教学解读”。
肖老师执教的《春酒》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回忆春酒的情感,《在沙漠中心》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两种心理状态。这些解读,也许是许多人都能解读出来的,没有什么“偏奇怪新”,但这是贴合学生学情的文本解读。肖老师说“我要浅浅地教语文”,我理解的肖老师“浅浅地”,就是贴近文本,品味语言,让学生体味、领悟文意和情感。实际上他对文本的解读也有一定深度,除了共性的东西,也有深刻的地方。比如《春酒》一课,最后问到“琦君是谁的孩子?”引导学生理解为:琦君是妈妈的孩子,是春酒的孩子,是习俗的孩子,是文化的孩子。这就是把作者情感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这就是解读的深度。《在沙漠中心》一课,肖老师引导学生品读“绝望”,品读“坚强”,这是我们一般老师也都能解读到的,没有独一无二的“偏奇怪新”,但他有巧妙的设计,比如改动标题,加一个主标题来体现对文本解读的深度。
语文课的优质表现在哪里?就在这里,就是靠实实在在、符合学情的文本解读,不靠“偏奇新怪”、不靠猎奇去取胜。如果看那些不接地气的文本解读,许多老师都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学生呢,十几岁的学生凭他们的学习积累、人生经历、情感体验能不能理解呢?所以,教学时,应该区分两种文本解读,即“研究解读”和“教学解读”。这样说,不是说可以对文本不进行深入挖掘,而是在深入解读、有了自己独到体验之后,才能根据学情自如地驾驭课堂。如果没有自己的解读体验,人云亦云的话,那么教学时就做不到自如驾驭。
四、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教师基于课程、基于文本、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的最终呈现。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雕琢痕迹,没有太多的磕磕绊绊,既验证了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也说明了教师主导把控课堂的艺术能力。
可是,我们许多课堂教学太注重形式,太注重环节的齐全。许多语文课每一节都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有探究的环节,有交流展示的环节,有拓展延伸的环节等等。关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不管问题是否重要,也不管有没有讨论的必要,都要来个小组讨论。课上常听老师说,“这个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或者更绝的是精确到“给大家三十秒或四十秒时间”。这样的小组讨论能有什么结果呢?关于“成果展示”环节,多数都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或是照搬教辅书上的答案,或是发言学生个人的思考理解。本来小组讨论是很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让我们给用滥了,当一种形式被用滥了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一下效率,纯粹成了一种空壳、一种给人看的形式。再就是“拓展迁移”,文本读懂了没有,理解了没有,都不知道,就要拓展,就要迁移。如果这节课真的把文本学通学透了,还有学习时间,我们可以拓展延伸;如果连文本都没弄清,这一课都没学好的话,为了延伸而延伸,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有这个环节,这样的“拓展延伸”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很多课都是把这些作为“新课程”的标志,贴在自己课堂上,这其实是对新课程的理解狭隘化、表面化、程式化了。
肖老师的两节课很自然、朴素、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让人如坐春风。《春酒》从内容到情感,再从文本的字眼行间里去品读,看这些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是一步步完成一种内在的流程。《在沙漠中心》是从内容到心理活动,到两类心理感情,再到两类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又回到学习语言文字的核心上来。这种教学设计,表面看不出什么痕迹,但仔细体会,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肖老师的课内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那些标注了所谓几个环节的课要紧凑得多。肖老师的课没借助多少外在的东西,没有多少花样,似乎一直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看似“浅浅”的,但那种内在的由浅入深,逐渐的升华,都显示出教学流程是非常有序的。
所以,语文教学不要过分注重那些外在的形式,要多注重课堂的内涵,多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定,多注重语言文字的品读,多注重文本解读的学情基础,多注重自然朴素的流程,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乐园。
第四篇:2018考研数学:做题顺序很重要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数学:做题顺序很重要
首先是确定做题顺序,可以采用填空、计算、选择、证明的顺序。因为尽管选择题的分数相对要少一些,但它们一般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选项迷惑性大,有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分析也难以取舍,而且有些选择题的计算量也是很大的,如果在做题的开始就感觉不顺而花太多时间的话,会影响考试的心理状态。证明题考查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建议这两类题型可以放在后面做,而先做相对简单的。
一般来说,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尽量从自己薄弱的方面“榨取”分数,而正式考试时,先通观整个试卷,迅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实力,明确哪些分数是必得的,哪些是可能得到的,哪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再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才能镇定自若,进退有据,最终从整体上获胜。
同学们可以先解答填空题,一般讲填空题是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题,得分比较容易,当然试题中计算题或者证明题以平时看书或者参加辅导班老师所讲的例题类似的也可以先做;其次做计算题;最后解单项选择题,因为有些单项选择题概念性非常强,计算技巧也比较高,求解单项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推演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解析式子。
(2)图示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具有某种特性,例如奇偶性、周期性或者给出的事件是两个事件的情形,用图示法做就显得格外简单。
(3)举反例排除法:排除了三个,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省得最后没有时间了把自己会的忽略了。针对数学一,一般而言,考研数学
第五篇:考研数学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考研数学做题注意事项
考研数学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各位考研生都需要通过做真题或是练习题来提高复习效果,但做题也是有讲究的,要把每套题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下面太奇教育考研组老师总结了考研复习做题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希望能对各2015考研生有所帮助。
一、注意事项:
1)必须定时,整套整套的做题。真正的模拟考场的感觉和气氛,同学们可以通过做整套题这样的训练而且能看清自己的学习潜能,在今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好充足的训练,很累的。但锻炼多了,做3个小时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2)的水平。
二、禁忌:
1)一定要善于总结方法和规律,对自己做的每个题目要!
3个半小时或4个小时,但是其实和你真实的成绩要打打折。对于边做题边对答案更是不可取的,这样即使是你得了满分,又有什么用呢,基本上没有从套题上得到训练,这样对自己的效果不是很大。考研数学做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做题就要有收获,不能把目的停留在做题上,否则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太奇教育考研组老师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各位考研生更好的利用真题。祝各同学暑期都获得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