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经委、信息委,市级以上开发区及有关企业:
现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核心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保重点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有效落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是重构信息产业格局的重要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概念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国际国内IT企业迅速跟进并推动其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云计算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通过网络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将改变传统IT的资源提供与管理模式,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在产业层面上,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二)发达国家与知名IT企业正在发力云计算
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并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云计算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Salesforce等多家新兴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已成功在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三)国内已将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国内部分省市和大型企业已开始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广东、无锡等城市率先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入驻,部分云计算平台已开始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基础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着手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已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抓住产业变革机会,推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四)上海在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具备较好基础
上海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各电信运营商和独立数据中心提供商,拥有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已对各自的基础设施资源启动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上海的云计算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紧密合作,与国际主流厂商同步推出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率先发力云计算产业,占据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对上海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聚焦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重点,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注重与国内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和合作发展。
2.聚焦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坚持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3.聚焦配套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抓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和完善云计算相关基地、联盟、标准和实验室,积极营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4.聚焦国际合作,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在沪集聚,营造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产业环境,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上海在国际云计算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发展重点
1.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着力研发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或国外技术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虚拟化技术。2.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着力研发具有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计费等功能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存储平台;研发云中间件技术,并推动消息队列服务、文件服务、自服务门户和内部管理工具等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3.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
4.鼓励云计算行业应用。组织上海和全国各云计算领先企业,在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云计算示范项目,引导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成本。
5.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云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转型与提升,打造可靠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若干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优势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三)重点工程 推进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中心,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1.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机遇,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聚焦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优先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并具备辐射长三角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3.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市、区两级政府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整合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现有资源,降低电子政务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鼓励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产品研发和仿真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促进机构和产业园区,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信息化投入。
4.产业环境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建设“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成立“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并依托该联盟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并参与国际和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主要云计算技术企业和评测机构,成立产学研用合作的“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开源社区。
5.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引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人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人力资源认证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上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与咨询机构合作,对云计算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支持上海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主线,着力加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云安全技术实现、云计算标准制定,同时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通过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保障云安全,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度。
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等,定期组织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并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推动。
(二)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区县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与社会使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对使用符合条件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联合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入驻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企业给予带宽和基础设施服务费用补贴。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加云计算专项,优先支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拓展融资渠道
由市政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提供贷款,拓宽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合作交流
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云计算领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举办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鼓励上海云计算企业面向全国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成熟解决方案,提高上海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篇: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2010年8月26日 09:06 来源:国脉物联网 字号:T|T
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0-2012年)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是重构信息产业格局的重要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概念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国际国内IT企业迅速跟进并推动其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云计算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通过网络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将改变传统IT的资源提供与管理模式,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在产业层面上,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二)发达国家与知名IT企业正在发力云计算
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并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云计算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Salesforce等多家新兴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已成功在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三)国内已将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国内部分省市和大型企业已开始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广东、无锡等城市率先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入驻,部分云计算平台已开始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基础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着手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已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抓住产业变革机会,推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四)上海在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具备较好基础
上海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各电信运营商和独立数据中心提供商,拥有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已对各自的基础设施资源启动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上海的云计算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紧密合作,与国际主流厂商同步推出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率先发力云计算产业,占据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对上海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聚焦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重点,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注重与国内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和合作发展。
2.聚焦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坚持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 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
3.聚焦配套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抓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和完善云计算相关基地、联盟、标准和实验室,积极营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4.聚焦国际合作,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在沪集聚,营造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产业环境,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上海在国际云计算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发展重点
1.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着力研发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或国外技术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虚拟化技术。
2.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着力研发具有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计费等功能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存储平台;研发云中间件技术,并推动消息队列服务、文件服务、自服务门户和内部管理工具等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3.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
4.鼓励云计算行业应用。组织上海和全国各云计算领先企业,在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云计算示范项目,引导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成本。
5.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云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转型与提升,打造可靠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若干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优势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三)重点工程
推进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中心,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1.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机遇,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聚焦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优先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并具备辐射长三角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3.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市、区两级政府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整合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现有资源,降低电子政务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鼓励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产品研发和仿真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促进机构和产业园区,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信息化投入。
4.产业环境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建设“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成立“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并依托该联盟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并参与国际和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主要云计算技术企业和评测机构,成立产学研用合作的“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开源社区。
5.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引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人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人力资源认证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上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与咨询机构合作,对云计算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支持上海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主线,着力加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云安全技术实现、云计算标准制定,同时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通过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保障云安全,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度。
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等,定期组织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并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推动。
(二)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区县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与社会使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对使用符合条件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联合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入驻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企业给予带宽和基础设施服务费用补贴。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加云计算专项,优先支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拓展融资渠道
由市政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提供贷款,拓宽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合作交流
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云计算领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举办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鼓励上海云计算企业面向全国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成熟解决方案,提高上海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第三篇:云计算与IT产业发展
云计算与IT产业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和微型化也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已不在仅仅限于上网、计算和聊天了,而是更大更复杂化的计算,就是正在发展的云计算。也就是说,我们迎来了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第三次IT技术革命,而这次革命,无疑会给市场带来潜在的巨大商机。任何专注并持续于云计算领域的创新性企业都将伴随着这场潮流获得长足发展。文章将大概讲述云计算和IT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况。
关键字:云计算;IT发展;计算机;信息化
一、云计算在全球及我国的发展
当前,云计算服务已经成为全球ICT领域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据Gartner 预测,2012 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会达到1 072 亿美元,虽然整体上相对规模仍然较小,仅约占IT市场总额的2.9%,但其25.3%的增长率远高于ICT产业6%~7%的整体增长率水平,并大大高于ICT产业的其他领域。
从国际上看,公共云服务正在逐步渗透到政府及传统行业应用中。根据Gartner 的调查,金融业、制造业、通信业、政府以及零售业已经成为国际上公共云服务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五个行业。而从我国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来看,政府以及能源、电力、医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仍倾向于建设私有云,云服务主要的客户还是来自于互联网领域。
从我国看,2012 年我国公共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估计为35 亿元人民币左右。私有云市场由于与一般IT采购投资很难区分,因此也难以做出准确估算。根据计算,201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总量在210亿元人民币左右,从总量上来看在国内IT市场中占比约为2.1%。从数据上来看,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还相当小,对整体ICT产业的贡献还十分有限,因此当前不应对云计算过分夸大。但就增长率来看,国内云计算市场由于基数小,增速的确很快。就公共云服务来说,其市场规模较2011 年增长了70%以上,因此云计算整体市场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
其实,我国以政府数据提供为主的云计算服务正在全市范围内快速推进,通过服务外包和采购培育本地市场需求,引导和推动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加快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整合城市资源和计算资源,打造面向应用的城市公共大数据平台,推动大数据产业基础软件的发展。
二、我国IT 产业发展环境
我国IT 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0 —2000年IT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4 % ,是GDP年增长速度的3倍多,2002年IT产业工业总产值17800 亿元,在全球排名位列第三,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IT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现就IT的发展环境做如下叙述。
1.政策环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国家经济、国防等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一直十分重视IT 产业的发展, 制定出台了许多产业政策。为了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2000、2002 年国务院出台了18 号文件和47 号文件, 鼓励移动通信设备、软件、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为了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特别是软件出口,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优惠幅度较大的政策措施。
2.人力资源条件。
我国人力资源不仅具有总体成本低的优势, 而且人力资源结构也日趋合理,拥有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系统集成人才。据统计,我国拥有IT 产业中高级人才58 万。近年来, 随着我国IT 产业的高速发展, 各高校都开设或增开与之相关的学科,许多高校还直接参与IT 产业研发课题,为IT 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3.市场环境。
在生产过程中, 和传统产业不同, 基本不受最佳生产规模的限制, 扩大化生产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不断摊薄, 企业可以减低成本, 提高利润;另一方面, 信息产业具有网络外部性, 随着用户增多,信息交流的范围和内容将不断扩大,平均承担的费用将下降, 所有用户将从用户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大价值。因此, 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为IT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三、对我国云计算以及IT产业发展的展望
云计算服务正式纳入了政府采购的目录,体现了政府对于支持和拉动我国云计算发展的积极态度。我国政府的IT投资每年超过500 亿元人民币,如果这部分投资的相当部分转移至云计算,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极大拉动国内云计算市场及相关产业。
政府带头采用云计算服务也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了拉动本国云计算(主要是公共云服务)市场,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性措施。但相对于美、欧、日、韩等国为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所建立的组织机构、标准规范、制度流程,我国在政府采购云服务相关的配套措施上还亟待完善。
在我国,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还面临着观念和习惯上的挑战。国际上服务已经占到IT支出的50%以上,而我国IT投资中硬件投资仍占80%以上,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引进新的建设和服务模式。目前,浪潮、曙光等企业在一些地方所尝试的BT(Build-Transfer)或BO(Build-Operate)模式可能成为新的模式与方向。
云计算引发的IT设备定制化趋势已经被不断证实,定制服务器已经占全球服务器市场的10%以上;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定制服务器、存储产品,乃至网络交换机。这意味着至少在互联网和公共云服务领域,IT制造企业的品牌优势将被不断削弱,而定制化设计能力、低成本制造能力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也给国内具备较好设计能力、但缺乏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新的机会。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云计算发展的关键阶段,从产业自身到政府政策都需要逐步成熟和完善,这其中一定会遇到与现有习惯、制度、环境的冲突,需要相关各方积极适应新环境,探索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陆健.深圳IT产业发展报告
[2]李楠.我国IT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 年第2 期
[3]高巍.对我国云计算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第四篇:武汉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
武汉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2011’年会的邀请
一、会议目的:高端会晤、交流学习、感恩答谢、辞旧迎新
二、会议时间:2011年12月29日(13:00-20:00)
三、会议地点:光谷金盾大酒店
四、会议形式:会议拟分上、下半场形式举行。上半场举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创新等为主题的分论坛;下半场为年会大会。
五、主办单位:武汉发展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武汉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湖北软件开发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武汉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武汉市服务外包共公服务平台
六、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分别由各分论坛负责
七、参会人员:分管市领导、武汉发展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武汉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武汉市软件协会理事单位、会员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计400人左右。
八、奖项设立:设立5个奖项 1、2011’优秀软件项目解决方案企业 2、2011’最具服务创新企业 3、2011’最具成长型企业奖 4、2011’优秀社会贡献企业 5、2011’优秀海外市场开拓企业
九、议程安排 13:30 主会场
14:00—15:30 中国.武汉移动互联高峰论坛(主会场)演讲题目一:移动开发者面临的新挑战
演讲人: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程序员》杂志创始人蒋涛 演讲题目二:2011移动应用市场的数据分析
演讲人:创新工场北京锐讯灵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凡 演讲题目三:移动互联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 演讲人: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吴峰 演讲题目四:APP跨平台开发的技术与实现 演讲人:武汉百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TO刘铁锋
15:30—17:00 云计算辩论赛--云计算对武汉市相关产业的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15:30-15:40 辩论会开幕
15:40-15:50 主持人介绍云计算、辩手、评委及领导和嘉宾 15:50-16:50 云端对决
主持人:徐允平赛科云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裁 正方一辩:刘 勇 武汉蓝筹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正方二辩:邵钦豪 赛科云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监
正方三辩:张立强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师、博士 反方一辩:江晓天 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反方二辩:邹运涛 武汉闻风多奇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总监 反方三辩:石宣化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副教授 16:50-17:10 评委点评
签到 分会场
(一)14:00—17:00 现代服务创新分论坛(由商务局负责)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14:00-14:10 主持人讲话
14:10-14:30 云计算将改变服务外包产业格局
演讲人:Gartner业务经理 李庆春
14:30-14:50 内需增长下的企业服务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演讲人: 知名服务创新服务机构飞马旅副总裁 顾冰
14:50-15:10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发展路径
演讲人: 天津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沙琦
15:10-15:20 创新ODC服务模式
演讲人: 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李磊
15:20-15:30 家政服务新模式
演讲人: 武汉威仕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波
15:30-15:40 创新专业服务模式
演讲人: 武汉传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傅强
15:40-15:50 创新商业服务模式
演讲人: 上生活-上古无线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助理 戴路
15:50-16:00 传统软件企业的创新转型之路
演讲人: 武汉蒲公英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勇
分会场
(二)14:00—17:00 投融资分论坛
主持人: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 聂益军 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14:00—14:10 会议主持人介绍参会领导和嘉宾 14:10—14:20 武汉市投融资政策
演讲人:武汉市金融办处长 阎鸿
14:20—14:35 武汉市发展软件产业优惠政策
演讲人:武汉市信产办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处 14:35—14:55 中小企业融资形势及银行服务新政
演讲人:汉口银行光谷分行副行长 程志 14:55—15:20 创业投资于TMT行业的发展
演讲人:湖北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敏 15:20—15:35 武汉金融超市融资服务模式
演讲人:武汉金融超市副总经理 王海琴
15:35—16:30 企业路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3S企业代表5家)
16:30—17:00 金融、投资机构和企业自由交流 分会场(三)14:00—17:00 武汉市大型企业开拓离岸外包市场座谈会 主持人:武汉市商务局总经济经济师 兰岚 17:00 下半场
17:10 暖场烘托气氛
17:10—17:30 武汉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作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规划
17:30—17:45 由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胡大平宣布表彰决定并进行颁奖仪式(获奖企业名单附后)
17:45—18:10 受表彰企业代表发言(各5分钟)1、2011’优秀软件项目解决方案企业代表 2、2011’最具服务创新企业代表 3、2011’最具成长性企业奖代表 4、2011’优秀社会贡献企业代表 5、2011’优秀海外市场开拓企业代表 18:20—18:30 分管市长市讲话 全场抽奖穿插活动之中 18:30 晚宴
十、媒体宣传
拟邀请武汉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将此次会议作为发展武汉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一次宣传活动。
电视台、长江日报专题报道:围绕年会和云计算; 本地报刊上刊登新闻报道; 产业相关大型网站上发表新闻报道 联系人:雷姗姗
联系电话:*** *** 59906886-805
武汉市发展服务外包领导小组办公室
武汉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中安顾问: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云计算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根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及对云产业的相关政策优惠,各大城市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云计算产业中心,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发布了自身的云计算产业规划。
在我国,云计算发展非常迅猛。在中安顾问《2012-2016年我国云计算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有相关内容: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务“CloudExComputingService”,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Storage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趋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中安顾问行业分析师介绍,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2.5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
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
行业分析师还认为,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当时有人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的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Cluster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中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