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
地市级以下(含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
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
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
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
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天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 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乡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
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至出现
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著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
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应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5.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
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
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止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困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扬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
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追问的。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解析及参考答案
(B卷)
地市级以下(含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一、1、解读:
这道题无非是一个传统的概括题,主要是针对两类学校,一是公立学校,二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按照逻辑把问题讲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受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一,城市中各类中小学收费较高,特别是公立学校要收取昂贵的借读费、赞助费,父母难以负担;二,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总量仍然不足,且办学较难,往往因为没有房屋产权而被停办;三,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生流动较快,教材往往不是国家通用教材,导致学校招生、经营困难;四,少数在公立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很容易出现心理边缘化、自卑的倾向。(183字)
2、解读:
困境中不绝的希望,整句话是两个关键词(短语)。一是困境,二是不绝的希望。合起来解释、分开解释都可以,但要抓住问题的事实指涉。所谓困境,就是通过上学来改变家庭命运越来越难了。所谓不绝的希望,就是对上学能改变命运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参考答案】:
困境是指过去村里的孩子依靠教育能够获得好的工作,而现在由于城市里就业越来越困难,农民子弟即使大学毕业也很难改善家庭生活,导致家庭因教致贫、因教返贫情况严重。而不绝的希望,是指尽管就业日益紧张,一些农村家长还是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还是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家庭的未来。(142字)
二、解读:
格式必须符合公开信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称谓、问候(在此可省略)、落款、日期。不写日期严格来说是要扣分的,此处提供的日期就是当年国考的时间。所谓公开信,带有呼吁性质,实质内容无非是告诉家长们寄宿制学校有什么好处,希望大家把孩子送来上学。题干特别要求用词要得体、通俗易懂,一定要符合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可使用过多的书面语。由于要照顾格式要求,必然出现很多空格、换行,而考场上给考生的格子只有400格,所以实际写出的字数不可能贴近400字。凡是答案靠近400字的解析,都属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发挥想象。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父老乡亲们:
最近咱们县要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上做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推行寄宿制学校,把各个村的学校适当合并起来,搞几个规模大、质量高的中小学,让家离得远的孩子在学校一边住一边上学,提高咱们县的教育质量,请大家积极配合。过去,咱们的中小学比较多、比较散,一个学校师生才几十人,校舍破旧,好老师不愿意去。有的家里孩子离学校远,每天上学放学赶远路很不安全。现在搞寄宿制学校,学校大了,设施、老师都好多了。孩子平时住一起,老师统一管,不会出安全问题。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办法。希望乡亲们能了解寄宿制学校的好处,主动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上学,让咱们县的教育变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出路。谢谢大家!
L县教育局
2010年12月5日(314字)
三、解读:
题目任务分为两大块:原因和对策。字数比1:3,覆盖的材料是5和6。从解题思路而言并不复杂,关键是整合材料信息要得当。参考答案:
希望小学大量废弃的原因有:一,农村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各村希望小学招生困难。二,大量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城,减少了生源。三,农村税费改革导致教育经费紧张,希望小学难以维持。(88字)
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于能够服务偏远地区、发挥现实教育作用的希望小学,应该遵循科学布局、合理利用的原则,想方设法加大财政投入、征集社会资金,吸引师资和生源,使其继续发挥教学职能。
二,对于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后无需继续办学的希望小学,应该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将其建设为幼儿园、培训站、图书馆或文化活动站,也可以利用校舍作为厂房、仓库,依托其硬件资源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对于校舍确实无法利用的希望小学,应予以拆除,建材、器材可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场馆建设,土地可供复垦。
(252字)
四、解读:
一些同学认为这份材料讲的是“农村教育文化”,这是一种误读。材料前面数则并不局限于农村,而是显著关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遭遇,可见在地域上其外延是“城市和农村”。从大题题干来看,理解题干的关键就在于“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是异客”。这句话的关键词也是城和乡,而不只是乡村。所以写这篇文章如果单单去写农村教育文化,等于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上材料的主题可以拔高到“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上去,关注的不是农村这个地区,而是受到城镇化冲击的流动人口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得不到城市的真诚接纳,又在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中产生了疏离感。所以写文章既要表现出对这个人群的关注、对时代背景的透视,更要有城市、农村两方面的对策。
【参考范文】:
“寻根”——一种文化家园的重建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我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逐渐消解,朴实无华的农村文化日趋衰落,使农村居民难以从乡村中找到文化的归宿。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面临着各种新的困难与疑惑,也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面对时代变革下已经失去往日淳朴民风的乡村,他们的精神希冀归依就无所归依,成了精神上“失根”的“边缘人”,郁结于迷茫之中。
“边缘人”的精神困境,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写照。在城乡二元社会向城乡统筹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各种人群、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相互激荡,必然打破原有的社会格局和意识。其中最根本的危机在于乡村文化与教育的失落。“边缘人”生长于农村,怀着对农村的记忆,把农村作为精神的根基。这种根基的失落,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缺失。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观照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为他们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要复苏传统乡村文化,打开城市文化的大门,让“边缘人”的“根”更加稳固。
首先,要推动农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复兴。一是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投入更多资源,使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为道德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维护乡村传统生活观念,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倡导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文明朴实的乡风,宣扬家庭友爱、族群团结、邻里友善的价值观念,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三要振兴农村传统文化,由基层组织带头,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歌舞活动,借助传统节日,组织大规模的集会、庆典,唤醒乡村传统风俗和记忆。四要丰富乡村文化娱乐生活,动员更多的文化服务团队和工作者进入乡村,通过电影播放、歌舞表演等形式,丰富乡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其次,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二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育改革,调整教育服务结构,扩大教育普及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接受现代化教育。三要充实教育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文化教育、观念培养,把传统乡村的社会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在课堂学习中,使乡村居民从小培养起淳朴的乡村文化思想。
最后,城市也要对流动人群敞开怀抱、真诚接纳。除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中平等对待流动人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更正城镇居民的意识,引导大众平等看待、切实尊重流动人群,让流动人群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欢迎与温暖,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精神寄托。
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进步与升华,而精神文化是人生存的根基。关注“边缘人”的精神文化状态,就是在维护人人平等发展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复兴农村文化,构筑一片心灵家园,让更多人享有精神的护卫与升华。(1073字)
第二篇:2016年国考申论真题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2016年国考申论真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某市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好政策”为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
A: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工程完毕后,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又成了难题。苏东坡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南北两岸居民顺着蜿蜒的湖边步行到对岸必须绕道数里。于是他决定用挖出的淤泥修一条直贯南北两岸的路堤,将湖面分隔为里湖、外湖,大大缩短往返路程,沿堤垂柳和6座拱桥及9个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呢?那就把沿岸部分湖面开垦出来,让农民种菱角增收,条件是必须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时,苏东坡还向朝廷上书,请求向菱角种植户收的税金应确保作为保养湖堤、湖体的专项资金。
B:确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政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明白点说,就是以后收税时,不收东西了,统一改收钱币。一条鞭法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极高的智慧,正如那句老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C: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政策出台后,也有过一些争议,一是商家担心执行不严,有竞争者偷偷地继续提供塑料袋;二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差,原来不花钱的塑料袋,现在需要自己买,会有抵触情绪;第三,塑料袋毕竟价格低,消费者还会继续花钱购买塑料袋。从多年执行的情况看,我认为这一政策还是成功的。消费者逐渐理解了政策出台的意义,同时出于经济考虑,购物前一般会准备可以长期使用的环保塑料袋。一时忘记带,也可以购买能反复使用的环保塑料袋。所以说,政策是否有效,还要看其是否合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D:美国在如何推动民众参加养老保险计划方面,可谓费尽苦心。最初,在美国养老保险体系当中,员工需要经过选择、申请加入,然后要作出各种各样养老金比例的选择。人们往往会被这一繁琐复杂的过程吓倒,因此相当多的人一生中从来没有加入过养老保险计划,也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养老保险计划弄得一团糟。所以,后来美国的一些公司改变了他们的默认选项,他们说如果你不填表的话,就默认你会自动加入这个养老保险计划。除非你填表,明确表示退出,才能够不参加养老保险计划,这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参保率。
这个方法也被美国政府在很多方面加以采用。在养老保险体系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缴存比例比较低,人们不愿意为了未来而降低现在的收入,于是美国又出台了另外一项推动措施,叫做“明天储蓄更多计划”,参与者在将来按照工资涨幅提高缴存金额,而不会看到自己手上的钱减少。这项措施促使民众缴纳更多的钱用于养老保险计划。
E:我的老家有一个亲戚,是区里某个部门的副局长,最近相当“纠结”。眼下,从上到下反“四风”,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抓得很严,他准备不办婚宴。不料亲家坚决不同意:儿女婚姻是人生大事,必须办!两家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情急之下,他只得向纪委打电话“求助”:“我家女儿快结婚了。怎么样办婚宴才不至于违纪?”听说区纪委收到不少这样的咨询,因为不少人对有些事吃不准,害怕“一不小心”违了纪。于是,区纪委很迅速的制作了一部动漫片。把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大家又拿捏不准的违纪“高发点”梳理出来,用动漫片的形式进行权威解读、“边界”标注,让党员干部一看就懂,首批梳理出来的违纪“高发点”有五个:一是婚丧嫁娶大办宴席;二是以公务考察为名旅游;三是违规发放福利;四是违规发放津补贴;五是违规接受宴请礼品和参加娱乐活动。针对每个“高发点”,区纪委都制定了非常具体详细的规定。这下,我那位亲戚,不再“纠结”了,已经与亲家达成共识,婚宴照办,但是一不收彩礼,二要控制规模,只宴请两家的亲戚欢聚一下。
F:好的政策谁说了算?只有综合汇总分析多方面的反馈,才能知道某项政策的效果。在美国家庭里,有一个能源使用反馈灯,如果家里消耗的能源过多,这盏灯就会变红变亮。通过这种反馈,美国家庭的能源消耗下降了40%。同理,一项政策需要有良好的反馈系统,从而及时修正相关政策。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考察时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G:政策制定的过程是一个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要有延续性,不断调适渐进,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反映的正是这种理念。
资料2
H市在市政务信息网上设立“市长信箱”,受理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反映的应由政府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市长信箱”收到的几例市民网络来信以及网站的答复:
【来信】[2015-5-26 8:37]领导您好!市电视台目前在放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但是每一集前面重复播放上一集的很多内容,后面再来个下集预告,实际上每一集的新内容很少,这纯粹是浪费我们的时间!你们能不能管一管啊?
【答复】[2015-5-28 9:00]您好,来信收悉。现就您提出的问题回复如下:经调查,近期市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确实存在内容重复播出、“前情回顾”较长的问题。现广电局已责成市电视台从整体规划、编排应对、受众服务意识、规范自律等方面查找不足,立即整改,并要求市电视台增强品牌意识,以大台标准严格自我要求,在今后电视剧播出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相关政策规定,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广播电视工作的关注。
【办理情况】5月26日9:00转市广电局核查处理,并要求于5月29日前反馈处理情况。5月27日17:08市广电局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9:00完成回复。
【来信人反馈意见】满意。(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来信】[2015-5-25 8:00]敬爱的领导,你好!我是前桥镇小水村七组的人。我们这个组一直没修水泥路,别的村子都修好了!望领导帮我们关心一下,感谢!
【答复】[2015-5-28 9:10]您好,来信收悉。就您提出的问题,经调查,现回复如下: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以来,我市大部分行政村都建成了通村公路,小水村因位于国道旁,国家只下达通村公路0.4公里的建设计划并己建设完成。目前,国家还没有实施通组公路的政策,你组如要修建通组公路,可以等待国家实施通组公路的政策或申请市计划外修路指标(计划外公路建设程序为:村组向所在乡镇书面申报修路意见→当地乡镇纳入本乡镇农村公路修建规划→乡镇向市政府申请修路计划→市政府批准同意并下达建设计划→村组按要求修好路基,并筹集好配套资金→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
【办理情况】5月25日9:00转市交通运输局核查处理,并要求于5月28日前反馈处理情况,5月27日16:12市交通运输局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9:10完成回复。
【来信人反馈意见】较满意。(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来信】[2015-5-25 21:20]您好,南兴路路口H酒店牌坊附近区域秩序混乱,乱停车、乱摆摊现象严重,每天下午交通不便。马路隔离桩大部分损坏未修复,完全成为三不管地带,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城管、交警对这块区域不闻不问,具体归哪里管辖不清晰,市政设施损坏无人修复,反映后情况依旧。切勿懒政,怠政!
【答复】[2015-5-28 11:10]您好,来信收悉。我们已责成N镇进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关于南兴路路口马路隔离桩损坏未修复以及乱停车的问题。N镇已联系区公安交巡警支队,即日起对隔离桩损坏部分进行维修,针对乱停车的问题,将会采取处罚并加大对此区域的巡逻及管理力度。
二、关于南兴路路口占道经营的问题。N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已对南兴路路口游摊进行了说服教育,并告知其本镇将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兴路靠近主干道江南大道,将作为重点整治路段之一。同时,N镇也将加强该路段的巡查,并加派执法人员值守该路段,对该路段占道经营进行规范管理。
【办理情况】5月26日9:20转N镇政府核查处理。并要求于5月29日前反馈处理情况,5月27日17:38N镇政府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11:10完成回复。
【来信人反馈意见】满意(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来信】[2015-5-27 10:00]我是大学城F楼盘业主,从接房、装修到入住,近半年了,有线电视和网络都还一直没通,给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上次在市长信箱反映过,S区房管局给我打电话说不归他们管,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找物管也是一天拖一天。我就想知道到底哪个部门能帮我解决一下问题。
【答复】[2015-5-28 15:20]您好,来信收悉。我们已转批S区文化委调查处理,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F楼盘里小区没有开通有线网络电视事宜,经与有线网络分公司联系,该单位将于6月1日正式开通网络并为小区业主办理收视业务。S区文化委工作人员于5月28日上午已与您取得联系,告知了您该情况。
【办理情况】5月27日10:40转S区文化委核查处理,并要求于5月30日前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11:25S区文化委反馈处处理情况。5月28日15:20完成回复。
【来信人反馈意见】较满意。(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来信】[2015-5-28 16:00]我是X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们学校要求学生早晨5:50起床,班主任老师5:30就到宿舍喊学生起床,要求6:20所有学生必须到教室进行早读。起床过早,反而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中午又规定学生要统一在教室内上午自习,晚上还要上三节晚自习。学校的安全课、环境课现在已经如同虚设,三节体育课,也只上两节。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这种不合理的安排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另外,学校医务室的药特别贵,还卖过期药。
【答复】待答复
【办理情况】5月28日16:20转市教育局核查处理,并要求于5月31日前反馈处理情况。
【来信人反馈意见】(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来信】[2015-5-28 8:05]R区现属于我市5大功能区之一的城市发展新区,主做制造业。我是一名返乡大学生,准备在R区开办一个以有机蔬菜、有机经济作物、家禽养殖为主,乡村农家乐为辅的公司(目标是希望以后可以做大,所以定位为公司),请问对于区域规划来说目前哪些乡镇或者区域是支持的?
【答复】[2015-5-28 16:40]您好,来信收悉,现回复如下:近年来,R区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逐步形成了区北十万亩蔬菜基地、区南十万亩苗木基地和区西五万亩果木基地。你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用地需求,在相应基地范围内,按照环保、用地政策等相关要求,发展以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为主,休闲农业为辅的公司,如有需要可详细咨询区农委产业科,联系电话:4141××××。
【办理情况】5月28日8︰20转R区农委,并要求于5月29日前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9︰30区农委反馈处理情况。5月28日16︰40完成回复。
【来信人反馈意见】满意。(可选: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资料3
某省T县长期存在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已经成为很多百姓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鉴此,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行动中,出台了一个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只有婚、丧、寿三类酒席可办;只有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办寿酒;升学满月等一律不办;办酒席须提前申请。此举立刻引发社会热议。
下面是一些网友的网上留言:
网友1:我表示坚决支持。不明所以的人,你只有到当地去看看,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那一带,农村普通家庭孩子考上个普通的初中,都要摆“学酒”,村民都要“随礼”。一年算下来开销不少。
网友2:用行政命令来移风易俗,说明要么当地风俗已经影响正常社会秩序了,要么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刀切了。这样的政策不是庸政就是懒政。
网友3:人家办酒席说是家族聚会,怎么管?这个规定合法么?公民没有办酒席的权利?约束公职人员公款酒席是对的,老百姓为什么跟着被整顿?没理由啊!
网友4:说明当地的请客送礼风气已经逼得好多人没法过日子了!党委政府可以规定共产党员和公职人员办酒席的种类,同时严格限制礼金数量,违者从重处理并进行曝光。这样也许可以引导社会风气好转。
网友5:这规定太过了,老百姓爱什么时候办寿宴,办多大规模,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自己说了算!
网友6:纯化民风需要做的不是这些,而是清朗的环境、公平的感受、真挚的和睦、真实的情愫、总之是要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虚假。
网友7:地方官员反应过度,法律意识淡薄。
网友8:有些地方弄了很多办酒的事,完全是乱来的,就是因为办酒方想利用这个时节聚点钱财,搞得整个社会、家族、周围的人都乱套了。在人情社会中,不送也不可能。如果严重,国家必须要行政管制。有些地方就是瞎搞。你有个啥不特别重要的事,告诉你自己家人几个就行了,弄得像个大事一样宣传,恶俗行为!
网友9:有些地方必须要管,一些好的习俗要保留,但消极影响大、影响周围百姓的事,一定要管。国家要管干部,也要刹住百姓中不良摆酒行为。
网友10:办寿宴是人民群众的自由,一刀切的规定,看似平等,看似可以减少腐败滋生,可是却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这里面是不是有个公权侵犯私权的问题啊?
网友11:官员绝对要管住,民间也需要移风易俗。办宴不是问题,随礼之风太过恶劣。官风好了,民风才能好起来。
网友12:你们这些唱反调的人都是只懂点法律和政策的人,你不是普通老百姓,你无法体会他们生存的艰难,你们说的看似很有道理,又讲法又讲理的,但没有结合实际就啥都不是。在有些地区,这样的政策必须出台,而且早就已经等不及了。地方政府了解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出台这样好的政策,好样的。
网友13:这说明这些官员工作太轻松了,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插手。移风易俗应当靠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不应当强迫命令。这些当官的不愿做艰苦的思想工作,想用一纸命令来改变社会风气,不但让人感到你为官霸道,而且说明你是个懒官、庸官。
网友14:应该说这个规定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一个因地制宜、移风易俗的规定。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弄出五花八门的点子,目的就是敛财,当地百姓不胜其扰。T县地方政府的干预是合适的,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应该支持。
网友15:矫枉必须过正!坚决支持!扭转社会不良风气需要政府牵头!单纯依靠民间的潜移默化纠正则力度不够,而且需要时间太长了。
网友16:要我说,矫枉不能过正!群众想啥时候办就啥时候办,否则是不是管的太宽了?人家花自己的钱,碍着你什么事儿?官员就不同了,因为有个示范效应问题。
网友17:有的地方有的人把办酒席当成聚财的一种手段,有的人被迫效仿,逐渐形成歪风,让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应该趁反“四风”的时机,刹住这股办酒席聚财的歪风。
网友18:正常的风俗习惯地方政府不可能出台规定加以限制。婚丧嫁娶时,亲友坐下吃顿饭也不能在此范围。
网友19:规定全体公民办酒席时严禁收礼金不就好了?设立个举报制度,礼金的20%作为举报奖金,就当交个税吧,大家说可行不?
资料4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二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如果说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中国的国民体质,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则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上海图书馆的老员工们至今还记得当年图书馆开门营业时的盛况。每天早上,上海图书馆门口6点多就开始排队了,到了开门时间,读者像潮水一样涌入。挤进图书馆的人基本就不出去了,一旦出去你的位置也就没了。这项好的政策不仅焕发了亿万青少年的读书热情,更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
三、作答要求
(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紧扣资料;(2)观点明确,简明扼要;(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20分)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10分)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四)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思路明晰,语言流畅;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总字数800~1000字。
四、参考答案
(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紧扣资料;(2)观点明确,简明扼要;(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好政策”专题研讨会的简报
“好政策”要便民、易懂、可延续。市政府此次会议中,专家和政府部门人员对“好政策”分别提出如下见解:
(一)好政策要实地考察。苏东坡清淤修堤、种菱除草,这种治湖思路既节省人力物力,又一举两得,取得因地制宜的治理效果。
(二)好政策要变繁为简。张居正在一条鞭法中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好政策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限塑令”之所以成功,一是政府的监管执行,二是市场的价格调节。
(四)好政策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美国养老保险计划由实施不顺到顺利,说明政策要注重参与者的实际感受。
(五)好政策需通俗易懂做得到。某区纪委梳理违纪“高发点”,用动漫的形式进行形象梳理、权威解读,让人民看得懂、做得到。
(六)好政策需有良好的反馈和延续。良好的反馈系统便于政策及时补充和修正,要看群众满意与否,好政策要有延续,不断调适渐进。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20分)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 基本流程:
1.受理。及时阅读群众来信,按照规定对来信进行分类、转办。2.办理。有关单位按照转办要求限时办理并在规定日期内反馈处理情况。3.回复。收到承办单位反馈的处理情况后,及时回复来信群众。4.来信人反馈。来信人对处理结果进行评分。基本要求:
1.及时。接收群众来信后,须在工作时间1小时内将问题转交相应承办单位,承办单位须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情况,逢月底则要求当月答复。
2.高效。安排专职部门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市长信箱”无法讲清楚的须明确单位负责处理,并给出具体部门的联系方式,可追溯。
3.公开。在答复来信时,须公开事件处理方式及来信受理、转交的具体过程,并且接受群众评分。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10分)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1.参考答案】
T县政府的规定引发社会热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从当地情况来看,T县长期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给当地很多百姓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纠正的必要;另一方面,从政府做法来看,T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活动中,以行政命令形式出台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具有争议。由此引发社会热议。
【2.参考答案】
一、赞成的理由:
1.“随礼”存在聚财敛财现象,增加百姓经济负担,影响百姓生活,该规定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站在百姓立场解决百姓困扰。
2.大操大办是社会不良风气,民间需要移风易俗,该规定有助于发挥正确导向,引导社会风气好转。
3.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需要政府牵头,单靠民间力度不够且时间长。
二、反对的理由:
1.不合法不合理,存在公权侵犯私权的问题,牺牲百姓自由,是官员法律意识淡薄和庸政懒政的表现。
2.犯了一刀切的错误,矫枉过正,党员干部应受限制因其有示范效应限制,但不应限制百姓正常的风俗习惯。
3.方式不当。禁止大操大办不能靠行政命令,应当靠宣传教育工作、思想工作,需改变方式,如禁收礼金、设立举报制度和举报奖金等。
(四)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思路明晰,语言流畅;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以“好政策”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进行公共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途径。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
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考察时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好政策”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更能让公民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因此,提高政府政策制定水平、以“好政策”助推社会文明进步,迫在眉睫。
“好政策”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政策往往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但政府的政策却不能局限于GDP、财政税收等经济效益,而要更多地考量生态环境、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效益。多年前我国推行的“限塑令”,在刚出台的时候确实有过一些争议,但时至今日,公众已经逐渐理解了这项政策出台的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限塑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好政策”不仅要引导公民行为,更要提升公民内在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策的奖惩功能就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由此引导并规范公民的行为。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制度的外在约束,更需要公民内心深处对社会公德的崇尚和维护。如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通过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在公安、路政、卫生等部门的齐抓共管之下,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有了明显减少,礼让行人的车辆增加了,闯红灯的行人变少了。这说明,人们在政策的约束之下慢慢的提升了内在的修养。
“好政策”不仅要满足公民意愿,更要注重通过好政策滋养公民的理性乃至德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理应充分考虑公民的诉求,满足公民的意愿,但相对于被动地“应民所需”制定政策,政府更应主动地“适度超前”做好规划,引导人们不断丰富精神追求、提升自我修养、完善个人品格。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不仅满足了适龄青少年的求知欲,更使亿万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关头,这项政策指引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政府制定政策,不是为求一时之功,而是要谋长远之效。提升公民内在修养、滋养公民理性及德性、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政府要认真打好“政策”这张牌。
第三篇:2006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今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件、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今天,我们邀请社会发展专家,研究部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踊跃参与提问。
主持人:D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政府能力的指标?
D部长: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等等。
实际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不是来自这个领域。政府具有很强的动员机制,因此,遇到非典的情况,政府的控制很及时,非典并没有证明中国的控制能力不强,而证明了动员机制在起作用。而且能够比较有效地遏制突发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突发事件。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细化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就个案来讲,一个一个形成不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比如火灾以前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
D部长:17世纪初伦敦发生的大火,是导致国际消防队建立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首先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下面请网友自由提问。
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请问,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预案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D部长:从现在开始,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来自于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对这些灾害,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比如有防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等,这些都已经常规化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上次由于新闻界的关注,把一个大学生死亡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最后导致我们把遣返站变成救助站,这恐怕是今后应该更加注意的。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东欧普遍发生橙色革命,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敌对势力的目的就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制造突发公共事件,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断。主持人:我们在访谈前沟通的时候曾经提到法律永远是滞后的,我们谈到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新类型的事件出来以后,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有可能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机制。
网友“七子之歌”: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从思想意识方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
D部长: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其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哪些应该是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责任界限。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非典出现的时候,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国家防疫部门自己要挣钱、卖药,国家的经费大量减少,他们以为非典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当时整个防疫系统本身就不起作用了,以至于在广东发现病毒之后,不能够很快加以确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居民协调机制,当时几个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地方研究人员为了样本,还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以上情况都延缓了我们对非典的应对。
但是,一旦国家动员启动了相关机制以后,由于国家动员体制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各个城市实行了隔离,所以非典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想到,我国公共防疫体制还应该是国家出钱,应当加强科研水平,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传染程度,我们再应对。
主持人: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角度看,您判断在应对非典问题上,我国的快速反映机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因为非典从中国过来,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网友:D部长,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危机?我们今天探讨的所有危机,这个问题太大了。
D部长:突发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种病,及早隔离,而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件。但是在变成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就抑制住了,最后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实际代价并不小,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了非典,相当多的非典患者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网友“雪夜的情怀”:我国是否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D部长: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人大开会的时候,各个代表提出应当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个意见已被国务院认真执行,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这个预案是由25件专项应急预案和80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省部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当说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大体是一个体系吗?
D部长: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主持人: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您认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吗?D部长:当前我国是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我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保障系统,养老系统保障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城里人还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说农村了。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设、道路、水库、征地等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认为是高发期,并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
主持人: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阶段里。
D部长:比如海啸,已经有很多年在中小学地理书中它都不是重点内容,但东南亚的海啸,因为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即将发生的海啸,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大家又认为应该纳入教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偶然事件。
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灾害频发从哪几个方面考验民政、财政和卫生等方面的救灾应急反应?
D部长: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能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到国际上呼吁救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过去政府体制机构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我国有粮食储备局、银行储备,财政也留有余地,包括我们为民政部准备的救济款。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如果不够,中国老百姓储蓄的积极性特别高,已经相当于我国一年的GDP,中国未雨绸缪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没有储备的问题。另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唐山地震救灾的经验,武警部队和野战军如何协同。这回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了四个级别,在不同的级别上,不同的政治机构或者特殊部门、特殊力量会介入进去,这是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网友“ZZ40”:应急并不等于浪费,我们在总结非典成功经验时,决不能忽略它的巨大浪费。这次矿难事件中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D部长:“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成本产生的措施。前两天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的时候,我就被困在杭州了。这时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下令,飞机停飞,要求几十万人撤离,这要产生代价。事后可能风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我们不能认为这种代价就是浪费。因为老天爷的事谁都说不准,在浙江的时候风力是12级,这样的风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人员要很快撤离。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风上岸以后风速减缓得很快,这我们无法预料。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费。当然,如果把建设防灾救灾的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这便是浪费。
网友“一言等于九鼎”:举几个例子表明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训。
网友“英岗岭”:举几个例子表明同样的危机、不同的结果。
D部长:国际、国内的例子都有。国内的例子,今年春天“流行性脑炎”又出现了,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不存在病毒未知的问题。我国非典以后,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这和卫生领域的应急预案是吻合的。这次流脑在南京、江苏一带大概只四天就解决了。美国的飓风这次很大,但是令人们惊讶的不是飓风的破坏力,而是一个政府、一个最强国家的政府竟然在飓风发生三天以后,不采取任何行动。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经常发生,有一些人说古巴的体制不好,但古巴的每次飓风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很容易让大家迅速疏散。
网友“黄浦江边的徘徊”: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D部长:有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我们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中断。主要意义在这里,同时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减少我们人员财产的损失。
网友“池塘边的小草”:请问D部长,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如何?如何提高国人的危机意识?
主持人:这位网友可能更针对中国人的特点。
D部长:我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危机意识中最强的。表现在两方面,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庭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家庭本身作为社会保障单位,本身对家庭成员遇到不测事件都是有准备的,只要各个家庭有能力。第二,中国文化5000年,遇到很多次水灾,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强,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是国际上最高的。比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国人很强的危机意识。在中国见到很多的老百姓,由于收入差距拉开,确实有很多要饭的。但一位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说,以色列和中国人很少在国外要饭。因为他们未雨绸缪,即使很穷也要面子。
网友“上海之夜”: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是一个前提。
D部长:今年提出为“十一五”准备的社会保障材料,曾提出就业是当前面临最大的社会问题。就业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手段,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是人不脱离社会的重要媒介,如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很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实际上西方国家从1760年到1960年,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就没解决就业问题。我国人口解放后6亿,改革开放10亿,巨大的人口又不可能到国外移民。西方两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很多人口,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在中国发生,所以就业问题更严重。所谓工业化、现代化,本质就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物质领域中资本不断替代劳动力。
主持人:这个问题对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又形成一种新的矛盾。
D部长:由于现在产业结构调整非常的迅速,造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就是最大的社会隐患。
从西方国家历史经验看,社会稳定不是靠消除就业问题解决的,而是靠建立社会保障和实行国家福利政策解决。我们要给失业家庭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子女能够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使失业的家庭也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消灭失业。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写的是失业率低于4%就是充分就业。
网友“枉评天下”:D部长,您好!请您谈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当做什么?社会应当做什么?老百姓又应当做什么?
D部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西方社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有一些自愿的团体,或者非盈利机构参与救灾活动,这是值得赞扬的。我国对这种行动也鼓励,在海啸中我们政府鼓励大家为受灾国提供救灾和医疗服务,包括志愿者。因为突发公共事件都是由突发了自然事件或者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在没有发生的时候,我觉得老百姓主要还是安居乐业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网友“完美的追求”: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
网友“科学与发展”:如何利用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包括利用商业保险等机构行为?
网友“枉评天下”:一般来说,应急预案都有“人防”和“技防”一说,这两方面不难理解,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一说比较新鲜。请您谈谈,“经济手段”介入预案的含义是什么?
D部长:我觉得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目前提到的经济手段是一种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只能对已知自然原因的灾害做出反映,不能对未知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根源的问题做出反映。比如,你无法为非典保险,因为不知道它要来。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建立海啸保险,因为很多年也不发生一次,不可预见度太高。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还是需要政府作出反应。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映,这个社会就要改朝换代了。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尖锐。
网友“感动也是一种精神”:在面对突发事件问题上,如何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政策协调?
D部长:国家由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了。有时人们之间的感情淡了,发生了阶层对立或者利益上的差别。我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大家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一个公民的本分。对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就难说了,这时会有利益冲突。这时更重要的是要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能做工作的恐怕还是政府。
各利益集团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我们就是这样做的,由于下岗造成人员分流,养老金措施有问题,导致静坐、游行、示威,各级政府官员和各级党组织还是采取了尽量不让矛盾激化的方式,协调解决。而不是诉之于法院,在社会变革很快的情况下,法律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形势。食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是现有的食品卫生法没有赋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能力。从这点来看,我们恐怕需要修改《食品卫生法》,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人们对待公共防疫机制还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这是我们从非典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防疫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在改进中得出的最大一个教训。
主持人:随后,在一系列卫生防疫体系中对可能面对的问题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D部长: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引起人们对政府公共职能的反思。二战以后,由于工人、黑人的参战,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自称为“福利国家政策”。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口规律的不熟悉,过于乐观,导致西方社会保障标准过高和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在撒切尔、里根时期提出反思,要求社会保障家庭分担一部分,政府只承担最低的社会保障责任。
这个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现在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好像所有的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一样,就走过头了。非典不仅提醒我们疾病防止的公共职能,也提醒我们普及教育、社会救济包括防灾减灾,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否都能够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鼓励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积极参加,而不是政府放弃责任,让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自救,这是非典给政府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网友“望穿还是枉乐”: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D部长:这属于社会根源的问题。比如伊斯兰教在麦加的踩踏事件,和印度教在神庙的大型活动的踩踏事件是类似的。中国存在佛教的问题,但是喜庆活动、节庆活动中,发生悲惨的踩踏事件属于政府对组织工作的不利。
网友“二月份的那场雪”:北京大雪堵路到下雨不愁的变化,体现出来哪些方面的转变?
D部长: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都是存在的,大雨是我们的地下水系统不好。北京大雪是由于机动车增加太快,同时出了很多新手,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原因,属于经验问题。北京的交通确实存在很多瓶颈,这是交通部门的问题。
很多国外的专家提出,北京的环形路不少,但是放射性状的路太少,不利于疏散交通。这是需要在城市规划体制下解决的问题。另外就是扫雪的问题,过去是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改革开放以后,要求各单位自扫门前雪,这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持人:在应对突发公共问题上,我们还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教育工作等是否应该把这方面的知识和制度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D部长:我认为作为普通教育、尝试教育是需要的,通过公示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找哪一个部门。但我不主张把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写到课本中去,因为我们不能等着上帝向我们发怒。但是作为普及性尝试教育我认为是需要的,包括对国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找谁,是一个国家管理成熟的标志。
主持人:您提到不能等到上帝向我们发怒,您也提到所谓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并不是要重新设立一个什么应急事件委员会之类的政府临时机构,而是要明确突发事件情况下,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责任和工作程序,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讲,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把潜在的社会矛盾引发出来,威胁整个社会的安定。各级政府固然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危机处理机制,但更重要的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期待社会更美好,生活每天都风调雨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一切突发性事件,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D部长:我同意你的意见。
主持人:谢谢D部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在线交流结束后,有不少网友发表了如下帖子:
网友甲: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相关事故,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是自然灾害,而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件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能否安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一定能应付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但并不是设有了这种管理机制,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基础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己:成功应对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其爆发之后政府有能够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作出反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申论要求
1.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0分)
2.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400字的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30分)
3.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之间。(40分)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06年申论考试的资料是部长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一个谈话。字数大约在5000—10000之间。在此次考试过后不久,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向全体公民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至此初步形成。由此亦可以看出申论同国家大政方针、国计民生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道题,要求概括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文书数量为500字,这道题是考察考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材料当中提炼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和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它的表现在开头当中就已经点出,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事件,它的重要性涉及到安全、稳定、发展等方面。第二个方面,要提炼产生问题的原因。产生问题的原因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有以下这样几点:
一、预防机制不够得力。
二、法制不够健全。
三、各种关系没有理顺。
四、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深层原因也有四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四、安全、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关系归结起来就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这四种关系,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和落实。可以参看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讲话内容。第三个方面,对策。对策包括根本对策和具体措施,根本对策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不同利益群体间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具体措施: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第二、建立全国性的预警机制;第三、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第四、法律法规;第五、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本措施。
第二道大题,给出了六个选项,要求指出哪些选项与部长讲话内容有矛盾,并说明理由。根据初步得到的不十分确切的资料,我们判断有两个选项是应选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人们能够指明突发事件的原因,能够消除掉突发事件”,这个选项显然与部长的讲话有矛盾。因为讲话中指出“自然界的突发事件可以预测,但人类社会的突发事件有的无法预测”。另一个选项,是把突发事件完全归结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而部长的讲话认为应归结为机制方面,应有全国性的预警机制。以上说的这两个选项显然与部长的讲话有矛盾。第二道大题的答题思路应该是根据选项中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是否合理合法和模拟身份是否合适这四点加以衡量,尤其是要优先考虑选项当中的针对性,是否是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上面举出的两个选项,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它没有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
第三道大题。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要求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写出1000字到1200字的文章。这个问题的答题思路主要是分析它的要求,要求你写的是一篇工作建议,这是首选,其次也可以写成一篇一般性的议论性文章或者申论文童.首先谈一谈怎样来写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是机关里面常见的一种应用文,它的写作套数是:第一提出问题,引出主题。这里面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现实的状况,即突发性事件增多和举典型事例。第二层,由此引出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此问题的迫切性(意义)。第二大方面,就是挖掘产生突发性事件的根源。此问题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找出发生问题的表面原因,有几条材料当中都有展现。第二层深入挖掘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即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归结到底是没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在温家宝的讲话和胡锦涛关于和谐社会的讲话中都有充分的体现。第三大方面,对策。第一点是总对策,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发展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二层,具体措施,前面已经提到了七八个方面。这样的文章就是一个比较完美、比较标准的工作建议。这是一种写法,也是最典型、最佳的写法。第二种写法也可以考虑,就是写成标准议论文形式,这是写作的雏形。这样的文章共分为三块。第一块,论点,即从材料中突发事件提起,引出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据,即原因。包括一般性的原因和深层原因。第三部分,结论,即对策。可以写两层,第一层就是收拢全篇,强调主题,第二层写出几个对策的题目。首先写总对策即科学发展观,及它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二层写几个具体对策,只写标题,不详细展开。这种想法也是可以考虑的,但不如第一种想法更加规范,更符合提出的要求。如果对两种写作题材评分,工作建议应该得更高的分数,议论文分数略低。
写作范本
1.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答卷】 9月20日,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专家,××研究部D部长应新华网之邀,做客“新华访谈”,就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D部长理论与事例结合,就四个层次的问题谈了他的看fa。
第一个层次,D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他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社会利益冲突增多,那些处理不好的一般事件,就可能演变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第二个层次,D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表现。他认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事件。一类是人为的社会事件,如游行、静坐、上访、示威等事件。一类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如重大传染性疾病、生产安全事故等。
第三个层次,D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可以预防灾害,减少冲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个层次,D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途径。他认为,要采取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采取国家为主的投资方式,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技术、人员参与公共事件防御。
2.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每条说明字数在300字以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30分)
【答卷】
【网友甲】 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地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相关事故,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 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是自然灾害,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 能否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一定能应付得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 “上帝”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但并不是说有了这种管理机制,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己】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其爆发之后政府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3.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论证有理。字数控制在1000~1200之间。
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近些年来处置金融危机、打击各类违fa犯罪活动、抗击非典、歼灭禽流感等事件来看,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全局安危的重大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等特点。正确应对突发性事件,对各级政府的能力提出了综合性要求。
一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突发事件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作为一名政府公务人员,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但从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正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事发之初对苗头性信息掌握不准,漫不经心,从而错失良机,酿成大祸。
二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关大局,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统观全局,周密思考。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fa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叉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总之,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强制手段粗暴处置。要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现象的发生。
三要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限度。突发事件来势猛,发展快,稍有不慎,将造成失控局面。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有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胆略,有令出fa随、雷厉风行的作风。总之,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这是应对的关键环节。
四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能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运作,使各个环节丝丝相扣,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再次,能优化调控手段,以高超的领导方fa和领导艺术,尽力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开放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五要有快速决策的能力。快速决策能力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能力,也是政府工作人员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科学的决策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实情,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其次,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第三,决策要有适度超前性。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留有周旋的余地,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要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聚各方智慧和意见的基础上择善而从,迅速作出科学决断,并使之立即付诸实施。
第四篇:2000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00年申论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X X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了各方面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系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X X印刷总公司,便更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结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X X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X X印刷总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XX印刷总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6时不得进行作业。
(5)X X总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总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总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总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依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总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总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总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总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X X印刷总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会带来更大麻烦。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了三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2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40分。
这道题总分为:100.0 答卷一及其评析
【答卷】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评析】这份答卷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总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牵扯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发展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这份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因此属于优等答卷。以20分为满分,这份答卷应属于一类,可在17~20分这一档以内评分。
答卷二及其评析
【答卷】该资料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问题,是X X印刷公司所要处理的问题,此问题因未被注意最终导致诉讼。第二,环境保护意识问题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不只是X X印刷公司与居民H的问题。第三,公民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而司法机关要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评析】这份答卷概括问题较为全面,但没有进一步突出问题的重点,可评为中上成绩。
答卷三及其评析
【答卷】该资料反映的主要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因正常生产产生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民事纠纷,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应该如何既合法、又合理地处理这些纠纷的问题,即怎样在既保护市民的合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法权益(不让超标噪音影响生活)又保护企业正当生产秩序与利益上做到二者兼顾让双方满意。
【评析】该答卷采用长句来概括问题,虽概括出了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但表述不清,且存在语病,殊为可惜。建议考生在概括要点时,尽量用短句,以便让评卷人一眼便看出你在说什么。
2.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道题总分为:100.0 答卷一及其评析
【答卷】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X X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应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如有违反处以相应数额的罚款。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病发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
(3)设立居民可以直接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由市人大、市环保局联合组成监察小组,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环保问题。
(4)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郊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
(5)市环保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
【评析】该考生着重从政府角度去提出解决方案,可谓十分明智。这五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化,条理清楚,便于逐一有序地落实,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并且,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把握得较准。因此,这份答卷可以说是一份完美的答卷。
答卷二及其评析
【答卷】针对本案可能引发的多方面问题,在反复调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首先,由政府出面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由环保局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测量和治理,勒令X X印刷公司限期整改,如整改成本高于搬迁成本,则准其搬迁。在勘测过程中,发现其他有污染问题的单位,应让其整改。该地区为居民区,不应允许有污染的企业或设施在此建设,以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X X印刷公司应对居民H进行赔偿;在综合治理中,若发现其他污染源与此相关,也应追究其赔偿责任。若有其他居民也出现此类问题,也应作出相应处理。居民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
第三,在综合治理期间,一方面要做好居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对有污染的企业进行治理改造,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综合考虑,妥善安排。
【评析】该答卷提出的对策较具体,可操作性也较强,但层次性稍差,评定成绩应为中等。
答卷三及其评析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答卷】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如下:
(1)X X印刷公司与居民H在法院的努力下尽量使双方达成民事调解。虽然居民H突发脑溢血与印刷厂的噪音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也是致病的诱因之一。环保局的裁定基本上是合理的,至于具体赔偿金额,双方可以在21500元的基础上协商下调,使双方尽量满意。假若由法院直接判决,无论什么结果,双方均不会满意或一方不能满意,会影响判决执行效果,同时对全市其他类似的案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2)印刷厂应尽快建起隔音墙,并按环保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生产,尽量减少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以取得附近居民的谅解。
(3)由于印刷公司生产车间所在地已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地价升值比较快,因此,从长远和经济效益上考虑,有关部门应着手计划该公司向郊区搬迁的问题。
【评析】该答卷不合格,犯了众多考生易犯的错误。该答卷仅针对材料中的具体事件提出了解决措施,而没有就同类问题提出普遍适用的对策,这说明,作者并没有真正抓住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考生在提出对策时,应注意点面结合,既要针对材料中的具体事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也要针对材料反映的同类现象提出一般性的应对措施。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
这道题总分为:1 答卷一及其评析
【答卷】
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未制订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合理布局,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的合理划分问题。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数目的增多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界限模糊。如前文资料中的红星新村,原本位于城乡结合部,后来由于当地政府未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导致错综复杂的H一案。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法制建设不同步所产生的问题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改革在我国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项政治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又能积极引导、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各项法规、政策应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而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法制仍很不健全,法制的完善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各项法律配套措施仍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棘手问题时往往无恰当、准确的法规予以运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失调的主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型的前进。改革过程中也是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改革总的成就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此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原因。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导致此问题的偶然性因素。而这些弊端都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努力去克服的。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
(1)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买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
(2)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
只要我们切实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严格有效的各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将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评析】这篇文章突出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考生将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排序,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逐一陈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提出问题的文字,准确严谨,包容了关键性信息,指向性十分清楚。如“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用精简的文字把问题的本源提挈出来。“盲目性”与“扩大化”对举而出,十分醒目。
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以“测试材料”为实据,“理、据相谐”,为“解决问题”部分的写作做好铺垫。
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语句模式一致,符合内容的需要;两个问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显然,考生在关注写好内容的同时也认真思谋、设计了表述方式。
答卷二及其评析
【答卷】
这事儿不是小事
――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印刷公司与居民楼仅一道砖墙之隔,这边劳累了一天的居民想要休息,那边车间机器轰鸣声沉重刺耳。印刷公司是国有企业,需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关心与支持;居民是合法公民,需要安静,不需要噪音,这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H把此事闹大了,他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实,这事是小事吗?说它小,是因为人们以前一直不在乎这个,工厂生产挣钱事大,自家事小,何况居民楼里还住着公司员工的家属呢。
这实在不是小事。
印刷公司把它当成小事儿一桩了。区环保局不是限期整改吗?好,把车间的窗户用砖头一砌,好,效率真高。这就是它所承诺的隔音墙。公司要生产,要赚钱,要技术改进,所以引进先进设备,加班加点,精神可嘉,效益也上去了,这是好事。但印刷公司却忘记了,经济效益的获得不能以社会效益为代价,搞生产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更何况,拒绝噪音污染,享受生活的安宁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容侵犯。
居民H没把它当成小事儿。对H来说,确实不是小事儿,日夜浸泡在超标噪音里,最终导致脑溢血的突发,虽经抢救,仍有后遗症。人命关天,这事儿小吗?不小!H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遂向环保局申请赔偿,未果又诉之区法院,未果又上诉。这是社会的进步。他的行为并不表示他不关心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我们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有问题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但经济建设必须与其他社会方面的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是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是我们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强调的。概而言之,企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制订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是政府在保证社会效益的一项措施。这应是大事吧?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或单位给人们造成的污染危害事件。这说明这不是小事,积小成多,也早成大事了。如果说,X X印刷总公司的噪音污染仅仅导致了H居民一人的生命危险或这一带居民楼的生活麻烦,那么,许多个这样的印刷公司如果得不到惩罚和有效治理,受到危害的就决不是H居民一人,也决不是红星新村5号居民楼的居民们了。
认识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远远不够。X X印刷公司仅堵塞车间窗户来塞责,也只是将社会效益看得像他们公司的一道砖墙一样可有可无。怎样才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呢?这是企业在改革中所要想,想而后所要做的。尤其是国有企业,它所肩负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何其大。为什么中央将国有企业的改革看成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大吗?印刷公司单纯地引进了先进设备,却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的企业理念。这种简单的改革并不是真正的改革。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国有企业的改革仍是一大难题。具体到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不仅仅应用在经济效益的获得上,还应应用到社会效益的保护上。环保问题是科学技术引进工业生产中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之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得当会有害。环境污染,最后仍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这是企业自己要做好的事。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的监督、引导不可或缺。法律作用的实现还靠公民能够知法、用法、护法。居民H就是个榜样。
法院觉得这是麻烦事。不是麻烦事,谁还去找法院?法院也不许偷懒。
政府不觉得这是小事,也不觉得是麻烦事,需要的是切实解决问题,不解决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老百姓的问题咋叫政府呢?
这事儿的确不是小事。
【评析】这份答卷以日常口语“这事儿不是小事”为标题,既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又独特引人,具有新意。并且,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紧紧抓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与标题相呼应,即层层推进论证说明自己的中心论点,说明作者具有相当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答卷三及其评析
【答卷】
论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
某市的一家印刷厂附近居民状告印刷厂噪音污染与危害一案,几经周折,难以解决。有关方面考虑甚多。其实,矛盾的焦点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问题。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该印刷厂噪音严重超标证据确凿,且多次违反规定深夜施工。对居民H负一定的责任是不言自明的。有关方面称要对国企进行保护。本文认为,要保护,只能是让印刷厂限期迁址,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停止对居民的侵害是刻不容缓的。噪音污染同大气、水的污染一样,在侵犯附近居民的合法权益。该公司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外部不经济。
该公司引进新设备后,效率大增是一件好事。但是,其新设备带来了新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考虑社会效益,考虑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最终是服务于社会的,而不应以危害社会为代价。同时,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该厂效率提高了,内部成本节约了,但外部不经济增加了社会成本。这不是经济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增进社会的效益,可持续发展是以不危害子孙后代发展为前提的,是一种长远的发展。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论调一度流行,结果给本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说明:只有兼顾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才是良性的经济发展,才是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首先,经济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制约,经济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发展,一枝独秀的。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应考虑到对外部环境的协调与适应。脱离了社会大环境,企业不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才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立足。不但不能危害社会,还要对社会有益,消费者才能接受。生产出产品来并不是经济行为的结束,产品只有流通才能转化为商品,才能创造利润。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等。这是企业对外部环境调适的成功手段。
其次,企业也应立足长远规划和远期效益。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设备引进等环节都应立足长远,立足科技。如某市印刷厂,引进新设备的同时,忽略了其附属的问题,忽视了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使企业陷入了尴尬境地。新设备的购买、研制,都应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到经济、社会的长远需求。再如企业的选址,如果有远期目标,就应远离居民区。对社会大环境的忽视,其结果只能导致对经济长远发展的制约。
第三,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效益,政府还应继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这是关键的一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目标逐步明确,许多公共性问题,更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就应为经济长远发展创立条件。比如工厂在选址上的规划、公共设施的建设等等。总之,兼顾经济与社会,在长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远的发展上还应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是应增进社会效益的。经济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忽视了社会大环境,只能导致对经济的制约。坚持经济人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评析】该答卷立意过于宽泛,不够集中,因此,作者很难对其进行有力的论证,这也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弊病。考生在进行论证环节答题时,不要指望通过一篇短文就能把材料中反映的问题都说清楚,讲明白,即不必追求全面。通常情况下,考生应选择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某一方面,即自己比较熟悉的某一方面,进行集中论证,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2012华图全程高清视频,购买请加QQ:365299628
第五篇:200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
2001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公共科目笔试·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试。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材料
2000年10月19日,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
我国有的传媒称之为:一石激起千层浪,PPA让全球“大感冒”。
1.PPA在治疗感冒、咳嗽以及一些减肥的非处方类药品的成分中十分常见。美国耶鲁大学的霍尔维兹博士及其同事对2000个成年人(包括702个脑中风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服用含有PPA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应禁止使用,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接受了这一建议。
2.一些美国公司第二天便推出了新药。据透露,他们此前已知道耶鲁大学在做有关研究,便暗中研制不含PPA的新药,以便一旦PPA被禁用,立即把新药推向市场。一些著名的药品公司除立即把相关药品撤下货架,还张贴告示,同意顾客退货且全额退款。有些公司却不愿采取行动,他们辩解说:“食品和药品局只是提出建议,而没有声明回收药品,我们没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有理由把药品撤下来。”但“PPA事件”越炒越烈,他们怕砸自己的牌子,最终还是不得不把所有的药品撤下货架。
3.一些美国律师认为很有必要问一问:制药公司是否早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PPA对人体的危害。知道或应该知道都是一种过失。如果知道而没有告诉大众,就可以认定是故意过失,这就意味着这些公司应受惩罚。
4.英国有关部门对PPA进行了调查,认为PPA导致脑出血的证据很不充分,只是有加大中风危险的可能。有关发言人说,英国治感冒和咳嗽的药品虽含PPA,但对其含量的限制比美国严得多,所以英国患者面临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如此,卫生部门还是列出了14种药店中常见的含有PPA的药品名称。
5.日本厚生省统计,目前日本市面上销售的药物中有65种含PPA。日本媒体迅速向社会公布了这些药物的名称,提醒公众选择药物时需注意安全。日本厚生省表示,虽然美国已开始回收含PPA成分的药物,但日本暂不采取类似行动。因为在美国PPA被广泛用于减肥药,在日本只允许用于感冒药,而服用此类药物引发脑溢血的概率极低(仅有一例)。不过日本许多感冒患者却无视政府的表态,坚决拒服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
6.墨西哥在2000年11月10日宣布禁止销售53种与PPA有关的药品,“感冒药”立即成为墨西哥的主要话题之一。不少患者宁愿高烧不退或咳嗽不止,也不敢使用任何抗感药品。许多医院和药店纷纷向制药厂退药,有关厂家和销售商损失惨重。
7.含PPA的感冒药从美国市场撤出后,不含PPA的感冒药立即成为抢手货。加利福尼亚一位名叫维克多利娅的小学教师用几年时间研制出的一种不含PPA的抗感冒药,不仅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加州药店的柜台,而且受到全美6000多家药店的青睐。
8.2000年11月16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立即暂停生产和销售含PPA的药品制剂。同时,对含PPA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也暂停,进一步处理意见正在研究中。生产“康泰克”的中美史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服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决定。
9.康泰克原是许多北京人感冒后的首选药,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不少读者纷纷向药品管理部门或新闻媒体咨询“药品不良反应有多严重”、“以前吃了康泰克这种含有PPA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的药品怎么办”、“药品有不良反应为何还让它上市”、“应不应向厂家索赔”等。一时间,老百姓对再简单不过的感冒吃药犯上了迷糊。
10.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说,近五年,接到过数例使用康泰克后有不良反应的报告,一例为头痛,一例为呕吐,其余均为皮疹。迄今为止,还没有吃了康泰克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肾炎、失眠等不良反应者,更没有造成脑中风等严重后果的个案。
11.专家指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要滞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例如听力残疾的致聋原因绝大多数和用药有关,但发现这些患者的致聋是由于某药品的不良反应,已经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的事了。国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减少药害事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申论要求
(一)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二)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谈。
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理清楚,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三)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分)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题解析与多角度答案点评
试题解析
1.整体分析
2001年国考题,属于申论考试初期的题型。在材料中有大量的国外对于“PPA”使用**的态度,这在当前的申论考试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整个**是由国外引起的,与现在注重国内也不尽相同。另外整个材料的总体字数比较少,相对于现在的申论考试,在难度上是比较低的,但是对于申论备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比如,首先是概括题,其次是作为工作人员如何处理问题的类型的题,最后是针对整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写一篇申论文章。这和现在的申论题是一脉相承的。
2.材料解读
2001年的国家申论考试材料是总分式的格式。第一段和第二段属于事实性—依据性材料。主要介绍了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紧急建议把含PPA的药物列为禁药,由此引起下文各国对含有PPA药物的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是整个事件的背景,总领下文。
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事件的起因和由此引起的巨大影响。对于作答试卷上的第一大题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信息。
【材料1分析】此则材料为参考性—事实性资料。主要介绍了哪些药物中含有PPA,以及美国大学的研究结果:服用含有PPA药物的病人容易发生脑中风,应禁止使用。
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PPA被列为禁药的原因,对作答试卷上的第一大题提供了背景式的介绍。可以与第一段内容作相互对照参考使用。考生可以直接用第一段材料的总结性语言。
【材料2分析】此则材料为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美国不同公司对于含有PPA药物被列为禁药的反应:有的第二天就推出新药,有的立即下架退货退款,有的进行辩解但最终还是把药品下架。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这部分材料虽然只是单纯介绍美国不同商家的不同措施,但这些措施对于第二大题的解答很有借鉴意义。
【材料3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理论性材料。主要介绍了美国律师对于PPA**中制药公司的责任和义务的追问。认为制药应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在此次**中应该受到惩罚。
由于这部分材料直接涉及到制药公司的责任,所以对于解答第二大题和第三大题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对于第二大题的善后处理意见中,就可以就如何加强对制药公司的监管避免此种事情不再发生。对于第三大题,就可以具体谈如何加强监督,比如明确制药公司责任和义务等。
【材料4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英国认为PPA的风险被夸大了,在英国由于药品中含有PPA的量比较低,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还是列出了含有PPA的药品名称。
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英国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材料对第一大题提供了相关信息,可以据此概括出英国只是列出了含有PPA的药品名称。
【材料5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日本采取的措施:迅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含有PPA的65种药物,但同时并未回收这些药品,并给出了原因。但民众并不买账。
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日本采取的措施以及原因。对于第一大题提供了相关信息,可以据此概括出日本只是列出了含有PPA的药品名称。对于第二大题也提供了解题思路,比如如何利用媒体公布信息,稳定人心。对于第三大题,也可以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说明政府如何加强药品的监督。
【材料6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墨西哥采取的措施:禁止销售53中与PPA有关的药品。这导致了患者的恐慌,药厂和销售商损失惨重。
这部分材料主要包含墨西哥采取的措施以及矫枉过正的后果。对于第一大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但对于反应过度,引起不良后果,对于第二题也有些借鉴意义。
【材料7分析】此则材料为干扰性材料,主要介绍了PPA被列为禁药后一名美国小学教师研制的不含PPA的药品收到药店的追捧。对于整个申论作答借鉴意义不大。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材料8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采取的措施:立即暂停生产和销售含PPA的药品制剂,暂停审批含PPA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
这部分材料对于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的解答都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特别是对于第一题和第二题,直接提供了答案的来源。
【材料9分析】此则材料为干扰性材料。主要介绍了北京人对于感冒后首选药康泰克含有PPA的担心。对于整个申论作答借鉴意义不大。
【材料10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事实性材料。主要介绍了北京市药物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回应:没有发现因吃了康泰克引起不良反应的个案。
虽然是药物局针对材料9所做的回应,但对于第二大题和第三大题的解答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市药物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于不良反应的患者有记录,有追踪,第二大题的善后处理方法提供了借鉴。对于第三大题,也可以就监测机构加强不良反应的监督和监测问题来展开论述。
【材料11分析】此则材料为依据性—理论性材料。主要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具有滞后性,很难在短期内被发现。还介绍了国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目的并非能够提前预测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只是避免重复发生。
这部分材料主要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监测机构的责任,对于第二大题和第三大题的解答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二大题可以从加强监督,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的角度来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对于第三大题,可以由此直接确定整个文章的主题——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3.解题思路
此次申论试题考查的是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虽然在具体题材和内容上,其他国家对于感冒药中含有PPA采取的不同的措施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文章内容要最终回归到我国政府的职能上。重点需要从政府层面上探讨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主题就是要全面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多角度答案与点评■■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一、有条理地概述这些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答案】
2000年10月19日美国有关部门紧急建议把含有“PPA”的药物列为禁药,引起各国的重视。英国虽认为证据不足,但还是列出了含有PPA的药物名称;日本则只是提醒公众注意用药安全;墨西哥宣布禁售含PPA的药物。我国虽未出现因PPA药物导致脑中风等严重后果的个案,但有关部门仍发出了立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含PPA的药品制剂的紧急通知,并暂停对含PPA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专家也指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要滞后很长时间才会被发现。
【点评】
本题属于全面概括类题型。题干中已明确指出要“有条理地”、“概述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重点把握的是概括的条理性和全面性。从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各材料间以PPA**为主线,分别枚举了各国针对PPA事件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因此,最好的方法即是逐条地将国家各种态度、措施表达出来,即采取答案中的方式。这样表达的好处是直观、条理性强,而且也能将材料的内容全部容括进去。此外,由于原文还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在字数和内容概括上对中国的反应举措需有所侧重。
小贴士 tips 整个事件是由美国把含有“PPA”的药物列为禁药引起的,需要指名这个原因,所作概括才不会看上去过于零散,从行文上才会让阅卷老师感觉是一个整体。
二、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谈。
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理清楚,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300字。(30分)
【答案】
关于PPA**所引发的问题,兹提出如下五条善后处理意见: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1)针对PPA事件,在弄清事实后应首先对外界公布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应责令医院与药店立即撤下并封存含有PPA成分的药物,暂停对含有PPA成分的新药、仿制药、进口药的审批工作。
(2)组织有关专家加强对含PPA成分的药物有害程度的分析,通过媒体详告大众,杜绝谣传,稳定人心。
(3)督促医药工作者要立即着手筛选、研制不含PPA成分的感冒药物,并进行公示,投放市场,以满足大众需求。
(4)追踪监测曾因服用含PPA成分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并责令有关医疗部门采取一定的治疗、补救措施。
(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督和检测工作。【点评】
“提出善后处理意见”为对策拟制题。从题干来看,需要考生抓住的关键信息是“你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是答好本题的出发点,是答题角度的选定。首先考生应该明确作为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以什么样的口吻、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分析解决问题。其次就是落点在“善后处理意见”,问题已经出现,下一步就是如何来解决,需要答题者做出相应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答案从政府、专家、医疗部门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几个方面,论述了应采取的对策,对于潜在的危害性,如何避免扩大化;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都进行了说明,总的来说论述地比较全面。同时,对处理意见按轻重缓急进行了排序,显得逻辑性较强,值得称道。在立场角度的选定上基本符合工作人员的身份要求。
小贴士 tips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类问题,要注意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时、公开、透明,制定对策要从政府角度充分考虑到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稳定人心。这一原则具有普遍性,在作答类似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中,可以套用。
三、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分)【答案:申论范文】
立足公众健康 加强用药监测
曾经是抗感冒良药的康泰克,如今却让人们为之害上一场“大感冒”。含PPA的药品对人有害的消息一经传出,此药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药,患者拒服,各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有人还指出:PPA对人不利,部分药厂却明知故纵,试问公众健康权益的保障何在?
俗语道:有啥别有病。朴实的言语反映了人们对健康体魄的希冀。但人食五谷杂粮,偶然微恙在所难免,就医用药自然就成为了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药品业也由此成为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市场。然而,所谓“是药三分毒”,我们所用之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有哪些副作用?对我们的身体到底会造成哪些影响?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有力而可靠的答案!
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而药品之不良反应又是谁人先知呢?这也许就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存在的最大理由。PPA**虽然事起国外,但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国人也再次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医药监测机制的必要。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局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当以此**为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管理工作。
首先,要不断提高监测的能力。在我国,由于经费等问题的影响而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这就要求我们要本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要开源节流,专款专用,不断充实监测机构的硬件与软件,提高监测能力。
其次,要重视对厂商的长期监测。在PPA事件中,有些厂商在撤出含PPA药品的同时就推出了替代品,更有人指出大量厂商早知PPA有害。假如我们在含PPA药品未进入市场或进行审批生产时就予以查实禁止,那么PPA事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何须事到临头再铲除呢?
再次,要加大监测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在PPA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很明显地暴露出如今的监测工作的透明度不够,公开度不高,人民群众对药品了解的不够,厂商、监测机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构和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机构与工作人员对群众的健康大事负责不够。我们应该建立领导与专项工作人员负责制,专门问题专人负责,出了问题找专人问责。
最后,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还要同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厂商、监测机构、医院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竞争、监测、就医与经营机制,真正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人命大于天”。各级政府、各级医疗机构、各药品监测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的态度,做好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医疗监测机制,让百姓买到放心药。
【点评】
本文由社会各界对PPA**的不同反响引起,提出了公众健康的保障落脚何处的疑问,借他人之言,道出文旨,构思上有一定的巧妙之处。接下来一段由百姓对健康的希冀转到寻医用药之必要,再从寻医用药之必要转到用药是否可靠,层层递进,步步紧逼,为转入正题作以铺垫。第三段即道出了用药安全到底责归何处,从而引出下文的对策,直至文尾以强调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性、做好用药监测的必要性收笔。
全文脉络清晰,布局比较合理。通过层层分析,为对策的提出做了较好的铺垫。作者立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基本达到了立论的目的。此外,一些俗语和诗词的加入也使得文章读来更平添了几分亲切感。
小贴士 tips 在文章显著位置恰到好处地引用俗语和古诗,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文化含量,体现出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内涵修养,既让文章显得不是那么生硬,又可博得阅卷者的好感,具有加分效果。
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http://ah.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kaoshitiku/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新版)(http://kc.offcn.com/general/91/2144/)
2014年国考全新网校课程,4折优惠不过退费(http://ah.offcn.com/html/2013/10/32116.html)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