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16: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第一篇: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胡适1946年复校开学典礼讲话:

“今天我们没有什么隆重仪式,我个人来与同学说几句家常的话。北大的历史,先生们都已知道,然而新来的教授和同学或许不很清楚。”

“北大今年是四十八岁,还不够五十,这四十八年是中华民国的多难之秋.常常开不成学、回忆四十八年的历史,不无可纪念的地方,我现在将北大的历史分作几个时期来说。

“第一个时期,是北大的开创时期,从戊戍到民国五年,从一***八年至一九一六年,是称为京师大学堂,甚至被认为官僚养成所,那时参加学术的人都是丈化人,北大已经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了。第一次革命时,北大学生有响应的思想,也有响应的传单。民国三年,二次革命也有响应的传单与思想,所谓官僚养成所者已引起了满清政府典袁世凯政府的注意。几有解散的危险,假使没有老辈帮忙的话,北大是早就解散了。

“第二时期是革新时期,自蔡先生民国五年来北大,到国民革命时代,十一年中可算是北大的革新时期。蔡先生的言论诗文,你们都已读过。同事中也有不少是北大的学生。蔡先生的文章是不带情感的,不善于说话和呐喊,写文章很少三五百字以上的长章。我们和他同事过,知道先生大公无私的精神,致力为学术的目标。

“那时候来的新人组织的委员会,剥削了校长的权力,尤其是用人权。组织聘任委员会,负责聘请教员的事。校长用人也要提交聘任委员审查资格,合则留,不合则退。我举这例子表示蔡先生确能作领袖,替北大建立新制度。关于剥削校长权力的提议,他说:胡先生提不好,还是我自己提吧!因此能从全国物色人才,民国五年列十六年,包括五四时代、文学运动、思想革命,北大都享有很大的名誉但是我们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在蔡先生领导之下,人才并不够多。那时的北大轰动了全国,同时,也引起了外界的猜忌,因此蔡先生曾经数次辞职到欧美去休息。

“我们前任校长蒋梦麟先生是蔡元培先生的得意学生,以教育家的资格来长北大,蔡先生大遭政府和军人的猜忌,常以蒋先生的帮助,渡过很大的难关。北大从此被确认为全国学术思想的中心,然而,当事者亦感觉人才不够,到国民革命的前夕,重要教职员学生都不能站在革命的前线,牺牲在军阀之下的颇有人在。”

“第三个时期可以说是过渡时期,国民革命虽然成功,军阀势力仍然存在。蔡先生此时有志整顿北大,但是政客们不容许这样做,他们想将北大掌握过去,将北大作为政治的工具。结果北大从十七年起等于没有了,变潮平大学区中的一个学院。旧同学奔走呼号恢复北大,那时我们在上海。我说学校不能够永远不死,一个学校的名字虽然没有了,然而既有一段历史就不能被取消或埋葬的。就像历史上的人物不能不死一样。一定要恢复的话,就要把北大做的更好,所以那时候的复校运动并不对学校员责人感到兴趣。这是从民国十六年到二十年的时候,可以说是北京大学差不多没有了的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北大的中兴时期,蒋先生辞去了教育部长来任北大校长。我那时正因办编译委员会的事情北上,在浦口听到蒋先生被迫辞去部长的职务而回家的消息。傅先生和中外学者朋友都觉得应该请先生回来,大家协力助整北京大学。那时侯,北京的教育界真是乌烟瘴气。北平的校长不愿到北平之外,到全国去请教员,只是在机关里请人兼课,因此有一身而兼三十点钟课的,兼三四处课的教授、主任、院长。而有系统的缺课法被发明,每周缺一处的课,像本周缺师大的,下周缺华北的,再下周缺北大的。蒋先生来了,找了百万基金来维持北大,利用中华教育基全,设廿二研究讲座,整个改造了北大,理科除了一位教授外完全解聘,这不能不说是蒋先生的伟大领导。不知者不能了解,当事者知道北大的中兴时期是蒋先生和现任文法各院长和各位基本教授所造成。蒋先生以大公无私之精种,从全国聘请人才。蒋先生请刘树杞先生主持理学院,请周炳琳先生主持法学院,都付之以完全整顿之权当时文学科因为老朋友多,改革不能像理法学院的彻底。蒋先生说:“适之你做请新人的好事吧!去旧的恶事让我去做,你做院长新人由你去聘”。这事情我常常和同事同学提起。不要忘记前校长在中兴时期的伟大贡献和伟大领导。民国二十年九月十七日北大开学了,经九月之筹备,一日而恢复了北大的光荣,甚至比过去更为光荣,至少理科法科更为充实。开学时大家真高兴,不幸第二天就起了九一八事变。那时候起到七七事变的民国二十六年,这七年是北大的中兴期,也是北大最困难的时期,现在在座诸位旧同事是知道的,打到热河、长城,离北平朝阳门只有三十里了,教育文化机关纷纷将东西南迁。蒋校长坚决地主张北大不应该搬,绝对不搬一件东西,一本图书。不然北大就不能继续做研究工作。因为不搬而得偷来时间努力,二十二年到二十六年的功夫,安心做了四年的工作,那时候省下钱来,盖房子,造了三大建筑、地质馆、新宿舍、新图书馆,但并没有向政府增一钱的预算。造房子安定了人心,他们以为蒋先生一定是有内线的,非但不迁而且添盖房子,大概局势是不要紧的吧!大家充分地利用了蒋先生给的时间,因此北大进步得很快。”

“第五个时期,是抗战开始以后,局面变化得太大,北大放弃了北平,在南京筹备第一个临时大学,这可说是流亡时期,清华北大南开成立联合临时大学。起初迁长沙,一年以后要迁云南的昆明,奉昆明八年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对于这一时期,在座许多北大的同事和同学从昆明来的,知道得比我多得多,因为我并没有参加这一时期,我从外面看去觉得至少有两点伟大值得提的。

一、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在极困苦中做研究的工作,使得未受苦的人起了百分之百的敬意。兄弟在国外听到教授洗马桶、抱孩子、煮饭,甚至于教授太太摆小摊卖东西以补助生活,我真是逃避了现实,不配来谈这段北大重要的历史。

二、是合作精神。各校沦陷后纷纷迁往内地,组织了不少临大和联大,八年中只有西南联大能够支持到胜利,合作了八年。且看最近的三校联合报考和迁校的合作。这点合作精神,不能不说是北大领导之功。蒋先生说合作是不容易的,要办只有北大老大哥让请华南开去出锋头。所以选张伯苓为校务委员会委员长,对外就是联大校长。八年抗战和二年的复员,凡是可以出锋头的地方.都是让他们去的,这种合作精神是很值得崇敬的,凭着这,我相信能够建立新的基础。

“我们现在不敢说,„新北大‟、„大北大‟然,北大是可算新的,因为抗战时期北大已经消纳于联大中,除了在精神上还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北人人。”

“胜利复员之后,人数是大大的增多了。现在报告北大的人数:从联大复员来的七百五十九人,从临时大学补习班分发来的一千五百六十二人,一年级新生和试读生四五百人,第二是工学院北平区新生九十二人,全国七区招术先修班新生六百八十六人,医学院试读生七人,总计是三千五百一十四人。工学院南京区新生、涛旸区新生还未发榜,此外加上青年军读读生,以及抗战有功将士的子女和其它政府分发来校的,总计大概要超过四千名,比起联大来还大一倍,比老北大大三倍。从前抱残守缺地只设文法理三院,现在加医农工三个学院,这局面实在很大,(记者纷纷上前摄影)我们觉得责任和前途也正很大。希望不必说得太高,理想也不要成为梦想,今天我们觉得困难还很多,可是我们的财产,精神的财产,物质的财产都不少,精神上有蔡蒋二位先生的传统,三十年来蔡先生的仪风,自由讲争独立研究的精神,加上抗战八年之中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更不要忘记教员在沦陷期间的奋斗,如尊事教官白雄这给敌人捉去重刑拷打而不屈不挠,敌人亦无可如何,的确是北大精神的表现,我现在代表北大来谢谢白先生(白先生起立,在大家鼓掌声中坐下。)还有孟心史先生、马幼渔先生、钱玄同先生皆在沦陷期间替中国保全了清白和忠贞而逝世了。还有许多职员冒种种困难替学校保留财产。有一位同人抱了蔡先生的油画像回来说,他在多年困难中收藏了这张像片,我看了不禁流泪。还有一位秘书冒极大的危险将研究所有的古物带到上海香港转运美固。又如沈兼士在辅仁大学作地下工作,后来隐藏不住冒险到内地。这是八年中的吃苦和坚忍的精神遗产。至于物质遗产,北大在国立和私立大学之中是最有点基础的。这里第四院的十一万册图书,一本都没有损失,北大图书馆五十万卷国书亦未毁坏。仪器方面,虽毁去一些,但大体上还很有基础。农学院是新设的,医学院我在这里可以替北大登登广告,在世界的地位且不说,在全国不说第一,至少占第二,人才方面都选全国最好的人才担任,设备方面在国内恐怕只有上海医学院和中大医学院差可相比。凭这种人才和设备,我们应不悲观,我们可以鼓励作小小的梦想。”

“我希望大家把学堂当作学堂,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使先生半生在全囚学术思想人格上努力作最大努力,贡献吾人最大的贡献。这样的理想不能算夸大,不能算梦想。

“至于如何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我想有两方面,可以提供给先生批评,给同学考虑。

一、提倡学术研究: 望先生携学生多做研究,做独立的创见,做In—dependent 0rinal Research。希望各位先生对此精神作高深的学术研究。

二、对于学生希培养成能够充分地利用工具,能够独立的研究、独立的思想。这一方面是研究学问,另一面是做人。外面贴着欢迎我的标语,这“自由思想,自由学术”,为什么不说“独立思想”呢?我用“独立”,因为独立和“自由思想,自由研究”不同。北大向来的传统是如此,思想当然自由,学术也当然自由,不用再说,而独立精神倒是值得一提的。自由是对外界束缚的,北大三十年的传统,并没有限制先生的思想和学士的研究,自由当作当然的信守。什么是独立呢?“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这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傍门户,不依赖别人,不用别人耳朵为耳朵,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不用别人的眼睛为眼睛,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学校当然给你们自由,然独立是靠你们自己去争取的。

“最后,对同学们说,我是无党无派的人,希望学校也成无党无派的。这意思不是说个人不能有政治思想,就如宗教思想一样,我们可以信耶稣,也可以信天主、佛教,或回教,学校是不干涉的。思想左或右,参加政府党的左派右派甚至其余各党派,都是可以的。我再说学校只承认各人是学生,不分宗教政治的信仰,绝不因学生思想宗教而遭歧视,但同时希望个个学生教授把学校当作学校,当作你们的母校,求学问和研究学问,求知做人和训练做事的机关,不要使得学校惭愧,这是老生常谈;我再说句老生常谈的话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五十六岁才觉得这话意义真深刻,我们若忘了自己是学生,我们会把事情把问题看得容易,所以我批评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是把行看得太容易,这是武断,不肯以求知方式去行。八十五六岁了还在做学生,当初学农,后来学文学、哲学以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史和历史,但今天我还是学生。我说对政治不感兴趣,昨天安徽同乡问我安徽主席是谁教育厅长是谁,我皆的确不知道,的确我还未曾学列。人家说我作一年半载小学生是逃避发表意见吗?是客气吗?在我的确希望对政治问题和其它一切问题上永远保持学生的态度。我送诸君八个字,这是与朱子同时的哲学家文学家,作《东莱博议》的吕祖谦先生说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我以老大哥的资格把这八个大字,送给诸位。”

第二篇: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许智宏讲话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许智宏讲话

2008年5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在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庆祝大会。以下为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校庆讲话实录: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5月4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

就在昨天,胡锦涛总书记来校视察期间,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一同回顾了北大110年光荣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从1898年至今的110年,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898年的中国,“瓜分大祸,迫在眉睫”,而2008年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国力日盛。我们将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

在这110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 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

第一是“五四”前后。1916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是西南联大时期。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锻造了北大追求一流的坚强意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北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梦想始终不渝。

第三是1952年院系调整,一大批学术巨擘汇聚于此,北大成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第四个时期,就是百年校庆以来的这十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北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天,既是北大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国家实施一流大学计划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回顾这十年北大所走过的道路,必将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过去的十年,是北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中,我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继承和发扬重视基础、尊重选择的育人特色,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十六字”改革方针,启动“元培计划”,成立“元培学院”; 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和培养模式,推行新的培养机制和导师遴选机制;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十年中,北大共培养了近三万名本科毕业生,两万名硕士毕业生,近8000名博士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了施永辉、许昱华、蒙晓燕等一大批学业出众、素质全面、品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北大学子。

大学的基础在大师,十年来,北大立足于人才强校,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1998年,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不足30位,长江学者计划刚刚启动,现在,我校的两院院士达到5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2人,长江学者10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8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师群体。更可贵的是,涌现出了王选、孟二冬等一大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代表。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同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十年。十年间,北大的基础学科实力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应用学科快速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1999年至今,北大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3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项,共有16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目前,我校共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在去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我校18个一级学科,87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自2002年以来,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除军事学外的全部80个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我校共有3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11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29个,名列所有参评单位之首。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10年论文引用数据,北大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动植物学、地球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一个门类相对齐全且特点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了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和平台的建设,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北大在前沿学术领域的重要增长点,理论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等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和“863”重大研究项目。先进技术研究院、工学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等也分别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全校科研经费从1999年的1.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两倍,达到17.8亿元。

我校发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推动原始创新,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北大有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获批准专利数从1999年的5项增加到2007年的130项。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行,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十年。北大历来是思想文化的重镇,最近十年来,北大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精品意识和创新思想,自觉地承担起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我们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例如,由袁行霈教授主编、36位著名人文学者集体编撰,历经7年而成的煌煌巨著《中华文明史》,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由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将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立,对总结和传承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最近的十年,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十年。北大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西方文明交汇互动的重要场所。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广泛地译介西学、博采众长,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致力于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2004年以来,北大每年与北京市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一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和响应。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行,加强社会服务的十年。十年来,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主战场。以医疗服务为例,北大在京各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过6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万人次,为首都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我校已与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合作创办了首都发展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使我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成果,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老师们,同学们:

回顾过去十年的建设成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蔡元培时代对北大发展的种种规划和对一流大学的向往。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曾提到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当时德国的大学,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条件支持北大发展。为此,蔡校长曾痛心地说:如果我们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惜我国百事停滞不进,未能有此好现象耳”。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么幸运!我们有幸分享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家长达十年的专项支持,这正是蔡校长当年所梦寐以求的!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制定和修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构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以“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与北大教育实践相结合、北大的历史传统与新时期国家发展需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

第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动摇大学精神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首十年,北大得到了建校以来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了最快最平稳的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到下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北大的整体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北大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有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像我一样,已经白发苍苍,但我相信大家对母校的爱一样深沉。正是我们的校友在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北大才得享今天的国际声誉。

今天是北大的校庆日,同时还是五四青年节。今天是属于全体青年人的节日。在这里,我想再对北大的同学们讲几句话。

四十九年前,我考取北大,当时我的校长是马寅初先生,马校长在谈到北大精神时曾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每当回想这段话,我们这一代北大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今,我们已经年过花甲,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与共和国一起,分享喜悦也经历磨难,我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母校。

同学们,你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正在亲身经历着中国自184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和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奇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你们在这样的时代,有幸求学于北大,接受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永远牢记马寅初老校长的话,坚定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放下一己之私利,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你们一定能够作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我们伟大的母校,也必将实现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

第三篇: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许智宏

2008年9月21日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的全体师生,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培养你们的父母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同学们,我们所在的这座气势恢宏的体育馆刚刚举行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乒乓球比赛。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在这个场馆产生的所有奥运会金牌,8月22日和23日两天晚上,三面五星红旗两次在这里同时升起。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不会忘记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奥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盛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成人礼”。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而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开始。所以,在这座体育馆里,国事、国校、国球联结在了一起。

同学们也都知道,第一个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的中国人是罗雪娟,她是我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而接过最后一棒,点燃主火炬的,是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李宁。此外,参加圣火传递的北大师生和校友还有140多人。

北大与奥运的这些联系,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选择,它充满了象征意义,让我们这些北大人不能不感到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今天,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地点,参加你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仪式,作为你们的校长,作为这所大学的一个老学生、老教师,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回忆这样一些历史的细节:

早在1905年,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大学运动会,在当时的总监督文告中说:“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完备”。运动会连续举办了三届,一直持续到1907年。一年后的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上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这三个问题,是那么的沉重。中华民族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用了整整100年的时间!

1908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当时的中国人被鄙视为“东亚病夫”,到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这100年间,中华民族历百劫而重生。回顾这一百年的历史,我们就不能不想起《诗经》上的两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一下北大的校史。北大今年110岁了,她始终与我们这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谋求独立解放和追求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当然,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开创美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前夕曾专程到北大视察,要求北大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积极培育优良校风。在与师生代表座谈会上,他指出:“北京大学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同学们都还年轻,你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异常深刻的变化,无法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人类的科学技术会有怎样的进步,全球化会对我们民族的固有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今天困扰着我们的那些难题,会不会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这一切的未知,要靠你们去探索。作为你们的校长,此时此刻,我只想给同学们提四点小小的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书,学问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浮,大家要做真学问。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虽然我们无法否认更无力阻止市场经济对大学文化的冲击,各种诱惑无处不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社会上盛行。但是,北大人做学问,必须是做真学问。蔡元培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说过:“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今天大家到北大来读书,虽然要考试,要毕业找工作,但我不希望大家来北大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仅仅为出国或者找个好工作,未来无论有多少种选择,但只要是北大的学生,就应该懂得学问的价值所在,就应该努力捍卫科学的尊严。

李大钊先生在《本校成立第二十五年感念》一文中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 1

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我希望,若干年后,当你们毕业的时候,我们能有这样的开怀与欢呼;更希望,当你们毕业十年、二十年后,你们学到的治学方法、培养的读书习惯、打下的知识基础、养成的“学问家之人格”,依然有助于你们在未来的征途上昂首阔步。

第二、希望同学们做有担当的一代,要吃得了苦,干得了最难、最累、最险的工作。

我们的老校长蒋梦麟先生在谈到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强调思、行合一,他说:“所谓能思者,养成清楚之头脑,并有肝胆说出其思想。所谓能行者,做事担得起责任,把肩膀直起来,万斤担子我来当。”我们北大人,就是要这样,有思想、有勇气、有担当。

同学们被外国媒体称作是“鸟巢一代”,你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成长,富有爱国心的中国年轻人。我想,“鸟巢一代”,充满了优越感,但更代表了责任与奉献,承载了信任与厚望。2008年刚刚过去9个月,我们的国家就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的挑战,这些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现代化,一定有许多难关,一定需要许多艰苦的努力。同学们,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你们必须做好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准备。

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抱定服务国家民族、造福人类社会的信念,放下一己之私利,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做有担当的一代!

第三,希望同学们眼界要宽,无论读书,还是生活,都要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

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我们中国正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上来,崛起大国的年轻人应有大国青年的气度、自信和视野。

我们不应再沉湎于我们曾经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而要着眼于中华民族如何继续不断地为世界做出新的贡献,树立起世界大国的形象。同学们要拓展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思维,自信地与世界交流和分享,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之中。

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俄罗斯运动员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上说,“只有天空才是我的极限”。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大。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更重要的还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去实现。我希望各位同学要沉下心来,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国家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第四,希望你们学会微笑,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微笑着迎接世界对中国有时是挑剔的目光。微笑是个简单不过的表情,但对于2008年的中国人,却并不容易。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深刻的心灵创伤。但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敬礼男孩”郎峥,看到了“最美的警察”蒋敏,看到了无数有着坚韧生命力和顽强意志的人们,他们擦干了泪水,微笑着,重新站立起来。今天,在你们当中,就有27位来自四川重灾区的同学,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和朋友,有的家园被毁。我还知道有一位灾区的同学,来自偏僻山区,家庭贫困,他为了买一张到北京的火车票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但是生活上的艰辛并没有消磨掉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今天,他就坐在我们当中,面带微笑。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多一些微笑。未来多少挑战,多少艰辛,但我们都一定要笑着面对。

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上,170万名志愿者的笑脸,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友好、热情、开放和自信,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我们北大前后共派出了3000多名奥运和残奥会志愿者,还有很多同学参加了城市志愿者和校园安保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同学们以智慧、热情和微笑展现了当代北大学生的风采。温家宝总理在给北大志愿者同学回信中亲笔写到:“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微笑,是一种能力、一股勇气、一份智慧,也体现出一种包容。同学们,你们代表着北大,代表着中国的青年,中国的和平发展,你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请你们自信地微笑!

希望,就在各位同学的身上。我和北大的老师们真心祝福大家,愿你们在北大度过人生中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愿你们的前程光明远大,愿你们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作者: 许智宏

第四篇:北京大学许智宏唱隐形的翅膀

北大校长许智宏唱《隐形的翅膀》 是一种进步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北京大学学生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校长许智宏会在新年狂欢夜中演唱哪首流行歌曲。谜底终于揭晓:许智宏在新年零点钟声敲过以后,演唱了奥运歌曲《我是明星》以及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

无缘得闻许氏风格的流行歌曲,更无缘一睹许校长演唱流行歌曲时的风采。但不管怎么说,得悉许智宏“屈尊”演唱流行歌曲,心下还是为之一喜。

说其“屈尊”,似乎并不为过。流行歌曲不见容于高雅殿堂,并不是新鲜事。以许智宏之尊,以北大之恢宏,似乎只有《我的太阳》等黄钟大吕才能与之相称。

然而,许智宏显然不这么想。他不仅唱了,而且是在学生面前,在新年狂欢之夜。这不禁让人想到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想来,高人皆如此,常出人之意料,也有特立独行的风范。这一刻,许智宏不但没有失去师道尊严,相反塑造了自己平和、进取、时尚的形象,而这一点,其实是当前的北大或许所有的中国高校都最需要的。

这些年来,舆论对北大的批评从未停止过。稍有风吹草动,人们便对北大说三道四。北大人其实不必郁闷,天上的星星既然聚集了关注的目光,当然也应该能承受众人的批评。或许,北大人应该自省,今天的北大与国人的期望到底有着怎样的距离,又如何才能拉近这样的距离呢?

虽然,从北大校长的喜好与选择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但人们不会傻到从一首歌就看出他的治校思路,但这毕竟是新年来临之际,全世界都喜欢期待。从许智宏的歌声中,同样能让人感觉到希望,感觉到北大更趋近自由、宽容和进取的希望。

北大就应该这样兼容并包,不仅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仅有高雅艺术的拥趸,还应有流行歌曲的粉丝;不仅有人唱《我的太阳》,还有人唱《隐形的翅膀》,这就是百花争放。也许在冬天的时候,草没有开花,但我们不要就视之为草;到了春天,到了夏天,相信他们也一样会开花。我理解,这就是自由,这就是包容。

唱流行歌曲的许智宏更可亲,富于包容精神的北大当然也更美丽。如果说小学校长是“娃娃头”,那么大学校长其实就是“青年头”。成天与青年人打交道,高校的校长心态应该年轻一些,对流行文化、时尚,对青年人喜欢的东西,也不妨关注一些。

原北大校长许智宏解释为啥唱《隐形的翅膀》

11月21日上午,许智宏院士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和学生对话。十名北大保送生推荐候选学生早早等在会议室,高

二、高一的学生也搬着凳子挤了进来,要一睹这位著名学者的风采。

一位女生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她向往北大就是因为北大重视国学。许智宏院士说,北大的确非常重视文史,还特别设立了国学研究院。不过他坦言,并不满意现在大学生的国学水平,所以进入北大的所有学生,不管是文科理科,都要接受国学的熏陶。“北大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文科生必须选修理科的内容,理科生自然也要学习文科,要有全面的素质。”谈到国学,他认为经典不会过时,比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是从国学中领悟到的。

奥运北大功劳大

今年8月8日,许智宏担任奥运会火炬在北京市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卸任时,他将属于自己的那支火炬捐赠给北大。在这背后,凝聚着几年来北大为北京奥运会所作的贡献。

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就在北大,南外的学子们特别想去现场看看。许智宏说,这是北大自筹两亿多元建成的,中间过程非常艰辛。而在科技奥运上,北大做过不少贡献,比如北大力学系的流体力学系教授就主动找到奥组委,研究水的流速变化,大幅提高了划艇的运动成绩。人文奥运方面,旨在探讨奥运会人文内涵的“2008奥运·冠军论坛”就是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共有3600多名学生志愿者为奥运会服务。金庸要来北大读博

周星驰来北大演讲、大小S来北大开讲座,为此,社会上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南外学生希望听听许院士对此的看法。“袁隆平到北大,掌声比哪个歌星都大。”许院士说,北大的学生更崇拜科学家。不过北大是包容的,可以包容不同风格,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得到经验和激励。周华健在北大唱歌,学生喊:华健,我爱你!许智宏说:“我理解。”大学校长是大家庭的家长,希望学生在其中能享受快乐,学好功课。

举办一些特色各异的活动,许智宏要顶住不小的压力,比如学校搞金庸研讨,就有人写信批评他。“但科学家的包里也装着金庸小说,大家都喜欢看。”身为科学家,许智宏觉得喜欢金庸小说没有错。“金庸准备明年读完剑桥博士,再接着念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博士。”显然,北大在张开怀抱欢迎这位武侠小说家。许智宏透露,金庸曾说,自己在刘邦废立太子的事情上一直搞不明白,向北大国学院的老师请教后,就豁然开朗了。他觉得自己对国学的研究不够,希望能到北大国学研究院向一些老师请教。不过金庸原来是想到北大当本科生,许智宏一听,这可不行,“那学生还不都得围着你要签名啊!”最后金庸听从了他的劝说,改读博士了。

为啥唱《隐形的翅膀》

卸任前,许智宏来到学生宿舍,和学生一起高唱《隐形的翅膀》,这是许校长的保留曲目,唱得大家更加伤感留恋。据说,许校长上任九年,几乎年年都会演唱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21日他说出了自己唱流行歌曲的原因。“《隐形的翅膀》歌词很好,隐形的翅膀把学生带向全国带向世界、带向美好的未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展现向上的精神。”

唱流行歌曲的校长颇受学生爱戴,甚至有学生称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大小孩”。

神仙、老虎与狗 南外有学生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感兴趣,于是问起北大的管理模式。“北大有2000个教授,一年开几次会,都太忙,能到三分之二就不错了。”但许智宏表示,北大校领导不可能拍脑袋做事,每个系都有决策层。“北大教授很厉害,是神仙,天马行空,爱骂谁就骂谁;学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管理者是条‘狗’,还是‘功狗’,为大家把关。”这段比喻借用的是北大原校长蒋梦麟的话,用在今天依然合适。以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Q吧)录取为例,就是全由教授完成,5个教授面试,两小时后公布结果,领导不能干涉。

21日下午,许智宏院士回归生物学家的本色,到南师附中做了一场以《生物与人生》为题的讲座。

第五篇: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北大已经走过11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这里走向世界。而我作为北大的校长,也非常有幸,和师生们一道,经历了北大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一段黄金时期,我校的国际声誉也不断提高。我回母校担任校长已近九年,每当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我都会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给同学们祝福,给同学们提出很多希望,我希望每一个从北大走出去的年轻人,都能奋发有为,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都能继承这所大学伟大而光荣的传统,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北大人!今年的毕业典礼,我觉得非常特殊,因为2008年不是一个平常的年份。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考验,遭受了重大的灾难。灾难总是会被历史所记录的,因为灾难会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也会在长久的时间内,影响我们的未来。灾难让我们痛苦,也让我们坚强。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还要迎来北京奥运会,还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度、力量、坚强与信心。我相信,北京奥运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历程中醒目的一座里程碑。

2008年,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个字:多难兴邦。

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了这四个字,我看到电视画面的时候,流泪了,“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我已经六十五岁,经历了共和国全部的历史,也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能够深刻地体会这四个字的含义。

今天的毕业典礼,我也希望北大2008届的毕业生们,都把这四个字记住。你们还很年轻,你们甚至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磨难,但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有责任告诉你们,磨难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国家奋发前行的动力,只有在磨难中坚强不屈,只有在磨难中团结一心,只有从磨难中不断反省总-1-

结,我们才能成功,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才能让中华文明永远绵延不绝。我很自豪,也很欣慰,在灾难面前,北大师生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和团结,我看到很多同学含着眼泪在为灾区献血、捐款,医学部和各附属医院组建了多支医疗队,共百人,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北大微处理器研发中心援建了包括北川中学在内的3个中小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生命学院师生与四川省林业部门合作对卧龙保护区内熊猫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受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地空学院组建了“汶川地震工作组”;医学部和心理学系一批师生参与灾区心理援助和咨询工作,并提出了《北京大学地震灾后心理重建援助计划》;城环学院吕斌教授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起草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建工作战略研究报告》,景观设计研究院紧急撰写的《地震重建规划设计手册》,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主持的灾区环境检测科研小组,从不同的层面参与到汶川灾后重建的工作。所有这些,体现了北大人的社会责任,北大人的公民意识,北大人的爱心。我从心底里为我们北大人而骄傲。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史上曾历经磨难,从不屈服,地震灾难更不可能把中国人民吓倒压垮。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团结和伟大的人文关怀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抵御各种危难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2003年春“非典”肆虐中国期间,温总理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有一段话,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说:“让我们记住这段非凡的经历吧!它使我们学到了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让我们记住这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多难兴邦,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一所大学何尝不是如此。今年是北大建校110周年,回顾北大百十年的历史,何尝不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道,虽命运多舛,历尽艰辛,但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段光辉历程。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国势衰微、外敌入侵,八国联军侵华,大学堂曾一度被占领,被迫停办。民国初年,由于经费短缺,北大再次遭遇停办危机,老校长严复先生上下奔走,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仍坚持教学改革,确立了北

大“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的办学宗旨。五四前后,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而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责难和军阀政府的迫害,一度有上千名学生被捕入狱,蔡元培校长也曾被迫辞职。1927年至1929年,北大被取消和更改校名,停发经费和工资,广大师生在半饥饿状态下仍坚持斗争,誓死不屈。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万里南迁,组建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科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极度匮乏,一大批同学由于营养不良患病被迫休学,当时北大时常停电,但我们的老师还是坚守岗位,教书育人。文革期间,北大被迫停课四年,一大批教师惨遭迫害,饶毓泰、翦伯赞等许多优秀学者被迫害致死,几千名师生下放劳动。复课之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老师依然坚守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铷电子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等等等等。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北大历尽磨难,从未退缩,几代北大人把青春、才华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谋求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同回顾这些波澜壮阔的岁月,就是希望,在同学们即将离开北大之际,再次唤起同学们心中的北大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北大精神。

北大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钱理群先生在《寻找北大》一书的序言中曾写道:“北大,是每一个北大人,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乡”。包括你我在内的全体北大人都承担着整个民族的精神理想,这担子实在太沉重了,但是同学们,你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被赋予的精神气质,是北京大学一百多年来形成的精神气质,她不可逃避,也不能放弃。

多难兴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毕业了,有的将继续深造,有的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远渡重洋,有的奔赴西部,投身灾区重

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未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当年,老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他的人口理论遭受全国性的大批判,在巨大的压力和攻势面前,马老没有退缩,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他还说“我总希望北大的一万零四百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随便低头”。同学们,天将降大任,必将苦其心志,北大人都应该学习马寅初老校长,拥有坚持真理、战胜困难的勇气,做生命中的强者。

同学们,你们毕业于2008,请记住这个年份,这一年,我们奥运了,这一年,母校110岁,这一年,我们都是四川人,这一年,你们毕业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创造着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相信你们将很快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直接参与者和领导者。一个月前,林毅夫老师在经济中心毕业典礼上,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话,他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饥饿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饥饿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这段话,也让我想起了老北大教授梁漱溟先生的名言,“吾曹不出,如苍生何”,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世情关怀将在你们的身上遗传下去!未来,无论你们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功,生活上如何春风得意,请同学们不要忘记2008,不要忘记废墟中握着笔的那只小手,不要忘记总理的泪水,不要忘记讲堂广场默哀的人群,更不要忘记我们北大人崇高的精神理想和庄严承诺。请同学们务必以国家为重、以苍生为重!

多难兴邦,我希望,每一个2008届的北大毕业生,记住这四个字。也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母校,能够在风雨之后,迎来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下载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两任校长 胡适和许智宏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长在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它昭示着我们又站到了新的起点,踏上了新的征途。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总支、校长室祝全体教职员工新的学......

    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品

    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在渡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后,我们迎来了新学期、新学年。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初一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祝全体师生员工在新学期、新......

    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XX年3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寒假带着春节的喜庆一晃而过,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绵绵的细雨,合着新年的快乐,迈着轻盈的步伐,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学期,开始......

    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讲话

    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署假时光,我们又回到了这美丽的校园。站在主持台上,望着你们亲切的笑脸,我的心里也非常激动。在这美丽祥和的**......

    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

    讲 话 稿老师们、同学们:秋风送爽,大地流金。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标志着我们二二四团中学踏着胜利的步伐又将开始新的征程。......

    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英语系80级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2008年9月21日 北大原来从未邀请过校友在开学典礼上讲话,2008年开学典礼,北大邀请......

    校长在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新春伊始,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又踏上新的征途。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祝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每位同学健康成长、学习进步!2012年是我......

    谈谈两位校长的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谈谈两位校长的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两位校长同在清华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自己的讲话,这两篇演讲稿相隔了80年,但仍然不乏相似之处。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视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