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资国企改革及企业新兴项目发展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国资国企改革及企业新兴项目发展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x书记、调研团各位领导: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xxxx公司的杨杰,我的日常工作是高压电气设备维保。在国资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确定今天我的发言的题目是《物联网技术在煤化工企业变电站中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就物联网发展做出了多项国家政策及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政策相继出台。在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8年初,在xx公司职代会上,xx董事长提出打造全国独立焦化旗舰企业,并确立了“九大方略”和“七个一流”。将2018年确立为全面技术改造起步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员工效、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打造旗舰企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作为电气人,一直思考和探索将物联网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确保供电安全可靠,进而促进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围绕此初衷,提几点个人想法: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电力调度中心对下属变配电站的集中管理,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任意站端系统的情况,满足全方位管理的需要; 2)该系统可以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和安全防范等子系统,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提高了系统的高效性,降低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3)对变电站环境状况、设备温度、电流、频率等运行参数、现场安全状况等实现实时监视,提高无人值守配电室运行可靠性和供电系统运行管理的水平;
4)针对配电室少人或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可作为远方操作监视以及设备巡视的辅助手段;
5)该系统可记录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或事故处理过程;借助该系统并可对设备检修或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远程指导,并对事后分析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过程提供原始资料;
6)此外还可作为培训平台,可收看及记录现场大型设备检修的标准化作业,增强生产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工作效率;
7)该系统能提供丰富的变配电站动态实时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直观信息;
8)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作为现场安全作业督查、控制的辅助手段,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以上就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的几点肤浅的想法。在国企国资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用足“非常之力”,坚守“恒久之功”,认清大局、把握大势,进一步凝聚攻坚克难力量,积小胜为大胜,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和成效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我的发言完毕,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二篇: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夏xx同志传达了xx书记在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暨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刘xx副省长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文彬副市长对我市2016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对2017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我完全赞成,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抓好今年的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总书记多次深入国企调研,对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明确了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二是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国企改革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三是强调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四是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省委xx书记在去年11月全省国企党建和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上提出了五点总要求,一是在政治原则上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不动摇;二是在价值判断上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是在方向路径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四是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五是把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化对国企改革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深化改革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鼓足干劲,顽强拼搏,把改革发展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已作了全面分析,总体来讲,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从我市国资国企看,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从发展的角度讲,2017年仍是发展异常艰难的一年。一是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总体仍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二是随着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的细化落实,继续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等特征。在严峻的外部环境冲击挤压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三是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契合全国全省发展态势,但在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自身长期积累的投资不足、优势产业内生动力弱、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小等问题依然严峻。未来,抓住机遇,做强做大做优,仍然是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增添动力、释放活力、增强控制力和提升影响力仍然是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从改革的角度讲,2017年将会是国资国企改革任务较重的一年。一是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政策已陆续出台,顶层设计能否得到真正有效地贯彻落实,事关改革的最终成效。二是地方国企改革中既要做好改革政策的接续,又要体现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又要务求取得实效;既要整体规范推进,又要鼓励积极探索,才能保证改革的有序有效推进。三是我市国企改革整体推进效果不平衡,部分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冲击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也有个别企业没有新举措,没有新进展。
三、深刻把握今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
(一)持续推动“集团化”战略。从统计数据看,市属企业有x户,多数企业规模小、效益弱,对地方经济拉动贡献度低。重组后的国投集团、建设集团这两年有所发力,在投融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而且还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通过组建集团,可以更好地集中整合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效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今年,要在加快市国投集团、市建设集团转型发展步伐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市公用事业集团、市文旅商贸集团组建步伐。
(二)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全面落实好
企业经营自主权。要在思想上破除对政府、对部门的依赖,在市场开发、市场挖掘上下狠功夫。要善于深研政策,在政策贯彻落实中寻找、发现和把握市场机遇。要大胆破除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中的不科学问题,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二是强力推动企业治理和管理现代化。依法依规经营,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根本保障。最为核心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加强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职代会建设,这既是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责,更要依靠企业自主创造性地推动。
(三)推动国资管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要紧紧围绕“管资本”这一方向和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目标,加强市国资委的职能转变,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重心,按照“在服务中监管好,在监管中服好务”的思路,督促企业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市场化手段和方式服从、服务于出资人目标,同时对企业施予专业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全面推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我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涉及12万余户,这在全国少有、我省唯一,任务异常艰巨。去年,我们的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一步,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市国资委及各相关部门、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力争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攀煤集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攀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要加强沟通协调。分离移交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移交企业和接收单位要根据“三供一业”设备设施的现状,共同协商维修改造标准及项目实施方案等事项,签订分离移交协议,明确双方责任,确保工作有效衔接。资金预拨到位的项目,移交和接收企业及辖区政府协调一致后要尽快组织实施。三是要争取资金支持。中央及省在攀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预计将投入改造资金x亿左右,在中央财政安排x%的基础上,各分离移交企业应向主管部门申请x%的配套资金,企业x%的部分也应及时到位。解决资金问题,去年取得了较大进展,攀钢和十九冶供水、供电改造项目,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审核,国资、财政、攀钢、十九冶等要切实加强配合,督促资金尽快到位。同时要继续协同配合做好攀煤集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续资金争取问题。
四、深刻把握从严治党要求
一是抓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还不宽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必须更加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以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是抓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四好”领导核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在抓好领导班子。因此,要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善于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要坚持党管干部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不断改进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强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用制度保证企业领导人员发扬民主、廉洁从业。
三是抓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把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关系,形成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各司其职、科学运转、有效制衡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同志们,目标已经制定,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我们要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为推动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国资国企是本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服务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上海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影响力、控制力,对实现上海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优化布局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完善治理,创新机制,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上海国有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十一五”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现了“六个基本形成”目标:基本形成了“牢记使命、深化定位、联合委办、服务企业”的工作方针;基本形成了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的改革路径;基本形成了围绕主业上市融资发展和提升价值的发展新机制;基本形成了“出资监管为主、委托监管为辅”的国资监管全覆盖体制;基本形成了国资基础管理框架;基本形成了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中长期激励为重点的机制创新突破。
(一)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底至2010年底,全市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从5316亿元增长到10960亿元,年均增长21.2%。2006-2010年,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900亿元,累计税收4100亿元,分别比“十五”规划同期增长146%、144.3%。
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先进重大装备、清洁能源、生物医药、节能建筑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完成国家和本市确定的各项任务。
在应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及灾后援助都江堰建设、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地区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出色完成了世博园区80%的建设任务、70%的设计任务、60%的项目管理,为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国有资产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大型企业集团的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前20个行业中的国有资产总额占本市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83.5%提高到2009年的91.4%。前10家大企业集团国资规模占出资企业国资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73.8%提高到2009年76.5%。
(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取得突破
2006-2010年,上海国有企业积极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各类重组涉及资产总额约2800亿元,资源进一步向具有主业突出的优势企业集聚。
(四)资产证券化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累计超过1300亿元,上市公司融资超过1500亿元,资本证券化率从13.6%提高到30.5%。
(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筹备建立了外部董事、外派监事“专业资格认定委员会”和候补人才库;研究制定了《市管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若干意见》、《市管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荐产生了11家试点单位的35名外部董事;设立外部监事,由其与企业内部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并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各方监督力量开展工作。
(六)政企分开、国资监管全覆盖工作顺利推进
按照“统一授权、统一规则、分类监管”原则和“责任有主体、行为有规范、问责有对象”的要求,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对市属经营性国资履行出资人职责,市国资委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分别采用出资监管和委托监管两种模式,原则上以出资监管为主,委托监管为辅,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
“十一五”规划目标“13588”完成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1、国有资产总量年均增长保持在一成以上
2005-2010年,全市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从5316亿元增长到10960亿元,年均增长21.2%,其中,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从4045亿元增长到8230亿元,年均增长20.7%。
2、三成以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中
截至2010年底,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达到30.5%
3、五成左右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聚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2009年底,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中国资总额占经营性国资比重65%(2005年为40%左右)。
4、八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布在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
2009年底,国资委系统资产总额排名前列的久事、城投、上汽、电气、上实、申能、地产、光明、上港、百联、同盛、机场、建工、国盛、临港等15家企业的国有权益占41家出资企业国有权益总数的86.5%。
5、社会事业领域八成左右的市属企事业集团探索实施多元化改制
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行推进,尚处于探索过程中
二、“十二五”改革发展的环境
(一)总体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的国内形势。
1、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上海国资国企加大调整和改造力度
国际金融危机、能源资源趋紧和环境气候变化促使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技术、新产业将带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和依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革命性的改造,已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上海国资国企必须顺应国内外环境变化趋势,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借助上海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加大调整和改造力度,抓住结构调整的主动权,着力增强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新的发展优势。
2、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要求上海国资国企要更加注重开拓和发展国内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抬头,并日趋升温,这将影响未来世界贸易的增长。这些都将对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使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面对挑战和约束,上海国资国企必须进一步加大转型发展的步伐,在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的同时,要转变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支持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并购;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开拓和发展国内市场上,通过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抓住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机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努力形成全国性的企业,取得新的发展优势。
3、“四个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国资运营提出更高要求
后“世博”时代,上海将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符合上海发展定位和转型要求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形成相应的服务保障能力。在这些领域,上海国资要继续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精细化的运作管理方式,努力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逐步化解公益性国资运行压力。对于比较成熟、收益稳定的项目,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形成国有资本“投入—盘活—再投入”的滚动循环机制。同时,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公益性国资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要求更加明确和规范
“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国资国企要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在推动社会公平和谐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国资国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和制度;必须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加快做优做强主业,争取创造更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做好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和社会风险评估、防范工作,加强国资国企监管的执行力,公开企业财务,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查。同时,也要求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支持国资国企改革,降低国资行业调整退出成本和企业改革成本,确保社会稳定。
(二)阶段特征
“十二五”期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将主要表现出如下阶段特征:一是国资结构调整进入纵深发展期,将从过去较多关注行业布局结构调整,转为国有资本行业布局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国有集团经营结构、企业产权结构等多项结构的调整;二是国有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十一五”靠资金、资源密集投入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续,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主线;三是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国资运营体系、集团管控模式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四是国资监管进入规范完善期。
三、“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
(一)指导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优化布局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5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通过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更加注重上市发展和透明运作、更加注重依托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资监管、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诉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市场化、国有资本证券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国资监管信息化,不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集团经营结构、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组织结构、经济增长结构,使上海国有企业成为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群体,使上海国资成为证券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使上海国资监管形成透明化程度高、监管能力强的出资人体制,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有经济稳步增长和功能提升,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国企改革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个规划纲要》提出的市属产业类国资证券化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市属产业类国资证券化率,力争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产业集团9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自主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6%以上。形成2-3家充分发挥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3-5家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集团,5-10家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集团,20-30家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
——法人治理建设,按照“资本人格化、治理规范化、激励市场化”的要求,根据上市公司治理指引,通过优化和细化法人治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更加注重整体推进和综合配套,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股东导向机制、规范运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使公司法人治理基本达到《公司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要求。
——国资监管体制,以出资人监管为导向,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理转变。结合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平台的建立运作,建立适应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的国资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委托监管内涵,提升国资监管全覆盖的有效性。
——国资布局调整,市国资委系统95%的国有资产集中到前20个大企业集团,集中到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城市安全、基础资源及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加大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基本完成非主业资产的调整和有序退出。行业布局从70个行业收缩调整到50个左右,企业集团有效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次以内。
——履行社会责任,更加关注社会公众对国资国企的公共利益诉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保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将履行社会责任落实至企业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以及生产经营等各环节。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体系和报告制度。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低碳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带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严格落实安全保障责任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结构
大力推进行业布局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支撑上海未来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安全、有利于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更好地发挥国资在上海产业结构重构和城市功能提升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进一步优化国资行业布局
一是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推动国资向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聚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纺织等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上海地方国资具有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上汽、电气、上药、华谊、华虹、纺织等重点产业集团,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旅游、酒店、会展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高附加值、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产业带动力的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能级,提高服务经济在上海国资中的整体比重。三是聚焦功能性领域,增强服务和保障功能,继续在机场、港口、隧道、轨道交通、能源、水供应、农副产品保障等关系本市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的功能性领域和民生保障领域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
2、进一步加快国资空间布局调整
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推动国资国企优化地区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尤其要重视与长三角区域的联动发展。引导制造类企业进一步向开发区、园区等重大基地集中,引导服务型企业向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郊区功能性节点新城等重点区域集聚。结合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向张江高科技园区及其各分园集聚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
按照“重组是企业发展手段,重组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重组决策的主体是企业”的要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跨国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企业集团重组联合,推动要素在更大区域、更大范围流动,形成一批在上海注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企业(集团),吸引一批处于行业前列的研发机构、总部落户上海的公司,改造一批产业类集团,实现整体上市,促进国资、外资、民资多元融合、共同发展。
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制造业企业要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开拓发展的能力。商贸流通、酒店旅游、建筑设计等服务业企业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
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急需稀缺资源和关键技术领域对外合作力度,支撑主业发展,成为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集团。
推动市级创业类、产业类投资公司聚焦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合协作,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发展
坚持以资产证券化为重要抓手,推动国有企业集团走上市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增强本市经营性国资的流动性。“十二五”期间,全市经营性国资证券化水平达到40%以上。培育20-30家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3-5家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跨国经营、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公司。前30家上市公司资产、盈利、市值占到上市公司总量的80%以上。一方面,90%以上的产业集团实现核心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做强核心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业务领域向主业集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经营者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坚持以公司法和市场化为基础,结合党委“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通过优化和细化法人治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股东导向机制、规范运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1、根据不同的公司类型和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分类设置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
产业类公司全面建立董事会,普遍实行外部董事制度;政府投资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立监事会,并探索建立监事会审计与风险监控专门委员会。整体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资产经营公司参照国际投资银行等公司治理要求,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
2、以董事会建设为中心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一是落实董事会权责。明确市国资委与董事会的事权关系,将部分股东权利授予规范运作的董事会行使,形成股东导向机制。二是探索外派监事团队监督的新机制。按照“外派监事组成工作团队,每个团队由外派监事会主席和若干名外派监事组成,与企业内部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的要求,研究外派监事团队管理的新机制。三是依法落实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职工董事和监事的人数和比例依法确定,并在章程中明确。建立职工董事、监事评议制度,职工董事、监事每年向职代会报告工作,接受职代会质询和评议。四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党管干部和股东提名董事会人选有机结合。五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评价指标,研究出台董事会评价指引,形成选派、监督、评价、考核的制度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建设
按照“主动管理、合理授权、资源共享”的要求,构建适应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管控体系和组织架构,实现企业战略控制协同化、资本价值最大化、经营活动最优化。
一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根据集团发展战略、产业发展阶段和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能够高效管理、发挥集团业务协同效应的三层次企业组织结构。二是逐步调整集团下属企业股权结构。产业集团要通过调整下属核心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集团产权链,增强集团的管控能力,逐步改变当前“企业级次越低,股权越分散;企业级次越高,多元化程度越低”的状况。三是加大力度压缩集团管理层级。推动企业集团聚焦主业,减少管理层级,逐步实现组织扁平化,出资企业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次以内。四是健全企业管控体系。通过强化企业整体战略,加强集团总部职能,优化管控模式,加强重点环节的管控等手段进一步健全企业管控体系。
(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
一是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整合企业内部科技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式新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加强研发管控,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三是推进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大型风电机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设备、重大装备大型铸锻件关键技术、本体ABS新材料产业化、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智能电网、高温超导等方面形成重大产业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建立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管理、知识、技能、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研发团队的创新动力。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国有企业R&D投入占全市地方国有企业GDP比重继续高于全市水平,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形成3-5个新型产业研发战略联盟,完成3-5项原创性技术开发项目。
(七)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完善市场化遴选人才的机制,进一步加强产权代表、经营管理者、企业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企业领导人员后备人选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增市领军人才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中央及市“千人计划”50名,高端人才、创新复合型人才队伍初步形成规模。
(八)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改革
以出资人监管为导向,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从资产管理向股权管理转变。按照“让企业紧贴市场,让政府远离企业”的要求,加快企业集团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实现转型改制。结合资产证券化和资本运作平台的建立运作,建立适应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出资人监管的基础上,依托市场力量,逐步形成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监管体系和机制,切实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实现“市场监管优于政府监管”的目标。
继续加强国资战略、预算、评估、法制、财务监督、产权交易、信息化管理等基础管理体系建设。
(九)坚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十二五”期间,国资国企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一是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机制。把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以及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并建立完善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二是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按照“标准化、系统化、透明化”的原则,制定上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工作指引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明确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编制流程和披露的程序等。“十二五”期间,推动实行董事会授权试点的企业集团先行试点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并对外披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至所有出资监管企业。三是推动企业全面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继续做好信访安保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五、“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保障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规划落实。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衔接,分工落实。形成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基础,以相关专项规划、企业集团“十二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各类计划要按照本规划明确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二是加强配套保障。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争取资金投入,优化国有资本支出结构,优先安排涉及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领域的支出和项目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国资国企涉及的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三是加强实施监督评估。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主要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座谈会交流发言
盐城市“双十一”电商规范指导座谈会交流发言
我是来自大丰区江苏国环地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代表,下面我谈谈一些启发和感受。
我想,此次盐城市工商局网监分局组织的座谈会将对我们盐城市电子商务思路创新、诚信经营和健康发展产生三方面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是有效建立起各电商主体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和诚信健康发展的机制,这样的机制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行业等等方面都是有着积极的和有利于电商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
二是通过相互沟通,形成了我们盐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共识,即:一方面电子商务正在进一步发力,已经成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将对稳增长、拉动消费、带动产业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假货、以次充好、价格欺诈、卖产品实际在卖图片等等的电商乱象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甚至伤害。盐城电商是一面诚信牌子,盐城电商是一个集体荣誉,每一个盐城市的电商企业都义务和责任,诚信经营,打造和维护好“盐城电商”’这块招牌;
三是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正不断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商企业加快创新与规范发展,政府职能部门齐心协力优化电商环境,这些将为中国的网络经济创新健康发展提供坚强后盾,也为消费者的网购体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只有多管齐下,共同促进电商创新发展,“双11”才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铁路总公司党组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通加强到运输一线,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大力加强站段党委建设,打造运输一线党的领导指挥部。
在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垂直管理体制中,XXX个站段是安全生产、运输经营、队伍建设的基本管理单位,基础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着力把站段党委建设成为运输一线党的工作指挥部,打通党的领导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明确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针对站段体量大,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拥有独立人财物权的特点,依据党章,对站段党委科学定位,明确发挥领导作用。二是规范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途径。指导站段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书记专题会、站段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列出议事决策清单和程序,既对站段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出制度性安排,又避免党委成为生产经营指挥中心。三是构建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机制。坚持站段党政正职分设、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指导站段健全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议事决策、日常运行等5项机制,实现站段党委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二、持续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打造运输一线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把运输一线XXX万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推进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抓住优化设置、厘清职能、健全制度等基本任务,持续X年用力打基础。针对铁路生产组织特点,提出“把支部建在班组,把堡垒筑在前沿”,组建班组党支部XXX万个,为抓好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修订《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推进党支部分类定级,形成扩大先进、整顿薄弱的晋位升级机制。二是实施“三会一课”质量年工程。今年,采取分层调研、要素分析、难点攻关、分类指导、达标考核等X项措施,不断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各级领导人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XX万个,组织各级督导组深入XXX个党支部现场指导,编发“三会一课”案例XXX个。三是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龙头工程。动态保持近X万人的党支部书记人才信息库,推选XXX名优秀党员大学毕业生挂职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担任班组党支部书记;建立党支部书记X年轮训机制;连续X年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调整不称职党支部书记XXX名。三、深化分领域创先争优,打造运输一线攻坚先锋。
坚持把铁路改革发展实践作为锤炼检验党性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建立分领域创先争优机制。一是在铁路安全领域开展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竞赛。组织运输一线XX万党员创岗建区,创先锋岗、建红旗区率分别达XX%和XX%,确保全路连续实现X个安全年。二是在铁路货运领域开展“闯市场创效益比贡献”活动。落实中央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的部署,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增量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先进营销法XXX个,今年国家铁路货运同比增长X%。三是在铁路客运领域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客运窗口党员全部亮出党员身份、服务标准和个人承诺,涌现出服务明星XXX名,打造党内客运服务品牌XXX个,带动客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四是在高铁领域开展党内立项攻关活动。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组织广大党员在高铁科技研发、设备质量、运营管理等攻坚克难中当先锋,解决技术难题XX万个,确保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使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