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6: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

第一篇: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

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

班级:08级会计1班

姓名:梁盈盈

一、实习调查报告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及能否为公司员工所认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意尔康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产权清晰、运作规范的集鞋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公司先后引进了25条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制鞋流水线,严格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确保了卓越的生产效率和优异的产品质量。公司现为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皮鞋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非公百强企业。“意尔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意尔康”皮鞋系列先后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真皮标志产品”、“中国真皮名鞋”、“中国真皮鞋王”、“浙江省质量奖”等几十项荣誉。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漫漫人生路,步步意尔康。意尔康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理念,做质量和服务诚信的坚定执行者和捍卫者。意尔康企业秉承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时刻鞭策自己,提升和完善自我,将市场的需求、顾客的期望、消费者的投诉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视为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的契机。正是企业的这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公司文化才使得其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这也证实了企业文化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其次,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总是先有少数人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三是坚持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因此,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提炼企业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因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2.倡导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家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而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施和环境、具有先进理念的办公环境和优质的产品等等,在企业的“硬件”中反映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肯定是由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来决定的。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的创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以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要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性。

4.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管理维护体系,便于员工公众对企业形象、独特文化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用企业的良好行为来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伦理的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平衡的发展。企业要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

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它的重要功能是把每位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了最适宜的发展条件,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它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利益追求与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个人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用共同的目标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实现总体目标凝聚最大的动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朝着预期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已达到个人心理需求的更高层次。通过企业内外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化操作是制约企业兴衰的一种非技术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力,这不仅来源于企业内一整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还来自于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道德意识、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四)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为使企业建设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企业建设等问题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企业领导和员工获得认识上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位员工在团队内心情舒畅,从而在行动上更加协调。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坚持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之以恒推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的载体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篇: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

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班级:08级会计1班姓名:梁盈盈

一、实习调查报告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及能否为公司员工所认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意尔康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产权清晰、运作规范的集鞋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公司先后引进了25条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制鞋流水线,严格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确保了卓越的生产效率和优异的产品质量。公司现为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皮鞋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非公百强企业。“意尔康”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意尔康”皮鞋系列先后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真皮标志产品”、“中国真皮名鞋”、“中国真皮鞋王”、“浙江省质量奖”等几十项荣誉。

二、公司的企业文化

漫漫人生路,步步意尔康。意尔康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理念,做质量和服务诚信的坚定执行者和捍卫者。意尔康企业秉承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时刻鞭策自己,提升和完善自我,将市场的需求、顾客的期望、消费者的投诉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视为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的契机。正是企业的这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公司文化才使得其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这也证实了企业文化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其次,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总是先有少数人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三是坚持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

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

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因此,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

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力

量,企业文化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

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提炼企业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

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因

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2.倡导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家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而

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遵章守纪、诚实守信、勇

于创新、不断进取、甘于奉献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

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

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

施和环境、具有先进理念的办公环境和优质的产品等等,在企业的“硬件”中反映

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人是企业发展的根

本。一个企业的命运最终肯定是由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人的因素来决定的。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

精神的创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

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以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要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

性。

4.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管理维护体系,便于员工公众对企业形象、独特文化

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用企业的良好行为来净化

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伦理的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平衡的发展。企业要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

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

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它的重要功能是把每位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了最适宜的发展条件,为员

工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它像一根纽带

把员工个人利益追求与企业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的不

断发展壮大,才有个人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用共同的目标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企业实现总体目标凝聚最大的动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是企业

长期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朝着预期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发挥最大的潜力已达到个人心理需求的更高层次。通过企业内外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规范作用。

规范化操作是制约企业兴衰的一种非技术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力,这不仅来源于企业内一整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还来自于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道德意识、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四)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协调作用。

为使企业建设达到更高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塑造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俗话说:“管理管理:一要理顺程序,二要理顺心态。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企业建设等问题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使企业领导和员工获得认识上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每位员工在团队内心情舒畅,从而在行动上更加协调。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全体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成为自觉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和实践的过程,必须坚持领导倡导、全员参与、持之以恒推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的载体是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篇:关于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 20 世纪 70 年代问世以来,逐渐被越来 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关注,体现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趋势。企业管理从最初 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现在普遍关注的文化管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 人性、弘扬人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 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转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 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论文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 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 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 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 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 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 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 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 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 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 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 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

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 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 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 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 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

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 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 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 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 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 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 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 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

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 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 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 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 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 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 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 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 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第一阶段:认知。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 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 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 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 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 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 “英 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

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 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 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 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

现。如果一个企业的 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 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 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 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 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 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员 工发放企业文化手册,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及员工岗位规范 等;制定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或者将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 书面化、制度化;建立畅通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讲,并对宣传效果进行考核;举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员工学习并牢记企业文化的内涵等。第二阶段:认同。所谓认同是指由于员工在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 种行为反应。在认同阶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 表现出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认知到认 同,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载体。我们说,企业文化最初往往是 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所倡导,并且通过身体力行而逐步营造的,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思 想、行为方式等在企业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可以说企业文化是领导者自身的意识选择和 行为塑造,如何将这种理念和意识有效地传递给下属的员工,使其理解真正的含义并身体力 行?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如果沟通不充分,认识上不知道、不理解上级的意图,行动中也难以准确得力地执行,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盈利,也不利于团结凝聚人心,增强团队 意识。通过沟通,可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树立共同价 值观,使员工的观念和行动统一于企业的价值观中。通过沟通,可以不断地优化员工的文化 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受 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心理结构 是人的精神形体的骨架,它必然会对人的整个认识活动、行为活动起到全方位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员工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尊重员工个性化、合理化的需求,有利于员 工提高

第四篇:试论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关注,体现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趋势。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现在普遍关注的文化管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转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

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第五篇:关于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关注,体现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新的趋势。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现在普遍关注的文化管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转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尤其在当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员工 认同度 价值观 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者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形象设计

目前,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都将企业文化作为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的动力,并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成为国内或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如海尔、联想、华为、TCL等等。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企业领导者由于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不足,没有真正弄懂现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发展趋势,并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导致在建设企业文化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致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之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往往认为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文化。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定义上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的以员工为中心的独特的管理观念、管理风格、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司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行为模式。领导者所倡导的文化在没有得到组织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前,只能是一种个人文化的体现。在自己所倡导的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风格等文化因素真正转变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不断沟通和磨合,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冲突。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决不会仅仅通过几次演讲、几次会议或贴几张标语、口号就能完成。

关键是需要得到企业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员工的认同。因为,不仅文化是一套隐含的价值体系,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潜移默化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员工本身,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文化具有自主喜好的选择性。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员工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的创造者,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要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将代表多数人观点的人作为典范和执行者,加强交流沟通,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并反馈情况。

误区之二: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形象设计。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对这样的企业文化内涵,有些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或理解片面,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形象设计,于是在视觉形象上大做文章,创造优美的企业办公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强调员工服饰的整洁大方,要求商标与包装的图案优美。此外,自己设计或请人设计一些标语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内容形形色色,措词铿锵有力,诸如“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团结”、“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等。将文化建设言语化,口号化。结果是花钱不少、费力不小,但收效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成了“摆设的花瓶”。造成这样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从而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内外产生认同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看到,企业的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

误区之三: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好企业的文体活动。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是企业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资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引导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在企业内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企业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将更容易进行,企业的文化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好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让大家多交往、多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团结就行了,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如果缺少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员工对企业发展理念的认识和创新,这些文体活动往往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对员工的凝聚、激励和教育作用。

由此可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员工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在于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共同遵守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目。从最初的认知到实践中的认同,到最后达成共识,变成共同信仰,从而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是决定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文化能否得以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员工认同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一般要经历“认知、认同、信念”三个阶段。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核心和关键;信念是对企业文化认同的最高形式。即让企业文化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真正内化于员工的点滴生活之中。

第一阶段:认知。

企业文化不是给外界看的,员工的认知与否是衡量企业文化成功的基础因素。也就是要让员工真正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不断灌输企业文化的理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冲突和磨合逐渐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接受和适应现有的企业文化。在这样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文化标识。文化标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对人们视觉的刺激性。固定的图形、图像和文字标识必不可少,标识设计要简单明了,便于识别和记忆,切忌模仿和抄袭知名企业,更不能经常改变。文字表述要突出特色,切忌口号式的空洞。如可将理念故事化,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很多简单的故事其实包含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道理。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塑造企业形象的“英雄”化身。要塑造和培养那些真正认同本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率先实践的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把这部分模范人物树立为典型,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培养传承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团队,政策的执行力度,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员工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本企业管理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体现在管理人员身上的应该是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员工处处着想,任何事情都以员工利益为重;如果企业奉行的是兄弟般的员工间关系,在管理人员中看不到领导者盛气凌人的样子,而是没有明显等级界线的兄弟般友情。最后,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员工发放企业文化手册,让员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及员工岗位规范等;制定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或者将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活动书面化、制度化;建立畅通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渠道,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讲,并对宣传效果进行考核;举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员工学习并牢记企业文化的内涵等。

第二阶段:认同。

所谓认同是指由于员工在情感上与群体或他人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种观点或做出某种行为反应。在认同阶段,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纳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他们表现出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不是权宜之策,而是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认知到认同,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物质载体。我们说,企业文化最初往往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所倡导,并且通过身体力行而逐步营造的,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思想、行为方式等在企业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可以说企业文化是领导者自身的意识选择和行为塑造,如何将这种理念和意识有效地传递给下属的员工,使其理解真正的含义并身体力行?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充分沟通。如果沟通不充分,认识上不知道、不理解上级的意图,行动中也难以准确得力地执行,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盈利,也不利于团结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沟通,可以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树立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观念和行动统一于企业的价值观中。通过沟通,可以不断地优化员工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由长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熏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总和。文化心理结构是人的精神形体的骨架,它必然会对人的整个认识活动、行为活动起到全方位的导向作用。通过研究员工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尊重员工个性化、合理化的需求,有利于员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与此同时,部门领导要以人为本管理员工,及时激励和表扬,激发员工的热情,建设好本部门的小团队,并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举行各种集体活动,如举办企业文化节、业务拓展训练、庆:况典礼、主题晚会、经验交流会等,培养员工的团队识。

第三阶段:信念。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价值规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意思是价值规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实际上,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引导着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性和影响力的作用虽然说是间接的,但其效果却是持久、深远、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内化为每一位员工自身的信念,对行为产生一定约束作用,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个人努力工作的唯一目标,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和稳定的归属感,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状态。内化阶段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种新价值观的获得,是自觉地将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内化阶段的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既不依赖外在的压力和规定,也不依赖自己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而是出于自己的信念。员212内化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其所表现出来的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会更稳定、更持久。将企业文化变成员512的信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不是单纯宣传能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目标相一致;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领导们率先垂范震撼人心,模范们树立典型引领学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自发实践。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相一致,对企业及其文化的认同度会更高。员工在公司能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主观上就更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领导的思想和价值观,领导的态度观念和处世原则对员工理解并践行企业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剖析并大力推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鼓励员工向他们看齐。举办企业文化相关活动时,尽量为员工提供参与的机会。亲自参与能大大提高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的积极性。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以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为基础,如何潜移默化的坚定信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说员工的具体行为是企业文化作用得以表现的物质载体。只有员工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才能使员工产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自豪感”,最终形成群体的心理定势,使员工不断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主动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和考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载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调查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