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

时间:2019-05-14 16:3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

第一篇: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

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7日在东营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 张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挑战严峻、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迎难而进、成效明显的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拼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各项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7.9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5.6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亿元,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80.87亿元,增长13.9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01亿元,比年初增加268.2亿元,贷款余额899.4亿元,比年初增加203.5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实现了控制目标。

(一)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原油价格急剧下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经济严冬骤然降临。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沉着应对,共克时艰,全力打好扩大投资突破战、企业运行保卫战、结构调整攻坚战,一季度站稳了脚跟,二季度趋于平稳,下半年整个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的局面。在扩大投资方面,狠抓大项目建设,共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67个,总投资476.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强有力的投入,有效遏止了经济下滑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在保企业运行方面,年初,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迅速出台了14条政策措施,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先后与省中行、省农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召开了3次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金额515亿元,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设立了中小企业互助资金,成立了4家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进入下半年,面对企业经营持续困难,又制定出台了30条政策措施,实行了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帮扶企业制度,先后梳理并解决了企业急需解决的28个问题。由于我们主动超前,措施有力,全市企业不但没有出现大面积停产现象,而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了118户,亏损企业减少了22.7%,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2%、利税增长27.7%,地方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6.3%提高到64.6%。在结构调整方面,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制定出台了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一个产业、一个协会、一个融资平台、一个展销平台,加快构筑特色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新上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2%,比年初提高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得到优化提升,开展了石油装备制造业整合试点工作,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橡胶轮胎业,依托行业协会,在采购、研发、销售等环节加快整合;石油化工业,深入推进与中海油的合作,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化工园区发展论坛。突出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重点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发起成立了沿黄城市旅游促进会。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市属与县域协调推进,市属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推动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尽管经济运行压力巨大,但是我们坚持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不动摇,一手抓经济健康运行,一手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推进工作实现重大突破。3月份,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到东营对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之后,我们组成7个专业小组,由市级分管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盯上靠上与国家部委对接,全力做好规划编制跟进工作。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完全符合国家规划要求,为加快实施国家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区一城”主体产业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临港产业区,中海油物流园、大唐东营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得到加强,一批项目开工建设,9个项目已经投产,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高端产业区,生态工业园、软件园、“生态谷”、新

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引进建设了新型功率半导体、泰克拓普等8个电子信息项目,吉奥、俊山五菱、东方曼3个整车制造及一批汽车零部件项目,风电法兰等11个新能源项目,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8个,高端产业正在加快聚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游船码头投入使用,黄河口湿地公园正在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4.1万亩起步区基础工程全面完成,3万亩养殖区投入生产,研发中心大楼主体完工。黄河水城,广利河三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三园一区”形成景观,体育公园竣工;文化公园广场全面完工,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科技公园软件大厦建成投用;清风湖景区主体完工;胜利大街桥、东二路桥、东三路桥建成通车。“三网”绿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三年累计绿化面积45.5万亩,基本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大框架。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德大铁路开工建设;东营港实现开港通航,散杂货泊位投入运营;机场飞行区和航站楼主体完工。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粮棉喜获丰收;渔业、畜牧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61万亩,黄河口大闸蟹入选中国十大名蟹,效益大幅提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畜牧龙头企业,促进了规模化养殖,人均畜产品生产能力、畜牧产值均居全省首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重点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强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疏浚治理灌渠4条、排河6条,扩建加固水库4座,维修改造农村危桥44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93公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农房20934户,改造危房5359户,解决了8.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9800户,农村面貌有了新改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投融资改革取得新成效,“四区一城”融资平台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化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进股份制银行工作实现突破,恒丰银行、华夏银行落户东营。国有土地清理整顿深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企业改革不断深化,10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努力稳定外需,及时出台了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实现进出口总值39.6亿美元,其中出口17.6亿美元。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举办了6次高层次境内外招商活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65亿美元。

(五)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3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7327元,增长10%。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统筹抓好各类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7%。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黄河南展区房台拓展工程全部完成。建设了一批保障性住房,实行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货币化补贴,启动了中心城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支持油田职工住房建设,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力度,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改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

质等10件便民实事全部完成。扎实做好援川工作,完成投资1.3亿元,坝底中学、卫生院等7个项目竣工使用。

(六)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优化教育布局,中心城区3所小学开工建设,市技术学院和胜利一中迁建进展顺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市人民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实施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建设等工程,实行城市社区100种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科技、信息事业加快发展,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全国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批城乡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市艺术团改企转制稳步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事业健康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赛事承办工作。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慈善、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档案、统计、史志、无线电管理、仲裁、气象、防灾减灾和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建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开通了市长公开电话,建立了市长市民对话会制度。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力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全面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了新中国60周年大庆和第十一届全运会安保任务,维护了社会稳定。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回顾2009年,我们充满自豪,充满自信。这一年,是东营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梦寐以求的夙愿得以实现,东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一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全市上下群情振奋,倍受鼓舞,凝聚起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巨大力量。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风暴和油价大幅下滑的严重袭击,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倒,而且在风雨中展开搏击的翅膀,书写了东营发展史上腾飞崛起的新篇章。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巨大的困难和考验面前,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相信党委政府,勇担社会责任,敢于迎难而上,成为抗击金融风暴的中流砥柱。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牢记历史使命,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化解矛盾,成为支撑东营发展稳定的坚强栋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包容,同舟共济,维护大局,成为推动东营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油地军校、中央和省驻东营各单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形成了抗击风暴、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东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东营单位,向所有为东营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转方式调结构压力大、任务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市场低

迷、企业效益不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财政增支减收因素明显增多,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不够满意。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展望2010年,前景光明,充满希望。今天的东营,已经站在一个蓄势待发、喷薄欲出、世人注目的新的历史平台上。但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可谓雄关漫道,任重道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我们全市上下、油地军校、社会各界团结包容,万众一心,在攀登的道路上坚韧不拔、永不言退,在困难挫折面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我们就一定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创造新的辉煌,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二、201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步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着力抓好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三项战略任务,努力开创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黄河三角洲开发快速推进的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值增长1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把握好“五个着力”的基本要求: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化。着力推动均衡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扩大消费,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围绕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与培植产业结合起来,集中突破主体产业区;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局面。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在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取得突破;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着力推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务必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奋力抢抓机遇,乘势

开拓前进,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三、实施国家规划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

今年,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黄河三角洲开发这个总战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高点定位,深度推进,迅速拉开大开发大开放的新格局。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特色”,坚持“两个推进”,强化“三个保障”。

突出“一个特色”,就是坚定不移地突出高效生态的特色,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化建设。一是着力发展生态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化标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植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循环生产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建设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现绿色增长。二是着力建设生态化城市。加快打造水城景观,以广利河治理为重点,贯通城区水系,形成多条循环水路。继续推进“三网”绿化工程,高标准实施广利河两岸绿化,建设一批高效林业示范区,实现市内交通干线绿化全线贯通,确保完成绿化面积26.3万亩。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坚决打好小清河、广利河治污战役。制定计划,出台政策,加快城边化工企业搬迁。年内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搞好中心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实施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黄河清八治理工程、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工程,改善黄河口生态环境。三是着力构建生态化社会。把生态建设体现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搞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实施老居住区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技术。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发展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鼓励使用LED等节能灯具,积极发展电动公交车,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四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搞好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发展具有东营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坚持“两个推进”,就是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以四大主体产业区为主要载体,迅速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临港产业区,要加快中海油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仓储区建设,做好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唐东营发电项目,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制定有力措施,推动化工产业向港区集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承载能力。高端产业区,要以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链为基础,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群,突出抓好生态工业园、软件园、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按照建设新城区的要求,调整完善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一轴、三片”开发,拉开一片新城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要加快推进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湿地公园建设,力争上半年投用;规划建设汽车野营地等一批旅游项目,适时启动黄河口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生态高效农业区,要抓紧启动现代渔业区二期工程,完成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编制渔业区小城镇规划并启动实施;创新模式,组织本地农民进区经营;规划建设现代畜牧业开发区,争取一批龙头企业进区建设。

以打造黄河水城为龙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中心城、县城与卫星城镇、小城镇、农村社区四个层级,高起点修编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加快配套完善各类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实行城乡规划一体化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突出做强做优中心城,按照“东扩、西疏、南展、北延、中优”的思路,规划建设新城区,拉开中心城发展新格局。重点搞好广利河沿岸深度开发,全力打造黄河水城精华区,形成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和服务业经济隆起带。今年重点推进汽车总站、文化公园、清风湖风景区、奥体中心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开工建设会展中心大酒店和写字楼、黄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加强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等设施建设,实施南三路、胜利大街南延、东三路北延等道路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济南路和城中村改造,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中小城市。大力培育中心镇,提高其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改善农民工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逐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促进有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生活城市化。

强化“三个保障”,就是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突破,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第一,全面启动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体制机制。第二,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以推动直接融资为重点,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和保障能力。加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创业投资集团,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发行政府债券,支持发行企业债券,争取设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东营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银银、银保合作,拓展融资空间。第三,全面启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重点在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模式,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第四,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搞好农村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场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经济区。第五,积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逐步推进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加快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第六,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分层次、一体化”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第七,深化企业改革。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放宽市场准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把握,以开放的视野和举措汇聚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发展。要打好国家战略牌,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重点围绕“四区一城”和产业发展规划,瞄准境内外重点地区集中开展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国有大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大高外”项目。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推进落实,增强招商

引资实效。办好黄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重点搞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

三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加快东营港建设,依托中海油大力推进2个5万吨和2个5千吨液体化工泊位建设,加快散杂货泊位改造,积极推进港口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业主码头。进一步完善广利港规划,尽快开工建设。全面完成飞机场改造任务,升级为4D级,增开航班航线。积极推进黄大铁路、德大铁路、飞机场至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争取年内全线开工。积极推动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以及东营港疏港铁路等铁路支线规划建设。加快完善防潮体系,重点搞好东营港区段和东营经济开发区临海新堤建设,维修加固北部防潮堤。加强能源建设,实施一批火电风电项目和输变电工程,完善电网设施。深入推进“数字化东营”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用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强化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财税的保障作用,努力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加大投资保增长。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对宽松的机遇,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80个已开工项目,确保按期建成投产,实施好346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突出投资重点,围绕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进一步做好中央和省扩大内需资金争取工作,突出抓好机场、港口、防潮堤等项目资金的争取。把握好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引导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为加大投资提供支撑。规范项目运作,严格资金监管,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扩大消费保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培植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引导和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农民消费需求,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两进”工程覆盖面,落实“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三)稳定出口保增长。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落实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帮助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提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发展空间。指导企业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四)扶持企业保增长。企业是经济之源、发展之本。在当前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强化扶持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领导、部门帮扶企业制度,落实并指导企业用好各类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救急解难。进一步完善政银企

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多授信、多放贷;用好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推动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一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推进管理创新,规范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五)加强财税保增长。加强财源建设,加大依法治税管费力度,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评审等制度改革,深化“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盘活有效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积极推行代建制。做大“四区一城”融资平台,加快资产整合,创新融资模式,提高融资能力。

五、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无论是解近忧还是谋长远,都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突出致富农民这个根本,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培植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建设三大园区,在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突出发展渔业、畜牧、林业、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产业。扩大黄河口大闸蟹、海参等名优水产品养殖规模,努力将其培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基地建设,完善提升畜牧养殖园区,新增1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结合“三网”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木加工业,提高林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建设10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特色花卉种植,鼓励发展花卉交易市场,促进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15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二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集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加大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力度,健全完善营销网络,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重点培育50家示范合作社,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南水北调、河道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0.5万亩。围绕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55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6000个,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搞好农村电网续建配套。制定实施黄河南展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社区、新的黄河观光带。

(二)加快工业调整振兴步伐。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市工业

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发展规划,用好重点产业“四个一”推进机制,全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一是重点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加快推进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功率半导体等高科技项目建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引进世界一流装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化、纺织、轮胎等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产业整合,鼓励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三是着力发展蓝色产业。坚持海陆统筹,巩固提升渔业、盐业、盐化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海上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培植一批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河海风情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三大景区,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搞好市场化运作,形成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沿黄城市间的合作,共同打造“黄河文明”旅游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东营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等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以东营软件园为依托,推进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吸引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到东营建立分包中心和承接基地。促进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以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市属经济。以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落实促强扶弱措施,继续实施“突破利津”战略。促进油地军校融合发展,大力支持胜利油田增储上产、加快存续企业改制、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大力支持石油大学提高办学水平、转化科技成果;大力支持济军生产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生态谷”,依托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规划建设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重点建设国家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攻关,重点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深化产学研结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盘活用好现有各类人才;实施“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东营创业;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3万人,努力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开发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利用国家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的有利时机,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30个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和50个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市级统筹,总体筹资水平每人每年不低于14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标准。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征缴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保。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710套廉租房、400套经济适用房、600套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发放廉租房货币化补贴1040户、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650户。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安置房500套。继续支持油田职工住房建设。推进放心粮油食品工程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实施一批慈善救助项目。办好10件便民实事,确保按期完成。继续做好援川工作,实施北川新县城道路、民生大楼等建设工程。

(二)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两热一暖一改”试点工程,加快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市技术学院迁建。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52处村卫生室、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今年起,按一定标准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在岗乡村医生给予补助。大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从今年起,全市所有政府办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巩固扩大双拥共建成果,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做好老龄工作。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无线电管理、档案、气象、对台、地名、史志、仲裁、红十字会、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

(三)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以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为目标,以大平台、大活动、大集团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建设改造中心城社区文体活动中心5处、乡镇综合文化站34处。办好2010年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广播影视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精

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扩大基层民主,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

(四)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理顺重点领域社会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属地管理、权责明确、规范科学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扎实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以“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配套完善居民小区物防、技防设施和保安巡防力量,创新农村治安防范模式,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等制度,着力化解突出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坚持和完善市长公开电话、市长市民对话会制度,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落实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新境界,强化新举措,谋求新作为,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一)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打开新局面、实现新发展。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要站在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升思想境界,用心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努力做到以宽广的视野谋划全局、以非凡的气魄推动发展。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认真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真正做到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用新的体制机制解决问题,用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瞄准一流,奋力争先,努力在克服困难中开拓前进。

(二)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倡导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铺下身子抓落实,集中精力解难题。强化实践锻炼,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受考验,历练成长,增长才干,努力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破解难

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大局,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整体战斗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完善目标责任制、工作评价机制和行政问责制,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执政为民,廉洁勤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作反腐倡廉的表率。

各位代表!油地军校都是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继续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共克时艰、共促和谐、共建家园,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民智、聚民心、汇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谱写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新篇章、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东营市清欠格式

格式书十

东营市建设领域已结清欠款

或无拖欠行为证明(建筑业企业)申请表

东营市清欠办公室:

根据《关于贯彻国办发„2003‟94号文件进一步做好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29号)等有关清欠文件规定,我单位对近三年承建施工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清查,到目前为止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建项目也严格按照“月支付,季结算”制度执行,特申请办理“东营市建设领域已结清欠款或无拖欠行为证明”,用于办理 工程的 手续,并对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请予以批准。

法定代表人:(签章)申请单位:(公章)

申请日期: 二O一 年 月 日

注:

1、各县区建筑业企业须提供企业当地县区清欠机构意见。

2、市外建筑业企业须提供企业当地市级清欠机构的意见。近三年在东营市各县区有施工工程项目的,须提供工程项目所在地县区清欠机构意见

第三篇:东营市人民医院简介2013

东营市人民医院简介

东营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89年3月,1992年5月1日正式开诊。开诊之初,拥有在职职工144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4张,固定资产300万元。经过20年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2011年7月5日,东营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合作共建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并确定将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医院、打造成黄河三洲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及危重症诊疗中心的奋斗目标,掀开了医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医院包括总院、市立儿童医院和老年乐园三部分,建筑面积15万 m2,固定资产5亿元,编制床位935张,实际开放床位1332张,年门诊量70万人次,住院病人3.7万余人次,手术1万余台次。现有职工1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0人,中级职称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90余人。拥有64排128层VCT、3.0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等先进设备。2012年,医院启动建设9.5万m2的急诊内科病房综合楼,到2015年医院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3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达到2000张,预计年门诊量100万人次,住院病人5万人次。

目前,骨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急诊科、皮肤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专科,病理科、心内科、肿瘤科为东营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成立了血管外科、生殖医学科等一批新兴科室,推出了全市首个“疑难病多学科综合门诊”。成立了市立儿童医院、市立骨科医院、市立肿瘤医院、市立脑科医院四个院中院,已有174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主编,参编医学专著100余部,获国家专利360项,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医院是全国肿瘤病理远程会诊及网络质控试点单位、滨州医学院非隶属附属医院、山东省新疆

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诚信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第四篇:东营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东营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一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传统畜牧业产业结构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为此,东营市积极引导农民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在畜牧业总量膨胀的同时,内部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并优先选择市场需求大、效益好的饲养项目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促进了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建立了与市场、资源相适应的生产结构。同时,坚持实行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多业并举的原则,建立了主导项目、新兴项目、后备项目梯次推进的格局,使畜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1983年的9.13%增加到2002年的22.29%,增加了13.16个百分点;科技贡献率由12%增加到52%,增加了40个百分点;饲养结构由以大牲畜、猪为主调整为瘦肉型猪、肉牛、奶牛、肉羊、肉鸡五足鼎立全面发展的畜牧格局;并通过产销一体化连接,带动发展起一大批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行业,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畜牧商品基地建设日臻完善。科技兴牧和规模经营是实施畜牧产业化的基础。1994~1997年,东营市连续3年通过深入实施畜牧“十百千”工程,依靠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和利益驱动,畜牧规模饲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水平。全市 畜禽规模饲养呈现出了南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北部迅速推进的局面。1998~2002年,东营市以畜牧产业化为总抓手,以发展种草养畜为手段,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积极推进以饲养专业户、专业村、饲养小区为重点的畜牧业规模经营,加快畜牧基地建设步伐,2002年,全市规模饲养场(户)达到 个,畜牧饲养小区发展到 个,饲养量占全市饲养总量的 %。随着畜牧专业户的增加、适度规模饲养的扩大,区域化布局日趋明显,逐步形成了瘦肉型猪、肉鸡、蛋鸡、肉牛、奶牛、肉羊、特养等七大畜牧生产基地,带动了全市畜牧科技进步和社会化服务的提高,促进了东营市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全市南部肉鸡,西部瘦肉型猪、蛋鸡,东部奶牛,北部肉牛、肉羊,南北特养一条线的畜牧商品基地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是畜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兴牧是实现畜牧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充分解放和发展畜牧生产力的关键。建市后,东营市以科技项目的实施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普及,强化科技兴牧,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在畜禽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上,1986年东营市从澳大利亚引进世界优秀种公羊品种——美利努细毛羊,开始全市绵改工作。1987年12月,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200头。1988年12月,山东省畜牧局从新西兰引进考力代种羊90只,在东营市畜禽 良种场建立了省级种羊场。1989年,从加拿大引进银狐600只。1992年东营市广饶县被列为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县。1995年东营市被确定为全省西门塔尔肉牛改良区。1998年4月,东营市引进3只纯种波尔山羊。1999年11月,东营区正农公司从新西兰引进纯种波尔山羊214只。2000年8月,东营市畜牧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华辰集团在东营市牛庄镇胜利油田物探五大队处建设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场,引进纯种波尔山羊300只。到2002年,建成了全省最大、全国有名的波尔山羊纯繁基地,全市存栏纯种波尔山羊6000余只。除以上良种外,还引进了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一批世界优良种猪;伊莎、迪卡、罗曼、AA、艾维茵等世界优良肉、蛋鸡品种;北京鸭、英国樱桃谷鸭等;新西兰、加利福尼亚、青紫兰、比利时、日本大耳等优良兔种。在科技推广上,经过“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两年,全市共实施科技推广、技术研究项目102项,其中46项获省市及县区科技进步奖,并创直接经济效益105623万元。瘦肉型生产、猪鸡程序化免疫、配合饲料应用等十大实用技术在全市得到普及,暖圈养畜、大棚养鸡、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牛羊育肥等八大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显著提高了东营市畜牧业生产水平。在疫病防治上,从1985年首次在垦利县开展生猪免疫技术改革试点,并逐步在全市普及。先后推行了畜禽防疫技术承包双轨责任制、鸡新城疫抗体监测技 术,建立健全了疫情调查及月报各项制度,并于1994年~1995年完成了全市禽流感普查、牲畜猝死症调查,逐步消灭了布氏杆菌病、马鼻疽、马传贫疫病,使布氏病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

四是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1988年花官肉联厂的建立,带动了全市肉鸡饲养、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充分显示了龙头企业的作用。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畜牧业的发展,东营市按照以市场为导向,“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先后培育、扶持、壮大了华誉实业集团、凯银乳业、清真肉业、广北乳品厂、东营鲁源乳制品有限公司、东营市绵野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津宏达实业公司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2000~2002年的3年,通过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引进了福建超大集团、超群公司、横店草业、燕顺公司等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了东营市肉鸡、瘦肉型猪、奶牛、肉牛、肉羊等主导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各龙头企业经过积极探索,不断深层次挖潜,深入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与养殖户(单位)“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兴共荣、共同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龙头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畜牧业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为东营市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东营市建市后,随着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转变,畜产品受市场调节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东营市一方面突出抓了专业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在利津县盐窝牛羊肉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组建了“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它是集牛羊宰前快速育肥、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实现了加工经营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规模型转变,带动了全市牛羊的屠宰、加工、销售,推动了全市食草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突出抓了畜产品和活畜交易市场,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畜产品和活畜运销。到2002年底,全市122处畜产品交易市场(集市)和26处活畜交易市场产销两旺,10000余人的购销队伍活跃在全市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成为东营市畜牧业畜产品流通和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

六是饲草饲料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东营市拥有天然草场28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02万亩。全市农田面积近400万亩,每年可提供饲用秸秆10亿公斤,饲用粮4.5亿公斤,糠麸、饼粕类饲料0.7亿公斤,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建市前,由于畜牧生产手段和技术落后,畜禽饲养长期处于散兵游勇式的散养状态,使东营市的草场草地由于滥垦乱牧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场退化严重。同时,在饲料生产上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东营市饲草饲料生产长期处于落后局面。建市后,随着畜牧规模经营的发展,1983~1986年,东 营市在对全市草场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基础上,编写了《现代黄河三角洲草场资源调查报告》,绘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草场分布图、类型图、等级图、土壤和盐碱地分布图,为东营市绿色畜牧业的开发规划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以推广种草养畜,建设绿色畜产品基地为中心,大力推行飞播和人工种草,着力提高单位产草量。到2002年底,全市累计飞播及人工种草41.8万亩,封育改良草场34.3万亩,有偿承包草场18万亩,走出了一条管理与开发结合、畜牧与商品草并举的路子。1992年,利津县陈庄草场李秀芝家庭牧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家庭牧场”称号,为东营市草地建设树立了榜样。东营市饲料工业起步较晚,1984年全市仅有专业饲料厂7家,年生产能力仅为0.8万吨。随着畜禽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推动了东营市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2002年,全市饲料厂(车间)发展到26处,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2万吨,逐步形成了专业饲料生产与饲养场(户)自配相结合的饲料生产体系,产品涉及配合饲料、预混料、肉、蛋鸡系列饲料及生猪各个生产阶段的系列饲料,全市配合饲料每年推广应用100万吨以上。

七是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在畜牧业发展中,健全的科技服务网络是先进畜牧科技得到推广普及的有效保障。建市后,东营市针对基层畜牧科技服务网络“线断、网破、人散”的严峻局面,1984年批准建立了市畜牧兽医站、市铁路 兽医检疫站、市草原改良管理站等市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组织,先后组建了县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组织,并于1992年以东农发(1992)第32号、东财农字(1992)第84号《关于加快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建设的通知》联合发文,配套建设了50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改善了乡镇站的基础设施和站容站貌。为了加快东营市畜牧业发展,1995年4月5日成立了东营市畜牧局(副县级单位,归口市农业局),1996年4月2日,东营市编制委员会发文,东营市畜牧局从市农业局分设,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同时,饲料工业管理职能也由市经委移交市畜牧局,使市畜牧局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加强。在加强机构建设的同时,畜牧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东营市畜牧业生产现状,结合实际,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办培训班、脱产学习等形式加强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全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敬业爱岗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增加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建市前,东营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9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人,中专学历181人,一般技术人员83人。通过20年的队伍建设,2002年,全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已达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一般技术人员 人。全市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 人,初级职称 人,并同时为广大农村培训了大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第五篇:东营市党代会摘要

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

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而奋斗

——姜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成就回眸

五年历程回顾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年均增长23%。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0%。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4.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渔业、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升;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东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市上下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开发建设。主体产业区建设快速推进。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中心城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东城旧区块改造顺利推进,西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建街心绿地和公园70余处,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97%。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

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引进了8家股份制银行,组建了3家村镇银行和3家农村商业银行。土地管理改革顺利展开,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深入推进,5家企业成功上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5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9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9.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0元以上,农村低保和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060元、42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缴费补贴、特殊群体补助等财政补助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

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黄河口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扎实推进。

油地军校结合呈现新气象

油地军校团结一心,深化合作机制,加快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经济科技园区建设和优势产业培育,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融合发展。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持续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重大成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两评一树”和“三学”活动,基层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经验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升思想境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始终以实施国家战略为统领,抓住关键实施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开发建设;

必须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必须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奋斗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而奋斗。

今后五年是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关键的五年,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牧渔业基地,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区域,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

——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成效,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构建起生态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体制机制更具活力。

——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构筑起森林环抱、湿地相间、水系环绕、绿茵棋布的生态系统,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彰显生态城市独特魅力。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心城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行动蓬勃开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建设管理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家庭财富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东营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普遍增强。战略举措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战略举措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文明为发展方向,以实施国家战略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积极改革创新,高效务实推进。

以生态文明为方向

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的特色定位和目标要求。建设黄蓝经济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根本举措和工作着力点。要全力以赴实施国家战略,使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

(一)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两个关键。坚定不移抓项目带投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每年筛选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形成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加大对重大发展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要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全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

(二)充分发挥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两大主体的作用。市属经济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三个增长极。县域经济应当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培植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要树立跨越发展的高远境界,确立追赶的目标,不断推出大举措,实现新突破。

(三)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和利用外资两大推动力量。民营经济是最活跃的经济成分,要成为开发建设的生力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服务力度,建立完善融资、信息、人才、政策等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利用外资摆上战略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重点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龙头项目,大幅度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以生态产业为支撑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绿色高端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北方鱼米之乡。

(二)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提升、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走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的路子,推动整合重组,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条。

(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按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依托东营港和广利港,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文化旅游业,重点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知名旅游品牌。现代金融业,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加快组建产权交易中心、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外包业,以园区为载体,扶持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提升层次和水平。

(四)加快发展蓝色产业。坚持海陆统筹、有序开发、一体发展,提高海洋开发管理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

打造秀美宜居城市

(一)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实施生态林建设工程,以规划的10大生态林场为基础,建设一批万亩以上森林片区,继续搞好“三网”绿化,打造林海绿洲,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加快百万亩湿地生态修复,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打造知名的“东方湿地之城”。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改善近海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水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等源头控制,抓好重点流域和化工企业集中区治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二)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按照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定位,大手笔规划,高水平建设,实施生态对接,促进组团发展,拉开城市建设大格局。打造精品亮点。加快东西城改造,高标准高质量抓好骨干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加快重点区块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和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街,推进集约开发,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天鹅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生态、旅游、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建设国际湖岛生态旅游胜地。规划建设滨海新城,按照低碳生态、城水相融、城港区联动的原则,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改善提升功能。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提升水城景观。实施水系循环和城市绿化工程,贯通城市水系、湖泊、湿地,规划建设滨河绿地、环湖公园和道路绿色风景线,营造河湖相连、城水相依、水绿交融、鱼鸟共生的优美环境。

(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东营港和广利港扩建、胜利机场配套提升、德大铁路、黄大铁路和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济高速公路建设,适时启动轻轨建设,把东营与胶东半岛、济南都市圈、环渤海城市用现代交通密切联系起来,显著改善东营的交通条件。以蓄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引水蓄水、安全供水、田间节水、防洪排涝体系,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设改造,推动形成高标准闭合防潮体系,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能源设施建设,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体系。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东营人民在创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了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诚实守信、务实肯干、和谐包容等宝贵品质和精神财富。要深入挖掘精心提炼,培育形成集中反映东营人文特色、内在气质、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以激发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跨越发展的力量。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思想性艺术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的文艺精品。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植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加快培育生态文化企业和产品,建设一批集生态教育、科普、旅游、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基地。

(三)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东营文化资源丰富,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汇聚融合,交相辉映。要深入挖掘孙子文化深刻内涵,高水平高层次开发利用孙子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品牌。要充分发掘吕剧发源地的优势资源,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吕剧院和吕剧博物馆,不断改革创新发扬光大,把吕剧培育成为中国戏剧艺苑里的奇葩。东营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半个世纪的油田开发,形成了以艰苦创业、创新奉献为核心的石油文化,要积极培育并大力弘扬。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强化再分配调节,努力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激发民间创业热情。积极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发展都市工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兴家业。保障是民生之基。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使保障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施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胜利油田、石油大学、济军基地职工住房建设。加大财政支持民生的力度,坚持每年办一批利民实事。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做好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继续做好援疆工作。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群众利益协调和诉求表达机制,努力减少和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破坏活动。健全公共应急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整治和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四)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创新性的实践,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

(一)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和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全国作出示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减审批项目和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减少收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支持各县区从实际出发,大胆推进各项改革。支持各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严格监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运作资源、产业、资本、技术的能力。抓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市场机制、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二)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争取设立国家综合保税区、胜利机场纳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快推进中日生态城、中美新能源合作示范产业园区建设。大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加强与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各市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一批创新平台,重点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发展。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推进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无论企业还是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要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通过引进和研发高端技术、前沿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抓好“黄河三角洲学者”、“金蓝领”培训等重点人才工程,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政治保证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坚强政治保证

实施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为党的事业、为东营发展、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坚定不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要把全党全社会的思想统一到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宏伟目标上来。要在全市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解放思想贵在联系实际,重在解决问题,必须作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落实到项目建设上,落实到突破瓶颈制约上,落实到优化发展环境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突破思想桎梏,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

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衔接机制,健全各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党委决策咨询和决策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大党务公开力度,落实党内情况通报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畅通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创新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方式,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民主讨论的生动局面。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核心,加强干部战略性培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选人用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扩大选拔范围。积极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拔配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更好地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坚持以创先争优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积极鼓励基层在全省全国找目标、树标杆,奋力赶超,争创一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执政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带动富民强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加强机关、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发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关心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矛盾多,压力大,十分辛苦,对他们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弘扬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决定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发展。要尽职尽责,做到对事业尽心、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职。要倾心为民,牢记党的宗旨,真诚爱民,真心利民,不断增进群众福祉。要高效服务,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围绕发展、围绕基层、围绕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求真务实,坚持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慵懒不治,大业难成。要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不吃亏,让实干者得重用。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努力保持和维护党的纯洁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全市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提升从源头预防腐败水平。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失职追究等制度,严肃追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对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努力保持思想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责任无比重大。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光荣使命,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闯敢干,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困难面前不停步,矛盾面前敢负责,风险面前有担当;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志存高远,奋力争先,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把东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下载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营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东营市人民政府令 第170号 《东营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11月5日经市七届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申长友 2012年11月9日 东营市爱国卫生管......

    2010年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东营市统计局 (2011年1月26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新......

    东营市招商引资政策

    东营市招商引资政策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者到本市投资兴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 政策适用于外来投资者在我市行政区域......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 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

    2008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敏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 3月 11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杨雁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黄埔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涂茨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张茂豪 2014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涂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3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湾区区长 陈玲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