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17年国考申论试题解析
上海华图
2018年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7年国考申论试题解析
2018年国考申论考什么,怎么备考2018上考和国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大作文,是近几年当中,公认的难度角度两篇作文。在这里上海华图将地市级大作文为大家做详细解析,争取能够从这篇作文的写作思路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
2018年上海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7年国考申论试题解析
【例】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画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解析】
一、审题。
这道题目属于观点类的作文题目,这一类型的题目意味着,作文的主题词一定与该观点紧密相连,并且分论点的写作思路也需紧扣该观点。该句的主干明确指出要“向水学习”,说明主题词就是“向水学习”这个词语。这就是很多考生将主题词写成“城市水系建设”,最终导致跑题,分数较低的原因。所以对于观点类的题目,主题词仅仅依靠材料判断是不够准确的,一定要仅仅围绕题目来确定,然后在思考如何用材料来证明该主题词。
二、核心思路。
对于观点类的题目,认真解读该观点在材料中的含义,不仅决定了正确判断主题词,更关系到分论点的写作思路。该观点在材料中的前一句,即该观点的核心内容。“水,柔而能克刚,静而能映物,动而能变化,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这句话明显有四层意思,可写四个、三个或两个分论点。一般情况,拟写三个分论点为最佳,所以可灵活将四层意思柔合为三层,即以柔克刚、动静相宜、滋养不争。接下来,就是梳理材料脉络,将这三层思路嵌套进全篇材料。
三、梳理材料脉络。上海华图
材料1:核心再讲,人水共存的理念。第一段,“水”的背景;第二段,水的重要性;第三段,英国治污的案例;第四段,人水共存以防洪。
材料2:第一段,水系破坏影响防洪;第二段,因水而兴的城市案例;第三段,水系的历史与现代意义;第四段,水系治污与节水;第五段,水系对生态的意义;第六段,提出水的柔、动与情怀;第七段,水系与城市安全;
材料3:(1)水的活力;(2)死水变活水以治污;(3)活水的意义;(4)水之美一在增色添彩,二在滋养生命;
材料4:(1-2)L市水文状况;(3)水系改善城市生态;(4)水系激活文化产业;(5)水系促进产业调整,保障百姓福祉;(6-7)建设水系的具体做法。
材料5:画线句子出现的段落,即主题词段。
四、具体思路。
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材料脉络的话,恐怕很难梳理出三个分论点的写作思路。但是,如果以通过画线句子所提炼出的三个思路,反向回材料套取相对应的材料的话,则不难总结出:
1.治污与防洪的段落——以柔克刚
2.活力与产业的段落——动静相宜
3.生态与民生的段落——滋养不争
五、论据写作思路。
根据上面三中思路所对应的材料,重点选择部分材料信息,作为每个分论点的论据写作素材。但基于题目要求,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尤其在国考作文中,建议除材料论据之外,每个分论段都要适当拓展到材料以外的知识储备。如:
1.以柔克刚——“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庸之道的民族智慧等;
2.动静相宜——党员干部的“四个定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等;
3.滋养不争——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意识,“吃亏是福”的传统美德等;上海华图
六、写作框架。
向水学习,提高修为
——论向水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水以柔克刚的智慧,是对自然规律与循环理念的尊重与坚守;
学习水动静相宜的精神,是对城市活力与产业发展的激发与推动;
学习水滋养不争的情操,是对生态平衡与百姓福祉的维系与保障。
七、总结。
对于观点类的作文题目,一定要仔细解读该句子,以及留意该句子周围的相关信息。观点类作文,主题词以及分论点就蕴含在句子中或者在句子周围的信息中。希望大家认真揣摩,勤加练习,争取将这种写作思路内化于心。编辑:上海华图)
第二篇:2006年国考申论试题及解析
QZZN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就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相关话题邀请专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下面摘录了这次网上交流的主要内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事故、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丁部长,有网友问: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政府是否应把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列为考核指标。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丁宁宁]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它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事件处理能力问题。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踩踏事件等。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公共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细化一下什么是公共突发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但就个案来讲,一个一个形成不了一个公共突发事件,比如火灾以前曾经是公共突发事件。
[丁宁宁]17世纪初伦敦发生的大火,是导致国际消防队建立的原因之一。[主持人]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请问,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预案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丁宁宁]从现在开始,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来自于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对这些灾害,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是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的,比如有防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等,这些都已经常规化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上次由于新闻界的关注,把一个大学生死亡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最后导致我们把遣返站变成救助站,这恐怕
QZZN 是今后应该更加注意的。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欧洲普遍发生橙色革命,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敌对势力的目的就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制造突发公共事件,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断。
[主持人]我们在访谈前沟通的时候曾经提到法律永远是滞后的,我们谈到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新类型的事件出来以后,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有可能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机制。
[网友“七子之歌”]如何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意识。
[丁宁宁]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其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哪些应该是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责任界限。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非典出现的时候,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国家防疫部门自己要挣钱、卖药,国家的经费大量减少,他们以为非典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当时整个防疫系统本身就不起作用了,以至于在广东发现病毒之后,不能够很快加以确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居民协调机制,当时几个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地方研究人员为了样本,还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以上情况都延缓了我们对非典的应对。
但是,一旦国家动员启动了相关机制以后,由于国家动员体制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各个城市实行了隔离,非典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想到,我国公共防疫体制还应该是国家出钱,应当加强科研水平,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传染程度,我们再应对。
[主持人]从社会发展研究角度看,您判断在应对非典问题上,我国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丁宁宁]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因为非典当时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主持人]有网友问:丁部长,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危机?我们今天探讨所有危机,这个问题太大了。
[丁宁宁]突发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种病,及早隔离,而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件。但是在变成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就抑制住了,最后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实际代价并不小,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了非典,相当多的非典患者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网友“雪夜的情怀”]我国是否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丁宁宁]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人大开会的时候,各个代表提出应当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个意见已被国务院认真执行,7月26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这个预案是由25件专项应急预案和80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多部门、省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当说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大体上是一个体系吗? [丁宁宁]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
QZZN 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应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主持人]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您认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吗?
[丁宁宁]当前我国是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我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保障系统,养老系统保障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里人还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说农村了。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设、道路、水库、征地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认为是高发期,并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
[主持人]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阶段里。[丁宁宁]比如海啸,已经有很多年在中小学地理书中它都不是重点内容,但东南亚的海啸,因为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即将发生的海啸,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大家又认为应该纳入教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偶然事件。
[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灾害频发从哪几个方面考验民政、财政和卫生等方面的救灾应急反应?
[丁宁宁]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能动不动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到国际上呼吁救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4,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过去政府体制机构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我国有粮食储备局、银行储备,财政也留有余地,包括我们为民政部准备的救济款。
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如果不够,中国老百姓储蓄的积极性特别高,已经相当于我国一年的GDP,中国未雨绸缪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没有储备的问题。另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唐山地震救灾的经验,武警部队和野战军如何协同。这回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了四个级别,在不同的级别上,不同的政府机构或者特殊部门、特殊力量会介入进去,这是由中央统一指挥的。
[网友“ZZ40”]应急并不等于浪费,我们在总结非典成功经验时,决不能忽略它的巨大浪费。这次矿难事件中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丁宁宁]“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措施需要付出代价。前两天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的时候,我就被困在杭州了。这时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下令,飞机停飞,要求几十万人撤离,这要产生代价。事后可能风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不能认为这种代价就是浪费。因为老天爷的事谁都说不准,在浙江的时候风力是12级,这样的风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人员要很快撤离。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风上岸以后风速减缓得很快,这我们无法预料。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
QZZN 费。当然,如果把建设、防灾、救灾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这更是浪费。
[网友“一言等于九鼎”]举几个例子表明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训?
[网友“英岗岭”]举几个例子表明同样的危机、不同的结果。
[丁宁宁]国际、国内的例子都有。国内的例子,今年春天“流行性脑炎”又出现了,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不存在病毒未知的问题。我国由于非典以后,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这和卫生领域的应急预案是吻合的。这次“流脑”在南京、江苏一带大概仅四天就解决了。美国的飓风这次很大,但是令人们惊讶的不是飓风的破坏力,而是一个政府、一个最强国家的政府竟然在飓风发生三天以后,不采取任何行动。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经常发生,有一些人说古巴的体制不好,但古巴的每次飓风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很容易让大家迅速疏散。
[网友“黄浦江边的徘徊”]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大家都认为稳定的意义非常重大,请您指导一下。
[丁宁宁]有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我们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中断。同时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
[网友“池塘边的小草”]请问丁部长,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如何?如何提高国人的危机意识?
[丁宁宁]这位网友可能更针对中国人的特点。我国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危机意识中最强的,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庭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家庭本身作为社会保障单位,本身对家庭成员遇到不测事件都是有准备的,只要各个家庭有能力。第二,中国文化5 000年,遇到很多次水灾,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强,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是国际上最高的。比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国人很强的危机意识。在中国见到很多的老百姓,由于收入差距拉开,确实有很多要饭的。但一位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说,以色列和中国人很少在国外要饭。因为他们未雨绸缪,即使很穷也要面子。
[网友“上海之夜”]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是什么? [丁宁宁]今年国务院提出为十一五准备的社会保障材料中,我国曾提出就业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就业是人的一种基本手段,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是人不脱离社会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就业,就很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实际上西方国家从1760~1960年,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就没完全解决过就业问题。西方人口开始只有1.4亿,我们国家解放后有6亿,改革开放时有10亿,巨大的人口又不可能移民到国外。西方两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很多人口,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在中国发生,所以就业问题更严重。所谓工业化、现代化,本质就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物质领域中资本不断替代劳动力。
[主持人]这个问题对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又形成一种新的矛盾。[丁宁宁]由于现在产业结构调整非常迅速,造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就是最大的社会隐患。
[主持人]还有其他的吗? [丁宁宁]从西方国家看,社会稳定不是靠消除就业问题解决的,而是靠建立社会保障和实行国家福利政策解决的。我们要给失业家庭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子女能够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使失业的家庭也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消灭失业。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写的是失业率低于4%就是充分就业。
[网友“枉评天下”]丁部长,您好!请您谈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当做什么?社会应当做什么?老百姓又应当做什么?
QZZN [丁宁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西方社会,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有一些自愿的团体或者非盈利机构参与救灾活动,这是值得赞扬的。我国对这种行动也鼓励,在海啸中我国政府鼓励大家为国外的受灾提供救灾和医疗服务,包括志愿者。在没有突发的自然事件或者社会根源事件发生的时候,我觉得老百姓主要还是安居乐业,好好工作,享受生活。
[网友“完美的追求”]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
[网友“科学与发展”]如何利用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包括利用商业保险等机构行为? [网友“枉评天下”]一般来说,应急预案都有“人防”和“技防”一说,这两方面不难理解,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一说比较新鲜。请您谈谈,“经济手段”介入预案的含义是什么?
[丁宁宁]我觉得经济手段不能直接化。目前提到的经济手段是一种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只能对已知自然原因的灾害作出反应,不能对未知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根源的问题作出反应。比如,你无法为非典保险,因为不知道它要来。现在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建立海啸保险,因为很多年也不发生一次,不可预见度太高。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还是需要政府作出反应。如果政府没有能力作出反应,这个社会就要改朝换代了。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尖锐。
[网友“感动也是一种精神”]在面对突发事件问题上,如何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政策协调?
[丁宁宁]国家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了。有时人们之间的感情淡了,发生了阶层对立或者利益上的差别。我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在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大家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一个公民的本份。对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就难说了,这时会有利益冲突。这时更重要的是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能做这项工作的恐怕还是政府。
各利益集团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还要以大局为重。我们就是这样的,由于下岗人员分流,养老金措施有问题,导致静坐、游行、示威,各级政府官员和各级党组织还是采取了尽量不让矛盾激化的方式,协调解决,而不是诉之于法律。在社会变革很快的情况下,法律效力往往滞后。在食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现有的《食品卫生法》没赋予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权力。从这点来看,我们恐怕需要修改《食品卫生法》,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人们对待公共防疫机制还要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这是我们从非典中得到的最大教训。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防疫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需要改进服务的最大的一个教训。
[主持人]随后,在一系列卫生防疫体系可能面对的问题上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丁宁宁]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引起人们对政府公共职能的反思。二战以后,由于工人、黑人的参战,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自称为“福利国家政策”。这种情况下,由于不熟悉人口规律,过于乐观,导致西方社会保障标准过高和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撒切尔、里根时期提出反思。要社会保障由家庭分担一部分,政府只承担最低的社会保障责任,这项改革是必要的。但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经济学家好像认为所有的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这就走过头了。
非典不仅提醒我们疾病防治的公共职能,也提醒我们普及教育、社会救济,包括防灾、减灾,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否都能够市场化的问题。我们鼓励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积极参加,而不是政府放弃责任,让民间机构、非政府机构公民自救,这是非典给政府最大的启示。
[网友“望穿还是枉乐”]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 [丁宁宁]这属于社会根源问题。与伊斯兰教在麦加的踩踏事件、印度教在神庙的大型活
QZZN 动的践踏事件,是类似的。中国存在佛教的问题。但是喜庆活动、节庆活动中,发生悲惨的踩踏事件属于政府对组织工作的不力。
[网友“二月的那场雪”]从北京大雪堵路到大雨塞车的变化,体现出哪些方面的转变? [丁宁宁]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车都是存在的。大雨塞车是由于我国的地下排水系统不好,北京大雪堵路是由于机动车增加太快,同时出了很多新手,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原因,属于经验问题。北京的交通确实存在很多瓶颈,这是交通部门的问题。很多国外的专家提出,北京的环形路不少,但是放射状路太少,不利于疏散交通。这是需要在城市规划体制下解决的问题。另外就是扫雪的问题,过去是作为公共服务,后来要求各单位自扫“门前雪”,这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主持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上,我们还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教育工作等是否应该把这方面的知识和制度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丁宁宁]我认为,作为普通教育、尝试教育是需要的,通过公示的方式让老百姓知道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找哪一个部门。但我不主张把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写到课本中去,因为我们不能等着上帝向我们发怒。但是作为普及性尝试教育我认为是需要的,包括对国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灾等问题找谁,是一个国家管理成熟的标志。
[主持人]您提到不能等着上帝向我们发怒,非常有启发。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把潜在的社会矛盾引发出来,威胁整个社会的安定,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我们期待社会更美好,生活每天都风调雨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一切突发性事件,天天都是好日子,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丁宁宁]我同意你的意见。
[主持人]谢谢丁部长,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在线交流结束后,有不少网友发表了如下帖子: [网友甲]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地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相关事故,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是自然灾害,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能否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一定能应付得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但并不是说有了这种管理机制,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己]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其爆发之后政府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作出反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申论要求
1.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丁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0分)
QZZN 2.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丁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丁部长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30分)
3.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 000~1 200字之间。(40分)
QZZN
参考答案及例文
1.试题解析:
第一道题,要求概括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文书数量为500字,这道题是考察考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材料当中提炼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和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它的表现在开头当中就已经点出,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事件,它的重要性涉及到安全、稳定、发展等方面。第二个方面,要提炼产生问题的原因。产生问题的原因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表层原因有以下这样几点:
一、预防机制不够得力。
二、法制不够健全。
三、各种关系没有理顺。
四、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深层原因也有四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四、安全、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关系归结起来就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这四种关系,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和落实。可以参看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讲话内容。第三个方面,对策。对策包括根本对策和具体措施,根本对策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不同利益群体间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具体措施: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第二、建立全国性的预警机制;第三、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第四、法律法规;第五、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
9月20日,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专家,××研究部D部长应新华网之邀,做客“新华访谈”,就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D部长理论与事例结合,就四个层次的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第一个层次,D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他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社会利益冲突增多,那些处理不好的一般事件,就可能演变为突发性公共事件。
第二个层次,D部长讲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表现。他认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事件。一类是人为的社会事件,如游行、静坐、上访、示威等事件。一类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如重大传染性疾病、生产安全事故等。
第三个层次,D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可以预防灾害,减少冲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个层次,D部长讲了建立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防御预案的途径。他认为,要采取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采取国家为主的投资方式,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技术、人员参与公共事件防御。
2.试题解析:
第二道大题,给出了六个选项,要求指出哪些选项与部长讲话内容有矛盾,并说明理由。根据初步得到的不十分确切的资料,我们判断有两个选项是应选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人们能够指明突发事件的原因,能够消除掉突发事件”,这个选项显然与部长的讲话有矛盾。因为讲话中指出“自然界的突发事件可以预测,但人类社会的突发事件有的无法预测”。另一个选项,是把突发事件完全归结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而部长的讲话认为应归结为机制方面,应有全国性的预警机制。以上说的这两个选项显然与部长的QZZN 讲话有矛盾。第二道大题的答题思路应该是根据选项中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是否合理合法和模拟身份是否合适这四点加以衡量,尤其是要优先考虑选项当中的针对性,是否是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上面举出的两个选项,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它没有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网友甲】 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地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相关事故,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 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是自然灾害,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 能否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一定能应付得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 “上帝”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但并不是说有了这种管理机制,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公共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己】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其爆发之后政府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做出反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3.试题解析:
第三道大题。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要求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写出1000字到1200字的文章。这个问题的答题思路主要是分析它的要求,要求你写的是一篇工作建议,这是首选,其次也可以写成一篇一般性的议论性文章或者申论文童.首先谈一谈怎样来写工作建议,工作建议是机关里面常见的一种应用文,它的写作套数是:第一提出问题,引出主题。这里面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现实的状况,即突发性事件增多和举典型事例。第二层,由此引出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此问题的迫切性(意义)。第二大方面,就是挖掘产生突发性事件的根源。此问题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找出发生问题的表面原因,有几条材料当中都有展现。第二层深入挖掘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即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归结到底是没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在温家宝的讲话和胡锦涛关于和谐社会的讲话中都有充分的体现。第三大方面,对策。第一点是总对策,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发展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二层,具体措施,前面已经提到了七八个方面。这样的文章就是一个比较完美、比较标准的工作建议。这是一种写法,也是最典型、最佳的写法。第二种写法也可以考虑,就是写成标准议论文形式,这是写作的雏形。这样的文章共分为三块。第一块,论点,即从材料中突发事件提起,引出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据,即原因。包括一般性的原因和深层原因。第三部分,结论,即对策。可以写两层,第一层就是收拢全篇,强调主题,第二层写出几个对策的题目。首先
QZZN 写总对策即科学发展观,及它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二层写几个具体对策,只写标题,不详细展开。这种想法也是可以考虑的,但不如第一种想法更加规范,更符合提出的要求。如果对两种写作题材评分,工作建议应该得更高的分数,议论文分数略低。
参考例文:
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近些年来处置金融危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抗击非典、歼灭禽流感等事件来看,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全局安危的重大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等特点。正确应对突发性事件,对各级政府的能力提出了综合性要求。
一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突发事件并非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作为一名政府公务人员,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但从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正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事发之初对苗头性信息掌握不准,漫不经心,从而错失良机,酿成大祸。
二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关大局,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统观全局,周密思考。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叉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周边因素的作用。总之,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强制手段粗暴处置。要坚决避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现象的发生。
三要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限度。突发事件来势猛,发展快,稍有不慎,将造成失控局面。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有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胆略,有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总之,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这是应对的关键环节。
四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能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次,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运作,使各个环节丝丝相扣,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再次,能优化调控手段,以高超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尽力以理性的而非感性的,柔性的而非暴力的,开放的而非隐蔽的方式,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QZZN
五要有快速决策的能力。快速决策能力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能力,也是政府工作人员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科学的决策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实情,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其次,要因情施策,区别对待。根据事件的不同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尤其要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第三,决策要有适度超前性。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留有周旋的余地,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四,要群策群力,寻求最佳方案。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聚各方智慧和意见的基础上择善而从,迅速作出科学决断,并使之立即付诸实施。
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培养的过程。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从多方面入手。
实际才干,并注重在一线跟踪考察、了解、识别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对能力过硬的,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要及时表彰,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对工作不力能力平庸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调整;对那些因为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
第三篇:2012年国考申论解析
2012年国考申论解析
201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已落下帷幕。只有总结过去,才能不断进取。同时,国考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历来是紧接其后的各省联考、省考命题内容的风向标。因此,本期将对今年的国考申论进行系统分析。由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省级)”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以下简称地市级)”这两类试卷考查能力、作答难度均有所不同,本文将分开进行讨论。
一、省级试卷
2012年国考省级试卷,主要围绕“道德”这一主题展开。
(一)主题:紧扣社会热点,进行德行考查
“道德”这个点是近年来的热点,也是选拔国家公务员的重点考核因素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强调说:“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强调“德”的考查,是中央选人用人的重要方向标,也是公务员招录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的重要标准(本刊2011年第11期《解读大纲 精准备考》一文,也指出今年国考申论会侧重对“德”的考查)。
近年来,不少省市的公务员考试紧跟这一热点进行了测查,如2010年湖北政法干警考试、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申论考试、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今年的国考申论考试则是以大家熟悉的食品领域自律缺失问题入手,探讨了我国现在“道德失范”的问题。
(二)题型:借鉴历年国考、省考出题类别
今年很多考生普遍反映如下两题较难。仔细分析题目,会发现在之前的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均出现过相似题型。
【国考-省部级-2012-第一题第二小题】“给定资料8”介绍了/时事报告/93 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2009年安徽省考第四题也是要求考生撰写一篇“编者按”。仔细分析题目,我们通过作答要求可以发现此类题本质上是一道“概括题”,要求考生概括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编者按”通常用于说明作者对文章或内容写作的出发点,所以本题要求的“编者按”,是要求写出介绍三位道德楷模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回答此题时,在形式上要注意语言的感召性,内容上则要点出包括树立道德楷模的目的、三位道德楷模的精神实质、对读者的号召三方面内容。
【国考-省部级-2012-第二题】“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本题也是今年考题的一个难点,很多考生都反映无论是材料还是方法方面都无从下手。其实2008年国考真题中有一道题目:“‘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对比两道题目不难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要求考生立足材料,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点对点的辨析。
在回答此题时应注意两点要求:第一,需指出网民A观点错误之处;第二,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对论点和论据分别进行反驳,注意有理有据。具体应指出:网民A观点错误在于:第一,没有认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仅是道德失范的根源之一;第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必然导致道德失范。要明确道德失范的根源是:除去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之外,价值观的多元、社会调控监管力度不够、道德教育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最终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考生要结合材料明确市场经济和道德失范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诚信,只有像同仁堂、稻香村等这种严守法规、诚实经营的企业才
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有利于政府加大对道德宣传、道德教育的投入,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三)对策题要求在原有的针对性、可行性基础上增加了系统性 对策题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今年对策题与往年相比,又有所不同,考生不仅要给出相关对策,而且要将相关对策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这主要体现在【国考-省部级-2012-第三题】:“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考生要将控制事态、追究责任、整顿整改、形成长效机制的思路形成系统方案。第一,第一时间联合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封生产加工违法食品的地下黑点,追回所售食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通过媒体及时对该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提醒民众注意食品安全问题,设立举报监督电话,便于群众参与打击违法行为活动。第三,在全市突击开展食品领域的卫生安全检查活动,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违规操作等行为,同时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防死守,加大监察监督力度,断绝违法食品的利益产业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第四,召开统筹协作会议,重点落实以下两项工作:1.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加强对于食品领域的安全指标检测工作;2.联合各相关部门落实协同执法、定期排查工作。第五,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向民众普及食品鉴别、购买、食用知识,向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普及安全生产知识。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业主的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坚持安全生产理念,维护行业职业道德。
二、地市级试卷
(一)主题:针对“灾难与防灾”,不回避热点近年来,“灾难”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脆弱、生命的脆弱。日本地震之后的创伤还触目惊心,上海胶州大火
公务员考试/时事报告/95 的伤痛即再次袭来;温州“7?23”动车事故刚狠狠地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电梯坠毁事件又频频发生。面对灾难,一些地区和领域在技术上的缺乏、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教育的缺失等问题已暴露无遗,亟需解决。申论考试既然是选拔公务员,维护公共安全又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此外,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因此,“灾难与防灾”成为今年的考点也并不十分出人意料。此次申论解题过程中,考生也要明确预防灾难,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公众一定要有预防和救灾的常识,社会也应协同配合。
(二)题目: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审题难度加大,但仍可从其他年份的国考试卷中找出类似题型。
由于地市级公务员主要是根据政府方针政策,结合当地情况,切实解决当地问题,因此贯彻执行能力是公务员考试要重点测查的能力,也是地市级申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申论考试中一般是以公文类或对策类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在这次的试卷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题:
【国考-地市级-2012-第二题】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本题可以说是今年的一道难题,第一次在国考地市级中出现“宣传稿”这样的公文类题目。但宣传材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如【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宣传资料的解题思路大致相同,不同的是【2011年国考省部级第三题】是罗列要点,而【国考-地市级-2012-第二题】则进一步加大难度,要写出宣传稿这样的公文。
(三)写作:强调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 【国考-地市级-2012-第四题】“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大作文写作在考试中一般都占到40分,对最后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阅卷老师根据考生的立意、论证、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将考生的文章划分为四个档次。此次考试与之前考试相比,在作答要求上特别强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那么考生应如何平衡材料和自身经验或感受之间的关系呢?
阅卷标准仍然要求考生在立意上应该以材料为基础,论点可以是“天变不足畏,人防犹可为”、可以是“打造个人、社会、政府联动的防灾体系”„„只要围绕灾难与防灾即可。考生立意时必须以材料为基础,但是论证过程、分析环节,则需要联系实际,做到有理有据:考生可以对比我国汶川地震与日本地震,以总结和反思我们应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难;可以思索恩格斯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名言带来的启示;可以结合实际分析在灾难防御的过程中“政府、个人、社会”应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通过对两类考试变化的总结,不难发现,申论越来越要求考生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问题,有综合分析的能力,有贯彻执行的能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国考希望选拔出这样的公务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也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责任与良知。(华图教育集团教研中心申论研究员杨桂萍供稿)
第四篇: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加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其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养活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17、9%。2001―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高速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农民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专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力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每年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变更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帐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三、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 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 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 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3.(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 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 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
1. A.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并不能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被挤占的原因是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存在问题,因此,如果不在监督检查环节上加强行政力度,而一味的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只会使更多的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从而形成更大的漏洞。
D.实行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只会增加扶贫资金的管理成本,并不能解决扶贪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扶贫资金多部门管理,会缺乏统一的规则,难以统筹安排。此外,若没有一个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将使责权严重脱节。
【评析】
实事求是地讲,这份答案质量很高,答案准确指出了题中方案存在的错误,反映出考生对国家政策和行政制度有相当的了解。2.(1)大力加强分散性小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深化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如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与国际上开展扶贫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与世界银行开展扶贫贷款项目。
(4)提出“劳务经济”概念,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
【评析】
这份答案,整体上符合命题的要求,考生善于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如“大加强分散性小农经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句,用简练的文字简化了给定材料一大段的叙述,并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要害。
3.(1)我国农村与农民问题的思路之一是着眼自身建设,通过扶贫计划、多种经营等措施帮助农村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建设“小城镇”。
第二种思路是鼓励农民外出就业,利用城市力量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加快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评析】
这是一份优秀的答卷,答案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得很凝练,说明考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比较强,抓住了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2)例文: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中国农民脱贫的出路在哪里?思路之一是着眼农村自身的经济建设,通过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小城镇”。思路之二是利用城市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加速城市化步伐,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两种思路,就是两种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在农村与农民问题这个关系国民经济的根本大计的首要问题上,两种思路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孰优孰劣,值得深入思考。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这是个新提法、新思路,具有很强的有针对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城市、居民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村、农民实行另一种政策。长期实行这种“一国两策”的结果,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不能交融,城乡差距很大,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市场、两个社会,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没有改革,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仍在继续。最近几年来,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很快,日新月异;但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还相当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些对新阶段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其中就包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指出,就现阶段来说,必须把转移农业人口作为今后繁荣农村经济的一大重任。有专家指出,这是在新阶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思路,离开了这个思路,要想在十几年内的时间内把我国农村建成小康社会,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方面,从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来看,中国若要遍地都去发展“小城镇”,总有一天会面临无土可耕的危机。我国的城市化不能仿效美国模式,因为美国的土地资源要比我国丰富得多。但如果只着眼于农村自身建设来发展“小城镇”,实际上就是“让农村关起门来搞城市化”,还是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不符合中国国情。从2005年1月1日起,各地区将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长期以来以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将成为历史。农民工对城市GDP的贡献将被承认,他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将由城市的公共财政加以解决,这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举措。要通过改革,使城市向农民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工农业商品供应充足,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各方面的条件已逐渐具备。应该深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敞开城门镇门,让农民走进来。
【评析】
本文堪称优秀。其突出优点是“理据相谐”、“有立有破”。作者紧扣主题,将给定材料中列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要以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为思路’’这一论点,加以论述。语言条理性强,层次分明。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2)
企业社会责任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主要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
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
3.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不准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一个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现代的话题,而且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正越来越引起我国社会的普通关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涉及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更为全球所关注。”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这样说。
此次论坛以“开启中国式责任”为主题,由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北宪介绍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已经举办到第五届,非常高兴地看到社会责任的话题非但没有因为反复讨论而穷尽,反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和共识。本届论坛提出了“开启中国式责任”这一主题,希望借此引发各界对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全球大国如何担当大国责任,而中国企业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展开思考。
中国企业的企业责任到底有何特点?出席论坛的多位代表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多年,中国也需要发掘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随着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渐入佳境,“中国式责任”呼之欲出。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相伴而生,与世界社会责任大趋势共同成长,无论是从现实国情还是社会历史文化角度出发,中国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都会与西方模式有所不同。人们在反思现代经济体系的责任缺失的同时,也开始认识东方传统商业伦理中那些源远流长的责任基因。
专家认为,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义利兼顾,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理念无疑在企业家、员工与社会公众中更易引起共鸣,也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高度契合。
国家开发银行教育培训局局长王沅表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现的就是“中国”的核心,立足中国国情,秉承中国精神,探索中国道路,并且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现在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脱离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企业有高度的社会担当,如这次金融危机中有些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少裁员,而电厂即使亏损也坚持发电。这些行为在国外同行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对中国企业把响应政府号召当作社会责任感到不可思议,而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责任。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忠心表示,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价值观,它已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应当把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现在结合起来,作为“中国式责任”,既要利又要义,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如何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李金华提出,应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大力宣传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什么是中国式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提高企业的效益是一种什么关系,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问题,让社会每个成员不仅关心、关注社会责任,而且能够身体力行,从我做起。此外,他还提议,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去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政府应通过适当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企业积极自觉地去履行社会责任。他认为,要大力表彰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如果有条件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基金。
2.2010年3月7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做客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潇湘晨报》推出的两会特别专题《我建议》,表示将采取责任到人的方式,严格落实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淫秽色情信息像个魔鬼。”蒋建国在和全国人大代表王明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王建文等人探讨打击手机涉黄行动时描绘了这样一幅漫画:它开始是盘踞在报刊上,人一打,它就跳到了广播电视上;再一打,它就传到互联网上;你再一打,它就在低俗音像制品上面;现在是盘踞在手机上。
“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链”,蒋建国说,“以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为例,手机网站为了利益,上一些淫秽色情信息,那么当中的基础营运商、增值服务商、广告代理商都可以从中受利,都可以搞利益分成,他乐享其成,因此都不加以制止,这就是问题的要害所在。”
蒋建国说,此次打击手机涉黄专项行动的关键工作就是要斩断这个利益链,为此正在采取责任到人的方式。“谁主管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严格落实企业的责任、个人的责任。对于那些不负责任、不顾责任、不尽责任的,必须用技术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严惩,打就要打痛,打就要打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了解,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联合九部委深入开展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已关闭包括手机色情网站在内的违法违规网站14万多个,查办大要案110多起,对300多位举报者进行奖励,发出奖金30余万元。
3.早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但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还未出现,实践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局限于业主个人的道德行为之内。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通过市场能够最好地确定其需要,如果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到了18世纪末期,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现为小企业的业主们经常捐助学校、教堂和穷人。
进入19世纪以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持消极态度的,许多企业不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是对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供应商和员工等极尽盘剥,以求尽快变成社会竞争的强者,这种理念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19世纪中后期企业制度逐渐完善,劳动阶层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不断高涨,加之美国政府接连出台《反托拉斯法》和《消费者保护法》以抑制企业不良行为,客观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出现成为历史必然。
4.汶川地震发生后,各行业携手赈灾,“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南京市质监局出台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实施后,企业有无社会责任感,将可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据介绍,不少出口型企业都曾经历国际采购商的“验厂”。所谓“验厂”是指对方要求供货商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社区和弱势群体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履行得好,这样的合作者才被视为可靠的、有道德的。正在起草的ISO26000国际标准中,也有有关企业责任的重要章节。
南京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赵诺奇介绍说:“企业责任在ISO26000的体系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尽管这个标准尚在讨论起草当中,但是未来企业要想通过相关的检查获得ISO认证,企业责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南京市质监局推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认为企业责任可量化为社会经济关系责任、社会关系责任、自然关系责任和伦理关系责任四个方面,涉及具体指标有30多个条目,各有不同的分值。总评下来,企业得分60以下属“不合格”,60-8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良”。赵诺奇介绍说:“比如说,你企业污染排放不达标,我可以扣你两分;你再对员工拖欠工资,就又可以扣你的积分。”
据了解,该地方标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白下区下属一百多家企业加入试点,从增强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南京市质监局有可能通过公布“红黑榜”的方式来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5.最近有媒体曝出,有两家企业,是“盈利大户”却不是“纳税大户”,被媒体和公众评价为“为富不仁”,在其赶紧补交税款后,才弄到纳税300强的末位,但国税局不同意,理由是事后的补救不算数。这别说达不到深层次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就连最基本的守法经营的社会责任都没有做到。
中国的富人成长得最快,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高暴利的企业,别的国家要几十年才造出来一个,在我国仅几年就出来了。那么,这种高暴利的行业,或者那些有原始积累的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要搞捐赠,能不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对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美国在发展中(开国以后)也出现了很多大富豪,但美国富豪致富之后,就开始捐助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的富人和企业家,似乎患了一种“社会同情冷漠症”,甚至千方百计逃避社会责任。如果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的话,不仅会伤害企业的长期利益,甚至可能毁掉企业。
当前某些中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等等。
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外企社会责任发展水平低于国企和民企。外资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低(12.1分),处于“旁观”阶段;国有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30.6分),处于“起步”阶段;民营企业100强得分居中(17.9分)。300家样本企业中有14家领先企业,其中,有12家是国有企业,其余2家为民营企业,没有1家外资企业;而179家处于旁观阶段的,外资企业占到了2/5强(79家)。
社会责任指数的行业间差异明显。电网行业以65.5分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电力、食品、电信业、保险业、造纸业、银行等6个行业处于追赶地位;建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石油石化业等4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房地产、金属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贸易等13个行业仍处于旁观阶段。
责任实践(21.0分)领先于责任管理(15.3分)。7家企业责任管理与责任实践都处于领先水平,是“双优企业”,这7家企业均是国有企业: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而164家是企业责任管理与责任实践都处于旁观水平的“双差企业”,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都亟待提高。
7.2010年1月6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在北京发布了“2009福田指数”。
“福田指数”是一个反映中国人机动生活质量的指数,它表明了中国居民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多大程度上可以借助于机动工具,用量化的方式展示了机动工具影响人民生活的程度与方式。此项指数在2005由福田汽车和零点集团首次发起,迄今已经发布3次。
发布会现场,福田汽车副总经理赵景光表示,“福田指数”的发布,体现了福田作为国内领先的商用车制造商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福田也积极为中国构建机动车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据了解,此次“福田指数”发布的主题有两个,其一为“机动化与城市化”,主要围绕机动化与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城市宜居性、社会交往模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其二为“低碳浪潮中的机动车发展”,将主要围绕机动化的碳排放水平、机动化与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等课题展开调查。
赵景光表示,机动性水平的提升与福田汽车秉持的“致力人文科技,驱动现代生活”的价值使命完全契合,具体来说,这种契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人们机动生活质量提升方面。13年来,福田汽车累计产销已经超过300万辆,在机动性和个人生活提升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关联,使得人们的机动半径和范围不断扩大,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个人在社会交往、生活享受方面的便利性。
其次是在机动性的科技发展方面。机动车辆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有赖于科技水平的长足进步,“福田指数”在某种意义上也从机动性的角度体现了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道路。福田汽车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仍然处于“概念先行”的时候,福田汽车率先推开了市场大门,向新能源汽车商品化和产业化迈出了关键步伐,这对于平衡机动需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5年和2007年福田指数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其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相关媒体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引用和使用。
“指数营销”已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对指数的发言权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通过发布指数,一方面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
许多国际知名的指数,如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是经历了许多年的积累才形成了如今的权威度。从这一点来看,福田汽车定期发布“福田指数”,充分体现了企业高层长远的战略眼光。
目前福田汽车已经将“福田指数”作为福田汽车的一个全新子品牌,并将定制完整的品牌战略和推广策略。发布“福田指数”,无疑是助力福田品牌发展、提升品牌形象的一个不错的途径。同时,福田汽车还可以借“福田指数”的调查研究,获得对中国各地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第一手资料,为福田在乘用车领域大展身手,更具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乘用车产品。
“福田汽车一直抱着为车、为人的宗旨,以致力‘人文科技,驱动现代生活’为使命,服务社会,回馈社会。”赵景光表示。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普遍缺失。”2010年1月3日,记者获悉,新华社《高管信息》新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呼吁,政府尚需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履行社会责任。
报告称,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相对模糊,或是根本不知道何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出,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盲点和难点,由此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缺乏诚信、破坏生态环境„„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和融资更加困难,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风险很高,试问连生存下去都无法保证,又何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解释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的同时呼吁,要使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有所加强,首先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解除其生存的后顾之忧,它们才有余力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指出,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总的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有不少,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三、申论要求
1.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以后,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提供的信息分析企业责任有哪些内容?(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50字。
2.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各个企业的实例,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有何意义?对社会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何作用?(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400字。
3.请根据“给定资料7”简述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方法。(20分)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4.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企业自身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为富不仁”的企业,对此你肯定有所感触。请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范文
1.首先,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地说就是盈利,尽可能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再次,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最后,是企业的慈善责任。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2.对企业而言,如果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那就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声誉,从而扩大和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发展空间。当前,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赢得市场竞争。
对社会而言,如果企业只讲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那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的负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各企业应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以尽量减少把人员推向社会而加大就业压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还可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以净化环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3.企业担负社会责任需要规范的法律约束机制。有关政府部门应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的身份,以法律的形式,根据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完善和出台一整套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不能避责、不敢逃责。
要让企业明白“社会责任不容推卸”的道理,还需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要发挥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企业承担责任的社会环境。要重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舆论监督,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肯定善的行为;加强对不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监督,谴责恶的行为。同时,应该通过建立企业社会信用和道德评价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4.参考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对企业提出的期望与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因为未履行其社会责任而走向破产,也有的企业,因为出色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市场的肯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对于社会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有何意义呢?
简单地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直接接触的对象就是个体的人、市场、社会。企业若能履行其社会责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局面,建立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其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与企业个体利益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并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企业信息的发布所带来的透明度可以使顾客对企业和产品产生信任,这种信任使顾客不愿转换品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而基于对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员工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自豪感,可以减少员工流失,并有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
再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节约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环境将面临巨大压力。由于企业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体,所以国际社会、政府和环保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责任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将进入更多中国普通百姓的视野,这无疑对企业的监督、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