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析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析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终于在万众瞩目中发布,与往年考试大纲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有不变之处。大纲的“变”体现在申论考试的时间——由传统的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不变”体现在申论考查的专业性和能力考查未变。“专业性”体现在分“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试卷。省级机关依旧是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一下重点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一、历时5年一变惊人
自从2010年国考大纲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进行全新定义,国考申论划分副省级、地市级两级考试以来,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不负众望,再次挑战了考生的极限,考试时限调整为“180分钟”。相较往年,申论考试时间增加30分钟。
申论是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项目,要求考生根据指定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出见解,加以论证,主要考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
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的申论考试时间由过去的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真实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水平,增加申论考试区分度,使考生能更加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从命题角度而言,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之所以调整考试时间,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体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区分度,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具科学性、人性化和能力化的表现。
李永新分析指出,申论考试得分一向都不高,高分和低分人群非常少,大多数考生分数趋同,这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说并不是好事,也并不能客观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李永新认为,考试时间延长后,考查会更加深入,需要考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对于考生来说,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材料和作答。这样的改变,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既能让考生体现出真正的水平和能力,也会在分数上拉开汕头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差距,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中公预测】由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本次考试时间增加是为了增加两类试卷的区分度。
区分一:主题不同。从申论考试材料主题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均是完全不同的材料主题:2011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黄河的治理开发与黄河精神的弘扬”,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农村子弟教育问题”;2012年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推进社会道德重建”,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试卷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保留文化多样性”,而市级试卷的主题则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推断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与地市级申论材料主题仍会不同,能力考查侧重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可根据自己报考职位所属级别进行针对性复习。
区分二:细节变化。考生切不要因为多了30分钟的作答时间而沾沾自喜,本次时间变化预示着试卷细节如材料篇幅、题目数量、作答字数均有可能发生相应变化。2010年-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一直为四道大题,其中第一道题目包含两问,2013年直接改为五题模式,随着考试时间的增加,题目数量会增至6题,甚至7题,作答字数势必会相应增加。
二、五大能力雄据主位
大纲依旧强调:“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同往年相比,关于能力的阐述一字未变,可见申论仍是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考试。文案工作能力是每位公务员应对机关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申论测查的重点恰恰是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需领悟五大能力的考查重点。
(一)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五大能力之首,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达到如下要求:
汕头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一,准确理解,即能够给定资料的内容、含义及各部分的关系。如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给定资料3,重点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这一应急管理的重要概念;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给定资料6,考查考生能否领悟“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深刻含义。
第二,把握本质,即能够抓住给定资料的本质,精准的领悟命题人透过材料传达的意图、主旨或精神。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给定资料5谈到了美国利用强大的语言优势达到的目的,也谈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为了保护本民族的语言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其隐藏的命题人意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说明我国对汉语的保护政策还不够;二是说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考生如果不能理解第二个层面,对材料主题的把握就会出现偏差,流于肤浅。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申论必考能力,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鲜明。即按照题干要求,综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准确提炼观点且观点鲜明。如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第一题:“谈谈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这一说法的见解”,要求考生能够精准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一旦毁灭则无法再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一主题。
第二,理据结合。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考生应能够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近年来,无论是副省级还是地市级,都重视考查考生的政策分析水平,因此考生应对政策分析予以重视,辅助自己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据,就是恰当运用给定资料里提供的各种案例、事实、数据等论据,以辅助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贴近实际,近几年命题均通过应用文写作为载体对该能力进行考查,且考查比重有增无减。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考查了讲解稿及网站宣传短文,而市级在给定讲座主题的前提下,要求考生指出讲座的重点,考查形式趋于灵活,因此,考生汕头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练习应用文写作时,不应仅局限于掌握公文的写作逻辑,还应掌握讲解稿、宣传短文等类型应用文的写作框架。
(四)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是申论必考能力,虽然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未出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但是并不能排除2014年出题的可能。因此考生还是应提高警惕,掌握如下要求:
第一,角度正确。解决问题时,考生要明确自身立场,一般题干未明确说明时,均应以“政府角度”作答,即思考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会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题干明确限定身份,考生便可按照题目要求转换身份,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对策具体。申论考试切忌使用对策模板,或提出“假、大、空”一类令阅卷者深恶痛绝的对策,一定要保证提出对策的具体可行、切合实际。
(五)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最能体现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考生务必重视该能力的训练。第一,简洁流畅。由于申论考试严格的字数要求,因此考生必须保证用语简洁,这不仅能节省作答字数,也可以向阅卷者展现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把控能力。申论文章写作题均会出现“语言畅达”、“语言流畅”的要求,因此考生要恰当选用关联词语,保证作答语句畅通。
第二,规范生动。规范指考生应避免使用口语、网络用语,而应使用书面语、机关常用语、惯用语,以求达到大纲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考生应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及名言警句,为作答增添文采的同时获得阅卷者青睐。
三、复习循序渐进 切勿乱了方寸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不要因为申论考试时限增加,而方寸大乱,还应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第一,做真题,知晓不足。考生应以最新一套真题为基础,通过在规定时间内作答,知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第二,读教材,补齐短板。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选择一本恰当的教材,通过学习教材的解题思路、作答方法来KO自己的不足,从而补齐短板。汕头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练模拟,培养感觉。考生在练习真题后,可选择与真题难易程度接近的模拟题,通过练习培养自己的临场感觉,把控自己的作答时间。但是不提倡考生使用题海战术,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疲惫无法自拔。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变化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两类考生一方面要深刻领会“180分钟”背后的含义,调整作答时间模拟训练;另一方面也仍要切记“稳中求胜”,坚持锻炼申论各大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调整好作息,做好规划,在余下的四十天里用知识武装头脑,克服心中的恐惧与担心勇往直前,相信考生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汕头中公教育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深度解析(范文模版)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深度解析
——
10、11国考大纲之对比分析
华图教研中心 魏华刚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10年国考大纲)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11年国考大纲)
对比两年行测大纲,11年的行测大纲不管从题型架构还是五模块先后顺序都延续了10年国考大纲,这就意味着11年行测考试试卷五大模块的顺序依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10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11大纲)
11年言语大纲的介绍较以往更加规范,在10年的基础上,给出了主要的考察题型,让考生对考试方向有了更直接的把握。10年的言语理解主要考察了片段阅读及选词填空两种题型,而11年大纲给出了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及语句表达三种题型,而例题只有选词填空的一种题型。2011年的言语考核极有可能出现片段阅读、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甚至篇章阅读多题型竞技的情况,这是需要引起我们广大考生所警惕的。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10大纲)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11大纲)
至于数量关系基本没什么可说的,两年的数量关系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虽然例题有所变化,但仍然考察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基本题型。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10大纲)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11大纲)
两年的判断推理大纲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给出了常见的四大题型,依然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的四种基本题型。但四大题型的题量可能依然会有些微调整。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10大纲)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11大纲)
11年的资料分析大纲仍然延续了10年的考核方向没有大变化,对文字、图形和表格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仍然是考生需要提升的方向。考生要重点关注一下表格题,有可能是2011国考考核的重点题型。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10大纲)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11年大纲)
很明显11年常识大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更加强调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以及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等,需要考生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二是加强对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的掌握,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方面的把握;三是增加了对文化、地理、环境方面的考查,扩大了考查体系,关注人文精神的建设。整体来说,常识判断考核的侧重点彻底摆脱了法律的束缚,变为国情、社情和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然后兼顾“大杂烩”的考核方式。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10年国考大纲)(11年国考大纲)
两年的申论大纲只字未变,一是延续了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分类分卷测查的考试方法,对不同考生突出对不同层级考生的针对性,以两张试卷体现;二是突出对“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解决问题、文字表达”五大实务操作能力的考查,不同考试类型有所侧重。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类试卷在考核的能力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考生要注意这点,并且仔细揣摩大纲中对各种能力的解释。
综述:2011年相比于2010年的大纲,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行测试卷方面,一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的丰富,二是常识判断考察知识面的扩大,侧重点的变化,当然难度也有所提升。建议考生看清题型的本质,在之前复习的基础上,针对两种题型的微调,对自己的复习计划也适时作出调整,相信考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三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大纲深度解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大纲深度解读(2)【大纲解读五】如何正确把握申论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都会有如下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其中3、4、5条我们在前文已经解读过,以下重点解读1、2条。
(一)分析驾驭材料不是抄材料
许多学员把“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理解为“申论考试就是抄材料,所有的答案都在材料中”。这种说法似乎已成为申论考试的金科玉律,过去很多考生的成功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确实,只要申论考试有材料,那它就是信息的答题重要来源,答题一定要尽可能地结合材料。但随着国家申论考试命题的变化,这个说法需要调整。现在的申论题目可以直接抄材料答题的比例越来越少,如果说以前的申论考试全部抄材料可以考六七十分,现在全部抄材料,则只能考三四十分。
申论去材料化的趋势首先表现在大纲中,副省级的大纲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来作答,地市级的考试大纲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申论题目是大纲拟测目标的具体化。很多申论题目甚至在题干中就直接提醒考生要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独立作答,这类题目有:“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联系实际”、“整理自己的思考”等等。2012国考副省级卷要求结合农妇刘女士热心搭乘李老太太,不幸三轮车侧翻致其死亡,刘女士负疚主动赔偿,李家坚辞不受,并说“不能让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故事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头纵观材料,主要涉及食品“黑工厂”,文物虚假鉴定,教师“走穴”,官员腐败等负面事例,也有“最美妈妈”,信义兄弟等正面事例,有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等精神文明建设之重要性的讲话。其中,没有材料是可以直接摘抄出来充当文章的。这要求我们能结合材料,并联系“彭宇案”,“李凯强案”,“小月月事件”等对我们当前社会道德的冲击,提炼出“道德危机与重建”这一主题,并能从宣传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导向等角度展开论述。
最后从命题的角度来说,如果申论命题是科学的,要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它就应该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选出来,而不是把机会留给那些只会抄袭和模仿的人。
【大纲解读六】2013年申论“给定资料”的最新趋势是什么?
交流群107136937
(一)2013年国家申论考试最新趋势之一--以德为先
德是一个古典政治家最核心的观念,一个被现代政治学和政治哲学抛弃的观念,中国共产党能够重视德,是对古典的尊重。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任用干部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还特别指出“不让老实人吃亏”。根据胡总书记的精神,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道德的考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质疑美德是否可教,很多人也在质疑,美德是可以被考查的吗?胡锦涛同志说的老实人,类似于孔老夫子说的“刚毅木讷近仁”之人,这些人往往都是不太会考试的。公务员考试要考查德似乎是一个注定完成不了的任务,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质疑。
公务员考试真的不能考查德吗?不是。不仅可以考,还可以考得很自然,考得很有效,考得很全面。在申论命题中对德的考查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
第一,通过申论话题宣传道德。通过选择一些和精神文明及道德有关的话题,可以起到一种社会宣传的效果。这类话题目前在国家考试中出现得比较少,一些地方考试则非常喜欢考。如上海市2011年申论考试的话题就是勤政廉政,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考查了公车私用。很多地方考试专门考查政府乱收费、产业化执法等问题,都是对德的考查。
第二,通过申论材料体现道德。首先是通过选择一些敢讲真话、实话,敢于针砭时弊的材料来传播道德。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国家考试材料中都有体现,在2011年国家副省级考试材料中就有一段批评现有的治黄政策:
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2008年国家考试中有很大一部分材料都是质疑三峡工程的。敢于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国家的政策进行批评,这本身就是有德的体现。
第三,通过申论问题考查道德。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对一些事情的是非对错进行判断,要求考生敢于对政府、专家进行批评和质疑。可惜一些考生在“不能批评政府和领导的错误”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昧着良心答题,既败坏了自己,也败坏了社会,还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例题: 阅读“给定材料”,以“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为主体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庸懒比贪腐更可怕
--庸懒的三宗罪
交流群107136937
有两种坏医生,一种是庸医,一种是贪医。庸医要命,贪医要钱。如果贪医只是要钱不要命,能够治好病人,那贪医比庸医是要好得多的。为官也是如此,庸官往往比贪官更可恶,造成的危害更大。
有史为证,清末的李鸿章、盛宣怀等人虽都是大贪官,但是他们做的事情多,搞军事,修学校,建铁路……与此相对的是当时的很多“清流”,他们不贪污,只骂人。无论是兴建铁路还是开矿,无论是办银行还是兴学堂,他们都用一张嘴和一支笔极力阻止。前者是勤政的贪官,后者是清廉的庸官、懒官。从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功臣,后者是阻碍国家发展的罪人。这样对比并不是想为李鸿章之流的贪腐做辩护,而是要强调作为官员勤政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官员勤政比廉洁更重要。
--贻误发展机会、阻碍社会进步是庸官、懒官的第一宗罪。
随着国家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大,很多官员都把不贪污作为对自己的最高要求。这个逻辑很简单:很多人都在贪污,我不贪污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好了,所以不贪污的官就是好官。然而我们都知道,官员手中有很大的权力,是掌握很多资源的,很多事情没有政府是办不成的。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尸位素餐,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社会如何才能进步,国家还怎么可能发展?慵懒不仅有罪,而且有大罪,是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朱镕基先生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就说:我不是促成上海发展的功臣,就是贻误上海发展机会的历史罪人。在其位,谋其政,我们的官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同时我们应该把官员是否做事,是否做好事作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简单粗暴、胡作非为是庸官、懒官的第二宗罪。
懒官做事情往往不动脑子,好逸恶劳,头脑简单。这些东西往往和野蛮、暴力联系在一起。好比一个开锁匠,不能把门打开怎么办?砸!治理不好小摊贩怎么办?打!不能说服群众拆迁怎么办?撵!和群众沟通不顺畅怎么办?骂!为了不发生狗咬人的事件怎么办?把狗全部打死!按照这样的逻辑是不是为了不发生火灾我们就不要用火,为了不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就不能上路呢?动不动就威胁群众,动不动就选择肢体语言,动不动就打官腔、说牛话……这些都是懒惰、缺少政治智慧的表现。我们要努力加强党风勤政建设,加强学习,大力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增长政治智慧,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欺上瞒下、投机取巧是庸官、懒官的第三宗罪。
庸官、懒官不做事,也做不好事。但是做官又必须上向上级交代,下向人民交代。怎么办?将小事情说成大事情,将有事情说成没有事情,将麻烦事情说成简单事情……总之,骗、哄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发动群众,利用媒体来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坚决杜绝欺瞒行为。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庸懒的危害性,要像重视腐败问题一样重视庸懒的问题。庸懒既是能力的问题,也是品德的问题。要努力把对庸懒的治理作为提升官员能力、培养官员品格的契机,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交流群107136937
第四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推荐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2018年国考大纲(申论部分)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包括行测和申论两个部分,预计2018年国考大纲会在2017年10月中旬发布。根据往年情况来看,大纲每年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考生没有必要等最新大纲公布后才复习。
下面是2017年国考大纲(申论部分),供考生提前复习参考,待2018年大纲发布后,再对照一下,若有新变化,则以新大纲为准。
申论介绍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以上就是申论大纲内容。下面笔者结合大纲和往年真题介绍一下申论的题型和评分因素。
申论考试题型
申论考试中常考的共有五大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及文章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推荐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写作题。
(一)归纳概括题
对给定资料或试题中特定部分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综合分析题
以分析为主要作答方法、综合多种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类型,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本质和引申意义,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主要表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贯彻执行题(公文实务题)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中所包含的工作目标与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据给定资料以及设定题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及时有效地完成题目限定任务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执行能力。
(四)提出对策题
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主要考查考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文章写作题
要求考生在给定字数范围内,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并全面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类题型。简单地说,文章写作题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评分因素
在申论阅卷中,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和应用文写作类试题主要是按所答要点是否准确和全面给分,同时兼顾条理清晰、分析透彻、符合字数限定等其他要求。而阅卷人判断考生作答要点是否准确全面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标准答案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
对于作文论证类试题,则没有标准答案,阅卷人主要从文章标题、观点立意、论证阐述、整体结构和语言规范性等方面来评判。当然,卷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是否有严重的涂抹痕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得分。
申论试题的具体评分标准主要体现在试题所列出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来说,以下一些作答要求出现频率较高,是非常重要的评分标准,需要特别注意。
(一)准确
“作答准确”主要有两层含义:(1)所答内容和角度符合题意,因此也被称为“契合题意”;(2)切中得分要点,表现为有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二)全面
“内容全面”就是要求不遗漏作答要点。那么,如何判断标准答案可能会有几个作答要点呢?对此,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分值大致推测出来。比如,如果一道题的分值是20分,那么这道题的大作答要点最有可能是5个或者4个,平均每个4分或者5分,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大作答要点中可能包含4个或者5个小得分点。
(三)简洁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推荐教材《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语言简洁”是作答申论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和应用文写作类试题而言,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些试题是严格按照作答要点赋分的,且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如果语言啰嗦,会导致在限定字数内没有答全要点造成失分。
(四)充实
当试题中出现“内容充实”的要求时,就需要对大作答要点予以展开,进行详细阐释说明。如果仅仅将大作答要点写出,而缺少详细阐释,将失去这部分的分数。
(五)条理(结构)清晰
申论的作答要点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因此作答要点需要按照一定的条理和结构来组合排列,做到条理(结构)清晰。一方面,这是考查考生思维逻辑的一项要求,其本身有一定的分值;另一方面,这可以使阅卷人清楚地看到答案要点,避免统计得分点时发生遗漏。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条列项,按点答题。
(六)观点鲜明
“观点明确”、“主题鲜明”是综合分析类试题和作文论证类试题中的常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观点或者态度,不能模棱两可,同时将这一表述置于答案的显眼位置,比如答案第一句、文章开篇的段首或者段尾。
(七)深入透彻
综合分析类试题往往要求考生在分析和理解上能做到“深入透彻”,既抓住问题的本质,又能将思维引申发散出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挖给定资料,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八)辩证客观
综合分析类试题要求考生的观点“辩证客观”,既能多角度分析问题,又能换位思考,做到客观理性。要做到这一点,通常需要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九)具体可行
提出对策类试题和应用文写作类试题通常要求考生所提出的对策措施“具体可行”,也就是要直面具体问题,从微观切入,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十)有针对性
提出对策类试题和应用文写作类试题还通常要求考生所答要点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的主体等归纳要点,做到一一对应。
(十一)格式规范
“格式规范”的要求一般出现在应用文写作类试题中。比如,当试题要求拟写一份行政公文时,如果存在“格式规范”的要求,那么就应当按照公文的格式要求书写标题、主送机关、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十二)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的要求一般出现在作文论证类试题中。这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要符合一般文章的结构,比如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策,最后在结尾处总结升华主题。
第五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申论深度解读
(一)考试主题:专注热点,兼顾冷点
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要求,“特色文化”成了考试的绝对核心。但是,省部级考试选取了一个比较冷僻的切入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几年文化保护领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次将这个问题明确作为考试的重点,体现了我们的反思。
(二)题型:借鉴历年国考、省考出题类别
这与2011年国考的“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下半年联考的“文化走出去”同属一脉。今年很多考生普遍反映如下两题较难。仔细分析题目,我们便会发现在之前的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均出现过相似题型。
其中,第一大题两小题为词句理解、概括启示,相对简单,结合原文进行整理即可;第二大题演讲稿比较具体,需要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公文写作基础;第四题小短文涉及村官工作,体现了贴近基层的整体思路,“缸窑”是传统技艺与生产方式的传承;第五题作文“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体现了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抽象且难以驾驭,最好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三)从材料构成来看,材料涉及申论特点充分体现了“扎根基层接地气,大办实事惠民生”的政府工作思路。六大段的材料涉及了传统生活方式、遗址遗迹保护、文化记忆传承等生活内容。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此次申论考试我们不难发现,积累是成功的基础,平时关注社会热点与坚持写作训练是成功的关键。“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上岩画守望的是千年历史,莫高窟里铭刻出的是岁月印记,信天游中传唱开的是哲语沉思。然而保护非遗,远非一语能够道尽,也远非一时之功,幸而我们已经发现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