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狮学校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石狮学校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制定《石狮学校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一)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二)弘扬人文精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
(三)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组织机构
成立石狮学校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蔡安平
副组长:吕正勇 杨丽萍
成员:李小珍 王蒙 龚红英 黄春英 杨振宇 叶金辉 蒋菊芳
三、基本原则
(一)熟读成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力争达到“认读准确、诵读流利,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够背诵”的目标。
(二)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得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各学校所选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努力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
(四)有效整合:学校要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坚持家校结合。
四、工作安排与要求
(一)诵读内容 按两个阶段安排:
试验阶段:2009年秋季在全县小学1-6年级开设《弟子规》,试点成功后再推广。
推广阶段:计划2010年在全县小学各年级开设不同的国学内容。低年级开设《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中年级开设《声律启蒙》、《千家诗》,高年级开设《论语》、《孟子》等。各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和学生学习情况,自主安排各年级诵读的篇目,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诵读内容。
(二)诵读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可以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安排每天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展示、赏析活动,每学期可开展“经典朗诵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和评选“诵读小能手”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主动开展相应的诵读活动。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共同诵读。
(三)师资配备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负责(或思品教师),作为校本课程,提倡专任教师授课,班主任要积极配合。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实施过程中要将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相结合,以校本教研或联片教研的方式,开展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要注意相关资料的积累。学校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要积极探索评价激励机制,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完成300—400篇的学习任务。做到诵读与书写相结合。
五、检查评比
务求诵读活动取得扎实效果。要切实加强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和检查,要善于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用先进典型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将组织相关人员对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定期组织校际间交流观摩现场会、展示会和诵读比赛等,对效果良好的先进经验进行的推广学习,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石狮学校教研处 2009、7
第二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读国学经典,做感恩之人” 国学经典诵读
活动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校园文化育人成效,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决定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孕育学生感恩的心灵,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校园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夯实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做感恩之人。
四、活动内容
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三字经三、四年级:弟子规五、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30首,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利用双周梦想课程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
2、每天利用预备铃后2分钟学生组织集体诵读。
3、每天早读课前10分钟进行集体诵读。
3、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主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七、活动安排
二月:经典诵读活动启动,教师选取诵读内容。
三月:教师利用双周梦想课程及早读前10分钟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
四月:学生形成课前诵读习惯,学校进行检查。
五月:各班进行诵读排练。
六月:诵读比赛。
2014年2月
第三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金阳街道中心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共背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满江红》。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1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二册
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25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四册
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4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六册
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55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八册
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十册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第十二册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得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七、活动安排
三月:诗文绘画、诗文书法、诗文书签制作活动
四月:举行“赛诗会”活动 五月:限时作文比赛活动
六月:《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 背诵比赛
2012年3月
第四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中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奠成才之基
三、策略与方法
1、发挥整体效应。经典诵读活动始易行难,贵在持之以恒,难
在善始善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合力。教师要全员参与,理解支持,找到各自工作和教学的切入点、结合点和渗透点,并且师生共读,发挥师表示范的作用。
2、实施快乐学习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
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3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校风学风建设中,从浓郁读书之风入手,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培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题写传统经典中的名言警句,丰富校园广播内容,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让学有所成者在升旗
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加强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和文娱表演活动。
4、与素质评价相结合。利用班队活动,开设专题评价课,对“读、背、默、做”等环节进行自评、互评、组评、师评,激励学生。完善班主任寄语,将学生诵读经典与课外阅读列为重要内容,做到随机赠言及期末寄语相结合。
四、活动安排
(一)诵读内容
小学1—2年利用两个学期背诵完《弟子规》3—4年级利用两学
期背诵完《弟子规》及20首唐诗。5-6年级利用本学期背诵完《弟子规》.(二)诵读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
晨读:早上9:35——9:50午读:15:40——15:502、保障诵读进度:各年级制定诵读进度计划,按进度计划组织
进行诵读和考核。
3、各年级诵读进度计划:(后附)
五、评价、考核与奖励办法
1、学生评价(占40%):包括过程性的评价、抽查评价相结合。过程性的评价采取分段抽查制,班主任落实好进度计划,落实每周诵读内容和辅导,对本班学生进行抽查和评价。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每两周对班级各抽2名学生进行背诵抽查,每学期8次。依据本年级制
定的进度计划内容,根据背诵情况确定优、良、中和差等级,分别为班级加3分、2分、1分、0分,纳入班级国学经典诵读考核。
2、学校抽查(占40%):班级平时在学校抽查中,组织有序,表现突出的加2分,一般的加1分,较差的计0分,对要求上报的材料不按时报的减2分。学校设立“书香班级建设展示榜”,每两周公布结果,荣获本年级展示榜金榜的另加1分。抽查结果依据每次教务处督查通报。
3、班级活动评价(占20%):在平时学校或年级组织的诵读主
题活动中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分别加5分、3分和2分。
4、学校奖励:在学期末总分荣获年级组第一名、第二名分别奖
励100元、50元,最后一名扣除班主任津贴50元。分数相同依据获本年级榜金榜次数多者优先。
第五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2013.9
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
1、全校学生经典诵读共背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满江红》。
2、各年级重点诵读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10首,二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25首,三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40首,四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前55首,五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共70首。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4)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5)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六、活动具体措施
1、各班语文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动员全班学生,全面启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学校定期深入班级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搞好研讨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确保此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七、活动安排
九月:诗文绘画、诗文书法、诗文书签制作活动 十月:举行“赛诗会”活动 十一月:限时作文比赛活动
十二月:《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诵读》 背诵比赛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