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中学 *** 贺千红老师说她会永远走在“胜任”的路上,我想我也在追逐“胜任”。在实践做教师之前我总觉得教书是容易的,感觉自己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感觉自己善于察言观色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感觉自己一定善于撰写教育教学类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做到,真正到实践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刚入职那会儿肯定要上汇报课,现在回忆那次设计的课还深感无地自容,明明上的是《蒸发与蒸腾》却把蓝色妖姬(玫瑰)的制作原理设计进去了,只是有一点相关而已。之后不管是上科学还是化学,教学设计一直按部就班的,最多只是微小的调整或修改。思其原因:平时缺乏琢磨,逻辑思路不够清晰;视野小,缺少赏识优秀课例,没能将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上的课就显得乏味,趣味不足。我个人是个热爱生活,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人,当然也非常希望教到的学生也喜欢观察生活,探索生活中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像王春易老师陪着学生一起做果酒、做泡菜检测亚硝酸盐、做酸奶、做腐乳,只要跟生活相关的都会去尝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使学生们更爱生活,更会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科学能力。
经过一个产假的放空自己,重回讲台,我心中依然在追逐曾经的初心,因为没有做到满意的自己,因此还有许多方面要努力。最让我佩服的是,王老师因为校长提倡改革有段时间整宿整宿的睡不好、失眠、焦虑。而我只有初出茅庐时上公开课才会失眠,但不会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一年一年过去后不会因为公开课失眠了。如此比较下来,我是不是太没心没肺了,缺少了思考学生的需要,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科学、务实的帮助。一个优秀的教师或一个受学生热爱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温暖、温馨、舒服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我们做教师不是因为喜欢孩子吗?那就用实际行动来描绘我们的初心。现在被安排上科学和体锻活动,我还是想上好这两种课的。但学生才不管老师的想法,总有学生不重视、做小动作,好动的男生动作幅度大了些就甩疼了另一位男生,受伤的男生难以忍受得趴着,我心里很忐忑,最怕出现伤害事故了,还好没什么大碍,但是不管有意还是无心,前者必须要给后者道歉。我该怎么引导才不让前者反感?因为是外地生,我必须考虑到他可能是敏感的倔强的,因此措辞一定要谨慎,初一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还可能有逆反心理,更让我小心翼翼。我没有用生气的语气,否则他是听不进去的,平和地问他该怎么做,他知道要道歉但是拉不下脸,始终不愿走近受伤的同学,我语气重了些坚持让他移步过来道歉,还好这个孩子不难弄,还是听我的话了。但是地上还残留着他的“武器”,当然该他处理掉咯,看他无视地上的垃圾,我还是开口了,他不情不愿地捡掉。这件事情我自认为处理得妥当,没有伤害挑事者的尊严,让他知道即使无心的伤害也要道歉,受伤的男孩应该能感觉到老师能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并为他打抱不平。自从这件事之后,受伤的男孩每次在我课上都踊跃发言,加之我经常走到他边上看看他的学习效果,他跟我就亲和了许多,偶尔会提供我一些帮助。而另外一位男孩课上还是“吊儿郎当”,但是课后能够主动与我说几句话,我想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教化的。
另外一个班,有个小胖子每天穿着黑色的阿迪达斯运动服,好像要表现得自己某方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活动课上他拿了飞行棋,结果没人跑过来跟他玩,就坐在自己座位上喊“谁要下飞行棋?”很遗憾没人睬他。看出来了,他人缘并不好。见没人过来,他就开始发脾气,捶打桌子拍打棋盒扔棋子„„好一会儿,还是没人过来。我建议他主动去问问空闲的同学,“我才不问呢!”继续嘴里不知道骂着什么手上不停地虐待着桌子和棋子。估计他真的太无聊了就起身去问同学与他下棋,结果没人愿意,他回到座位上就趴着,肥嘟嘟的小手摩挲着眼睛。看来他内心受伤了,我过去想陪他下棋,结果他来一句“你又不会下。”这孩子真不会与人交往,简直没法沟通,活该没人愿意陪你下。我心里狠狠道。既然不需要我,我就不说话好了,但我还是待在他旁边,觉得他挺好玩的。他还是留着眼泪扔棋子捡棋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他耐不住了,还是问我“老师,你下吗?”这还差不多,我也摆摆架子“你不是认为我不会下的嘛?!”他微低着头没回我,知道他无言以对,“以后好好说话,知道吗?要下棋吗?”此时离下课快不到十分钟了他还是要下的,可见他多么喜欢飞行棋。我想他通过此事应该能体会到与人沟通时语言和语气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效果。课后我悄悄打听了这个孩子的脾性,同学眼中他就是个不顺心就发脾气的孩子。但是他应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受控制的脾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人缘和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或许还有机会让他注意到这点。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提供合适的学习氛围,还要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2018年3月30日
第二篇:《课堂里走出教育家》读书分享会
教育因读书而美丽
--------我校召开教师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发展,采取推荐书目和共读一本书等方式,引领教师积极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2018年1月24日下午,我校教务处在陈二俊校长的带领下,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课堂里走出教育家》读书分享会,孙敬主任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教师代表积极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育经历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感悟,畅谈收获,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或深情、或慷慨、或质朴,声情并茂地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所得。有的抒发了自己在读书中感悟、成长、享受的喜悦;有的叙述了在教育大师的引领下,自己教育观念的更新、精神的洗礼;有的反思自己过去的遗憾,表达了“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的决心。靳建芳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重点谈了自己对“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理解,深刻到位;毕玉亮老师就“如何教的有趣”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杨瑞彦老师重点谈到教师也只是个“工具”,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帮助孩子就是帮助自己;霍智洁老师谈到自己的平板助学就能够对学生学习反馈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判断,而不仅仅是经验;李相召老师说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心怀祖国,兼济天下,一定要无私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完美呈现和绽放,就是“教育家”;贾利国老师结合自己教学经历,深刻反思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刘丹丹老师说自主管理要从规划书包、规划学习任务等小事情做起。教师们精彩的发言,引发了参会教师深深的情感共鸣,不时搏得热烈的掌声。
通过读书、感悟、分享,老师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启迪了智慧,共享读书的快乐,使大家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更在学习中超越自我。通过读书分享会,充分调动了教师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全体教师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的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篇:读《走出麦地》有感
读《走出麦地》有感
下午,我和往常一样端坐在书桌前,手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本。傍晚时分,微风乍起,除了送来阵阵惬意外,还有一个关于父爱的故事。
李明山是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他即将升入高中,可这似乎不是一件喜事。村里几年没出过大学生了,而上学意味着家里的农活全都要父亲一人承担,李明山再也帮不了忙了。父亲却很乐观。看镇中学离家极远,他便用十斤黄豆给儿子换了辆自行车,高二学习紧张时,父亲大老远赶到学校给儿子送吃的补充营养;高考在即,父亲的希望又化作西山寺庙的一炷香,最后,李明山考上了大学,带着对父亲的感激走出了麦地。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李明山的成长,而这些成长却又离不开父亲那支撑的双手、肯定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同时,我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那微驼的背影,虽然父亲严肃,父亲沉默,但他对子女的爱却丝毫不亚于别人。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注。父亲并不伟岸,但他对子女的期盼令人动容。这样的父爱深沉,但又温暖人心,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香、越品越醇。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感受过这样的父爱。平日里,我的父亲十分严肃,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而我又在发烧,父亲连伞都忘了带,冒着雨冲去了药店,回来时,自己已经淋成落汤鸡。父亲对我的学习很看重。在我考得好的时候,他并不会表扬,因为他知道这样我就会骄傲,但是我每次考得不好伤心时,他就会来安慰我。父亲给予我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出来的。
父爱是伟大的。父爱像座山,沉稳而又深藏不露,却很容易让人忽视;父爱像大海,深邃而又博大,却看不到惊涛骇浪;父爱像一口老井,珍贵而又神秘。其实细心观察,父亲给予我们的不比母亲少。
天色晚了,我似乎看到了书中的那位父亲“悠闲自得地蹲在门槛上,歪着头,用一根草芯剔着牙”,他望着门前通往麦地的小径,在等待儿子的归来。
第四篇:读教育家三篇杂志有感
读教育家三篇杂志有感
陈永福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工作之余,我抽空读了全国教育界中几篇教育家写得杂志,可谓是受益匪浅。它们分别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文训练》、《语文教学具体操作抽象谈》、《专制与自由:两所中学的成功示范》。我虽然是中学的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但三篇文章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收获最多的一篇就是《专制与自由:两所中学的成功示范》,它主要谈论了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下,两所学校的成功,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启发,两种模式的成功真正应证了这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下面,我主要就这几句话作一简要谈论,以便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上升大的台阶,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一、教学有法:抓住教育规律,关注教法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例如,我们强调的学生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那么,什么才是所有这一切的最基本的基础法则呢?应该说,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一切的教学有法,其出发点必在于此。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及围绕目标确立我们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无定法:关注情景体验,教学生活化
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地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方法。这里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其中学生的学法我们应该多加思考,毕竟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感受到课堂的亲和力,这就是教学方法生活化。这种教学方法可降低知识难度,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和创新。那么,如何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呢?这就要求老师充分熟悉和利用学生的所见所闻,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同点,引发学生共鸣,主动参与教学。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接近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的学情、环境、条件等,使得我们在差不多相同的教学内容方面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一定相同,对于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具体目标的考虑也会有很多区别。由此引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定不尽相同。
三、贵在得法:围绕方法渗透,教学方法科学化
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方法是贯穿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锻炼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具有实效性、兴趣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得法与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
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假如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的话,势必抹杀了个性,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有的老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天空;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老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如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应该给老师们更广阔的天空让老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假如过于追求某种模式,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在强调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用模式方法研究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2013年11月10日
第五篇: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这段时间,拜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中国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和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终生的准备与超越》三本书。尽管之前也读过近代先贤、现代教育家、著名小学和初中校长的文章,但这么完整地读小学和高中校长的书、尤其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书,还是第一次。读完几本书之后,我心中涌起的是一份感动、一分敬仰和一份希望。我为书中原汁原味的先进事例所感动;我对校长们独到的教育教育见解、拥有的博大之人生境界而敬仰;我因为我国有这样一批新型的、优秀的教育家而看到了我国教育的希望。尽管没有精心梳理这三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但最直接的体验是:作为优秀的教师,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内在气息;作为成功的校长,他们都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个拼搏向上的团队;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一、作为优秀的教师,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内在气息。
两北一南的三位校长,两男一女的三位校长,两所中学一所小学的三位校长,非常相通的却是相同的内在气息“顽强的意志力、异乎寻常的勇气”和“处事之大气、心境之开阔”。
他们所处的背景不同,环境不同,但他们无论是在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上,还是在学校制度的变革、学校文化的重建上,都曾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作为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异乎寻常的勇气的人,他们都不畏艰难,没有被外部环境吓倒,反倒是能泰然处之,而且能够坚定目标,在困境中仍然去追求自己内在力量的呈现。如正当唐校长想施展对教育事业的抱负时,“文化大革命”来了,唐校长被戴上“白专”的帽子,政治打击的阴影还没消退,腰又突然直不起来,面对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唐校长没有被命运压到,而是克服各种困难,硬是从字母学起英语,十年如一日,英语能力不断提高,为创办上中国际部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人,可敬可佩!三位校长还有一点非常相通的内在气息就是:处事之大气、心境之开阔。他们国际的视野、历史的视野、文化的视野,成就了三所学校的发展,也彰显出校长个体的心境之广、之阔、之辽远。他们在个体与学校、与外界关系处理上的坦然:接纳自我、欣赏自我,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美丽的内容、灿烂的内容。三位校长与外国校长的交流、对自己学校发展的大手笔、大策划、大实践,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二、作为成功的校长,他们都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个拼搏向上的团队。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都能够提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李烈校长提出的“双主体育人”、“以爱育爱”;并且都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之中。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智力的片面发展。三位校长
都能够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有效的载体,创设有利于学生智能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上中的课程系统涵盖了学生的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能力等多个智能领域。人大附中开设了上百种选修课。实验二小根据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的需求设置个性化课程。
读这样的书,不仅感受到内在其中的“力量”,而且深深的意识到我要学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