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下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 方翠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八个单元,有五个单元适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第一单元找春天,学生可以通过图画、积累古诗、春游等方式发现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第二单元关心别人,可以通过3月份雷锋日,搜集雷锋事迹,倡导班级助人为乐之风。第三单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一主体,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长岛一年四季变化或者了解家乡的风土民情。第五和第七单元,可以引导学生栽培绿植、做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对生活 充满了好奇心,有探究自然投入生活的热情,但缺乏恒心、耐力和方法,常常做事虎头蛇尾。通过上学期的社会实践,同学们变得懂事了不少,能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与同学和睦相处,这学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走进自然,感受家乡的变化,逐步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三、活动目标
1、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热爱家乡,2、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用流利地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
四、重点难点:
1、走进自然,热爱家乡。
2、自己动手,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完善人格。
五、活动主题与活动安排:
3月9日:学生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在班级宣扬雷锋事迹,倡导助人为乐之风。
3月25日:班级内组织写字比赛
4月5日:学习关于清明的古诗,风俗,学生利用假期祭奠革命先烈。4月20日:春游,画一画《家乡的春天》,并在画中展示自己积累的春天四字词语。
5月1日:搜集一处祖国风景名胜,介绍当地自然风光、民风民俗。5月20日:制作生字或词语卡片,展示本学期在课外读书中积累的生字、好词 6月2日:写日记《快乐的六一》 6月19日:课外搜集端午来历、各地风俗,比一比看谁讲的好,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6月25日: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写字比赛。
六、措施与方法:
1、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 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3、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
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6、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注意问题:
1语文学科的课外拓展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进行设定,要立足课本。教材是依托,课文是原点,任何背离教学目标、背离课本的课外拓展都是海市蜃楼,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2、课外拓展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学情和外在的客观条件是课外拓展延伸的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拓展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场地、条件是否允许达到要求。
3、拓展要适度,在难度上、训练的量上都要适度,不能喧宾夺主,过分拔高训练要求。
八、教学准备:PPT 投影
九、方法:自主实践 榜样激励 广泛阅读 集体展示
十、课时:8课时
第二篇:感恩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感恩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会得到滋润。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活动主题
常存感恩的心,人生将无限美好
三、具体活动计划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什么是感恩,何为感恩。
2、以“感恩”为主题创建手抄报。
3、学生办一期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板报。
第三篇:中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计划
孟良崮中学
中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计划
为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结合我校实际,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
一、充分认识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社会延伸,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要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学生毕业资格考核评估的一项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社会实践形式:
1、社会调查;
2、社区服务;
3、勤工俭学;
4、科技文化活动;
5、生产实习;
6、公益活动;
7、军事训练;
8、志愿者活动;
三、社会实践时间安排:
1.初一新生入学安排在八月底,两天时间;
2、公益活动:
校园晨扫(每天半小时),校园保洁(课余时间),大扫除,寒暑假返校日;
3、社会调查:
①课时(语文作文课指导怎样写好社会调查报告); 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调研、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③周日进行社会调查;
④寒暑假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事业单位社会调查活动;
⑤组织各种形式暑期夏令营(学生干部夏令营、科技夏令营)
4、科技文化活动:
①各年级开设微机课(每周一节);
②“班班有歌声”活动(每年10月份);
③小歌手比赛(纪念“
12、9”学生运动);
④元旦文娱会演;
⑤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
⑥组织秋游、春游。
5、生产实习:
①组织各年级到农村基地劳动锻炼,校内外植树(“
3、12”植树节)、“
6、5”世界环境日等等;
②花圃护绿活动;
6、社区服务:
要逐步建立学生假日社区服务制度,以团员干部为主,以自愿为原则,组织假日社区服务小组,开展服务活动;
7、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校环保自愿者行动小组,开展一系列活动。
三、建立校内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校内基地:
1、公益劳动类:卫生包干区、护绿区、教室、宿舍、校园环境;
2、生产实习类:爱护校园花草树木;
3、科技文化活动类:图书馆、文化节、“三小”活动、“班班有歌场”合唱活动、小歌手比赛、元旦文娱晚会、计算机技术教育(每周一课时);
4、志愿者活动类:为离退休教师服务,清扫图书馆、科学楼等。
校外基地:
1、生产实习类:
2、军事训练类:
3、科技文化节类:文化馆、科协等;
4、社区服务类:电信局、派出所。
四、管理方式:
1、学校管理:采用“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卡”和“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表”,每生一学期分发一张,按学期登记入卡,每一学年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登记卡材料记入“考核表”。一学年结束后上交年级组,交德育处保管,学生一学年根据“考核表”及时登入“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2、年级管理:年级组要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按照学校安排,精心组织和安排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科技文化活动等。
3、班主任管理:班主任应组织好各种活动,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到:每次外出活动应事先做好申报,经批准后,方可组织,活动中应贯彻环保方针,活动后应有小结和留下资料(摄影、小结、心得体会等),负责写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鉴定
第四篇:八上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开展科学课外科技活动,旨在启发学生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会课外科技实验的方法和技巧,能自己进行小发明和小创作活动,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多种多样。可以是实验、制作等操作类活动,观察、测量的研究类活动,讨论、评论、辩论的交流类活动。因此挖掘新教材物理课本知识的应用性因素来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很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面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些做法与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
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教学体会,笔者感到挖掘课本知识的应用性因素,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和切实措施。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合作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四、指导思想
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努力体现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六、德育目标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2.做好课外科技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实验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细心发现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
3.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4.注重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是个人能力能得到提高,更是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合作的锻炼。
八、教学安排
指导教师:xxx 学生:八(1)班
1.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利用课下业余时间到网上查阅资料、调查、实验、搜集掌握有关资料,并将搜集到的信息及时地进行整理加工。
2.通过主题汇报和作品展示,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3.活动内容: 自制潜望镜 杯连杯
让针浮在水面上 土电话 会变色的陀螺 望远镜 手机投影仪 纸飞机 声波记录仪 密度计
八、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努力体现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自主学习:强调在活动中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习
2.创新教育: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不断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能力。
3.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六年级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
二、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语文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已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活动主题:
1、漫游语文世界
2、我的成长
3、自主办报
4、毕业纪念册
5、其他自选内容
五、时间安排:
课内外相结合,课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搜集资料、小组活动等,成果汇报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展示。